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教育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教育特点范文1
【关键词】远程教育;质量管理;护理专业
随着社会大卫生观的提出,现代医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护理专业也由过去的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先进护理设备的操作和针对全体人群的整体护理,即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求,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要求护理工作者应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的医院、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大多是中专学历,已不适应今天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出现了高级技术护理人员匮乏,社会需要增大的矛盾[1]。应运而生的护理专业远程教育,起到了缓解目前这一突出矛盾的作用。但是确保远程教学的质量,是管理者面临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校在护理专业远程教育工作中,注重完善质量管理,以较高的质量保障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从分析学员学习能力、制定各学科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扩展性教学、自注意培养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严格监管教与学的全过程、认真评价学习的结果,从多个方面逐渐构建和完善远程教学管理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 严格报名人员的基本条件
远程教育的优势是能够利用有限的医护教育资源为更多的护理专业求学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但是要做到“宽进严出”,达到提高护理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的目的,应该严把招生质量关。制定规范的招生章程。因此,坚持以学历资格作为最低入学条件。坚持采取入学考试或入学水平测试的方法。坚持招生过程中考察学习能力,审核工作能力的原则,多项综合评价后确定录取学员。通过切实有效的考核方法,保证招收学生的基本质量。为今后完成学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质量管理系统的首要项目。
2 根据课程设置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远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和要求去做,只有每个环节都达到要求,才能最终保证教学的质量。因此,科学的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制定、执行是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参与教学人员的每门课程的授课目标;即每学科按照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部分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以目标的内容作为讲解的重点,以目标的具体要求作为考核的基础,学生则以目标的要求标准进行复习。其次教学目标还包括对学生管理的具体标准。对学员的出勤、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质与量的具体要求。辅导员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记录成绩。按阶段评价后向全体学员公布。
3 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
这里的教学过程是指教学与管理行为的实施过程,包括招生过程、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专业教师的辅导、答疑、学生平时的作业、实验报告、实践教学、考试、毕业审核等。
教学计划是进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的制定即要符合开放性远程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又要体现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提倡先进性、实用性,注重符合护理专业发展的特色,课程设计和内容编排以引进新技术,提高学员的岗位技能,培养护理职业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学科发展新动态,增加新的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项目。
建立健全学生的作业管理系统,根据作业的类型和重要程度,采用机上批改作业与人工批改的形式,及时记录分数,作为学业成绩评估的基础。
严格考试过程的管理,公平公正评卷是整个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措施,严肃考风、考纪,严格监考,确保考试过程的规范。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构建教学人员结构
建设一支熟悉远程教育规律,精通护理相关专业的专职教师和辅教人员,承担护理远程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通过学校设立的专门的培训中心,具体执行远程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保证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最新的专业技术得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从事远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应是专业教学的骨干,既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有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通晓国内外行业的发展动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远程开放式教学,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熟练运用远程教学多媒体技术,自制优秀的教学课件,增进学员对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各学科的教学过程[2]。
5 建立学员的各科学习成绩的评价系统
为保证护理教学的质量,需要有一套完整地的监控手段和评价体系,用来衡量教学目标的执行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评价、教学过程的测评与反馈矫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解决和修正。同时采用检查、抽查、评估等多种手段对学员的学习质量进行监控,以保证按标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既要注重总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因为这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关键。根据质量评价所反馈的情况,对整个管理体系设计的质量、教育资源的开发水平、教学过程的控制进行综合性的调整。构建质量监控、评价指标,完善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作为保证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和管理始终是重要的,是保证远程教育质量,促进远程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保证教育的质量,是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从教的工作者、管理者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是我国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的新途径,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培训,提高学历层次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构建护理远程教育质量监管体系为这一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护理教育特点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38―01
特殊教育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特殊教育工作取得快速发展。但是,特殊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是特殊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
家校合作理念起源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学者爱普斯坦创建的“交叠影响域理论”,要求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产生叠加影响。家校合作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承担学生成长的责任,是一种现代化的学校管理制度。将家校合作理念应用到特殊学校教育中,对推动特殊学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现状
1. 家长与学校交流的内容狭窄。家校合作的内容涉及学生成长、家长互动、教师观念的传递与执行等等,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良好的家校合作,对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兴趣爱好的发掘和特长的培养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对班主任来说,可以通过与家长和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提高经验素养和专业水平,因此,特殊学校需要开展更为广泛的家校合作活动。但是,当前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活动内容过于狭窄,一些家长还存在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高枕无忧的错误观念,过分依赖学校的教育管理,不能主动参与到学校和合作活动中来。
2. 家长与学校联系的途径单一。对特殊教育学校来说,需要更多的与家长联系的途径,比如,通过传统的召集家长会、电话联系、教师家访、家长访校、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同时,还开始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如微信交流、QQ群、网站论坛互动等形式的交流。班主任可以根据所需贤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选择常规的或即时性的沟通途径。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却存在家长与学校沟通方式单一、联系被动等问题。很多家长都是习惯于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不适应多样化的沟通途径。
3. 双向交流欠缺。特殊教育学校的家校合作应该是双向活动,需要家长和班主任老师互相交流、互相支持、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对于交流的双方来说,班主任和家长应具有平等的对话地位,即建立合作伙伴式的关系。但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家长不愿意和班主任交流对话,被动地听班主任老师来讲,这样的交流只能是单向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合作的实践模式探索
1. “家长进课堂”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需要班主任通过家长会等形式,鼓励家长改变观念,引导家长通过读书、自主学习家教知识等,提高管理和教育孩子的水平。从而为帮助家长克服进入课堂的“不适应症”打好基础,消除家长的抵触和茫然心理。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进入课堂。一是让家长观摩参与“教学课堂”,和孩子一起直接感受特殊学校的教学活动,消除家长的陌生感,充分建立对教师的信赖。二是组织家长和教师面对面交流。通过举办座谈活动,让教师和家长一起面对面交流,讨论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和学习活动,坦诚的交流看法和心得。
2. “教师进家庭”模式。首先,班主任老师要体验学生的家庭生活。进入学生的家庭的时间可以灵活安排,但至少要半天以上,通过参与学生及家长的生活,可以让班主任老师发现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家长交流教育的心得体会,感受家长的艰辛付出和期望。同时,在融入学生的家庭生活后,有助于建立更加密切的三方沟通关系,让学生和家长对班主任老师敞开心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护理教育特点范文3
[关键词] 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水平;评估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129-02
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和医学科技进步的必然需求。近年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蓬勃发展,先后有100多所院校设立了高等护理教育,已经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护理人才。但是,由于各校的整体办学能力、开设护理高等教育的时间、从事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有着很大差异,在护理教学上的水平良莠不齐,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标准和尺度来进行科学评估。因此,构建一个符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实际的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逐步规范高等护理教育评估与管理,适应高等教育理想化、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势在必行。
1 护理教育的研究
1.1 教学内容
护理教育的教学内容[1,2]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体现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2 临床实习
临床护理学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学科[3],讲授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人的身体和行为,使学生能胜任包括为个体、家庭和社区的医疗护理服务,通过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目的,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理解人和帮助人。
1.3 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总体学历层次偏低,因此院校需要加强师资培训的力度和速度。目前,全国除一些早期开办高等护理教育的医学院校其护理院校师资队伍中研究生学历达到85%以上外[4],大部分新开设本科护理教育的院校存在护理师资队伍学历偏低、师资队伍不稳定、学术带头人不突出、年轻教师不拔尖的现象,特别是临床师资队伍稳定性差,教学意识不强,教学技能不熟练。
2 护理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评估主要是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与医学教育评估一并进行,与医学教育评估执行同一评估标准和方法。因而,在护理教育评估内部缺乏等级性、联系性和承接性,在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评估之间缺乏专业的独立性、特殊性和区别性。由此而带来的弊端有: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教育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专业,造成护理专业教育计划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等方面都缺乏专业特色,最终限制了护理教育专业化发展和护理学知识的体系化及对公共社会应用的性能。
2.1 评估标准
美国护理教育评估七大标准由美国NLNAC制定,这些标准和指标只是一些框架性、定性的指标,给各州、各校以人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特色的空间,评估的宗旨、任务、方法等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的特点,从而保证了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准确地反映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2.2 拟订草案
在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目标要素,就国内外同类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合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拟订高等护理(本科)教学上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组织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修正,形成较为合理的草案。
2.3 确定体系
选聘长期在医学及护理教育领域,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有代表性的国内外专家,采用Delphi法对草案中的各级指标予以进一步筛选,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分级内涵和权重系数,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估指标体系。Delphi法可确定各级指标、指标权重及分级内涵,其核心是通过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并予综合、整理、归纳,再反馈给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多次反复,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得到一个比较一致且可靠性较大的意见。
2.4 应用
美国护理教育评估是美国护理联盟教育评估委员会(NLNAC)负责实施,该机构及其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得到政府教育部门认可和资助。NLNAC特别强调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参与评估的人员均为护理专业人员从而确保该机构评估结果的权威性。我国除了加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护理教育实施评估以外,还应当建立专业的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机构,由专业人员组织实施评估工作,负责对所有提供护理学位教育的院校进行评估。这样,可以使评估标准切实符合护理专业的标准和原则,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独立性,使高等护理教育不但能更好地适应护理学科的要求,而且推动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
美国的高等护理教育评估组织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评估的层次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在评估方法上,除了专业机构、行政机构等组织的评估以外,还应当鼓励各院校开展自我评估。在现代教育评估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评估的作用,强调自我评估应作为各类教育评估的基础。自我评估是院校以自身为主体开展的评估活动,它是学院自我约束、自我制衡、自我调控的基本手段。经常性的自我评估和自我反思活动,有助于院校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评估内容上,除了综合评估,还可以开展专项评估,对护理院校的局部或单项进行评估。在评估形式上,可以进行合格评估、选优评估和个体内差异评估等评估方法。通过开展多种层次和类型的评估活动,不断促进高等护理教育自身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如何合理评价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成效,科学评估相关院校的高等护理教育水平,已成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所必须研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和特点,对高等护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科学、客观、全面的护理教育评估体系,逐步规范高等护理教育评估与管理,适应高等教育理想化、产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李芳芳,姜安丽.护理专业大学生专有素质结构理论模型的构建[J].护理杂志,2005,22(8):27-29.
[3]周红.护理临床教学改革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39.
护理教育特点范文4
【关键词】护理教师;素质;能力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13-01
1 高尚的职业道德
自古以来,教师一直被看作知识的象征和行为的表率,护理教师的行为示范作用因其职业的特点尤为突出。因此,护理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忠于护理事业,热爱护理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献身护理教育事业的精神;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勤奋好学,对待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装扮得体,生活方式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
2 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从各部分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优化重组教材,统筹安排各部分教材的知识点,尤其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最大限度地体现教材的学习价值。
3 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的知识信息是一种储存状态,要把这些静态的知识信息激活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易于接受,护理教师必须具有研究的思维和化繁为简的能力。另外,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会影响信息的传输,语言的科学性与通俗性、激情的语调、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等,都会对信息的传输起到加强作用。
4 良好的沟通能力
教师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主动搞好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与学的主客体互动、互换关系。教学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5 唤起学生兴趣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教师必备的能力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是个人魅力。教师的形象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及个性魅力都会唤起学生的兴趣。护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魅力对教学的影响,充分展示个人魅力,做到教学语言精炼、机智、幽默,让自己的教学生动活泼。
6 治学能力
即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教师更新、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学识水平的能力。所体现的是教师自身修养,蕴涵着教学伦理精神及对护理教学职业的热爱和远大的理想、奋斗目标。护理教师应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研究护理教学的规律,寻求最佳护理教学方法。
7 适应能力
是指护理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护理学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综合性能力。(1)适应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出现了一系列中和学科、边缘学科,如护理领域分:社区护理、护理伦理、循证护理、护理美学等。因此,护理教师在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不断拓宽自己知识面,密切关注学科发展趋势,一旦社会需要或专业结构发生变化,就可以不失时机地从自己所任教学领域转入相关领域。(2)适应护理教育思想及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育的本质强调为学习、为学生服务。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强调,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能力。护理教师首先应更新个人的教育观念,跟上时展的步伐,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教育科学理论修养和教学实践能力。
8 双师型教师能力
双师型教师是指护理教师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有护理专业技术证书。也就是说,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护理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既能从事护理教学工作,又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然而,目前大多数护理教师是单师型,或是从学校毕业后即从事护理教学工作,或是从临床护理岗位转到护理教学岗位,严重影响了护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年轻教师积极参加临床实践,提高护理操作技能、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护理实践教学能力;从临床护理岗位转型的教师,则应加强教育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
9 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能力
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从护理角度而言,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护理教育而言,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是护理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护理教师能否应对入世后护理教育市场的竞争,取决于其具备的能力结构。为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服务水平,护理教师应提高教学加工能力、教学传导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自控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等,从而形成最佳的教学能力结构。
10 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信念的核心,是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有较积极的教学行为。护理教师强化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专业的发展。(1)良好的社会地位和优厚的物质待遇,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促使自我价值的实现,提高自我效能感。(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可明显增强自我效能感。(3)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基础,而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又可促进教师身心健康。(4)组织加强自我效能感的培训。
11 循证护理能力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认真、准确运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科研依据,结合本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并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病人需求的完整护理方案,并将循证护理理念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护理教师只有具备了与之相关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系统评价能力、科研能力、英语阅读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才能培养出循证护理人才。教师应通过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学术交流、自学等多种形式,领会循证护理的内涵,加强临床实践,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到教学中。
总之,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护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护理教育特点范文5
【关键词】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学生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R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94-01近年来,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已由功能制护理向系统化的整体护理过渡,这些转变赋予了护理职能新的内涵。护理的工作内容已从对病人的护理扩展到了对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从医院延伸到了社区以及家庭,护士既充当了护理患者的角色,也是护理教育者,护理科研者以及健康教育者,这些使护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如何使我国的护理教育向着现代化、综合化、社会化、终身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独立个性以及实践能力于一体的新一代国际人才,是我国护理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除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对护理工作的偏见以外,护理学科建设的本身也存在严重缺陷。如高职高专院校的护理学专业没有自己的专业特点,护理专业几乎都是按照培养医生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护理人员,并且,在培养目标上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的护士没有明显的区别。很显然,这种现状已经成为了我国护理学专业发展的痼疾。因此,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调整教育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起步较晚,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处于摸索阶段[1]。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使得高职高专护理院校应培养具有整体护理观念,人文关怀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的护理人才。以融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综合的开放的培养模式[2],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专业操作能力强的护理专业人才为目标。
2.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1 适当增加实践课在总课时中的比例
传统的实践教学不仅学时分配较少,且过多的依附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又大多采用演示性教学,因此,适当增加护理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学时数,并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处理好实践课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很好的体现出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充分结合,构建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2 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尤其是对实践性较强的各门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可以适当增加操作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如40%-60%,以此可激发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重视实践课程的学习。
3.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1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从教师"能教什么、会教什么"向"需要教什么、应该教什么"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2 情景教学的方法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按自愿的方式结合成若干个小组,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每一个小组通过预习自行设计或由教师设计一个病例情景。在上课时,根据情况由一组或数组进行表演,然后就各自的表演进行总结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师资总体学历普遍偏低已不能满足当前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发展。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1 对聘任教师严格聘任条件,在教师来源上确保高素质。
4.2 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构建一对一的帮扶队伍。
4.3 开展师资培训,为护理教师继续学历提供机会,并鼓励教师进行进修学习。
4.4 鼓励教师多涉猎相关学科,加强与临床的联系,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强化。
5.改革考核方式,突出临床能力评价
为培养适应现代化的护理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以考试成绩论奖惩、以分数高低论优劣的情况,避免学生学习只为单纯的应付考试,而忽视临床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考核过程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从应用的角度给出真实的病例或设计一些情境,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上课提问、平时作业、操作考核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效果
上课提问时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并且比较全面,平时作业也更加认真细致,就连平时上课时不怎么听讲的几个同学,上课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平时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我校学生的期末考试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都较前有很大提高。
7.小结
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观察能力、探索意志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为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护理人才,实现护理教育的现代化,应及时转变观念,大胆实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高素质技术型护理人才,以迎接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新一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护理教育特点范文6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学科,不仅具有医学的特征,而且也具有独立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世界上护理工作的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过程,今后还要继续发展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1977年新的医学模式提出后,护理强调了人的整体观。护理工作重点从疾病护理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其特点是以人为中心进行身心护理,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强调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和整体性。护理工作的全程是以解决人的需要为目的,按照科学的护理程序所实施的系统护理行为,绝非发药、打针、铺床等简单操作的概念,而是从家庭、社会环境、心理、病情的多方需求出发,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
2护理教育改革必须适应新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模式发生相应的转变。迄今我国的医学教育基本上仍旧沿袭50年代生物医学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上重知识技术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方法上重知识传播灌输,轻能力培养,忽视人文知识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马学博.医学与哲学,1996,(17)10:512)100多年来护理教育改革也一直注重于学制、课程的增加,其模式处于与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相匹配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态。近二十余年来,护理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学科,护理教育要按照新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重新设计面向21世纪的护理人才。
2.1更新护理教育观念医学、护理模式转变首先要求护理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完成这一转变,如实地把护理服务对象的人,看成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其健康和疾病的转化受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的客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起与对象性质完全适应的现代护理体系,满足现代社会保健的实际需要。新医学模式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和心理两方面健康以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卫生保健事业正朝着高度社会化的“大卫生”发展。1977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正是保证社会进步,普及卫生保健服务的战略目标。护理学作为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独立学科,逐渐摆脱了医疗服务传统的从属地位,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这一新目标的挑战。护理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和整体论的健康观要求,跳出单纯疾病护理教育的圈子,向心理、社会、环境和预防、医疗、保健三位一体的大卫生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