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的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语文课的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语文课的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课的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应该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大力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教育素质,为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对现代化语文信息应该能够及时正确、全方位、多渠道地吸收理解运用,并且迅速、灵活、创造性地处理运用,这样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挖掘和培养,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依据所学知识及亲身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进行语言思维训练,通过“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代要求我们的学生思想开拓,思维敏捷。我们清楚地知道:一个说话能力强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敏捷的人。故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尤为重要。因而作为以语言教学为主的语文课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思维上进行系统的训练,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以此来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第一,积累生活用语

语言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力和洞察力十分重要。正如海伦・凯勒所说“有眼睛的人看到的东西却很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很重要。《故都的秋》中,郁达夫能把北方的秋色、秋意、秋味写得无处不在,就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因此,在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创造的独特意境之后,要启发学生去观察回忆生活中的普通而有意义的景物,并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也懂得如何对待生活。

第二,定时的语言训练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重要的是要看他能够运用多少知识。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就会产生输出的需要。虽然备用无止境,但如何“使用”却是个现实问题。积累了再多的词汇,如果不指导学生运用,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因而笔者在每堂课总要花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训练方法主要分三轮,分学期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轮自由发言,在第一学期进行,要讲述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可以是典故、寓言或成语故事,或一条格言谈心得体会等等,之后,教师或学生做点评并给出分数。通过这些途径,不但为活跃课堂气氛作了准备,而且有机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第二轮定向目标,在第二学期进行,即规定学生课前课后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如在讲授《鸿门宴》课文后,笔者要学生去找资料,交代清楚宴后的事,如项羽作了什么,刘邦做了什么,楚汉相争最终的结局如何等等。第三轮即席演讲,在第三学期进行,或在第二学期在训练进行顺利的班级开展。事先不讲明演讲内容,而在上课前三分钟说出内容(大多为当代热点问题,如电脑你我他、治理黄河污染之我见、对中央电视台评出的“劳动榜样”的看法、对清华将大学语文定为必修课的看法等等),叫学生挖掘大脑中存储的知识进行演讲,使学生思考问题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学中的设疑是很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用于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简单一点的问题有时也可起到训练的作用。如,我让学生推断《天山景物记》这篇课文写作的年代,虽然文后并没有注明写作的时间,但还是有迹可循的,因为课下有“选自《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的注释,凭此完全可推断出本文创作的大致年代为五十年代。另外如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也完全可让学生自行判断演讲的大致年代:这是梁启超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作的一次演讲,供判断和推理的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这所学校创校的时间为1918年,另一个线索是梁启超的生卒年为1873―1929,这样的话便很容易推理出演讲的大致年代为20年代左右。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判断与推理能力便会有所提高,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思维情境,推动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引导他们进行发散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新思维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创设情境时,还可以先举例,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举例加以证明,因为事例经过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锻炼,达到预定的效果。比如教师讲解《古代的服装及其他》一文时,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先讲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名为“香尸谜案”的系列报道。一具安徽砀山女尸竟有双重棺椁,刚出土时面貌如活人般,棺内香气扑鼻,身着麒麟补子的官服……因为墓葬的高规格且如此地不同凡响,因此引起了诸多的猜想:她是香妃还是清帝南巡中的情人?还是另有隐情?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通过所学的内容可以判断出女尸的身份么?学生运用所学,经过思考便可得出她是清代一品武官诰命夫人的结论,并充分认识到古代的服装确实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的看法。这样的处理无疑有利于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并学以致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思维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注意知识的迁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综合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