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兴经济业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1
新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依托。尽管IT等高新技术产业在新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但传统产业尤其是以IT装备和改造过的传统部门仍扮演重要角色,其重要性尚未丧失。当年工业革命没有使农业终结,因为人们还需要吃饭;今日的信息技术革命也不会使工业终结,因为我们仍需要使用工业制品。因此,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新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是互动、互补和相互融合的。IT产业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扩散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传统产业通过IT来改造和提升自己。例如,在制造业,冶金公司使用电脑辅助的制造技术,可降低成本、节省能源和减少废品;农场主在拖拉机或卡车上安装IT设备,可提高生产率;纺织公司使用因特网,接受全球的订货,也大大提高效率。在服务业,零售部门和金融服务业等也通过使用电脑或因特网从而提高了生产率。此外,随着IT及因特网的扩散,新老产业部门将日益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因此,新、旧产业间的界限将愈益模糊。近年来,除了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外,其他新、旧产业企业“联姻”也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传统部门在加快因特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网络经营活动。西尔斯、K-art等大型百货商店已成为网上零售商;三大汽车公司已在因特网建立全球零件交易所;通用电气公司制定并实施电子商务战略,除出售产品和服务外,还通过因特网提供保险、贷款和共同基金等金融服务。据估计,进行网上经营的企业占全美企业的比例将从2000年初的30%提高到2004年的60%以上。
陶 坚
这个问题在经济学界是有统一认识的,“新”、“旧”当然不能截然分开,但有些媒体炒作时会出现误导。新经济不是一双新鞋子,“旧经济”也不是一双旧鞋子,新经济是一个连续发展、积累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新的东西出现,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些成群出现的、变成了一种“构成上系统”的东西。否认知识经济的人认为,任何时候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他没有认识到,这时的知识已变成产业化了的、系统的知识,同以前不一样了,只不过是叫“知识经济”罢了。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2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转型
一、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及特征
新常态的内涵:一是“新”,即和以往相区别;二是“常态”,即当前这一状态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经济新常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经济增速降挡,从高速轨道步入中高速轨道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近几年来经济增速回落趋势明显,在7%到8%的中高速水平震荡盘整,而2015年GDP实现6.9%的增速,加大了国内外对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这是由中国国情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随着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7%乃至更低的增长将成为新常态。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明朗,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部门。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又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二)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劳动力、资源优势和资金,是一种典型的要素驱动型经济。的确,这一经济增长模式为我国的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中国劳动力成本正在逐渐上升,印度正成为优于中国的劳动力价值洼地,全球制造业格局将全新分布。从资本角度看,资本在一国的经济增长中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对外开放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积累,我国的资本总量已经十分充足。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居民由于担心教育、养老、医疗等问题,储蓄向投资转化存在着诸多瓶颈,投资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过高的政府投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挤出效应,私人企业投资被政府投资挤占,并且随着几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投资面临着边际回报率递减的窘境。
总之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支撑中国经济的告诉发展,创新将在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动力引擎转换,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活力和动力。企业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国内外经济和政策环境,结合自身产业产业优势,加强其要素整合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使科学技术成果与产业化应用充分契合,精耕细作,做好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向好向快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以及新的经济形势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发展速度下降
金融行业发端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扩大,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一个高效运转的金融体系又相应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发展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四个阶段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而金融业的亲周期性决定了金融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始终处于同一上升或下降通道,具有顺周期性。经济处于上升通道时,货币信贷投放增加,商业银行高速发展,规模扩张利润激增。在经济处于下滑时,货币投放减少,信贷收缩,商业银行的扩张则不那么顺风顺水。过去十余年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经历了黄金十年。但是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商业银行动辄高增长率难以维继,未来商业银行增速趋缓,利润增长下滑将是发展趋势。
(二)信用风险上升
伴随着中国经济缓增长、调结构的转型之阵痛,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在上升。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已连续十个季度呈上升趋势。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44亿元。从上市银行的业绩报告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存在着较大压力,不良贷款、呆账、坏账问题突出,尤其在部分地区资产质量恶化的趋势还在蔓延。
(三)资本市场加速放开,银行业竞争加剧
2015年10月,中国基本完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央行在逆经济周期进程中五次降息,提供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梳顺了资金的价格决定机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商业银行有了更大的定价自,但同时商业银行也将面临着利率浮动加剧,资产负债难以管理的困境。中国国门对外国银行的开放、存款保险政策的推进都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
(四)互联网金融强势崛起,蚕食银行业利润空间
互联网金融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相比于商业银行对于大企业大客户的倾向,互联网金融则更倾向于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者阶层。互联网金融通过P2P、众筹、私募股权投资网络化等快速便捷的直接融资工具从产品、渠道等多个维度冲击传统金融业,加剧金融脱媒,必将动摇商业银行的根基。
(五)以存贷利差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受到挑战
利率市场化使未来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让市场在资金流向和配置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将缩小利差,使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收入大幅减少。随着民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适性理财产品的需求增加,但银行业可以提供的理财服务和投资手段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社会融资成本偏高,不利于商业银行新市场的切入,抑制了其盈利能力。
三、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之路
(一)大力拓展中间和表外业务,加快非信贷收入增长
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低层次的同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商业银行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的窘境,亟待解决。依靠息差取得收入的单一经营模式易收到经济波动的冲击,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则具有明显的防御功能。商业银行应加大投入,加大代客结算、经营和融资租赁、信托、以及信用卡等中间业务的经营力度,灵活拓展备用信用证、承诺以及资产证券化等表外业务。为客户提供选择多样、私人订制的个性化服务和金融产品,更好地契合客户需求。
(二)调节客户结构,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人性关怀
随着投融资机制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型企业对银行贷款依赖度下降,鉴于直接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加上国家推进股本市场发展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的政策导向,众多企业开始转向直接融资市场进行融资,直接弱化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因此银行应转向议价空间更大的小微企业等客户。在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下,借助于国家对小微企业和私人贷款的政策倾斜,打造专业高效的业务流程,切实实现为小微企业输血工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完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制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一定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一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度先行,制度缺失通常是风险发生的根源,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做好风险评估和审慎监管,提高客户和市场的风险甄别能力。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加强协调和沟通工作。二是要人员素质并重,改进内部监管手段,运用电子化的监管手段实施实时监控。加强内部从业队伍自身的素质,造就一批经济金融理论水平较高、管理能力突出的金融精英队伍。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3
然而,随着2015年国内外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加强,我国的工业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较大的问题。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稳中求胜”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国家应该在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制定政策以确保我国工业取得较大的改革突破。基于此,本文就新常态下工业经济的运行特征与发展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国家工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深度调整期,我国的工业经济整体处于工业结构高级化、工业增速下行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在维持经济稳定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国家要加强对新常态下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分析,积极探索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对策。
一、新常态下我国工业经济的运行特征
1.工业经济增速放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速却明显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工业企业的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不过尽管工业经济增速下滑,其总体趋势仍然较为平稳。
2.产业结构升级加快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2014年,造成我国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是电力、采矿业和燃气等生产和供应产值的下滑,而这些重工业产业的下滑正是因为我国工业经济目前正处在转型的阶段。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城市中的燃气设施日益完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也开始进入市场并飞速发展,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速度正逐步加快。
二、新常态下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对策探析
1.继续刺激市场需求
首先,国家要在保证投资效益的基础上,加大投资的力度,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发展。投资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经济效益仅仅体现了企业方面的成果,而综合效益还涉及对社会长远发展的综合影响,关系我国的民生稳定和社会稳定问题。
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地区存在产业不平衡的问题,这些地方的设备落后,工业经济发展缓慢。所以,国家必须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资,同时还要把控好投资的步伐,避免因集中投资而产生经济急速发展的不稳定现象。其次,国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工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干预,并且取消限房令等制度,实现消费者的自由购买。
同时,国家还要改变土地的出让方式,增加公共土地的供给,使房地产行业朝着积极健康的市场方向发展。最后,国家要制定积极的进出口贸易政策,降低我国进口关税,鼓励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高加工度产品进行出口贸易,鼓励中间产品进口。积极的进出口贸易政策能够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避免贸易争端,从而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2.持续引导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常态下工业经济的发展,国家要持续引导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国家要鼓励工业企业创新。企业创新能给企业和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活力,能够迅速提高整个工业行业的技术水平,为工业转型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其次,国家要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数量多少是决定一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与其他产业产生乘数效应,加快工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步伐。
国家在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时不能仅仅专注于高端技术企业,而是更多的从要素结构升级的角度出发,主动承接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促进国内具有发展潜力的低、中端知识密集型产业取得发展。
最后,国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将信息消费培养成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3.改革体制机制,实现配置优化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体制机制是影响其工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体制机制的优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工业焕发活力,催生更强的发展动力。对此,国家应该加快对工业经济的体制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首先,国家要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快速推动国有企业在股份制、公司制和国企股权结构方面的优化,实现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的优势互补,促进双方共赢发展,进而提高工业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国家要积极促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在工业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同时一些垄断行业的供给无法进一步保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此,国家应该以宏观调控为手段,将一些资源从产能过剩的行业转移到供给不足的垄断行业,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国家应该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力量来刺激市场需求,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要改革工业发展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业经济内涵式增长。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4
[关键词]新常态;义乌;物流行业;转型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步人“新常态”,物流业作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产业,行业发展结束过去十多年的20%以上的高增L,总体运行进入高资源要素成本的温和增长阶段。义乌地处浙江省中部,不依江傍海、无自然禀赋,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不断“无中生有”,成就了世界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奇迹。义乌物流行业从1985年萌芽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支撑并带动着义乌整体商贸业的发展。近年来,义乌市物流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物流产业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须正视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尤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义乌物流业将面临结构性矛盾。
1义乌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1.1发展速度快,运量大,网络全
义乌物流是以小商品贸易为主导的商贸物流,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物流业从最初的联托运市场到“一带一路”枢纽城市,走出了一条“因市而生、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2013年,义乌市被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列为国际陆港城市,随着国际陆港城市建设的推进,公、铁、空、海、邮齐头并进的立体物流格局已初步形成。国内物流可以直达全国321个城市,1 502个县级以上网点,国际物流可通达219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2016年义乌商贸货运量达到6 411.55万吨;海关实际监管出口集装88.56万标箱。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国内物流企业1 639家、国际物流企业1 056家、快递物流企业134家、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企业100余家。
1.2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以来,义乌市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现有的8个国际、国内物流场站(包括:义乌港一期、B型保税物流中心、江东货运市场、江北下朱临时货运站、铁路口岸一期、互换局过渡工程、普洛斯物流园、快递集聚中心)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在各大物流场站处于饱和的情况下,仍有大量物流企业零散分布在市区旧村改造的四层半小区内(如:樊村等)。物流设施和管理模式落后,难以满足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
1.3企业规模小,经营模式落后
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规模都比较小,截至2016年底,A级以上企业仅有57家。企业经营还处在管理手段单一、货物对接方式原始、调度技术低下的粗放阶段,缺乏现代化、标准化的信息资源支撑,物流资源“有点无网”“有网不畅”,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建设落后。大部分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仍沿袭传统物流模式,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理念尚未形成。绝大多数零担货运企业经营仍停留在“夫妻店”“家庭作坊”式的运输企业层次,营业范围仅定位于“为车配货”“为货找车”,物流资源、功能、要素之间转化衔接水平有待提升,导致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2新常态下义乌物流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义乌物流业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自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的高品质物流服务需求倒逼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物流企业面临要素成本日趋上涨和激烈市场竞争带来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双重压力。
2.1专业物流人才短缺
据统计,义乌物流行业现有从业人员中,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不到40%,而国内物流行业工作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约占70%。近年来,义乌物流行业的迅速变革创新,产生大量新型物流人才需求,2014-2016年,“物流师”被连续列入义乌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专业物流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物流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义乌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
2.2物流运营技术落后
目前,大多数物流仓库管理与作业自动化程度低,运输工具陈旧,物流作业程序缺乏现代组织技术和管理思想的指导,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供应链专业化的要求。以仓储运输工具为例,物流装卸搬运大多依靠人工操作,专业化水平低,自动化装卸设备短缺,无法满足冷链物流等专业化仓库需求。
2.3物流信息化建设缓慢
一方面,行业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进展缓慢,物流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缺乏一个可以供企业之间交易交流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现代组织技术和管理思想的指导,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在智能运输、智慧仓储、信息作业等方面一体化的要求。
2.4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个体联托运部、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数不多,数量和规模都达不到一定水平。现有物流企业中,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提供供应链全过程管理服务、增值性物流服务的企业几乎没有,特别是国内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集中在公路联托运等传统物流行业,涵盖现代电子商务、智能物流配送、大型连锁经营的企业少。
3义乌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义乌作为新丝绸之路的起点,积极融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完成义乌市物流业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3.1政府层面
3.1.1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全面提高义乌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二是与地方高校合作,全面开展国内物流行业在职人员的“职中”培训,充实一线员工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三是由政府部门引导,鼓励行业企业与地方高校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地方高校(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出适应本地物流行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3.1.2积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以陆港新区为重点,打造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物流发展聚集区、现代物流新的增长。加大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力度,如快递物流集聚中心、铁路口岸一期全面建成投用;加快完善航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为拓展航空物流功能提供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义新欧”公路运输中心、国内公路港物流中心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科学规划建设国际国内物流通道路径,借助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机遇,发挥“义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连通中亚和欧洲的优势,推进双向开放,实现双向融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大通道。
3.1.3主导推动物流业资源整合
抓好物流设施整合和物流网络的整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杠杆配置手段整合物流运力,加快推动整合现有物流设施,促进货运配载社会化;探索企业、银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发起股权投资基金,运用市场导向进一步引入产业内外“热钱”“活水”投资物流领域,实现以金融资本助力物流企业发展升级;支持物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不断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形成一批本地专业化的大型优势物流企业。
3.1.4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宣传教育,鼓励其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通过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物流伙伴的合作,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部门或企业,开发国内物流信息化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收货人与发货人、货主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有效对接。推动智能仓储、智能交通、智能配送等智能物流发展,支持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提高仓储利用效率;鼓励物流企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研究推广物流云服务。
3.2行I层面
3.2.1与时俱进,优化行业协会管理制度
以联托运协会为例,协会会员企业数量偏少、现任副会长以上管理人员年龄偏高,协会管理制度早已过时,协会管理部门应及时督促其吸纳更多的会员企业,并完成协会管理人员的新老更替,完善并优化协会管理制度,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和制度,在管理和引导义乌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必要的作用。
3.2.2优化结构,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推进物流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行业企业经营从单一物流向多元物流转变;从传统物流业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物流供应链转变;从线性物流模式向物流平台化转变。培育壮大义乌本地物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平台型物流企业集团,打造规模化新优势,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3.3企业层面
3.3.1转变经营理念,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主动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框框。不断学习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案例,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资源,逐步培育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小微物流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入股等方式进行兼并重组,优势互补,提高物流服务能力。
3.3.2建立信息系统,提升服务质量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传统物流经营模式已远不能达到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现代商贸业、制造业对实时货物跟踪的需求日渐强烈,物流企业特别是国内物流企业可以从提高员工素质人手,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如:条形码、RFID、GIS、GPS技术等,着手建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全方位物流服务。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5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民营企业;难题;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02
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不过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仍然属于弱质企业,转型难度较大。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以往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逐渐被取缔,走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道路。经济新常态对于社会经济有了更严苛的要求,为了适应经济的新常态发展,民营企业必须尽快进行转型,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实现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所遇到的难题
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在转型时都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难题,导致难以与经济新常态发展相匹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原因导致民营企业与经济新常态发展无法匹配
就我国民营企业而言,自身多方面的因素都导致其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民营企业的管理理念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是个人或团体白手起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逐渐扩大规模,企业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一旦发生了劳务纠纷,企业往往不太愿意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②民营企业的管理结构不太健全。管理模式大多数为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分开,通常企业主有着较大的权利,能够直接做出一些重大的决策,对于企业的转型造成一定的阻碍。③民营企业通常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就目前情况而言,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品价格较为低廉,且缺乏附加值。企业难以打造一个固定的品牌,通常以廉价的劳动力来占领市场。④民营企业缺乏优秀的人才。民营企业建立之初,企业主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通常会压缩人力成本。现如今,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规模在在不断扩充,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不过,相对于外资或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福利待遇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一些高端人才的加入。
2.融资困难导致民营企业与经济新常态发展无法匹配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融资难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原因:①民营企业的规模通常不大,且资产的担保值不高,自身的负债的能力较弱。加上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都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产业较为地段,自身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使得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差,所以金融机构往往不乐于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②由于我国相关政策的影响,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更乐于为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使得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失去了融资的渠道,融资较为困难,最终可能面临破产。现阶段,市场环境一直在发生变化,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融资难问题一直都存在,很难吸引高端人才的加入,加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提升,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越来越艰巨。
二、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对策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上升期的合理减速,经济结构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民营企业将会被市场所淘汰。为了能够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相匹配,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脚步。
1.民营企业必须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
现如今,企业面临着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为改变企业发展难的局面,首先必须要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对于其他企业的优秀经验理念要予以借鉴,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意识,对于市场环境要有充分的认知,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需要改变以往以低价劳动力来占领市场的观念,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竞争。而对于技术层面,要主张自主原创,而不是一味的模仿,突出自身产品的独特性,慢慢形成自身特有的品牌。民营企业不仅仅要提升自身的经济竞争实力,同时也也需要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严格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另外,还可以与同行业的其他的企业携手,共同推动责任竞争标准的制定,共同为行业的规范化经营做出自己的贡献。
2.民营企业必须加大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
二十一世纪最为宝贵的资源便是人才,为了实现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优秀的人才伍作为支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却受到了不少的制约,其中人才匮乏就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企业主自身素质不高,且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以及高端的技术人才。民营企业必须尽快解决这一难题,加大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提升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对于民营企业而言,企业主具有把舵的作用,提升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日后的经营法相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主必须具备先进的法治思维,以及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其次,招纳大批量的高端人才。民营企业必须要完善当前的福利待遇结构,制定合理的职位晋升空间,给予员工人性化的关怀,从而吸引和留住高端的人才加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3.民营企业必须具备现代化的品牌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广大消费者在消费时也越加理性,以往的“价格偏好”慢慢转变为“品牌偏好”。通常情况来说,民营企业在刚发展之际,主要是以价格优势来占领市场份额,从而获取一定的利益。不过,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市场越来越多元化,以往的价格战逐渐被市场所淘汰。企业一定要具备现代化的品牌意识,让广大的消费者能够了解产品背后的品牌内涵,这样才能够吸引广大的消费者,成功的占领市场份额。当企业成功的打造了自身的品牌之后,还需要对品牌进行维护和管理,提高自身名牌的知名度以及美誉度,这能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除此以外,在打造企业品牌效应的同时,民营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诚信的建设,树立一个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好感。
4.民营企业必须采用新颖的科技平台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使得企业一定要重视产品的市场关注度,引入新颖的科技平台。只有具备了新型的技术以及可靠的产品质量,才能够保障企业长期的发展。采用新颖的科技平台,能够提升企业产品的关注度,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实力。现如今,互联网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为个人与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各个行业的运作离不开互联网这一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民营企业需要具备先进的意识,加大对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的使用,让广大的消费者通过互联了解到自身的产品,并拓展便捷的互联网购买渠道,从而增加产品的销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遇到了前所有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转而走向更为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民营企业必须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内外其他优秀企业的转型经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内部的管理方式,树立现代化的品牌意识,与同行业的企业联手,建立抱团式的合作机制,从而顺利的实行企业的转型,以适应经济的新常态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勤,孟泉,李倩.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劳动关系风险预测研究――基于245家企业调查数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1).
[2]宋衍涛,任语鄢,刘宝芬.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以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为分析视角[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6(1).
[3]张志超.创新和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以河南森源集团公司为例[J].中国市场,2015(29).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6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
一、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不足之处
对于我国经济而言,民营经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民营企业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地位显著提升。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国家先后出台了不少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加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不过,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众多,但是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工业企业占比较少,主要为从事服务行业的企业。除此以外,尽管有部分民营企业从事工业制造行业,但是科技含量并不高,对于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是粗加工企业。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要素有待提升
具体表现为:1、融资难度大。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规模并不大,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申请银行信贷的难度较大。除此以外,民营企业大多数从事传统行业,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附加值不高,因此银行评估时认为企业发展潜力不高,借贷给民营企业的意愿较低。2、高素质的人才匮乏。民营企业大多数为家族氏企业,管理方式不太正规,加上企业规模较小,所以难以招纳到高素质的人才。
(三)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较弱
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缺乏长远的眼光,尚未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并未过多的去打造企业的品牌,现如今真正有固定品牌的少之又少。民营企业通常是以低价来抢占市场,长期下去对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
二、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的转型策略
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新常态是在发展中进行适当的减速,淘汰一些不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许多民营企业如果不尽快转型升级,则很快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如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实现民营企业的顺利转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策略:
(一)创新企业的管理观念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市场也在永恒的变化,保持以往的管理观念必定会被市场所淘汰。以往的民营企业大多数为家族企业,要想适应经济常态下的新特点以及新趋势,企业管理必须要时刻更新管理观念,打破家族管理的制约,建立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新形势下要对市场有新的认知,抛弃以往以低价抢占市场的方式。结构调整必定会使许多企业被淘汰,面对现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让企业结构能够符合市场的要求。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必须尽快引入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以及对资本的运作能力。不过,民营企业很难招聘到这类人才,招聘到的人才流动率较大。这类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才认为民营企业的前途不乐观。因此,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民营企业需要提供吸引人才的工资待遇,并给予这类人才分红、期权等激励。除此以外,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关注员工的心理变化,当员工对企业有不满时,要及时化解他们的不良情绪,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从而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
(三)大力发扬创新精神
民营企业需要大力的发扬创新精神,对技术、风险、制度等进行创新。技术创新需要加大研发的力度来实现,对现有的技术不断的创新,增加生产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优化现有的产业链。风险创新是指,现如今企业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张,企业的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成立专门的风控部门,严格抓好企业的信誉,保证产品的质量,对风险做好预测和预防工作,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制度创新是在以往的管理制度上进行优化和调整,结合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市场的趋势,来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现代化管理制度。
(四)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并非闭门造车,而是需充分的考虑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动向,增加投入到一些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与行业当中,以便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企业的战略时,要深刻的去研究市场,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战略并非有企业老板一人决定,而是让有老板带头的管理层集思广益,理性化的制定出来。就现在情况而言,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结构调整的脚步在不断加快,在调整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大对于管理结构的优化力度,加快战略升级的步伐。
(五)加大品牌建设的实施力度
打造一个企业品牌,需要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都具备相应的品牌意识。要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明白,开创品牌是民营企业占领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生产中,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把以质取胜的战略贯彻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除此以外,需要专注于打造企业自身的品牌,加大对于企业品牌的宣传力度,突出品牌的重点,避免品牌资源被分散,主打一个主商标以及一类名牌产品,从而提升商标的知名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营企业对我国的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民营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那必须尽快进行转型升级。民营企业应该向何种方向转型,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是现在所有企业家以及学者所面临的难题。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必须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优化企业的内部结构以及经营方式,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 张春华.《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09》 欧盟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充满信心[J].WTO经济导刊.2009(08).
[2] 何勤,孟泉,李倩.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劳动关系风险预测研究――基于245家企业调查数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