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1
一味追求精细
很多人为了贪图口感爽滑细软,对入口食物如米、面都要求过于精细,就连玉米面等杂粮食品也制得精而又精,结果不但损失掉大量B族维生素,也导致膳食纤维的摄入不足。而膳食纤维不但可促进毒素的排泄,避免便秘,还可减少肌体对胆固醇和致癌物质的吸收,从而减少冠心病和大肠癌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应提倡经常吃些全麦粉和糙米,而且还应增加玉米、豆类及薯类等杂粮的摄入。
水果代替蔬菜
水果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而且无须烹调加工,所以一些平时不爱吃蔬菜的人,总认为适当多吃点水果,就可弥补蔬菜进食的不足。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虽然水果和蔬菜营养成分相近,但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其一,蔬菜的营养成分多种多样,其所含维生素的种类比水果更加丰富,碘元素的含量也高于水果;其二,蔬菜可通过烹调风味多变,能增加人的食欲;其三,水果含糖量较高,有些人(如糖尿病病人)必须限制水果的摄入,而蔬菜则少此弊端,同时在降脂、防癌、减肥等方面胜水果一筹。所以,多吃水果是不能替代蔬菜的。我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日蔬、果进食量应保持在500克左右,其中蔬菜400克,水果100克的比例比较适宜。
喜吃盐腌食品
由于常吃腌制食品,食盐摄入较多,加之腌制食品中还含有亚硝酸盐等大量致癌物质,故容易诱发食道癌、胃癌等多种癌症。所以应尽量多吃新鲜食品,少吃一些腌制食品为好。
品种比较单调
现代不少人因为时间紧、怕麻烦,吃饭总是凑合,有些人还经常用方便面充饥。一些生活在稻米主产区的人,平时只吃大米,少食面食,就更不用说杂粮了。殊不知膳食品种过于单调,最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对健康不利。所以平时应做到粗细粮、主副食、荤与素的合理搭配,这样才能达到膳食平衡,提高营养价值,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
每餐进食过饱
有不少的中老年人,习惯于每餐吃得过饱,这样极容易引起肥胖并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的发生和加重,对健康不利。特别是晚餐进食太饱,容易在夜间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研究表明,适当节食,每餐吃七八成饱有益于延年益寿。
经常不吃早餐
许多年轻人经常不吃早餐,或早餐过于简单和应付。有人不吃早餐是为了减肥,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因为不吃早餐到了十点多钟,必然感到饥饿,导致血糖过低,轻者出现头晕眼花、疲乏倦怠,影响工作和学习,重者低血糖还会引起低血糖性休克,甚至诱发车祸等。研究表明,上午8~11点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因而早餐的营养都会被消耗利用,不会积存。若不吃早餐,中餐和晚餐必然吃得较多,营养不能被消耗利用,积存起来就容易引起肥胖。此外,不吃早餐还容易导致早衰,诱发胃炎、胆结石等疾病,给健康埋下隐患。
鱼类摄入偏少
蛋白质主要来源于:一是牛奶和鸡蛋;二是鱼虾;三是鸡、鸭;四是猪、牛、羊肉;五是植物蛋白。鱼类中摄取的油脂不是饱和脂肪酸,而是有利于大脑发育的W-3脂肪酸。研究表明,鱼类蛋白有很好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吃鱼较多的地区和民族,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都相对较低。所以,以往对鱼类吃得过少者,平时应增加鱼的分量,最好每周吃鱼2~3次。
生活过于节俭
生活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过于节俭对健康就不利了。有些老人平时饮食十分简单,所剩饭菜要吃几天,甚至已微微腐败变质的食物,仍不舍扔掉,即使自己已经吃饱,也还要把它消灭在肚子里。如此结果,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甚至食物中毒。尽量不吃隔夜饭菜,每餐做的宜少不宜多,人老了每餐应该吃七八成饱,这对延年益寿才有保障。老年人的饮食要荤素搭配且少而精,一定要保证营养的供给。
宴席点菜量大
有的人家去宾馆或餐厅吃饭,总是点许多菜,不但浪费惊人,也易暴饮暴食。吃的过多过饱,容易诱发疾病。对剩余的饭菜,虽然本着节约的原则可以“打包”回家,但把众人吃剩的饭菜带回家,也存在着卫生问题。所以,在饭店吃饭,还是本着节约的精神尽量少点菜,基本够吃最好。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预后;并发症
高血压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1],在我国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劳动力人群中每年增加300万,常因其相关并发症而出现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这与我国高血压防治过程中轻预防、重治疗是分不开的,有研究表明,社区非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进展的有效并经济的方法,为验证这一效果,笔者选取2010年8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对于过程和结果都有一些心得和体会,现概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5例,女性35例,年龄34~64岁,平均年龄(55±1.5)岁。其中Ⅰ级高血压患者68例,Ⅱ级高血压患者52例,病程5年以下者11例, 5~10年者79例,10年以上者30例。所有研究对象的筛选标准为无支气管哮喘、COPD、DM、心功能不全和严重的传导阻滞疾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实验前均有不正规的降压药物治疗,没有实施非药物治疗措施。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保证在其家属和或者社区医师的指导监督下接受非药物治疗,具体包括:体重控制;戒烟酒;低盐低脂高纤维素和钾钙镁丰富的饮食(有条件的可让社区医师制定3餐/d的食谱);适量运动(结合患者病情制定如散步、慢跑等适量的运动项目);良好的心理状态;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派专人用水银血压计测坐位右上肢血压,3次取平均值,2次/w,并记录心率和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对于不能控制的患者加用抗血压药物治疗,药物以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或倍他洛克为主[2],剂量根据病情增减。
1.3疗效评定 将试验前后血压比较而评定。有效的标准为舒张压下降>1.33kPa且降至正常范围(12kPa),否则为无效。预后影响的判断则是对患者进行2年的追踪观察,加用药物治疗与单独应用药物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到的数据应用 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所有患者给以1个月的健康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后,见表1,其中有效100例(83.3%),试验前后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倾向遗传和多种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使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3]。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延缓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的根本办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非药物治疗措施也是不可替代的。非药物治疗以控制其他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主要原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方面有很深远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显示.单靠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不如联合非药物治疗的患者。
基层医院是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在基层中开展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使得有效率能够得到大大的提高,高血压患者大多数处于临床前期,没有症状,往往被患者忽视,不了解它的潜在风险,在以健康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为基础的非药物治疗方案中,我们必须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其自己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提高依从性。注意体重控制,少吃夜宵或者夜宵以粗纤维食物为主,注意控制情绪,多和家人沟通,得到家庭和社会支持。与此同时,定期随访,药物无效要换药,但饮食控制和适度锻炼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因工作没有时间锻炼或者在外就餐饮食要求难以做到等原因而懈怠,必要时嘱咐家属和社区医生进行督导治疗。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以健康饮食习惯和适度锻炼为主的非药物治疗在控制血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文君.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易患人群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3
美国新膳食指南的重中之重在于:根据自己的体重来规划自己的餐盘。
体重的奥秘:关于热量收支的加减法
合理的体重对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十分重要。影响体重的因素有很多,如行为习惯、周围环境和遗传基因等。但从根本上来讲,热量平衡是体重管理的关键。
所谓热量平衡,是指在饮食中摄入的热量与在活动中消耗的热量等同。身体活动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如新陈代谢另一部分是人进行的各种体育运动,如走路、打球。人们很难控制正常生理代谢的能量消耗,但是,可以通过控制自身的饮食和运动量来达到热量平衡。
热量平衡原理揭示了这样一种关系:摄取热量=消耗热量时,体重保持稳定,摄取热量消耗热量时,体重处于上升趋势:摄取热量消耗热量时,体重处于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
胖了再减不如预防肥胖
保持合理的体重和预防肥胖,要比无节制的热量摄入后再设法减肥更为可取。一个人在肥胖后,往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把体重减回正常范围内。对大多数人来说,减肥是十分困难的。这是因为他们控制饮食的标准,通常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的体积,而不是食物中所含热量的多少。他们没有看清热量平衡的关系。
那些减肥成功的人,往往是关注并善于运用热量平衡原理的人。他们懂得热量摄入和消耗对体重的影响。所以,这一部分人会重视选择健康的饮食。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加强体育运动来达到能量平衡,最终达到减肥的目的。
热量平衡重点提示:
1.控制体重或减肥的关键在于改善饮食结构和加强体育运动。
2.体重管理的核心在于控制卡路里总量的摄入。
3.让健康饮食成为习惯和首选。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选择
新的美国膳食指南还建议人们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做出健康的饮食选择。
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是枯燥僵化的处方。它的形成是可以不分民族、种族、传统等任何因素的。健康的饮食要求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取充足的营养成分,以供身体所需。同时,限制一些有害成分的摄入,以达到维持健康的目的。
健康饮食习惯重点提示:
1.摄入足够的营养来满足身体需要,同时保证适当的热量。
2.注重食品和饮品的正确组合。
3.遵循食品安全建议,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危险。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心理学;营养学;健康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今天的我们不再需要担心温饱问题,而健康成了大家新的关注点。不仅如此,人们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更加的关心起了心理健康。怎么吃更营养,吃什么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其实心理学和营养学这两门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营养跟心理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在现代的医学、心理学和营养学等很多相关领域里面,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证据来证明个体的饮食习惯和性格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通俗的讲就是,人们偏好吃什么就很有可能养成什么样的性格成为什么样的人。美国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事实进一步分析了具体的关系,比如他们发现,喜欢吃面食的人言语表达能力会更好一些,更善于讲话,但是他们的意志力不够坚定。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但是这两门学科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人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人的性格,而人的心理因素反过来又会作用于个体的饮食习惯。同样的事物比如说榴莲、臭豆腐等,同样的事物同样的味道没有的人会觉得他们非常好吃,而有的人会觉得令人作呕,事物的味道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人却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这里除了事物本身的味道外,人的心理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让个体做出了最终的判断。由此看见,营养学和心理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一个关系。除此之外,心理学和营养学之间还有着其他非常密切的联系。
例如人的趋甜习惯,人类喜欢吃甜的东西是因为甜食能够促使体内多巴胺的产生从而让人感到快乐。多巴胺的分泌不足会影响人的心境,人们会变得情绪低落感到生活没有意思。其实,多巴胺的产生不仅仅可以通过食物,也可以从心理角度来调节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是“享乐主义”的大脑物质,通过改变自己的目标设定也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比如说一开始我的目标是要考第一名,那么这个艰难的任务可能会让我苦恼,而如果我给自己的目标设定是认真完成今天的作业,那么只要完成作业我就会感到很开心,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就会增加。另一个方面来说,多巴胺的异常也是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原因,多巴胺分泌过少可能会引起抑郁症发作,而精神分裂症常常和多巴胺分泌过多有关。由此可见,心理原因可以与食物等其他因素一起影响个体健康,而营养学上的饮食、内分泌等因素也会引起人们心理的变化。另外,爱吃甜食的人性格往往乐观外向,这也正是营养学能够影响人的性格人的心理的重要表现。
还有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它在氧化反应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淼娜攘课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能量。葡萄糖不仅仅对我们的生理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也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供能。食物进入人体后形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的速率和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血糖指数。Gailliot 等人(2007)发现,我们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影响着一系列关于自我调控行为的表现。例如在实验中,对情绪的调节,克制优势反应以及本能反应能力的抑制控制能力,还有注意控制等相关的自我调控任务引起了被试自我损耗的发生,同时他的血糖水平也降低。随后的实验中给被试补充葡萄糖让其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个时候他的自我损耗也消失。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营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我们在考察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所能提供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它对于我们心理健康的影响,而且心理因素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也会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例如很多心因性的疾病,患者在医院检查不出任何的器质性病变,但是就是会感到身体某个地方不舒服,这就是其心理因素影响到了生理健康。而一些与饮食习惯有关的,因为不良饮食习惯而导致的身心并发疾病不仅仅需要营养学上的治疗,在调整饮食习惯的同时心理干预有时可以帮助个体在治疗过程中事半功倍。利用心理学方法也可以帮助病人更好的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病人有时候知道自己的饮食习惯是有问题的,知道这么做有损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或对于某种事物的偏爱导致病人无法控制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此时,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摆脱不良习惯,例如行为疗法中的一些厌恶疗法等,让病人将成瘾物质与不好的刺激相联系以修正不当的饮食习惯。
心理学的干预可以对饮食习惯的调整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营养学的一些方法也能够对心理疾病起到积极作用。比如抑郁症和营养学上的一些联系。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药物对其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些辅助疗法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而营养学的一些方法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也有促进作用。有证据表明,饮食营养对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营养学与心理学除了相互作用的关系外它们还有一个重要共同点就是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健美操等涉及到跳跃的运动影响人体的骨密度,让人体不容易骨质疏松。而某些家族性的非遗传疾病的唯一改善途径就是有氧运动,而药物调节会引起其他副作用的产生。当然,过度的运动锻炼同样不利于人体健康,马拉松等耐力训练项目会损害运动员的健康。
在心理学中运动锻炼同样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运动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并且气质类型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主要由遗传决定的心理特质,因材施教的长期运动锻炼却能够对其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营养学上一样,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目前,运动成瘾也开始慢慢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和网络成瘾一样也是一种成瘾行为,是一种有损身体健康的行为。
所以,适度的运动锻炼不仅有益于我们的生理健康,同时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意义。并且,心理因素也能够帮助我们养成和维持锻炼的习惯,如果我们总是将每天的运动锻炼固定在一个时间点,那么久而久之会习惯在那个时间去运动,每天到了运动的时间点心理因素也能够激励自己去运动。另外运动伙伴也能够促进个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有同伴共同运动更容易让自己坚持锻炼。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康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没有生理疾病,心理健康成为影响个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认为营养学与心理学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我们在探讨饮食等生活方式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将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一个关注点。例如上文所提到的主要功能物质葡萄糖,它就不仅仅是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也是心理功能的重要能源产物。葡萄糖对于我们的自我损耗、记忆等有重要影响。心理健康不仅仅可以作为健康的结果,并且也可以将心理因素作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心理状态本身也有助于我们抵抗疾病的侵袭。在考虑心理与营养健康的相互关系的同时也应该将运动锻炼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进行考虑,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因素也能够促进我们的锻炼行为。综上所述,营养学和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健康不能够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并且两者的相互作用能够更有效的维持个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郑智生.(2015)葡萄糖影响自我损耗的作用机制[D].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体育学院.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5
一、健康饮食与中医学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对于饮食的追求更为苛刻,除了要色香味俱全,更多的开始要求健康养生的理念。饮食健康通过饮食保障身体的健康,预防、抵抗疾病,是身体一直保持在最佳的将抗状态。饮食健康的组要内容包括日常的饮食健康、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饮食健康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括饮食习惯、饮食喜好、饮食规律等,在多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医学中的健康理念和理论基础。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中医发展到现阶段,与现代医学、科技、文化等相结合,内容更加丰富,理论更加科学,在生病前的预防保健,生病后的治疗,以及康复后的调理,这三个方面都将涉及饮食健康保健方面的内容。
二、饮食健康过程中对中医学的应用方向
中医学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道家学派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其中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和饮食健康联系最为密切。根据中医学的主要内容。在进行饮食健康的研究方向中进行应用,促进饮食健康更加科学的发展,增强人体的身体健康素质。
(一)合理的饮食习惯,养气补血,改善健康状况。合理的饮食习惯主要是指有规律的科学的饮食习惯,要有正常的作息何生活习惯相配合,比如一日三餐按时吃饭,早睡早起,适当的锻炼等。通过饮食习惯的合理的调和,达到动静结合的锻炼和修养,气血顺畅精神饱满,这正是中医学精气学说所要求的,从而是身体健康的整体状况达到最好的状态。
(二)饮食平衡,阴阳调和,增强身体抵抗力。根据阴阳调和的中医理论,饮食的过程中讲究饮食平衡,各种食物相互搭配,凉热相宜。在中国博大的饮食文化中,很多菜色在食材的搭配中讲究阴阳平衡,在饮食中也讲究凉热互补,是身体始终处在一个平衡的将抗状态,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预防、治疗疾病的食疗。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古代皇帝贵族的膳食都有广泛的应用食疗,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在现阶段食疗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一种健康风尚,网络‘电视、报刊等都对食疗进行介绍’特别是在调节身体健康状态、减肥、护肤、护发等方面。
(四)根据不同体质进行不同的合理膳食。中医学将人体的体制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疲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九种体质表现不同的症状和特征,中医学讲究根据不同的体质对人体进行调理。在饮食健康中根据中医学的体质学说,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习惯中,在事物的选择和搭配上进行知道,从而弥补由于体质上的健康问题。达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五)利用藏象学说改善身体健康状况。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古作藏,指居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根据藏象学说可以发现身体的健康问题出现在哪,进而有选择性的选择食物,进行调理,例如:豆制品补脑,粗粮健胃等。
三、在饮食健康中对中医学应用的误区
(一)健康的食品长期食用或过量食用。很多在中医学上提倡的食物,对身体有很好的调理和滋养的作用,于是人民在生活中过量食用或者长期食用,导致身体的将抗出现不平衡,从而出现健康问题。
(二)夏天多进食凉性食物,冬天多进食热性食物。天气对身体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凉性或者热性食物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身体的凉热状况,而不是根据天气的变化。在进行身体的调理的时候,应该考虑身体的状态,从而进行调整,否则有可能造成身体不适。
(三)常吃反季的水果蔬菜。现阶段反季的果蔬在超市中都可以买到,人们普遍认为反季的水果可以补充现阶段缺少的营养,所以经常购买。这是一个误区,中医讲究的是自然而然,顺应自然,在不问的季节吃不问的果蔬,更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反季果蔬的营养价值与当季的果蔬相比大打折扣。
(四)体质的单一的,调养只针对一种体质。很多人在了解自己的体质后,就针对自己的体质进行调节,而忽略了体质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一个人的体质可能是单一体质,也可能是集中体质的混合体质,因此在调理的时候造成调理不当。
四、中医学在饮食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饮食健康 重要性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广过程中的产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公办高校利用自身师资和无形资产与社会力量(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的有形投资合作开办的独立于母体高校之外的本科层次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简称为独立学院[1]。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学科设置偏重于文综学科,相对缺少理科学科。
膳食健康又称膳食平衡,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且与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不会过多摄入热量。膳食健康的目的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确保各组织器官和机能正常活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寿命。
一、大学生饮食健康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是身体发育完全的关键时期,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其以后身体健康的基础,同时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合理饮食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与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学校对饮食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2-4],各大高校极其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饮食与健康相关课程和活动。身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身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才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运动能力等。大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成长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对营养的要求比较高,合理健康的膳食能促进身体健康发育。
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膳食健康知识,饮食消费行为基本处于盲目状态,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大学生存在的膳食健康与营养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膳食健康知识缺乏:大学生现有的膳食营养知识基本来自中学生物、电视、杂志及家庭教育,大学尤其我校几乎没有适当的渠道获得科学系统的膳食健康与营养知识。绝大多数同学不了解每天应该摄入哪些食品满足对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这些营养素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对食品的选择大多凭嗜好和传统观念。(2)饮食行为不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现象普遍。大多数同学的早餐为牛奶、鸡蛋、包子和面包,部分同学饮食没有规律尤其周末早午餐合为一餐,挑食、偏食、平时节约星期天饱食一顿等,很多同学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特意调整饮食。(3)营养观念偏颇:由于大多数学生家长没有系统学过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在指导孩子饮食方式和营养摄入方面存在许多传统的错误做法。
二、调查情况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目前饮食营养情况及膳食健康知识等情况,我们通过访谈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我校学生的“饮食营养与膳食健康知识”做了一次全面了解与分析(见表一)。调查内容涉及日常饮食习惯、膳食健康的基本知识等。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0份。结果显示,目前我院学生饮食习惯不均衡占34.67%;对于基本的膳食营养知识相当缺乏,不到20%的学生了解一般的饮水、果蔬等基本的健康饮食知识;54%的同学认为饮食习惯很重要,说明我院学生还是比较重视饮食健康问题的。对于学校开展膳食健康教育的情况,超过48%的学生认为学校几乎无任何相关的健康教育课程,只有少之又少的一些相关的宣传活动。对于学校开设《膳食健康与保健》课程的态度,超过51.67%的学生表示会选这门课程,39%的学生视情况而定,9.33%的学生表示不会选这门课,由此可见,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需求非常大。
根据上表调查问卷的数据我们知道,我院超过51.67%的学生表示有兴趣选《膳食健康与保健》这门课程,可见学生对这一领域知识的渴求。结合调查问卷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研究我院大学生膳食与健康的基础上,同时为了实现该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本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大模块:
(1)食品与健康问题:主要包括3个部分的内容:①食品与健康;②食品的保健功能及各种保健食品简介;③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一些食品的化学污染。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吃及平衡饮食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身体获得均衡的营养。
(2)药食同源问题:介绍常见疾病的食疗方法和饮食注意原则,使学生明白食疗重于药疗,并能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调理身体、强壮体魄。
(3)中国传统饮食学习:介绍我国的菜系、各地的民族特色小吃,尤其鼓励学生亲自介绍本民族、本地区的民俗习惯、饮食文化和特色小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并通过特色菜肴的制作视频进行实践演示和视觉冲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动手烹饪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学会合理饮食,培养“合理膳食、平衡营养、以食促健”的健康群体饮食理念。
参考文献:
[1]潘愚元,吴玫.独立学院的崛起、问题与前景[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1):1-3.
[2]陆少明.论学校开设饮食课程.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