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浅析;移动互联网;技术

几年来,全球信息通信领域最令人瞩目的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希望能随时随地获取“Internet”的信息。基于此现状,1996年开始“英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支持移动“Internet”的技术标准。时至今日,移动IPv6的正式标准(MIPv6-RFC3775[1])和相关标准: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FMIPv6-RFC4068[2])、层次移动IPv6的移动性管理(HMIPv6-RFC4140[3])、网络移动(NEMO-RFC3963[4])都已经制定。基于IP分组交换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网,且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相互融合的,因此移动通信系统可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IP协议为支持Internet上主机的移动性 ,且能保证主机在子网间移动过程中不改变原来地址和对IP层之上协议的透明性。移动IP协议的重要扩展是对移动Internet中移动主机定位的策略。通信时,它们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保持不变。而移动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就要改变其IP地址,否则就不能接入这个新的子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移动节点用于执行无通信中断时间且保持优异的通信连续性的高质量越区切换处理,具有连接到网络的接口功能。网络质量监测部,根据网络装置(11-1到11-n)接收的电波强度和无线带宽中的至少一个来监测网络质量。越区切换控制部,响应于网络质量的状态在通信断开之前执行越区切换:向地址注册目的地发送转交地址,改变通信信息的路由,并将连接目的地切换到新网络。网络控制部(14)接收表示转交地址在地址注册目的地中得到了更新的响应,并保持从切换前的网络进行接收的功能直到通信被断开。

网络移动性工作组将移动子网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互联网范围内变换接入位置时的移动管理及路由可达性问题。移动网内部的网络拓扑相对固定,用一台或多台移动路由器连接至全球的互联网。网络移动与移动网络内部节点是完全透明,内部节点不要感知网络的移动,无需支持移动功能。 在移动IPv6中引入扩展协议后,移动互联网可以提供对单一终端和子网的移动性支持,并且在移动过程中支持终端、子网的快速切换和层次移动性管理。

移动IPv6对于实现通信在网络层移动过程中保持不断的解决方案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点:(1)定义了家乡地址,上层通信应用全程使用家乡地址保证了对应用的移动透明;(2)定义了转交地址,从外地网络获得转交地址,保证了现有路由模式下通信可达;(3)家乡地址与转交地址的映射,建立了上层应用所使用的网络层标识与网络层路由所使用的目的标识之间的关系。

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无线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提供了移动支持,为用户提供了极大方便。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如快速切换、层次移动、子网移动三者的结合、子网移动的路由优化等问题,这些将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移动互联技术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上网移动设备的诞生,厂商必须懂得怎样将这些设备集成进他们的网络中去。据调查,在接下来的10年里,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会是发展中国家。据互联网世界(Internet World)的统计数据:目前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是非洲地区,仅6.8%;其次是亚洲(19.4%)和中东地区(28.3%);相比之下,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则达到了74.2%。这表明未来互联网将在地球上的更多地区发展壮大,而且所支持的语种也将更为丰富。

随着移动3G技术的成熟商用和移动网络的宽带化,移动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趋势日趋明显,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是当今发展开放社会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十分战略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十分重要,要从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移动互联技术是推进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互联网将摆脱目前以电脑为中心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城市基础设施等设备将被连接到互联网上。据CIA公布的2009年版世界统计年鉴显示( CIA World Factbook 2009), 目前连接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主机大概有5.75亿台。但据国家科学基金会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安装在楼宇建筑,桥梁等设施内部的传感器将会被连接到互联网上,人们将使用这些传感器来监控电力运行和安保状况等。到2020年以前,预计被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这些传感器的数量将远远超过用户的数量。我国要想在移动互联产业发展及科研上的领先优势,抢占国际移动互联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格局尚在形成中,它对未来移动通信、互联网和电信业以及整个信息产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晓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思考[J].电信网技术,2008,1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2

1 移动线上教育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拥有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体,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国内在互联网上活跃的移动设备数量已经高达8.99亿,我国在线教育用户数量已有1.18亿。这说明目前我国移动线上教育用户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大,潜在的消费需求是移动教育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

其次,移动教育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部分高校开始逐渐实现无线网络全校普及,学生在校园里随时可使用无线网络进行网页浏览,移动线上教育深人大学校园有了硬件保障。而且,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其功能越来越齐全,大学生对移动设备也越来越依赖,他们用手机或者平板进行聊天、玩乐、购物等。大家希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可以利用快速灵活且便捷的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同时当今大学生们越来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学习,他们倾向于为自己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在网络上自主寻找学习资源。

但是目前我国移动线上教育市场刚刚兴起,教育资源依然被控制在传统的单向教育体制里,移动线上教育行业的产业链不完善,前期所需要投人的成本较高,需要较长的培育期。移动在线教育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教育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尚未形成规范的合作机制。

2 移动线上教育的特点

2.1 优势

2.1.1 打破了教育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众所周知,传统的单向教育需要学生和老师约定好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在移动线上教育模式中,学生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段和学习地点,由此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节约时间。

2.1.2学生获取教育资源更加便捷

在移动线上教育模式下,老师将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络中方便学生学习,学者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供大家讨论,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移动线上教育通过资源的上传形成一个云数据库,不仅可以存储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最大公开化,不仅实现了教育互通,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学习资源的成本。

2.1.3 学习更加具备趣味性

由于教育资源是通过互联网以移动设备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教育资源可以通过视频、音频、文件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有些上传者还会别出心裁地制作精美的PPT和动画视频,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时的热情,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点。

2.1.4 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

移动线上教育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学习资源,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论坛等方式向老师提问,老师可以在线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2.1.5 大学生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更易适应移动线上教育模式

相对于其他阶段的学生,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愿,可自主控制的时间也较多,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英语、电脑操作以及会计从业、银行从业等专业知识。移动线上教育可以给予大学生们获取新知识和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可以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技能知识。

2.2 劣势

2.2.1 硬件设施尚不完善,存在技术障碍

目前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的主要是依靠无线网络,但是目前无线网络尚未完全实现所有高校校园全覆盖。4G数据网络是三大运营商现在主推的移动网络接人方式,但是由于4G网络收费较高,学生使用4G网络接受移动线上教育的学习成本过高。所以综合来看,移动网络资费仍然是移动互联网接人的主要制约因素。但众所周知,政府一直在力促运营商不断提高网络速率,降低网络收费。其次政府一直都在致力打造城市免费WiFi全覆盖,目前大部分一线城市已经基本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2.2.2 线上免费教育资源稀缺

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是移动线上教育能够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移动教育始终都要以学习为重心。但是,目前移动线上教育处于供不应求阶段,优质的线上教育资源较为紧缺,且大部分资源都要求付费。对于大学生们而言,若要为移动教育付出大笔金钱,必定会大大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

2.2.3 学习效率参差不齐

由于平时大家用移动设备主要都是用来浏览网页、聊天、玩游戏,只有少数同学会在网络}不载学习视频资料。所以在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时有些同学自我学习能力较差,不容易保持注意力。其次,由于可以自己随时选择学习环境,有些同学可能会在公交车上、餐馆、咖啡厅等人多的地方进行学习,相对于教室,这些地方人多且较嘈杂,学习效率也将大幅下降。

2.2.4 学习控制能力差,个别学生钻“漏洞”

在移动线上教育模式中,老师与学生处于互联网两端,老师无法直观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而无法直接给予准确的指导。同时,有些学生为了逃避上课甚至会花钱雇人替自己上课、写作业。那么,移动线上教育不仅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反而还会助长不良的学习风气。

2.2.5 学习的学科内容有局限,移动教育无法适用所有学科

大部分同学在选择移动教育时主要集中在英语等以背诵记忆为主的学科,其次就是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偏专业的学科由于理解性较强,移动学习在这些学科面前优势并不是很明显。所以为了满足移动性的要求,移动线上教育的学习内容零散,学习时间不长,只适合非正式学习。

3 移动线上教育的发展前景

随着移动线上教育的发展,其优势会更加突显,而其不足之处也将会被不断改善。总之,移动线上教育发展趋势将会体现在随着城市无线网络全覆盖和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打开学习网站或移动学习程序开始学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限将逐渐模糊,移动线上教育将真正实现全民一起传道授业解惑。移动线上教育的发展前景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线上教育基础建设更加完善,技术更加有保障

移动线上教育模式要想深扎在大学校园中,就必须要完善移动网络连接技术,加快无线网校园全覆盖的建设进度,保持网络的稳定度以完善移动学习环境。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如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随时拿出手机进行学习。移动线上教育的使用率将大幅提高。

(2)学校与专业机构合作,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为了解决移动线上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互联网专业运营团队可与高校优秀教师加强合作,学校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专业机构整合学校提供的资源,打造移动学习平台。通过移动App提供独立的信息渠道,学生可以自行在网站和软件中免费下载学习资源。

(3)学习形式更加丰富,学习界面更加完善

把VR,AR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为在线教育提供真实的教学体验,增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完善学习界面使学习趣味性更强,互动率更高,操作更简单。

(4)完善的学习监管机制,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防止学生利用学校无法进行面对面监管,学校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在线监督检测,比如为了防止学生利用线上教育逃避学习,系统可以在学生学习时随机跳出问题进行测验。其次,线上教育可以与线下教育结合,线上学习互动,线下总结交流。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3

最近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呈现出生机勃勃的迅猛发展之势,在以宽带中国、4G网络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应用的不断丰富等方面,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宽带战略凝聚在大数据、物联网的互相促进,以及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使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工信部统计显示,到今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突破8.5亿,中国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大国。伴随而来的是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的强劲增长,移动搜索、即时通讯、位置服务、手机视频等应用和服务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预计到2015年,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规模将突破2万亿。

在充分认识互联网在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探寻中国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之道。

道之一,发展与安全是中国互联网一体之两翼。发展是中国互联网的永恒主题,没有发展就谈不上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先导和保障,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命脉,是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的守护神。当前,中国的网络安全形势严峻,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仅2014年2月,境内木马僵尸程序控制境内的服务器就超过了130万个主机IP,所以掌握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互联网核心技术,是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的网络安全关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网民,比如2013年12月,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以“网络正能量、助力中国梦”为主题,在北京、厦门、上海三地先后开展了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旨在积极的引导网民健康、有序的上网,营造安全的网络氛围,收效较好。

道之二,创新与规范是中国互联网发展之双桨。如果把中国互联网比作一艘巨轮,那么创新与规范就是这艘巨轮的双桨,是互联网发展的灵魂和源泉。纵观互联网的每一次技术突破和技术变革,都是互联网人孜孜以求不断创新的结果。同时,互联网市场也离不开规范和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年来,主管部门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努力完善互联网管理体系架构,颁布了《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规定,为构建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29.5

在这个信息产业高度发展的时代,单个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连接到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于运动子网络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比如,航天飞行器、航行轮船、移动火车、移动汽车等运动物体上的移动终端与网络,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上的运动,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得到信息,所以,对移动网络、无线路由、移动IP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了时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IPv4已经逐渐被IPv6所代替,在此形势下,研究IPv6移动网络、移动技术、路由器成为了目前的主要任务。

1 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

在早期移动互联网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一九九一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John loanrIidis等人提出了Columbia Mobile IP概念,主要就是选取了IP in IP隧道封包与虚拟移动子网的方法,此后他又对Columbia Mobile IP的相关设计方法和思想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随后Sony公司的以FumioTerqoka为代表提出移动节点协议,级将IP虚拟化。后来,IBM的Y.Rekhter和C.Perkins通过IP协议的松散源路径也进行了移动节点协议的设计,直到一九九四年,C.Perkins和A.Myles对以上三种移动节点协议的结合,形成了新的协议,即MIP,并且目前Mobile IP中RFC3344协议是由IETF发展而来。一九九六年相继公布了IPv4主机移动的支持协议规范,是对移动IP前期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初步总结,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于二零零三年,RFC2002被新规范RFC3344所代替。

除此之外,对于IP移动路由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IETF还专门设计了切换优化工作组和移动IPv6信令、网络规模移动工作组、IPv6移动工作组以及IPv4移动工作组四个工作组对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协议标准化工作进行专门负责。鉴于IPv6即将成为IP网络的未来趋势,如何在IPv6中合理运用IPv4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了改进协议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

2 面临问题

2.1 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数据通信是传统互联网络的最初设计,其网络理论与协议均符合互联网发展的需求,并且网络拓扑结构比较固定。随着移动互联网对路由理论与协议适应性、服务质量、可靠性、变化性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其需要负责的业务如语音、视频、数据也越发广泛。最长前缀匹配原则的路由IP包是传统的路由协议的基础,若运动主体的位置改变,IP包将会出现错误投递,将位置移动之后,如果源地址不应用目前网络拓扑允许的地址,在过滤作用的干扰下,运动主体发送的IP包将无法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即使解决了源地址的过滤干扰,但是因为网络IP地址与端口号的通信识别,也可能会出现通信阻断的情况。在此条件下,传统的路由协议与理论更不能胜任。

2.2 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研究全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网络技术与理论,移动互联网络的接入方式、链路形式、通信与应用模式、拓扑结构等方面在固定网络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移动互联网的拓扑结构比较不稳,并且承载的无线链路也比较多。某段网络前缀意义上任意一个子网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物理范围的制约,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运动主体。所以,需要根据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点与网络结构天那就新的协议与理论,而不能一味的照抄照搬现有的理论与研究成果。

2.3 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IETF给出了IP协议RFC3344,此设计是在IPv4网络的基础上得出的,主要是为了实现互联网的移动性。为了有效防范IPv4移动网络在路由效率、地址、安全性等方面出现一些不足,在IPv6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移动IPv6,除此之外,提出了一些标准与草案。在这两部分中均采用了技术和隧道技术,是有效解决终端运动的典型方案,无法达到整个网络动态的要求。通过移动IP的运用,在各运动子网中设立了相应的主机路由,如果忽视了运动主体的集合,必然造成一定的资源损失,在一些通信安全和电子兼容要求较为严格的场所是不允许这样做的。因为移动IP的拓扑结构相对稳定,只要对传统互联网进行拓展,不会影响现有的RIP、BGP等协议。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网络的动态变化。子网动态与终端集合的变化一直到网络连接,变革上述路由协议与理论成为必然。

2.4 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设计互联网的时候,用于在运动子网或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连接运动子网与主机集合到互联网的无线技术以及应用运动子网或主机集合的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为一般需要考虑的几个基本因素。实际上,第一要素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并且有相关的技术基础支撑,第二要素可以通过IEEE802.16x、新一代蜂窝移动无线传输技术等无线广域网络解决,以蓝牙为代表的无线局域网以及IEEE802.11x系列的无线传播技术能够解决第三要素。

3 发展趋势

3.1 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对移动互联网中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复杂性展开研究,分析如何使路由协议达到网络扩展需求,实现网络路由技术和理论的改进,同时保证动态变化网络无论在有基础支撑网还是无基础支撑网环境的条件下,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高效算法和理论。

对网络运动主体动态的研究,不仅包含主机,还包括某个前缀限定子网络或由众多主机组成的集合,前提是这些主置相对比较稳定。频繁高速变化的拓扑关系将对网络流量分布和路由策略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还会出现服务器资源的大量损耗。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的复杂多变性也会对路由协议的处理能力提高更多的要求,不仅要对子网意义上的动态拓扑路由进行管理,还要对子网主机运动进行处理。因此,为了实现路由协议的有效设计,根据动态变化网络的特点,对目前路由技术和协议中存在的不足展开归纳,同时对运动模型进行分析,在对运动主体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到动态环境下路由协议和理论设计的要求。

3.2 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在网络动态分布、大规模变化、拓扑频率高的环境下,结合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的特点,对运动主体的系统结构、运动模型、分配策略、地址管理等内容进行研究,是保证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在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时,一定要达到以下要求:首先,其理论和方法一定要保证网络拓扑动态复杂高速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来,使之能够与运动主体拓扑复杂性相符合。其次,一定要充分考虑网络动态变化特点,对网络动态变化的路由协议具有针对性的启发式。再次,在拓扑描述方式上新的理论应对传统网络前缀有一定的兼容性。此外,因为IPv6的地址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结构性特点,可以对互联网新协议版本下的管理理论和地址分配进行重点研究。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相信在不断的探讨与实践中。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波,孙炜.移动互联技术下的内容生产与模式浅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0(09).

[2]袁洪伟,胡修林,张蕴玉.移动IP及其信息安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3(01).

[3]陆小华.最超越想象的变革将基于移动互联――新媒体变革取向漫谈之四[J].新闻记者,2011(04).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5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运营模式 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一、移动互联网的爆炸性发展

自从2007年苹果了iPhone系列智能手机,开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短短的五六年便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十年前的传统行业经历了互联网的冲击和改造,如今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更猛烈的冲击。今年,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数量将达到5亿,手机网民将首次超越PC网民,移动互联网从数量和流量上都将全面超越互联网,预示着传统行业发展的全面转型。传统产业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移动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和改造传统产业模式,特别是餐饮行业,成为所有行业移动化的领头羊,在移动互联网普及方面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在最容易接受移动互联网的行业中,餐饮食品行业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最高,占28%。

二、移动互联网改变餐饮行业的运营模式

餐饮业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2012年,艾瑞咨询的《科技如何改变餐饮》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有外出就餐习惯的受访者中,99%以上有餐前搜集餐馆信息的习惯,50%以上在就餐前习惯查询优惠信息、口味特色、餐馆环境、地理位置和服务质量等信息。人们摇一摇手机就可以找到餐馆,扫一扫微信二维码就可以打折,传统的会员卡变成了存在手机上的虚拟卡片,移动互联网让人们的饮食消费决策变得立体而精准。人们就餐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都有很大的随机性,这也让移动互联网的随时在线特点能够发挥最大的便利性。移动互联网对餐饮行业的渗透不仅仅是在饮食信息如何更低成本、便捷、快速的传递给消费者,更多的改变在整个餐饮业价值链都在改变。运用移动互联网应用,消费者可以在进入餐馆前先点餐,团购等预付费业务可以实现先付费后付费,餐饮价值链条出现倒置。餐饮的营销从传统的口碑营销变成社会化媒体的立体口碑营销,这些已经让传统餐饮行业尝到了甜头。来自人们分享的真实感受成为更实用的评价。智能手机、手机应用、社交媒体让人们对就餐的真实分享全面而随时随地。首先,人们根据自己的位置,通过手机APP,比如大众点评、美团等寻找附近的打折促销的饭馆。然后,具体确定哪个饭馆就餐则依赖于人们的口碑,这些口碑来自于APP本身的用户评论,或者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推荐和朋友评价,饭馆的官方微博、微信也成为信息推介的一种渠道。接着,前往就餐的路途有可能依赖地图类应用,百度地图、谷歌地图、高德导航等公司地图应用会牌上用场。最后,在餐馆坐定后,可以查询哪些菜品属于大家的推荐菜,菜品的口碑同样来自于手机的社交媒体。当然,在点菜前或者需要结账时,消费者可以在手机上查询是否有团购或者电子优惠券,并在用餐中或结束后,点评该饭馆或者菜品,或者拍照分享。

三、餐饮行业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营销

民以食为天,中国作为美食大国,餐饮业一直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行业。但随着业内竞争加剧和房租、人力成本不断升高,也给餐饮企业带来非常大的生存压力。如何在不增加店铺数量和面积的情况下扩大经营范围?如何能让自己的新菜品、新活动第一时间让附近的消费者或者老顾客知道?如何更好的管理会员并发挥会员的社交网络影响力?如何增加客流量和人均消费以及消费体验?这些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解决方案:基于自有APP的O2O移动营销。

O2O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新的消费习惯和商家新的营销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O2O是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消费者通过APP获得商家信息,并获取电子优惠券或者通过手机支付提前购买商家的产品,线下去接受服务;对于商家来说,O2O是Offline to Online,即线下到线上,商家线下的促销活动和优惠券,通过网站后台发送给app消费者。APP就是链接消费者和商家的桥梁。人们通过手机APP寻找附近的餐厅,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络搜寻其它消费者的点评信息、推荐和评价来确定是否去就餐,甚至关注官方微博、微信做进一步了解,特别是可以查询是否有团购或者其它电子优惠券,以及预定功能。进入餐厅,iPad代替了传统的菜单,餐厅的价格和菜式可以经常更改,订单一目了然,菜式不局限于图片并可融入视频,进餐完后还可以移动支付,非常方便。已经有相当部分大型餐企开发了该类app,如必胜客、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app,可以订餐送餐,赠送优惠券等促销信息,还可以查询就近的门店,并评论菜式。俏江南、湘鄂情等大型中餐企业,拥有餐厅预订、活动信息和个人中心等功能,能让消费者了解餐厅的介绍、经典菜肴推荐、门店位置、订餐电话等信息,并内置了电子菜谱和移动支付。这种营销模式对于中小型的餐饮企业更为重要,结合微信营销,可以更多的提高知名度,避免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情况。

餐饮企业需要开发自有品牌的app,服务于老顾客,通过手机建立会员体系,更好的记录分析会员的消费喜好,制作电子菜谱,让消费者通过手机就可以提前选择要点的菜,通过手机定位技术显示消费者附近的门店信息,并赠送电子优惠券,环保的同时也不会丢失和忘带,还可以分享转赠给好友,带来新的消费者,通过APP完成预付费、充值,在线购买等,实现餐饮企业的电子商务工作,开通社交媒体帐号,积极同消费者互动。如果做到这些,一定会稳定和促进客流的增加。

四、移动互联网点评成为餐厅的生死簿

10年前,餐饮业是一个很简单的行业。在临街的旺铺租下门面,在客流量大的商圈设置门店,就能够保证生意不愁。一些美食杂志和电视节目会不断推广各种好吃的店铺做推广,然后,餐厅点评网站开始兴起,每个人都可以对餐馆进行点评,现在,一切都将被移动互联网颠覆。

餐馆将迎来一个APP点评的新浪潮。每一天都会有消费者在餐馆里消费后点评。得益于网络连接状况的改善,3G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通过移动互联网向社交网络分享更多的点评信息。餐馆需要意识到这些点评信息的来源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餐馆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用“车马费”收买评价者,因为点评平台是开放的大众的,消费者现在可以在多个点评平台跟数以千计的人分享他们的点评,而且是随时随地。餐馆要避开糟糕点评的唯一方法,就只能是烹调出更美味的食品和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它们就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好口碑,相反,如果你有一个恶评,也会导致营业额的恶化。点评好的餐厅客流越来越多,点评差的餐厅则门可罗雀,移动互联网的二八效应也作用于餐饮业了。另外,人们都喜欢分享美食的图片。现在很多人在就餐前一定要给美食自拍留念,这些高清图片如果处理得当,能成为餐厅最好的点评和免费推广广告。餐馆也没有办法知道何人何时在他们餐馆拍下了某张照片,所以唯一真实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让食物变得更美味,服务更加到位。

(作者: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移动互联网)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范文6

移动互联网;OTT业务;电信运营商;业务创新

Telecom operators should focus on three kinds of platforms and businesses. A channel platform includes APP store and electronic channel; a key capability platform includes an enabler of communication, location, payment and authentication services; and a key service platform includes music and smart city. The three businesses are traffic operation, account operation, and capability operation. We propose a user-sharing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based on user account. This platform activates user resources and promotes user value. The user-centered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includes user identification, attraction, and navigation.

mobile Internet; OTT service; telecom operator; service innovation

1 移动互联网的阶段发展

特点与新趋势

自苹果2007年iPhone掀起移动互联网新一轮发展之后,产业各方蜂拥进军移动互联网,在经历4~5年的早期蓬勃、自发甚至无序的发展,当前移动互联网呈现若干阶段发展特点和新的发展态势:

(1)产业界垂直整合态势依然明显,但只有少数巨头能成功构建垂直一体化的生态系统,如苹果公司终端+应用商店的软硬一体化服务模式深刻影响了产业链,谷歌、微软、亚马逊、三星等巨头纷纷有不同程度的垂直整合趋势,并且初步打造了自我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但是目前除谷歌和苹果之外,其他尚难称得上已成功。在中国,众多互联网和IT公司进军手机以打造终端+应用的一体化模式也一度是业内热点(小米、阿里、百度、盛大、360等),但是目前除小米之外,其他公司也难以称得上成功。

(2)移动互联网发展泛化,从信息通信产业延伸至全社会各行业,越来越多工作和生活方式被重新定义,促生新的商业模式。美国风投KPCB合伙人玛丽·米克的2013互联网趋势报告[1]指出移动互联网正促进“轻资产时代”的形成,从个人娱乐中的音乐、视频、游戏到学习工作中的教材、笔记、招聘,再到社会生活中的住房、交通、贷款、协同等,移动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与融合,越来越多的生活方式正被改变和重新定义。如Facebook、微信类应用改变人们通信沟通与交际方式,Square、支付宝等应用改变商务交易的金融支付方式,Twitter、新浪微博等应用改变媒体与消息的传播方式。而这种改变,也将促生移动互联网从娱乐、休闲、沟通等向更广泛的行业普及和深入,也将改变当前以游戏、电商、广告为主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促进更多的民生、商务类业务的发展和成熟。

(3)2013年全球范围内智能终端出货量已超越功能机,Android在智能终端平台市场上一枝独秀,Windows是否能成为主流平台之一尚需努力,另外一方面智能终端技术发展进入平稳期。智能终端在出货量及市场占比上逐渐超过功能机,越来越多老年人以及儿童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针对新的用户群,简单、实用成为移动互联网产品准则之一。对于智能终端平台,根据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2013年的最新数据[2],全球范围内谷歌Android在2013第二季度占据智能终端平台市场份额的79%,苹果iOS排名第二,份额仅为14.2%,而微软Windows Phone与黑莓分别只有3.3%、2.7%,其他不足1%。

(4)领先应用的平台化趋势明显,同时新应用发展为大平台的门槛提高。智能终端及操作系统技术的发展进入平稳期,而移动应用则成为当下移动互联网发展创新的主要驱动力,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的应用数量均已达到百万级,根据友盟等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统计,2012年的人均的移动应用使用频率以及使用时长相比上一年具有较大增长,特别是视频类应用。

中国互联网三巨头腾讯、阿里、百度在移动社交、支付、搜索等领域保持领先,同时涌现了高德地图、大众点评、UC浏览器、Go桌面等在位置、本地生活、工具、桌面入口等方面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遵循着产品用户规模化、平台化、开放化的演进路径,正朝着移动互联网入口和平台方向发展,而作为平台化的应用,社交、位置、支付、搜索等逐渐成为移动应用标配并呈现协同发展之势,不同的是切入点和发展路径的不同,比如阿里从支付能力切入,逐渐引入社交和搜索等,腾讯从社交到支付,百度从位置搜索到本地生活O2O等。

(5)新的智能终端设备形态和人机交互技术正孕育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波发展浪潮。移动互联网极大的促进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与融合,移动智能终端特别是谷歌眼镜和手表等代表可穿戴设备成为人的周边环境感知器官延伸,但总体而言新的智能终端设备和人机交互技术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苹果Siri为代表的语音交互、微软XBox360的Kinect以及Leap Motion等为代表的体感交互等新的人机交互技术逐渐在智能手机终端、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上得到应用。以第三方评测以及作者体验来看,当前语音交互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体感交互则主要用于游戏类应用,这些技术仍然存在识别率较低、使用范围受限等问题,相对比较成熟和广泛应用的是二维码交互和近场通信(NFC)交互。而随着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兴起,语音、图像、声波、体感等交互技术的成熟,并结合更多的用户行为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由于智能化的提醒、规划、推荐等无所不在,移动互联网产品体验将朝着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的方向大步迈进。

2 电信运营商的移动

互联网发展策略

2.1 电信运营商的战略选择和发展

思路

经过最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探索,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更加务实和明确定位,发展智能管道、构建生态平台、提供差异化业务成为大部分主导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选择,并且电信运营商也充分认识到已有体制机制在互联网产品创新和运营上的不足,纷纷通过开放合作、成立专业公司、招募和内部挖掘互联网人才及机制创新等手段开辟互联网第二战场。

对于互联网业务和平台,作者认为电信运营商需重点发展三类平台和开展三大经营。

三类平台包括:电子渠道、应用商店等渠道平台;通信、位置、支付、认证等重点能力型平台;音乐、智慧城市等重点业务平台,其中重点业务平台是从初期较广泛的业务布局、“赛马机制”的市场化优胜劣汰中遴选出来的。

三大经营包括:流量经营(不仅是扩大流量规模,关键是提升流量价值、丰富流量内涵,技术上结合智能管道的深度包检测(DPI)分析、策略控制和计费(PCC)流量管控、内容计费、Wi-Fi分流、大数据分析挖掘等手段)、帐号经营(以帐号作为业务应用入口,通过帐号识别、分析和黏住用户,提供统一帐号登录连接、帐号与支付、存储、通信等能力的协同等服务)、能力经营(能力的开放、增强、整合等,重点开展能力产品化的创新,如提供基于应用插件等方式的能力销售联盟等)。

2.2 国际主导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

业务发展策略

移动互联网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互联网公司的OTT业务也在冲击和颠覆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和能力,包括通信、位置、支付等核心能力和短信、语音等基础和增值业务,给运营商带来巨大挑战。面对巨大的机遇与OTT业务挑战,根据OVUM的咨询研究总结[3],全球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应对和发展策略(策略并非互相排斥,也存在一定交织)主要包括如下4部分:

(1)保护

减少OTT业务对运营商网络服务与资源使用的负面影响,如通过流量限制防止视频等部分应用对网络资源的无限占用,从而保证其他用户的业务访问。

(2)利用

探索更加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并提供给第三方OTT公司实现资产增值的方式,如西班牙电信的开放网络能力API、提供托管的网络服务以及分发服务等。

(3)合作

通过战略及产品合作向运营商已有的客户群提供第三方OTT业务,如中国联通与腾讯公司的“微信沃卡”合作。

(4)竞争

与第三方OTT业务和服务直面竞争,如推出自有品牌的OTT服务,如法国电信推出与Skype等竞争的OTT VoIP服务Libon。Libon提供群内免费的通话、短消息及语音邮件以及给非Libon用户付费的电话呼叫、电子邮件提示,无限的个性化语音邮箱问候模板等服务。

2.3 中国电信的互联网业务创新

发展策略

中国电信在移动互联网的总体定位是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一方面作为移动宽带网络提供商,推动作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网络智能化发展,为上层应用提供更好的网络资源调度、质量保证、无缝连接等能力,另外一方面继承电信资源禀赋,并遵循“去电信化、市场化、差异化”的指导思想提供平台能力和服务以及部分内容应用产品,当然这里的“去电信化”是一种哲学上的扬弃,是希望去除传统电信的求稳、重建设、流程固化、运营分散、工程周期长等不足,引入更多的开源、开放、求精、求新、迭代开发等互联网产品与技术元素。

作为全球最大的宽带运营商和CDMA网络运营商,智能管道主导者是中国电信网络的必然发展目标,而移动互联网业务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打造一个生态平台系统,包括通过已布局的产品基地及支付/电子商务、号百、云计算等专业公司打造垂直发展类业务平台以及构建多业务共享、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经营综合平台。相比超越普通的IM/SNS业务而成为拥有庞大用户资源可以持续经营的Facebook和QQ平台,电信运营商同样拥有庞大、潜在的用户、关系和数据资源,为此作者提出围绕用户识别-黏住-引导等环节上的用户资源盘活和价值提升,以帐号为抓手,构建云端结合的用户共享基础设施平台,促进用户资源的最大化。中国电信的用户经营综合平台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在移动互联网实践中,中国电信已经认识到需要以创业的心态、互联网的机制和规模来发展业务,在产品基地模式基础上建立专业化公司独立运营,而为进一步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和激发内部员工,中国电信还成立创新孵化基地和专门成立天翼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建立内部创新孵化和天使投资机制,这是大型国有企业在创新实践方面的新尝试,开创了国有资产体系下自主创新和企业发展的新模式[4-5]。

3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作为IT技术发展周期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无论是掌握丰富资源的电信运营商、曾经站在技术创新前沿的诺基亚等公司还是众多的服务/内容提供商(SP/CP),均感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而唯有遵循互联网规律主动求变,建立“快速、专注、创新”的互联网产品开发与运营机制和团队,才能将机遇转为效益,方能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1] MEEKER M. Internet Trends [EB/OL]. (2013-08-10). KPCB. http://211.157.29.42/F10Data/HYBG_NEW/DOC/180.pdf.

[2] Gartner. 2013年第二季度手机销售报告 [EB/OL]. (2013-08-10). Gartner. http:///item/mirGxQmL.

[3] EDEN Z. Meeting the OTT Challenge: A Strategic Response Framework for Operators [EB/OL]. (2013-08-10). OVUM. http:///research/meeting-the-ott-challenge-a-strategic-response-framework-for-oper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