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沟通的心理学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沟通的心理学技巧范文1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据调查,我国城市自然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7.41%,农村3.6%,35岁以上人群患病高达5000万人,其病死率也明显高于同龄血压正常人群[1]。高血压早期症状虽然不十分明显,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久而久之即可导致全身各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如心、脑、肾、眼等动脉病变,进而引起严重并发症。为此,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3例,对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老年高血压病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62~78岁;对照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61~79岁。两组间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等情况,经检验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如下护理干预。⑴入院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老年人一旦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常常顾虑重重,陷于悲观的情绪之中,很容易出现不良心态。有的患者情绪不安、大叫大闹;有的患者沉默寡言、眉头紧锁,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根据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及年龄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交流技巧与患者谈心,了解诱因,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正确指导。有些患者对疾病的危害性无明确认识,抱无所谓的态度,护士应告知患者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就需要终身接受降压治疗,如果控制不理想,会因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和残疾。⑵治疗中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在治疗中患者自己对各种临床症状过分敏感,稍不理想,情绪就不稳定。他们常常对各种诊疗检查持怀疑态度,此时护士应主动找患者谈心,对其表示理解,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意义及饮食治疗的原则。控制高血压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很重要,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的进展。尽量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鼓励他们尽情发泄,待情绪平静后,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帮助患者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疾病,对那些丧失信心,消极的患者,应多于鼓励和安慰,使患者感到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乐观地接受治疗和护理。⑶出院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有的老年人缺乏耐心,往往不能坚持治疗,对此护士应告诉患者坚持治疗的重要性,有的患者把高血压病看成不治之症,产生恐惧,绝望心理;有的则对高血压病麻痹大意,不顾医护人员的劝告,任其发展;有的经过一段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造成治疗失败,甚至发生不良后果。因此,应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观,明确高血压病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坚持合理用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就可以控制病情进展。⑷评价方法:①患者入院和出院前均发放1份调查表,调查表内容是参照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20个影响因素,另据国内有人使用的标准,以是否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为界≥3划分有无心理问题[2]。②患者出院前发给主管医生1张调查量表,以了解患者在治疗中度配合情况。
结 果
治疗中两组患者配合情况及出院时SCL-90得分比较。
讨 论
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成为当今临床上广为关切的问题。要熟悉老年患者的生理变化、心理状况,掌握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愉快的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沟通要因人而异:在做心理沟通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准确恰当地使用尊称。绝对避免直呼患者床号,这样称呼会引起患者反感,影响护患沟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高血压病患者的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心理因素着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支持、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学会自我保健方法,控制情绪,以消除心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使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沟通要注意形象、举止和语言:护士的举止要适宜,面带微笑,与患者交谈,尽量与患者平视以利于护患之间的沟通。语调、语速及语音的不同特征,在沟通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护士讲话平稳,音量适中,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愿意表达内心的情感。语言运用要恰当,说话慢些,清楚些。要善于发现实际情况,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沟通要求护理人员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有效的沟通技巧要求护理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应不拘泥于形式,采用综合手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让其了解病症,解决其问题,这要求护士不断地更新知识,既要重视应激与健康关系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保持良好的心境,更好地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沟通的心理学技巧范文2
【关键词】 心理学;临床药学
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应用于临床药学领域,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从而探讨临床各科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与症状消长演变的关系,并做出心理诊断、治疗、咨询等,以促进疾病的康复,保证身心健康的学科[1]。同时,有许多疾病都有明显的心因性致病因素,因而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入心理治疗。笔者就此介绍心理学在临床药学应用的依据和方法。
1 心理学应用于临床药学的依据
心理因素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医学认为,若心理情绪失衡,如情感活动过度或持久则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就可能成为疾病发生的条件。同时,近代心理学的研究,更以大量证据证明了心理因素或称情绪因素的致病作用。不正常的心理因素、情绪改变可引起精神病、心血管疾病和多种神经症等疾病。因而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心理治疗,这亦是临床药师在指导合理用药时要注意和使用的。同时针对依赖性、习惯性的药源疾病亦需要配合心理治疗,方可彻底治愈。
2 心理学在临床药学中应用的方法
2.1 为患者提供药物咨询中的应用 患病时患者心理应激可引起各种不愉快的情绪,并会反复咨询。临床药师不但要耐心、正确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并在了解应激源和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基础上,积极给患者安慰和疏导,消除患者对疾病的心理负担,使心理逐渐达到平衡等心理治疗方法来辅助药物治疗,而且在详细解答患者对药物的咨询过程中,亦坚定了患者对该药物治疗疾病的信心。这种方法对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对器质性疾病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实践中笔者曾经将患者分为依赖确定型、疑虑半确定型、主观情绪不稳定型几种心理类型进行药学服务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
2.2 心理学在药物治疗的实践 有报道放松训练方法为心理干预手段配合药物用于临床治疗[3],心理干预可降低高血压患者临床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并可能减轻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对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周亮[4]认为,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相互作用的可能模式包括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帮助停止药物治疗,这在治疗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方面尤为明显。笔者认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时,应灵活掌握心理学的技巧,采用心理干预策略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将药物治疗作用尽量增至最为理想的强度,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或减轻其不良反应造成的损害,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效益。
3 心理学在纠正用药决策偏倚的运用
由于急诊需要在有限的时间看许多患者,医生们常常不得不快速做出决定。而对于临床医生,利用心理学理论通过针对性的培训能减少偏倚妨害医疗决策的发生率[5]。而对于临床药师而言,参与合理用药是其工作任务之一,因此在熟练掌握药理学及药剂学的技能和临床心理学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医生用药意图,如发现用药决策偏倚,则应立即跟临床医生进行沟通,说服临床医生纠正其错误的用药决策。同时,临床药师应定期与医生们进行药物治疗方面的信息交流,逐步建立良好的相互支持的工作伙伴关系,并且通过相互沟通,促进双方的互相了解及技术进步。
有学者[5]认为,人体是形态结构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和心理精神系统的三位一体。由此产生了形态结构系统疾病、信息控制系统疾病、心理精神系统疾病。这从侧面说明了医学心理学对疾病治疗作用是肯定的。同时,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6],并且临床药学任务要求研究干扰某些药物体外或体内作用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也有文献报道,药物与心理疗法联合使用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6]。因此,在药物治疗中临床药师应该灵活应用临床心理学技巧增强药物治疗的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或减轻不良反应的损害。临床药师的语言、行为、态度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临床药师在进行药学服务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药学心理学的技巧,对患者实行心理学分类服务,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依从性。所以这就要求临床药师必须掌握医学心理学,并把其应用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周肖龙,丁长玲.合理用药呼唤临床药师.中国药事,2002,16(2):95.
2 庞晓军.医院药师进行药学服务的心理学技巧的探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3):170.
3 潘晓春,汪小林.临床药师专科化探讨.中国药房,2000,11(6):256.
4 周亮.焦虑中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相互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89-91.
沟通的心理学技巧范文3
心理陪护师:心理陪护师是凭借自己所拥有的专业心理知识,“登堂入室”陪伴在老人、儿童、患病者以及临危者等人士身边,以心理沟通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心灵护理。不是心理咨询师。
获得职业资格的条件:
注册心理陪护师职业,工作方式是陪聊,但与一般意义上的陪聊又有本质上的不同,可以说是一项结合了护士的医学护理与心理咨询师的精神慰藉于一体的新型工作。要想获得注册心理陪护师的从业资格,必须通过400课时的专业学习与考核,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危机干预理论与技巧、心理陪护技能操作等。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来源:文章屋网 )
沟通的心理学技巧范文4
关键词:跨文化心理学;商务谈判;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013-02
收稿日期: 2014-04-2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跨文化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兴起引起了各个领域的众多学者、专家的兴趣。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加入WTO以来的对外贸易也以相当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跨国商务谈判也就成为贸易合作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为了保证对外贸易顺利畅通地进行,促进世界贸易大融合,为国际贸易市场提供一个健康公平的环境,如何运用跨文化心理学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对于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今社会,这不仅是商业经济领域的重要课题,更是促进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
一、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与内涵
跨文化心理学产生以前,心理学大致分为实验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两个部分。但是在当时,与文化这一因素具有密切关联的民族心理学并不被心理学家们所重视,甚至随着逻辑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心理学更是被看作心理学领域之外的其他因素,也就是说,在20世纪60年代前,文化对心理学的重要影响因被看作只是无关紧要甚至是不相关的干扰变量而没有得到重视。
20世纪60年代后,文化人类学的产生开启了文化对心理学有重要影响的新篇章。文化人类学发展起来后,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不同文化对人格的形成、行为的产生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文化对心理学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最终创立了跨文化心理学这一门崭新的学科。
跨文化心理学吸引了众多心理学者、专家的关注。它是一种在不同的文化下,使用相同的测量方式,对人类行为及其传播进行科学性研究的研究策略。
最初,大多跨文化研究描述心理现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常是从单一维度比较两个国家。这大大限制了此学科的研究范围,不具备科学意义上普遍性这一重要属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世界的发展,各个国家与民族之间交往趋于频繁,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存有一定的差异,这给心理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心理学家认为要扩大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仅仅研究欧美国家人群,更是面向全人类。
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重在“跨”字,必须打破文化差异的束缚,不仅仅是以某一种文化界定人类的某一行为、心理,而是研究各个文化领域中,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等条件影响下,始终同时注意关注人类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中存在的某种相似规律,同时,也根据不同环境特点,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文化进行整理分析,进行比较、融合,使之更具有广泛意义。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一般都要比较两个或多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或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检验已有的心理学理论,从而找到适用于全人类一切个体的普遍规律。
二、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影响
在我看来,国际商务谈判是指,来自于不同国家人员为了某一同样的商务目的而进行的商榷、洽谈,进而促成某笔交易的过程。
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是影响商务谈判的重要因素,然而最难把握的便是文化因素。国际商务谈判的谈判员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使得谈判员有不同的思维逻辑、行为准则、语言表达方式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谈判质量,甚至在谈判中出现文化冲突。为防止让谈判陷入僵局,就必须要了解文化对谈判的影响,并能够直面这种影响,准确掌握对方的意图,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真正化解在谈判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无形障碍,最终形成协议,实现预期目标。
(一)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谈判者之间传递信息、交换观念的基本渠道,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差异是最为直观的。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中,语言障碍也是存在的,更何况是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一些国家的交流方式简单直接,对“是”和“否”二者态度清晰明了;一些国家交流方式委婉含蓄,不能以“是”和“否”直接做出相应的回应。如果不对谈话者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就无法真正掌握对方语言中所要传递的信息,甚者是对信息判断失误,从而使谈判无法顺利进行。
非语言即形体动作语言,不以对话的形式直接表达信息,而是通过形体、动作、眼神等含蓄方式传达、接受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讲,非语言所传递的信息要相对于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真实,这往往是人下意识的举动。文化差异除了对语言有一定的影响外,对非语言沟通同样存在着影响。不同背景文化下的非语言信息有着巨大的差异,甚至截然不同,谈判中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对方非语言信息时,一定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谈判过程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文化差异对谈判思维方式的影响
思维是谈判的重要内在表现,如何决策是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的谈判人员有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理念,导致双方的沟通表达方式、谈判风格、谈判具体内容也存在差异,这对谈判过程以及谈判结果都有相应的影响。
三、跨文化心理学对商务谈判的重要意义
商务谈判是经济贸易活动中一项重要经济活动,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因经济利益问题而产生某种冲突时,商务谈判将起到一定的化解冲突、调和矛盾的作用,是必要的商业经济手段。为了谈判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发挥出其巨大的力量,化解经济纠纷,促进经济合作与交流,那么如何进行商务谈判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然而,在商务谈判中,文化对商务谈判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商务谈判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了解对方文化,运用跨文化心理学,掌握在该文化背景中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特点,做出准确、科学的分析、判断,提炼出具有实质性、利于谈判成功的信息。
首先,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避免商务谈判中出现因误解而产生的风险。
跨文化心理研究可以让谈判者了解到更多有关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况以及行为习惯,从而有针对性地谈判,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提高谈判的成功率。
其次,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有助于商务谈判顺利进行,促进文化交流。
在谈判中,我们必须要通过跨文化心理学了解对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相关内容,如果双方都对对方的文化心理有一定的掌握,那么在沟通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因语言或语言不通而造成的障碍,谈判会进行得相对顺利。这样的谈判过程,同样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的过程,这大大促进了国际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于推动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人民的友谊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三,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有助于商务谈判达成一致,推动贸易发展。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双方在能够充分了解对方文化,按照对方的风俗习惯,保持友好的礼节,尊重对方,形成友好谈话,这有利于展现国家的风貌,形成良好的谈判氛围,促成谈判协议签订,促进贸易合作与发展。
四、结束语
在我国,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水平仍旧不够高,存在的问题仍旧比较多,不能够很好发挥其优势,将其完全应用在商务谈判之中。为了让跨文化心理学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必须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也只有掌握跨文化心理学的具体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商务谈判技巧中,才能够实现谈判的目的,促成谈判交易成功,进而以促进各国、地区的文化交流,带动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沟通的心理学技巧范文5
现代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护士除了应具备丰富的、精湛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在校护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经迫在眉睫。现就在校护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1 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前影响护士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是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堂上详细讲述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生平事迹和她为护理事业献身的伟大精神及其崇高人格;同时开设第二课堂,借以开拓护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她们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组织专题演讲会,让护生表达对护理的认识和心声,增强护生对护理的热爱。
2 加强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是复杂而多变的。学生们(绝大多数是80 后出生)作为社会的一员,难免会因家庭、生活、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焦虑、烦躁、恐惧、愤怒、紧张、失落等负性心理。而心理学家把80 后的一代称“草莓一族”--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很脆弱,“抗压”能力极差,稍一挤压就会脆、会破。针对此现象,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诸如定期不定期的举行“专题讨论”--“我的恋爱观”、“我的择业观”等,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各抒己见,大家共同探讨,从而确定正确的恋爱观、择业观等;同时指导学生及时宣泄负性情绪,譬如:正确面对,接受现实,顺其自然;找亲人、朋友、同学、老师倾诉;改变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扰乱人精神的,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人对事件的判断);适度地运动、休闲等。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据卫生部统计表明:70的医患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不当造成的。说明我们的很多医护人员不会和患者沟通,也说明了护患沟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语言是沟通护患感情的“桥梁”,是护患交流的“宝中之宝”,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工具。语言的表达是一个技术,也是一项艺术,必须认真学习,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针对这一薄弱环节,在护理教学中,着重训练护士与病人交谈的基本技巧。如设定某练习室为某科病房,面对“病人”(同学)的年龄、性别、所患疾病、可能有何心理问题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然后要求学生用自然大方、温柔得体的语言向“病人”打招呼;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操作目的及配合;针对“病人”的特点和病情,情真意切地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操作完毕则用关心体贴的语言询问“病人”接受护理后的感受并交代有关注意事项。在此过程中,也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护理工作者作为一名患者所产生的一系列需求,不断进行总结,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做到独善其身,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她们的沟通技巧。总之,教会学生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四心”:同情心、爱心、耐心、责任心。由于护患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受时间这一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此希望学生掌握“闲时主动有序,具体详实”,“忙时见缝插针、言简意赅、力求实效”的原则。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包括患病的人和健康的人)。护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满足人的生命全过程--生、老、病、死的护理需要,提高生命的质量。〔2〕护士作为现代生活方式下的现代人,除应具有不断更新与发展的知识与理念外,还应具备较高的心理素养。这才是二十一世纪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无论对社会、对他人或是对护士自身的发展,都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沟通的心理学技巧范文6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环境 医学心理学 教学模式
一、引言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gy)是一门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交叉学科。该门课程既需要心理学原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又需要较强的心理学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需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深刻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思想能够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建构主义认知方式服务于医学心理学教学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思想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几个要素。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思想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情境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体现
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医学心理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通过精心创建一种既能与学习目标相一致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或事件中亲身体验,通过真实情景的再现,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交流与协作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体现
医学心理学的教学设计不仅要突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心理实践技能和解决心理健康等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三)意义建构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体现
医学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都具有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并不代表要机械性地重复与记忆,启发诱导学生发现心理学的相关规律、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自我认识是医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医学心理学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目前,比较成熟的三种教学模式可以被应用到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倡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以便于发展学生对知识意义的深入理解,通过支架作用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个体心理》两个章节涵盖的知识点既是心理学原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又和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以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潜在的发展水平为目标,在“最近发展区”内开展教学。例如,认知过程中的感觉是学生在课前就已经理解和熟悉的心理活动,围绕感觉为学习主题,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体验当中,如一起讨论吃糖吃到后面不觉得甜了,反而感觉到酸是为什么;看到伤心的场面时,觉得悲伤的曲调特别好听,摇滚音乐特别刺耳,看到高兴的场面时则相反,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深入探索和讨论,主动获得对感觉规律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感觉规律概念的主动建构。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Anchored Instruction)
抛锚式教学模式提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建立在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要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章节的教学就可以具体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的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呈现学生都关心的内容,如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的咨询案例,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师生进行广泛地讨论、交流,修正并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咨询案例的理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知识,而且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从而达到认知建构的目的。
(三)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注重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比如《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可以采用人际关系理论讲解,也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了解人际关系类型和人际吸引的表现,还可以创设大学生和医护工作者常见的人际沟通情境。对同一个知识点,用这种随机进入模式进行教学,从不同侧面进入教学,以不同方式给学生呈现同一知识点,能够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达到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建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国愉,冯正直,刘云波.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医学心理学教学观和教学模式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5(4):11-13.
[2]杨悦,刘卓.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 (7):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