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在线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除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及Word、Excel、PowerPoint等基础办公软件的使用。在理论方面,该课程从全局角度论述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技术,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技能方面,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是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工作效率。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这门课程一直存在着“小而精”还是“大而全”的两难,一方面课程安排要授课时的限制,另一方面仅仅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是不够的,还要及时关注技术理论的更新和新事物的出现;因此,对讲授内容的筛选就变得十分重要。随着网络在线课程的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了新的改革思路[1]。本文针对以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线上线下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课程改革思路,并详细叙述了实施的办法。

1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打字速度太慢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较快的打字速度是必备技能之一;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打字速度慢的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学生不会打字指法,更无法做到盲打;完成同样的文档编辑或代码输入任务,要多花费2~3倍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对学生及时完成实验任务及编程兴趣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而计算机基础的考试一般不把打字速度列为考核的内容;没有考试压力,学生自然就会忽视对这项技能的练习。

1.2软件教学脱离实际应用

就Windows操作系统而言,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以Windows7为主,而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却多数是以Windows10为主。两个操作系统的差距较大,若以Windows7为考核标准,学生在课下便没有配套的练习环境;若以Windows10为考核标准,学生在课下便没有配套的指导教材。另外,Office办公软件也存在着教材、实验环境不配套的问题。对Word软件来说,学生对一些复杂文档格式的设置掌握不熟练,比如页眉、页码、目录、宏编辑等等。原因是平时练习的文档篇幅一般较小,而上述操作一般是针对篇幅较大的文档进行设置的,因此缺乏有效的练习。Excel软件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另外,对于PowerPoint软件的使用来说,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更为突出的美育问题。以往对幻灯片的教学过于侧重技术,而对于美观性的方面却很少探讨,学生也仅仅满足会用软件。而实际应用中,相对于幻灯片的制作技巧和速度,其艺术观赏性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配色和排版的规则便可。

1.3键盘缺乏详细介绍

学生对键盘的一些常用功能按键不会使用,对一些常见的中文标点符号也不会使用键盘输出,如省略号、书名号、破折号等,究其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造成的。

1.4缺乏IT常识教育

学生对课程的掌握速度和理解深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对专业课程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对IT技术及行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准确和系统的指导。因此,其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想象力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丰富、严谨的信息指导的基础上。比如:计算机网络、数字签名、网络安全等知识。计算机基础课程不缺乏各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原理等的讲解,缺乏的是从历史观的角度对计算机各项技术、市场发展的系统、科学的介绍。

2线上线下教学特点的分析

在形式上,线上教学分为线上直播教学和线上视频教学[2];在时间上,线上教学也有长时间和短时间之分。而传统的线下教学,按照上课的内容和环境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

2.1在教学环境方面

相比较而言,线下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的要求整体高于线上教学,受时间及空间的严格限制。而线上教学对网络及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但对学习环境的要求相对宽松。就线上直播教学和视频教学相比较来说;线上直播教学多是线下教学的一种折中办法,不仅要求教师及学生要同时在线,周边环境不能嘈杂,而且教师及学生的身体及精神状态也要饱满;也即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但线上视频教学则要相对灵活得多,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

2.2在教学内容方面

线上教学适合安排较为基础和浅显的内容,不适合安排较为复杂和艰涩的内容。一些逻辑和思辨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分为两个部分,相对较为浅显的基础知识可以放在线上进行教学,而复杂难懂的知识就适合放在线下讲授。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不使用电脑,学生完全可以跟着做,但是如果要求使用电脑,学生就有可能在硬件上无法满足双机上课的需要。另外,对于操作类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讲解得缓慢一些,否则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进度。对传统线下教学来说,学生是无法决定讲授内容的,教师一般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听课状态和作业完成情况,来判断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线上教学可以方便的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充分调查学生的兴趣点和存在的问题,使课程变得具有预见性,对学生感兴趣或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补充讲解,对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的知识可以进行删减。因此,若将线上调查与线下教学进行结合,则能够提高线下教学的合理性,节省整体的教学时间并提高教学效率。

2.3在课堂管理方面

线上教学对学生的监管是困难的,教师无法知晓学生的真实到课率,也无法判断其是否认真观看了视频,线上互动也很有局限性[3],尤其是线上考核的时候,防止学生作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于长时间的在线教学来说,学生也很容易产生视疲劳,听课状态非常差。因此,相对于长时间的线上教学,短时间的线上教学更符合实际的教学要求,具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短时间内学生可以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二是可以保护学生的视力;三是更符合学生心理需求。

3计算机线上线下教学的设计

由上述分析可知,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采用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思路,比仅用一种教学形式更为高效。针对前文提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3.1线上教学方面

(1)线上教学的内容。线上教学内容的安排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是所介绍的这部分知识比较浅显易懂,二是这部分知识非大纲考核的重点。因此,针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情况,将打字技巧的介绍、不同版本软件有出入的地方、键盘知识的介绍、PowerPoint设计技巧的介绍、最新的理论技术和IT常识的介绍及教材中基础的知识部分,归入到线上教学的内容。视频设计采用专题的形式,根据线下知识的进度进行跟进。(2)线上教学的时间。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生动、趣味性强的视频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4],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宜;内容单一、枯燥、专业性强的视频,时长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控制在5分钟左右为宜。时长较长的,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分割成多个视频,便于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3)线上教学的过程。可以改变先学习后测试的方式,设计为先测试、后学习、再测试的方式,如果学生已经对这部分课外知识了解了,就可以不学习,节省出时间。通过这种形式把“必须学”,转变为“自主筛选式”的学习。如果将每个问题的答案,都直接附带一个小视频链接,回答不上来或回答错误时直接看视频就可以更为快捷。(4)线上教学的考核。线上教学的考勤监督,主要是看学生小测试的成绩情况,而不是视频的点击量;在该门课程最终成绩中要体现出线上学习的成绩,否则线上教学就缺少持续的动力。可以将每次线上教学测试的成绩进行统计,然后以平时成绩的形式纳入到最终成绩中。

3.2线下教学方面

(1)线下教学的内容。线下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是所介绍的内容有一定的复杂性;二是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重点。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首先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然后再来制定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的课程,可以先把简单基础的知识以及背景资料放在线上课堂,线下课程讲解复杂内容;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将操作步骤首先放置网上,学生可以提前进行操作练习。(2)线下实验课的内容。要加强对大文档的练习,在Word的练习方面可以加入论文、书籍等为模板的多页排版操作;在Excel的练习方面可以加入人员调查、设备信息等大规模的统计工作;PowerPoint需要进行类似电子相册、舞台背景片等艺术性的设计练习。对于打字技能的练习方面,需要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指法之后,放在课下使用专门的打字软件进行练习。(3)线下教学的考核。应将打字速度列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内容。考核时要注意同时考查汉字和英文的打字速度,仅考查一项是不合理的。打字的测试不建议最后集中测试,部分学生因为忘记了或者较懒惰,平时不进行练习,到最后成绩很差,这样就达不到敦促学生提高技能的目的。建议每两周随堂给学生一次测试机会,这样以前有基础的学生会首先通过测试,后续就节省了打字练习的时间,而同时随着同学们一个个的过关,对未过关的学生也会有一个较强的提醒作用。另外,适当加入大文档和艺术性方面的考核。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慕课;思政课;混合式教学

一、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概述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

混合式教学来源于上个世纪末国外出现的混合式学习理论,最初适用互联网公司的内部员工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这种教学方法引起学者关注,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目前学者关于混合式教学的定义,主要包括三种:教学模式或传输媒介的混合;教学方法的混合;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2003年,国内学者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并应用“混合式教学”概念,并开始在国内教育教学领域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学者将混合式教学普遍定义为传统课堂和在线教学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协作联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承继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融合了网络在线教学的优点,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全新的改革思路与方向。其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了线下课堂教学以及线上网络教学的互补,不单纯依靠传统课堂教学,而是借助课堂与网络两个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沟通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了教学效果。相比较思政课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而言,以慕课平台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问题,选择合理化的教学方式,有效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教学资源上,慕课平台可以有效整合思政课的相关教材资源、实践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可以采取视频、音乐、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有效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时间短、内容讲解不深入的不足。从效果评价上,慕课可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线上综合评定,最终产生系统化的课程效果评价结果。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信息的实时采集,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二)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类型

本文论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模式是指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慕课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根据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结合时间,可以将其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首先,线上线下同时进行。该种类型指的是线上教学以及线下课堂教学在相同的时间点展开教学。这种方式通常将手机客户端作为载体,线上内容不仅包括了教师上传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任务,还包括了学生课程签到、在线讨论、问卷调查、课程反馈等诸多模块。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也可以利用手机客户端,在线上完成相应的功能,进而实现线上教学以及线下教学同步开展;其次,线上与线下课堂教学时间不同。线上教学主要利用慕课平台课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学生通过线上慕课平台能够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线下课堂教学则主要是教师针对课程课前预习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学生课后根据自身喜欢的内容,完成线上学习。在这种类型中,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补充以及相互融合的关系,有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本文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了学生线上课程预习、课堂深入教学、课后巩固反思三部分环节,主要是合理引导学生有效应用网上资源以及线下课堂教学熟练地掌握各种核心理念,通过课后线上+线下对知识巩固反思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一、线上课程预习。教师将课程内容设计成视频资料、阅读材料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这些课程内容包含课程的教学任务、难点、重点等相关内容,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程的基本内容,对知识点有初步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学生预习完课程内容以后,视频资料中会有测试环节,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系统的测试,教师按照学生测试的结果可以掌握学生的课程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难点问题和知识漏洞,从而有助于提升教师线下课堂授课的针对性与专业性。第二、课程深入教学。学生所开展的线上课程预习活动能够为线下课堂教学深入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教师通过对学生难点与知识漏洞的梳理,对教案进行合理化设计,凸显学生不明白或者是还没有掌握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实现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迁徙,进而实现知识的二次外化提取。授课前,教师可以设置诸如:道德的含义指的是什么、你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解等这类问题,然后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讲解,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阅读课前搜集的相关文献,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换看法,完成协作探究活动,将相关知识用于新情境当中,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课程讨论的结果以论文的形式上交,实现知识的二次外化提取。第三、课后巩固反思。该阶段可以分成线上与线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线上部分,教师在网络平台中集中展示学生课前预习测试中表现出的问题,并交由学生对课前预习问题进行修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漏洞的梳理,从而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线下部分,教师针对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有效利用课程内容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书写论文、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徙和应用。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以及效果进行调查,可以采用学生互评以及自我总结的形式,搜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三、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举措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基于慕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社会教育功能以及学生之间的融合。在慕课平台上可以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获得学生思想动态。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化的教学内容,应用专题教学方法,以问题导向性专题教学作为核心,按照不同知识点之间所具备的逻辑关系将整个知识体系划分成不同的知识模块。同时,为了全面整合资源,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内容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广泛的搜集工作,比如经典文献资料、课程教学视频等内容。按照教学资源制作课件与教案,加强课程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互动渠道

为了加强课程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要实现线上慕课平台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线下课堂教学模块包含了课堂知识讲解以及小组讨论等相关环节,教师负责对教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讲解,针对线上慕课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解答疑难问题。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平台对学生进行线上指导,保证所有学生的疑难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

(三)转化教学语言风格

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不单单与教学内容的有关,还和教师教学话语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会采用教材式的语言,表现出一定的政策性与学术型,对学生理论理解能力要求高,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由此可见,教师在编制慕课课件的时候需要注重语言风格的转变,构建一套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丰富而又生动的话语体系,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感染力与形象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使用更加富有时代特色,幽默而又通俗的语言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将一些抽象化的概念采用生动的语言加以诠释,保证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程内容,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SPOC;MOOC;高职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DOIDOI:10.11907/rjdk.162339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2-0200-02

0 引言

MOOC存在师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无法实现个性化教学;对注册学生缺乏有力监督,造成高辍学率及低及格率[2]等问题。SPOC教学模式及流程相比MOOC更加灵活,很好地解决了MOOC存在的问题[1]。其主要特点是将MOOC优质教学资源与面授教学之长深度融合。SPOC教学对学习者有限制要求,适合小众化教育[3],通过线上(理论知识为主)与线下(实验和互动讨论为主)学习[4],学生有更多时间在课堂进行实践及方案论证,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现今高职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1 高职课程SPOC教学模式设计

综合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特点,本文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高职课程SPOC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学前准备、学习活动、课程评价3部分,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平台()实现线上教学。

1.1 学前准备

学前准备内容包括学习者学情、课程内容、学习环境分析。课程学习者学情分析,即了解学习者的知识技能背景及世界大学城平台操作水平。教师根据学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综合考虑校内教学环境,合理规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分析是分析学校是否有条件进行SPOC教学。

1.2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主要分为课前导学、课中研讨、课后巩固3部分,各部分内容设计均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课前导学和课后巩固都在线上完成。课前,学习者通过学习任务单,完成以微视频或文字资料及小测验为主的任务。每个微视频都围绕某个核心知识点,通过测验检验学习掌握程度。课中研讨是对课前所学知识的深入,师生在课堂面对面讨论解决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深层次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利用课堂开展实验,消化理论知识,通过汇报形式提高学生自主思索及团队合作能力。课后通过测试巩固前期所学,检验学习者能否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1.3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5]。过程性评价主要参考线上测评结果及课堂讨论表现。线上测评评分直观,成绩及答案一目了然,结合课堂综合表现评价考评更为全面。期末再进行终结性考核,使考核结果更加公正。通过增加过程性评价,积极督促学生重视过程性学习,提高学习自主性。

2 应用案例

将高职课程SPOC教学模式应用于笔者学院《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集成》课程,下面阐述详细教学过程设计。

2.1 学前准备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集成》课程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课程。该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建设及省级特色专业,建有湖南省首家太阳能科技馆,并自建湖南省首个高校屋顶20kW光伏电站。

(1) 学习者学情分析 。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二第一学期,总学时64课时,周学时为4课时。开设该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光伏理论基础、CAD、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基础课程,具备光伏材料及电力电子背景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对光伏产业链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大一时学校就发放了世界大学城帐号,学生懂得基本操作。

(2) 课程内容分析。按照高职教育要求,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离(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及硬件设备选型基本方法,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实现光伏电站项目可行性分析;在情感方面,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具备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及安全、质量意识。利用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背景知识,由浅入深,将课程内容分为8个项目,同时考虑校内硬件资源环境,细化项目知识点。

(3)学习环境分析。根据课程内容,将教学环境放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实验室及屋顶实训场所。多媒体教室用于师生研讨及方案汇报,计算机机房用于绘制光伏电站设计CAD图纸及操作计算机辅助软件,实验室用于小型光伏设备性能检验及操作,其它需在户外完成的实验放在20KW光伏电站所在的实训楼露天屋顶处。学校多媒体教室、机房安装有CAD软件,实验设备充足,能满足教学需求。

2.2 学习活动

课程开设流程进行公告,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方式、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式。

(1)课前导学。学生加教师为世界大学城好友,并在班级选取二名学生作为课程教学助教,分别协助进行线上及线下教学管理,并要求一助教在世界大学城建立班级讨论组。课前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并于规定时间内完成测验或参与讨论。学习任务单包括微视频、文字资料、测验或讨论。在线测验能即时显示答案,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若还有疑点,可通过班级讨论组消息,教师及时进行反馈。以项目二“太阳能资源”分项目为例说明课前学习任务单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课中研讨。教师利用世界大学城平台中的数据信息了解学生疑难所在。在课堂教学前期,提出导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引出更深层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现知识点迁移训练目标并解决问题。可根据课程项目需求,组织开展实验及项目设计,最终要求学生通过汇报方式,说明实验过程心得及设计思路。

(3) 课后巩固。线上课后测试巩固前期所学,测验题型采用客观题形式,评分、答案及解析即时可见,测试内容较课前更加深入、灵活,考核学生能否应用所学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下一阶段学习进行准备。

2.3 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参考学生课前及课后测验成绩,综合线上、线下分组讨论表现、课堂项目汇报情况、实验表现、到课情况等因素评定;终结性评价以期末闭卷考试考核成绩评定。两部分考核比例为:过程性:终结性=7∶3。评分重点放在过程性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过程。因过程性评价考虑因素较多,助教可协助进行统计工作,以减轻教师工作量。

3 结语

笔者学校已在两个班进行了SPOC教学实践。学生非常重视课程学习,主动增加学习时间,学习热情高涨,自主性增强,绝大多数学生能进行小型光伏电站初步设计。后期将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边实践、边总结、边升华,为其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福克斯,等.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1.

[2] 陈然.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42-47.

[3] 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4

一、当前我国高校的美声声乐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校在声乐教学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仔细分析其发展模式我们不难发现,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在自身的发展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无法针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同时无法满足学生自我学习的需要,全面地提升教学效率。首先表现在教学模式上,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多采用的是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一对一的面授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但这种固有的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无法根据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要,有效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因材施教,无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由于教学理念还相对滞后,不能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声乐认知,师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沟通,不能针对学生学习的需求来提升学生的标准化认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声乐知识。此外,高校声乐美声教学还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受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师还是比较缺乏的,除了一批专业的音乐院校有着专业的声乐教师之外,我国其他高校的声乐教师可谓是捉襟见肘,在很多的高等院校中甚至出现了一个老师带多个教学班的情况,声乐老师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声乐教师本身就比较欠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另外一方面具有专业化水准的音乐教师在高校教师所占比例较少,不能为高校的声乐教学提供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理?认识。长期以往,导致各个高校的声乐教学形成恶性循环,不能全面地提升本校的教学质量,无法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来充分满足学生美声声乐教学质量的要求,导致学生对声乐理论认识不足,不能对学科形成系统化的认知。

二、针对互联网教学平台建设的控制策略

面对我国高校美声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据互联网技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学,充分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就显得尤为重要。此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依据学生对课程的专业化认知,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融入到学生的基础教育当中。首先针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就要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放入到互联网教学平台当中,通过专业美声声乐教学音视频资源的获取,将专业的课程资料放入到学生的学习平台当中,通过学习平台的互动机制,借助线上课程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课程终端快速地学习知识,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及时地向老师请教,老师可以线上解答,帮助学生及时快速地解决学习困惑。此外,互联网声乐教学平台的开发还可以建立语音交互模式,通过语音交流来实现学生和老师的线上互动,老师可以通过语音线路来及时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语音及时向老师询问自己不懂的问题,实现全天候、全时段的活动交流,保障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面对一些高校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建立互联网声乐教学平台,还可以将顶级音乐高校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整合出来,在保障信息资源全方位对接的同时,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和互联互通,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声乐知识。与此同时,针对一些高校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在建立声乐美声信息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的建设与音乐专业院校实时连线,通过设立不同的线上资源,聘请专业的音乐教授或是音乐讲师,通过线上互动的形式来为学生讲解声乐知识,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普通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学习到专业的声乐知识,理解知识原理,掌握专业技能。

三、声乐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集中机制建立

依据信息技术而开发的声乐教学平台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信息集成性,其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数字资源文件获取,从实际面授的课程转移到了教学数字资源的传递。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现代高校美声声乐专业的学生对线上课程资源的互动性和可传递性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学生们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获取和索引,逐渐看重了教学资源信息的集成性,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节点内能不能将课程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将多种信息进行集成,快速地进行传递。这种数字资源的交互形式超出了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技术能力,信息资源的交互方式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高校的声乐院系要依托信息技术优势,加强课程数据资源的集成性,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将各种资源汇聚到信息传输终端上,从而加强声乐信息教学平台的数字信息处理能力。另外,在美声声乐教学服务过程当中,平台的数字服务要在对用户信息进行有效搜集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通过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检索来对用户所需要的数字资源进行分类存储,将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后端处理集中在统一的系统当中,将数字资源汇聚成统一的信息体系,方便学生进入到系统中查询自己需要的课程信息,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学习相关知识。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翻转课堂 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 1().3969/j.issn.1672-8181.2015.03.005

1 我校《激光原理与技术》专业课存在问题

我省许多理工类院校的光信息、光电类和大部分应用物理专业都开设《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作为重要专业基础或方向课,此课程:第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前沿性和探讨性;理论抽象,公式众多,有相当学术和技术含量的课程,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概念缺乏准确理解或概念和实际应用“两张皮”的现象。第二,课程教学内容多,课程容量大。第三,由于激光技术、光电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器件层出不穷,与新现象、新理论、新器件、新应用有关的课程教学内容也必须不断地做出更新调整,

另外,《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涵盖知识点包括激光原理、激光技术两部分,知识点明确,可以用一个实验、一个概念来组织教学内容。课程具备开展翻转课堂的实施要求。

2 翻转课堂在《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方案

结合我校《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特点,在现有的翻转课堂模型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路线图f如图1)。主要由线上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三部分组成。LMS作为教学实施的基础性管理学习平台,可提供教学资源、学习过程记录和互动场所。

线上学习

课堂学习

课后学习

2.1 设计知识单元的策略

将课程按“知识块”分成8个教学单元,即:激光的基本机理,激光谐振腔理论以及激光振荡理论,连续和脉冲激光器的工作特性,选模技术,放大技术,稳频技术和激光短脉冲技术。每个教学单元可以由一次或多次课程完成,以便教师开发课程视频。

2.2 设计课程微课

第一,根据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突出难点、重点),设计微课。第二,每个教学单元可分成若干个模块,以模块为单位设计微课。第三,微课内容包括微视频、课间练习和每周作业。通过微视频中的导读内容、课间练习和作业,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习者自主思考。

2.3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3.1 线上学习

第一,通过慕课学习。让学生假期在慕课平台查找与激光器件有关的知识,提前使学生进入到课程中来,在头脑中初步形成激光器件的结构框架,对激光器件的主要应用等有简单的了解,简单的知识点通过慕课学习。第二,通过微课学习。设置每周微课时间和作业提交截止时间。课间练习和每周作业可采用填空或选择形式,每道题在截止日期之前允许学生提交3次,否则当次作业记为0分。另外,在学生看完微课之后,对微课中的收获和疑问可以在讨论区发帖。由教师团队或学生讨论互动给出解答,完成课题组布置的线上学习任务。

2.3.2 课堂学习

第一,分析每个教学单元的目标、知识类型、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策略,如“讲授”、“自学”、“讨论”、“实验”、“探究”等。第二,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具体分为五个环节:①明确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观看微课时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②独立探究:从开始时选择性指导逐渐转至为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方面,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注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③协同学习:通过“探究式案例”、“探究式实验”鼓励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进行讨论并实施;④交流展示:成果交流采用如:举行展览会、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⑤考核评定:建立线上学习、课堂和课后学习各环节的考核评价。考核成绩构成为“课间练习20分+每周作业15分+课后研究报告和小论文5分+讨论区及课堂活跃度10分+期末考试50分”。

2.3.3 课后学习

由课后的复习,学生定期的答疑,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和课程论文构成。

3 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案例――以光学谐振腔(FP腔)为例

3.1 线上学习

首先利用微课介绍实验现象,给出FP腔的输出装置,给出了连续波入射时单模光纤FP腔输出光谱。提出问题:如何解释上述实验现象呢?接下来在微课上介绍描述上述激光现象的基本概念与相关规律。根据多光束干涉原理,可得垂直入射时,光学FP腔的输出与输入光强之比为:

将光纤长度,折射率(n=1.48)代人,可得其自由谱宽为50CHz,利用变换式,可得自由谱宽为0.4nm,理论计算与实验现象一致。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课间提问,采用填空题:C02激光器波长为10.6um,当腔长L=lm时,自由谱宽为(),如果该激光器的光谱线宽度AVF=108Hz,则输出为单模还是多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课间作业的提交。

3.2 课堂学习

首先,提出问题:腔端面反射率对输出特性的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在独立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进行协作学习,以4人为以小组,利用计算机对(1)式所描述的规律进行数值计算,将结果可视化,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从图上还可发现原本静止的图“动”了起来。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一环节是理论分析的重要补充,再次完成知识内化。将科学计算引入课堂,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通过可视化,学生对复杂的激光现象具有了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晦涩理论的理解。最后,介绍新实验现象的探索。前面我们详细学习了连续波入射情形下,光学FP腔的输出特性,自然会想到脉冲激光入射情形,那么脉冲激光入射到光学FP腔,其输出具有什么特点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协作学习和探索,得到当脉冲激光入射到单模光纤FP腔时,其输出波形具有衰荡特征,从而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

3.3 课后学习

以小论文形式,让学生完成一份研究报告,题目为光学FP腔的激光器件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光学FP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例如FP在输出模式选择,光束质量改善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自行选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在学院的激光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小论文撰写和提交。

4 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在我国真正去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还需要更多的实际教学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电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多元混合;SPOC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一些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发的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POC(smallorivateonlinecourse)、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方式在各大高校应运而生,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环境,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2]。与传统课堂授课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满足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同时也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及外延[3-4]。进一步来说,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将融合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点,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5]。电分析化学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前沿性等特点,其教学内容繁杂,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要求较高。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我们逐步探索出一条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电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现场讲授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导整个教学活性,而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只能被动接受,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

1.1教学模式固化

由于课堂学时限制,教师很难将繁杂的知识点在有限时间内完全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取舍,并采用较紧凑的传统“灌输式”授课方式。该授课模式中,学生被动听课,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很难被激发,师生互动配合度较低,学习效果不理想。

1.2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课堂授课中,教师常采用手写板书+PPT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板书可以使学生加强记忆,但进度较慢,PPT展示使教学内容体量更大且更加形象具体,但其较快的进度使学生很难深入吸收知识且重点把握不清。尽管,近年来二者的结合使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过于单一的手段很难高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氛围沉闷。另外,由于缺乏一定的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手段,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3评价方式有限

传统的成绩评定多以“期末考试+课堂出勤”按比例核算方式得到总成绩。这种成绩评定方式忽略了学习过程考核,学生只要保证出勤率和突击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使得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中参与度不高,也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习效果差。

2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2.1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结合,高校课程开始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慕课作为一种新的线上教学模式,因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在高等教学中被大量使用。但是,传统MOOC需与开设单位教学内容、进度保持一致,限制了MOOC的广泛应用。基于MOOC资源的“异步”SPOC平台的建立十分必要,它可以根据本单位的教学目标,选择性利用MOOC资源,并进行合理增补和删减,实现“自定义”课程设定。然而,单一线上手段仍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元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大大弥补彼此的不足,比如:雨课堂、微信、腾讯会议等。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电分析化学教学团队经反复探讨,确定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开展依托“异步”SPOC平台的1+N多元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图1所示)。

2.2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电分析化学是仪器分析的进阶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且教学内容体量较大,需要多角度开展课程内容设置。除了与团队教师共同研讨外,也参考往届学生意见反馈,明晰课程教学思路及改革目标,开展基于“异步”SPOC平台的1+N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2.2.1线上资源建设根据本校的课程安排,在已引入的“异步”SPOC内容基础上自主建课,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补充及修改。根据以往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制作线上讨论题目供学生思考、探讨。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在每个章节后,制作单元练习题。同时,开展教研结合,将课程相关前沿科研论文等上传平台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了更快捷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建立微信群,结合“雨课堂”推送教学日历及具体课程安排。此外,腾讯会议也被引入,弥补线上教学难以实时交互的缺陷。2.2.2学环节规划本学期开课之前,通过微信群及雨课堂教学大纲及日历,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1)课前线上教学,教师在SPOC平台定时预习视频(大约10min),在讨论区相关讨论话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视频内容学习(视频也可反复观看),学生基于预习视频及知识储备,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开展课前预习,并将讨论问题带入课堂。此外,通过讨论也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等进行调整。(2)课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课前的线上讨论反馈,教师基本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难点解析。采用雨课堂随机点名提问,反应学生学习成果,提高课堂互动性,调动课堂学习氛围;线上授课时,学生在SPOC平台观看视频的同时,在腾讯会议及微信群等交互软件与教师开展交流、讨论,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线上作业。(3)课后线上教学,教师在SPOC线上平台及时评判线上作业,并通过微信群等及时给与反馈,学生参与生生互评并及时查阅测评结果,消化知识内容。2.2.3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顺利运行的关键。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重新调整电分析化学线上线下考核分值,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占比,增加形成性考核比例,以激发学生自主利用线上平台的积极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课程最终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与形成性评价1∶1比例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线上视频观看(占比10%,考察学习自主性)、话题讨论(占比10%,考察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上单元测试(占比15%,考察知识掌握情况)、课堂互动(占比15%,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图2)。

3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1)线下-线上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优势互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2)线上“SPOC”平台授课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集中精力学习,将传统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线上视频可在课前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在走进课堂前对所学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带着知识和疑问走进课堂,视频可反复观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化需求。(3)多元化线上模式融合了多种教学软件(SPOC+雨课堂+微信+腾讯会议等)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教学形式多样、直观、灵活,学生参与度高,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性高。(4)依托线上平台数据,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完善过程性考核,减少期末考试的随机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绩的公平性。

4结语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一种基于“异步”SPOC平台的1+N(雨课堂、微信、腾讯会议等)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被提出,并在《电分析化学》课程中实践。运用多元化线上线下模式对电分析化学课程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开展改革实践,建立了较完备的混合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周丽景,于湛,孙晓颖.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1,36(04):73-79.

[2]宋美玲.基于“超星学习通+腾讯QQ”的线上教学实践—以《生物化学》为例[J].科技风,2020(32):95-96.

[3]张凯,王瑜.基于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的混合式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电子测试,2020(21):76-77.

[4]廖丽霞,孙明礼,方涛,等.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J].高师理科学刊,2018,38(8):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