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业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兴经济业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兴经济业态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1

新经济以传统产业为依托。尽管IT等高新技术产业在新经济中居主导地位,但传统产业尤其是以IT装备和改造过的传统部门仍扮演重要角色,其重要性尚未丧失。当年工业革命没有使农业终结,因为人们还需要吃饭;今日的信息技术革命也不会使工业终结,因为我们仍需要使用工业制品。因此,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新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是互动、互补和相互融合的。IT产业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扩散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传统产业通过IT来改造和提升自己。例如,在制造业,冶金公司使用电脑辅助的制造技术,可降低成本、节省能源和减少废品;农场主在拖拉机或卡车上安装IT设备,可提高生产率;纺织公司使用因特网,接受全球的订货,也大大提高效率。在服务业,零售部门和金融服务业等也通过使用电脑或因特网从而提高了生产率。此外,随着IT及因特网的扩散,新老产业部门将日益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因此,新、旧产业间的界限将愈益模糊。近年来,除了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外,其他新、旧产业企业“联姻”也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传统部门在加快因特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网络经营活动。西尔斯、K-art等大型百货商店已成为网上零售商;三大汽车公司已在因特网建立全球零件交易所;通用电气公司制定并实施电子商务战略,除出售产品和服务外,还通过因特网提供保险、贷款和共同基金等金融服务。据估计,进行网上经营的企业占全美企业的比例将从2000年初的30%提高到2004年的60%以上。

陶 坚

这个问题在经济学界是有统一认识的,“新”、“旧”当然不能截然分开,但有些媒体炒作时会出现误导。新经济不是一双新鞋子,“旧经济”也不是一双旧鞋子,新经济是一个连续发展、积累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新的东西出现,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些成群出现的、变成了一种“构成上系统”的东西。否认知识经济的人认为,任何时候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他没有认识到,这时的知识已变成产业化了的、系统的知识,同以前不一样了,只不过是叫“知识经济”罢了。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2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转型

一、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及特征

新常态的内涵:一是“新”,即和以往相区别;二是“常态”,即当前这一状态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经济新常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经济增速降挡,从高速轨道步入中高速轨道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近几年来经济增速回落趋势明显,在7%到8%的中高速水平震荡盘整,而2015年GDP实现6.9%的增速,加大了国内外对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这是由中国国情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随着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7%乃至更低的增长将成为新常态。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明朗,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部门。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又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二)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劳动力、资源优势和资金,是一种典型的要素驱动型经济。的确,这一经济增长模式为我国的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中国劳动力成本正在逐渐上升,印度正成为优于中国的劳动力价值洼地,全球制造业格局将全新分布。从资本角度看,资本在一国的经济增长中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对外开放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积累,我国的资本总量已经十分充足。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居民由于担心教育、养老、医疗等问题,储蓄向投资转化存在着诸多瓶颈,投资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过高的政府投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挤出效应,私人企业投资被政府投资挤占,并且随着几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投资面临着边际回报率递减的窘境。

总之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支撑中国经济的告诉发展,创新将在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动力引擎转换,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活力和动力。企业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结合国内外经济和政策环境,结合自身产业产业优势,加强其要素整合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使科学技术成果与产业化应用充分契合,精耕细作,做好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向好向快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以及新的经济形势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发展速度下降

金融行业发端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扩大,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一个高效运转的金融体系又相应地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发展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四个阶段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而金融业的亲周期性决定了金融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始终处于同一上升或下降通道,具有顺周期性。经济处于上升通道时,货币信贷投放增加,商业银行高速发展,规模扩张利润激增。在经济处于下滑时,货币投放减少,信贷收缩,商业银行的扩张则不那么顺风顺水。过去十余年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经历了黄金十年。但是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商业银行动辄高增长率难以维继,未来商业银行增速趋缓,利润增长下滑将是发展趋势。

(二)信用风险上升

伴随着中国经济缓增长、调结构的转型之阵痛,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在上升。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已连续十个季度呈上升趋势。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44亿元。从上市银行的业绩报告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存在着较大压力,不良贷款、呆账、坏账问题突出,尤其在部分地区资产质量恶化的趋势还在蔓延。

(三)资本市场加速放开,银行业竞争加剧

2015年10月,中国基本完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央行在逆经济周期进程中五次降息,提供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梳顺了资金的价格决定机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商业银行有了更大的定价自,但同时商业银行也将面临着利率浮动加剧,资产负债难以管理的困境。中国国门对外国银行的开放、存款保险政策的推进都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

(四)互联网金融强势崛起,蚕食银行业利润空间

互联网金融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相比于商业银行对于大企业大客户的倾向,互联网金融则更倾向于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者阶层。互联网金融通过P2P、众筹、私募股权投资网络化等快速便捷的直接融资工具从产品、渠道等多个维度冲击传统金融业,加剧金融脱媒,必将动摇商业银行的根基。

(五)以存贷利差为主的单一盈利模式受到挑战

利率市场化使未来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让市场在资金流向和配置优化中起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将缩小利差,使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收入大幅减少。随着民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适性理财产品的需求增加,但银行业可以提供的理财服务和投资手段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社会融资成本偏高,不利于商业银行新市场的切入,抑制了其盈利能力。

三、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之路

(一)大力拓展中间和表外业务,加快非信贷收入增长

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低层次的同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商业银行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的窘境,亟待解决。依靠息差取得收入的单一经营模式易收到经济波动的冲击,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则具有明显的防御功能。商业银行应加大投入,加大代客结算、经营和融资租赁、信托、以及信用卡等中间业务的经营力度,灵活拓展备用信用证、承诺以及资产证券化等表外业务。为客户提供选择多样、私人订制的个性化服务和金融产品,更好地契合客户需求。

(二)调节客户结构,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人性关怀

随着投融资机制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型企业对银行贷款依赖度下降,鉴于直接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加上国家推进股本市场发展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的政策导向,众多企业开始转向直接融资市场进行融资,直接弱化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因此银行应转向议价空间更大的小微企业等客户。在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下,借助于国家对小微企业和私人贷款的政策倾斜,打造专业高效的业务流程,切实实现为小微企业输血工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完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制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一定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一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制度先行,制度缺失通常是风险发生的根源,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做好风险评估和审慎监管,提高客户和市场的风险甄别能力。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加强协调和沟通工作。二是要人员素质并重,改进内部监管手段,运用电子化的监管手段实施实时监控。加强内部从业队伍自身的素质,造就一批经济金融理论水平较高、管理能力突出的金融精英队伍。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3

 

然而,随着2015年国内外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加强,我国的工业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较大的问题。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稳中求胜”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国家应该在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制定政策以确保我国工业取得较大的改革突破。基于此,本文就新常态下工业经济的运行特征与发展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国家工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深度调整期,我国的工业经济整体处于工业结构高级化、工业增速下行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在维持经济稳定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国家要加强对新常态下工业经济运行特征的分析,积极探索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对策。

 

一、新常态下我国工业经济的运行特征

 

1.工业经济增速放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工业经济的增速却明显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工业企业的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不过尽管工业经济增速下滑,其总体趋势仍然较为平稳。

 

2.产业结构升级加快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2014年,造成我国工业经济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是电力、采矿业和燃气等生产和供应产值的下滑,而这些重工业产业的下滑正是因为我国工业经济目前正处在转型的阶段。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正在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城市中的燃气设施日益完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也开始进入市场并飞速发展,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速度正逐步加快。

 

二、新常态下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对策探析

 

1.继续刺激市场需求

 

首先,国家要在保证投资效益的基础上,加大投资的力度,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发展。投资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经济效益仅仅体现了企业方面的成果,而综合效益还涉及对社会长远发展的综合影响,关系我国的民生稳定和社会稳定问题。

 

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地区存在产业不平衡的问题,这些地方的设备落后,工业经济发展缓慢。所以,国家必须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资,同时还要把控好投资的步伐,避免因集中投资而产生经济急速发展的不稳定现象。其次,国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工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干预,并且取消限房令等制度,实现消费者的自由购买。

 

同时,国家还要改变土地的出让方式,增加公共土地的供给,使房地产行业朝着积极健康的市场方向发展。最后,国家要制定积极的进出口贸易政策,降低我国进口关税,鼓励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高加工度产品进行出口贸易,鼓励中间产品进口。积极的进出口贸易政策能够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避免贸易争端,从而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2.持续引导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常态下工业经济的发展,国家要持续引导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国家要鼓励工业企业创新。企业创新能给企业和国家经济带来巨大的活力,能够迅速提高整个工业行业的技术水平,为工业转型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其次,国家要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数量多少是决定一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与其他产业产生乘数效应,加快工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步伐。

 

国家在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时不能仅仅专注于高端技术企业,而是更多的从要素结构升级的角度出发,主动承接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促进国内具有发展潜力的低、中端知识密集型产业取得发展。

 

最后,国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将信息消费培养成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3.改革体制机制,实现配置优化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体制机制是影响其工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体制机制的优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工业焕发活力,催生更强的发展动力。对此,国家应该加快对工业经济的体制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首先,国家要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快速推动国有企业在股份制、公司制和国企股权结构方面的优化,实现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的优势互补,促进双方共赢发展,进而提高工业产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国家要积极促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在工业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同时一些垄断行业的供给无法进一步保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此,国家应该以宏观调控为手段,将一些资源从产能过剩的行业转移到供给不足的垄断行业,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工业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国家应该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力量来刺激市场需求,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要改革工业发展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业经济内涵式增长。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4

[关键词]新常态;义乌;物流行业;转型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步人“新常态”,物流业作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产业,行业发展结束过去十多年的20%以上的高增L,总体运行进入高资源要素成本的温和增长阶段。义乌地处浙江省中部,不依江傍海、无自然禀赋,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不断“无中生有”,成就了世界小商品集散中心的奇迹。义乌物流行业从1985年萌芽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支撑并带动着义乌整体商贸业的发展。近年来,义乌市物流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物流产业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须正视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尤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义乌物流业将面临结构性矛盾。

1义乌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1.1发展速度快,运量大,网络全

义乌物流是以小商品贸易为主导的商贸物流,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物流业从最初的联托运市场到“一带一路”枢纽城市,走出了一条“因市而生、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2013年,义乌市被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列为国际陆港城市,随着国际陆港城市建设的推进,公、铁、空、海、邮齐头并进的立体物流格局已初步形成。国内物流可以直达全国321个城市,1 502个县级以上网点,国际物流可通达219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2016年义乌商贸货运量达到6 411.55万吨;海关实际监管出口集装88.56万标箱。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国内物流企业1 639家、国际物流企业1 056家、快递物流企业134家、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企业100余家。

1.2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以来,义乌市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现有的8个国际、国内物流场站(包括:义乌港一期、B型保税物流中心、江东货运市场、江北下朱临时货运站、铁路口岸一期、互换局过渡工程、普洛斯物流园、快递集聚中心)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在各大物流场站处于饱和的情况下,仍有大量物流企业零散分布在市区旧村改造的四层半小区内(如:樊村等)。物流设施和管理模式落后,难以满足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

1.3企业规模小,经营模式落后

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规模都比较小,截至2016年底,A级以上企业仅有57家。企业经营还处在管理手段单一、货物对接方式原始、调度技术低下的粗放阶段,缺乏现代化、标准化的信息资源支撑,物流资源“有点无网”“有网不畅”,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建设落后。大部分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仍沿袭传统物流模式,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理念尚未形成。绝大多数零担货运企业经营仍停留在“夫妻店”“家庭作坊”式的运输企业层次,营业范围仅定位于“为车配货”“为货找车”,物流资源、功能、要素之间转化衔接水平有待提升,导致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2新常态下义乌物流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义乌物流业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自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的高品质物流服务需求倒逼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物流企业面临要素成本日趋上涨和激烈市场竞争带来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双重压力。

2.1专业物流人才短缺

据统计,义乌物流行业现有从业人员中,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不到40%,而国内物流行业工作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约占70%。近年来,义乌物流行业的迅速变革创新,产生大量新型物流人才需求,2014-2016年,“物流师”被连续列入义乌市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专业物流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物流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义乌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

2.2物流运营技术落后

目前,大多数物流仓库管理与作业自动化程度低,运输工具陈旧,物流作业程序缺乏现代组织技术和管理思想的指导,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供应链专业化的要求。以仓储运输工具为例,物流装卸搬运大多依靠人工操作,专业化水平低,自动化装卸设备短缺,无法满足冷链物流等专业化仓库需求。

2.3物流信息化建设缓慢

一方面,行业公共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进展缓慢,物流信息标准体系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缺乏一个可以供企业之间交易交流的信息平台。另一方面,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现代组织技术和管理思想的指导,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在智能运输、智慧仓储、信息作业等方面一体化的要求。

2.4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个体联托运部、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具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数不多,数量和规模都达不到一定水平。现有物流企业中,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提供供应链全过程管理服务、增值性物流服务的企业几乎没有,特别是国内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集中在公路联托运等传统物流行业,涵盖现代电子商务、智能物流配送、大型连锁经营的企业少。

3义乌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义乌作为新丝绸之路的起点,积极融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完成义乌市物流业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3.1政府层面

3.1.1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全面提高义乌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二是与地方高校合作,全面开展国内物流行业在职人员的“职中”培训,充实一线员工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三是由政府部门引导,鼓励行业企业与地方高校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地方高校(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出适应本地物流行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3.1.2积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以陆港新区为重点,打造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物流发展聚集区、现代物流新的增长。加大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力度,如快递物流集聚中心、铁路口岸一期全面建成投用;加快完善航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为拓展航空物流功能提供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义新欧”公路运输中心、国内公路港物流中心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科学规划建设国际国内物流通道路径,借助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机遇,发挥“义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连通中亚和欧洲的优势,推进双向开放,实现双向融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大通道。

3.1.3主导推动物流业资源整合

抓好物流设施整合和物流网络的整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杠杆配置手段整合物流运力,加快推动整合现有物流设施,促进货运配载社会化;探索企业、银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发起股权投资基金,运用市场导向进一步引入产业内外“热钱”“活水”投资物流领域,实现以金融资本助力物流企业发展升级;支持物流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不断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形成一批本地专业化的大型优势物流企业。

3.1.4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通过对物流企业的宣传教育,鼓励其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通过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物流伙伴的合作,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部门或企业,开发国内物流信息化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收货人与发货人、货主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有效对接。推动智能仓储、智能交通、智能配送等智能物流发展,支持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提高仓储利用效率;鼓励物流企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研究推广物流云服务。

3.2行I层面

3.2.1与时俱进,优化行业协会管理制度

以联托运协会为例,协会会员企业数量偏少、现任副会长以上管理人员年龄偏高,协会管理制度早已过时,协会管理部门应及时督促其吸纳更多的会员企业,并完成协会管理人员的新老更替,完善并优化协会管理制度,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和制度,在管理和引导义乌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必要的作用。

3.2.2优化结构,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推进物流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行业企业经营从单一物流向多元物流转变;从传统物流业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物流供应链转变;从线性物流模式向物流平台化转变。培育壮大义乌本地物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平台型物流企业集团,打造规模化新优势,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3.3企业层面

3.3.1转变经营理念,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主动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框框。不断学习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案例,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资源,逐步培育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小微物流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入股等方式进行兼并重组,优势互补,提高物流服务能力。

3.3.2建立信息系统,提升服务质量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传统物流经营模式已远不能达到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现代商贸业、制造业对实时货物跟踪的需求日渐强烈,物流企业特别是国内物流企业可以从提高员工素质人手,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如:条形码、RFID、GIS、GPS技术等,着手建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全方位物流服务。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5

关键词:体制改革;企业经济;市场经济;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8-0009-02

一、“新常态”下,企业运行的新环境与旧格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概念并赋予九个方面的内容。这个“新常态”的核心描述是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但是从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的转型现实看,要解决各方面问题还需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支撑。所以,这次会议提出的2015年的5项经济任务中,“保持稳定增长”和“培育新增长点”位于前两位。可见,解决“增长”的问题,是“新常态”下,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问题。

1.“新常态”下,企业运行的新环境。进入2014年,“新常态”下,随着延续多年的增长模式逐步完结,经济运行进入“去旧迎新”的“换挡期”,呈现一些“新常态”特征。基本标志是经济增长由“两位数”降为“个位数”;经济管理部门放弃“保八”,接受“七”甚至更低的增长速度。在新的宏观环境下,北京地方经济、辖区企业的运行环境也随之变化。事实上,自2010年以后,北京地方GDP就已经告别“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企业运行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在工业增加值、利润等指标相继进入“个位数”增长时期。2014年,北京GDP增长7.3%。GDP延续“个位数”增长,意味投资、消费和出口等经济活动的放缓。这些经济活动的放缓直接导致企业运行环境收缩。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6.5%。这是自2010年20.5%增长回落后,“个位数”增长的延续。目前,工业增加值增长初步启稳于6%-7%之间。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3%。这是2010年该指标开始下降后,首度前三个季度增长都重回“两位数”增长区间。同期,工业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指标分别同比下降0.9%、0.7%。这两个指标自2012年中期以后一直是负增长,目前跌幅有收窄迹象。总之,“新常态”下,反映企业运行环境的GDP、增加值、工业利润、PPI等指标也呈现新动向,显示企业运行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看,以“新常态”为代表的企业新运行环境将较长时期延续下去。

2.“新常态”下,企业运行的旧格局。在“新常态”下,由于企业目前的运行方式是过去十余年的增长模式下形成的,其运行仍然是旧格局的特点。以下以北京辖区上市企业为样本,对这个格局进行考察。辖区上市企业涵盖金融、房地产、高科技、制造、商服等多个行业,其中即有大型央企、地方国企、也有小型民企。他们是所在领域的精英,在行业、地方乃至全国有很高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在企业收入及盈利结构方面,2014年前三季度,辖区上市企业219家,全部收入6.5万亿元、利润0.8万亿元。收入构成上,排前7的分别是采掘业1.8万亿元、银行业1.3万亿元、房地产1.3万亿元、制造业0.4万亿元、电热力0.1万亿元、商业0.1万亿元、信息技术业254.9亿元。利润构成上,排前7的分别是银行业0.6万亿元、采掘业0.1万亿元、房地产357.3亿元、电热力136.4亿元、制造业134.1亿元、信息技术24.9亿元、商业17.7亿元。综合可见,银行、采掘、地产三个行业收入、利润排前三位,占全部企业的80%以上。在收入及盈利的变化方面,从201 1年以来这些企业运行数据可以看到:在收入方面,辖区上市企业收入增速在经历一段增长后开始下滑,2014年又呈现逐步回升。但是从中位数看到,这种回升主要个别大型企业拉升的结果,一半企业的收入增长仍然下滑或在低位徘徊。在利润方面,2014年辖区企业盈利增速并没有随收入回升而上升,整体增速仍在小幅下滑。目前相当多企业处于微利状态,运行仍然艰难。在盈利能力方面,企业毛利率初步启稳,并有小幅回升预示企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这种改善似乎主要与原材料价格回落因素有关,在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下,这种改善能持续多久尚难有定论。此外,其他一些企业指标,如存货、应收账款、财务费用等也都在高位,给企业运行带来很大压力。

二、企业布局及运行旧格局的几个特点

1.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企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地区资源禀赋造就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在北京市辖区上市企业中,周期性产业、高科技产业是两个主要群体。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企业显现不同运行轨迹和效果。在以房地产业、银行为代表的周期性企业方面,我国经济自2010年进入“个位数”增长后,辖区上市周期性企业的运行态势也发生相应变化。最突出的现象是,随着经济增速回落,以前难得一见的企业收入下降、盈利下滑的现象不断暴露。在一些周期性行业,企业亏损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先有煤炭行业企业、后是钢铁行业企业,再后来有水泥建材企业等。2014年以来,以前享受增长红利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房地产、银行业企业也开始感到凉意。鉴于这两个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极高权重,这种态势的延续是值得警惕的。在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非周期性企业方面,2014年以来,如果说周期性行业企业的运行轨迹较为一致和清晰,那么大量作为未来转型之星的非周期行业企业的运行轨迹则非常复杂。数据显示,信息服务业企业的盈利变化最为剧烈且持续,从2011年100%的增长到2014年下降50%,目前这一态势仍在延续。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个行业的许多企业的服务对象或盈利来源以政府、大型国企或城市、基本建设为主,盈利方式也多以传统技术的传统发展模式为主,所以这些企业的盈利状况与现实经济运行状况有很高的相关度。

2.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现有体制造就两个经营主体群,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还造就两个活动领域一国企主导的领域和国企与民企混合经营的领域。从北京辖区上市企业运行格局看,国企主导的领域是国企集中分布的银行、采掘、房地产、商业等行业;国企与民企混合经营的领域是信息技术业、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医药、设备制造等行业。可见,国企与民企的分布泾渭分明。国企集中分布的行业有高周期、高垄断、高盈利的特点;民企与国企混合经营的领域则有竞争程度高、利润平均化高的特点。从我国体制及市场特色看,影响企业运行轨迹和效果,除了周期性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背景(所有制)。在外部经济波动或转弱情况下,这一因素的作用尤其重要。在国企主导领域,诸行业的企业的运行轨迹和绩效对国家政策、投资活动乃至改革走向高度依赖。随着大规模投资活动退出,企业盈利增速下滑,相关行业增长出现相应下滑。这些行业盈利增长下滑,反过来进一步收缩企业盈利空间。在国企与民企混合竞争领域,“新常态”下,这些行业内民企、国企的运行有什么不同很令人关注。在信息服务业,2011-2014年期间,行业整体盈利增速呈下滑态势。2013年之前,民企和国企增速变化方向一致,民企略好于国企。随着外部经济疲弱加剧,民企率先反应,盈利增长下滑更明显和更持续。比较而言,国企的反应则相对迟缓。2013年下半年以后,民企、国企盈利增速趋于一致,出现盈利同步下滑且逐步加快的态势。在制造业,2011-2014年期间,全行业盈利增速多数时间在负值区间波动。2014年以来行业盈利增长逐步回升至正增长区间。该行业内,民企与国企的运行轨迹有较大不同。2011年以后,民企从之前较高的盈利增长区间逐步下滑,进入负增长区间并短暂停留,2014年盈利重新返回正增长区间。2011年之后,国企盈利增长较长时间保持低迷状态,一度处于严重亏损状态;2014年局面有所改观,只是这种态势的持续性尚待观察。由此可见,在上述行业内,民企、国企的运行轨迹不同。

三、旧格局如何适应“新常态”

新兴经济业态范文6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企业价值评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7-0001-02

“企业价值评估”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2010年以来开设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自开课以来,由于课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特点,一直受到学生欢迎,目前修完课程学生已近400人。

该课程采用麦肯锡的大量实际案例,同时补充国内上市公司的估值案例,讨论了基于国内外不同会计准则基础上的估值结果,具有鲜明的国际特色。课程开设5年来,毕业生(主要来自跨国公司)普遍反馈这门课对于实际工作有明显帮助,对于研究生学习有理论上的启发。教学团队在吸收各种反馈后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和课程内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文件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从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型增长向劳动生产率提高驱动增长转化,从快速增长带动资源强制配给,掩盖结构错配风险,向速度下降后各种矛盾激化,风险处于集中爆发阶段过渡。在新常态下企业价值评估课程面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调整的需要。

一、新常态下“企业价值评估”研究现状

新常态下价值评估行业、价值评估教育如何应对?唐振达等(2015)提出要加强资产评估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围绕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现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1]。张国春(2015)认为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资产评估行业要主动转型适应经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等新常态特征[2]。

部分学者从教学管理体制、教学法创新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新常态下的应对之策。周莉(2015)提出新常态下高校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合理以及缺乏合理考核评价、晋升评定、激励机制等政策,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从管理体制、专业培训、工作考核机制、职称评定等方面完善教师的管理体制、考核体系及运行机制[3]。刘欢(2015)以新常态经济为背景,对生成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探究[4]。宋安民(2015)认为新常态意味着“换档升级”,对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整理[5]。

相关文献紧紧围绕教学管理体制中的各个方面提出新常态下的教学改革措施,但相关讨论还是停留在新常态的表面,就教学谈教学,没有能够深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上。

我们从“企业价值评估”具体课程出发,以新常态下企业具体运作模式、盈利模式的变革为基础,具体分析价值评估课程应做哪些调整,适应新常态的需要。基于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盈利模式的转变、风险特征的转化,我们提出企业价值评估重点需要考虑六个方面的转变。

二、新常态下的企业变化与教学对策

(一)企业盈利模式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增长很快,但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我们在分析企业自由现金流时,通常会基于历史数据假定企业的营业利润率保持不变,根据销售收入的增长来预测自由现金流。但随着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的逐渐结束,企业不得不从依靠要素投入转为依靠效益提升,不同行业的成本结构、利润结构都在发生改变,我们原先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形成的不同行业的扣除调整税后的净营业利润率分析模型需要根据新常态下的行业转型进行重新设计,我们对于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的预测需要进行重新调整。

我们很有必要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业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段对比分析,对行业的盈利模式进行解剖,让学生理解行业的成本率、费用率和利润率不断变化的原因,使他们真正把握驱动企业自由现金流增长的动力。由于暂时还没有类似的专业书籍可供参考,我们正在考虑发动学生一起,选择几个重点行业,进行典型案例研究。

(二)金融服务业重点转移

在企业跑马圈地的野蛮成长时期,金融服务业关注的是市场规模的扩大,新的增量空间。如在房地产金融领域,关注更多的是新的地块和楼盘的开发,开发的产品诸如房地产按揭、房地产开发贷款等都是集中于增量金融资源配给,往往忽视了物业租赁等存量资源金融服务。而新常态下随着土地资源供给减少,房地产行业将发生重大转变,物业经营将成为地产商的新盈利支撑点,金融服务也应该随之发生转变。在其他行业同样也存在类似的规律,这就决定了金融服务业的产品开发和盈利来源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对金融服务业的分析,股权自由现金流的研究,需要根据新常态下金融服务业的变化来进行调整。

(三)企业运营模式改变

新常态下企业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企业的运营模式也需要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在旧有模式下,我们侧重于分析企业的产品结构,根据不同产品的成本结构、费用结构、利润结构来测算企业的营业利润以及自由现金流。在新常态下企业更关注的是客户,除产品外企业为客户提供很多附加服务[6],企业的利润更多体现在为客户提供的综合服务上,而不是某一个产品上。因此以客户为分析对象,研究企业收益增长和自由现金流就更为合理,我们的财务预测模型需要重新调整,需要以客户为中心,分解历史经营数据,建立新的预测模型。

(四)评估对象治理结构发生变化

新常态下国家正在鼓励国有企业出让部分股份给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将成为企业治理结构的常态。我们以前在分析企业价值时,通常都是基于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的单一治理结构,在单一治理结构下,我们对企业价值判断已经形成了一些框架性估值模型,但是混合所有制完全改变了原有的治理结构,它既不是国有,也不是民营,而是一种独立的新生的治理结构。现有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虽然也有其他性质的资本,有大量的公众股东,但因为仍然按照国有企业进行管理,没有体现出混合所有制的特点,所以对价值的影响还是资本市场层面的影响,而不是治理结构的改变,混合所有制将带来企业治理结构的全面提升,对企业价值具有直接影响。

(五)金融风险急剧攀升

美国次贷危机后发达国家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2012年以后中国也进入到新常态状态之中。由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美国率先复苏,未来5年将进入加息周期,美元指数进入上升阶段,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下跌,新兴发展中国家面临货币贬值,外资回流,金融市场动荡,外债偿付困难,很容易出现区域性的金融危机。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和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都受相似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倒闭。这一次发展中国家同样也要遭受类似的困境,中国企业面临国际市场增长乏力,出口大幅减少,国内消费低速增长。企业的债务风险、汇率风险、业务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重风险形成共振,系统性风险急剧攀升,这对企业估值形成极大的影响,在危机时刻投资者避险情绪更浓,虽然危机时刻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降,但其他几重因素的叠加必然使得企业的估值水平下降到谷底。

(六)互联网+带来的企业价值重估

新常态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不断加速,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成为制造业转型的主要方向,没有上市的小米市值已经远超联想,小米在2014年年底估值已经达到了450亿美元。而联想集团的市值只有160亿美元,小米几乎是联想的三倍,2014年小米销售的手机数量为6112万台,联想为9218万台,小米的含税销售额为743亿元,联想的销售额超3000亿元,小米的销售额不到联想的1/3。如果我们从估值指标来分析,小米的市盈率是联想的近3倍,市净率是联想的200多倍,市销率是联想的12倍。从估值指标分析可以看出,两家公司最接近的是市盈率指标,差异最大的是市净率。或者可以说互联网企业改变最多的就是在投入资本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价值,而基于盈利的价值判断则相对接近。

由于互联网带来的交易成本节约、网络互动和黏性效应等价值,因此一般的现金流折现法(DCF)或股利折现模型(DDM)就不太合适,而基于梅特卡夫法则提出的客户价值法就更为贴近互联网企业,因此现在的企业估值我们需要了解互联网应用的程度如何?是否具有网络互动价值?只有把这几个问题思考清楚,我们才能选出最优的估值方法。

三、展望

新常态下企业的经营特征发生改变,我们公司金融的教学必然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是观念上和方法上的调整,更应该是内容上的改变。应对新常态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这六个方面的思考仍相对宽泛,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变革和教学改革举措。

参考文献:

[1]唐振达,谭茹月,李良春等.资产评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

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0).

[2]张国春.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评估新发展[J].中国资产

评估,2015,(3).

[3]周莉.新常态下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发展机制的探讨[J].

读写算 素质教育论坛,2015,(11).

[4]刘欢.经济新常态下的生成性教学策略探究[J].经济

师,2015,(7).

[5]宋安民.新常态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J].

亚太教育,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