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期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学期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学期个人总结

学前教育学期个人总结范文1

学前教育是指所有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有影响的活动,它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所实施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教育学心得,供大家参考。

幼儿教育学心得1伴随着孩子们的天真笑脸,紧张忙碌而又快乐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了,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时,深深地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学前班的老师,既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的能力,同时又要帮助他们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行。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学前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纪侓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侓。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及时提醒孩子们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班里进行榜样教育。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关心爱护每个孩子。我国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平时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暖和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在班里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课下我们像朋友的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好好学习。

三、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做到因材施教。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孩子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促进儿童智力,言语及个性地快速发展。同时在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将培优扶差工作做到最好。在下半学期班里来了2个新学生,学习基础较弱,为了让她们尽快的融入到这个集体,我利用下课后的时间给她们补课,积极和家长交流意见,经过2个月的时间,她们的进步很大。

虽然在学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辛苦,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快乐无忧的学习和游戏,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幸福。

幼儿教育学心得2在这个夏日炎炎的烈日下,踏入清中的大门,可以说是万分荣幸。因为清中有着优美的环境、雄厚的教资条件、严格的校纪校规、浓厚的学习气氛、并且还有着丰富的课余活动。这无疑是块广袤的土地。而这里的每位学生都貌似一株小草,在肥沃的土地中不断汲取养分,积极进取,快乐成长……

带着家长的期望,我欣喜若狂迈入了清中的大门。在进入清中时的那种期待,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由于这两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回校进行学前教育。因此我也像其他的同学一样,按时回校报到、入住宿舍。等待学前教育的开幕……

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在校住宿,虽然还不太习惯于此时的生活,但经过这两天的住宿生活我还是总结出了两个字:速度。刷牙要速度,吃饭要速度,洗澡洗衣要速度,总之什么都要速度。否则就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脚步,总慢一拍。虽然这儿的生活节奏是极快的,但我还是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充足、很快乐。

经过这两天的学前教育,真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领导们的精彩讲话,有师兄师姐们谈论自己学习经历的讲座,有心理老师的辅导讲座,还有班主任的规则教育课堂,更有参观校史的活动……这一切,都让我大开眼界,懂得了不少,对学校有着更透切的了解。

此外,学前教育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各自的目标,各自的梦想。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就如同船没有了船浆,在大海中飘摇不定,没有方向。但如果一个人有了目标,有了梦想,哪怕是离现实多么遥远,实现的希望多么渺茫,都会做出一定的努力,争取实现。

是的,我也不例外,我也有自己的目标与梦想。我希望3年后的今天我能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在那儿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无论多么困难,遭遇多少挫折,我都不能放弃,不会放弃。因为,我有梦想!希望某一天,我也能自豪的高歌: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清楚的知道,高中的学习不能再像初中那样随便懒散了。我必须寻找一套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赛场上不断激发潜能,努力拼搏。我相信,我能行!

在清中,每个同学都是极其优秀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发学习,快乐成长。我坚信,我三年的高中生活也必定会是多姿多彩的。

幼儿教育学心得3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紧张忙碌而又快乐的一个学期过去了,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时,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学前班的教学班主任,不仅要在思想上、学习上帮助学生,而且在生活中让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培养她(他)们的团结协助能力,并尽最大努力地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以下是我这段时间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兴趣。

学前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及时提醒孩子们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班里进行榜样教育。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这些天我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孩子们的身心还丰富她们的学习生活。

三、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作为一名学前班教师,在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为了让她们尽快的融入到这个集体,我利用下课后的时间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积极和家长以及代课老师交流意见,学生在各方面的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进步。在班里我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课下我们像朋友的相处,让孩子们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好好学习。

虽然在这段时间,学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让我感到辛苦,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快乐无忧的学习和游戏,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幸福。亲爱的孩子们已经踏。

幼儿教育学心得4为了更好的加强自我专业化发展,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并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梁志燊编著的《学前教育学》一书,。《学前教育学》主要是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增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掌握学前教育的实践技能和重要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识到游戏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学习设计优秀的学前教育课程,能够合理安排儿童的一日活动;正确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把握与家长沟通合作的形式和策略。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我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谈谈自己对孩子的观点。

我是两个班教学的,所以接触的孩子年龄从3—6,通过我对孩子的观察:四岁的孩子比三岁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对周围生活的环境也更熟悉了,能积极积累经验。在活动中坚持的时间也长了,他们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会自己玩,也会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在游戏中会出主意,玩出花样,玩得更有兴致了。四岁的孩子有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活动中要多引导他们认识多种事物。四岁的孩子可以听进成人向他提出的要求,听懂一些道理,能完成成人交给的一些任务了,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了,他们能有意的注意,有意的记忆,有意的想象了。因此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以增长见识和发展多种能力。

生活无处不在,生活无处不有,只要我们会用眼睛看、会用耳朵听、会用嘴说、会用鼻子闻、会用心去想,生活就在身边!例如分季节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春天到,带孩子观察大自然说说春天的特征,小草绿了、花儿红了,冰雪融化了、笋芽冒出来了、人们的衣服穿得少了,孩子们出来放风筝了……感受春天的美丽,万物复苏那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再如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家乡新修了水泥路、街上新开的店面等等,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说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么样的便利,想想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大家付出怎么样的努力,培养他们爱家乡的感情和长大后建设家乡的好品质;又如带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家人长得什么样子,老师同伴长得什么样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或者用什么样的画面来表现;还可以培养幼儿观察记忆周围发生的事,用自己的语言把了解到的事情叙述出来并发表自己的评论等。

在这些多种形式的观察中可以让幼儿不断增长见识,不断发展幼儿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能力。最后要以游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游戏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最受幼儿欢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幼儿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创作能力强。在游戏中幼儿的认识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幼儿的心灵得到快乐!作为教师,作为幼儿身边的任何一个成人,我们都应该尽力为他们提供游戏的场所以及物质、心理环境。为此,我设计了发展运动能力的游戏《我们的小车开得快》、《摘苹果》、《踩尾巴》等,发展语言能力的游戏《说说我美丽的家》、《我来讲故事》等,发展判断能力的游戏《我是环保小卫士》、《我做乖宝宝》等,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各种所需,让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发展能力,快乐度过每一天。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做一个好老师努力!

幼儿教育学心得5学习了《学前教育保教指南》,让我感触颇深,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来说,学习是很重要的,从中我得到了这样几点体会:

一、克服教育形式和内容上的“成人化”和“知识化”倾向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不同的游戏活动,把游戏、参观、实践、探索和操作等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一教育理念的实施,我们更加意识到了,从幼儿出发,遵循幼儿的生长规律,拓展幼儿思维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重点不是让孩子学会各种复杂的知识,而是能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今后的教学活动要反复推敲,增强活动的灵活性,逐渐改善,在家长方面也要努力地与他们好好沟通。

二、规定教材的选用

“必须选用国家或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和课程辅导资源,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幼儿园在选用教材上非常难,幼儿园说好的家长不一定说好,家长说好的幼儿园不一定能够选用,这样规定出来对家长和学校都是一个好事,并有利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

三、关注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

现在的教育观点就是重在孩子学会没有而不是老师讲的怎么样。我记得有个例子说一个外国的教育访问团观摩北京的一个模范教师讲课,看到学生都会回答问题,对课程非常熟悉,就问这个老师,学生都会了,你这节课还有讲的必要吗?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们要教会孩子什么,所以我想关注幼儿生活和学习的表现是一个教师的必备的素质。

四、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学期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创新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代社会及未来要求相适应的,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熟练掌握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知识和相关技能、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教育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立足于幼教工作第一线的学前教育师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中职的办学理念,并且中职的教育教学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美术教学作为中职学前专业的重要课程,也应当重点突出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并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由此可见,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的学生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用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审美水平的提高、情绪情感的表达及形象思维的训练等方面。因此,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切合实际地与幼儿园工作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适应现代幼儿园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一、问题的存在

(一)学生基础薄弱。正是因为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在初中阶段均未上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即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因而对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理论严重缺乏了解,再加上生源问题中职招生时并未经过面试,因而在入学前大部分学生都未经过专门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相当薄弱,根本不了解美术技能课程。学生见识面太窄,很多知识都不了解,特别是绘画中的动手能力完全缺失(比如自己动手做泥塑和陶塑)。

(二)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过强。在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美术教学却在实际的教学中普遍地存在美术课中为了应付技能等级考试等突出问题,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课程产生了倦怠情绪及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幼儿园教学中有用知识的时间较少,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我校的美术教师全是美术专业改行的,根本不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缺乏,无法真正地实现培养一线工作岗位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过于抽象化、专业化,重点强调的是美术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注重的是学院式的美术教育,而对学生实践技能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忽视,具体体现在偏重美术史论教学,忽视针对幼儿心理的美术欣赏内容教学;注重专业基础训练的写生素描,忽视表现幼儿心理世界的简笔创造训练;重视材质为水彩水粉的专业色彩训练,忽视幼儿喜欢的水彩色、油画棒等材质的把握等等。

二、针对实际情况,确立教学模式

(一)优化课程实施策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它极为深刻地阐明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学做一体化;而另外一个著名教育家谢台臣先生也提出“在做中学”。他们思想的实质都是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传统模式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

通常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由横向培养过程模式与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所构成。中职学前教育的横向培养过程模式所包括的主要是高素质、强能力、精专业和厚基础。

1.高素质。要求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合作,能够将本职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2.强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将美术技能、知识应用在教学中的能力及出色的美术教学能力。

3.精专业。要求能胜任美术教学,精通美术教学专业,为学生创造抽象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推理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学习上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大胆想象能力。

4.厚基础。要求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幼儿美术教育学理论知识、艺术设计、美术欣赏、工艺造型、图案、色彩和素描等,并且要有着深刻的知识系统,能够创作较为简单的美术作品,要具备准确评析、创新组合幼师作品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和传承美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同学们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也要不断给他们渗透此内涵,这种观念对像他们这样的“人生的启蒙教师”特别重要。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她们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的教化中养成良好的个性美,鼓励她们在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创造热情,并要求她们(将来的教育工作者)把这种美育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在实践教学中,除了教学法的教授之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绘画美术类的动手创作实践环节,比如对常规的一些美术门类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对新材料、新技法的美术创新实践。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设课堂创作的环境。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实践,在一定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小组内协调合作能力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对于《风景之简笔画》的创作性课题,首先让学生平均分成四个小组,给每个小组设定一个宽泛而公平的命题,分别为“春”“夏”“秋”“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创作,大胆地发挥想象力,美术作品创作的同时对于作品进行语言包装,编织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一边展示创作作品,一边生动地讲述故事情节,将讲台下的学前教育学生视为幼儿园的小朋友,积极做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在课堂中呈现幼师上课情形,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师身份带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并给予最大的肯定,为学生的课堂创作增强自信心。

纵向学习时限模式是一年社会实践和两年全日制在校学习的一体化制度设计,简单地来说就是:前两年学习的主要是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理论知识,而最后一年则参与到社会实践学习中去。把实践与专业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形成懂实践、通理论、强专业的优秀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两年中,学习课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应当按照纵向培养模式要对学习课程进行设计,第一个学期主要是打好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轻实践而重理论。美术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手工基础,简笔画,线描的学习,对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及造型能力加以培B;第二个学期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并重,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当让学生对国内外美术优秀作品进行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逐渐的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则是要将本专业的实践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方法和美术教材特点加以熟练掌握。在结束两年的在校学习后,学生直接参与到为期一年的岗位实习中,学生虽然是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来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予以承担,但是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并非等同于在职教师。全日制的岗位实地转变了学生的角色,有些学生往往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觉得工作实际与学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有一定的出入,这便需要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在实践中,不仅要耐心地归纳总结过程,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同时需要实习指导教师和在校教师及时地给予有效的指导。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前所未有地重视起幼儿教育,在幼教机构与日俱增的新形势下,学前美术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高能力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传承美术这门人类文化。

学前教育学期个人总结范文3

一、学前教育专业概况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幼儿教师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且就业质量高。我院学前教育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在校生规模已达1280人,是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二、主要培养对象和学制

1、五年制大专。:初中毕业生

2、三年制大专。:高中毕业生、对口中职生

三、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围绕 培养“合格+特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幼儿教师资格,能在幼儿园从事保教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合格”幼师。同时加强“文艺”、“双语”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培养拥有文艺创编、双语教学和行政管理“特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主要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1、五年制大专

(1)中专阶段:声乐、琴法、舞蹈、形体、美术、手工、学前卫生与保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五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游戏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2)大专阶段:儿童文学、儿童动漫影视欣赏、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儿童舞蹈创编、儿童歌曲创编、键盘即兴伴奏、环境创设与教玩具制作、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管理、会务管理、考证培训。

2、三年制大专:声乐、琴法、舞蹈、形体、美术、手工、学前卫生与保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五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班级管理、环境创设与教玩具制作、儿童歌曲创编、考证培训。

3、实践教学环节:保育见实习、教育见习、试教、保教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和论文写作。

五、就业岗位群

幼儿园、早教机构和少儿活动中心教师、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员、少儿特长培训班的音乐、舞蹈和英语教师、企事业单位办公室文员、小学教师等。

幼儿园教师工作计划【2】

很高兴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在这个新学期里,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质,保质保量地做好各项工作,提高幼儿学习和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根据幼儿园工作计划,做到一切以幼儿为主,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这学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主要承担中三班语言、艺术、社会和奥福音乐的教学工作。本班小朋友经过小班一年的学习,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地提高,对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充满兴趣,有较为明显地求知欲望;对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常规,内容,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具有初步的责任感。为了使孩子在本学期获得更好地发展,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特制定计划如下:

认真备好每一节活动,钻研学习有关的资料,力争为孩子们创设发现与探索的环境和情境,精心做好材料的准备,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互动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引导幼儿逐步学习主动地观察和探索,最终养成探究的习惯。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幼儿主动地表现、积极地参与,提高幼儿的语言等能力。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幼儿有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良好心理状态;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学契机,细致观察每位幼儿能力特点及表现,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注意幼儿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别教学灵活进行,保证全班孩子的全面发展。

语言领域:学习有条理地叙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学习“有……还有……”的句式。培养幼儿在特定场合下的语言应用能力,扮演角色朗诵诗歌,感受语言形式美,了解节日文化,发展语言联想能力,提高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本领域共有八个主题,计划每月学习两个主题分四个月完成。

艺术领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三拍子和切分节奏的歌曲,根据音乐节奏进行歌词替换游戏,并根据歌词大胆地表现自己。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并大胆尝试用艺术的方式表达。感知音的高低、强弱,并能用动作和绘画的形式表现。学习感知折纸的方法,感受动手制作的快乐,并大胆尝试重新组合的乐趣,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制作,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本领域共有七个主题,第二个和第三个主题计划各用三周完成,其他的主题各用两周完成,计划四个月完成。

社会领域:了解家,热爱家,培养对家的责任感。认识社区,热爱社区,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做勇敢、诚实的好孩子,培养良好品质。学习与人交往,共同分享快乐,懂得互相谦让,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理解、关心、爱护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本书共有七个主题,前三个主题各用一个月时间学习,后三个主题用一个月时间学习,计划四个月完成。

奥福音乐活动:奥福音乐活动是我园最新引进的一门课程,在学期初,我会认真参加课前培训,钻研教材,根据四季变化和时令节日的到来,力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情境,以丰富的体验、深度的探索为孩子提供全面的艺术视野。从一首首歌曲、童谣及音乐欣赏游戏中,挥洒孩子自由的创造力和鉴赏力。从生动的图画书和动手做的活动中,孕育孩子的审美观及生活的操作能力。藉由律动舞蹈教学,灵活孩子的肢体及心灵,为孩子提供一个多元、快乐、精致的艺术体验。

本学期计划教幼儿认识五线谱音符位置,听辨高低旋律变化,感应节奏长短变化。认识木质乐器、皮质乐器和木管乐器:长笛和双簧管,学习用乐器演奏各种音色,并进行合奏练习。感应一些固定的曲式,认识连音线、小节线、终止线,学习角色扮演,并根据音乐进行舞龙舞狮的表演。本课程共有四个主题,每月学习一个主题分四个月完成。

二、保育工作方面:

1.根据幼儿园“一月一个好习惯”活动计划,配合班主任和保育老师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会使用礼貌用语,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学会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并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做到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浪费、不掉饭粒等.午餐后组织幼儿散步或做安静游戏,并且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与班主任和保育老师团结合作,积极主动创设健康卫生的班级环境,严格根据一日消毒制度执行,做好室内通风、做到教室无杂物,厕所无异味,休息室整洁干净,透气。

3.户外活动中配合保育员做好护理工作,及时给幼儿更换衣物.秋天的天气变化较大,为幼儿及时增减衣物,同时教会幼儿简单的穿脱衣物、整理自己的床铺等。

三、安全工作方面:

1.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首先要清点幼儿人数,然后检查幼儿手脸是否干净,指甲是否剪短,精神状况是否良好,有无携带危险品入园。是否有人带药,把药妥善收好,最后做好晨(午)检记录。

2.教给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不吞食异物,不玩火、水、电,不从高处往下跳,不乱爬高处,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发生危险时,会大声呼救。

3.加强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必须做到四勤:“眼勤、嘴勤、脚勤、手勤”,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及时处理,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并且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并做好交接班工作,认真填写交班内容,发现问题汇报,妥善处理。

四、家长工作方面:

1.在学期初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本学期的计划、大型活动的安排,使家长对本学期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本学期举行两次“主题汇报会”邀请家长参加,观摩孩子的活动,让家长充分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元旦前举行“家园同乐会”,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表演节目,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2通过“家园联系栏”公布每周的教学计划、工作重点和育儿常识,定时向家长发放家园联系手册. 同时认真收集家长反馈意见,虚心采纳合理建议。

3.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机会与家长多联系,交换情况,交流幼儿在园内、园外的表现。不定期地与家长电话联系,向家长提供幼儿生活、教育常识给指导,定期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共同交流育儿经验。

4.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家长汇报或保持电话联系,有生病未返园的幼儿,每天做到电话访问,并及时进行记录,做到查有实据。

五、自身提高方面

学前教育学期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幼教师资;培养模式;高校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邓泽军(1966—),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基础教育。

作者简介:曾莉(1982—),女,成都大学师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学前比较教育。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每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开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教师资队伍。幼教师资培养是确保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新要求,我国幼教师资培养已基本上被纳入到高校层面,主要有三年制专科培养和四年制本科培养。随着相关高校不断加大幼教师资培养力度,我国幼教师资队伍在数量保障、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等方面获得了极大改善。然而,随着入园率的提高,我国幼教师资的缺口仍然比较突出。尽管目前只有3685万在园幼儿,但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今后几年在园幼儿很可能会突破4000万甚至5000万,按照现在大约1个教师带教15个幼儿的配置比例,目前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约147万,1500万幼儿就需要100万教师,因此在2020年实现学前教育基本普及还缺少百万师资。[1]这种需求状况对相关高校培养专业幼教师资提出了严峻挑战。

要尽快地、富有成效地培养大批合格的幼教师资,迫切需要充分关注我国幼教师资本科培养问题。同时,随着时展,成为一名具有本科学历的幼儿教师日益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选择。幼儿教师的本科培养应在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方面有更高要求,以满足我国学前教育对高层次师资的客观需求。为确保我国幼教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梳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不断推进幼教师资本科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创新。

一、幼教师资本科培养目标定位及现实成效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幼教师资培养的方向和标准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方面,只有切实遵循培养目标的定位要求,才能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实践,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基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亦即立足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理念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全面培养。目前,人们主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生命哲学视角、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对幼教师资培养目标给予了充分关注。

(一)高校对培养目标定位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相关高校幼教师资培养机构都制定有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都有明确的表述,譬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某项特长及丰富想象力的幼教人才,然而实际上培养目标定位往往较为笼统,难见特色与创新。譬如,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主要培养素质全面、学识宽广、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幼儿园师资。”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幼儿园教师、国际教育交流者、早教机构培训管理者、婴幼产业经营管理者、儿童游戏与玩具的创意设计者,能在各级各类幼教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幼教人才。”成都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有所长的具有全面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儿童的教养、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看出,以学术取向为主的研究型与以职业取向为主的应用型成为各高校制定与调整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选择,但这样的目标取向与抽象的定性描述却无法从根本上明显区分出本科层次与大中专层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也使得各项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测评等环节有可能缺乏可操作性。[2]因此,尽管这些培养目标表述都比较规范、完整,目标定位也比较明确,但却是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现象客观存在,同时表述上也比较抽象笼统,缺乏评价目标实现程度的可操作性。

(二)学生对培养目标认知不足,难以收到良好成效

相关高校尽管有其明确的培养目标定位,却普遍比较忽视学生作为培养主体的价值地位,导致学生方面对培养目标定位的认知不足,突出反映在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内部心理活动常常处于不良状态。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到目标定位在培养过程中的切实体现,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利于培养目标的达成实效,进而还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专业进取和发展后劲。通过对学生访谈发现,很多学生不是自愿选择学前教育专业,而是因为专业调配被动进入学前教育专业,他们对所学专业并不十分了解,学习热情不高,期望不大。正是由于缺乏积极的专业认同,学前教育专业不少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职业前途普遍感到悲观失望,进而对专业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学习,很担忧自己能否适应将来的幼教工作需要,由此也感到很自卑、很痛苦。有学生在访谈中还提到,他们去幼儿园实习时,个别幼儿园仅仅安排一些扫地、擦桌子、给孩子喂饭之类的体力活儿,没有从准教师的角度和师资培养的高度,对实习生安排一定的专业实习工作。这些状况不利于他们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追求,难以达到幼教师资培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幼教师资培养应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引领下,立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准确地定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目标。由于幼教师资培养目标定位及现实成效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了幼教师资的专业化培养,这不仅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比较欠缺,而且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普遍不高。

二、幼教师资本科培养模式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幼教职业需求空间较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连年接近90%。虽然就业率令人看好,但就业质量却并不被大家所认同。抛开幼教职业本身的编制和待遇等因素来看,幼教师资培养成效不足则是人们的共识。为切实实现培养成效的根本好转,必须对幼教师资培养模式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一)现行幼教师资本科培养的模式

目前,我国幼教师资本科培养主要采用了三种模式类型。一是应用型培养模式。主要针对解决目前幼教师资紧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幼教师资紧缺问题,一些学者主张采用应用型培养模式来培养幼教师资。如:“2+1+1”本科幼教师资培养模式,即采取“1-4学期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5-6学期专业拓展训练,7-8学期专业实践活动”的递进模式来培养本科幼教师资;[3]“基本理论+技能+实践”的“一体两翼”应用型幼教人才培养模式;[4]“订单式”方式培养应用型幼教专业人才,根据当地幼儿园发展需求来培养幼教师资。[5]二是“双师型”培养模式。主要是把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融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将幼儿园教师、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员均作为培养目标,立足所在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现状,从招生制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及师资建设等一系列方面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6]三是分类培养模式。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升本教育”的精神要求,从三年级开始,根据学生意愿、职业倾向性与已有专业素养状况,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实行分类培养。[7]应该说,在我国幼教师资本科培养模式的探索方面,采用较多的是应用型和双师型这两种培养模式,主要是期望解决现实中幼教师资的短缺和质量问题。

(二)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些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就其培养实践来看,现行幼教师资本科培养模式主要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其一,本科培养经验比较缺乏。目前,高校已成为我国幼教师资培养的主力,高校扩招后的较大容量可以基本保障我国幼教师资培养的数量要求,然而不少相关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幼儿师范学校通过合并或升格而来,本科层次的培养经验还比较缺乏,尤其是培养单位的不少教师比较缺少高等教育教学经历,在专业水平和学术素养方面明显不足。同时,部分本科高校是在学前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创办学前教育专业,虽然这对于顺应国家政策要求和社会现实需求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急于解决幼教师资短缺问题,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面也必然面临经验不足和质量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应当看到,近些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很快,高校层面的师资培养对提升我国幼教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有些高校在自身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一味迎合市场需要,只顾把学生招进来而不考虑培养质量,虽然幼教专业的招生规模得到了扩充,但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专业师资能力,因此不能有效兼顾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两方面的要求。

其二,课程设置比较繁杂。相关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一般都较为广泛,既有钢琴、舞蹈、美术、声乐等技能性课程,也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等理论性科目。一般来讲,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儿童舞蹈、钢琴演奏等技能技巧课程,而普遍对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够。由于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不少学校特别强调技能课尤其是艺体课程开设的比例,而比较忽视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与教学,这使得学生在拥有熟练的艺体技能的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引导幼儿学习的相应理论支撑,甚至有可能产生对幼儿教师专业性的理解偏差乃至出现专业精神的缺失。因此,课程设置不能一味迎合学生,而是应引领学生在各类课程学习中全面提高专业修养,为将来成为合格幼儿教师做好准备。就目前来看,高校层面的幼教师资培养依然是重专业技能训练,而对全面提升专业素养还缺乏足够重视,这种状况不利于培养专业扎实的高素质幼儿教师。比如,人们普遍坚信幼儿教师须懂得幼儿心理,但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没有具体探讨怎么去深入分析幼儿心理,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了相关课程之后,依然不知道怎么去深刻认识和实际处理幼儿发展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问题。

其三,评价标准比较单一。目前,部分相关高校的幼教师资培养单位仍在沿用以前“老幼师”的评价标准,也就是注重对学生技能掌握方面的评价,并将此作为学生评价的“重头戏”,每年都为此进行技能评比大赛,在此过程中比较缺乏思想创新和理论探索方面的交流与分享,让很多学生误以为学好专业技能就能当幼儿教师。而对于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素养课程的学习,则主要是通过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比较单一的评价。尤其是没有紧密结合幼儿教育的语言、健康、艺术、科学、社会五大领域,未能充分体现五大领域的目标检测及评价。如此看来,幼教师资培养的评价标准确实显得比较单一,其评价成效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学习状况,难以全面发挥对高素质幼教师资培养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三)现行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校层面培养幼教师资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策未能落实到位。尽管社会上普遍感觉到“学前教育的春天来了”,各种政策层出不穷,但政策的落实却遇到重重阻碍,尤其是幼儿教师地位低待遇差这种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严重影响着幼教师资的培养,特别优秀的考生就很少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二是高校培养机构在专业建设方面未能跟上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不仅未能充分设计好专业建设的规划方案,而且部分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这使得幼教师资培养成效大打折扣。三是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普遍不高。我国幼教职业现状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认同。调查显示,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属于调配录取的,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曾经只有一个男生是自己报考该专业的,而其他男生全都是被调配来的。由于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这一专业,不少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会从事幼教职业。这种状况确实令人担忧,目前较大招生规模只是暂时缓解学前师资的数量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职业认同状况将会长期影响幼教师资队伍建设。而要积极改善这些现实问题,需要不断推行幼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

三、改革本科高校培养学前教育师资模式的探讨

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决定了幼教师资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既要创造性地总结我国幼教师资培养的现有模式及其实践状况,又要努力致力于以高素质应用型为导向进行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只有通过多种途径构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有效模式,并以此开展一系列改革实践,才能确保幼教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一)落实《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立足《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精神要求,明确幼教师资培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要确立幼教师资培养的目标定位,以此统领幼教师资培养的各方面。对此需要协调和处理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与社会发展对幼教师资现实需求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在其表层功能上是规范幼儿教师准入的要求,而在其深层功能上则是更好地规范和推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要重视创新幼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关注现有课程体系与《教师教育专业标准》之间的差异,确保学前教育师资获得底线要求以上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其专业认同,努力确保学生毕业后进入到幼教机构而不流失。三是要重视相关配套资源建设,包括专业师资配置、实验室建设及实习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幼教师资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这诸多方面的积极支持。

(二)努力推行幼教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在幼教师资培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体改革实践应充分体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政策措施要求,细致深入地把握当前幼教师资培养的现状、社会需求及学生特点,应当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同时要大胆开展突破性、创新性的探索,改变关注教师较多而关注学生较少的状况,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培养的自主学习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幼教师资培养既要强调幼教专业技能课程,训练幼教师资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通过开设广博的通识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基本生存能力的训练。对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注重幼儿生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脑科学、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相关课程的改革研究。可将幼教专业课程综合为儿童艺术教育、儿童社会教育、儿童科学教育、儿童健康教育、儿童语言教育五大领域的教育课程,相关课程综合化可以有效克服以往学科课程过于强调系统性而造成单科教学周期过长、科目之间内容重复等弊端。

其二,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课程比重,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各类见习实习、各类活动设计、各类社会调查、亲子活动实践等;为了让学生用研究的眼光进入儿童世界,应重视幼教科研方法的训练,不断探索多元化、多途径、多类别的实践教学模式。

其三,要合理设置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并统整协调其相互比例关系而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这样以整合能力观来指导课程编制,可以打破传统幼教师资培养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编制模式,实行课程体系重构。当前,已有不少培养单位正在探索实施模块化的课程编制,以保证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幼教专业技能。具体来讲,就是将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修养分解成通修模块(公共必修课)、专业模块(专业方向课)、实践模块(实践环节)、选修模块(通识教育课)。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和通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受到系统的语言、思维、艺术、体能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拥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和科学精神追求;而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训练课程则是确保学生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三)要切实完善幼教师资培养计划

学前教育学期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导师制;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227-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稳步发展,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无数的实践和理论都证明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使得学前教育的专业面对着比之前更大的压力,要想适应当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出能够胜任学期教育工作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必须要进行改变和革新,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就业有出路,教育有特长。导师制的教育制度在著名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都非常出名,中国的教育汲取了西方教育的特长,引进了导师制,学前教育专业中也是一样,但是毫无疑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导师制还并不成熟,还需要不断地探讨和修正才能最后走向成熟。

二、导师制的历史沿革以及内涵

1.古今中外的导师制。导师制的教育制度由来已久,在我古代的私塾中其实就能看到,老先生的传道授业解惑影响了一代代的有真才实学的历史人物,导师的性格修养文化品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做生活的选择。现代的导师制主要是以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最为有名。导师制作为与学分制、班建制并列的三大教育模式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倒是不仅仅会指导学生的学习上的疑惑,同时也会指引学生感情上的迷茫、生活上的困难等等,导师不光负责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还要负责学生的品行[1]。

2.导师制的内涵。得益于导师制的成功,经过百年的不断发展,牛津大学培养了46位诺贝尔奖主、多位首相和优秀精英。那么导师制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国人经过非常深刻的思考,渐渐理解了导师制的内涵,从教育上来讲,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比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教学还要重要。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一般每位导师会负责辅导6到12名学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会有经常面见导师的机会,也会定期地接受导师的教诲,导师会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给学生布置下各种作业和论文,让学生在学术和思想道德上都能走得更远。

三、学生导师制中的一些问题

1.缺乏具有专业性的合格导师。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的一些专业不太一样,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学生有着更加优秀的专业知识和非常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就需要有经验、有耐心的导师通过言传身教不断地培养,导师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让导师潜移默化、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完成学习,导师必须能够以身作则,认真努力地做学问,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才能够产生正面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导师何其稀有!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导师制往往缺乏优秀合格的导师,这样一来导师制名存实亡,不能给学前教育专业带来显著的变化,还有一些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导师,每一个导师要负责数十个学生的学业,这无疑加重了导师的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学生导师制实施了,学生们也没有机会得到正面的人格魅力的熏陶。

2.导师难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优秀的导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了解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熟悉,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而且要通过讲座、调查、谈话、座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指导。但是就学前教育专业来说,由于学生个体情况不同,导师很难为每个人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这就使得导师难以为学生准确定位,营造一个轻松而又高效的学习环境。

3.导师和学生的接触不够。由于时空的限制,导师和学生的接触和交流变得格外的困难,学前教育专业中,导师与学生往往住在城市的不同地点,城市交通的不方便,空间距离的阻隔,以及作息时间的不一致,给导师和学生的交流造成了巨大的困难,面对种种客观原因,导师和同学之间的联系就很难如同理想中那样密切了。

4.导师和学生交流不对等。在本科生的教育中,导师和学生往往存在着许多个不对等,师生交流的不对等,师生付出努力的不对等,以及师生信息的不对等等等,这些都是导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在本科生的教育中,常常是导师单方面付出,学生并不把导师看得很重,没有重视导师在人生的重要性,这就造成了导师从学生方面获得的信息不够也就体现不出来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样的不对等付出也影响了导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性,在导师制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导师的工作中和科研中来,才能给学生和导师更多的交流机会,并且让导师和学生在教学研究中相互启发,使得导师和学生产生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这样导师制才有存在的意义。

5.导师考核制度不够完善。要想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实施学生导师制,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导师考核制度,导师和学生要加强专业教育的交流,起到引导学生人生、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同时,在考核制度上一定要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把导师工作也纳入教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考核项目中来,不断丰富导师考核的内容,争取全面地表现出导师的工作业绩,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正面的促进的正能量,让导师制越来越好[2]。

四、学生导师制的策略

1.导师制各个年级分层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每个年级任务都不相同,导师制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在目的上有相应的调整,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一年级、二年级导师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同学们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做好自我设计,尽快建立新的团体并融入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同时,为了更好地与同学进行沟通,掌握同学的思想情况,给学生更多的帮助,导师有必要多多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和社区如QQ等交流工具更加近距离地掌握学生的动态,让学生尽快地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建立自己的奋斗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辅导员和相关学生工作责任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带领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毕业设计等等。而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导师的主要责任是帮助学生顺利地找到工作,走向社会同时,导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生备考、帮助做好学生的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

2.导师制也要因人施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男性学生总是十分稀有的,但是无数的研究表明男性教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巨大的引导和影响作用。学院建立学生导师制,倒是也应该主动关心那些少数的男学生,更多地走进男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来,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合适的生涯计划,及时肯定他们在学业上的成绩,保证男学生能够等到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也要给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调查显示,男生往往有着更加强烈的成就动机,所以导师制就要更加努力地看到他们的需要,更加注重男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在对男生的指导上,与对女生的指导必须要有着一些不同的地方。在学前教育专业里,男生是弱势群体,导师要努力营造出适合男生成长的人文环境,一方面,导师要积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气氛,给男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整个学校得到更多的认可,各种学校的竞赛也要大力支持他们参见增强男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多引导男生进行准确的定位,多与他们进行亲切的交谈,及时地用一些成功的男同学的事迹鼓励他们,让他们参加各种学校的社团,如学生会、分团委等等来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拓宽他们将来的就业方向,发挥出他们自己的优势。

3.加强学生导师制下的特色实践技能培养。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需求比较大,同样也对学前教育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游刃有余地组织一些学前教育活动,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里就必须要重视教育实践课的地位。学生导师制在实践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学生导师制为根本进行的一些教育实践课程不仅仅能够对学生的教育实践技能进行有效的培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学生导师制的教育模式里面,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导师的带领下,更加紧密地参加到教育实践的项目中来,而且由于导师与普通教师的不同,普通教师在教育实践课中很难照看到所有的学生,但是导师却可以更加容易地发现学生在教育实践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这样自然就能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又有幼儿园实践教学经验的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

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之前并没有参加艺术技能培训的经历,他们也没有学习艺术技能的基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是要参与到学前教育中来,在学前教育的岗位上工作如果没有较强的艺术技能很多工作都将无法展开。普通的教育模式很难使学生的艺术技能真正地得到锻炼,学生导师制就不一样,学生导师制中,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导师对学生的了解也更加的深刻,导师可以很容易地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艺术技能来熏陶、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从而使学生的艺术技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五、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要想跟上学前教育对学前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的要求,就必须把学生导师制坚持下去。学生导师制先天上就可以利用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大大地提高教育的效率,导师往往能够对学生的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导师常常以言传身教的方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学生最大的鼓舞,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导师制的优势。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学期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澳大利亚 学校教育 质量保证 政府职责 成绩考核

一、教育的质量

澳大利亚的州和领地政府对于所有教育部门的质量保证起着重要作用,其机构负责学校教育提供机构的资格审核与注册。

澳大利亚政府以及州和领地政府在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制定了全国统一目标,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的国家目标。澳大利亚政府部门、教育、就业、培训与青少年事务局,州政府部长理事会以及澳大利亚政府联合发行一个全国学校教育报告,在上面刊登学生成绩的管理办法。澳大利亚的课程评估和签证组织制定了中学教育的质量和公平评估方针。

1、学校教育的政策与管理

州和领地对学校教育政策和管理负主要责任。虽然澳大利亚政府对学校没有日常的责任,但是给学校教育提供了全国范围内的重要基金支持和协调。澳大利亚国家、州、地方政府以及非政府性质的学校当局分担教育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确认受教育的国家优先权、维护教师的权利和地位及品质、提高全澳大利亚教育稳固性和一致性并制定相应政策以实现这些目标等。

2、州和领地政府的职责

各州和领地主要负责组织、基金支持以及学校教育传递,各自都有其教育部门和机构来负责公共基金支持的小学和中学教育。他们也对私立学校负有部分责任。学前教育一般由教育部门或者政府其他部门负责。

每个州或地方对学校教育组织、开设课程、进度安排以及学生的评估与证明有都制定有明确的政策和准则。课程开设和评估以21世纪国家学校教育目标为基础,集中体现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并提供有关学生成绩的国家报告框架。对于高中教育水平的评估职责通常是由一个机构来履行,该机构是从教育部门分离出来的。

这些州和领地也协调和管理学校资源分配,并负责州和领地的区域性教育程序和方案。也包括远程教育程序、特殊教育和海外学生;并确定就业安排和教师的职业要求。

州和领地对私立学校的责任包括注册、审核以及辅助基金支持。

3、澳大利亚政府的职责

澳大利亚政府给州和领地教育以及私立学校提供了很大的辅基金支持,并通过重点、目标项目、政策发展、全国性重大教育问题研究与分析来提供支持。澳大利亚政府也给学校内部的基层组织或者一些项目提供一些额外的基金支持来加速全澳大利亚原居民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澳洲政府还提供基金支持澳大利亚技术学院的设施。

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个关键优先权是提供一个全国统一的学校教育体制,并在统一入学年龄、一些关键科目领域的国家统考、课程成绩的统一和州际间学生资料传送的公共信息系统等方面达成一致。澳大利亚政府还致力于给家长提供信息以便于他们在学习方面帮助学生。这个责任的关键包括给家长发送语言叙述的学生成绩报告卡,成绩卡会清楚地展示学生实际成绩与目标成绩以及班内其他学生成绩的联系情况。学校也被要求要汇报一系列的指标,比如:通过学校教育和学习成绩反映出的学生职业倾向,学生主要课程成绩,家长、老师以及学生的满意程度。

澳大利亚政府优先提高师资质量,确立其专业地位和身份。一项重要计划已经确立,澳大利亚教育学院的教学和学校领导为国家教育职业主体。它将发展教师和校长的全国统一标准,为教师训练课程确立一个合格认证体系,开展关于教育质量的调查和促进教学的职业化。

二、教育的过程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小学一年级前的非义务两年教育。幼儿园教育由各州和领地自行负责。

学前教育课程规定无论公立或者私人幼儿园都应对3岁到5岁之间的孩子提供学前教育。课程包括了几个半天课程或学时等同前者的几个整天课程。学前教育要反映出孩子们的兴趣和有关交往、智力以及体制方面的需要。该阶段的学习一般结合一下四方面:①学生的发展需要; ②用灵活的学习经验来识别不同孩子的学习个性;③学前体验; ④不同的发展速度。学前教育课程一般同时体现系统性和创造性个体活动。

2、预备教育和小学教育

预备年龄

学校教育开始于预备阶段,也就是小学一年级之前的一年。学前班、幼儿园、托儿所等由各州和领地自行负责。

预备期教育持续一年,虽然属于非义务性的教育,但是全国普遍实行。

预备期的核心是关于孩子的整体发展问题,这个期间的课程与小学课程着紧密联系。在预备阶段的学习是以学生自身技能为基础,围绕着识字、数学、物理以及个人与社会相处技能等方面。

小学

州和领地的小学教育持续6到7年时间。

小学前几年,重点发展孩子们的基础英语、识别能力、简单计算能力、交往能力、健康以及创造性行为。

小学后面的几年里,学生会更进一步发展其早年学习的技能,并接受英语、数学、社会学科、健康、科学、技术以及体育等方面的教育。

一些学校还提供乐器和外语教育。在大多数公立小学宗教课程为选修课。学习不取决于单独记忆,还包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以及反应判断能力。学生通过教室学习、实际操作和实际生活经验来发展简单调查研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期间,孩子们根据年龄分组,并由一个老师教所有的科目,但是特殊的科目如音乐除外。政府小学通常是男女合校的,但是许多私立小学是男女分校的。

对于小学教育过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考核要求,并且不授予正式的证书。小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的基础上与父母磋商以及老师推荐进入初中。所有的学生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考试就直接升入初中。然而,一些特殊中学或私立学校有一个专门的入学考试。

3、初中

这部分内容包括了持续到10年级的初中教育。看其后的有关第11年到第12年的高中教育信息。

每学期学生通常要学习五门到六门课程。在初中的第一或第二年学生主要完成必修课程。在后来的几年,除过一些核心课程,学生还可以选修一些课程。核心课程通常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环境、外语、科技应用研究、创造艺术、个人发展、健康和体育教育等。有些科目依据难度和深度分层次开设。

选修课程包括商业贸易、经济学、计算机、音乐、国家经济学、人文科学、演讲与口才以及消费等方面教育。

初中的全部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如调查、实验、评估等完成,而不是单纯地记忆。学生通常要求完成学习并接受评估。然而,进入公立高年级通常是根据年龄,而不是通过考试。

初中老师通常只教授一到两个科目,学生根据他们的课程时间表在流动教室上课。每天有若干个40到50分钟的课时。

初中大多数都是综合性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初中。这类学校提供课程倾向于学术方面或者一些特殊的领域如技术、语言、表演艺术、农业、运动、创造艺术等。

大多数初中学校都是男女合学校教育,但也有一些公立初中和大约三分之一的私立学校是单一性别教育。

中学分别提供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转贴于

4、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包括第11年和第12年的教育。在澳大利亚完成12年的教育就相当于完成13年的教育。顺利完成12年教育的学生会获得有关州和领地的高中教育资格证书,每个州或地方的资格证书的名称不同。

下面是一个对12年教育程序的大体描述。

高中教育提供了几种有助于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教育模式。这些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前期的初中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并提供了适合学生能力和需要的更广阔的学习经历。这些模式及其科目在每个州和领地有不同的名字。

5、国际高中毕业证书

许多澳大利亚学校提供了国际中学毕业证书(IB),或单独提供或与地方12年教育课程联合提供。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采用两种模式在每年的不同时间通过最后考试;但是在首都地区学生要求两种模式。虽然国际中学水平要求有一些高等学科,比如数学和语文很可能高于大多数州和领地的水平要求,国际中学毕业证书被认为是澳大利亚认可的12年教育资格证书。

6、大学录取考试

学生通过高考在大学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科目通常涉及对较高水平科目深入透彻的学习。学习课程包括一个详细理论知识的发展和科目内容的理解。发展在解决问题、研究、调查、评价和鉴定或综合分析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发展适用于学科领域的应用技能。

在一些科目领域比如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实行分层次教学。但是在所有的州和领地大学入学科目成绩结果表达通常相似,但是其范围、名称和和分类不同。

课程及其考核由州和领地的高级中学管理当局监督管理。课程要么由当局统一开设,要么由当局认可的私立学校开设。考核通过两种方式:综合各州统考和学校评估;校本评估。学生通常在所学科目领域中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因为高等计划教育领域决定了其学习研究被限定在少数几个学科领域。

7、其他的高级中学教育程序

在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或职业学习的学生会接受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些学科的理论水平达到高中水平,但不会作为大学入学参考成绩。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科目获得了基本知识和对科目内容的大概理解,同时也获得了交流、解决问题、调查、研究、评价和应用等方面的技能。这些学科要么由高级中学教育当局开设,要么由一些权威机构认可或批准的私立学校开设,实行校本考核。这些科目与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或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的入学考试吻合。

学生也学习一些特殊课程如音乐、舞蹈、艺术等。在有些情况下,这些特殊的课程被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或其他中学后继续教育机构所接受。

大多数州和领地也提供了学本课程来发展个人文艺方面或者其它个人技能。这些课程可能符合完成中学教育的要求,但不会成为进入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学院的参考条件。

8、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

高级中学实行的职业技术教育通常被认为是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在大学入学科目以外提供更多途径来扩大学生的选择。

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包括学校基础上新学徒制模式和中学正规课程,以便于学生获得州和领地的高级中学教育证书,同时授予学生由全国统一认可的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下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格。

大多数课程是处于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一级和二级证书水平,一般多数大众欢迎的招待行业、信息技术和商业服务。

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澳大利亚教育科学培训部((DEST)来支持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支持体现在对各州和领地和私立教育机构的学校和职业教育提供雄厚的资金。一些其它的基金提供给特殊的计划,比如在贸易课程中附加职业前培训的地方、附加的学校基础上新学徒模式、澳大利亚工业职业顾问网络以及澳大利亚技术学院的建设。

这些课程在校本完成或通过地方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AFE)或其他注册的训练组织,以及地方的就业和商业服务机构完成。课程设置来源于澳洲培训包项目或一些认可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各州和领地在安排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在高中毕业证书和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中的比重上存在很大差异。

三、学生成绩的评估

在澳大利亚,学校学生成绩评估主要由州、地方以及私立学校负责。另外,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启动全国统一的学生成绩评估。因此,现在每年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基于各州和领地测试的,有关学生3年、5年、7年在识字和计算能力方面的成绩比较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重要的新计划已经开始筹备,这个计划是关于发展第3年、第5年、第7年和第9年的学生在读写和计算能力方面的全国统一测试。读写和计算能力测试结果公布在有关学校教育的国家报告上,可以在教育、就业、培训和青年事务委员会(MCEETYA)的网站可以看到。

在科技能力素质、公民责任与权力教育以及资讯科技沟通能力(ICT)素质方面还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抽样评估程序。测试一般在第6年和第10年(如科技素养测试就是在第6年)。这些评估一般三年一个循环,即第一次科技素养评估在2003年,第一次公民权利责任教育评估在2004年以及第一次资讯科技沟通能力(ICT)评估在2005年。抽样评估的结果公布在有关专著上,并把重要结果的总结公布在学校教育的国家报告上。

1、初中教育的评估

除了上面提到的国家评估外,各州和私立的学校也有他们自己的评估。这些评估依据学校教育层次、评估的科目以及每个州与领地实施的政策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第10年以前的教育,评估主要由每个私立学校的老师运用各种各样的评估方法进行,这些评估方法包括基于学生个体或群体调查研究的计划与分配、口头语言表达、课堂测试以及课堂参与练习等。评估也可能包括全校性的考试。也可能实行全州或全地区性的统考。

2、高中教育评估

每个州和领地通过它的高中教育机构来制定其评估政策并监督11-12年级教育的评估。通常高中教育评估会确定大范围的成绩水平,涉及到知识以及对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践分析技能等方面。

所有的州和政府应用多种评估方法,这些评估方法包括校外统考、校本评估、非校本评估以及校外定比测试等。

校外统考要求各州或者领地所有学习同样课程的学生在一学年内或学年末参加同样的考试。主要的目的是把州内所有学习同样科目的学生成绩排队从而形成对比成绩。校外统考由高中教育机构负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