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1

关键词:软件工程;案例教学;图书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657-02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软件的学科,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因该课程理论高度高,需要一定的实践基础,学生在学习时常感觉抽象、言之无物,课程学习的兴趣不高,做具体项目时又无从下手;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又感觉很有难度,较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当今软件项目的开发随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其从业人员的软件工程素养要求日益提高,要求软件项目的管理者、开发人员及测试人员必须掌握软件工程技术、方法和原理。为了解决教学效果跟行业发展现状的矛盾,各高校也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思路。

1 案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案例教学法(亦称个案教学法)是一种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所研拟出,当前管理学界、政府部门乃至于企业大学所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德国教育家W・克拉夫基认为,案例教学是指“让学习者从真实的案例中学到一般性的、能触类旁通的知识和能力;即能让他们获得结构性的东西及规律性的关系等。通过掌握和运用这种一般性的知识、能力,就能多少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类似的问题”[1]。

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方法、技术和原理,培养学生用工程思想去开发软件的能力[2],让学生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而案例设计是实现课堂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现如今,很多课程都试行了案例教学法,但并不是所有课程的改革都是成功的,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案例质量不高、缺乏新意、创新性差、来源匮乏、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等。因而,在设计教学案例时,一定要遵循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现状,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案例内容[3]。

1) 挑选的教学案例要有针对性和综合性。根据系统开发的不同来设计一些常见的案例,通过讲解案例在开发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具体应用,通过一个完整的综合性案例,使学生对软件设计和开发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为学好这门课程打下初步基础。

2) 好的案例应是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通过对实际项目进行研讨,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真实环境,最好是亲身经历的事件,易于学习和理解,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所用案例最好是授课老师亲自参与开发的项目,而不是随便抄袭、借用别人的案例。由于教师有开发经验,在教授基本理论时,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有较强的预见性,并能对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合理的点评和总结,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沟通,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案例教学的应用

2.1 案例设计

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是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和技术,因此在设计案例时,根据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可设计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紧密的案例[4]。在讲授软件工程课程时,结合从事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教学和科研的实践经验,从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了一个师生都熟悉的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方案―图书管理系统。

软件工程课程是面向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这部分学生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组队进行图书管理事务的调研,让学生直接参与学院图书馆的具体管理,如何处理借书、还书、查询、续借以及逾期等事务,只有充分了解了业务流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分析与设计。而且一个完整案例的内容具有内在联系性,就可以将多个知识、技术与方法融为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 教学原则

好的教学案例更需要好的教学方法[5]。软件工程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 明确以理解软件工程思想精髓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以“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理解软件工程思想的精髓”为教学原则,让学生在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思想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要清楚软件工程课程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单学会某一项目的分析、设计方法,而是要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课题,都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设计与实现,即 “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坚持“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精讲的对象就是这些主体,所以肯定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讲,是详讲还是略讲,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把握的内容,哪些知识需要通过上机操作学生才能进一步理解、消化。“精讲”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并提高练的效率,所以要求教师能全面、系统地把握教学的内容,区分重点和难点,做到讲解简练、深刻,启发学生的软件工程思维。“多练”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知识的一种手段。通过实践,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真正理解软件工程思想。精讲多练要求既重视讲的作用,又保证练的需要,把讲和练的作用结合起来,发挥师生双方面的积极性。就讲和练的关系说,精讲既为了给多练腾出时间,更为了给多练提供指导。“讲”,要避免填鸭式、满堂灌、凌空说教、烦琐讲解,但并不是单纯追求讲得越少越好;“练”,要在精讲指导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智慧潜力,促使学生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3 案例教学的实施

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的实施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结合实际项目的理论教学改革

在理论授课过程中,以学生经常接触的“图书管理系统”作为教学案例,而且曾开发过该类系统,对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非常清楚,通过系统循序渐进地讲授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和目前流行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各知识点通过项目的逐步完成来介绍,着重把握各知识点在项目中的运用,并辅以开发方法的介绍,对各知识点的介绍以一种自然、顺畅的方式呈现,并不会造成知识的断层从而没有整体的概念。由此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软件工程思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结合具体项目,让学生形象且深刻体会传统方法学与面向对象方法学的区别、优劣,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有实践依据,学生不会觉得空泛、枯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软件需求无疑是当前软件工程中的关键问题,没有需求就没有分析。以借阅图书为例,引出需求分析与建模的方法。先介绍传统分析方法,如结构化分析方法的业务流程图的符号及意义,然后引导学生画出各层数据流程,对于许多学生,画数据流程一直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当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后,再引入面向对象方法,采用用例模型来展示需求。经过两者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传统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差异,更好地理解两者的特点。

透析了需求后,再介绍系统设计、实现、测试及维护的方法,将传统的流程图、N-S图、PAD图等知识点与面向对象的类图、活动图、时序图、构建图等信息对照学习、应用,使学生更深入理解两种方法的精髓,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有利于学生成为企业真正需求的软件设计师。

2) 以培养软件工程师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软件工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针对传统填鸭式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在加强随堂授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教学不可能将项目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实践教学恰好可以深化学生对软件工程各阶段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课程教授全程围绕“图书管理系统”,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一般建议4人),自主设计,人人参与,充当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管理员、程序员、项目测试师等),每个人的作品都将以个人、小组形式进行计分,最后给出一个综合性的实验成绩计入期末成绩,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项目的正常进行。每个阶段每个小组都推举一名同学进行演示、答辩,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学生再进行演练和提高。通过完整的项目设计,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不会出现扯皮、不干活的状态,每人都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以免拖累整个小组成绩,培养一个软件工程使该有的职业素养;组员间也会积极沟通,这不仅快速地掌握设计和实现一个项目的基本方法,而且培养了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应该具备的沟通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软件工程思想及设计方法,初步具备该专业需要的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3 结论

将案例教学引入到软件工程教学中,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完整的案例使学生初步掌握软件工程思想及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的实现过程,这对提高学生的工程理念、职业技能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校以计算机专业为具体实践对象,并追踪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与往届相比,经过案例教学法训练的学生,其毕业论文的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晓蕙.大学本科案例教学实践反思[J]. 航海教育研究, 2008(4):80-82.

[2] 路阳,董宏丽.软件工程案例教学浅议[J]. 长江大学学报, 2010,7(2):386-387.

[3] 丁辉.工科专业案例教学研究[J]. 教育探索,2009(1):52-53.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项目;教法

中图分类号:F224-39文献标识码: A

项目课程和项目教学是当前中职教育的热门话题。探讨其教法对项目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对课程和教学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实际上,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专业教学中将普适功能教育目标,如方法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独立自主能力、责任意识等突出表现出来的教学方式。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相结合的模式,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以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在项目教学中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每人都有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和任务,而一个任务和其角色也相互结合,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内容。教师将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工作流程和项目要求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项目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解决实际困难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有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保证了其教育目标追求。综合起来项目教学法有以下特征。一是产品和行动导向。其目的是在真实环境中通过行动来获得典型的实际经验。二是跨学科性。通过项目主题所包容的跨学科的综合内容来达到教学完整性,这在传统的单个学科或专业指向的学习中不能实现。三是学习者和需求指向。其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及项目参与者对项目主题的认同感。四是学习过程的自我组织。因此,必须在项目教学中给予学习者自主进行计划和实施工作的空间。五是社会关联性。通过项目教学的社会关联性质,展示学习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正确应对的能力。项目的目标和内容不只是获得专业知识,还有发展学习者人格的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从理论上说,项目教学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我们尝试将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贯穿于计算机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即将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完整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完成这些组成部分,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例如:在数据库开发应用课程教学中,刚开始在没有讲授任何实际应用项目时,就让学生自己创建某个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创建某些随性的表及在表中输入相应数据,简单演练数据库及表的基本操作,还根据已创建的数据库及表布置课堂作业。虽然这些作业很多同学都能够在课堂上顺利完成,而且也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由于问题简单、操作容易、作业反复出现等问题,学生往往只能温习已学习过知识点,而且记忆不深,课后往往容易忘记,更加不能将已学过的知识同新学习的知识相互联系,融合升华。但如果采用实际软件项目同数据库开发应用课程相结合,如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那么学生们首先会一起查阅学生宿舍管理相关的文章,同时联系、自身生活经验,相互讨论,利用已学习过的数据库知识,建立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库、实体表,及其联系表,这样不仅温习了以往的数据库SQL语句操作,同时灵活应用了抽象数据库设计知识,最主要的是在数据库表的设计过程和创建中,大大提升了学生们分析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们的兴趣。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分析

1、项目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用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及当前就业市场为需求,改用以“就业”为线索、以“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

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同职业或岗位同步。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项目”。项目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应用新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没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因为项目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知识,“项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项目”的设计至关重要。

2、项目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项目”来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根据“项目”的需求来来学习,变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有“学会”到“会学”这里面关键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项目要在协作中完成

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思路、想法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当的给予点评,是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4、项目教学成果要展示

项目教学的作业一般是一个具体的项目,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项目也宣告成功。学生用自己的劳动获得了现实的成绩。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成果的展评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参与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在评判时应以鼓励学生能力为主,指出成果作品中的不足。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学到传统课题教学中得不到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自信心等方面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自主学习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项目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能将某一工作问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学生有独立制作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任务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法中注重学习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能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项目”作为动力来进行教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它贯穿一个宗旨:让学生参与,并有机会让其体现“个体存在”的价值。

实施项目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不但可以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综合演练,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教育的精神。

参考文献: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3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这对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是一项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教育。然而,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原因,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层次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相对低下。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法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下面以Photoshop教学为例就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要求而提出来的,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就成为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创设可行的问题情境。教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实际生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

第二、项目设计的层次性。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完成“项目”。因此,教师进行“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使设计的 “项目”有层次感。比如在Photoshop教学中,同样一个图形的绘制,可以通过画笔直接绘制,可以通过路径转换,在项目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方法来完成项目。

第三、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共同参与,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更好的发现问题,使项目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通过使学生的共同参与,顺利地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四、“项目”的设计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和相差软件的学习、帮助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启发他们亲自去尝试和探究去发现,鼓励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学内容和项目实例的选择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素材和依据。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践

下面以Photoshop设计黑白围棋子为例,介绍实施步骤。

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熟悉画笔等绘画工具,掌握图层特性和滤镜等工具的使用。

任务涉及内容:绘制围棋盘和黑白棋子。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设计方案,使用Photoshop软件完成操作可行性问题的研究。

教学过程:

第一、分析项目要求,明确操作内容和基本步骤,对实现任务的过程有整体的认识。

第二、分配任务,将项目分成两组合作完成,一部分负责图形的绘制,另一部分负责对整体效果进行设计。教师巡回进行指导,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会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第三、学生充分应用已学知识和所具备的操作水平、技能合作完成实现任务要求,这个过程是整个教学的重心,操作时会真实反映每个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方法、操作步骤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学生协同合作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以实现项目要求为目的,将学生已学的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并使学生对相关内容加深理解。通过分组协同操作及对问题的分析,不但掌握了操作技巧和方法,而且提高了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开阔了思路,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1、项目教学法的初衷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实践经验也应该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也不是教师灌输的,因此,项目教学法的讲解应该只包括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操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接受,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项目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而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3、项目总结必不可少。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因此,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它应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中,应把不同的解决方法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这样,学生可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景”,通过“协作”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意义建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因些,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对水平参差、自控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有更加实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言,《项目教学法》,《职业技术教育》2003(7).

[2] 武海华,《在职校专业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陕西职业技术教育》 2006(2).

[3] 邱崇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9)..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4

一、分层目标教学法的概念

分层目标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特长等心理倾向以及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目标、过程、要求以及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和分类指导,并使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过程及要求与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相互协调,旨在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兼顾学生智力和情感上的个体差异,使“因人施教”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

二、分层目标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

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应先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知识水准、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学生层次的确定是在进行整体调查和各学科专项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实事求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原则,坚持学生本人自愿申请、学生之间评估,然后各科教师汇总,将自己学科的学生按学习基础分出A、B、C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再逐一与学生沟通交流。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最好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三层,而应称作A、B、C层,并将三层学生按一定比例交叉混编成学习协作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综合评价都依据分组情况进行布置,鼓励他们通过团体协作来共同提高综合素质。

我授课的班级是高三年级的计算机专业,他们通过前面两年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知识水准参差不齐,而且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很多时候并不能正确认知自己,易受外界的心理暗示。因此,我每次在向学生宣布分层情况时,都十分讲究方法和场合,同时对分层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熟练程度,从而依据个体差异,对学生实施动态分层管理。我会帮助学生分析最近阶段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提高的原因,鼓励学生正确地面对这种差异。同时,我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进入更高的层次。

(二)根据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我结合专业教学要求及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计算机专业课上,针对程序设计的问题,要求A层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及步骤、课本例题,并能做脱离课本的拓展性实践问题,鼓励他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要求B层的学生掌握课本已有例题即可;要求C层的学生只要能“照本宣科”就行。通过设置不同的目标,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体会到编写程序所带来的成就感。应专业教学的需要,我制定了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具体教学方法分层

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1.理论课

我事先根据分层情况,梯度设置练习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演示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由于班上大多数学生属于B层的水平,所以教学中以B层目标为主。为了兼顾C层学生,我由简单的操作引入新课;为了兼顾A层学生,我在讲完教学内容后,再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我最后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和作品作出评价分析,达到了理论教授的目的。

2.实践课

我先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操作一遍,最后再出一个难易梯度程序设计的练习,根据层次要求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理念和能力。

对A层的学生,主要培养发散思维,开拓其思路。教师可要求他们多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B层的学生,要鼓励交流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在熟悉课本上的知识点后,可以做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总结提高。

C层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讲解获取知识,教师要指导其学习方法和训练技能,鼓励他们回答为B、A层学生设计的问题,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3.作业布置与批改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着力注意两个问题。

(1)布置作业要因“层”制宜。教师在紧扣教材的同时,要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和具体情况设计一些难易有梯度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批改作业时,对于B 、C层的学生,要指正其存在的问题,多给予表扬鼓励的评语;对于A层学生,可要求他们寻找更为合理简洁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搞好作业讲评做准备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课外活动与辅导

我利用课余成立计算机专业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配备的“指导教师”也不同。C层学生做带有智能自动评分系统的习题,B层的学生可以在一旁给予必要的“指导”;A层学生要做有难度的题目,必要时由我负责指导。进步较快的A层学生要自觉帮助B、C层的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专业兴趣班使学生的专业水准得到了提高,学习气氛愈加浓烈,促进了班级内部的和谐与团结。

(四)教学评价分层,适时动态地调整层次和发挥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评价分析要体现出层次性和激励性,测评机制实施弹性动态管理,即学生的层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上下浮动。这是一种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评价考试时,教师可按一定比例来考查各层次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鼓励低层次的学生答高层次的题,在统计分数时,将超层答题的结果作为升、降层的重要参考依据。

教师还要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对教学作出恰当的评价,并决定下一步的教学步骤。分层评价和激励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继续鼓励、发扬学习小组内部互帮互学,组外相互竞争的协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内充分展现自己,获得进步。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计算机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007-03

1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新型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需要教师敢于超越传统,根据不同学科或专业的教情与学情,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历史赋予的重任,也是时代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极富有创造性,且内容更新较快的课程,只有经过充分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只有不断追求创新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步伐。而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忽略了把课程作为信息的载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主动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因而限制了人的潜能的发挥。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呼声日益高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质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所涉及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学科学习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问题作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自主地通过已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完成任务,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巩固已学的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具体到课程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 (目标) 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并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以达到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之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发点是:师生互动;切入点是:边学边做;落脚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尤为强调个性的发挥,事实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我们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些方案设计、过程考核以及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希望对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法实施一般可分为任务设计、分析探索和效果评价等3个阶段。

3.1任务设计阶段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前提条件,是这个过程中的核心,它将决定在这节(门)课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所以,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的第一步,也是任务驱动法的关键。

教师要站在稍超前于学生智能发展水平的高度上,提出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获取知识的有意义的任务,设计的任务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若能创造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无疑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任务明确、编排合理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把知识点分成一个个相对容易完成的小任务。这些任务与任务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通过小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设计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提出恰当的基本目标、发展目标。基本目标通过努力人人都应达到,而发展目标则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追求,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的精神。

任务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下列3种。第一种形式的任务要求非常明确,有统一的样板,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给出的样板去做,这种形式比较适合课程内容的开始教学;第二种形式是任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教师明确要求的,另一部分是允许学生自由发挥的。例如学生在学习PowerPoint做演示文稿时,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送给爸爸妈妈的电子贺卡”的任务,“做一个电子贺卡”是确定的任务,但其中设计的具体内容可由学生自由发挥,这种教学形式适合教学的中间阶段;任务的第三种形式是教师只给出一些原则上的要求,大部分内容由学生自由发挥,这种教学形式比较适合课程设计和实训阶段。例如在VB课程设计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管理系统 (工资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等) 。后两种形式的任务的确定还需要学生自己思考或者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具体的任务。

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把教学内容融合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

3.2分析探索阶段

分析任务是任务驱动法中必要的环节。教师对任务进行适当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一般来说,任务给出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应该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搜集相关的资料,分析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存在哪些问题。如果完成任务的知识没有学习过,即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是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对任务分析之后,就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阶段。这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启发,给出合理建议,提供学生所需的资料,也可以参与其中讨论。教师设计的任务可以由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分小组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例如,在VB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我们可以这样来安排,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一个有趣的程序作实例,这个程序是完整的,并且包含了当天课程要讲的新的语句,也大量使用了前面课程中已经学过的指令,再由浅入深地讲解实现这一程序的基本思路,提出所需解决的问题。然后,在程序中一步步地引出对象、控件的使用,讲解新命令的使用方法,最后总结新指令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教学不仅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简单、有趣,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不至于掉入VB语言知识的细节里,很快了解了程序设计的全过程,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讲时钟控件一课,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个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小程序,当地球沿着既定的轨道围绕着太阳转动的时候,学生们立刻被吸引住了。然后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地球在既定的轨道上移动,再一个便是移动速度控制。然后引导同学们思考怎样求得轨道上一点的坐标,当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时,便可介绍Timer时钟控件的使用了,接下去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如何用Move方法让地球转起来等等。最终使学生们基本掌握整个程序的编写思路和方法,让他们感到编程很有意思,很好玩,还想编写出更加有趣的程序,因为只要有了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为我们老师提供了太多的机会和可能为学生去创造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只要老师下功夫去发现、去挖掘。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抛弃了以往学生跟着教师指挥棒转,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大胆尝试、自主探索,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十分有益,另外“任务驱动”教学法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考虑到知识技能层次上的差异,教师可以把各种层次的学生组成一组完成同一任务,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习他人的长处。

3.3效果评价阶段

完成了任务并不等于完成知识技能的建构,还必须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就是总结反思和巩固的阶段。学生完成任务后,应该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讨论。先进行小组内交流,对不完善的地方做相应的修改,如还有疑问,可在班级集体交流时提出供大家讨论。小组讨论完后,进行班级交流。

评价任务的最后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等等。教师的评价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信心,充分肯定其优点,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者的快乐,以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

评价活动主要是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是一个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风格的学生,可以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相互交流中产生新的认识。而教师也可从学生的一些创意作品中得到启发,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任务评价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都得到了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学生成果的静态评价,还包括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通过教师的点评帮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消化。

4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不足

对于计算机专业课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该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然而,教无定法。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许多不足之处,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对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全面。比如,我们在教学程序设计的时候可以创设一种任务情境让学生围绕某一个任务开发一项软件,软件开发完毕后,学生对该软件所需要知识应该已经掌握,然而,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用到的知识点,以及对该知识延伸的相关知识掌握可能不够全面,不够系统,也就导致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缺少了理论的深化。因此,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全面。

5结束语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与组织来完成对信息的传递,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运用从而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并积极思考,不断地将新的知识内化到原有的认识结构中,从而完成对新的知识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师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教师设计和分析情境,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完成,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分析情境,理解知识来完成任务。任务的完成融合了学生的创造性,体现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心。“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师生交流的空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单一教与学关系转变为引路人与开拓者的关系,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在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中,我们重点谈了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和每一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希望能够对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比较明确的指导作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计算机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达到计算机专业教育目标。当然,这种目标的实现还需要教育者在现代教育观念的引导下,切实做好建立各种信息技术设施,开发电子教材、建立教学信息资源库,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洪. 计算机与现代教育[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何克抗.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6

关键词: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53-02

一、建立教学案例库

1.典型性原则。案例教学法中典型的案例,在学习指导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具有很强代表性的,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电算化知识在实际活动中的发展变化规律,以促使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2.实用性原则。会计案例应是会计主体的实际活动内容,做到精心整理、精练概括,而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应依据会计案例教学的需要,将会计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

3.综合性原则。教学案例要选择具有一定的难度,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综合性强的案例,以利于学生对有关重点与难点问题的掌握和理解认识,从而取得更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4.理论性原则。案例教学法可以将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具体的案例中,有效融汇于实际中,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起来更加熟练,运用起来更加轻松自如。

二、案例库中的资料来源

1.深化企业,融洽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发动学生参与学习社会理论知识并到当地企业进行专题调查。教师可以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搜集一些相关材料并且整理好,编纂成电算化专业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案例;一些专业教师还可以利用假期,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专业事务所等部门进行实践工作专业锻炼,或者进行兼职工作,边工作边搜集教学案例,为充实好课堂教学内容打好基础。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初期,教师可协助制作软件的初始设置,教师经过参与社会理论活动,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施行状况及过程,并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从而搜集会计材料作为教学案例。

2.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在网络上搜索下载资料,还可以在杂志、报刊中摘录资料等。将一些制造企业的会计资料整理作为讲授的案例;如根据手工会计资料,整理、改编为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从相关资料中搜集教学案例。这样可以收到好的学习结果。

3.建立校内或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学案例。如经常性开展当地的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研活动,一线教师相互交流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为了节省教师搜集案例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建立校内或校际间共享的案例库,可以是完整的,做到资源共享,也可以是有缺陷的,或将案例中的某些已知条件去掉,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讨论与分析

1.案例讨论。通过讨论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将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针对某一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关的会计案例后,以案释教,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学科理论知识,使课堂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师生之间相互辩论。通过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以《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如果A单位销售给了B单位一批货物,A单位开了一张增值税发票,而B单位开了一张商业承兑汇票交给A单位。假设你是B单位的会计人员,该如何处理?假设你是A单位的会计人员,应收集哪些原始凭证,如何编制记账凭证?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明确会计主体的问题,以及在不同阶段原始凭证的种类和收集、审核方法等;可以让学生练习材料购进和产品销售的账务处理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明确记账凭证的处理依据是原始凭证。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在教师的提示与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发现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可以独立的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和进行正确的案例分析。如:物资采购案例,教师可以结合购入物资的相关税金、不同的销售方式、成本构成、结算方式、销售折扣等知识点来归纳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四、案例教学法的案例演习

案例演习是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教师有针对性地在各个环节设置问题,不要急于纠正,要让学生去发现、探讨问题,教师要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判断分析问题是否有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的相关内容时,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为: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由每组同学分别饰演收款单位、付款单位、收款单位开户行、付款单位开户行,按整个结算过程进行模拟演示。在几轮模拟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这样不仅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还能熟练掌握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再如: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中关于不同等级操作员的权限知识时,教师如果逐条进行讲解的情况下,学生还是觉得费解,那么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感悟加体悟,身临其境,模拟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普通操作员(也要细分为若干角色),让其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在几轮模拟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就感。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即引导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的转化,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改变学生的被动听课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形式可以多样;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但其具体实施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应主张“教师为主导”,又可以进行逼真模拟训练。案例教学法重视会计理论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是一种较好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通过“实战”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身份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0,(8).

[2]参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2011,(9).

[3]林雁.高职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3).

[4]马德林.会计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财会通讯,2012,(9).

[5]贺三宝.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案例教学探析[J].财会月刊,2012,(2).

[6]梁金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