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工程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工程的概念

网络工程的概念范文1

1.1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强化学习效果

现有的课程教学手段单一,内容多为陈旧的中文教材,这与“卓越工程师”计划中要求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工程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不相符。对此,我们提出在现有网络工程课程教学中,选用合适的英文教材作为辅助教材,采用中文、英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国际合作能力的工程师”奠定基础。现有的网络工程教学大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化抽象难懂的概念为直观清晰的影像,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此外,在网络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这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与传统实物操作型实验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将原本无法开出的实验通过虚拟仿真的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夯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确保“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设置面向“卓越计划”的教学内容

由于课程的教学以概念介绍为主,缺乏合适的工程案例教学,使现有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要求。对此,笔者提出设置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教学内容,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网络工程课程教学,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案例进行解释,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介绍各种与课程中各个知识点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让学生学到国内外先进的规范化网络工程方法,掌握新工具软件的使用,为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网络工程师奠定基础。

1)案例教学。对于每种网络类型,课程中要提供数个工程案例,从不同侧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尽可能实现网络原理和网络工程两门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明显提高课堂上“教”和“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将案例教学与课堂讨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讨论深入分析和研究案例。例如,在学完需求分析知识点后,我们以学生都熟悉的“家庭局域网”为讨论案例,经过小组深入讨论后,将讨论的结果整理出书面化的需求说明文档。这种“大家讲”式的讨论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网络设计项目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参与工程项目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了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放式教学。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引入企业常用的网络设计工具,以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例如,在讲授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时,我们补充工程化布线技术及相应工具PacketTracer、Visio等;在讲服务质量分析与设计时,引入Qos流量控制机制、Qos队列调度技术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结合相关的知识点,介绍分布式系统、IPv6、网络管理技术、云计算、网络测试技术等较新的网络技术,使学生了解当前网络设计和发展的方向。

3)面向工程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网络工程教学经验和网络工程设计经验,在课堂上介绍了大量的系统设计方法、技术参数、设计图表和工程案例分析。例如,在讲授集群技术时,以华为3Com公司推出的IRF(智能弹性架构)集群技术为例,告诉学生通过IRF技术可将多台交换设备构建为一个联合设备,这样既实现了设备的扩展性,又实现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这些新技术案例的引入使教学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性,而掌握了这些工程技术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4)全面教学。网络工程课程从结构设计、性能设计、安全设计、物理设计等各个侧面探讨网络设计方法,教学范围涉及局域网、园区网、接入网、传输网、广域网等,讨论的网络工程设计案例包括以太网、存储网、IP电话网、工业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固定无线网、SDH网、DWDM网等几十种网络类型。除了上述主流技术和方法,课程教学中也会涉及实用新型网络技术并介绍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例如,在讲解VPN技术时,以安徽大学教师在校外通过VPN技术访问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为例,介绍远程访问VPN技术。

1.3采用面向“卓越计划”的课程考核机制

在现有网络工程传统理论考核的导向下,学生对实践经验并不看重,甚至有时会出现高分考生连基本的组网设计都不会的情况。对此,我们提出设置以能力考核为主的新课程考核方式,提出以课堂测试、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课程设计、卷面成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这些环节的得分以灵活的权重体现在总评成绩中。

2结语

网络工程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网络工程;自主创新;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而当中网络工程技术也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中日新月异。近几年来,网络传输介质,中继,通信软件协议,操作系统等研究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民用、军用等各方面都与通信网络变得密不可分。针对这种趋势,国家更需要有全面的网络建设知识以及专业研究的人才[1]。所以,很多高校把网络工程作为了高校的专业课程。

1“网络工程”课程开设背景

“网络工程”是通信专业、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属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理论严谨、系统性强,其任务在于树立一项网络工程项目基础概念和教授设计,施工,维护、技术支持的方法,培养网络技术人员的系统化概念和独立,协作等工程能力。目前各个高校对于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大致相同,而网络工程却与其他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有着不同的特点。网络工程课程虽然开了数年,但是在其研究上仍然在摸索与起步的阶段。笔者根据网络工程课程的这几个大特点,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各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网络工程”课程性质与特点

2.1课程性质

“网络工程”课程具有以下几种性质:(1)跨越众多学科如通信软件技术,通信硬件技术,项目管理等,所以并不只需要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知识。(2)它有严谨的工程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地域标准、国家标准等。而且针对不同的情况,工程中将会使用不同的标准。(3)对于网络工程来说,随着人类在建筑学、材料学上的不断认知,网络工程将会产生新的技术,在未来数年内,将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对于教学来说,让学生具备创新性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2课程特点

其中该课程教学有如下的特点:(1)知识全面性。网络工程课程需要许多课程作为支持,如“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网络安全”等,所以针对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在学习之前应该具备相应的软件编程、系统理论等专业性培训。(2)知识更新快。网络工程需要把许多新技术与新理念运用其中,而对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网络工程的教材与技术选取成了一大困难。(3)实用与灵活性强,实验课程必不可少。网络工程课程主要在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而其中的面对实验条件的局限同实际网络工程规模与多样性形成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如何建设专业实验室,使适应教育发展新趋势,是现代高校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2]。为了解决以上的难题,特对“网络工程”课程的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3“网络工程”实验的设置

许多高校对“网络工程”课程没有实验课程设置,一方面是工程类课程实验不好开设,另一方面由于课时的缩减。对于“网络工程”课程来说,构建一个学生实践的平台需要构建复杂的硬件平台。这些都需要较大资金与较多实验空间。在不同设备间的移动,也浪费了宝贵的实验时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者将新生的软件进行模拟,灵活设置实验引入到了“网络工程”实验平台当中。(1)虚拟机软件(VirtualMachineSoftware,VMC):随着实验室计算机的硬件配置逐步的提高,虚拟机软件能够在实验室微机上广泛采用。在装设了虚拟机的计算机中进行操作系统的启动和切换,成为较简单的事情。而且可以实现在本机通过虚拟网卡可以进行单机上模拟双机通信。(2)路由模拟配置软件:路由设备繁多,而目前主要以思科和华为两大品牌路由器为主。现在出现了相当多的针对这两个厂商路由器的模拟配置软件,如:BOSONNETSIM,RouteSim等,在没有路由设备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在微机上模拟配置。(3)实际网络分析:网络在大部分公司和机构中有广泛应用,这些就是相当好的工程范例。让学生分析实验室乃至整个学校的网络工程,使学生能有一个从理论到实际的过渡,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比如说让学生参与网线制作,使学生明白什么是T568A以及T568B的标准。对实验室或者学校的布线,理解各个工作区子系统以及通用布线系统等。这样,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而使网络工程的实践成为可能[3]。(4)配线架,机柜:在管理子系统中,配线架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实验室配备了超五类非屏蔽24口配线架10个。主要包括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设备。对于终端设备的移动可以比较方便地插拔及管理。18U机柜8个,开放式机柜便于学生观察并分析整个网络的结构[4]。“网络工程”的实验是连续的,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在实验设置的内容中应该包括理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以及综合性实验。在充分的发挥实验平台的优势下,设置相应的“网络工程”实验,

4教学方法

针对“网络工程”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取隐性教学,个性化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模式。(1)隐性教学:目前隐性教学是许多教师容易忽略的方面。使用隐性教学方式,对老师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课程有着教育目标的认知。对相同的教案,课件,不同的执教者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要想学生的视野开阔,教师的视野就应该更开阔。“隐性教案”隐含了教师的情感,情绪。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案例讲授不但使学生明白工程知识,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的分析方法。在一些枯燥的规范介绍过程中,尽量做到不仅风趣,并且准确。隐性教育方法在对老师的专业知识、语言表达、教育机制建设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5]。(2)个性化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建立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模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重视。而目前较为推崇的是基于结构主义学习理论模型,这种模型强调教与学双方主动构建与相互协作,创造一个互动个性化学习模式。这样的模型在现代教育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根据网络工程课程的知识广泛性,灵活性等课程特点,人们采取了主要以机构主义学习模型为主,不抛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模型,在与学生互动的同时,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较新的资料,课件。对不同班级,根据本校班级的专业,学习情况使用个性化设计,在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内容下的不同教学方式[6]。(3)启发式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热情后,启发式教学成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从整体上说,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有很大区别。注入式教学重视的是结论,和知识点的大量灌输,对网络工程这门课程来说并不适合。因为在工程性质的课程中,层次化思维方式不等于一成不变的教授,面对多样化的工程环境与技术,重点在于合理的思维。而启发式教育在教学中恰恰不重视问题的结论,而是在于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本课程中,多种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综合理论性的作业,很好地符合了启发式教育的思路。

5结语

本文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为出发点,全面总结了网络工程课程的实验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采取。在本校的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充分重视实践的同时重视理论。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于理论。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以及适应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这些方法的总结,将给工程类课程教学发展予以新的启迪。

[参考文献]

[1]何建新,贾丽媛,吴宏斌.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2):66-69.

[2]何晓阳,朱亚平,余志,等.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107-109.

[3]邱述威.“网络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在CDIO的教学改革的研究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0):2470-2472.

[4]陶国芳.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的设计和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3):331-334.

[5]叶澜,吴亚萍.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辽宁教育,2004(3):41.

网络工程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网络管理类课程;本科教学;协议分析;能力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t672-5913(2013)14-0013-04 中图分类号:G64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这一高等学校发展思路,即“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湖北工业大学在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都设置了网络管理类课程。为了培养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一方面不能局限于网络配置和服务器管理,另一方面将网络管理协议开发作为培养目标对于本科生而言难度过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将网络管理能力的培养定位在应用开发层面。

文献[2]介绍了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以目标为导向实施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文献[3]给出了徐州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以问题为导向和以实践为导向进行网络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路。考虑到湖北工业大学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本科生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模式。由于湖北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2年才开始招生,目前网络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尚未面向本科生实施,本文主要结合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网络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经验展开探讨。

1 本科生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目标

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自2008年开始招生,主要开设了两门网络管理类课程,即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网络性能分析,目前已经为2008级、2009级和2010级3个年级的本科生进行了讲授。为了合理地安排这两门网络管理类课程的侧重点,引入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贯穿其中。

在课程安排上,首先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讲授网络管理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性能分析课程集中讨论网络管理理论在网络性能管理方面的应用,最终旨在更好地培养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应用开发层面的网络管理能力。表1给出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利用协议分析思维解决网络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能力培养总体目标,笔者将结合实际,具体说明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和发散教学法在湖北工业大学网络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 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

理论上,管理功能应是网络设计的一个天然属性,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管理功能更多情况下是作为一种附加功能存在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以协议分析为导向,重点讲解网络管理的功能域、体系结构、协议规范、信息表示等核心内容,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已有网络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理解网络管理这一概念的实际能力。因此,我们提出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下面将从网络管理的功能域、体系结构、协议规范和信息表示这4大核心内容的角度,具体说明如何利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培养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

2.1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

面向本科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教材一般会先介绍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再介绍网络管理的功能域。将这个思路应用于实际教学,会令学生对网络管理的初步印象比较模糊、不太具体。

为了帮助学生对网络管理这一概念有一个更好的初步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以协议分析为导向,通过“健康护理――网络,你的头号病人”和“举办一个聚会”类比,引入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网络管理的一个比较正式的定义,即“网络管理指的是与联网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和供应相关的活动、方法、规程与工具”。尽管其实质是介绍网络管理的功能域,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类比,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什么是网络管理”这一基本问题的答案。

2.2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

在学生对网络管理的功能域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协议分析思维讨论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通过类比一般网络应用的“客户一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型,为学生比较自然地引入网络管理的“管理者一”(Manager-Agent)模型,见表2。

2.3 网络管理的协议规范

采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教学法面向本科生讲授网络管理类课程,一个关键性的内容便是协议规范。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灵魂,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之前已开设了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原理等课程,对协议分析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采用类比教学法会变得容易,首先从应用层协议规范的角度引入TCP/IP网络管理语言――SNMP的报文格式、报文应答序列以及报文的发送和接收,从而为学生建立网络管理协议规范的初步印象。

从湖北工业大学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较之计算机网络管理教材一般采用的先介绍信息表再引入协议规范的思路,这种通过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网络管理协议规范,不会因为对信息表示这一网络管理的特色内容理解不透彻而对网络管理协议规范这一TCP/IP共性内容失去信心。

2.4 网络管理的信息表示

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网络管理类课程~个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是网络管理的信息表示。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很多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介绍网络管理的信息表示,通过与学生相对更为熟悉的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技术和工具的类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进一步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见表3。

3 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发散教学法

网络管理是网络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功能,尽管在计算机网络中,管理功能更多情况下是在网络设计之后的一种附加功能,但不可否认的是,管理功能正逐步成为各类网络设计中的一个天然属性。因此,在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在网络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采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发散教学法指导学生拓展网络管理思路,见图1,最终旨在提高本科生面向未来发展的网络管理能力。

图1所示的采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发散教学法拓展网络管理思路,虚线左侧显示大的拓展方向,虚线右侧是采用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发散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本科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条件下实际比较容易接受的具体选题。表4列举出湖北工业大学网络工程专业2010级本科生拓展网络管理思路选题的相关数据。

在拓展网络管理思路选题的基础上,我们指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源,按照“资料名称一资料来源一资料要点”的模式整理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发散学习思路。为了更加真实地掌握学生拓展网络管理思路的实际效果,我们没有采用小论文的形式,而是要求学生提交PPT格式的学习笔记,内容突出个人理解,主要是希望展示本科生在这一发散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4 结语

网络管理类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类重要课程,旨在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湖北工业大学将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培养定位在应用开发层面。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本科生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模式。为了实现利用协议分析思维解决网络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能力培养总体目标,笔者具体说明以协议分析为导向的类比教学法和发散教学法在湖北工业大学网络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下一步,我们考虑将这一模式应用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深入探讨湖北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这一新专业网络管理类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07-29

[2]王勇,姜正涛,杨建红,等,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目标导向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4):68-70

网络工程的概念范文4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随着该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大部分高等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将其总课时定在48~64学时,而其中的实验课时定在12~16课时。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程与其他实验课程不同,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对原理的理解非常重要。如何为学生们上好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程,成为许多高等院校教师们研究的重点课题。文章从两个方面探讨在网络工程专业中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

(1)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网络工程专业中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是网络安全、网络工程、网络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前导课程,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同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也是上述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前导课程。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摒弃大而全的指导思想,重点在于引导学习者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中体系结构思想,了解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2)计算机网络的实验课程应协调与相应原理课程的衔接,在内容和模式上辅助学习者加深对网络原理的认知和理解。当前,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在教学模式与内容上主要采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方式,如果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同样在内容与模式上与原理课程相对应,实验课程的设置紧跟原理课程需求,不仅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抽象感,还可以使原理课程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1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也是网络工程专业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实验的基础。通过对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关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应用型高等院校在如何搞好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建立宽口径、分层次、突出前沿的实验教学体系思路,将实验类型设置成基础验证型实验、配置操作型实验、编程设计型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四大类,详见表1。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做到面面俱到是一件艰难的任务,即使采用网络仿真模拟器的形式来增加学生课后练习的时间,也很难保证达到所要求的实验效果。因此首先应明确,无论是原理课程,还是实验课程,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都属于该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一般开在第二学年的第四学期,或者第三学年的第五学期。它为后续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如网络工程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编程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等)打下坚实基础。仔细分析表1不难发现,第一大类基础验证型实验中,部分实验内容可以放在网络操作系统实验课程中;第二大类配置操作型实验中,部分实验内容可以放在网络工程技术实验课程中;第三大类编程设计型实验,部分实验内容可以放在网络编程技术课程中。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第四学年专门开设了一门综合实训课程,表1中的第四大类实验更是可以放在网络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以及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等。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设置,首先应明确该门课程在整个网络工程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其次,应结合该门课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以达到通过实验辅助理论教学,提高学习者动手能力的目的。

2“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与实验课程的结合

目前,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普遍采用两种教学模式:“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即基于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混合层次结构,由底层(物理层)向高层(应用层),或者由高层(应用层)向底层(物理层)展开讲解。两种教学模式各有特点。“自底向上”教学模式一般采用Tanenbaum编著的教材《ComputerNetworks(4thEdition)》是计算机网络的经典教材之一,属于典型的“自底向上”教学组织形式。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强调通信原理,注重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具体实现技术,注重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内容包含较为全面。因此,在此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从底层的基础实验作为起点较为符合原理课程的需求。“自底向下”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基础理论要求较高,强调通信原理基础理论的重要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尚未学习过,或者刚刚开始学习通信原理课程,在对底层基础技术细节理解中感觉难度较大,实验验证的难度也较大。因此,第一次实验内容建议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为主,例如网线制作与网络连接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自己动手制作的网线进行电脑间的连接。实验虽然简单,但却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目的。第二次实验开始于原理课程讲解数据链路层的知识,重点在于理解数据帧的概念以及了解网络中间设备的知识。建议实验内容以计算机网络的中间设备以及数据帧的概念为主,例如采用多台电脑通过网线接入集线器或交换机,进行交换机配置。使学生了解到数据帧既可以在总线结构的网络上进行总线广播,使总线上所有的终端都可以接收到数据帧;也可以通过网络中间设备进行转发,使互连的多台电脑可以接收到数据帧。当原理课程进入到网络层知识的讲解时,协议分析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第三次实验内容建议以使用协议分析器进行数据包捕获、流量监控、IP报头分析为主,直观地将复杂与抽象的网络协议展现在学生面前,强调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性,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当“自底向上”的原理课程讲解到网络传输层时,原理课程重点在于介绍TCP协议与UDP协议的各自特点,因此,第四次实验设置建议使用协议分析器捕获HTTP协议,分析其中的TCP三次握手的连接过程的,以及四次握手的关闭过程,帮助学生理解TCP协议与UDP协议二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计算机网络的最后一层是应用层,建议第五次实验内容重点分析应用层的协议,例如通过Socket的基本知识与某种高级语言结合,去实现某个经常使用的应用软件或命令,比如实现Ping命令。鼓励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如何用程序实现Ping命令的运行过程,尤其是实现Ping请求与应答报文,进一步加深理解网络通信的具体实现过程。通过上述每一层的实验内容设置,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底层开始,逐步向上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与协议的重要性,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与工作原理,使实验课程和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达到良好契合。

3“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与实验课的结合

“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从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上来看,内容组织形式正好相反,从网络的体系结构概述开始,依次到网络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较为经典的教材是Kurose&Ross编著的《ComputerNetworking:ATop-DownApproach(5thEdition)》,属于典型的“自顶向下”教学组织形式。“自顶向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应用,以Internet为对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内容重点突出。实验内容的设置以结合Internet应用为主,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为目的。本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理论知识学习服务的指导思想,笔者所在学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在采用“自顶向下”的教学模式前提下,第一次实验内容的设置通常是利用某种高级语言,结合Socket函数,设计大多数学生在Internet应用中曾经用过的应用软件。例如用于文件处理的FTP客户端应用程序设计,实验题目看似较难,但对于已经是本科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之前通常已经学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课程,只需在实验课上稍微补充一些Socket函数的知识,并且不需要复杂的网络底层知识,在简单的硬件设备(例如PC)上,就可以实现该实验。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网络应用程序,并且该网络应用与现实生活中的网络应用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后续课程学习的热情与兴趣。通过第一次实验,学生对网络应用层的理论知识也有了初步理解,例如学生们在设计FTP客户端程序时,注意到FTP服务器使用熟知端口来提供服务,而客户端使用临时端口来发送请求,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需仔细设计不同的端口号。同时,对应用层的其他协议也能很好地掌握,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甚至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设计其他协议的客户端,如HTTP、POP3等。随着原理课程的逐步深入,同第二节中“自底向上”的教学模式一样,每一层设计一个实验内容,紧随原理课程的进度与要求。实验内容的设置遵循3个原则:①实验不求多而全,但要力求使每个实验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解决一类问题或能触类旁通,促进学生思考;②每个实验都紧紧围绕原理课程的知识进行设计,争取做到边讲解边做实验验证;③实验项目的设计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4结语

网络工程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生命周期;网络工程;校园网络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建立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创新教育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通过教育和信息的结合,可以更好实现资源共享,将学术和科学有效融合,在融合的过程当中,要全面开展信息工程建设。

1校园网络工程建设

硬件环境、人文环境和软件环境,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学校网络建设,在人文环境当中,包含许多文化与思想,同时还涉及一些基本的制度。任何的现代教育理念,都需要一定的教育思想来支撑。为了提高对基本国情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必须要在教育规律当中摸索。要引进许多硬件设施,这样才可以更好传播文化,从而形成比较有利于构筑软件环境的条件。作为学校一定要保证自己的硬件环境符合标准,不断完善自身的硬件设施。通过一些服务平台处理信息,保障信息的安全。不断巩固学校内部的基础,健全网络的使用功能,通过一定的媒介来记录教育的整个过程。校园网建设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人文环境,而最基础的是硬件环境,保障整个校园网建设的是软件环境。只有三者互相促进,才可以更好展开校园网建设,在开展环境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重视硬件环境的质量,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软件环境的优势。学校在建设校园网的过程当中,要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确保部门之间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校园网站管理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多头管理现象,主要是因为各个部门的职责分配不合理,长时间下来就会造成部门之间的重复建设。在一般情况下,校园计算机网络和广播的控制中心是相互联系的,彼此之间互相合作、互相推动,有利于更好地建立广播控制中心和监控中心。

2校园网络工程施工

在工程施工的整体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施工环节,在施工最初阶段,包含启动环节和签订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达到合同的标准,并且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验收。作为施工方,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确保校园网络工程质量。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在分析施工图纸时一定要认真核对每一个施工方案,并且认真落实,打造坚实的工程基础。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每一个部门都要协同合作,确保监督方和建设方可以高效协调和配合。在施工之前要明确各方的利益关系,以免施工之后出现利益纠纷,不断完善问责制度。关于工程质量需要制作出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明确规定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在施工快要结束的后期阶段,施工方要提高建设施工的质量标准。在竣工时监督方会检验工程,并且会给出相对科学化的建议,明确指出问题的具体所在。这是为了保证施工可以正常进行下去,同时也是为了使施工方确保工程质量。

3校园网络工程竣工评估

校园网络建设工程量非常庞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所以就需要对工程整体进行有效评估。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并且严格,竣工后对整体网络工程进行评估,给予一定的肯定或者是建议。在评估的过程当中要利用多层次模式,每一次的评估都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可以加快标准建设,同时还可以提高评估的整体速度。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学校大范围建设校园网络,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把控质量。不同的工程建设标准需要不同的施工监测和管理方法,这样才可以更好解决建设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4校园网络工程后台维护

完整的网络工程包括后期的维修环节,在维修的环节当中会涉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维修之前,需要对工程进行预算和设计,在多个平台之中建立合作机制。这样可以确保在维护过程当中,保障网络工程的维护水平。维护的期限一般都较长,短期维护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并不能够解决长远问题。为了更好确保工程的使用质量,需要延长网络工程的使用寿命,这些要求在工程合同当中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这样才可以协调好各方的利益。为了更好地提高校园网络的安全性和信息准确性,必须要有多个网络工程后台提供支持,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控制计算机信息中心以及平台管理中,。共同推动校园网络工程的建设。对于相关仪器一定要进行维修,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障网络后台的正常运转。

5网络工程生命小周期的划分——微周期

在网络工程的准备阶段当中,会存在微型生命小周期,在这个周期当中一定要选择适合的监理招标,共同对投资方进行评断。随着网络工程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校园网络建设等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不同的网络工程建设需要配备不同的技术操作人员。网络工程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工程的整体进行研究,并且将这种研究的结果应用在后期的建设和维护当中,不断加强后期的维修管理。为了更好把控网络工程的规模,需要将建设的难度降低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工程领域当中所涉及的网络连接点不会过多。

6校园网络工程的宏观结构周期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网络信息产品逐渐被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网络工程建设的难度。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之下,学校需要创新网络工程建设模式,这样在建设阶段就会消耗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校园网络工程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对于建设的整体工程质量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将实践和计算机理论结合在一起,推算出网络工程建设的理论化周期。为了更好确保工程质量,必须要加大对网络工程的研究力度,遵循相应的网络建设规则,相应升级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学校在建设校园网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多头管理情况,长时间下来就会造成部门之间的重复建设。为了更好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定期维护和调整网络工程的微小周期,同时一定要定期升级系统。当网络工程出现故障时,说明网络工程已发展到了维护阶段,这时就需要完善和升级生命周期,共同推动网络工程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7结语

随着校园网络工程中期在不断完善,学校建立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通过教育和信息结合,全面开展信息工程建设。作为学校一定要保证自己的硬件环境符合标准,通过一些服务平台处理信息,健全网络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龚建.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研究与校园网设计与实施[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07.

[2]张翠.绵阳学院校园网络工程设计与实施[D].成都:四川大学,2010.

[3]王乙人.琼州学院校园网络建设方案设计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4]龚建.浅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思想在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07(9).

网络工程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云计算;网络工程;教学改革

网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专业,教学内容除网络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外,还加强了网络系统设计与维护、网络互联、网络管理、通信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上侧重于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管理与维护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1],尤其是掌握Web开发服务技术及网络应用开发技术,从事网络系统软件管理和网络应用软件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国内外处处建网、处处有网的“互联网+”发展,网络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利用有限的硬软件资源培养社会急需的网络应用型人才是每个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都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近年来,“云计算”已经成为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2018年2月25日报道:未来十年及以后,“云”将从基础设施、成本控制、数据管理、协同工作、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影响我们的生活[2]。而云计算在全球的投资和市场规模也迅速增加,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522.38亿美元,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4.42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35.28亿美元,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2.42亿美元,中国云计算市场保持29.45%左右的复合增速发展,高于全球水平(22.10%)[3]。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致使云平台的运行和管理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但目前高素质、专业性的云计算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云计算技术依托于网络技术,而地方本科院校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云计算时代市场及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把握IT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动向,就必须改变网络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和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进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调整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

1云计算时代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网络工程专业自1998年开设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上仍存在不足,尤其是云计算等先进网络技术发展应用以来,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在教学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都不能适应云计算发展的步伐,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的适应性差,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特色和优势被局限,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师资力量欠缺

教学设计没有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大部分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上拆分过来的,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师资欠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网络工程专业多数采用相同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而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但要对所讲授的课程相当熟悉,还要根据教学知识汇总以前所学的网络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网络方面的问题,设计和制订课程相关的网络实践教学项目等,因此,专业的网络工程教师是培养网络专业人才的基础。

1.2课程设置滞后先进网络技术课程太少

目前大部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是基础网络相关的课程,近年来有部分学校添加一些先进网络技术的选修课程,如云计算、大数据等课程,但通常也只对高年级学生做简单介绍,课时少,更没有涉及应用,这种延续原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很难适应云计算时代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如果要让学生学习先进网络技术,需要改进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网络课程特色,添加云计算等先进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融入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了解云计算的概念。

1.3项目教学欠缺实践教学与市场应用融合程度不够

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职教所发起的,它把学习过程设计为项目,按照项目的行动回路设计教学,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4]。项目式教学的前提是项目实施环境,没有适合完成项目的环境,项目设计、项目完成是一纸空谈[5]。所以德国的“项目式”教育大多采用的是学校和企业“双元制”教育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在企业实践[4]。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实践设备、课时、场地、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实践教学还只停留在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上,尤其是与市场衔接的实际应用型实践教学非常欠缺,实践教学方面与市场实际应用的融合程度不够。

2云计算时代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国内各大高校、企业逐渐开始建立云平台,开发云应用。云计算将是整个IT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的引擎和神经中枢[6]。云计算的需求推动和服务外包思想重新定义了网络架构和网络经营模式。而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依然采用旧的网络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不能适应网络市场的发展步伐,致使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出现了招生萎缩甚至停招。所以,改革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适应先进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与市场发展需求相吻合且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合格大学生是网络工程专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2.1课程体系的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主要涉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验证性实践,网络前沿知识涉及很少,大多都没有开设云计算等网络前沿知识的课程。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云计算时代,云计算更新了网络部署,所以在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应开展一些云计算等网络前沿应用方面的课程,从大一到大四,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低年级课程中安排一些云计算方面的前沿技术讲座和学术报告,高年级开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必(选)修课程及应用,课程体系制订时兼顾云计算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师资队伍的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涉及数学、电子信息、计算机基础理论及网络构建、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网络工程专业教师既要在专业领域的某一方向有较高的水准,也要了解网络工程专业各方面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当加入最新的网络前沿技术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毕业生。云计算技术引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广,同时也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而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是指由省市所属、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本科学校,多数处于地市级城镇,若想适应云计算时代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重视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建立云计算及网络专业人才引进、服务机制,支持国内云计算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及科技人才到学校任教。(2)制订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本校教师外出学习、进修,注重本地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根据不同教师的特色,发挥所长。(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网络工作者到学校任教,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习先进的网络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细心培育才能建立一只优质的教学师资队伍。

2.3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了解和学习云计算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践,目前国内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已建立云计划,如果所在学校已建立云平台,教师可以使用云平台与学生互动,如教学信息、将教学资源上传到云平台中等。在网络工程专业高年级的部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创建教学环境,学生可以租赁或通过其他方式申请学校的云空间,将作业提交到云端,也可以在云端完成部分网络虚拟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云检查验收学生的作业和实验。对于没有建立云服务的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租赁云服务器协助教学。目前,腾讯、华为、京东、阿里、百度、西部数据等多家计算机公司都开始提供云服务器租赁业务,腾讯等多家计算机公司还提供了学生租赁云服务器套餐,年租费更是优惠。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申请云服务器,并配置管理自己的云服务器。尝试让学生在云端完成作业,提交作业链接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这种融入云计算技术的教学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部分学生完成良好。因此,在高年级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直接加入云计算的应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并管理自己的云服务器,是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可以尝试并非常有效的一种学习云计算的方式。

2.4实践教学的改革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一直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难解课题。虚拟实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需求的环境进行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网络虚拟实验可以大量地减少实验资金投入,解决学校因设备欠缺而无法开展实验的问题。网络工程专业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对一些当前硬件欠缺的实验项目,设计虚拟实验,并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完成“虚拟项目”,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获得项目实践经验。云计算的本质就是虚拟化,目前,国内外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设计、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实验平台,基于云平台的网络虚拟实验既能简化网络实验环境的搭建,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学习应用云知识,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将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展应用性实践教学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