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范文1
医患关系指医生、护士以及病患之间的人际关系,是衡量医患双方对彼此认可程度的标准。近年来,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备受社会关注[1]。所以,医学生不但要学习研究好病患生物体病变,还要注重研究病患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因素等对病情的影响。对急救医学方向医学生来说,不但要做好临床诊断、治疗等实践学习,还要加强医患沟通技巧训练。但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对于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的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急救医学方向医学生对此尤为欠缺。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2008年3至2013年6月入院实习的100名急救医学方向医学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实习生在专业知识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急救知识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的培训。
1.2 培训内容 两组均进行常规急救知识培训;观察组另外加强医患关系沟通技巧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1.2.1 注意谈话方式以及内容 在了解病患的病史或者某方面问题时,应注意采取接近性谈话,对病患使用恰到称谓,对病患主动配合治疗以及病情好转给予鼓励与肯定,以增强病患信心。对重症病患应多鼓励,使其积极地和病痛做斗争。
1.2.2 多与病患交谈 需急救的病患,大多发病突然,非常需要心理以及情感关怀,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听病患叙说并耐性向其解释。医学生要学会与病患以及家属交谈的技巧,加强了解性谈话、启发性谈话、鼓励性谈话、解疑性谈话、预防性谈话、批评性谈话、征求性谈话、慰问性谈话等技巧的培养。
1.2.3 学习换位思考 多从“我是病患、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急病患所急,想病患所想,站在病患的立场考虑。
1.2.4 保持仪表端庄 仪表,包含服饰、发型、神态、姿势以及风度等。医务人员若要获得病患的尊重以及信赖,不但要有精湛医术和对病患负责的态度,端庄的仪表也非常重要,在与病患接触时,应该时常用短促的注视病患,使其感觉到被倾听,但要避免目不转睛的盯着病患,使其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与病患交谈时做到语言亲切、礼貌待人、态度诚恳、动作轻柔,处处给病患以亲切、温暖感。
1.2.5 待人平等,认真负责 对病患要一视同仁,对病患提出的正当要求要足够重视,在条件允许时,尽全力助其解决。在治疗中应该时时想到病患的痛苦以及安危,小心谨慎,确保准确无误,不放过任何可疑症状,使病患及时得到医治。
1.2.6 诚恳慎言,保守医疗秘密 诚恳慎言,指与病患接触时,应举止庄重,切忌轻狂;言语慎重,避免因言语不慎刺激到病患,从而使其病情加重或者导致医源性疾病甚至于危及病患生命。保守医疗秘密指为对疾病、治疗情况以及病患隐私等严格保密,取得病患及其家属信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病患对两组实习生的满意程度。根据病患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P
2 结果
2.1 病患对两组实习生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率为18%(36/50)、满意率为50%(25/50)、总满意度为98%(4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0/50)、30%(15/50)、80%(40/5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P
2.2 病患理解程度比较 观察组的理解率为94%(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患矛盾长期困扰着医疗机构发展,尤其是基层及抗风险能力差的医疗机构。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医患关系沟通技巧培养可以使医学生深刻认识到医患关系现状及其性质,实际掌握医患沟通方式。从而提高其对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符合郝建萍,郭新红[3]等人报道。这可能是因为观察组医学生更注重与病患沟通,及时了解其要求,并尽可能予以解决。从病患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使其感受到被尊重,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愈信心。良好沟通能力是正确处理并协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因此,医学院校应加强此方面培训。要注重把医患沟通培养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关注病患生理以及心理变化,病情变化及诊疗情况,并提供人性化服务。让病患感受到被关爱、尊重、公平以及保护。充分尊重其知情、同意以及选择权,让其和家属充分了解病情、诊断、检查以及费用等。医学需要人文关怀,关系着人类健康与幸福的医学,从未是纯粹的技术学科。医学生只有充分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才能以更好心态去学好,用好医学知识,才会有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信心以及决心。只有身心健康、观念正确、态度端正且业务过硬的医学生,才能够成为新型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主导力量,从而推动医疗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对急救医学方向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技巧培养,有助于提高病患满意度,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应予以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高苹,吴小燕,夏冰,等.加强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32-33.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范文2
关键词:医患沟通;社会心理学;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16-03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发展[1],中国目前的医患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在当前医务人员紧张的工作压力形式下,与患者及家属相处时间越来越久的逐渐成为医学生群体。目前见习、实习医学生已遍布医院的各大主要临床科室,经临床培训后,在临床医疗的第一线逐渐承担了大量的诊治任务。然而,由于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不足,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不强,使得近年来医患纠纷中医学生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了解医学生医患沟通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有关问题,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某高校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或家属共200名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随机抽样方法对某高校附属医院的住院病人或家属共200名进行调查,其中抽取该院10个临床科室。所选取的患者及家属分布各个年龄段,其文化层次、医疗保险等基本资料均各有代表,配合调查的患者及家属意识清醒,无语言障碍。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医患沟通的相关文献资料,根据调查所需设计《医学生医患沟通情况问卷调查表(患者及家属篇)》。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及家属的基本情况、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生医患沟通的认识、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生医患沟通的满意程度、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生提高医患沟通技巧的建议。
(三)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合格的问卷数据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患者及家属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总共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在1周内完成调查并收回195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达97.50%。男女比例大约为1.4:1。患者及家属中青少年12人(6.15%),青年37人(18.98%),中年60人(30.77%),老年86人(44.10%)。文化水平为本科及以上36人(18.46%),专科34人(17.44%),高中75人(38.46%),初中及以下50人(25.64%)。被调查的患者及家属中职工医保27人(13.85%),居民医保71人(36.41%),农合84人(43.07%),无医保13人(6.67%)。
(二)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不足的认识及满意度调查
1.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生医患沟通的认识调查。
2.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生医患沟通的满意程度调查。
(三)从患者及家属角度分析造成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不足的原因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热潮,医患关系的愈演愈烈逐渐受到各界媒体的关注,从调查结果来看,患者认为导致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因素是:(1)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不能更好解释患者病情,其中67人(34.36%)。(2)医学生的沟通技巧把握不到位,其中95人(48.72%)。(3)大量媒体的负面报道使得医学生对医患沟通产生畏惧心理,其中33人(16.92%)。
(四)患者及家属对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建议
三、讨论
(一)患者及家属对医患沟通的满意度分析
在求医过程中,医患沟通成为了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桥梁,作为一名医学生,这是步入合格医师殿堂的必要条件[3]。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刻不容缓,是缓解目前紧张医患关系的有力动力。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分析,其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满意度基于三点:其一,医学生对患者病情的知情度。当患者对医学生进行其病情的询问时,如果医学生的回答模棱两可,则会令患者对医学生造成不信任感,使得医患关系变得紧张。其二,医学生的言行举止。刚步入临床的见习、实习医生常因临床经验不足,医患沟通技巧欠缺而不被患者及家属信任[4]。其三,医学生对患者心理的不理解,患者对医学生的服务同样存在其期望及实际感知的对比,患者在就医中会产生焦躁和恐惧心理,而医学生往往对于他们的心理反应持不理解态度,于是加重医患紧张关系。
(二)沟通不足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1.医学生对患者及家属心理的不理解。研究者表明,对某事物的认识必先建立于其心理角度下的客观观点,而非主观性的认识。在医患关系中,最常见的就是焦躁和恐惧心理。当患者开始进入医院的陌生环境,在应激情绪的强烈影响下,患者会选择性地注意与疾病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负面的[5]。医学生对于患者心理的不理解,再加上病人的自我意识较强,性格刚烈,情绪易冲动,那么医患关系就更加难以融洽。
2.医学生专业知识不足及沟通能力技巧的欠缺。长期以来,“前苏联医学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主要方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只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灌输,从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包括医患沟通能力与医学服务理念的培养[6]。缺乏社会经验的医学生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在临床见习、实习中的医患沟通技巧上缺乏相应对策,再加上与患者沟通时自信不足,且不能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常产生医患紧张关系。
3.社会媒体舆论的负面报道对医学生的心理压力。近年来,无论是网络媒体、报刊杂志或是电视报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都是有关的医患纠纷与冲突的报道,有多数患者及家属所看到了解的都是一些负面相关消息,甚至对一些已经歪曲事实的报道深信不疑,以至于产生对医务人员浓厚的怀疑之意甚至憎恶之情。由社会舆论所制造的不良社会心理氛围使得医学生对高尚人文医学产生沉重的压力感,在如履薄冰的医学之路上害怕自身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意外攻击,处于对自我的保护意识,使得其无法与患者及家属自如沟通,严峻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三)改进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措施分析
1.加强了解患方心理。医患和谐关系的体现基于双方之间的信任,而心理建设是必不可缺的关键。医学生应该主动从患者的立场出发,设想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需求及医疗解决方案,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生理体验,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担忧和排斥心理[7]。高校及医院可以开设相关医学生心理培训及心理平台,指导医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从而提高临床医患沟通能力。
2.提高医患沟通人文技巧。随着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融入现代医学领域,越来越多受到关注的成为了医学生的沟通能力问题,在欧美发达国家尤为明显[8]。美国的医学院校十分重视临床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并把它列为21世纪医学生教育课程重点加强的九项内容之一[9]。根据目前国内外的实际教学体会,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技巧的培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施:(1)开设相关人文科学知识课程,有效引导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由“知”转为“行”,对医学生进行规范化培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程教育,例如PBL教学、SP教学、兴趣小组、知识竞赛等方式。(2)注重临床带教老师医患沟通技能的传授,将模拟课堂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教学。(3)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包括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而主要方式是语言沟通,交谈是其主要办法。(4)强化医学法制学知识,提高医学生的法律意识,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5)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列为考评的重要内容。在提高沟通技巧的同时,站在患者立场设身处地思考,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心理需求、情绪及个性心理特点,具备一颗仁爱之心。
3.加强媒体的积极正面宣传。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把握信息传播的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使宣传工作事半功倍,从而纠正患者及家属对于医院的负面认识。通过积极地宣传,尽量多地占领传媒信息渠道,从而强化医院品牌,让受众在了解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的同时,传播医院的价值观、服务理念,并使患者获得及时、准确、有用的医疗信息,合理就医、提升就医体验,从而提升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四、展望
通过本次调查显示,患者及家属对目前的医学生沟通能力总体不太满意,同时对于医患沟通有很强烈的需求。加强了解患方心理,提高医患沟通人文技巧是改善医患沟通现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可以提高其临床技能的能力,并能积极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及消除,给予他们精神安慰等,这既符合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要求,同时也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我们应该从医学生出发,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加强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从人文态度上,正确把握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平衡,建设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江华,贺军.医学生医患沟通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王经纬,马超,张琼,等.尊重和扭曲―从自医疗父权及其关系的角度谈和谐医患关系[J].医学与哲学,2012,33(12A):42-44.
[3]林杰才,田冬霞,沙秋云.比利时大学校际课程对我国医患沟通教育的启示[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4-116.
[4]丁建,张少佼,陈玺华,等.实习医师医患沟通现状的多中心调查与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58-59.
[5]黄玉莲,尚鹤睿.影响医患沟通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24(4):79-81.
[6]杜舟,黄萍.关于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58-59.
[7]徐源,杨福寿,胡昕,等.医学生医患沟通与换位思考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073-1075.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范文3
关键词:耳鼻喉科;门诊护理;沟通技巧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基础部门之一,护患关系作为护理服务水平重要影响因素在门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耳喉鼻科护理人员于日常工作均需接触患者,故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有效提升患者配合度,有利于病情诊断。本文了探讨耳鼻喉科门诊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所接待的患者共11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年龄1~8岁,均龄(5.8±2.9)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3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沟通。观察组:应用沟通技巧行人性化沟通。
1.2.1非语言沟通 ①仪容仪表:仪容仪表是护理人员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故端庄、整洁的仪容仪表可有效提升患者好感度,缓解患者心理紧张情绪;②眼神接触:眼神可流露丰富的情感思维,故护理人员应注重与患者眼神交流,尽量避免眼神对患者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多微笑,消除医患之间的初见陌生感[1],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缓解医患紧张关系;③适当触摸:触摸可实现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进一步沟通,护理人员可在其专业范围之内,慎重选择触摸方式实现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如在协助医生行耳鼻喉等检查时,可尽量减缓动作,控制力度,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安慰、支持等情绪,缓解患者检查紧张感;④就医环境:患者于医院就医时心理本就具一定紧张感,故护理人员可遵循人性化护理方式,于科室内外张贴就医指南等,使患者感受科室的温馨,缓解情绪紧张感。
1.2.2语言沟通 护理人员与患者语言沟通时需注重语言文明、尺寸的控制,话语表达尊重患者,使患者感知语言温暖,对于儿童患者而言,语言沟通应多具耐心[2],不可直呼其名,可礼貌且婉转的予以姓名称呼,最大化符合患者心理感知度;在患者做耳鼻喉相关诊疗时,需多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缓解心理紧张感,一般而言,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所停留时间较短,工作较忙碌,故在此基础上,可一边行常规操作检查,一边与患者沟通,控制语言语速,把握节奏感,表现友好态度,理解患者。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5.7%,观察组为100%,两组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护患沟通是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门诊属医院人群集中且人员流动性最大的场所,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常发,目前我国医院护理人员多存在数量不足且工作量较大问题,故长期高压及高责任感工作下,易致护理人员心理现紧张感,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时,易致情绪冷淡,缺乏工作热情,语言表达不当等问题产生[3]。
有效的沟通本身便可实现对疾病的有效诊断,进一步促进医生对患者疾病的了解,为后期诊疗及有效配合打下基础,促进患者疾病康复,耳鼻喉科门诊护理人员其日常工作性质与常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具一定差异性[4],护理人员除需对日常器械予以消毒及隔离,维持疾病诊疗秩序等,还需辅助医生实现患者功能检查,如喉镜、听力及过敏原检查及测试等等,因此需更多注重对患者情绪的缓解及安抚,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仍需注重患者的个人空间性,保证适当沟通距离,保护患者隐私[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43例(76.8%),较满意13例(23.2%),不满意为0例,满意率可达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25例(44.6%),较满意23例(41.1%),不满意为7例(12.5%),满意率为85.7%,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
综上所述,耳鼻喉科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行人性化沟通,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红旭.门诊注射室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探析[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7):109.
[2]钱荣英.小儿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护患沟通技巧研究[J].今日健康,2014(6):196.
[3]王小琴.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3):168.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范文4
【关键词】医患关系 沟通障碍 影响因素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医患关系变得复杂,医患关系紧张,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但现实中,医患沟通不畅、沟通障碍、医患误解等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医患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的重要原因。现就医患沟通障碍形成的影响因素浅谈如下。
一、沟通障碍的涵义
沟通障碍就是信息接受者因受到自身某方面的局限而无法了解信息发出者所发的信息。医患沟通属于沟通的一种,同样会受到医患双方在某方面的局限而产生沟通障碍。
二、医患沟通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一)思想观念的差异 医患沟通的重要障碍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1]。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对医疗卫生服务性质认识的分歧。医方认为医疗卫生服务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需要盈利才能维持它的生存和发展;患方却认为,医疗卫生服务是公益性的,医院就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第二,医患双方对知情同意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所谓知情同意,具体包括知情和同意两方面的含义。知情,是指患者及家属有权了解所患疾病的相关医疗信息和资料,医生有义务提供这些信息和资料。同意,是指对医生的医疗行为必须得到患者的同意。知情同意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医生的义务。然而,医务人员抱守着家长式的医疗习惯和作风[2],认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检查、用药等等自己决定就行,不需要征求病人的同意。患者方面,随着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自己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必定心有怨气,与医生的关系必然不和谐。
(二)知识结构的差异 这似乎是医患沟通难以逾越的障碍。医患双方的性别、年龄、个性特征、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存在不同,尤其是医生具有诊疗疾病的知识和经验,患者对疾病几乎一无所知,医患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医患关系本就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医患沟通也就不那么畅通。此外,由于对人文教育的不被重视,致使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缺陷,人文关怀明显不够,不能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这才是医患沟通缺失的本质原因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信任危机的存在。由于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增多,伤医杀医事件的不断发生,使得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烈,将患者及家属看成潜在的威胁,对患者及其家属产生提防心理,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中,医患之间缺少真诚和互信,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造成彼此的不信任,从而出现信任危机,影响医患之间进行坦诚的沟通。讲诚信、重沟通,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缓和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医患双方能够换位思考,达到相互理解,双方在法律保护下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四)医务人员缺乏。在我国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状况下,医务人员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状态,完成写病历、下医嘱、查房等基本诊疗工作已经有些困难,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和病人面对面地交流,不能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满足患者的精神心理需求。
(五)忽视医患沟通在医患互动中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中起着主导作用,而部分医护人员对此认识不足,一是不重视患者的主诉,只埋头书写病历,使患者认为医生态度冷漠,不认真,对医生产生不满;二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交待简单或不交待,不重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诊疗方案,并对患者的再次询问表示出厌烦情绪。
(六)沟通技巧的缺乏。沟通技巧是沟通过程中消除障碍传达信息的技术性因素,是影响沟通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据有关调查显示,医生对沟通技巧的认知度普遍不高,从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并运用于医疗活动实践中是每个医护人员的必修课,要学会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等各种媒介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1.医护人员的语言在医患沟通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医患沟通由于使用言语不恰当或医学专业术语过多,患者听不懂,不能正确地配合医生的诊疗。同样,患者讲话采用过多的方言、土语,也会造成医生理解上的障碍,从而形成医患沟通障碍。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首先要从建立有效的语言沟通开始。
2.医护人员的态度起着导向作用。医生采取热情、诚恳、平易近人的态度,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痛苦的心情。相反,医务人员缺乏真诚或态度冷漠,会使患者紧张,不能准确表达诉求,导致医患沟通障碍。所以说,医务人员的态度恰当与否是决定医患沟通成败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
良好医患关系要建立在有效的医患沟通基础上,加强医患沟通是医院和医护人员适应新形势的必备条件。造成医患沟通障碍既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方面的宏观因素,也有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差异等微观的因素。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要解决宏观因素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可以从微观因素入手,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务人员医患互动、人际关系、人文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加大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意识和技能培训力度,分析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消除医患沟通之间的障碍,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姚坚.建立良好医患沟通,推进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1).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范文5
(一)医方调查结果394名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男性占33.5%,女性占66.5%。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6.75±9.09)岁。工作岗位分布:内科医生、儿科医生占18%,外科医生占18%,妇产科医生占5%,护理人员占36%,医技人员占16%,管理人员占7%。学历情况:硕士及以上占9%,本科学历占59%,大专学历占28%,中专学历占4%。职称构成情况:高级职称占23%,中级职称占36%,初级职称占38%,未定级占3%。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医患关系的看法: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2.8%认为医患关系密切,6.1%认为医患关系较好,34.3%认为医患关系一般,56.9%认为医患关系紧张。77.2%的医务人员自己或所在科室曾遇到过医患纠纷。71.8%认为患者对医院及工作人员最不满意的是收费问题。88.8%处理医患关系中自感力不从心。76.1%认为有必要在工作中接受必要的培训以改善医患关系。88.3%认为培训会改善自己的临床工作。需要培训的课程涉及医学专业技能、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心理学知识、管理知识(图1),全部受调查对象选择了要参加一种或几种课程的培训,其中60.4%选择了专业技能,81.7%选择了沟通技巧,68.5%选择了心理学知识,28.2%选择了服务礼仪,19.5%选择了管理学知识。
(二)患方调查结果400名接受调查的住院患者及家属中,男性占46.3%,女性占53.8%。已婚87.5%,未婚12.5%,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47.55±15.50)岁。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3.8%,学士6.3%,大专15.0%,中专12.5%,高中及以下62.5%。个人年收入情况见表1。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占53.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占1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占17.5%,全自费占11.3%。60.0%的患者最满意的是医护人员态度好;7.5%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技术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23.8%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沟通强,能耐心解释;8.8%的患者最满意医护人员能关心自己。最不满意调查项目中有15.0%的患方最不满意医护人员的技术,11.3%对医护人员与之交流的方式不满,55.0%对医院收费不满。对医护人员的最大期望,16.3%选择态度好,31.3%选择技术好,52.5%选择医德好。对医护人员离岗培训的态度:96.3%支持,2.5%无所谓,1.3%反对。在最希望与自己交流的内容方面,85.0%选择了真实的病情及最适合的治疗方案,10.0%希望医生提供几种选择方案供选择,3.8%希望医生告知与疾病预防治疗有关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1.3%选择家庭生活。不同年龄阶段对医务人员的最大期望调查结果。
(三)关于医患纠纷增多的原因调查受调查医务人员中认为导致医患纠纷增多是因为医院收费太贵的占71.8%,认为是患者对医疗技术、态度不满的占25.2%,而患方对费用不满意占50%,对医疗技术、服务态度不满意占45%,医患之间认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
二、讨论及建议
(一)讨论医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需要继续接受持续整个职业生涯的终身学习,这是一种职业义务,也是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而在原有的继续教育中,培训课程的设置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安排课程,重视医疗技能中的诊断治疗等专业知识的培训,轻视应该作为医疗技能之一的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的培训,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到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1],所以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医患关系的时候仍感到困惑。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到医务人员有主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愿望,学习的内容除专业技能外,还包括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服务礼仪、管理知识等。不仅管理人员,部分临床医务人员也希望参加管理知识的学习。患方对目前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沟通方式方面存在不满意,期望医务人员既医德好又技术水平高,对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持支持态度。在医患双方交流的内容方面,患方选择最多的是真实病情和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作用持认可态度,88.3%的医务人员认为通过继续教育可以对自己的临床诊疗活动产生影响,提高处理医患关系的水平,达到改善医患关系的目的。
(二)建议继续职业发展是一个更广的概念,包含着高质量医务工作所需要的更广泛的专业范围,如医学、管理学、社会学和人文学科[2]。通过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的调整提出以下建议。
1.坚持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5.0%的患者对当前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存在不满。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改进医疗技术,提供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患者满意度[3]。反之,如果不能以精良的医术解决患者病痛,治疗达不到预期目标,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必然会引发患者不满,导致医患纠纷。近1/3的受调查患者最期望医务人员的医术好,因此专业技术培训仍是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当前医疗技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如果不能坚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医务人员将无法为患者选择最优的治疗,陈旧的知识和理念甚至可能导致误诊误治。
2.继续医德教育需贯穿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的始终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出的医德定义,一是精,即精湛的医术;二是诚,即高尚的品德修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德才兼备才能成就良医。本次调查52.5%的患者及家属最期望的医生是医德好。古往今来,医德高尚的医者无不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而受当今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影响,一部分医务人员逐利的思想和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高尚形象。基于患者的期望,在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中,应不断进行医德思想的培训,以医德模范为榜样,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重视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医患沟通不到位是导致医疗纠纷激发的重要成因[4]。在本次调查中,11.3%的患者表达了对医务人员交流方式的不满,医务人员承认自身在交流方面存在不足,81.7%的受调查医务人员提出了学习医患沟通技巧的意愿。在沟通的内容与方法方面,调查显示,85.0%的患者选择了希望医生与自己交流真实的病情及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患者的真实病情是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告知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告知的过程及方式必须适应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技能之一,有必要不断进行训练以提高沟通水平。
4.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活动本次调查发现,68.5%的医务人员有学习心理学知识的需求。罗小虎等[5]对苏北地区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且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只有维护好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通过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同时,医护人员服务的对象都是心身双重受损的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在工作中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促进患者生理与心理功能的恢复。此外,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移情能力的培养和移情偏好的运用,从而培养医患沟通的策略,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达到优质有效的医患沟通,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6]。
5.安排管理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目标已经成为共识,而包括科主任、护士长在内的医务人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很少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知识培训,在实际科室管理和患者管理中又迫切需要管理知识与技能,因此他们希望能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此次,19.5%的医务人员提出学习管理学知识的愿望。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为患者创造和谐温馨的就医环境,提供流畅便捷的就医服务,对改善医患关系必将产生有利作用。
6.重视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医疗技能、医患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都是基于临床实践的实用技能,我们的继续教育不应局限于实用技能的培训,而应逐步增加人文知识的份额。人文教育可以教会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可以培养分析深度、创造力,一定的文学素养还可以理解怎样才能打动人[7],这些能力在医务人员进行医患沟通时非常重要。在影响医患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的缺失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8]。医学专业性强,医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医学人文课程学时不足,人文素质普遍偏低[9]。此次调查,只有8.8%的患者最满意医务人员能关心自己,可见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还很不够。一直以来,毕业后医学教育仍以临床技能培训为重点,对人文素质培训一方面没有足够地重视,另一方面也缺少合格的师资,使医务人员尚不能得到适当的人文知识培训。医学人文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把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并一直持续终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内化、应用,医学人文知识教育应成为继续医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7.促进医学教育理念的改变在当前医学研究中,把生命体看作各个器官组织之和的还原论观念仍占主体地位,这种思想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曾起到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患者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生既往所受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医学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在继续教育过程中需增加新医学教育理念的内容,改变既往医务人员只需重视专业技术的观念,重新认识医学的目的:帮助和照料患者,解除痛苦,维持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管理、辅导等各种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知识[10]。医务人员转变医学观念,把服务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关心爱护,而不是只针对疾病治疗,必将对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大有裨益。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范文6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沟通技巧 沟通艺术
一、医患沟通概念的界定
医患沟通是医患双方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及诊断治疗进行的信息交流,所交流的信息既包括疾病诊治的直接内容,也包括同疾病诊治相关的心理、社会等相关因素。医患沟通可以分为技术沟通和非技术沟通。
在医患关系的技术沟通方面,医务人员处于主动的地位。因为,相对于就医者,医务人员掌握了更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在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沟通方面,医患双方是平等的。对很多患者来讲,对医院及医务人员是否满意,主要是从服务态度、医疗作风等方面进行评价的。虽然发生了医疗差错,但患者仍感激医方。这是因为,由于患方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常常无法理解和监督医疗技术运用是否合理。在社会、心理、伦理交往过程中,理解和监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非技术方面的医患关系往往更能引起患者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技术与非技术两方面的医患沟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例如,非技术沟通的成功会有利于医生采集病史,促进患者对检查和治疗的遵从性,从而有利于技术沟通。反之,则会阻碍技术沟通。
二、当前我国医患沟通的现状
概括来说,目前国内医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没有被医护人员意识到,就更没有从法制的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没有认识到加强医患沟通是防范医疗争议的重要手段;没有认识到加强医患沟通是使医院提高医疗质量,树立医院在人群中的威信的需要。因而不重视医患沟通。
(二)制度建设不到位
虽然从法律上强调医患沟通已经多年,但在具体实施上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体现来保障,使得不少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患沟通制度只是流于形式。而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国家的相关法律不够协调,中间环节出现一些对立矛盾,导致最高人民法院不得不出台一系列相关司法解释来进行完善。
(三)沟通方法不适应
临床医师在诊断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检查、诊治、却没有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对患者和家属没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很好地告知治疗目的、意义和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而且有些医生还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楚,对于患者病情解释内容矛盾重重,随意评价他人的诊疗,不倾听患者诉说等不当作法。
(四)社会氛围不适应
近几年医疗争议的增加,不仅在医疗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也有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患者对医生要求过高,过于苛刻,以及彼此之间掌握信息的不对称,舆论大众常常倾向于社会弱势群体,使得医患双方处于对立面。另外,舆论界对卫生系统先进模范人物和事迹宣传报道较少,但对一些医疗争议的信息报道较快常把医务人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职业环境恶化往往让医务人员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
三、医患沟通紧张的原因
(一)经济因素
当患者就医的时候,按照医学的伦理道德,医生应该从患者的角度来进行治疗。但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的,有的医生可能不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还有其他的利益导向来给患者治病。这时就形成了利益上的冲突或者对立。由于医患双方在医疗服务上不能做到信息共享,有很多医疗机构变相加价、收费、强制检查等。这些违规行为,对患者高额的就医费用来说是雪上加霜。
医患之间实际利益不能达成一致,这种长期累积的信任缺失,就会对医患关系造成消极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加快医疗改革的步伐,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患者就医费用,才能为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奠定可靠的经济基础。
(二)法律因素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用于调整医患之间的医事法律,缺少权威性的专门法律。立法上的缺失导致法律在实践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法可依。没有明确的法律限制双方的行为,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失控”,置患者利益不顾的违规行医行为以及患者伤害医务人员的行为都层出不穷。其次,医患双方法律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此外,执法监督的不足也让法律变成了空头条文,无法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道德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滑坡”一直是人们不断议论的一个话题,体现在医疗服务中,也会对医患之间造成影响。
少数医生过分看重自身的利益,根本就没有做到医生的本职工作。尽管在医院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却直接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外界形象以及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也有少数患者存在道德方面的问题。部分患者故意制造医疗纠纷,以获得经济赔偿,并导致“医闹”这一“职业”的出现。他们的行为都干扰了医护人员正常的医疗工作,严重影响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医患沟通的艺术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语言,二是药物。而且,医患之间的沟通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是决定医院服务质量的特殊人际关系。因此,有效的沟通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医患之间的沟通要讲究沟通的方式与方法,突出沟通的技巧,实现医患沟通的艺术。
(一) 医患沟通的方式
加强教育培训。从上述的要素来看,增强个人的医患沟通技能最重要的环节是要积累学习,多参加培训。只有通过教育和培训,才能使医务人员从思想认识上理解沟通的重要性,才能增强人文精神,掌握人文知识,提高文明素养,训练沟通技能,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医患沟通。但是这种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联系实际,解决医务人员的实际思想问题,不宜谈论理论和简单说教;技能培训也非常重要,培训方案务实、形象、易学,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案例式训练会更激发学员的兴趣。
勤于临床实践。老医师的沟通能力明显比年轻医师强,提高沟通能力,最简单易行的途径就是多接触患者、多参加诊疗工作,而不是多看书多查资料。青年医务人员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身临其境,全身心感受各种人和事,全方位应对处理各方面的矛盾,会很快不同程度地增强沟通技能,并能从老医务人员身上和患者及家属那里学到许多书本上、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增加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院与医务人员同其他行业一样,完全被融入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中,需要主动地接触社会,学会适应这个日益多变的社会环境。要扩大生活范围,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接触不同的人群,拓宽沟通的渠道,能进一步增强沟通的效力。
(二)医患沟通的方法
根据沟通过程中所运用的符号系统不同,医患沟通的方法可分为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以及其他辅助工具沟通。
语言沟通是借助于语言符号实现的,在人类的社会交往中,它是人们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其他任何沟通方式不可代替的。临床上,收集患者健康资料,了解患者需要,实施治疗、护理计划、都离不开语言沟通。因此,语言沟通是连接不同交往对象的桥梁,是让不同的交往对象相互影响的工具。
非语言沟通是借助肢体传递信息来完成的,比如姿势、动作、表情等。在医疗行为实施过程中,很多信息都是从患者的肢体语言中表现出来的,它对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真实情况是极为重要的。同样,医护人员在整个过程中,肢体语言也传递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反映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尊重,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际沟通除了借助语言、非语言沟通外,还可以借助许许多多人类创造的其他辅助工具,这些工具实际上都是五官及大脑的延伸。对人际沟通有直接帮助的其他辅助工具有:电话、书信、电子邮件、微信,及微博等。
(三)医患沟通的技巧
仪表与举止。医务人员服饰大方得体、整洁;仪容端庄、神态和蔼。
称谓与礼貌。要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份、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尽量避免直呼其名,切不可用床号代替称谓。
目光与表情。善于运用温柔、平和的目光,对患者传递的是一种理解和鼓励。
体态与距离。用身体姿势来表达对患者的尊重和同情;正常医患之间的交谈,双方适当的距离约为0.5―1.2m。
倾听与语速。对沟通而言,善听比善变更重要,善于倾听的医生很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同。如果能够面带微笑,会增加声音的温和度,让对方倾听起来更舒服。
身体接触。身体接触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动作轻缓,认真细致,目光、表情、语言综合参与,表达适当。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意识,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从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医患沟通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李功迎.医患行为与医患沟通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9.
[2] 李丽芹,王大成.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读本[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3:152.
[3] 陈文叔.医之魂――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爱和沟通艺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65-67.
[4] 陈华,叶尘宇等.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医患关系沟通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4(35):52.
[5] 安志峰,刘晓宇.从市场营销角度浅谈医院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0):14.
[6] 贺锦花,杜友红等.医患沟通告知细节的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病案,201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