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风险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规避风险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规避风险方法

规避风险方法范文1

关键词:财务风险;如何风险规避;不确定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是指经济主体(主要指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理财环节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经济主体所做出的判断、考量以及应对防范和对风险的控制,实现经济主体财务活动安全的过程。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一个可循环的动态过程,也是经济主体想要持续不断运转的基础。它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如何合理管理、控制这种不确定性为经济主体带来的损益,就尤为重要了。

一、财务风险管理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1.资金的筹措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借贷、发行债券、股票、融资等方式筹措到的资金。企业通过以上的方式所获得的资金,属于其他方的投资,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使企业可能受到损失,这种投资的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要面临的风险。如资金使用或企业经营不善,那就意味着到期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所带来的商誉的下降以及债务危机都是筹措资金阶段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

2.使用资金所产生的风险:企业使用资金包括:基建投资、项目的投入,股权的投资,企业生产建设等,都可以理解为投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市场、被投资的企业、生产过程遇到的问题等等不确定的因素,使投资的风险,成为所有风险中最大的一个方面。

3.资金回流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资金的回流主要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济活动之后所取得的报酬,即商品资金向流动资金转换的过程。这是企业资金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多变因素未能及时地收回资金,以及资金回流中债务人的原因使账目成为坏账,无法收回资金,都会形成亏损以及资金流动的不良循环,为企业的运营造成风险。

4.资金的分配所产生的风险:所谓的资金分配,即利润的分配。企业的利润分配包括投资者或股东的分配、职工福利的分配、基建的投资、公积金的积累、弥补亏损、以及企业下一步扩大再生产的资本金等,都是资金的分配。由于各个企业的规模、结构、领导决策的不同,分配的时间、方式与金额的多少也不会相同,所产生的结果令盈亏无法预计,风险依此产生。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流程

1.正确识别风险

企业正确判断所面临的问题是否具有风险,是风险规避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部分。主要由企业的财务人员负责,在风险产生之前,财务人员运用各种方法,来识别所要遇到的和将要遇到的潜在风险。正确的判断可以让管理者更加快速地处理风险,为企业的发展赢得先机。判断风险分为感知和分析。通过客观上对各种产生风险因素的了解,可以感知风险,并为管理制定对策提供服务。分析风险可以为管理者提供风险的来源,以便于更快速地解决风险。感知为基础、分析为关键,二者缺一不可,扎实的基础可以让我们敏锐地找到风险,准确的分析可以为我们带来正确的判断。风险识别中包括了对企业本体中关于人事的风险、财务问题的风险、生产过程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技术性风险、目标市场中存在的风险、人文环境的风险、外在竞争风险等一些其他的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还有一些需要遵守的原则:量力而为,综合考察,全面详细。

2.准确的评估风险

准确的评估风险,就是对于企业面临的风险,运用财务知识,来合理的评估风险的大小与程度。这一环节是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如果做好,能为企业带来时间与决策上的先机,降低管理上的成本。为什么要评估风险的大小呢?因为在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由于不同的原因,所处的环境也不相同,有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先解决哪些风险。有的对企业风险所产生的影响比较早,需要决策者先制定对策;有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同样是需要优先做出决策的;还有一些未来一段时间里才会引起风险,企业毕竟精力有限,所以暂时不用放进日程,可以延后处理。评估的方法有五个,分别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杠杆分写法、数理统计法、风险价值度量法、风险率度量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做介绍了。

3.合理的控制风险

由于一些不可抗力,不确定因素等,会产生一些无法控制的风险,这样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或决策者来衡量,决定如何将损失降到最小。主要的有四种应对方法:风险转移、风险保留、风险回避及损失控制。风险保留分为有计划和无计划的保留,也叫风险承担。指如发生企业损失的情况下,企业可利用自身的资金来弥补。有计划就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所遇到的问题,所得出需要承担的风险的结论,并有后续的计划;无计划就是企业直接承担风险,没有其他后续方案。风险转移主要是保险和合同的形式下,让渡人风险转移给受让渡人来承担其风险。风险回避是最消极的一种行为,企业主动的有意识的放弃承担风险的行为,让特定的风险无法发生。这样企业虽然不用承担风险,同时也失去了一些潜在的利益。对于损失的控制就是对于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制定损失最小化的计划来最大限度的控制并降低风险。损失控制又分为事前、事中与事后三个阶段的控制。

三、对于风险规避更加强力的措施

1.经营过程中:多元化经营

经营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的规避风险呢,我们可以从一些企业所运行的多元化经营理念上得出结论。多元化经营方式的好处就是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由于企业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或者是相同的行业市场,分别研制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品牌。产品与产品、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关联性也会小很多,彼此之间产生的风险与互相影响的概率也随之下降,当一种产品遭受到市场冲击,产生风险时,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其他行业的产品所受到的影响会小很多,而其他行业所带来的利润也同样降低着企业亏损的风险。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利润空间使企业在突击主要业务时也可对其他市场积累经验互补不足。不过要根据企业自己的实力,技术资源等适度涉足,不能急于求成,这样企业才能稳步的发展。

2.健全的财务预警系统

所谓健全的财务预警系统,需要企业准确无误的编制现金流量表,并且企业须有计划的将投资、现金流量、财务现状等进行汇总,形成以数量为代表的报表,以周、月度、季度、半年、一年为一个周期,以企业要有利润为前提,形成现金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以资金为基础,如果企业有亏损,就是说明企业已经到了面临危险的时候,这时还需要管理决策者来做出合理的方案,有了预警不代表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其实真正的预警系统还是安在每位决策者,管理者的头脑里、心中才是最安全的。

3.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什么是健全的管理制度,过去的管理制度是决策者,管理高层,股东会等等来决定公司的走向,投资计划,工作重点等问题。在这样的制度下,财务风险管理所进行的风险评估等工作就相当于事后所做的,做出的评估也失去了时间上的优势,得到的信息也相对地延后,不全面。所以健全的管理制度应把财务管理制度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从高层决策,到各部门执行,这样财务风险管理所做出的评估才更加准确,决策者才能合理的措施,才会为企业在未来将要遇到的风险中,掌握先机。

4.人性化的监督机制

其实企业的风险还有一大部分出自于人员,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这样的问题其实比其他问题还要难以解决,所以人性化的监督机制就显的很重要了。人性化的监督机制是指在监督的过程中,监督人为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但是并不以惩罚为手段,而是被监督者通过监督者的提醒,改正了问题,使双方都得到监督机构的奖励,这样企业才能和谐的发展,重大的问题,不能改正的问题,有监督机关审查并处理,高层董事会定期审查监督机构,但是必须让企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员工有一种归宿感。这样的内在人事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各部门协调工作也就相对简单。

总结

对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不能孤立的来看,要结合各个部门,宏观的来看问题,尤其是风险管理。这是企业管理运行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合理的控制风险,调整各部门之间的运行,防范不稳定的因素,这样企业才能长足安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规避风险方法范文2

关键词:基金投资;风险规避;投资组合

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通过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然后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

一、基金的类型及品种

基金的类型有很多种,根据募集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根据能不能挂牌交易划分可以分为上市基金和非上市基金;根据运作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根据组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基金。本文主要谈的是公募式开放式基金(不限于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与否)。开放式基金是指是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一种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的品种按天天基金网中的开放基金排行,有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指数型,保本型,QDII和LOF等基金。开放式基金的特点:

一是市场选择性比较强。由于开放式基金的份额是变动的,所以如果基金运作成功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业绩回报的话,投资者会继续增加购买资金的份额,如果基金不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业绩回报,那么投资者可以随时通过赎回的方式把自己的资金撤回,这样可以减少投资者的自身的损失,这种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可以约束基金管理人,以提高基金产品的信誉,质量等同时也鼓励基金管理人给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好的绩优,稳定的基金产品。朱利安•罗伯逊经营了20年的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6家基金的关闭就是市场优胜劣汰很好的证明。

二是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比较好,基金管理人对资产保持充分的流动性,这样可以应付随时出现的投资赎回,而不会导致大量资产难以变现。

三是开放式基金的透明度比较高,开放式基金都是当日公布基金资产净值成交,便于在市场的运作上基金管理人能够拥有随时驾驭管理资金的能力。四是开放式基金便于广大居民投资,投资者可随时在其托管银行的网店等各种销售场所申购、赎回基金,十分方便。开放式基金作为一个金融全新的品种,可以更好地调动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而且银行、网络这些销售渠道能够吸引部分新增储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改善投资者结构,起到稳定和发展市场的作用。

二、基金投资的基本方法

目前,基金投资作为一种理财工具已经被广泛接受。很多人希望通过对基金的投资来分享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但如何投资却是一门学问。

(一)注重选择基金品种

如何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投资者可以参与基金公司的基金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从基金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中可以知道自己是何种类型的投资者,激进者可以偏重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稳健者可以偏重混合型和债券型基金,保守者就可以以债券型和保本型基金为主,或者购买货币基金。但无论是哪种基金都要注重它的质地,即业绩或称市场表现。不仅是短期或说近期表现,更是长期或说历史表现。路遥知马力嘛。要做到这些,个人意见应做到三看:一看市场表现,从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网》上可以看到,这里有一个开放基金排行,具体到每一个类型每一个品种的每一个基金的增长率,都从日到月到年进行了排行,月增长率的排行有近一月、近三月、近六月,年增长率的排行有近一年、近二年、近三年。考量一个基金的长期表现,不仅要看它的月增长率,更要看它的年增长率。一些有经验的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通常用截图的方式,把排行表上按近一年、近二年和近三年的基金净值增长率排行分别截下来,取排行前20名或30名的基金做标的,用打“正”字的办法,筛选出长期或历史表现较好的基金作为投资标的,这不失为一种好的作法。二是看基金经理,一个基金的市场表现固然重要,选择管理这个基金的基金经理也很重要。因为基金的收益是由贝塔收益与阿尔法收益组成的。假如在同样的追踪误差的情况下,其信息比率越高,基金经理的能力越强,同时基金的盈利能力就越强。三是看第三方评级,因为评级机构在评级时,不仅要考虑业绩,同时也会考虑背后的风险因素。因此,第三方评级优秀的基金,比较靠谱。

(二)注重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是针对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构建合理的基金投资组合。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进行基金投资组合呢?

1、依据攻守平衡原则对基金进行投资组合;投资者将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对比,然后把互补的基金相互组合,可以是三个组合或者五个进行组合,也可以是其他组合,这样在保证收益的同时又降低了基金的风险。

2、了解基金经理人的投资个性;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基金经理人的个性决定着他去选择什么样的基金品种,对基金投资会有什么样的组合,所以了解了基金经理人的个性就能更好的知道他选择的基金产品及组合是否适合自己,他选择的基金投资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是否是自己所能承担的,这样更便于投资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

3、依据风险承担能力和投资目标,构建基金组合;基金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中根据测评分数测评出的激进者、稳健者和保守者,之所以激进、稳健和保守,这里包含有资产情况和承担风险的因素,资产情况越好,承担风险能力就越强。此外,也要看投资者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的话承担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应比较强,所以承担风险的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品种,不同的投资目标又对基金的组合产生一定影响。

(三)注重买卖技巧

买卖技巧包括买卖时机、买卖方法和合理避费。

1、买卖时机。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因此基金很大程度地跟股市联动。股市行情好,股票上涨,基金净值也随着增长。相反股市低迷,股票下跌,基金净值也随着下跌。照此说法这当然是当股市处于低迷时买入最好。股市低迷,股票价格低,基金净值也低,在低位买入,既节省了资金,安全边际也高。相反卖出就应在股市场行情好时卖出,因为股市行情好,股票价格高,基金净值也高,投资基金的利润也就颇为丰厚。但股市高点在哪,低点在哪,这并不是一般人能预测得到的,许多机构投资者都不是套牢就是踏空,何况我们普通投资者。这就要讲求个买卖方法了。

2、买卖方法。前面说过,基金和股市有很大的联动性,而股市的不确定性又较强,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把一次性买入改为分次性买入?一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假如第一次申购后,净值开始下跌,可把一笔资金分为三四份,越下跌买得越多。等大盘上扬时,就可享受股市收益。二是采取“顺金字塔”式,假如在第一次申购后,净值开始上涨,同样也可把一笔资金分成几次建仓,只是越上涨就买得越少。这样既可规避大盘调头风险,又可将平均成本保持在当前净值之下。三是把一次性买入改为定期定额投入,期限可定为半月或一月,投入的资金根据个人资产状况,几千或一万。基金定投就像银行里的零存整取,就是每月固定时间、固定金额买入一支基金,每月买入时的价格都不同,这样就可以摊低成本,长期投资,就可以盈利。这比较适合绩优老基金。卖出也是如此。为了买得低些卖得高些,还可以比照股市对所投资的基金进行动态跟踪,观察它的趋势情况,净值变动情况,找出它的相对高低点,在相对低点附近分批买入,在相对高点附近分批卖出。

3、合理避费买入基金和卖出基金都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一是申购费,是指投资者在基金存续期间向基金管理人购买基金单位时所支付的手续费。目前国内通行的申购费计算方法为:申购费用=申购金额×申购费率,净认购金额=申购金额-申购费用。中国《开放式投资基金证券基金试点办法》规定,开放式基金可以收取申购费,但申购费率不得超过申购金额的5%。目前申购费费率通常在1%左右,并随申购金额的大小有相应的减让。二是赎回费,是指在开放式基金的存续期间,已持有基金单位的投资者向基金管理人卖出基金单位时所支付的手续费。中国《开放式投资基金证券基金试点办法》规定,开放式基金可以收取赎回费,但赎回费率不得超过赎回金额的3%。

目前赎回费费率通常在1%以下,并随持有期限的长短有相应的减让。但参与网上直销可以合理地避免很大一部分的费用。直销本来就优惠申购费率,有的六折,有的四折,天天基金已打出一折。现在相当一部分基金公司又都设有这个宝和那个宝,华安基金设有“微钱宝”,易方达基金设有“e钱包”,还有的叫“钱庄”或叫“现金宝”这些“宝”、“包”,都绑定了一个货币基金,把钱存入这些“宝”就等于买了它的一个货币基金,享受货币基金的收益,从这些宝里购买其它的基金,享受零手续费。急等钱用时,又可以从这些宝里快速赎回,资金瞬间就可到帐。既省钱又方便,还安全。因为赎回基金时的资金只回到原银行卡。赎回所购买的其它基金时也可直接转换到这些宝里,通常情况下,此项费用率很低,一般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三、基金投资的风险防范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利益和风险是并存,基金也不例外。

(一)基金投资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一是系统性风险;系统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风险五种。尽管基金自身有一定的风险防范能力,但是在整个证券市场中这种系统性的风险却难以避免。二是非系统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操作风险和技术风险,基金未知价的风险,管理和运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基金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无论是系统性还是非系统性,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的利率波动,基金的相关当事人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导致风险发生,所以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

(二)风险防范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为了防范基金投资风险,第一要全面了解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基金投资常识,包括重要的交易规则、交易费用、资金到账时间等等。同时,可以巧妙运用基金相关业务,比如网上交易、转换业务等来回避风险,提高收益。只有了解基金,在投资前就做好充分的防范风险意识,投资莫贪心,要像止损一样学会止利,见好就收。第二要摸清家底,算好资金账。投资者要从自己的年龄和收入、所能承担的风险和期待的收益等方面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首先选择优秀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其次要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中,分散风险尝试多种投资组合。。三是选择好入市时机,合理控制买入成本。投资者要适时进行投资组合调整。在股市风险较高时,将高风险的股票基金转换为低风险的债券基金或货币基金来减少资产损失;在市场走势强劲的时机,则可将债券基金转换为股票基金来分享增值机会。

参考文献:

[1]白艳虹.浅谈个人投资者的基金投资行为[J].政府法制,2015(34):56-57;

[2]黄孝武,王雄军.投资者申购赎回与投资费用——来自中国开放式基金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2):48-56;

[3]远航.个人投资理财的九个方面[J].中国工会财会,2016(12);

[4]蒋丽华.个人投资理财收益研究——基于低估值股票组合[J].财会通讯,2016,718(26):8-11;

规避风险方法范文3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公积金贷款 风险 规避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表现形式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是指国家相关政策给公积金贷款带来的风险。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调整使市场发生变化,影响某一行业的发展,从而使之与关联的信贷产品出现较大的风险,如国家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在某一时期对房地产行业实行限制发展,导致按揭贷款项目停缓建,整体房价下跌,或放宽住房贷款的按揭成数和年限,都会给个人住房贷款带来还款风险。由于我国实行土地国有化,因此政策的影响甚至超过市场和竞争的影响。

2.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交易合同得不到到法律保护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由于中国目前适用个人住房信贷专项法律和法规的缺失和执行难,同时,由于《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担保法》和《民法通则》等对抵押物的设置、抵押权的履行、抵押物价值的评估、作价及处置的规定操作性不强,难以直接用于实践。因此,法律风险是目前我国发放住房信贷的突出风险。

3.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固定收益波及很大,使投资者所获固定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同时投资者还要遭受资本价值降低的损失。目前我国的房价收入比远远超出世界银行的限定指标,许多大中城市的房价已超出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进一步降低了普通居民的预期净收入,导致住房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另一方面,由于住房抵押贷款期限较长,在贷款期间,一旦出现通货膨胀,即使借款人按期还款金融机构也会遭受损失。

4.房地产市场风险。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使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通过贷款转移到公积金管理中心。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近几年,房地产发展迅猛,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容易造成价格偏离其真实的价值,从而产生泡沫。一旦泡沫破灭,房地产行业进入低谷时期,房地产价格将会下跌,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就会贬值甚至大幅度缩水,这将会给公积金管理中心带来损失,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

5.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处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时操作失误或决策不当而造成贷款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是风险管理措施难以奏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操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上看,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具体操作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营管理风险,如贷前调查不到位、贷时审查不严格以及贷后检查不及时等。

6.公积金借款人信用风险。由于公积金贷款的对象大部分为社会的中低收入职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由于企业改制和社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一部分职工会因失业、下岗或收入大幅减少而发生贷款违约;还有些借款人因疾病灾等意外事故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家庭成员患上重大疾病、子女入学等突发事件发生大额费用支出,出现偿债能力下降而发生贷款风险。目前由于多数地方公积金贷款没有纳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管理,致使在审批时对个人信用记录和负债情况无法准确掌握。

二、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规避方法

1.制定高效的的公积金贷款管理制度。首先要严格贷款审核关。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应对借款人、担保人、抵押人的资格以及质押物,抵押物的情况进行认真调查,严格审核,切实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其次是实行“三级审批制度”。即“韧审、复审和签批”。实行三级审批,一是可以细化审批过程,减少错误率;最后是审批人之间可以明确责任,相互监督,强化管理。

2.构建贷款风险的政策化解机制。一是借鉴发达国家住房政策的经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为中低收入职工住房贷款的贴息和担保制度。。二是督促公积金管理机构按《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和相关财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增值收入中按比例提足贷款风险准备金,并要求它严格程序及时核销坏死账。三是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险,在个人住房担保中介机构尚未发育成长起来的情况下,由保险公司把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结合起来,开拓住房保险新业务,是一项现实可行的方式。

3.丰富住房公积金贷款品种。住房公积金贷款应该借鉴商业银行的做法,适应市场变化,丰富贷款品种,设计多种还款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在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基础上,可以推出住房公积金贴息贷款,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补贴给职工。为降低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还应推出住房抵押贷款衍生业务,包括转按揭等便捷灵活的住房抵押贷款还款方式。

4.评定公积金借款人信用等级。我国对于个人的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后,在商业银行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从长远考虑,将公积金缴纳、使用和贷款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实现信用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通过征信系统公积金中心可以及早发现信用不良和恶意贷款者,将其拒之门外,对化解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意义重大,事半而功倍。同时如发现借款人存在未偿清债务,原则上也不应再予贷款,信用管理制度对借款人按时归还公积金贷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全面提高公积金贷款从业人员素质。首先,建立良好的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使权利义务能够对等,从制度上约束信贷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在实践中,有相当部分的贷款信用风险可在其萌芽时予以控制,但往往是由于贷后管理松懈等原因使得这种风险未在第一时间得到控制,错过了控制风险的最好时机。其次,建立良好健康的信贷文化。对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坚持原则,抵制诱惑,廉洁从业,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

参考文献:

[1] 沈向华.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范研究[D].2007,大连理工大学

[2] 关永宏.论住房公积金贷款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J].山西师范大学报,2005,32(6):25-28

[3] 闪丽丽.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66-68

规避风险方法范文4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 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 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 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规避风险方法范文5

关键词: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财务风险

一、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早期很少有对外担保行为,信用贷款是当时上市公司融资的主流;到1996年前后,伴随证券市场的发展, 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或其关联企业担保的案例开始出现,并逐年增多。过度担保使很多上市公司陷入担保诉讼的漩涡,频繁引爆的“担保地雷”更加引发了人们对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深层思考。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以下特征:

1. 担保比重高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对外提供担保的上市公司数目和所占比例逐年提高,截至2006年底,担保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普遍行为,约有一半左右(不含B股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从各年度对比来看,2003年比2002年增加的幅度较大,而2004年上市公司担保面与2003年相差不大;从深沪两市的对比来看,深市的担保公司比例略高于沪市。

2.关联方担保占较大组成部分

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发现担保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为了更好的描述担保的特征,我们从担保余额、关联方担保/非关联担保、逾期/诉讼担保、反担保几个方面来分析。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总额中,关联方担保所占比重较大,母子公司、控股公司之间担保现象较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担保公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对外担保的集中程度高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对外担保有向某些公司集中的趋势,这首先表现在少数公司的对外担保金额十分巨大,远超过其担保能力范围。对外担保不断集中的另一个表现是证券市场上环环相扣的担保圈,由于在2002年前互保盛行于我国上市公司间,形成了上海、福建、深圳三大担保圈和若干担保链。担保圈包含当地主要的上市公司,担保规模和系统风险都是与日俱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7]。2001年,国内《新财富》杂志首次关注了担保圈的问题,以2000年末福建担保圈为例,形成了以三木集团、中福实业、闽福发、天香集团等4家公司为核心的4个担保圈,4个担保圈互相交织,共牵涉了辖区内的15家上市公司。

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动因分析

1.一股独大,恶性担保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的集中度非常高,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占据着优势控股的地位。由于大股东处于股权垄断地位,大股东尤其是国有法人股东往往操纵着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控制着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人事安排,其他中小股东无力与之抗衡。这种“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削弱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功能,势必造成大小股东群体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往往利用信息优势操控公司肆无忌惮地掠夺小股东的利益,而小股东是弱势群体,往往因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信息而利益受损。大股东实际控制了上市公司之后,接下来的伎俩便是通过恶性圈钱、恶性担保、关联交易等手法来实现其收益的最大化。ST猴王被大股东猴王集团掏空就是一个典例。

2.国有股的所有者虚位,监督失控

由于国有股为非人格化的“全民”所有,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并不具备事实上的委托人,由此形成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人监督人”,而非“委托人监督人”,从而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委托――机制的先天性的缺陷。在这种制度安排下,股东功能的缺损就不可避免了。由于股东缺位,委托契约不论其内容和形式如何,对董事行为都缺乏约束力。这首先表现为国有股代表并不具备强烈的逐利动机和逐利行为,对公司盈亏和股东盈亏并不关心;其次,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力又进一步转移至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人”手中,形成“经营者的内部人控制”,从而做出对外巨额担保、非战略性收购与合并等非理性的行为。

3.证券市场上国有股和法人股不流通

在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居于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但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这实际上强制性地剥夺了国有股股东在股票市场上用脚投票的权力。国有股所有者先天性缺位已使国有股股东通过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用手投票的权力和功能弱化,而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的非流通则愈发剥夺了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经营者的监控。

4.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经理人才的选拔、激励和淘汰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家价值和企业家市场还没有形成。多数董事和经理人员都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竞争产生的,其中的许多人不具备必须的素质能力,即使是合格的经理人才,其获得充分激励的合理性也常常受到怀疑,难以按市场原则给予充分的激励。

三、规避担保风险的建议

1.对外担保的授权审批程序

担保项目的最终审定者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应当比照公司章程有关董事会投资权限的规定,行使对外担保权。超过公司章程规定权限的,董事会应当提出预案,并报股东大会批准。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对担保事项做出决议时,与该担保事项有利害关系的股东或者董事应当回避表决。

2.对外担保对象的选择

上市公司应独立自主的选择对外担保对象,而不应受其他非经营性因素的干扰。担保对象的选择依赖于上市公司对担保对象的资信评估,以充分分析该担保事项的利益和风险。对担保对象的资信评估应特别注重担保对象的持续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产质量与资本实力等。高资信等级的公司应当在外部环境、管理与经营风险控制、资产质量、资金筹措能力、盈利能力与清偿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有优势,而不限于其中一个或某些方面。担保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应当严密,只能对有较高资信度的企业提供担保。担保风险调查、分析、评估、风险规避、转移与承担措施等要到位。

3.担保额度的确定

单笔担保额度的确定以对担保对象的资信评估的结果和上市公司自身的财务承受力为主要依据。“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公司年末净资产额”这一定量指标应受到上市公司的重点关注,并据此确定公司可以承受的年度担保总额的上限。上市公司可以在充分评估自身财务承受力的基础上,拟订警戒指标(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公司上年末净资产额≤20%),超过警戒指标的对外担保事项的决策应异常谨慎。

4.对外担保风险的控制措施

反担保无疑是分散担保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反担保就是专为担保而设立的担保。在债务人要求为其提供担保时,担保人有权要求其提供相应的人或物作为其承担担保责任的“担保”。反担保的设立,实质上是对担保责任进行分担,在担保责任十分繁重的合同中,反担保设立得越多,各担保人承担的担保责任就越少,其财产损失的风险也相对减少。因此上市公司在为他人提供担保时,最好能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以“自保”。对反担保的要求应在公司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中详细列明。

此外,对外担保财务风险的防范还要依赖外界市场环境的完善,如加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监管与评估制度等等。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参考文献:

[1] Argenti J.Corporate Collapse:the cause and symptoms[M].New York:McGraw-Hill,1976.

[2] Jensen, Michael C.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3,7:831-880.

[3] John and Aubrey.Corporate governance[J].National Institute Review,1995,8:84-97.

[4] 邓海英.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其风险分析―基于啤酒花事件引起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8:33-37.

[5] 李建伟.论完善我国公司对外担保制度[J].会计之友,2004,4:59-61.

规避风险方法范文6

近些年来,关于户外运动所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不免有些让人们谈虎色变,也极大的降低了人们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虽然有时伤害事故不可能完个避免,但是我们不能谈事故而色变,更不能因此而不进行合适的积极的户外体育运动,我们应当积极、客观的面对伤害事故,对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和事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加以研究。从而科学地进行规避,可以将其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运动风险”即在运动过程中利益得失的不确定性,具有鲜明的特点,运动获益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由于户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也是种不确定性的事件,所以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我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规避,使其不发生或降低其发生的频率,那我们就能从运动中获益,从而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所以运动伤害事故是一种风险事件。目前社会现代风险管理发展比较完善,尤其在对各种存在已知风险的控制上已经十分科学和细致,所以在此我引入了风险管理的方法对户外运动伤害事故的致因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规避。

正确认识风险的发生,通过对预计风险的判断和前期准备,积极地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如果发现某此风险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出现发生损失且损失程度很严重时,主动放弃原先承担的风险或完全杜绝承担这种风险的行为方案,这就是回避风险。从处理特定风险的角度来看,回避风险是最彻底的方法,它可以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降为零,完个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损失。因此,降低损失风险条件而且无法转移风险时采取回避风险的措施是相当明智的。然而,回避风险的这种行为对可能造成的损失的活动采取规避的态度也具有的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某此风险是无法规避的。如地震、海啸、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工作停滞和人员伤亡等;其次,风险的存在往往伴随收益的可能,回避风险就意味着放弃收益,在人们改变改变工作性质或方式的措施来回避某种风险时,有可能产生另种风险。

从上述分析不难着出,回避风险的决策主要放在制定户外活动的计划阶段确定,以避免前期不合实际的计划制定和中途改变方案的因素产生,根据前文的分析要对以下几种情况采用回避风险的方法。首先,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都有较大的特定风险;第二,损失程度虽不大,但损失后果严重且无法得到补偿的风险,具体说要避免恶劣环境下的户外运动;第三,个体差异无法完成的户外运动。例如无安全防护措施的户外极限运动;第四,地形不熟,无安全措施的户外运动和野外探险;第五,身体有某种疾病不能参加户外运动的个体。

与上文提到的避免风险相比,损失控制则是种更为积极的风险规避对策。损失控制是在承担方愿意承担风险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损失过程,降低损失严重程度的控制技术。虽然损失控制和避免风险都是以风险为处理对象,而非以行政手段来消纳损失,但损失控制是积极改善风险的特性使之能为户外运动群体所接受,而不是避免风险那样消极的放弃,损失控制的标准有两种,首先是在损失发生之前,人为地消除损失发生的根源,尽量减少损失发生的频率;二是在损失发生之后努力减轻损失的程度。相对来说着眼点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亦有所不同。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只有把规避户外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运行体系,从系统运行的角度考虑其规避的具体措施,利用风险管理正确的对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科学方法,对户外运动伤害事故进行合理性规避,才能有效的降低户外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唐海燕.风险管理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