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低碳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低碳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风格;地域主义
在现代建筑历史中,地域主义设计倾向可追溯到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但地域地域主义并不是当代世界的产物[1]。以西方建筑历史发展为例,无论是哥特建筑还是文艺复兴建筑,其实都是融合了地方传统建筑特征的建筑现象,他们的产生与发展构成一道富有时代性的建筑文化景观。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与建筑形式一方面较好地满足了二战后重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它固有的历史局限性:对功能、技术和经济的片面强调,导致了对自然环境、历史文脉与人文精神的忽视。许多建筑师开始拒绝对现代主义形式的直接模仿,开始致力于在现代技术、现代功能和现代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对地域性建筑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和演绎,这就形成了当代国际建筑潮流的一个重要倾向――地域主义。而地域主义的产生与全球化进程息息相关,是全球化带来的建筑文化趋同化的逆反应。地域主义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现代主义“国际式”风格的无限蔓延,竭力将地区历史文脉纳入到建筑设计的理念范畴,但同时也造成了片面的“仅仅采用符号、象征和抒情的、浪漫的和通俗的地域主义形式”[2]。这就为批判的地域主义(Critical Regionalism)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从场地地形地貌出发,对建筑形态进行建构,是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创作的重要手法。[3]在此,结合地域主义与批判的地域主义三个方面的特点,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之间的差异,进行解读分析。
(一)装饰符号的运用
地域主义关注的是建筑所处的地方文脉和都市生活现状,但地域主义往往将传统的文化形式作为符号,从历史中抽取出来用于新的建筑中。而批判的地域主义认为简单地从地区文化中提取象征该地域的传统符号作为建筑设计的手法是一种拙劣而幼稚的形式主义。因此批判的地域主义试图从场地、气候、自然条件以及传统习俗和都市文脉中去思考当代建筑的生成条件与设计原则,使建筑重新获得场所感与归属感。
黑川纪章先生在《共生思想》[4]一书中总结了与地域性建筑设计相关的设计手法:①在使用历史形态的同时,引进新技术、新材料。②将历史传统形态分解后,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现手法。③将历史象征、历史形态中所存在着的看不见的思想、审美意识、生活方式等,作为现代建筑表现的手段。这样一种从建筑形式出发的地域主义理念达到了延续地方文脉,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建筑材料运用
现代主义建筑打破了人们对于文化建筑就应该有典雅的外貌、安静的环境和使人肃然起敬的气氛等等概念。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大胆保留了素混泥土的建筑肌理,将结构部件和设备管道外露于建筑外部,这种过度的工业审美倾向造成了人情味淡漠,没有艺术性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人们的责备。
地域性原则体现在建筑对不同气候环境所产生的变化,建筑材料的使用也体现出这种地域性原则,我国南方贵州山区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主要以石材建造房屋,建筑的墙,甚至屋顶的瓦片都采用石材。现代建筑设计大师赖特设计的“西塔里埃森”建筑也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设计原则。该建筑就用当地的土、木材、石材和水泥建造,并使用帆布等材料遮挡强烈的阳光,在需要通风时打开。建筑中有许多厚重的墩子、矮墙等,与沙漠的荒野连通一气,形成一个充满野趣的建筑物,好像建筑是沙漠中生长出来一样。
(三)民族意识的觉醒
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那些拥有独特宗教和文化的国家和民族开始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人们开始关注地域文脉的传承,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文化领域中,外来文化与本土审美意识的融合受到了格外关注。
现代景观设计不仅仅意味着合理解决功能问题和构筑和谐的户外空间,它还是传递传统文化和融合当代文化的实践方式。如果说现代主义体现的简洁、纯粹的建筑空间,那么地域主义建筑体现的不仅仅是时间与空间、人与自然的有效融合的空间构成,更体现了将时空因素纳入到建筑设计的理念中。因为不论是地域主义还是批判的地域主义所关注的归根结底还是地域文化中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文脉的延续,那些通过新手法和新技术将地方传统文脉呈现出来的创作追求和创作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记忆,同时也将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可追溯当地文脉的空间场所。这种将时间轴纳入到建筑设计理念中的手法,理应是地域主义所倡导的核心精神之一。
(四)结论
一个具有地域主义的风格理念的建筑景观,它应该是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的,同时也是根植于此时此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的。犹如《空谷幽兰》一书中,一位隐士说的话:“不管是佛教徒还是道教徒寻求的都是不变的东西,我们寻求的只是道,就是我们生于斯,回归于斯的那个“无”,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与这个自然的过程融为一体。”
这样一种“生于斯,长于斯,属于斯”的地域主义建筑理念,首先强调的是“生于斯”。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地方的地理环境,设计师设计的建筑景观作品应该是唯相应的地形所拥有的。要让参与者能够强烈地体验到这个建筑是从这个地方“生长”出来的,它的结构体系和空间组合就是为这里的地形环境专门设计出来的。其次是“长于斯”,万物生长都依赖于它所处的环境,不管是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同样对于地域主义的建筑景观来说,要想让当地居民接受它,认可它,必须把当地的历史人文脉络融入到设计中,这就要求设计师了解建筑所处地区的风土民情,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地传统建筑空间结构。在“属于斯”的理念中,强调的就是通过对当地建筑材料的运用,一方面减低建筑造价,另一方面加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符号的运用。使建筑不仅在空间结构和形式表现上与当地文化相呼应,同时以建筑材料来向独特的地域文化致敬,表现了建筑与环境的高度契合,也体现了回归自然的地域主义观点。
在经济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在共享新型建筑技术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文化的趋同化所带来的城市面貌“千城一面”的后果。作为中国本土建筑设计师,在这一场“现代与传统”的设计思维的较量中,又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先生在他的毕生著作《共生思想》中提到:如果不存在唯一的、普遍性的建筑理想形象,那么建筑师就必须首先是自己文化的表现者。同时他还提出:建筑师根据与其他异质文化的冲突,对话与共生,也是可以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的。这无疑为今天的建筑设计指出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也为地域主义建筑的实践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2]邓庆坦 邓庆尧.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J].建筑师,2004(04)
[4]黑川纪章,共生思想[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987年第一版)
作者简介:
关于低碳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网段,子网掩码,ARP协议;RARP协议(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充分认识ARP的作用与工作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网络,理解TCP/IP体系的通信原理,从而更好的指导我们分析网络中,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采用有效的方法排查。首先,子网掩码、网关与ARP协议的概念,初学者往往难以一下子掌握。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实验来帮助学员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子网掩码、网关与ARP协议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
一、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子网掩码的主要功能是告知网络设备,一个特定的IP地址的哪一部分是包含网络地址与子网地址,哪一部分是主机地址。网络的路由设备只要识别出目的地址的网络号与子网号即可作出路由寻址决策。IP地址的主机部分不参与路由器的路由寻址操作,只用于在网段中唯一标识一个网络设备的接口。
子网掩码使用与IP相同的编址格式,子网掩码为1的部分对应于IP地址的网络与子网部分,子网掩码为0的部分对应于IP地址的主机部分。将子网掩码和IP地址做“与”操作后,IP地址的主机部分将被丢弃,剩余的是网络地址和子网地址。
二、网关(Gateway)
在Internet中的网关,一般是指用于连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网段的网络设备,通常使用路由器(Router)作为网关。在TCP/IP网络体系中,网关的基本作用是根据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与子网号,选择最佳的出口对IP分组进行转发,实现跨网段的数据通信。
三、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在以太网(Ethernet)中,一个网络设备要和另一个网络设备进行直接通信,除了知道目标设备的网络层逻辑地址(如IP地址)外,还要知道目标设备的第二层物理地址(MAC地址)。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当一个网络设备需要和另一个网络设备通信时,它首先把目标设备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与”操作,以判断目标设备与自己是否位于同一网段内。如果目标设备在同一网段内,并且源设备没有获得与目标IP地址相对应的MAC地址信息,则源设备以第二层广播的形式(目标MAC地址为全1)发送ARP请求报文,在ARP请求报文中包含了源设备与目标设备的IP地址。同一网段中的所有其他设备都可以收到并分析这个ARP请求报文,如果某设备发现报文中的目标IP地址与自己的IP地址相同,则它向源设备发回ARP响应报文,通过该报文使源设备获得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信息。
如果目标设备与源设备不在同一网段,则源设备首先把IP分组发向自己的缺省网关(Default Gateway),由缺省网关对该分组进行转发。如果源设备没有关于缺省网关的MAC信息,则它同样通过ARP协议获取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信息。
为了减少广播量,网络设备通过ARP表在缓存中保存IP与MAC地址的映射信息。在一次ARP的请求与响应过程中,通信双方都把对方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保存在各自的ARP表中,以在后续的通信中使用。ARP表使用老化机制,删除在一段时间内没有使用过的IP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四、实验设计
我们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员更深入直观地理解上述三个知识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在实验中,我们利用ping命令来检验主机间能否进行正常的双向通信。在“ping”的过程中,源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ICMP的Echo Request报文,目标主机收到后,向源主机发回ICMP的Echo Reply报文,从而可以验证源与目标主机能否进行正确的双向通信。
A与B为实验用的PC机,使用Windows2000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实验方案:
步骤1:
设置两台主机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
A:192.168.1.130255.255.255.0
B:192.168.1.125255.255.255.0
两台主机均不设置缺省网关。
用arp -d命令清除两台主机上的ARP表,然后在A与B上分别用ping命令与对方通信,在A与B上分别显示,
A:Reply from 192.168.1.125:bytes=32 time
B:Reply from 192.168.1.130:bytes=32 time
用arp -a命令可以在两台PC上分别看到对方的MAC地址。
分析:由于主机将各自通信目标的IP地址与自己的子网掩码相“与”后,发现目标主机与自己均位于同一网段(192.168.1.0),因此通过ARP协议获得对方的MAC地址,从而实现在同一网段内网络设备间的双向通信。
步骤2:
将A的子网掩码改为:255.255.255.128,其他设置保持不变。
操作1:用arp-d命令清除两台主机上的ARP表,然后在A上ping B,在A上显示结果为: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
关于低碳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雷接地;工艺;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气安装工程的防雷接地安装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防雷与接地是关系建筑物及人身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在建筑物遭受雷击的过程中,会产生高压电流,不但破坏建筑的质量问题,更对人体造成伤害。雷击时有强大电流通过,产生机械力和热效应,破坏建(构)筑物和电气设备。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防雷接地重视不够,认为其技术性不强,工艺较简单,范围又窄小,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不规范和作业纰漏而忽视了防雷设计问题。现在防雷问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防雷接地系统设计的不合理。电气安装关键在于它的安全性、可信性、维修性及可实施性,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是电气安装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
1.接地防雷系统的重要性
对于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设备等的安全进行保障的关键在于进行防雷接地设施。在大型智能化建筑中会存在大量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保安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及布线系统等,该系统的配备都需要严格的安全及接地保护。
而安全功能与接地保护系统的建立的基础则是防雷接地系统,够促使防雷结构实现严密及完整的效果。确保建筑物内的各项系统的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对与专业技术施工人员,最为重要的则是对雷电知识及防雷接地系统施工技术进行了解及掌握。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防雷装置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
2.防雷接地一些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2.1防雷接地常见以下质量问题:
(1)带间及引下线采用对焊或单面焊接,在接地引线中电线的质量不过关,搭接长度不足,焊接口锈蚀现象严重;支架问距太大,带形变形、支架脱落,弯角及引下角呈锐角,引下点间距偏大。
(2)屋面金属物未做作防雷接地,在屋面的设计中没有安装雷电接受装置。
2.2预防措施
(1)在对带间引下线与接地线进行焊接时应运用双面焊接的方法,在对电线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检查。还应在焊接口的位置进行防腐处理。支架间的安装距离应保持在1.0m~1.5m,防雷建筑物防雷印第安间距的 设置按照一至三类分别为12m、18m、25m。
(2)严格对屋面金属物及防雷系统进行电焊焊接进行连接,其次,还应在屋顶进行间接或直接的雷电接收系统。
3.防雷接地一些细部做法
3.1避雷带和避雷针
避雷带和避雷针是避雷系统中唯一暴露在建筑屋面上的设置。它们的施工质量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电气施工的水平,而且也直接影响防雷接地的可靠性。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其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要牢固。
(2)对于避雷针,必须有合格证、使用说明及各种技术资料。
(3)屋顶上装设的防雷网和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及金属物体应焊接成一个整体。
(4)从接地体引到屋顶上的引线和避雷网焊接处要做明显的标志。
(5)采用规定直径的镀锌圆钢与结构柱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保证所用材料规格、焊接间距、焊接质量等均符合规范要求。
3.2避雷带支架安装的方法
(1)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对其直接进行避雷材料及现浇女儿墙挑檐避雷带支架进行安装,在对扁钢支架进行安装时,应与土建专业进行合理搭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采用各种形式对已成排的疲累带进行检查。
(2)对女儿墙挑檐避雷带支架进行预制。
(3)女儿墙挑檐避雷带的安装。
3.3金属窗户的等电位连接细部做法
在高层建筑的门窗制作工艺中要将金属门窗与 的连接方式以铝合金为主,且要打到防水的效果。在高层建筑防雷措施之中一般用混凝土柱中连接防雷装置中的下陷,在外墙的门窗和其他金属物种都预埋防雷线路,窗框的四条边是互相独立的,从电气连通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形成个很好的电气连接环形回路。在窗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窗户边窗一般都使用塑料绝缘体,而中间设置金属线路。
4.施工中易忽视的二个防雷问题
4.1高层建筑物空调室外机的防雷设置
随着我国社会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住宅也逐渐增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促使其住宅环境中的各类因素进行更新,在建筑物种必不可少的基础电器之一则是空调。由于居住楼层的逐渐增高,空调室外机往往会与墙壁连接紧密,在雷电的放电过程中会有强大电流产生,从而形成巨大热量,当温度达到几千度时,足以使墙体及周围产生火灾。其次,雷电的产生还会导致有强大的电磁力作用产生,导致在位于该位置间的物体造成损坏。在对空调室外机及支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往往会被忽视。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在对空调进行安装及使用时,应从蛇皮管将盒内的PE线进行引出,与共同及支架进行连接。并在空调外部箱内对金属片与地下相接的线路进行安装。从安全方面进行分析,能够避免高空施工,使事故发生得到避免。从技术质量进行分析,操作简单,并不会有定期维护的问题产生。从经济方面进行分析,有效将楼内主筋引下线进行利用,使其成本得到降低。从施工周期角度进行分析,由于是与土建进行结合,不会有滞后性存在,对大楼的整体美观进行保障。
4.2太阳能热水器的防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其环境污染低,节能效果好成为人们的追求设备,已经逐步的走向大众。太阳能热水器基本都装在屋顶,很可能会引雷电。尽管一些太阳能厂家都声称太阳能可以“防雷”,但我认为太阳能内胆和外桶间的绝缘保温层不导电并不能成为“防雷”的充分理由。 (下转第352页)
(上接第295页)在雷雨天气来临时,应对以下问题进行广泛关注:
(1)在雷雨天气中,由于天空的云层相对较低,通常会在楼顶或房顶等位置较高的地方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设置。所以,在此时尽可能避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2)通常情况下,应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防雷装置的安装,主要包括: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及接地装置等。
(3)应采用屏蔽的方法对太阳能热水器的整个电源线进行保护,并在电源的开关位置对防雷装置进行设置。
(4)运用专业的防雷施工单位对防雷设施进行施工。
关于低碳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地方高校 国际贸易 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理论与实务学科,具有较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如何搞好国际贸易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尤其地方院校,因受经济、地理、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有效开展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实践教学就更难,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大改革和探索的力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1 进行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是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教师队伍虽然学历水平较高,但是大多却都缺乏实践经验,对于一些实际业务中的习惯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缺乏亲身体验,难以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老师们学习、充电和增强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过程,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上一个台阶。
其次,实践性学习,会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知识查漏补缺、增进对当前国际贸易人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了解,这也将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获取一些执业证书或者资格证书,比如报考报关员、单证员、货运等。这也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择业的筹码。同时,实践性教学还可以扩充学校的教学外延,稳定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性关系,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再次,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可将单调的课堂填鸭式教学转化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因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国际贸易流程的生动化,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会提高,学生由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将转变为动手操作的主动学习,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2 地方高校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困难
基于内地地方院校的经济、地理以及开放环境,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资源非常有限,全面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经验不足
我国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设置是20世纪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办学时间相对较短,而地方高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时间更晚,可做借鉴的经验有限,实践教学只有在综合自己条件和能力的情况下摸索着前进。从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到实践模块、操作流程,都只能不断地学习、改进,这样一来实践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存在着不足之处。
2.2 经费有限
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有限的学费收入,再加上近几年本科教育在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上花费较大,导致教学工作上存在着经费上的限制,而开展实践教学就要购买价格昂贵的教学软件或者自筹经费进行实践实习。地方高校面对高额的投资成本,往往顾此失彼,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这在客观上妨碍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招生,形成恶性循环。
2.3 资源欠缺
开展国际贸易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外部资源作为支撑,沿海城市、大城市拥有较丰富的资源:港口码头、海关资源、专业性外贸公司、涉外货代、银行国际业务部,甚至有的还拥有保税区这种专门从事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经济区域,非常便于各大院校开展国际贸易学习的实践操作。但内地中小城市不具备这些资源优势,无法从当地企业获得相关实践操作的学习机会。有鉴于此,身处内地中小城市的地方本科院校就非常有必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外联,但这又受到有限经费的制约,有想而不得实。
3 地方高校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地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诸多困难,笔者认为应该将地方资源进行整合,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及办学优势,尽最大可能地开展实践活动,笔者试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可通过自我学习、教师间的互相学习集体备课或外出进修,提高自身实践教学的能力。教师还可利用往届毕业生的资源,从在外贸企业从业的往届毕业生处获取最新的实务单证和案例来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至于缺乏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可通过鼓励教师考证或外聘客座教师的途径解决,缺乏双语型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问题可通过教师自己增强英语学习或同本校外国专业共同培养双语型教师来加以解决。
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经费困难等问题虽然确实存在,但毕竟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要加大力度构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对本市及周边城市相关企业的走访、调研,遴选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典型外贸企业,并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缺乏问题。实在没有办法的进行的实务操作流程,也可以借助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平台(软件)来进行,虽然需要较大的一次性投入,但这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地方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有一大部分是服务于地方,所以地方政府是首先得益人。地方政府应该做高校和本市相关企业之间的纽带,帮助高校建设实践实训基地,为高校的发展学科的建设开绿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该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切实地解决地方高校的困难。
师生间要加强互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对学生起到较好的鞭策作用,甚至能帮助学生尽早的订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在就业的时候也能减少学生的迷惘。在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在模拟平台上作试验,或者带领学生一起参加单证员、货运员等从业资格的考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增强教师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在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地方高校从长远利益而言更要着重发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建功.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8,6.
[2] 马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创新探析[J].当代经济,2009,19.
[3] 王萍.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环节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
关于低碳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岗位实习;职业训练;物流管理;实习基地
教高[2006]16号文、教高[2010]8号、《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一再强调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等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实行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高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专业要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示范要起到引领作用,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一个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基石。为此我们积极探寻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遵循人才培养,明确目标,精心规划实习基地
人才需求日益趋向多元化,市场对人才规格不断变化,决定了面向职业岗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根据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岗证融通工学交替系企一体”的三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考察同类院校建设情况、调研行业企业物流岗位需求,经过比较分析我们确定了实习基地规划目标,形成具自身特色的功能定位。
1.基于职业导向,融“岗位实习、实训与竞赛、证书与鉴定”于一体,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运行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使之能承担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2.完成“1234”建设目标。(1)营造一个“虚拟+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能感受到企业氛围,以促成与企业的无缝对接;(2)确立两个中心。即基于“软硬结合”校内技能实习中心和基于职业导向的校外岗位实习中心。(3)承担三个任务。即实训实习教学任务;鉴定与竞赛任务(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技能竞赛);产学合作任务(岗前培训、企业培训、真实生产)。(4)实现四个基地。即成为培养高技能物流管理技能型人才的实训基地;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基地;技能比赛基地;企业培训服务基地。
3.通过功能明确定位,有效保证“双标融通”的课程体系的完成;既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又通过企业环境的营造,提供富于操作性的职业养成教育。通过基地建设,明确基地任务:承担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岗位训练等,学生毕业后能取得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历证书,适应了“岗证融通三标对接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紧扣职业岗位,合理建设实习基地
为了实现“三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建设时,我们按照基于职业导向的“软硬结合”建设思路,提出了“精心规划凝炼特色资源共享优效重投”的建设原则。
(一)精心规划,严密论证,保证建设科学性
在规划时采取“共同探讨、实地调研、专人负责”的方式。专业教研室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要求,提出年度实训室建设立项报告。然后去企业实地调研,分清岗位职责要求,按照岗位能力提出实训室具体规划。
(二)以职业性、岗位性为原则,构建工作过程的实习基地
遵循“岗位任务――技能标准――实训项目――实习基地”的链路过程,配置实习基地设备、实习项目、管理模式等,营造“虚拟+真实”的职业环境,打造企业文化氛围,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1.专业定位:以汽车物流、医药物流、中转运输物流和消费品配送物流为特色,培养从事仓储、运输、配送、采购、生产、销售、制单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核心能力目标。其一,仓储物流能力目标,包括理货、进仓、仓库管理、出仓、拣选、分拣、配送、驾驶、信息化操作;其二,运输能力目标,包括车队管理、调度、装载、现代运输技术的使用;其三,企业物流能力目标,包括订单分解、采购订单制定、生产排程、制单跟单等。
3.构建实训项目系统――物流综合业务实训(物流认识实习、企业沙盘训练、仓储管理实训、运输管理实训、条形码制作与应用、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中百仓储配送中心实训、专业顶岗实习)
4.确定实习基地建设――物流仓储与配送中心、沙盘实训室、经济管理实训中心。
(三)资源共享、凸显特色,打造重点实习基地
按照“优效重投”原则,选取能满足岗位需求,又符合学院实际的方式,重点建设仓储与配送实训中心、沙盘实训室和经济管理实训中心(物流信息实训室和国际物流实训室)三个实训中心。
1.布局合理,突出适岗性。整个建设过程以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为导向,基于就业岗位环境,分区设岗,模拟物流的仓储与配送、第三方物流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国际物流、电子标签分拣等多种现代物流运行模式。不仅有物流常用硬件设施,更购买相关企业在用或教学模拟软件,培养学生现代物流能力。
2.以专业群为导向,注重共享,讲求实效。为使实习实训基地能高效利用,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多功能。沙盘实训室和经济管理实训中心不仅满足物流管理专业技能培养需要,同时也为市场营销、会计、电子商务等专业提供模拟和仿真的软件训练。
3.注重内涵,营造企业氛围。在实训基地外环境建设上,一方面设备布局高度仿真,模拟企业过程和公司环境布局,采用企业在用软件,营造逼真工作环境,开展全真实操训练;另一方面又注重企业文化氛围,实训项目、实训流程、操作规范、技术标准等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制定,各种实景工作图片、警示标语等注入企业文化内涵,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
三、加强制度建设,科学管理,有效运转实习基地
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分工、有效的统筹,是基地高效运行的基础。我们运用合理的制度建设,分层负责的方式,保证实习基地良好运行。
(一)建立“系部――教研室”分层负责模式
实习基地采取专管共用的方式,使资源整合,责任明确。实习基地的规划、建设、使用由专业教研室承担,每个实训中心主要负责人由专业负责人担任。这样,实习基地的设备投入、实训项目的开设就有效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技能标准结合,教研室也能掌握是实习基地的具体状况,提出中长期建设规划,利于“教学做合一”的开展。而具体教学安排、管理则由系部统筹实施,便于根据教学、培训、生产、比赛的需要统一调配,协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有利于资源优化调配。
(二)实行制度化管理,保证实习基地有效运行
为保证校内实习基地的运行和功能发挥,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主要有《商贸系实习基地运行管理规定》、《商贸系实习基地教学管理规定》、《实训室管理制度》、《实验员工作制度》、《实训室学生管理制度》、《实训室安全操作规程》等,对实训室的规范化、实训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训场地的安全、卫生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为使管理更加细致化,制订相关管理程序化表格,如《实训室运行记录》《实训室设备台账》、《实训室耗材台账》、《实训室设备使用记录》、《实训室耗材登记、领用、耗损记录》等。
(三)建立开课下单制度
每门实训课程在学期初,要填写《实训课开课计划》,每周末要填写《实训室使用预约登记表》等,以便实训教师做好实训准备,保证实训设备到位。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们的实习基地取得一些成绩,能满足学生职业岗位和能力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示范领先性。但也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实训课程项目化亟需加强;制度管理上需借鉴企业管理模式;面向社会开展社会服务等还需进一步发挥作用。围绕学院校企融合的办学宗旨和理念,我们还需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为行业和区域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曹前锋.物流管理案例与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汪治,刘红燕.高职经管类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开发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3]樊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经管专业整合实训体系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关于低碳的建议范文6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快速持续增长的趋势,进而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区间的经济水平极其不平衡,从整体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中部次之,而西部的发展水平较低和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二)我国能源消耗的现状
首先,我国能源消耗的整体情况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能源消耗速度更快,然而我国一次能源数量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能源消耗会越来越多,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国地区的能源分布不均衡,致使各个地区间的能源消耗水平有所差异,为此,我国应该根据地区能源消耗程度的不同而制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措施。最后,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较为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致使人均能源量较少,因而我国亟需对能源消耗进行合理分配。
(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些一次能源,从而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这对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更不符合我国低碳经济的实施和发展。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和人均量都相对较大,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增长速度超出预料。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能源储存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比西部地区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高出许多。
二、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原则和目标
(一)优化原则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时主要遵循五个原则。第一,节能减排原则,减少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程度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维护能源安全的原则,能源的供求和需求相协调,以满足人们正常使用和合理使用能源的需要。第三,能源低碳多元化的原则,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对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这些一次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第四,注重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因需制宜原则,根据能源需求而积极开发新能源。
(二)优化目标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关于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发展速度有明显的加快,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但是我国仍然需要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其次,关于能源消费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越来越多。因而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应该制定有效的能源消费战略,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最后,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在逐年增长,因而我国应该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发展目标。
三、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议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加强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加强我国的能源管理水平;其次,完善我国能源储备制度,加强我国能源的储备量,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最后,改进我国的能源投资方式和加强对其管理力度。
(二)技术方面的建议
对于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一定要加强技术支持,进而为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提供重要作用。首先,加强能源的勘探和开采技术,促进我国发掘新能源和提高有效开采能力。其次,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而一次能源的过度消耗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方面的建议
我国相关部门完善关于一次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既有利于加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又有利于加强对我国一次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