中西医结合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西医结合方案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1

关键词:社区老年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方案;预后

为了研究有效方案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完成治疗后,在提高患者临床预后质量方面,意义显著。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150例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冠心病患者分为E1组与E2组。在E1组的75例患者中,男40例,女35例;患者55~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5±1.5)岁;患者的病程0.5~12年。在E2组的75例患者中,男39例,女36例;患者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为(62.3±1.3)岁;患者的病程0.7~13年。在E1组患者中,出现心绞痛的患者45例,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25例,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例;在所有患者中,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15例,合并患有高血脂的患者19例。在E2组患者中,出现心绞痛的患者43例,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26例,出现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6例;在所有患者中,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13例,合并患有高血脂的患者17例。对比E1组与E2组冠心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E2组:按照常规选择消心痛以及潘生丁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剂量分别为5~10mg以及25~50mg。3次/d,口服[1]。

E1组:①西医治疗:除了采用E2组所用药物之外,配合对患者选择复方丹参注射液给予治疗。选择剂量为16~20ml融入浓度为5%/10%,剂量为250ml的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静滴。1次/d,将20d的治疗定为1个治疗疗程。通常给予2~3个疗程的治疗。②中医治疗:患者辨证分型为:属于心血淤阻性的患者16例,属于痰浊闭阻型的患者14例,属于寒凝气滞型的患者6例,属于心阳不振型的患者12例,属于心血亏虚型的患者8例,属于气阴两虚型的患者6例。主要采用通冠汤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处方为:丹参以及山楂各20g、三七以及降香各10g、黄芪100g、元胡以及赤芍各15g、葛根25g。针对痰浊痹阻患者患者,配合半夏以及瓜蒌;针对心血淤阻型患者,配合加红花以及桃仁;针对寒凝气滞型患者,配合加川楝子以及附子;针对心阳不振型患者,配合加桂枝以及生晒参;针对心血亏虚型患者,配合加当归以及生地;针对气阴两虚型患者,配合加麦冬以及党参[2]。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表现为基本消失,对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显示恢复正常。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表现为好转,对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显示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表现没有出现任何的改善,对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3]。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以t检验以及χ2检验表示组间比较情况,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完成治疗后,E1组(75例):显效:50例;改善: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3%;E2组(75例):显效:25例;改善:15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53.33%。E1组高于E2组患者非常明显(P

2.2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质量评分 通过模糊数字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进行评分,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预后质量越高。E1组评分为(8.99±0.12)分;E2组评分为(5.22±0.05)分。E1组高于E2组患者明显(P

3讨论

近年来,冠心病患者的例数以及临床疾病的死亡率在逐渐上升,对人们的生活安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以往针对患者单纯采用西医方案进行治疗,即使能够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表现出不足。

在中医来看,冠心病属于胸痹以及心痛的范畴。导致患病的病因与病机诸多同患者出现了阴阳寒热失调以及出现了气机逆乱存在非常大的关系,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了血脉瘀滞的情况以及不通而痛的情况。对此针对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病理基础为患者出现了气滞血淤的情况。在进行本次的研究过程中,用药处方最为重要的便是黄芪,用药剂量为100g,此种处方能够起到提高患者心肌收缩力以及加强患者末梢循环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组织营养以及能量代谢的情况。

总而言之,针对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案给予治疗,最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成功凸显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常晓晓,孟海英,郜玉珍.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2012,12(25):105-106.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初治继发性肺结核; 肺阴虚证; 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program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newly diagnos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yin deficiency,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uberculosis patients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tuberculosis.Method:A randomized parallel clinical trial was conducted in which 693 newly diagnos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33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55 cases).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ame chemotherapy regime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erved Ziyin Runfei Particles,2 times a day,a course of 6 months.The change of total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of SF-36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The results of FA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score of life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two months and six months of treatment,the tot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nitial treatment of 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ulmonary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Jilin Provincial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2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6.031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肺结核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结核病负担仍很严重[1]。本研究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初治继发性肺结核肺阴虚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肺结核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93例患者均为2009年7月-2011年

2月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13家医院就诊的初治继发性肺结核肺阴虚证患者,随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38例,男224例,年龄18~65岁,平均(34.06±13.05),女114例,年龄18~65岁,平均(32.70±12.90)岁。对照组355例,男229例,年龄18~65岁,平均(34.58±13.73)岁;女126例,年龄18~65岁,平均(31.42±1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方法,规范化地采集患者信息,其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信息、辨证信息、SF-36量表等,建立数据库。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包括随机入组、至少用药1次、并至少有1次访视记录的全部受试者。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 Set,PPS),包括遵守试验方案、基线变量没有缺失、主要变量可以测定、没有对试验方案有重大违反的全部受试者。如疗程超过2周,因疗效不佳而脱落的病例也进入PPS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制定[2]。中医证候诊断参照由专家问卷调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筛选出17个主要证候判定[3-6]。

1.2.2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初治继发性肺结核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肺阴虚证辨证标准。(3)入选病例均已胸片证实肺内有活动性结核病变。(4)年龄18~65岁。(5)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

1.2.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过敏体质或对方案中任何一种药有过敏史者。(3)合并肝、肾、代谢、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血液、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D女、精神病患者等。(5)慢性纤维空洞性改变者。(6)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规律用药疗程大于一个月者。(7)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规律用药疗程大于1个月者。(8)同时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

1.2.4 治疗方案 两组均采用2HRZE/4HR统一化疗方案,所用化疗药均为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H:异烟肼(国药准字:H21022350):0.3 g/次,日一次顿服;R:利福平(国药准字:H21021905):体重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SF-36量表心理、生理、社会以及精神等方面的10项37个问题。分别于治疗前与第2、6个月结束时记录SF-36量表各项的分数,对总分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不同数据集(FAS、PPS)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FAS分析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个月后,两组的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PPS分析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的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疗程长,病情反复等因素不但伤害患者的身体,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7]。文献[8]研究表明:影响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文化程度、职业、年人均收入、有无医保、有无债务负担、是否患慢性病等是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9]。而在复治肺结核患者中,由于其依从性差、病程长、焦虑等原因,导致其生存质量较差[10]。

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评价生活质量的工具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对人类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估[11-13]。SF-36量表全面概括了心理、生理、社会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级别的选项,并赋予每个级别相应的评分,按照该量表的积分规则,最终得出总评分,从而对生理和心理进行综合评估[14]。SF-36量表用于中国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价均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全面地评价肺结核患者的生存质量[15]。

祖国医学中没有“肺结核”这一疾病名称,而是将其归于“肺痨”、“痨瘵”范畴。“十一五”期间,笔者对肺结核的中医证候进行客观化、规范化研究,认为肺阴虚证出现的频率最高[16],此结论与本专项其他课题组的研究一致[17]。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中药复方配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可以提高治愈率[18],而且经济便捷,值得推广[19-21],与本课题组研究成果类似,中药复方具有独特优势的原因可能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提高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率、促进空洞闭合、改善症状,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有关。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用于肺结核肺阴虚证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8):485-507.

[2]肖东楼,赵明刚,王宇.中国结核病防治实施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2-29.

[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20-23.

[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16.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任德权,曹文庄,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78-390.

[7]庞敏丽,孔晓华.基于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结核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6):816-817.

[8]陈留萍,许琳,万崇华,等.肺Y核患者生命质量及患者报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7):931-933.

[9]杨朝晖,刘东红,翁明钢,等.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及生命质量分析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2):230-234.

[10]刘海英,刘芳洁.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5):459-462.

[11]王玉凤,商敏,关淑芬,等.老年肺癌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期间SF-36 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516-2518.

[12]王振中,崔寅鹏,郭艾.SF-36 量表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健康情状评估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6):974-977.

[13]魏巍,殷纪鹏,李晗,等.SF-36量表评价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指标分析[J].肝脏,2016,21(1):2-5.

[14]张娇红,柯学,麦衬娇,等.72例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05-106.

[15]武敬参,鄢秀英,王羽,等.健康调查简表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在评价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比较[J].华西医学,2016,31(3):463-466.

[16]王胜圣,田洋,刘嵋松,等.基于中医文献检索的肺结核病中医证候规律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2491-2493.

[17]郭晓燕,张惠勇,耿佩华,等.基于现代文献的肺结核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68-70.

[18]吴云肖,闫国胜.补金片辅治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11):39-41.

[19]马磊,钮文异.百贝益肺饮对复治性肺结核患者辅助治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1644-1648.

[20]周建民,王胜圣,田洋,等.中药联合化疗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701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12):1017-1021.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3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健脾活血方/治疗应用 拉米夫定/治疗应用 生活质量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是指个体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诸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与发病率、死亡率相比,更侧重生命活动的具体内涵。测定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全面评价其生命活动及医疗效果。在新千年的肝脏病学领域内,QOL被认为是肝脏疾病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疾病负担较重的一种疾病,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随着人们对QOL的逐步重视,目前已逐渐将QOL作为CHB患者结局评价的一个指标。目前已有CHB患者QOL干预方面的相关报道[2-3],但多为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方案的干预研究,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对QOL干预研究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对CHB患者的QOL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观察在传统西药拉米夫定抗病毒基础上结合口服健脾活血方药治疗对CHB患者的抗病毒效应及QOL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来源 按就诊的顺序随机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门诊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接诊的CHB患者86例,男75例,女11例;已婚52例,未婚31例,离异3例;文化程度:大学以上7例,大学(含大专)50例,中学(含中专)27例,小 学2例;平均年龄为(31.25±10.11)岁。发出调查表86份,回收合格答卷86份。正常组为同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验的健康人35例。其中男31例,女4例;已婚21例,未婚12例,离异2例;文化程度:大学以上2例,大学23例,中学10例,小学0例;平均年龄为(30.25±12.16)岁。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2组间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按2000年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4]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在16~70岁;(2)1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小学以上学历;(4)既往无精神病史,现无合并其他心身疾病史;(5)愿意参加该心理测验;(6)CHB患者中不包括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7)符合《2000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治疗标准者[5]。

1.3 排除和剔除标准

(1)有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或有免疫性疾病、遗传性肝病、骨髓抑制、肾功能异常、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病、嗜酒、吸毒的患者;(2)半年内用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细胞毒药物或类固醇激素的患者;(3)妊娠;(4)对核苷类药物过敏者;(5)依从性不好,失访或放弃治疗者。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拉米夫定+中药治疗)52例,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34例。

2.2 给药方法

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片剂,100mg/片,每日1片。试验组:在按对照组方法服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口服我院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经验方健脾活血方[太子参30g,白术15g,云苓15g,川萆薢10g,炒鳖甲30g,土鳖虫(研末冲服)3g,丹参18g,楮实子12g,菟丝子12g]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以2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期间不服用保肝及其他抗病毒肝炎治疗药物,因特殊原因需服用其他药物时给予记录。

2.3 研究工具

包括肝炎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中文版。其中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水平、医疗保健种类、患病时间等。健康状况问卷是由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medical outcomes study,MOS)开发的一个QOL普适性量表,具有简明适用的特点,在MOS系列量表中使用频率最高,被广泛用来测量、评价不同人群、不同状况和临床个体患者的QOL。SF-36量表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精力(vitality,VT)、躯体疼痛(body pain,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通过上述多个维度的综合分析来帮助判断患者的QOL。本研究所使用的是中山医科大学方积乾教授主持研发的SF-36中文版[6],该量表具有比较理想的心理学测量特性。量表采用评分法进行评分,然后经标准化处理。每项目最低分0分,最高分100分。得分越低表明QOL越差,反之越高。

2.4 研究程序

采用一问一答的调查方式,应用标准化的量表评定法,由调查人员进行量表的填写。全部调查对象均填写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治疗对象填写CHB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调查表。每名治疗对象于服药前及服药24周、48周后分别接受评定1次,同时观察患者HBV DNA转阴、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的情况。

2.5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必须是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内科医师,调查前进行调查方法程序等的培训,调查过程中互相监督和复查验收,资料收集完成后由项目主持者逐份核查。

2.6 实验室指标检测

①肝功能:采用OlympusAU 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②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采用ELISA法;HBV DNA采用PCR法,试剂由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CHB患者与正常组QOL比较

表1结果显示,CHB患者除PF外多个维度得分均显著性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

3.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24周、48周后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变化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24周、48周后,试验组的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

3.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QOL变化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4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但试验组在除RE、MH以外的多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CHB患者与正常组QOL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QOL in CHB patient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s)s/分

组别(groups)NPFRPBPREGHVTSFMHQOL总分CHB组(CHB)8677.8±23.433.8±39.4②68.6±29.6①27.3±11.0②55.2±18.9②54.7±25.1②53.7±23.0②60.3±20.3②56.1±19.2②正常组(normal)3586.1±10.284.7±10.182.6±17.9〖〗83.3±33.175.2±16.473.6±15.585.5±12.970.0±16.7〖〗75.2±16.4

统计方法:成组资料t检验;①:P<0.05,②:P<0.01,与正常组比较(vs the normal group)

表2 两组治疗24周、48周后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变化比较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QOL变化比较统计方法:方差分析;①:P<0.05,②:P<0.01,与治疗前比较(vs preT in the same group);③:P<0.05,与对照组比较(vs the control group)

4 讨论

将与健康相关QOL的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医学观察指标,已日益成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其他临床研究的新标准[7]。以往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主要关注的是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生存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已认识到医学的目的不应只是延长生命,传统评估医学资源投入效益与临床疗效的生物医学指标如生存率等已显得过于局限[8]。近年来,中国肝病专家强烈呼吁国内学者应重视治疗结局的研究,在临床医疗服务中应重视生存质量的评价。由此可见,药物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显示,CHB患者除PF维度外,其他维度得分均显著性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提示CHB患者QOL的多维度功能受损。试验组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HVB DNA阴转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试验组在除RE、MH以外的多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提高CHB患者的抗病毒效应,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也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有优势。

多年来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一直缺乏特效药物。拉米夫定系新一代核苷类药物,具有强有力的抑制HBV逆转录酶的作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9]。尽管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有一定的作用,但疗效仅为70%,且其疗程较长、易发生病毒变异,对患者的心理有较大影响[10]。本研究发现,采用健脾活血中药处方可协同拉米夫定发挥抗病毒效应,提高了抗病毒疗效,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了CHB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健脾活血中药协同拉米夫定发挥抗病毒效应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剑鸿,邓启文.住院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18.

[2]易露茜,杨旭,王小万.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1(3):396.

[3]刘卫东,刘军忠,辛丽虹,等.慢性肝炎患者临床综合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2):1574.

[4]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

[5]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小组.2000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249.

[6]行为医学量表手册[S].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2001:19-24.

[7]朱元珏.评估生命质量逐渐成为临床试验的新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753.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4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肾疾病;研究思路;方法

Abstract:Chronickidneydisease(CKD)isaglobalpublichealthproblemwithahighmortalityandcasefatality,andmultipliestheriskforcomplicationsofcardiovasculardiseaseandhugemedicalcosts.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seffectiveinpreventingandtreatingCKDwithlessadverse,howevertherearealotofquestionsthatwedon''''tknowwell.Strategiesandapproachesofthe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npreventingandtreatingCKDare:(1)enhancethestudyofoptimizedschemeforsingleentity;(2)acceleratethestepofnewdrugexploitation;(3)augmentthestudyofactionmechanism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reatingCKD;(4)strengthenthestudyofthemechanismofChinesecrudedrugwhichispoisonoustokidneyanditspreventionandcure;(5)utilizethesystemsbiologytostudytheessenceofkidney;(6)establishaguidelinefor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npreventionandtreatmentofCKD;(7)preachupthegeneralknowledgeofCKD,payattentiontomassscreeningandearlypreventionofCKD.Itisexpectedtoimprov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KDwith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bycarryingoutthesestrategiesandmethodsmentionedabove.

Keywords: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kidneydiseases;researchdesign;methods

1慢性肾脏病的危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的统计表明,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占美国医疗人群的7%,却占医疗预算费用总额的24%;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每人每年需要透析的费用为65000美元,预计2010年美国用于ESRD的费用将高达290亿美元[1]。目前我国尚无准确的CKD流行病学数据。据2005年北京市石景山地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病率为9.4%[2]。据此推算,我国CKD病人将超过1亿,ESRD病人超过300万。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300万ESRD病人中仅有6万人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统计,替代治疗每人每年费用10万~13万元人民币,仅这6万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ESRD病人每年的医疗费用就高达60亿~78亿元人民币,若ESRD患者全部接受替代治疗,医疗费用将高达3000亿~3900亿元人民币。CKD患者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超过150μmol/L时,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者是普通人群的15倍,尿毒症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是普通人群的35倍。ESRD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患者本人造成终身遗憾。虽然ESRD目前无法治愈,但CKD还未进展到ESRD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去积极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优势与不足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自然渗透的产物,存在于我国中医院及相当一部分西医院的医疗实践中。许多肾脏病专家都在积极探索肾脏病治疗的中西医结合之路,如著名的肾脏病专家黎磊石院士开发研究中药提取物雷公藤多苷,为临床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药物;陈香美院士获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型肾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为IgA型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提供科学证据。他们是肾脏病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典范。中西医结合在肾脏病领域有明显的优势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2.1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优势

2.1.1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副反应著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叶任高教授指出:“中西医结合要源于中医,而高于中医;源于西医,而高于西医。”这才是中西医结合的目标,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所在。如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在使用泼尼松、细胞毒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o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onⅡreceptorblocker,ARB)等治疗的同时,再结合雷公藤多苷、火把花根片或中药汤剂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其疗效较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法显著提高。中药还可明显减轻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医源性柯兴氏综合征副反应,减轻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和性腺功能的抑制[3]。

2.1.2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中医、西医对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各有优势和劣势,中西医结合能取长补短,使病人得到一体化的治疗。如,IgA型肾病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时,西医无特异性疗法,中医汤剂加火把花根或雷公藤多苷有比较好的疗效;在表现为中等蛋白尿和血尿时,以小剂量激素、ACEI加中药汤剂或雷公藤多苷有比较好的疗效;在大量蛋白尿时,则以大剂量激素、ACEI加中药汤剂、雷公藤多苷或火把花根治疗;出现细胞性新月体时,则以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出现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1、2期时,以中药汤剂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熏洗,同时配合减轻肾脏“高灌注、高滤过、高压”的ACEI和ARB等治疗;到尿毒症期以替代治疗为主,中药配合改善营养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辅。中西医结合在疾病各个不同阶段切入,各施所长才能得到最佳的一体化治疗。

2.1.3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判断疾病预后,提高治疗敏感性例如,肾病综合征不同的病理类型都可以表现脾肾阳虚证型,而微小病变的脾肾阳虚证对治疗反应好,预后好,局灶节段硬化的脾肾阳虚证对治疗反应差,预后差。西医诊断下的中医辨证,提高了中医对肾病预后的认识。

2.2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2.1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方法还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尽管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肾脏病报道很多,但绝大部分都停留在专家个人的经验和各自单位的临床观察,没有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其疗效的客观性很难确定。

2.2.2疗效机制不明中药的成分复杂,经过炮制、配伍、煎煮和体内代谢后,成分的变化更是不得而知。因此,中药很难用单一指标去考察其疗效,作用机制不明。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药治疗,其疗效机制更是不清楚。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疗效机制只能用“黑箱理论”去解释。

2.2.3行业内尚无《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指南》中西医结合治疗CKD无规可循,中西医结合肾科医生临床诊疗缺乏权威的参考和指引,医患安全性差。

2.2.4基础理论研究较迷惘中医学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其“证”的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中医现代化的瓶颈。但目前对肾虚证等“证”的研究还没有找到特异性的客观指标,离揭示“证”的本质还有很大距离。

2.2.5还没有形成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目前中医临床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系统论思想指导实践;西医是以“还原论”为主导思想,以逻辑思维为特征,以实验手段为主要研究方法,借助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手段来指导实践[4]。中医、西医都是在各自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还没有形成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新理论的形成还有待漫长的时日。

3中西医结合防治CKD的思路与方法

3.1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CKD单病种优化方案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报道很多,疗效也比较好,但现在还没有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优化方案出台。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已经开始资助中医肾病临床优化方案的研究,如杭州市中医院王永钧教授牵头的11家医院肾科参与的“CKD3期中医证治优化方案的示范研究”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陈以平教授牵头的“中医综合治疗膜性肾病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5]。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KD优化方案的研究提供借鉴。另外,建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科技部门以及企业以各种形式支持中西医结合肾病优化方案的研究,为编写中西医结合防治肾病指南提供证据,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为行业诊治CKD提供最有效的方法,提高肾病的诊疗水平。研究优化方案时,需注意以下问题:(1)为使临床试验信息透明化,提高研究的社会公信度,请在临床试验开始前,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WHOInternationalClinicalTrialRegistrationPlatform,WHOICTRP)认证的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2)为优化出最佳的方案,请在做优化方案时,先将专家的经验在协作组内讨论,并在协作组外征求中医肾病专家、西医肾病专家、肾脏病理专家、免疫学专家、药理学专家、统计学专家、医学经济学专家、伦理委员会以及护理学专家的意见。优化方案制定后,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客观评价其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第一次临床试验结果出来后,针对临床试验存在的问题,将方案再优化再试验直至优化出满意的方案。(3)CRF应按原发病进行单病种优化研究。CRF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病因不同,其进展的机制和速度不一样,临床疗效和预后也存在差异。因此,CRF应按其原发病分类进行优化研究。另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小球肾炎也要按病理类型进行单病种优化方案的研究。

3.2加强确有疗效的新药开发研究目前已开发上市用于治疗肾病的中成药有雷公藤多苷片、肾炎康复片、尿毒清、肾炎四味片、黄葵胶囊等,但还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为了丰富临床医生治疗肾病的手段,满足临床患者的需要,扩大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国际肾病界的影响,则需加强确有疗效、安全的中药新药开发研究[6]。中药新药开发应注意以下问题:(1)临床疗效是新药的生命,只有疗效好且安全的药物才会在医疗市场生存周期长,经久不衰;(2)组方药味不要太多,最好在8味以下,4~6味最好。因为药味太多,工艺复杂,服药量大,不便于控制成本,使患者长期服用;(3)掌握新药的最新分类,因新药分类的不同,药学和毒理研究的要求不一样,请及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去查询;(4)组方的药物如果是没有质量标准的地方药材,要先制定该药的质量标准;(5)中药新药临床适应证必须为先确定西医病名下的中医证型,不能只有西医的病名,没有中医的证型;(6)药效学研究如果没有公认的动物模型,自创的动物模型要有相关专家论证;(7)临床试验方案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指导原则》,若是该原则没有的病种,临床试验方案要请相关专家论证;(8)对照药的选择,最好是同类最有效的中药,没有同类的中药要选择公认有效的西药,对照药是不同的剂型时要做双模拟。

3.3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探索中医肾本质的研究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证”本质的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突破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进行了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P)、环磷酸鸟苷(cyclicguanosinemonophosphate,cGMP)、内分泌、免疫和基因等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没有找到中医肾虚证的特异指标。系统生物学是由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相互作用组学、表型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等组成,通过生物信息学把基因、蛋白质、代谢产物及表型等横向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采用系统综合的思路和手段从整体水平上动态地对一个集合体的存在特征、活动规律和相互联系加以描述。中医传统理论最具特色的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观”,与现代的系统生物学思路不谋而合[7]。以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将为中医肾虚证本质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手段。

3.4加强中医药治疗CKD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是目前的热点,许多肾病工作者研究了治肾病中药复方或单味药对肾脏病理和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对细胞因子和基因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寻找有效的药物,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鉴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和多效应的特点,很难判断有效或无效成分,也很难用单一指标考察其疗效,对它的代谢途径不清楚,半衰期不明,其疗效机制还是用“黑箱理论”去解释。所有的汤剂都是每天服用2次,所有的中成药都是每天吃3次。鉴于目前的技术和方法所限,这种研究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前面所述的系统生物学方法与中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和多效应的特征相吻合,但技术条件要求比较高,建议有条件的单位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去探讨中医药治疗肾病的疗效机制,为肾脏病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3.5加强马兜铃酸等有毒中药肾损害的机制研究1964年,吴松寒等[8]报道了2例服用含关木通的药物引起急性肾衰竭,随后也有报道,但例数少,未引起重视。1993年,Vanherweghem等[9]发现9名妇女食用含中药成分的减肥食品后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其中2例初诊时已为ESRD,经对其药物分析发现,减肥药物含马兜铃酸,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国内谌贻璞教授等[10]也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关木通、广防己等。其他引起肾损害的中药还有苦参、补骨脂、土牛膝、川楝子、苍耳子、枳实、白头翁、夏枯草、昆明山海棠、厚朴、牵牛子、草乌、巴豆、使君子、土贝母等。肾损害表现为急、慢性肾衰竭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11]。中药肾损害已引起世界范围内对中草药安全性的怀疑,甚至有的不敢用中药。其实这些药源性肾损害除药物本身药理效应外,与剂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以及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有关。因此,必须研究可能引起肾损害的中草药的产地、服药时间、剂量和配伍关系,禁止确有肾损害的药物如关木通、马兜铃等中药及其制剂在市场上流通,进一步研究可能引起肾损害的机制,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临床提供治疗肾病安全有效的中药。

3.6组织编写《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西医有美国组织编写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开始组织中国中医药学界专家撰写《中医临床指南》,希望该临床指南既符合国际通用的疾病标准,又能体现辨证论治的中医药特色,成为标准化、国际化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导性文件,该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临床证据不足[12]。建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及中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会牵头,中华肾脏病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中医肾病专家、西医肾病专家、肾脏病理专家、免疫学专家、医学经济学专家、统计学专家、流行病学专家、护理学专家以及卫生决策部门专家参与,对中西医结合治疗CKD比较成熟的病种,以病证结合的方式、公认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对证据进行分级,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中西医结合防治CKD指南。

3.7加大宣传,重视普查,早期预防CKD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合并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医疗费用昂贵,但知晓率却不足10%。有的人一生都没有做过尿液检查,肾脏有没有问题一无所知。因此,2006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fNephrology,ISN)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KidneyFoundation,IFKF)联合倡议,将每年3月份的第2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目的就是唤起全球各界人士对CKD的高度关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已经在媒体开展宣传,举行讲座,组织普查,但还有待其他相关学会及政府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加大宣传,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并组织专业人士参与大规模尿常规普查。建议及早建立我国在临床广泛应用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的方法,对可能引起CKD的住院病人和体检者进行GFR评价;对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等引起继发性肾脏病的因素及早进行预防;对已有肾脏病要积极干预治疗,防止肾损害的进展;对3、4、5期的CKD要防止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ChenXM,WangHY.Increasingtheawareness,treatmentandcontrolratesofchronickidneydiseaseforreducingthehealthhazardtopeople.ZhonghuaNeiKeZaZhi.2006;45(6):441442.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陈香美,王海燕.提高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轻对国民健康的危害.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441442.

2ZhangLX,ZuoL,XuGB,munitybasedscreeningforchronickidneydiseaseamongpopulationolderthan40yearsinBeijing.ZhonghuaShenZangBingZaZhi.2006;22(2):6771.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张路霞,左力,徐国宾,等.北京市石景山地区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2):6771.

3WeiLB,YeRG,LuanT,etal.Clinicalobservationofthelongtermeffectofsyndromedifferentiationtrea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57patientswithrepeatedrecurrentprimarynephriticsyndrome.ZhongYiZaZhi.2000;41(10):598600.Chinese.

魏连波,叶任高,栾图,等.中医辨证配合治疗成人常复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7例远期疗效观察.中医杂志.2000;41(10):598600.

4SunZT,NieZH,DengCP.Thepresentsituationandconsiderationofthecombin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YiXueYuZheXue.2006;27(3):7779.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孙泽庭,聂正怀,邓崇平.中西医结合的现状与思考.医学与哲学.2006;27(3):7779.

5ChenYP.Developmentsurveyonstudyofnephropathyinintegrativemedicine.ZhongguoZhongXiYiJieHeShenBingZaZhi.2007;27(6):554555.Chinese.

陈以平.中西医结合肾病研究的发展概况.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27(6):554555.

6WangG.Theresearchdirectionandprospectofnephrology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ZhongguoZhongXiYiJieHeShenBingZaZhi.2004;5(6):360362.Chinese.

王钢.中医肾脏病学研究方向与展望.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6):360362.

7LiuY.Thinkingonthe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YaTaiChuanTongYiYao.2005;(1):6466.Chinese.

刘源.中西医结合的思考.亚太传统医药.2005;(1):6466.

8WuSH.Twocasesofacuterenalfailureinducedbycaulishocquartiae.JiangSuZhongYi.1964;10:12.Chinese.

吴松寒.木通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报告.江苏中医.1964;10:12.

9VanherweghemJL,DepierreuxM,TielemansC,etal.Rapidlyprogressiveinterstitialrenalfibrosisinyoungwomen:associationwithslimmingregimenincludingChineseherbs.Lancet.1993;341(8842):387391.

10ChenYP,ChenW.Progressinresearchofaristolochicacidnephropathy.ShenZangBingYuTouXiShenYiZhiZaZhi.2002;11(1):6366.Chinese.

谌贻璞,陈文.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11(1):6366.

11YuanL.Chinesemedicineandkidneydamage.XinYiXue.2005;36(9):542543.Chinese.

原玲.中药与肾损害.新医学.2005;36(9):542543.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5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西医;临床;结合治疗;实践与探讨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从2003年5月到2013年9月在我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54例非典型肺炎作为试验对象,具体的资料如表1所示,

表1一般资料表

从表1可以看出,54例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平均年龄37.07±17.01岁,其中普通病症30例,重症患者24例。采用标准化资料收集量表对患者进行病情整理,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记录,包括舌苔、舌质和舌像等,拍摄相机采用SONY阿尔法900在自然光线下拍摄,X线胸片采用移动式X摄像机进行拍摄。

1.2 方法

为了对治疗进行更好的对比分析,将54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组采用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中医辅助治疗。

西医的具体治疗方案包括:氧疗,使用鼻导管或者鼻塞、呼吸机给氧,重症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插管、切开处射流等方式保证患者呼吸顺畅;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患者,如高热、胸片病变等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危症患者每天注射500毫克,一般患者每天在50-250毫克,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生素治疗,虽然尚未有明显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可以采用西药组合治疗方案,如可乐必拓静脉滴注+四环素,前者每日0.3克,后者每次0.5克,每日四次,如果患者有痰培养或者耐药性较强,可以选用万古霉素,患者血白细胞升高者,采用泰能静脉注射,每日0.5克,每日3次;免疫调节方面,一般采用丙种球蛋白每日5克,连用3天;护理方面,患者要注意卧床休息,临床中避免剧烈咳嗽,密切关注患者体温,超过38.5度要进行解热镇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的中医方案跟根据病情,依据中医的三焦辨证理论,分为病患早期、中期、高峰期、后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治疗药物配置不同。在病患早期,即非典型肺炎发病5天内,湿热遏阻肺胃证患者要首先宣化湿热,药物包括滑石14克、竹叶10克、白寇5克、杏仁12克、蝉衣6克等,表寒里热挟湿症患者要首先辛凉解表,采用生石膏、薄荷、蝉衣、印花、芦根、生麻黄、炒杏仁等;病患中期,即发病5-10天内的,湿热蕴毒证患者,采用虎杖、滑石、法夏、僵蚕、苍术、姜黄、柴胡等;泻足少阳证患者,首先要清泄少阳,分消湿热,采用青蒿、法夏、生苡仁、赤茯苓、苍术、郁金、青黛等;邪伏膜原证患者,要湿达透达膜原湿浊,采用知母、厚朴、苹果、柴胡、滑石、槟榔、苍术、川连等;患者高峰期,即发病10-15天,临床气促喘憋者,应清热化湿,采用五虎汤、泻肺汤,药用炒杏仁、绿茶、川连、枝子、石菖蒲、桔梗、生石膏等,临床呕吐者,根据寒湿热情况,选用生姜、橘皮、竹茹、苏梗,临床大便秘结,选用生大黄、全瓜萎等;患者后期,即发病15天以后,治疗以扶正透邪、化湿活血为主,多采用太子参、白扁豆、山药、芦根、沙参等药物。

1.3 统计方法

本文对统计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所有的数据资料采用X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改善效果如表2所示,患有非典型肺炎的患者常伴随、咳嗽、喘憋、头痛等症状,经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在缩短发热、改善症状方面比西医组好,但是差异不显著;但在头痛方面,与西医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有显著的效果。

表2 临床症状改善对比表(天,X±S)

注:与西医治疗组相比,*表示P < 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整体治疗效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西医临床治愈率(P < 0.05);患者病情好转方面,两种治疗方式差别不大;死亡率方面,中西医结合死亡率要显著低于西医组死亡率(P < 0.05)。

表3 治疗效果对比表(例(%))

注:与西医治疗相比,*表示P < 0.05, 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非典型肺炎,在医学上又被称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1],简称为SARS,是2003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2],该病曾一度成为了一项世界性医学难题[3],在2003年4月16日,引起该病的病原被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感染该病毒的患者通过空气传播,传染速度快,病情进展迅速,临床病情严重[4]。至今尚未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完善的治疗方案[5]。

非典型肺炎的治疗自出现以来引起世界各国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各国建立了大型卫生实验室,将冠状病毒作为研究的重点,但是因为传染迅速、病情发展速度快,较多的患者得不到有效、及时治疗,而由于现有的医疗技术限制[6-8],到目前为止西医治疗方面,尚未有快速、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对病情进行治愈[9-10],同时西医激素治疗的副作用较为明显,过度使用其他抗生素带来的伴随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采用中医辅助治疗,从调节身体内平衡、增强免疫力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是目前治疗非典型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艾军等.小儿肺炎中医辨治理论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2011,12(02):7-9.

[2] 陈景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肺阴亏耗型肺炎支原体感染10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33):15-17.

[3] 柴立民等. 从“肺络微型瘕”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J].广西中医药,2012,11(02):56-58.

[4] 何晓蕴, 侯一军, 秦芳, 等. 重症SARS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者病后2年半肺功能变化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中医研究,2011,13(02):253-257.

[5] 沈建忠, 郭敏玲, 李克成, 等.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恢复期之中医辨证规律探讨[J].广西中医药,2008,31(1):9-11.

[6] 边永君, 齐文生, 宋庆桥,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85例SARS恢复期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23 ( 9): 65-66.

[7] 中华中医药学会.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中医诊疗指南[J]. 中医杂志, 2003, 44 (11): 865-871.

[8] 薄敏敏. 非典型肺炎的中医研究及治疗进展[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3, 22 (3): 55-58.

中西医结合方案范文6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中晚期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近年来,国内学者重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晚期胃癌,我院对近年来来我院诊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27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来我院诊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2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年龄在32岁~67岁之间,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进行西药化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的2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采取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对观察组患者27例患者在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案同时,中医辨证将胃癌分为肝胃滞热,脾虚痰阻,胃热阴虚,痰瘀互结等共6 型。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的症形,其治疗方案也不同,对肝胃滞热选择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胃热阴虚选择益胃汤加减,对脾胃虚寒选择附子理中汤加减,脾虚痰阻型可采用六君子汤加减,痰瘀互结型可采用膈下逐瘀汤合导痰汤加减等。治疗4周后进行随诊,观察了解患者症状缓解程度。 

1.3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自述治疗后,症状缓解及改善情况进行评价:①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后不疼痛,胃肠道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改善明显;②缓解:患者治疗后疼痛较给药前减轻,胃肠道症状缓解,生活质量尚可;③无效:与治疗前疼痛无减轻,症状未缓解,并影响生活质量。完全缓解和缓解计入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

2.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n]

3.讨论   

胃癌在中医中属于“胃积”,“胃脘痛”等范畴,多因恼怒日久或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气滞痰凝,热毒血瘀,交结于胃,积聚成块而成[1]。近些年,在中晚期胃癌的治疗过程中,越来越被重视和强调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其在提高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比单一采用全身化疗效果要显著。本组报告的27例患者,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5.2%。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辨证的原则治疗中晚期胃癌,较单一西药治疗有显著差异,有报道表明[2],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在减轻患者的癌痛,并能缓解呃逆,控制癌症腹水,且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也比单一西药治疗要显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