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生活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低碳生活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低碳生活的意义

关于低碳生活的意义范文1

课题名称低碳不低叹

指导教师刘豪

班级长寿中学高2013级27班

课题组 成员

选题的目的、意义

目的:1 通过调查资料,认识低碳所带来的影响,了解我国对低碳的所带了的贡献,以及认识到贯彻低碳的重要性。

2 通过社会调查问卷和询问专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 学会互相帮助 加强交流 团结协作

意义: 1 通过有关资料的查找和收集,拓展低碳的知识{张静怡负责}

2 通过查阅文献和采访专家,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彭代玉负责}

3 通过调查与采访,了解社会民众对低碳的看法和一些小窍门{胡洁负责}

4 通过走访不同的地区城市农村,调查不同的年龄阶段比较他们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程鑫 车文星 负责}

5 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1 认识到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

2 认识到低碳,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培养低碳意识。

3 掌握一些实用的低碳小窍门,在日常生活中提倡并去实践生活,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认识到改善生存环境从我做起。

4 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以及科技引领低碳时尚。

研究方法、手段、途径等

一:文献法

我们通过互联网,书籍,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查询相关知识,了解低碳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问卷法

对民众对低碳的认识程度调查,问卷如下:

关于低碳的问卷调查

尊敬的诸位:您好

我们是长寿中学《低碳不低叹》研究小组。设计了这样一份关于低碳的调查问卷,

望大家在百忙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相关问题。

本问卷回答无对错之分,而且你的回答是保密的,调查结果仅供课题研究使用。因此,您不要有任何顾虑,请你如实填写。我们真诚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帮助。

1. 您的年龄阶段

a.15岁以下 b.15~20 c.21~30 d.31~50 e.51以上

2. 您对低碳了解多少?

a.在报纸电视上关注过 b.略有耳闻 c.不知道

3.您认为“低碳”是关于哪方面的?

a.降低二氧化碳 b.节约能源 c.发展新能源

4您认为“低碳”与我们生活关系大吗?

a.没关系,那是政府的事 b.某些方面有关系 c.与我们生活 没关系, d 与我们生活 息息相关

5您主要是用什么交通工具?

a.私家车或打车 b.公共交通工具 c.走路或自行车

6生活中有意识地做以下环保的事情么? 如节约用纸,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 如节约用纸,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关掉不 用的电脑程序,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 用的电脑程序,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

a.当然,一直做得很好b.偶尔,想起就去做 c.不注意

7.低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保,做了本卷,您是否愿意加入到低碳行列中来呢?

a.十分乐意 b.会尝试在生活中多注意一下 c.一般

感谢你的合作!

关于低碳生活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东北石油大学;大学生;低碳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4-0079-02

1引言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在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客观环境下,当代大学生也要顺应时展要求,自觉采取低碳行为,进行低碳消费,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的一言一行对社会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关注。真正实现减排节能的任务,实现低碳生活的目标,是一件需要广大人民参与的事情,这样就能使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都能了解大学生群体低碳行为,从而使低碳生活真正走进大学,使大学生群体成为践行低碳行为的发起人、领路人、实践者。

2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现状调查

鉴于践行低碳生活势在必行,同时为了了解东北石油大学的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度和态度,使大学生具备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环保理念,使之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调查对象为东北石油大学的大学生,调查方式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以随机的方式发放了问卷500份,回收498份,其中有效问卷490份,有效回收率为98%,其中男生和女生分别占46%和5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及其以上学历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6%、32%、24%、18%。

21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状况

在东油学生中,仅有8%的人了解低碳生活,92%的人不够了解。对于低碳生活的了解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杂志两种方式,这一比例高达80%,其次为公益电影以及同学与朋友间传播,所占比例为20%,这也正好印证学历与阅读书刊的时间呈正相关,与看电视时间呈负相关并且从学历上看,爱好上网的人集中在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从年龄上看,15~29岁的群体(大学生正处在这一群体中)爱好上网的人数最多、上网时间最长,显然,教育程度越高,阅读书刊、上网的时间越多,而看电视的时间则越少。

22对日常低碳生活的评价及实践状况

在东油学生中,对于“践行低碳生活会降低生活水平”的看法,51%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践行低碳生活只要能够做到同样会过得很舒适,大多数人同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真正去践行低碳生活,有极少的同学持有观望的态度。对于大学生能否真正在现实生活去实践低碳,32%东油学生表示愿意积极地去做,55%的学生表示了对于低碳生活的关注但是去实践的决心不大,13%的学生持有中立的态度;关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宿舍和教室里能否做到人走灯熄,35%的学生表示能够做到,15%的学生表示偶尔能做到,50%的学生表示不能做到;关于宿舍的水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24%的人表示这方面十分严重,48%的人表示这方面比较严重,28%的人表示用水比较合理。关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度消费的情况,45%的学生表示有过多次,46%的学生表示偶尔有过,9%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过;在具体的过度的消费行为中,62%的学生表示在衣物方面有过,33%的学生表示在电子产品上有过,5%的学生表示在旅游方面有过。

23大学生低碳观念方面

在东油学生中,有74%的学生表示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去支持低碳,有16%的学生愿意为低碳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6%的学生表示愿意为低碳活动捐钱,只有4%的学生不愿为低碳付出;关于践行低碳行为能否在大学生中流传,65%的学生表示低碳生活一定会在未来的大学生中成为新的时尚,5%的学生表示低碳生活不会流行开来,还有30%的学生表示对低碳生活是否会流行持有中立的态度。

3促进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建议

31创新宣传与推广

虽然国家媒体的宣传,低碳这一词汇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真正对它有深刻理解的人并不多,因此我们需要对大学生加大宣传的力度,开拓新的宣传渠道。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作为新的一代,对于传统媒体并不感冒,反而对新兴媒体如QQ、人人网等比较追逐,因此在对大学生宣传时应该好好对新兴媒体加以利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32营造良好的校内外氛围

学校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就会显得特别突出,要想形成大学生能够践行低碳行为的局面,高校要在这方面下大的工夫。首先,高校应该制定出比较合理、科学的低碳措施,引导和保证大学生走上低碳生活的道路,比如对大学生的用电、用水量加以严格限制,对于超出的以高价收取费用。其次,高校可以对于每个大学生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低碳节能的目标,并把它的完成度作为大学生素质以及大学生获得奖学金的评价标准。同时,随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的扩大,在校外构建良好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这就需要社会以及国家政府的努力,社会用道德,国家用法律来构建出良好的氛围。

33大学生自身应厉行节约

331节约金钱

对于当代大学生,应该为自己的未来的发展订下一个良好的理财、低碳的财务计划,同时又可以通过这样的措施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基础,限制自己的浪费型消费模式。首先,每月制定一个财务计划,确定自己在这个月里必要的支出,并要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做出这个学期的整个财务计划,明确自己在这个学期花费;其次,在做好财务计划的同时也要严格加以执行。通过这样的措施你不仅会做到低碳的生活,同时也会积累财富和良好生活习惯,这会对你今后人生的发展颇为有利。

332节约粮食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各种天气灾难比较严重,粮食的产量有很大的波动,这对于我们国家的安全是一个不小挑战,同时作为农业,占用了我们国家大量的资源,比如水资源、石油资源等,这也就造成了农业也成为高能耗的大户,我们要建立低碳社会,必须降低在这方面的能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应该主动去节约粮食,减少能耗,保护我们大家自己的家园。

333节约能源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首先,随手关闭电源。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再使用电脑、台灯时,要时刻记着随手关闭它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能源的损耗;其次,在校内外尽量不乘车。在学校内做到不乘车,而靠步行,不仅能够做到低碳环保,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在校外只要不是太远的路就应该步行;最后,在校内应该合理用水。

34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观念

341制定合理的消费碳的额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买过多高碳的产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于我们所购买的东西计算一下碳排量,在我们进行购买活动前做好碳规划,以便指导我们去购买东西,明确我们哪些东西可以购买或去购买其替代品。

342改变奢侈、盲目的消费模式

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奢侈、盲目的消费,比如在衣物上,很多大学生一上街必购买衣物,其实,即使是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但是每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应该减少消费行为的发生,只要购买能够满足自己日常生活需要的物品就可以了,勤俭自强。

343减少购买一次性产品

大学生在校外进行购物和就餐时,常常会面对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及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选择,可能很多人会不加考虑就会加以接受,你可能不知道: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103万吨。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做的事情还不少。

344循环使用消费品

每当大四的学生毕业的时候,寝室的楼下就会变成雷区――很多大学毕业生会把自己不要的、不容易带走的东西扔到楼下,这对物品是个极大的浪费。对于这样的情况,高校不妨支持大学生把物品赠送别人,或者建立专供大四学生处理物品的市场,再或者由学校加以收购利用,作为高校对于这问题应该有比较成熟的制度加以保证和支持,保证能够实现对于物品的循环利用。

345提倡合理饮食,多吃素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有了飞速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基本上从温饱迈向了小康,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放松了自己,大吃大喝的风气大行其道,殊不知,这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碳的排放量,也使得人们的饮食结构趋于不合理,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提倡像兔子一样的生活――吃素,要知道: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的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仅为该数值的1/9,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饮酒,如果一个人每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由此可知,低碳饮食不仅有益于自身,更有益于我们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兰佳,兰敏,夏燕雯大学生低碳经济理念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调研[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

[2]庄贵阳,陈迎,张磊低碳经济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0

[3]孟雨岩低碳社区案例研究――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途径研究报告[R].2010

[4]董青大学生低碳经济意识状况调研――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关于低碳生活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要点;实施方案

1 有关于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城市的中心意思是跟环保经济的理论相结合的。英国曾在一本著论中说过,低碳的经济就是可以经过很少的能量花费和很少的自然环境污染,来得到大量的经济收益;这种经济模式可以生产出更好的日常生活和更高的生活质量的可能,也同时为发展、运用和得到好的科技技术提供了机会,在这时候也能提供全新的创业机会和就业渠道。我国研究者也从很多的方向对低碳的经济模式给出了指导,潘家华说低碳经济的发展重心在于环保,目标是在得到发展,是要达到国际水准,持续性的发展。付允、马永欢等几位学者从大局、中局、和基层三个层次讨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方法和模式,就是要把低碳作为发展的指导方向,方式为节能减排,还要运用碳中和技术。[1]

关于低碳城市的意义,很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定义也有很多。有的人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里面要进行所谓的低碳类型经济,有生产和消费的低碳化,建造起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社会来,建造起来一个良好的资源环保体系。还有的学者们说,低碳城市所说的是城市在保证发展迅速的情况下,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要低。还有其他人觉得,低碳城市就是要把经济模式还有发展方向、市民生活标准都作为创建的目标。通常的说法是低碳城市就是在空间里面经济上要低碳,在最大的可能下减少废气的排放量。低碳城市就是要在城市里面建造新的科学技术,改变人们日常的行为方式,不要大量地使用能源,消费无节制和废弃物过多的社会,要形成结构层次良好、物品循环利用、效率高还同时节省能量的体系,结合健康节约的模式,最后的目标是完成城市的干净环境、发展高效、低碳经济发展和环保可持续。

2 现如今城市规划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城市创建中没有生态环保的意识

看一个城市的创建合不合理的一个指标是它有没有生态环保的意识。现在因为不同的缘由,中国的城市创建对于社会经济过分关注,但是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却没有尽心。尽管现在国家有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有相关文章,比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等,并且在建造各种项目的时候要对其进行环境方面的测评,要求编制水土方面的保持方法,但是在实际的进行中,这些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2]

因为没有生态环保的意识,我国城市多年以来都是很高的投放,很高的消耗量和很高的废气排放量,造成城市里面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成高堆积,这种粗放型的生态模式对城市的威胁日益严重;现代城市化越来越快,人口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都得到了提高,消费的水准也得到了提高,这些情况都让原来紧迫的城市能源、环境的供给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环境部门给出的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在每一天里都会有大约1亿的废水直接排进了水利体系中;我国七大水系里面,几乎一多半都受到伤害,我国百分之三十的水域已经不适用于鱼类生存,百分之二十五的水不能灌溉植物,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城市用水遭到污染非常严重,一半的城市水不能饮用,南方城市用水不够的原因也都是因为水源遭到了破坏和污染。[3]

2.2城市创建中没有为公众设立利益诉求

现在,中国的城市创建的要求主要是政府部门的想法,并不是直接反映了大众的想法,也并没有得到各界人士的智慧。这给城市创建带来了很多的漏洞,比较突出的几点是:第一是城市创建对城市的发展的支持控制作用已经不是很大。很多城市创建没有持续性和严肃性,一方面,城市的创建要根据政府管理部门的领导的变换而进行变换;另一个方面,有些城城市创建的真正实施跟规定的时间不符,一般比较滞后。第二就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古建筑会受到伤害。因为要达到经济上的发展,一些城市在创建中没有把历史文化考虑进来,保持很差是这些城市风貌遭到了灭绝性的毁坏。第三是城市的生态遭到了破坏,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污水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地下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生态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第四是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风格相似而且并不环保。比如大型广场、宽马路和比较豪华的办公大楼。在全国范围内很多城市都是如此,这些建筑不一定就会给环境带来好的影响。

3 有关低碳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 提倡低碳生活的理念和低碳城市创建定位。我们都应该提倡这种理念,并且要把这种理念带到对真正的城市创建里面来;我国提倡全社会都要从追逐近期的经济利益转向要求长期可持续的利益,让人们的思想向可以可持续的方向改变,来转变消费模式,这样来确定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常带动。同时,低碳的要求要有一定具体的低碳的创建目标。低碳城市的创建应该要表现出可利用发展、生态的想法,要带有合适的利用分区和公共设施的创建,来促进区域性可再利用的发展和城市的形成。[4]

第二,制作低碳城市创建评估。评估应该全面、系统地理解这个社会和经济生态之间的相互联系。制作科学上的评估标准体系,它可以用来评估城市里的生态发展趋势,兵器在这里评估指标下进行城市规划的法律制度;采用这种指标可以对各类指标进行评估,用来增加低碳城市的大规模出现。

第三,低碳城市创建中表现的是环保城市、节约型的社会的特点。低碳城市创建中要考虑使用街道的利用率,这样可以使城市的废弃物得到解决,让它可以在城市环境维护中起到主要的作用。城市环保用植物要尽量选择了当地的品种,还要考虑到耐心扛旱还有抗病虫害等的作用。要把节约的观念树立在心里,还要把这种精神融入到城市创建中;要在法律意识上对城市规划的监督起到完善的作用,并且最大可能地利用能源达到再利用,同时还要保持清洁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穗贤杰,闫凯,刘瑞琪;营建低碳城市与实施低碳规划的探讨;[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2(3):37-38

[2]辛雯娴;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福建建筑.2012(5):10-15

[3]卢珺;低碳城市规划的内涵及其实施分析;[J];艺术科技.2012(4):95-95

[4]邢兰芹;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研;[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7):4-5

[5]何涛,赵楠;慢行交通在低碳城市交通中应用的思考——以唐山机场新区城市设计的交通系统规划为例;[J];建筑与环境.2012(2):28-30

关于低碳生活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世博报道;议程设置;影响效应

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092-02

2010年4月30日,为期184天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拉开了帷幕。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主办的又一次全球性盛事。中国再次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自我。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为新闻传媒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于国内媒体而言,世博会是一次向全世界公众集中报道中国和向国内公众报道世界的契机。同时世博会也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跨文化传播平台、异质文明之间的沟通桥梁。每一届世博会都有不同的主题,对这些主题的演绎,展现出来就是一种议程设置功能,提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吸引大家关注并寻找解决之道。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是世界各大城市展示形象的窗口,同时成为了各国新闻宣传报道、分享合作的平台。全球媒体对上海世博会的报道,不仅会提高外界对上海的关注程度,也有助于上海城市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一、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新闻学大辞典》对其解释是:“由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议程设置理论源于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份实证报告《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该报告分析了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情形后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媒介所强化和报道的题材、事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报道所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与上述理论相近的是伯纳德•科恩1963年就报业威力所讲的一段话:在多数时间,报界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告诉读者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

这以后,议程设置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今,人们对议程设置理论有了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媒介具有这样一种功能: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开始越来越依靠大众传媒对信息的筛选和传播,大众传媒对舆论的影响力也更大了。大众传媒的这种主导作用的表现之一就是新闻媒体常常把受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现象,这也就是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议程设置,对我们深入理解媒介的舆论导向,进而做好对“热点问题”的报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世博报道的议程设置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是此次上海世博会的核心主题,这是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上海世博另有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化文化的融合”、“城市新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和“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将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文化交流作为报道的重中之重。从这个角度上讲,媒体关于世博会的报道也是对中国民众的一次关于“未来城市”的科技普及和启蒙。

(一)低碳――引领时代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进入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城市化,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以这样一个跨时空的概念为主题,在世博历史上尚属首次。那么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城市更和谐?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更适合于人类自身?这就是此次世博会希望带给人们思考并试图提供解决之道的“议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媒介。

上海世博会是全世界共同探讨、展示城市未来发展和生活的重要平台。主办方从筹备之初就将“低碳世博”作为成功举办本届世博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努力使之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上海世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世博园区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兆瓦,这是中国国内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整个园区80%以上夜景照明采用节能的LED光源;区内公共交通系统采用电动汽车、超级电容汽车和氢能源汽车等,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生态节能建筑、江水源热能采集等新技术也将在世博园内广泛应用。据测算,这些环保措施能够抵消世博会60%~90%的碳排放。

媒体对于“低碳世博”的集中报道,使中国民众的生活提前进入了“低碳时代”。“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环保节能话题也提上了中国民众的议事日程,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渗入到中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当中。

(二)创新――集世界智慧共解人类难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思想的革新,世博会的初衷也从一开始的产品展示、夸耀自我变为综合展示、创新合作。历时半年之久的世博展,通过媒介的各种宣传,使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有所提高,一些凝聚人类智慧的发明创造更是为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供了思路。

回顾历史,每一届世界博览会,无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城市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但城市同时也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污染、噪音等“城市病”也时时困扰着都市里的人们,环境、人口、粮食、能源等各种关系人类自身生存的根本问题需要我们破解。怎样充分展示城市文明进步的成果,交流城市发展中积累的经验,相互学习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扬长补短,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也正是上海世博会提出并试图求解的问题。从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志愿者制服,到英国馆的低碳餐厅;从未来的家庭菜园、“沪上生态家”,到来自德国汉堡的“被动式房屋”;从荷兰鹿特丹的“水广场”到法国阿尔萨斯的“水幕太阳能墙”,从日本馆外墙表面的“发电膜”技术到世博轴“阳光谷”的新颖通透建筑……低碳、环保、绿色,成为引领未来生活的旗帜,人类智慧、理性之光在上海世博会上交汇、交融,形成共同破解难题的强大动力,并通过新闻媒体预设的“议程”被集中传播。

(三)展示――塑造和传播国家(城市)形象

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处于失语状态,通过上海世博这次机会中国可以重塑或者修正一个新的别人接受的国际形象。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上海世博则是展示了上海都市的金融、时尚的开放性,给对中国或者说对上海还不了解的西方国家一种视野来看中国国家的多元性。

西方媒体在上海世博的报道上倾注了空前的热情,其相关报道总体趋于客观正面。考察全球媒体有关上海世博的报道,会发现他们的视角较为多元化,一般不会只停留在对世博会本身,而是以世博为由头,切入上海整个城市乃至整个中国。世博开幕至今,欧美媒体则对上海世博的绿色理念与科技畅想进行了较多报道,而且对于“生态世博”“科技世博”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西方网络媒体的报道以及超过500万外国游客的亲身体验肯定也会影响海外民众对上海世博的认知,其所展现的各种绿色理念,也会成为西方民众理解上海世博的一个重要窗口,甚至某种程度上会改变对中国的形象认知。反观世博会的历史,法国巴黎正是通过多次世博会的举办,成为世界文化传播的中心和时尚之都。法国全国人口不过6000万,但每年到法国游览的人次却有7000万,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国每天都在举办世博会,巴黎成为世界城市新潮文化、科技文明的引领者。

三、议程设置效果分析

调查表明,公众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即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意识中,传媒强调得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纵观媒体的世博报道,可谓各显神通,精彩纷呈。但媒体对于世博的集中报道使得世博成为公众心目中的“大事”。而媒体对于世博场馆的“低碳”“环保”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议程设置”使得公众对这些理念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而实现了对公众关注焦点的有意识的引导。抽样调查显示,此次世博报道中,媒体实现了其议程设置功能,有33.5%的人将上海世博会作为近期最关注的问题。但是仍有23.7%和17.6%的人表示,近期最关注的是房价和物价上涨问题。这说明:“媒介对个人的功用要比美学或文化因素更具决定性的意义,受众实质上是‘私利式消费者的化身’。”传播学理论认为,受众选择媒介信息的主要动机还是源于信息的实用价值,因而有助于参观和了解世博会的展馆动态、游玩攻略和实时信息及便民提示等,都是受众期望得到满足的主要方面。媒体有很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但受众并非是完全被动地受媒体影响,某些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更容易获得受众持久的关注。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媒体在注重传播功能的同时应加强服务功能,多向受众提供实用信息,力求将世博报道与民生问题融合,尤其是后世博时期,更需注重诠释世博会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实现长远的目标和后世博持续效应。而从报道内容上看,在报道世博票务运营、参观指南、服务信息等方面,媒体将此类资讯迅速、准确、广泛地传达给了受众。但各类媒体对于世博会深度报道的运作力度不大,投入力量不够。深度报道能够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事件的意义、性质,并给人以启迪。因此各类媒体须重视深度报道采写,比如“世博会与上海房价”、“世博会与国民教育”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深度报道的选题。通过对世博期间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热点,进行深度解读、评论,掌握引导舆论的话语权,增强时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郭镇之.徐培喜译.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翁浩浩.议程设置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指导意义[J].新闻传播, 2010 (1).

[3] 张国良,胡薇.上海“世博”主题的传播效果实证分析[J].新闻大学, 2008(4).

[4] 吴培民.会展经济的文化张力――世博会跨文化传播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3).

关于低碳生活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低碳; 旅游; 陕南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0-0005-01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1 低碳旅游概念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尽可能应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相结合创新旅游发展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环保旅游,能让人停下脚步反思一下人生,在这个物质的社会里,需要我们偶尔走走,而不是一直跑。低碳旅游,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

2 陕南发展低碳旅游的有利条件

2.1 旅游景区丰富

陕南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为陕南留下了诸多名胜古迹:被誉为世界交通史,文化史上“奇迹”与“瑰宝”的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汉刘邦的拜将台及其为汉王时的宫殿遗址古汉台,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墓地、祠堂等。胜迹历历,史册煌煌,国家设立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朱自然保护区驰名中外。南湖、南沙河、紫柏山、天台山等七处省级风景名胜区,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湿润,具备建设现代化明星城市的客观条件。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2.2 生物资源繁多

陕南为南北动植物交汇地带。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水稻产量占全省的70%;森林覆盖率52%,植被覆盖率56%,活立木蓄积量8781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植物达3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300多种,有“天然药库”之称,天麻、西洋参、枣皮久负盛名,杜仲为全国第二大基地;栖息在秦巴山区的野生动物280多种,列入国家和省上保护的珍稀动物42种,大熊猫、朱、金丝猴等“稀世之宝”驰名中外。

2.3 水能资源丰富

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为长江一级支流,其中,汉江干流长270公里,嘉陵江干流长141.7公里。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量87万千瓦,均居全省第二。小水电装机容量居全省首位。

3 低碳观光旅游在陕南地区的发展路径分析

低碳旅游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而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旅游方式,现以全新的理念来指导汉中旅游景区中的低碳旅游观念、低碳消费方式和低碳发展观。

3.1大力宣传低碳旅游观念

旅游观念主要体现在旅游者本身,旅游者出去旅游都是本着一个宗旨:“抛开喧市的压力与烦恼,全身心的亲近大自然”。然而,自然界和喧市间的不同之处就在旅游者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人们平时生活的环境是一个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闹市,而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些污染是很难避免的,所以,此时一个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休憩度假区就显得尤为必要,这种需求也迫使他们的旅游观念有个全新的转变―更倾向于低碳的旅游模式。那么,我们的油菜田不再有残花败枝的现象,我们的武侯墓武侯祠不在有纸屑垃圾等“白色污染”,我们的汉水从此将清澈如镜……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低碳认识,那么我们的家园将会又增加一片绿化区。由此,旅游者的旅游低碳观念是贯穿整个旅游服务的灵魂。

3.2倡导低碳旅游的消费方式

首先,在汉中现有的旅游消费基础上我们要低碳消费方式主要指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减少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体现在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环节。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主要是提倡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徒步、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不用一次性餐具,选择环保酒店、商店、参加低碳旅游活动等。

其次,基于低碳的旅游观念、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我们对汉中的旅游应有低碳发展要求。低碳旅游的教育启示汉中市政府应积极的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建筑物,以吸引更多的低碳旅游者,从而拉动本市的经济GDP。启示市民,旅游业是窗口行业,旅游者通过旅游,亲身体验低碳生活,能够更加理解低碳的重要性,对于推广低碳理念,传播低碳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低碳旅游开发中充分考虑教育功能,使得旅游者能够感受到低碳生活方式带来的好处,并促使其实施低碳生活方式的自觉性。

3.3倡导低碳旅游主题体验模式

主题体验的低碳开发模式主要是以旅游者能够参与的方式开发低碳旅游。如低碳工业园区、低碳旅游度假区等。在这种开发模式中,旅游者可以亲生体验零碳出游或低碳出游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观念,低碳旅游的内涵是以环境为中心,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为重点,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旅游经济模式。它涉及各个方面,要在不降低质量的同时在旅游过程中进行节能和减少生态排放。包括旅游生产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服务提供;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降低碳排放。

4 结论

相对陕西北部的沙尘暴天气来说陕西南部的“小江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我们要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们的独特经济。所以我们要好好加以利用这样的优势,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从低碳旅游视角出发发展陕南汉色旅游经济。

综上所述,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的实践方式之一,低碳旅游应遵循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要把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环境自我净化能力的范围之内,已经得到旅游开发的公认,低碳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节能减排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旅游业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对低碳旅游开发要素和开发模式的探讨也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次,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大家就此问题展开更多的讨论,提供更好的建议,发展更好的陕南低碳旅游经济。

参考文献:

[1] 张广瑞.关于中国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1(2).

关于低碳生活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问题;对策

项目来源: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作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行为,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来自高校的目光。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阶段的高校学生对于节能减排的态度将会引领节能减排未来的走向。那么,当代高校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现状进行了多元化的了解,为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广略尽绵力。

一、高校学生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不仅是国家的一种号召,更是保护我们生存环应尽的义务,学生是高校中至关重要的群体,自然要肩负起这份重任。然而通过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在节能减排当前还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整体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够强,没有形成节能减排行为习惯。从调查结果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大学生具有节能减排的想法,但是鲜少落实到行为上,造成高校节能减排“知易行难”的现象。调查结果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对于节能减排行为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少数想要有所行动的学生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因此并没有将节能减排付诸行动。

(二)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对节能减排产品及技术的关注度低。这一点从市面上很多节能减排的产品无法得到重视和推广情况可见一斑,调查群体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清晰,没有切身感受到能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的危害。

(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用水、用电、一次性产品等)很容易被忽略,学校出现较大浪费现象时,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办法。高校节能减排流于口号,大多数校园内抬头可见节能减排标语,但是视而不见者大有人在,校园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识,然而调查结果并不理想,大学生在用水、用电以及一次性用品的用量上甚少节制,不积小流,不成江河,因此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在节能减排方面至关重要。

(四)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强弱并无明显差异,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为使调查结果有代表性同时也有层次梯度,团队在问卷设计上特别加入自然信息类,从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没有因为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甚至在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群体中都没有显著变化。

(五)许多同学认为高校在校大学生应在校进行节能教育,但是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对此却没有相应的措施。在问卷提及节能减排教育时,许多同学表示出相当高的热情,在现今多元化教育体制下,节能教育势在必行,然而现实情况不尽人意。

二、造成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较低问题的原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不难发现,当下大学生群体的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对于大学生自身

首先,当前大学生群体较少主动去了解各种节能减排的知识信息,缺乏节能减排的敏感度,环境与化学等专业上有机会了解更多节能减排信息的同学们明显意识高于非专业相关的同学们。由此表明:相关的知识信息对于意识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其次,大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对于节能减排的研究创新,较少参与节能减排活动。校园中开展的相关活动学生参与度较低,许多同学认为这些活动专业性较强,并不能较好的在生活中联系节能减排,参与创新。实际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1]

最后,生活中大学生存在一定的虚荣攀比心理,这也无形间导致盲目消费的比重加大,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购买欲和实际所需不成比例,闲置物品偏多,低碳意识和责任感相对淡化,缺乏对节能减排人人有责的认知。

(二)对于高校

学校节能宣传力度不够,对节能减排缺乏重视,在知识教育普及方面并没有做到位。“搞好高校节能减排教育,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直接节能环保效益,而且教育青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习惯。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2]然而目前高校中鲜少相关的课程培训指导,也没有基础知识的讲座。高校及有关部门在节能教育方面的缺口十分明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难以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学生缺乏深入了解节能减排的途径。节能减排的活动也因局限性导致受众较少,认同度较低。大多数同学对于节能减排的活动表现出漠然的态度。很多高校虽然逐步实行了一些相关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产品、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等等,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并不能理解这些措施对节能减排的深层意义,因此,如若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制度体系,相信此方面的工作将更高效开展。

除了教育缺口的原因,众人皆知,我国现今还没有针对节能减排的具体项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学校也尚没有采取相关的管理处罚办法,从而使浪费现象一再发生在法律的盲点。缺乏强制性的管理条例,校园节能减排只靠大学生的自觉性和公益心,效果不尽人意也在意料之中。

三、提升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对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引导、科学带动、学生参与,建立节能减排的一整套体系。针对大学生在节能减排意识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

(一)加强节能减排教育,加大科学研究力度。由高校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节能减排的知识,例如:形式多样的节能环保知识讲座、低碳生活的教育课程、了解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等。设立相关的网站及制作宣传展板、海报,增加节能减排知识的传播途径。

加大对节能减排的科学研究,大学生是拥有丰富科学知识的特殊群体。积极投入能源循环利用的研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

(二)建立相关制度,节能减排于细节。大学生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践行与学校的制度建设密不可分,高校的制度是推行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标尺,能够使学生丈量自己的节能行为。学校在水电管理方面拟定相关方案,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推广。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负责部门,将节能减排工作做到阳光化、透明化,设立意见箱,听取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要使节能减排生活方式与学生个人利益相关联,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教育方面渗透节能减排思想。在校园中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及时检测校园内的水电设施,避免出现由于人为或忽视导致的浪费现象;优先采用环保型、节能型电器和设备,逐步淘汰高能耗、低能效设备。

(三)发动高校学生组织力量,学生会、学生社团、大学生工作室等要广泛开展以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各项各类形式新颖多样活动。动员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的意义,在开展正常活动的同时,向同学积极宣传关于节能减排各方面的知识,并且积极努力做到活动用品多次重复利用,活动报名表申报材料双面使用等方式,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微博、人人网等向大家发出倡议,用低碳环保的方式营造低碳的氛围。从而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带动各高校学生积极地参加各项节能减排的公益活动,让大家爱上公益。

(四)倡导商家规范性,倾听学生意见反馈。高校应鼓励并倡导校园商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数量,引导商家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替代原有的一次性用品;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使用量;严格执行塑料袋收费制,使校园节能减排行动与国家政策接轨。同时鼓励食堂、打印店、商店等校园商家粘贴节能减排标语标识。

将商家的节能减排工作纳入考核机制,组织学生定期对校园商家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估。这就要求商家定期开展并向同学们宣传节能减排活动,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避免铺张浪费,而且校园内商家为了获得良好的口碑自己就必须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这样在学期结束时由学生评出最佳节能减排单位和节能减排工作最差单位。分别向全校通告,由学生组织评估给商家压力使得节能减排在学生和商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现今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存在问题及原因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当代大学生对节能减排的关注。一个人的节约是理财,一群人的节约是公益。节能减排无小事,点滴行动记心间,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微薄,但是一个人可以引领一群人,一群人能够影响整个校园,从而将节能减排这一意识深入人心,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