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语文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范文1

我担任浙江工业大学BASE外语俱乐部的会长一职已将近一个学期了。在短短的一个学期,或者说短短的这几个月中,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同时也碰到了太多太多的困难。很不走运,自从开学招新到英语角的第五六期那一段日子里,我们社团的活动进行都有该死的意外或者小插曲发生,总之就一句话:这所有一切就没顺利过!!!

招新时社团的宣传做的不到位而导致我们社的牌子没有立刻打响;第一次迎新外语角开场时没有一个参与者的尴尬局面(虽然后来陆续有人过来,情况还不错,气氛也算热烈);第一次干事大会时自己糟糕的表现(由于自己没有充分做好准备而导致没有话好讲,从而也就没有达到干事大会的原始目的)……

或许是自己的没有经验,亦或是自己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准备是做了的!),更或许是“ 天有不测风云”“世事难料”,一切顺利似乎都与今年的我擦肩而过。社团本学期工作开展地不是很好的一个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以上提到的第三点,即干事大会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于我个人而言,我没有去做一个作为领导者所必须去做的一点:沟通!

沟通是与各个部门的部长沟通,沟通可以是与各个部门的干事沟通,沟通更可以是与某些会员的沟通。社团要运作,活动要顺利开展,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一个部也是不够的,可以这样说,单凭一个人或一小部分人是不可能的!

虽然,在我看来,社团的成立的基础是一群有着相同梦想或爱好的朋友。可是这并是说大家的思想就都在一处,都一样。而沟通是作为领导着把他自己的思想传递给部下的直接方式,然后再由这第一批接受了领导者的思想的人把它传递给再下一层的人员,而这一层人员就是干事。干事就是直接干事情的人,如果连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干,干什么,那要把事情做好,活动办好又从何谈起?把所有人的思想都拧成一股,大家的劲都往一处使,只有这样才可以。这是我现在所缺乏的第一点——沟通。

至于第二点,我是从今年社团联盟的社团负责人培训大会上体会到的并深深了解到这一点的重要性的。那便是“团队合作”。联系我们社团的实际情况,我总结出这一点的最困难问题就是:如何团队合作?大家心里是有了这么一个隐约的意识,大家心里都想团队合作,可问题是如何合作?怎样合作?如何对待冲突?经过了几次实践,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薄弱。我发觉他人无法很准确地理解我的意思,这一点就跟沟通这门艺术有关。我发觉我不能很有效地分配各人各自的任务,这就与我的全局观有一定联系。很多时候,特别是小的细节,由于我任务分配的不到位,老是在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出现“搅局”。这是我现在所欠缺的第二点——团队合作

而第三点是关于社团本身的。现在社团的人员问题还处于危机状态。会产生或一直遗留这个人员危机问题的原因也和上述提到的两点密切相关。去年出现的大量人员闲置现象依然存在,即使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起色。干事数量这么多(虽然今年在招新是有控制人员的数量),就是在找人办事时会有没人可用的情况发生?这或许可以看成是以上两点工作没有到位的一个直接体现吧!原因已经找到,现在只差行动了……

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一个都不能对其放松警惕。因为每一个都是一个社团运作的无形的脊梁。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范文2

同时,系统论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从系统的结构以及动态的角度,综合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这些无不告诉我们的确应该重视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衔接”。

根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衔接”, 如何做到“最优化”,下面我就谈谈对“衔接”在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 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不如数理化之清晰,因而语文教学往往陷入了一种不可知论的状态,有人还美其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这是不可许的。作为一线教师如今须做到以下三点:1、研究92年大纲与2000年大纲之异同。2、研究2000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3、研究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之异同。这三者的研究正如法律的确定,它使教师有了准绳,有了依据。 例如,92年大纲与2000年大纲之异同,也说明它们存在着继往开来的衔接关系:92年大纲对语文的人文性提得不是很明显,着重于工具性。而2000年大纲则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相提并论。那如何做好这理念的认可与改变就尤其重要了。其实,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书写,并引导学生去认识书法家练字的经过;还有背诵默写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开。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某一方面给予大胆的出其不意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衔接”的典型,同时也是语文教坛一个佳话。发现两个大纲之异同,我们就能了解新大纲的意图所在了。其实,这就是新旧大纲间的衔接。只有真正做到对大纲之异同而心中有数,那在实际衔接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大启示的。这样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再如,新大纲分明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由此可见,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越来越受人们重视了。就背诵篇目而言,大纲规定小学不少于150篇,以绝句为主;初中背诵不少于8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这些无不说明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已尤为突出了。作为教师认识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对此,我采用每天一诗,先诵再背再懂,至于有些诗词懂与否,我认为随着孩子长大或年龄的增长会懂的。或在起始年段不提,在初二、三年再继续训练也不迟。这既能体现训练的层次性与序列性,也符合人的认识与发展规律。

二、 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甚至于高中还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往往也造成一种怪异现象的出现: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大纲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简而谈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生画知识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联系。这正如新大纲所说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新大纲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况下,作为语文教师应将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图,把语文教学带到新天地里。

(二)、初中阶段教材之间衔接问题的再认识。

92年的教学大纲曾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命力,全国各线教师高兴劲甭说了。在注重主体作用方面,这套教材给予了极大的体现。试用修订本教材又进一步给予了重现,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订对三个阶段的认识有所变化。三个阶段体现着互相衔接,逐步递进的学习程序。第一阶段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能力;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使对实用文体学习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阶段,从文章的学习过渡到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样,由简及繁,由浅及深,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三个阶段的过渡衔接很显然地突出来了。这可关系到学生学习递进和加深,因此,教师应从宏观角度入手,及时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并将之施于教学备课中,充分考虑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正所谓:有所侧重才能有所收获。

(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早在湖北省宜昌市语文教改课题“课内外衔接”的实验中,刘国正先生将此概括为“内引,外联,对比”,充分肯定了课内外衔接的好处和作用,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双冀”。究其实质,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大纲特别注重这点“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刘国正先生又说“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而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多种孔透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同时,大纲也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根据速读的要求,即一分钟要500字左右,我适当选择了课外材料为内容,开展了听力训练。由缓而急,由简而繁,逐渐地使学生认识到听力训练单靠课本材料是不够的。如今经过一阶段的训练,部分同学的听力能力很明显地进步了。

2、根据课本中安排的活动课材料,进行了多次语文实践活动。如家乡崇武是个新兴旅游单位,为此我请学生到游览区作调查,写题为《我爱美丽的家乡------崇武》、《欢迎你到崇武来做客》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过去,我让学生就姓氏的来源作为调查,写题为《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姓氏来源调查活动》的报告;对中小学生错别字尤其严重的情况,我就开展了《请讲普通话 请用规范字》的活动;对中小生看电视非常严重的事实,我就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看电视利与弊》的书面争论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体现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学的不是死知识。

3、就课内而言,我主要围绕课文开展有关衔接工作,如学习了《数字杂说》,我就让学生写《也谈数字的妙趣》,(可填对联、谜语、诗词等等);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编话剧(曾在校五四晚会上演,效果还好);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我就让学生写《浅谈闽南农谚》等等。应该说这“读”,就是让学生投入到别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对学生来说这其实是间接感受,因此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否则的话,只能又回到那种令人生厌的学习中。而“写”是一种直接感受的表白,这就需要学生很真实地再现了。如何衔接,实际是离不开生活的。这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的“……脱离生活,写就变成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无所附丽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由此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 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2、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范文3

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成因特殊性分析

1.意外原因

(1)疾病造成父母一方或双方亡故。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状况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改善,但由于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非常薄弱,特别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绝大多数农民看病靠自费就医,80%的农民无法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农民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之一。农民无法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有病不敢看,小病拖成大病,许多农民到医院治疗的时候,都已经是大病的中、晚期。

(2)灾难事故。其一,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和农村,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等地质灾害频发,极易使农民的住房受到损害,人身受到伤害;其二,农民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农村科学文化知识还没普及,在生产劳动中发生一些意外事故时,常由于没有得到科学及时的救助而失去生命。其三、农民工在一些企业和矿区务工,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工伤事故频发。一些农民工患职业病后,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久病成灾。

2.父母离异

(1)经济因素。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农民和经纪人,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发家治富。但这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未成为农民共同致富的“领头羊”,而是受腐朽落后文化思想影响,在外包养“二奶”或情人,最终造成家庭离异。

(2)外出务工经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沿海发达城市打工经商,他们各地奔波,在外时间长短不一,长期夫妻分居和高强度的打工生活,很容易使夫妻的感情冷淡,造成离异。

(3)家庭暴力。许多农村地区部分妇女既要从事繁重的劳动,还要忍受丈夫的虐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与

配偶离异。

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原因

1.矛盾的自尊和自卑心理。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由于父母亡故或离异,长期得不到家庭温暖,极易产生矛盾的自尊和自卑心理。一方面,父母的亡故或离异,使家庭因为失去主要劳动力而陷入困境,在经济上失去了稳定的支持,精神上难以得到完整的家庭温暖,心理失去平衡,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身处繁华的都市生活环境,他们不想让别的同学知道自己家庭变故,常会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理,比如隐瞒家庭事实,故意夸大家庭美好的环境等。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在外部行为上就是在参与集体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不大胆、自甘落后、怯懦、孤独寡言。

2.意志消沉。许多农村大学生有着吃苦的精神,中学阶段学业优秀,原来都是父母和乡朋眼中的“精英”,备受关怀爱护,由于遭受家庭的变故,他们开始过早地体验生、死,体验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但由于他们还无法诠释生活中的这些变故,更重要的是,他们找不到解决心理失衡的最好办法,因此,常会因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而意志消沉,甚至一蹶不振。

3.敏感孤僻,受挫意识降低。和城镇生源的大学生相比,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所受到的各方面的关心要少得多。一方面是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减少,难以提供更多的物质关爱;另一方面,农村社会救助和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单亲家庭难以得到社会的帮助,高额的大学费用,使得原本艰难的家庭经济更是捉襟见肘。因此,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常会有强烈的负罪意识,觉得自己是家庭的负担,渴望摆脱贫困的窘境,但情感和经济上又不得不依赖家庭,心理表现很无助和脆弱,稍微的打击都将使他们雪上加霜。有时候为了寻求解脱,他们会选择独处,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理压力,但时间长了,容易使他们出现社会交往障碍和人格交往的缺陷。

4.心理乖戾,喜怒无常。青年大学生天性是乐观进取的,但农村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在遭受打击后,经常会心理乖戾,出现一些行为异常。首先,许多农村家庭在离异前,父母就经常吵闹,尤其是父亲对母亲的暴力打骂,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训斥,极易使这些孩子在沦为单亲子女后,受父(母)粗暴性格同化,心理扭曲。其次,亲生父亲或母亲重新组成家庭后,面对继父或继母以及新的亲朋所形成的新氛围,他们更加压抑,情绪烦躁不安。再次,父母离异后,把对离异配偶的怨恨迁移到孩子身上,粗暴地对孩子训斥、打骂。上了大学后,虽然在生活的环境上摆脱了原先的家庭,但身处大学校园,家庭的阴影依旧积压在他们的心头。第四,部分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在家庭得不到关爱,在校园找不到朋友,转而沉迷网络,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找精神慰籍,充斥于网络的暴力游戏满足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弱势心理,他们把自身的遭遇看作是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对周围人群产生怨恨,并进而不自觉模仿网络的打斗行为产生暴力倾向。长而久之,部分农村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心理会变的乖戾,喜怒无常。

5.生活无趣,厌世心理严重。一方面,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由于得不到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关爱,容易产生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感,有的甚至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另一方面,怀旧心理使得他们非常怀念原来的父亲或者母亲。尤其是父母离开人世的,更容易钩起他们对往日家庭的回忆。现实环境和旧有环境的比较偏差,使

这些农村大学生易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

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

社会支持对策研究

农村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类群,由于所经历的家庭结构的裂变以及支持力量的微弱,在青年大学生中属于弱势群体。只有建立以自我调节和支持为基础,以家庭支持为纽带、以学校支持为主导,以政府和公共舆论支持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网,才能解决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的不良心态和心理障碍,为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1.建立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社会救助机制和网络。弱势群体的一个显性特征就是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农村单亲家庭的经济资源的缺乏是造成单亲家庭大学生经济困顿和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他们在经济上所面临的问题要比城镇家庭严峻得多。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农村单亲家庭以及他们的孩子提供各种制度性支持,包括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定期的周期性的支持和不定期的临时支持。首先,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基础建设投入,保障和增加农民福利,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切实保障农民尤其是单亲农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其次,要关心农村单亲大学生的生活。他们远离家庭,由于失去了必要经济保障,不得不节衣缩食,长期下来,营养跟不上,影响身体健康。再次,要建立农村单亲大学生的救助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户籍所在地村、镇应该重视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家境和学习情况,借助政府行为和福利机构,或者向社会和企(事)业捐款,拓宽相应的救助渠道,推动相关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开展对这些学生的困难补助。学校要建立贷、奖、助、补等途径的助学体系,积极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减免学费、缓交学费、勤工助学、师生结对、校内捐款等方式,开展对这些学生的帮助。要通过建立救助的机制和网络,缓解单亲家庭大学生经济窘境,避免他们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出现失学、辍学状况。

2.积极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单亲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承受力脆弱是弱势群体的另一显性特征,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亦然。大学要为农村单亲大学生营造一个温暖、友爱的氛围。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的大学生来说,学校和老师、同学的关爱更能够弥补他们精神上的缺憾。首先,老师和同学应该平等地对待单亲家庭大学生,理解他们的遭遇,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共同承担他们的心理忧伤,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单亲的现实,绝不能够歧视、鄙视和冷落他们。其次,要信任他们,结合他们的自卑、敏感等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再次,要优化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单亲家庭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原先的优越感丧失,有的学习成绩会波动比较大,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好心理辅导,让他们尽量适应大学生活。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建立广泛而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逐渐消除其消极情绪。第四,积极实施各类激励措施,用爱心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教师可以采用目标激励、行为激励、语言激励、评价激励、榜样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发他们正确对待现实,自立自强。

3.开设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农村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一般比较封闭压抑,不善于和老师同学沟通,很容易造成人格和精神分裂。学校可以聘请懂心理学、伦理学知识的老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讲座活动。同时,为了保护这类学生的心理秘密,也可以通过广播建立心理驿站、心理咨询信箱、特殊周记日记、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让他们把心理的痛苦发泄出来。此外有条件的大学也可以建立导师制,在生活、学习和精神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范文4

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师和普通院校相比应该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这是由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特殊性决定的。职业道德素养方面,教师要注重关爱学生,认真研究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充分理解他们学习紧、任务重、压力大而导致对语文课程依赖又独立、兴趣又轻视、努力又懈怠、尊重又怀疑的情绪变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教学就是服务的育人意识;知识素养方面,教师要注重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除了精通掌握博广的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应该学习一些医学基本语言和医学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对医古文、医学史、医学流派、西方医学、当代医学前沿问题等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素养方面,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积累教学经验,发表教研论文,探索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新策略和新技巧。

二、医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特色内涵

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特殊性和语文教师的素质特点,决定了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在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方式上必须具备新的特色内涵。

1.独具一格的课程性质。医学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而非纯粹的文学专业训练。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是为了语文而教学,更不能是为了医学而语文。为了语文而教学违背了培养宗旨,为了医学而语文不如改成医古文。语文教学表现的不仅仅是审美,还表现着道德、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历史等诸多内容。语文是知识、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是学好其他所有课程的基本工具。医学院校的大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去学习、理解医学专业知识,需要通过语文去表达思想和交流情感。因此,医学院校的语文教学应以实用为前提,通过对语文基本知识的系统阐述,让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基本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熟悉常见应用文的格式和写法,把握最基本的语法规范,提高生活中口才交际的水平,以适应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

2.医学与人文:大学语文教学的“四个结合”。医学院校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医学与人文的相结合,培养较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结合重点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要与医德教育相结合,教育医学生如何立德做人;二是语文教学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教育医学生如何爱人(理解人、同情人、关怀人、感化人);三是语文教学要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医学生现在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四是语文教学要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这一结合难度很大但又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挑战自我、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四个结合”是建构特色课堂,传播文化意蕴,丰富教学创意的理论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加速且学而难用,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漠视及其叛逆心理,社会各种思潮与不良诱惑以及语文学科在医学院校被边缘化等严重影响着大学语文教学的培养效果。因此,根据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切实把握语文课程的特色内涵,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技巧,成为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医学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技巧

1.抓好语文教学的基本功:“听说读写看译编背演比思”多管齐下。“听说读写看译编背演比思”是大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基本方式:可以师吟生听,潜思默记;可以师生齐诵,共醉其中;可以播放经典美文,师生边听边想;可以布置读书笔记和随笔作业,组织读书报告会,树榜立样,热情洋溢地赞美和鼓励;可以编排诗剧歌剧话剧,师生同台献艺;可以组织课堂文采大赛、佳作美文大赛、古文翻译大赛,使大学生敢于创新、乐于表现、轻松记忆;可以欣赏文学经典影片或纪录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等。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无论何种方式,最终的落脚点还是“思”。语文教学的效果归根究底是由思维参与的力度决定的,阅读需要思维的渗透深化,写作需要思维加工转化,听力需要思维训练强化,说话更需逻辑思维基础上的语言规范化等等。大学生有所思有所忆能明理,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把中华文化潜移默化为自己所有,这亦是从医者需要的一种人文素质境界。

2.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的专门技巧。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医学生的语文教学更是与众不同,大学语文教师要在抓好“听说读写看译编背演比思”基本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一些专门的技巧。例如学习诸葛亮、陶渊明、杜牧、苏轼等人的诗词歌赋,就可以采取文学评论、文学批判、文学总结的方式技巧引导大学生领悟古人鞠躬尽瘁、甘于奉献、正直诚信、不畏权贵、济苦怜贫、积极进取、不落世俗等优良品格,让他们自己总结出大医精诚、服务人民的医者精神,奠定未来从医生涯的职业道德基础。再比如,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大学语文教学提高效率和水平提供了条件。能否正确和恰当使用新技术亦成为检验语文教师教学技巧和理念的重要方面[3]。在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电脑、投影仪、网络等多媒体设备已经广泛采用。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表格、视音频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及其创作过程;可以借助文学小说、轶闻趣事介绍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朱丹溪、叶天士等名医名人;可以建设公共邮箱、QQ群、共用网络空间、贴吧等,集思广益讨论分享经典文学作品和学习心得体会;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教学平台,随时更新教学课件、教案、作业和课外阅读书目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新技术,并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就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新技术辅助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范文5

2015年教师节,当我郑重地在一份师徒协议上签下自己名字的时候,我就幸运地成为了“林春曹工作室”中的一员了。在我们月小,大家都亲切地称林春曹老师为“林特”,而我们六个弟子对他却有另一个称呼――“师傅”,真有一种莫名的喜感。刚开始加入工作室,我的内心是惶恐的。因为这个师傅真的太有文化了,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他经常和我们说着说着,就迸出几个我听不懂的词儿,比如“彳亍”“氤氲”“摭谈”“秘妙”……起初听不大懂,我也不好意思问。后来,我们有了默契,他一看我抬头傻笑,就主动给我解释一下他的“新词”。拜师一年半,从饱读诗书的师傅那里,我除了能学到教育教学的经验外,感觉还恶补了一回大学语文。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工作室,捕捉师傅的“新词”,已然成了大家讨论教学时的“happy hour”。

今年春天,我和卢玮玮参加了“玄武区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师傅倾心尽力助推我俩。从前期填报材料,到中期理论笔试,再到最后课堂竞赛,可谓过关斩将不容易。但是每一次挑战来临时,师傅都稳稳地站在我们身边,精神上热心鼓励,专业上精心指导。申报材料,他一遍遍地翻看,查漏补缺,细心到连封面的纸张都精挑细选。考前辅导,他一次次把我俩叫到工作室,为我们整理理论要点,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都这么大了,还有人帮你指出考试重点,这是多么幸福呀!忘不了课堂考核前的那个不眠之夜,师傅召集了工作室的小伙伴们,陪着我俩一起研究课题,从文本解读到课件制作,师傅引领,伙伴给力,大家从天色微暗忙到夜深人静。临别时,望着这群可爱的伙伴和信心满满的师傅,第一次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明天的赛场我一定不能辜负身后的这些期待。

师傅是个谦逊的人,满腹才华却从不显山露水,但是关键时刻,他总能给大家指点迷津。学期临近结束,全区语文网络团队比赛突如其来,在大家措手不及的时候,师傅成竹在胸,把工作室的小伙伴分成两组,带领两个团队投入比赛。说实话,那段日子真辛苦,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把学校旁快餐店里的所有菜品都快吃了个遍。我们4~6年级这一组,为了选一首合适的古诗,大家犹豫不决,师傅一锤定音――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为了寻找一幅可以衬托出诗歌意境的清晰图片,师傅千挑万选,精益求精。录制微视频环节,师傅为了不打扰我们录音,自己默默静候在门外紧张地等待。我读错的时候,他该是比我还觉着遗憾吧!那段紧张忙碌的日子,回味起来其实是幸福甜蜜的,因为有团队相伴,更因为有师傅相帮。比赛那天,师傅还为我们作了首诗《赞月小语文团队》――“三十八位月小人,彳亍语苑巧耘耕。网络研修共磨课,诗书画卷显才能。”当这首诗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赛场里的老师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他们眼里满是钦佩和羡慕。这一刻,站在台上的我们,望着坐在台下的师傅,心里是满满的骄傲与幸福。

渐渐地,和师傅相处久了,大家交流越来越自然,研究越来越深入。我们一起讲过绘本故事,让阅读教学上出新意;我们一起接待来访老师,工作室风采可圈可点;我们一起创意解读《灰椋鸟》,寻找文本中最大的“麦穗”;我们一次次走进师傅的课堂,领略文本整合的策略;我们一回回聆听师傅的教诲,感悟言意兼得的秘妙……我们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很长,师傅把他教学中的每一点心得体会,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牵着我们慢慢走。这不,就在这一期稿子之中,凝聚着师傅多少的智慧和心血啊!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范文6

>>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刍议职业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论职业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培养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新思路 试论高职学生日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毛元金")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欠缺,是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85-03

一 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十大职业能力”是:亲和力与沟通能力、吸纳知识的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心态调节能力、自我驱动能力、专业的业务能力、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无论哪种说法,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都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能力。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主要表现为:说话时词汇贫乏,用语不准确,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说话缺乏条理性,要表达意思时不懂得分别阐述,唆没有条理,思路混乱;与人交往少言寡语,缩颈低头,对于别人的言谈、说辨,只是听听、笑笑而已,从来不多言语;与人交往时心理素质脆弱,临“阵”发怵,问答交谈,未语脸先红,不知从何说起,需要回答问题时,更是“大汗淋漓”,语无伦次。

二 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育模式重笔考轻口说

在学生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接受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争取考上更好的高一级学校。在这样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目的下,无论是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还是考核方式都大大忽视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老师和学生对口语能力培养的误解:只要学习好,考试分数高就行,其他方面都不重要。于是我们的学生对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略对自己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最终造成我们的学生虽学习好、考试分数高但知识面窄、与人交往的能力低下的现状。

2.文学素养不够

在传统的教育考试模式下,我们的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围绕着考试,只学与考试有关的知识,不断地复习、反复地训练。这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还限定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我们的学生文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知识的运用上显得机械、呆板,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因为运用、引用不当而造成交际中的尴尬和笑话。

3.语言思维能力较差

语言思维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词语足够的敏感度,对遣词造句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口语表达相对于书面表达来说比较随意、语言的逻辑性要求不高,我们在日常生活交际表达中往往夸大了这种随意性,很多学生在平时能侃侃而谈,但让他回答问题时,却说得支支吾吾,内容前言不搭后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的训练不够,语言思维能力较差。日常交际中,我们的讲话内容可以“散”一些、随意一些;在正式交际场所和主题交际场所的口语表达恰是要回避这些,要求目的性强,不允许“散”,不允许跑题,必须话题集中、中心突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富有逻辑性。

4.环境条件限制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差,除了教育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主要表现在:

第一,独生子女家庭。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和传统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有太多的优势:他们不需要为成为父母最喜欢的孩子而刻意地表现和讨好;他们也不需要为哥哥姐姐的认可和保护而甘当受气包和跟屁虫;他们更不需要为了喜欢的玩具和新衣服与父母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他们天生就是家庭的中心;他们不需要花费心思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简单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就可以轻松地解决麻烦和困难。这一切优势,让他们根本不用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根本不用去学人际交往的技巧、根本不用去注意说话的方式,最终导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十分低下。

第二,网络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深入,电脑、网络、智能手机广泛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脑;生活里,几乎人手一部手机。QQ、微信、微博成为许多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的主要平台,电脑和手机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的主旋律:一有时间他们就会玩游戏、聊QQ;一有空闲他们就会掏出手机发微信、刷微博。于是手机、电脑代替了人与人的交往,微信、QQ替代了语言沟通。于是许多人在电脑前、QQ里、微信中指点江山、恍若大神,在生活里却嗫嗫喏喏、胆小怕事,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十分低下。

三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措施

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就业,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走得更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转变观念,重视口语交际

学生经历高考后来到高职院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经发生改变:由升学转为进入社会。未来的职场要求职业人必须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拥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是学习成绩好就一定能获得好的职业岗位,一定要变单纯的知识学习为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并重的学习模式。特别是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对学生今后是否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岗位、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拓展阅读,增加交际底蕴

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广泛阅读。从名人传记中感受他们成功的艰辛、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从文学名著中汲取精华、增加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质;从交际的相关书籍中学习一些交际的技巧、体会交际的重要作用。通过广泛的阅读,不断加深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3.设身处地,明确交际目的

很多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和最初的愿望截然相反。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太在意自己的想法,不顾别人的感受,说话不注意场所、不注意方式方法,失败也就理所当然。

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顺利完成交际,首先,在正式交际前一定要明确本次交际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哪些目的是最主要的、是本次交际必须要达到的,那些目的是在争执时可以妥协和放弃的。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并不是十全十美,要学会放弃,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其次,在每次交际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交际前,多收集交际对象的资料,或了解他们的历史、经历、成就和需要,或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做到在交际前心中有数。在交际时,一定要约定好合适的时间和环境、注意交际对象的情绪、及时调整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交际,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4.教师引导,打破交际障碍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打破他们羞说的心理障碍,也就是引导他们敢于开口。要想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一开始我们就要掌握好低起点、小梯度的原则:从听入手,通过观摩一些经典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或电影电视片段感受语言的魅力、语言交际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读开始,通过美文朗读、诗歌朗诵锻炼胆量、消除羞涩;从讨论开始练习表达,通过组织课堂讨论、班级演讲让学生由读到说。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发挥引导作用,正面表扬为主,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开口说话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自己也可以说得如此的好,有效地消除他们怕说、羞说的心理障碍。

5.创设情境,提高交际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交际的需要把它分为日常生活、校园生活、职场生活三大模块,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互相点评、总结提高的方式来训练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我们在训练求职技巧时,可以把学生分成7~8个小组,并把它们分为求职组和应聘组,要求他们在课外自己查询资料、自主推荐角色扮演者和点评员。在实际操作时,首先随机抽两组进行模拟表演,其次各点评员对表演中的得失进行点评,再次表演、点评,各组表演完毕后,老师就同学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并提炼出求职应聘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最后让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6.多方渗透、检验交际效果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除了在口语教学的各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外,还应结合校园的日常生活开展各种活动,使之成为检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平台。教师也可以与家长配合,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如教师可让学生回家后把在校的见闻说给家长听,请家长评一评;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交际活动,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假期、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各种渠道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