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范文1
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能时常提出一些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学生平时学生刻苦,成绩也不错,遇到问题时却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创新的意识。我们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造的火花。
2. 巧借课文“空白”,引导创造想象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想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写作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这儿真好》一文中,讲到小熊种树引来了小鸟、小猴、小象、小鹿这些朋友,我适时引导,还有哪些好朋友会被吸引到小岛上,他们看到这么美的小岛会说些什么,他们会在小岛上做些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在想象中拓宽思维,在创造中体验快乐。
3. 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一次听六年级学生的活动课,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一幅漫画,题目是“孔融让梨”,让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当今社会需不需要谦让精神,大家分组讨论。讨论题目:A 需要怎么样?B 不需要怎么样?要求找出材料中的突破口,进行反驳。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各抒已见,踊跃发言,精彩的发言洋溢着创造的灵光,有这样好的起点,我们何愁学生创造能力不会提高呢?
二、 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首先,消除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创造心态。一个人的创造性之所以受到限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这个人本来就缺乏创造力;二是受到内部障碍桎梏,使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挥。对第一种情况,可以通过创造教育环境开发其创造力,对第二种情况首先要帮助他们,消除心智枷锁,克服心理障碍。在小学生生活中,需要鼓励小学生敢说,敢做、敢想、敢干,对他们所具有的自由的心态,探索研讨的心态和独立思考的心态给予积极的帮助。但是,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老师与家长的不懈努力,为小学生创设一个有利创新的环境和气氛。因此,要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一味地要求小学生服从。只有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由度,才可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在我们日常生活或学习中,要多锻炼小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学生回答问题错误了,我们也要以称赞的话来鼓励他,让他们大胆地去思考,去创造。对于班级中胆小的学生,我们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开他们心理的这种障碍。
其次,小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
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报国,文天祥九死一生,矢志不渝;为了学艺,梅兰芳锲而不舍;为了练字,怀素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学习这些课文,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我们创造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自己学习也不会,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学生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 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② 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己所用。③ 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④ 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指导学生自学《理想的风筝》,可以先设计自读提纲:① 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② 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了刘老师什么?③ 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④ 怎样理解课题?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归纳出如下两种分析主题的方法:a. 人物、情节、环境是分析小说主题的前提。b. 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与人物情节环境结合起来是准确把握主题的必要条件。掌握这些方法以后,再要求学生分析其它课文的主题,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范文2
一、何为学习策略
很多人会将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混为一谈。其实学习策略不等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的学习问题而采取的有效做法或手段;而学习策略除了包含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外,还包含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认识,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和计划等。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可见,学习策略比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涵盖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英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并清楚地告诉了学习者如何用,何时用,以及为什么要使用策略来帮助他们学习和使用英语。作为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二、怎样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
任何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都会恰当或不恰当地使用一些学习策略。为了使策略训练更有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之前,教师通常要对学生的现有策略及使用情况进行诊断,对学生进行策略知识的集中培训。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使用策略的总体情况;集中向学生介绍一些具体的英语听、说、读、写,词汇记忆,学习计划等方面的认知及调控策略;请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优秀学生使用了哪些有效的策略,哪些可以为自己所用,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策略要因人而异。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要进行评估。评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自我评价:教师可让学生以记“学习日记”和向教师“口头汇报”的方式评价自己的策略使用情况。评价的内容包括:
①我今天在学习中使用了哪些学习策略?其中哪些是新的?
②新的学习策略对我来说有效吗?为什么?
③我在运用学习策略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我打算如何克服?
2.学生互评:教师可让一个学生描述另一个同学的策略使用情况,并进行简评。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生的介绍,总结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指出学生在使用新的学习策略时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意识
1.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无论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还是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现在说英语的人都越来越多了。因为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外,还要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我在班级开展了英语角活动,在这里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讲述每周的趣闻、趣事,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口语的目的。每天的正课前,我还设置了5分钟的Daily Report,内容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此外,我还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英语课外活动,如单词沙龙、英语小品、英文歌曲竞赛、制作英文简报等。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才能增强英语学习的意识。
2.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其次,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学生自身的毅力,但是教师也应起示范的作用。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并定期进行相应的学习情况检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指导学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探索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意识。例如:①每天早晨进行半小时的英语晨读,并且听一些英语新闻、广播等;②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遇到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大意,确有搞不懂的生词可借助词典查找此单词的读音、词性、词义及用法,并把此单词带到句子和文中进行融会贯通;③课上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认真做笔记,课后温习笔记;④每天坚持做练习题、看英文小故事等。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高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17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108
学习是小学生步入人生,走向社会,经历生活,认知世界,发展自我,创造新事物的初始活动和必经道路,人们只有学会了学习和不断学习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与时俱进。小学生的学习与成年人的学习一样,都是获取新知,掌握某种技能并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但是小学生学习更具有它自身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那么,小学生的学习有哪些特点呢?
1.从时间上来说,小学生的学习都是较为短暂的,因为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是在学校、教室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离开了这个环境,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即使是有些家长为学生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生也难以收到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学校教育、教师引导具有帮助小学生学习的特殊功能,是一种目的明确、计划周详、过程完整的活动。
2.小学生的学习具有间接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经验大多是间接得来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不发达,他们很难从直接的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的知识,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就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了。
3.小学生的学习必须依靠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小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条件和桥梁,按预定的教学方案系统而连续地进行。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的学习才可以少走弯路。
4.小学生的学习是高效的。在学校这个环境中,要求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各年龄段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知识。所以,小学生在校的学习是一种高速、高效的学习活动。
5.小学生的学习内容、目标是综合、全面的。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小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目标应该包括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道德、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等。这是小学生在校学习的显著特点。
6.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并存。小学生的学习受其年龄、心理、兴趣及家庭环境和习惯的影响较大。而学校教育常常面对的是整个群体,很难充分考虑到各个不同的主体要素,这就影响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被动活动,无形中降低了学习效率。因而,教师要了解、重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并存的现象,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小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排它性并存。好奇心是人类的普遍共性,而小学生更甚,在他们眼中一切都是新鲜的,这是他们获取新知的天然源泉,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其家庭过份溺爱的影响,往往会把在家中的“霸气”及任性带到学习过程中,形成排它性。教师更要重视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指导其学习。
在教育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学习方法有多好,成绩就有多好。这句话虽有失偏颇,却也是经验之谈。因为学习方法的好坏,或者说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小学生学习的效果。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其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某一目的、掌握特定的学习内容而使用的一切手段、方式、途径。
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融科学性、目的性、趣味性、程序性、实践性、独立性为一体的,它是引导、帮助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例如:教师要求小学生把15根小木棍摆在桌面上,要摆得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15根。学生动手摆放:有把15根摆成一长排的;有摆成两排的:一排10个、一排5个的;有摆成三排的:每排5个。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尽管小学生不可能明白世间事物没有唯一答案的道理,但是至少从学习方法上使小学生避免了单一性,恰恰正是这一点,有可能成为他们将来创新的原动力。对于各种摆法,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比较,让学生们说说谁摆得最好。孩子们有的认为摆成10根和5根的最好,有的认为摆成每排5根的最好。各有各的理由,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
对学生的各种摆法进行了简单的评论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学生面对新的挑战,使他们能够再操作、再提高。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按最好的方法再摆一次15根小木棍,然后分别摆出18根、20根、24根、30根。教师巡回指导摆放顺序等。这个过程教师不仅把认数作为教学目的,还有意识地渗透了认知、计算方法,使小学生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增强了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教学活动,启示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学习方法上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让小学生对学习任务感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觉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各项任务。
2.通过简化学习任务的方法来简化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3.通过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确定学习方向,维护小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追求。
4.能发现小学生自身学习方法和最佳学习方法的差异特征,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学会使用最理想的学习方法。
5.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精神压力,在随意性中接受规律性,激励小学生努力学习。
虽然小学生每天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的,但最终学习还是小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在小学生学习中仅起引导作用,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的大目标科学合理地分解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当小学生每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时,就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促使他们一步步地走向成功。教师还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不断为小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哪怕是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只要教师对他们有爱心、耐心,运用好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引导他们逐步走向成功。这对教师本身来说,研究指导学生掌握最佳学习方法的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范文4
The Theory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MEI Yuting, WENG Tinghua
(Xuzhou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Institute, Xuzhou, Jiangsu 221008)
Abstract Learning strategy refers to learners in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purposeful, consciously make complex scheme about the learning process, with initiative and effectiveness of prominent features, process and procedural. Preview, understanding, review the strategy,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and finish machining strategy is able to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level of important strategy.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effective strategy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往往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仅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而且学生更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地探寻适合自身实践特点的有效学习策略。
1 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特点
何谓学习策略?目前学术界尚未给出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系统完整的定义。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切实提高自身学习效果和效率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1]简言之,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过程。由于学习策略主要是依据学习方法的具体特点而制定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既要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区别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学习策略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1 主动性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主动运用学习方法的过程,因而具有主动性的鲜明特征。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能够熟练运用学习策略,他们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学习任务是什么,然后根据自身水平与能力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小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的阶段,以及面对没有接触过的学习任务时,往往并不能迅速决定采用何种学习策略,而是要对学习过程进行主动思考后,才能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1.2 有效性
学习策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而存在的,一道题目有多种解法,但总有一种最快速得到答案的方法,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机械化的问题,一味的接受老师的灌输,不去主动思考学习的过程,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诱导学生主动掌握学习策略。
1.3 过程性
学习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心理过程,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学习策略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个阶段,能够有效指导学生在具体学习阶段应该运用哪种学习方法。例如,在记忆背诵英语单词时,通过反复诵读,在一定的时间内也能记住,但如果?用分散记忆或者联想记忆的方法,就能在记住单词的同时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其自主学习能力会有显著提高。
1.4 程序性
小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时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他们在面对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时,需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但在解决同类型的问题时,则可以运用已经形成的学习策略。例如,PQ4R学习方法将学习过程分为预习、提出问题、阅读、思考、背诵、复习六个步骤,其程序进行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学习材料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PQ4R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学习策略程序化的结果,学生可以在运用此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特点融入其他的学习策略。
2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加强调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何有效地加以培养是教育届一直在思考探究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究,我们认为,可以运用预习策略、理解策略、复习策略、组织策略以及精加工策略等,来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2.1 预习策略
预习策略是一种提前熟悉课本与知识的一种被普遍采用的学习策略。教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预先的研究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展开课堂教学导入,从而再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课前预习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之中,一方面是因为它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能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它对学生后期复习能够形成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当然,预习不能盲目地进行,教师要给学生明确提出以下要求:第一,预习什么的问题。预习策略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总体任务,然后根据总体任务目标的指引分化成小任务一个个完成。第二,时间控制的问题。预习与具体学习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属于学习者的自学准备,而后者是老师或者通过其他媒介进行学习,显然后者所花的时间更长。预习就是提前熟悉知识点的过程,要与具体学习区别开来。第三,怎样预习的问题。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预习过程中,要做到眼睛进行观察,脑袋进行思考,手上的笔圈圈画画。唯有把看、做、思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2 理解策略
所谓理解策略,是指人们利用语句的一些线索用"走捷径"的方法对句子进行解释。由于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理解水平还未成熟等方面原因,所以想要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就必须学会运用理解策略。理解策略可分为两大类――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2]所谓句法策略,是指利用句法结构中的线索来理解句子。例如,根据词语的词性来确定后面会出现什么结构,相较于教师生硬地对某一知识点的讲解,该方法能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牢固记忆。所谓语义策略,责任是指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名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当然,语义策略并不是说单单只看词语的意思,而是要结合句子的结构来分析。如果单单看词语的意思,那么理解将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要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不同的改变。但总体而言,理解策略可以使小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来理解句子,因而是其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策略。
2.3 复习策略
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的,但其进程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往往是先快而后慢。基于此,知识的掌握不仅要靠理解,更要注意及时复习。据调查,目前大多数小学生虽然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但却没有养成定期复习的习惯。另外,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较多,因而他们必须掌握良好的复习策略才能促进自己的学习。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效复习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分散复习而不是集中复习。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还没有主动复习的意识,因而教师在复习策略中起到了引领者的作用。然而,由于许多教师为了教学进度,平时不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而是临近考试时才进行集中复习,虽然这种复习可以很快起作用,但往往更多的是应付考试而已,其效果必然差强人意。而分散复习更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并且能够节省复习时间。因此,在平时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在结束一个单元后就对学生进行复习,以便往后更好的复习。第二,难易学科合理搭配复习。小学生都有自己擅长或者不擅长的学科,对他们而言,科目复习起来有难有易,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将自己的薄弱科目与优势科目列举出来,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安排。如上午复习薄弱项目,感觉疲乏时再复习优势项目。如果一段时间内只复习一门学科,就会很容易影响其复习情绪,降低复习效果。
2.4 组织策略
所谓组织,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将它们密切联系起来。由此,组织策略指的就是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有助于自己学习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不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往往导致前后知识的脱节,无法形成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从小学生日常学习实际来看,常见的组织策略主要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概括归纳等四种,其中利用图形和表格对小学生而言是最为行之有效的策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图表这种形象思维方式,而像列提纲或者概括归纳性的纯理论的方法,则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长期持续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组织策略的指导时,一定要善于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熟悉小学生的“学情”,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组织策略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在高效地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牢记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
2.5 精加工策略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范文5
一、转变观念,变教学为导学
要突出“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就必须确定“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任务来完成,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关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该引的引,该点的点。以往那种注入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和程式化,小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语文成绩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处于听众的地位,即使有时能举手回答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因此,要破除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小学生,让学生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进程轨迹。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境界,使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有收益,提高素养,让学习过程辉煌。
二、激发小学生兴趣,使小学生主动去学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铁匠在打铁以前便先去把铁打热……一个做教员的人在传授小学生知识之前,必须同样先使他的小学生渴求知识。”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之母。”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倍功半。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让小学生探究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借助课件展示――老师漂亮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让小学生对比,直击课文内容: “孩子们,谁的住宅大?漂亮?”生:“老师的漂亮。”师:“对,可老师的住宅一点也不出名呢,出名的却是蟋蟀的住宅。老师还真有点不服气呢,现在我们一起去参观蟋蟀的住宅,看看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独特之处,好吗?”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就顺即引导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这节课中,我一直让小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先知道蟋蟀住宅出名的这个结果,再寻求出名的原因。这样,小学生有了一种强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愈来愈浓,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三、指导学法,让小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引导,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学会自己学,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单位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教学中,要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有意识在教给学习方法,使小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指导小学生学会不同的学习方法,其目的之一在于教给小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授之以渔,也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多创施展才能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小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更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小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应该给小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小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小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小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这样,让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更多了。
另外,我还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开展制作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诗歌朗诵、词语接龙、口语交际课等,同时指导小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提议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让他们在书本和报纸,甚至网络上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从中学生可以得到丰富的知识。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了延伸,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练习,多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知识视野的平台,发展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感受成功喜悦,让小学生乐学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机会,力求使小学生有所获。在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快乐地学习。
六、培养小学生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小学生自学能力贵在坚持,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决不能一步登天,切忌一暴十寒。要做到逐步引导,长期坚持,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范文6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77-01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况之下,课堂上他们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正确的学习动机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课堂上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如何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注重的一个实际性的问题。
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我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最后成为农艺技师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知道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作为教师我们也要有恒心,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学生,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事倍功半。为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我认为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上。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者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二)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去严重忽视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低年级教学,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量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
(一)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二)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低年级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高年级教材中线段图较多。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如:教9加几与8加几,让学生说一说9加几与8加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9加几与8加几的计算方法相同,都用凑十法;不同点是9加几想9加1等于10,把另一个加数拆成1和几;而8加几想8加2等于10,所以把另一个加数拆成2和几。再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区别,抓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让学生用心地记,指的是记数学中的常用数据,记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三)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小学低中年级,数学课上的写很重要,如规范地书写数字、答题等。强调规范书写格式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不图准,这样是不行的。
(四)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一题多解则是体操中常用的动作了。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更应教给学生一题多解的方法。如在教归一应用题时,我教给学生多种解答方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并且我注意指导学生从中选出最优方法来解答。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