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的盈利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期的盈利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期的盈利方式

短期的盈利方式范文1

【关键词】短期负荷预测 实时气象 分析

气象主要是指在大气当中发生的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及物理现象,一般而言,在对电力工程设计、电力生产调度、电力规划等进行作业时,气象是必须得考虑的因素之一。短期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有着重大的影响,气象对其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因此,寻求解决短期负荷预测过程中实时气象影响的方法势在必行。

1 短期负荷预测过程中实时气象的影响分析

实时气象对短期负荷预测工作的影响很大,笔者将以实例来验证该影响力。取扬州市2011年8月5号的实时湿度和温度以及负荷数据进行对比,对于负荷的计算可以参照如下公式:h×100,(h=1,2,3,4……24),其中h指的是时间点,Lh’指的是比例变换后的负荷数据,Lh指的是H小时的实际负荷[2],将其数据以曲线的方式画出,具体情况见图1。

由此图很容易就看出一些特征:实时温度对负荷的影响很明显,在十一到十八这个时间段,负荷的变化最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正比的关系。温度的升高导致空调等降温设施负荷的增加直接导致全网负荷的升高,负荷一旦升高就会对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夏季。夏季温度的升高会恶化电网设备的环境,加之负荷的升高,会进一步恶化电网设备的周围环境,可能会使得电网的运行线路、主变等设备出现满载甚至是过载的现象,产生低压网络故障,对设备造成极大的危害,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不利于供电公司工作的正常进行[3]。此外,在夏季由于用负荷的增加,电力公司不得不建设新的发电厂,增加路线、变电站的供电点,这会增加与温度有关的发、供电设备,其用电结构发生了变化将直接导致电量增速的频率低于负荷增速的频率,这样的话,电力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就会更低,就会严重影响到电网运行的总体经济效益。而实时湿度与负荷的关系是呈负比的,负荷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湿度的减小而增大。

温度和湿度其实是一起影响着负荷的变化的,对于气候因素对人体的影响这一话题,很多专家都是用“人体舒适度”这一概念来衡量。“人体舒适度”是指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是否感到舒适以及对这种舒适度的具体描述,但是,这种标准是有前提的,即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不采取任何的防寒或降暑的措施。通常而言,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因素是气象,具体而言主要是气象当中的温度、湿度和风速。而人体舒适度指数是通过人体机能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来制定的一种生物气象指标,它是以专业的角度从气象因素出发对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度进行评价的,其具体的非线性方程公式是依据温度、湿度以及风速这几个因素而制定的,具体方程式如下:SSD=f(T)+g(Rh)+h(v)。其中SSD是指人体舒适度指数,T指的是温度,Rh指的是相对湿度,v指的是风速。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人体舒适度的指数进而评估出由其所导致的用电负荷的大概变化情况。

2 处理短期负荷预测过程实时气象影响的方法

在实际的短期负荷预测过程中,考虑的气象因素是经历了4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如下:

2.1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是完全不考虑气象因素阶段。这主要是体现在负荷预测发展的初期。只根据负荷的历史数据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推断,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基于同类型日的预测方法与时间序列分析法。

2.2 第二阶段

第二价段是指对气象因素进行校正的阶段。它主要是指在人的经验的基础上,估计气象对负荷影响的灵敏度,之后再对气象因素进行适当的修正。其修正的方法有很多,既可以采取人工的估计的方法,又可以采取专业的数学方法。对气象因素进行校正不仅仅能够更为合理地运用数学模型及其算法,更能够减小失误,提高预测的准确率。

2.3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在预测的模型中对日特征气象因素的直接考虑的阶段。由于气象因素中还具有隐含性,因此,单纯地对气象因素进行校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日特征因素进行考虑。考虑的内容包括对相关因素的处理方法,但是对于这一方面的考虑依旧处于研究当中。

2.4 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是在预测的模型中对实时气象因素的直接考虑阶段。由于目前技术的发展水平有限,对气象因素的处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对每天的特征因素的考虑阶段,不利于对负荷的数值进行整体上的计算。此外,气象还存在实时性的特点,因此,在预测模型中对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段的影响进行考虑是很有必要的。

现阶段,对气象因素进行处理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实时温度看作是待预测日和历史日进行匹配的依据,进而找到最佳的匹配,再采用比例的方式,以历史日的某种波动的比例为基础计算出待预测日的负荷。另外一种方法是以不同时段的温度作为依据,分别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4],再根据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具体情况来计算出负荷。研究短期负荷预测过程实时气象影响处理方法一定要注意考虑上述的四个阶段,充分考虑实时气象的各种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3 结语

实时气象对短期负荷预测具有重大的影响,只要对实时气象因素进行彻底的分析,再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就一定会减小实时气象对其的影响,进而促进预测过程顺利进行。同时,电力公司应该最大限度地吸纳人才和培养人才,加大对处理技术的研究力度,为减小实时气象的影响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汪峰,于尔铿,阎承山等.基于因素影响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报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5(16):25-28.

[2] 杨正瓶,田勇,林孔元.短期负荷预测“双周期加混沌”法中的多步法与气象因子的使用[J].电网技术.2012,10(15):125-127.

[3] 康重庆,周安石,王鹏,郑广君,刘一.短期负荷预测中实时气象因素的影响分析及其处理策略[J].电网技术.2011,20(18):268-270.

[4] 盛琼,顾泽,骆丽楠.基于实时气象要素的湖州短期负荷预测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5(11).

短期的盈利方式范文2

3月31日,融资融券试点业务正式启动;4月16日,股指期货将正式鸣金开锣,首批四个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开始上市交易。不过,较高的资金门槛让多数投资者感到难以参与,他们对股指期货的普遍感受是“雾里看花”。

普通投资者究竟有无介入股指期货的途径?如果借道基金,投资者又有哪些具体的投资方法可从中套利?

本周走进《投资者报》“基金经理面对面”专栏的嘉宾,分别是上证红利ETF基金经理柳军、国联安双禧中证100指数分级基金经理冯天戈、银华深证100指数分级基金经理周毅。他们提供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投资模式,值得投资者借鉴。

“借道”杠杆基金参与融资融券

《投资者报》:融资融券试点业务3月31日已正式启动,不过,较高的资金门槛以及高达7.86%的融资年利率和9.86%的融券费率使得普通投资者难以参与,从本报的采访情况看,高门槛让多数投资者比较冷静,是否有通过投资基金低成本“曲线”进入融资融券业务的途径?

周毅:这种途径确实有。具有杠杆投资特征的分级基金,是中小投资者“曲线”分享融资融券业务的方式之一。相对于试点券商50万元以上的资金门槛,杠杆类基金最低1000元的认购下限显然更为适合中小投资者。

要讲清楚中小投资者如何从中“曲线”参与融资融券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简单以银华深证100指数分级基金举例来说,这只基金以1∶1的比例拆分为银华稳进与银华锐进。其中,银华稳进为类固定收益产品,每年享有约5.25%的优先分配权;而银华锐进份额,则相当于以年5.25%左右的成本,向银华稳进份额融资,进行杠杆操作,并享有5.25%以上的全部收益。

对于银华锐进份额持有人来说,5.25%左右的“融资成本”显然低于融资融券业务成本,而最低1000元的认购下限也使得更多中小投资者能够体验杠杆投资的魅力。

《投资者报》:除了指数分级基金,我们也关注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能给投资者创造类似的路径,是否真是这样?

冯天戈:投资者购买ETF基金可以间接参与融资融券。融资融券对于ETF而言,是项利好。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能获得更高的融资比例。按照规定,ETF折算率最高可达90%,其他上市型基金折算率最高可达80%,而其他股票的折算率最高只有65%。

其次是上市型基金有更高的资金运转效率,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到账时间短于一般基金的一级市场申购,能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对融资融券时间紧迫性的需求。

举例来说,由于国联安双禧中证100指数分级基金中的双禧A可以上市交易,且能获得高于一年定期存款利息的稳定收益,投资者可以将其视为现金等价物运用于资产配置中,也可以作为抵押担保品进行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的交易而获得额外收益;双禧B则具有阶段性大幅获利机会,当市场处于稳定上涨阶段,双禧B的高杠杆性将使投资者获得比其他指数基金更高的收益。

股指期货带来三种新盈利方式

《投资者报》:股指期货推出后,是否会给ETF投资人带来更多的盈利方式?

柳军:在法律法规和基金合同允许的前提下,ETF同样也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降低跟踪偏离度。

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人除通过ETF享有现在的盈利方式外,结合股指期货合约的ETF盈利方式还将增加三种。

其一是增加长期投资收益。ETF是投资者实现指数化投资的良好工具,如果在长期持有策略中利用股指期货做短期套期保值,持有效果会更好。

二是实现期现套利。股指期货的首个标的是沪深300指数,如果未来市场推出了沪深300ETF,这样沪深300指数就可以同时拥有直接标价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当两个价格出现较大偏离时,就产生了套利机会。

此外,期货的交易规则是T+0,而股票交易是T+1,交易制度的不匹配使得利用纯股票组合建立现货头寸难以捕捉期现货市场之间的套利机会,而沪深300ETF可以间接实现T+0,当市场出现日内收敛的期现套利机会时,其优势更加明显。

三是能够获取相对超额的收益。假如投资者看好某个板块,认为其未来走势会强于市场,可以做多这个板块权重比较大的指数ETF,同时做空沪深300股指期货,如果实际情况和预期一致,就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有望降低A股市场波动性

《投资者报》:我们注意到,目前市场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认为这两项创新推出后,会加剧资金从现货市场转移到期货市场,降低现货市场的资金供给,从直接参与到股指期货的感受者角度看,你们认为这两项创新对中国证券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

柳军:这一话题其实与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投资人的盈利模式将产生重要影响有关。

确实,短期一些风险偏好程度较高的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从现货市场转移到期货市场,降低现货市场的资金供给,但长期来看,期货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可以改变现货市场在遇到系统风险时没有有效对冲工具的局面。

当投资者看空市场时,可以卖空期货达到避险的目的,而不必抛售股票给现货市场带来较大压力,期货的存在将使现货市场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证券市场将更加成熟,这样反而有利于吸引一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场外资金进入市场。

短期的盈利方式范文3

大众点评的大动作让业界再次将关注点聚焦在外卖领域 ,这不仅仅是美团倒逼的结果,也是团购发展到一定程度,转换盈利点的一种必然选择。相对于其他O2O领域,外卖是用户使用频次相对较高的服务;最关键的是,这个领域现在还没有所谓的“霸主”,其竞争格局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是所有餐饮O2O观望者的机会所在。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餐饮消费总额为4500亿元,按照16%的餐饮年增幅,到2016年全国餐饮消费总额预计达到7000亿。而其中,外卖占全国餐饮消费总额的10%,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美团、淘点点等均已先后布局该市场,稍有规模的外卖网站还有点我吧、外卖库、易淘食、到家美食会、美餐网等,都在发力,但从发展的量级来说,饿了么是大众点评更好的选择。

优势:占领70%外卖市场

饿了么创办于2008年,起源于上海交大,长久以来一直以高校外卖市场为中心发展。现已覆盖30座城市,5万家加盟店,日均订单达10万单,年在线交易额已经超过12亿元,创始人张旭豪宣称,未来一年,将努力使日均订单量从10万提高到百万级,覆盖到50~100个城市,年交易额达到百亿元。这能否实现不得而知,但不得不承认饿了么确实在量级上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占有外卖市场达70%,这也是大众点评看重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它的发展路径颇像当年的Facebook从哈佛发展到全美的路线,而张旭豪(1985年出生)也有着和扎克伯格差不多的年纪,甚至一样的英文名字(Mar-k),被视为创业圈的明日之星。

事实上从商业模式上来看,网上外卖订餐大家的玩法相差不大――搭个平台作为桥梁,一端连接用户,一端连接商户。而饿了么大致上也是这样一个业务模型。

但饿了么的经营特点在于单多频高,以小店外卖为主,针对中低端用户,客单价在10~20元之间,以高校及商业中心区周边半径为主,瞄准大学生群体、白领、宅男宅女等为主要受众。这个受众群习惯使用电脑、手机等移动端,懒和宅是他们的特质,如果饿了么能够填补他们不愿下楼买饭的空缺,那就不太容易被更换,因为这群比较懒的人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饿了么很好地抓住了他们,也让商家尝到这种全新方式带来的甜头,认可它的价值,吸引更多商户的加入,壮大商户队伍,进而获得更加可观的用户量,抢占市场。

核心竞争力:Nopos & Walle

张旭豪认为饿了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内部开发的两套软件,餐厅后台软件Nopos和销售协同CRM软件Walle。

据了解,Nopos是饿了么专为餐厅开发的后台管理软件,营销团队都会在前期将这套软件免费提供给接入饿了么的餐厅。这套软件包括客户端软件和出票机两部分,餐厅通过这套软件可以高效地管理外卖订单和网上收银,也能作为一个正常的餐厅后台管理软件,处理堂食的点单情况等。订单直接通过出票机出单,整个操作流程变得简洁,老板不需要记单子,也不会记错菜,送错地址。这样,当餐厅的订单量随着饿了么的用户量扩张而上升后,餐厅会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套软件。如果软件过了免费使用期限,饿了么向商家收取软件使用服务费用也不会受到排斥。

而 Walle 则是饿了么针对其内部员工使用开发的销售协同CRM软件。不同于传统的CRM软件,Walle还有销售协同和信息分享功能。通过销售协同功能,同一城市的销售人员能够知道队友今天在哪片区域“扫街”,从而避免做无用功。Walle还能让每个销售人员看到所有城市的团队,以及自己队友的销售业绩,从而达到激励销售人员的效果。

难题:盈利与物流

在盈利方式上,饿了么虽然流量很大,但依然是亏损状态,这不得不让外界替其捏一把汗。饿了么并非像美餐网等外卖订餐网站那样依靠外卖抽成,而是主要依赖收取服务年费。事实上饿了么早期盈利途径来源也是和线下商家分成。这种抽成的方式有利于资金在短期内获得补充,但问题在于当餐厅收入上升时,网站的抽成也随之上升,令商家老板对营业额产生恐惧。后期饿了么调整了盈利方式,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收入。其一,商家入驻平台费用,一般分为三月期、半年期和一年期三种收费形式,这也是目前网站主要营收途径。其二,竞位排名展示,类似百度的竞价排名,但不是按点击数收取费用,更贴切地说是有排名顺序的推荐广告位。但这样营收方式也无法转变它的亏损现状。

在和大众点评的战略合作中,饿了么极为看中其带来的中高端餐厅资源,希望以此开拓中高端餐厅的外卖市场,这对于饿了么摆脱亏损状况是一大转机。对于怎样做中高端餐厅的外卖,张旭豪表示,现在中高端餐厅很少做外卖,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许多餐厅并没意识到外卖市场的庞大;另一点是外卖涉及送餐物流,物流人员的人力成本,如何控制和优化配送流程等问题,让一些中高端餐厅望而却步。因此,“饿了么”也尝试搭建自己的外卖物流平台,在上海进行试点,但由于客单价低,难以为继。

物流配送在外卖服务上一直是鸡肋问题,“到家美食会”和“生活半径”就坚持自己做物流,有利也有弊,这样的结果就是4年下来,到家覆盖的城市仅北京、上海和杭州,而生活半径到今年才完成覆盖全北京城。一贯走轻模式扩张路线的饿了么大多采取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的方式进行物流配送,让小型物流公司为餐厅送餐,比如在北京,饿了么选用的是美食送。

短期的盈利方式范文4

【关键词】财务费用;贷款预算制度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117-01

一、调整贷款结构,用短期贷款置换长期贷款

公司可以通过借入短期借款归还长期借款,提高短期借款的比例,调整债务资本结构,进而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在长期借款还有一年就要到期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考虑在什么时候借入长期贷款归还短期贷款最合适。还有,公司在和银行签定借款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可以提前还款,并不需支付任何因此而引起的额外费用。这样,公司可以通过提前归还贷款,节约财务费用。在提前归还贷款时,因为票据的贴现率要低于贷款的利率,如果公司有闲置的票据,就可以向银行贴现先还贷款。总之,在条件允许且财务风险较小的情况下,能借短期不借长期;能用贴现不借短期。但是,贷款结构一定要合理,保证既能满足资金需求,又能使利息支出最少。如果短贷增加长贷减少,公司负债结构就会发生变化,财务结构就不稳定。公司一旦生产经营状况恶化,大量到期的短贷本金会加大公司经营风险,不能为了减少财务费用,而大范围以短贷置换长贷。

二、在货款支付时采用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

在确保公司信誉、满足支付需求的前提下,根据支付需要,做到用多少贷多少、随用随贷,实现“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避免出现贷款、用款时间差异而造成资金浪费,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有效地控制账存现金余额。

公司货物积压,库存增加是银行借款增加、财务费用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积压的存货不仅会增加储存成本,产生损耗,还会降低这部分存货所占用资金的周转速度。为减少库存,公司应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决策,制订比较准确的销售计划,在此基础上根据预计的销售量来定购进的多少。

三、在银行办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保理就是由银行购买供货企业因赊销而产生的短期应收账款债权,贷款由银行先期支付给卖方企业,然后银行作为债权人卖方再向买方企业催收。应收账款保理实质上是一种利用未到期应收账款这种流动资产作为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短期借款的一种融资方式。保理业务能很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特性。保理业务的成本要明显低于短期银行贷款的利息成本,银行只收取相应的手续费用。而且如果企业使用得当,可以循环使用银行对企业的保理业务授信额度。

四、建立现金预算制度

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中小型企业因为事前未对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作出合理的预算,经常会出现当流动资金紧张时,就向银行寻求贷款,而在贷款到位后,却时常会出现收到票据或货款等现象,这样造成了资金的闲置和浪费,对在银行有贷款的企业来说,存在利息收入不是件好事。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建立有效的现金预算制度。企业的预算管理虽然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好多年,但是传统观念往往是把预算作为一个限制支出的工具,而不是将预算视为使企业资源获得经济效益的方法。现金预算制度是企业全面预算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公司来讲,现金预算制度应建立在有效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等基础之上。如果公司有着健全的全面预算制度,各子公司能够通过收集整理日常的收人、支出数据,能够结合公司未来经营的情况合理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上报给财务部门进而由其合理地安排贷款规模,这样就会降低不合理的贷款现象。

五、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合理推迟付款

公司的收款工作做得好,就可以保证资金供应,从而有效地降低贷款规模。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缩短应收帐款的时间,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保证资金供应。公司可以采取现金折扣政策鼓励客户尽早归还欠款,当然,折扣率必须要设计的合理,使得给予客户的优惠金额不能超过向银行贷款产生的利息金额。对于销售方,现金折扣的正面作用是会缩短收款时间,减少坏账损失;但产生的负面作用是造成现金流量的减少。因此,销售方应试图将折扣率确定在平衡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的水平之上。同时,在不影响公司与客户关系、不影响公司长远利益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以信用为担保推迟实际付款时间。公司可以通过贷款和承兑的方式从银行筹集到资金。开具银行承兑业务对公司的有利方面是:(1)借助银行信用,通过远期付款承诺,可缓解企业短期内的资金压力和现金支付压力;(2)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在汇票到期日才支付贷款,通过对银行承兑业务合理、适当的操作,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公司在和客户谈判时应首先尽量争取以赊购方式采购货物;如果客户坚决不同意,那就尽量争取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的结算方式;如果再不同意,那就尽量争取资金和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方式,只用资金进行结算会让供应商白使用公司的资金,增加资金的占用。谈判人员在这个环节的作用特别关键,他们一定要懂谈判的技巧,尽量为公司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短期的盈利方式范文5

企业融资券的成功发行对中国金融发展十分重要

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是人民银行进一步推动货币市场建设,增加企业融资渠道的一项重大金融创新,对中国金融市场意义深远,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影响重大。

加速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1993年,中央银行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后存贷款市场的总体思路稳步推进。从1996年6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放开,到近期放开同业存款市场利率,中国金融市场除人民币存贷款外的金融产品基本上都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企业融资券是商业银行短期贷款的重要替代,由于这部分金融资产的价格完全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融资券的发行实质上是对贷款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推动。

完善了中国金融市场结构。与国际金融市场相比,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严重失衡,间接融资比重高,直接融资比例低。在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占比更低。2004年,我国新增银行贷款22648亿元,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72%,同期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的新增规模为8754亿元,占比仅为28%,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50%左右的平均水平。在直接融资中,股票市场的发展又领先于债券市场,在债券市场中企业债券比重远远低于国债和金融债比例。2004年企业债券融资额仅为326.24亿元,只占债券发行规模的1.2%。可见,企业融资渠道极为单一,资金需求过度依赖于银行体系,而融资券的发展在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的同时,扩大了直接融资比例,可有效缓解我国严重的融资结构失衡问题。

增加了企业融资渠道。与其它融资方式相比,企业发行融资券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一是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短期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二是提高了融资效率。融资券的发行实施备案制,其准入和发行将比一般企业债券更为快捷,手续更为简便。三是降低融资成本。融资券的发行利率不受同期限银行贷款利率的限制,发行价格参照银行间市场同期限债券品种价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由于近期银行间市场债券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快,融资券融资成本与同期限贷款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收益。四是塑造品牌形象。企业能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融资券,其信用得到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所有金融企业的认可,可有效提升其品牌形象,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五是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承销中,通过主承销商、律师、会计师、评级机构等不同主体的积极参与,有利于从不同层面、不同的专业视角充分挖掘企业价值,其发行的融资券在市场交易也有利于企业的价值发现。

转化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与国外银行相比差距较大,资产质量差,存在大量的风险资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内部来看,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以及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是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而从外部分析,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自身带有一些先天性的制度性缺陷,如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导致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比重过大,市场整体流动性差,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很难形成。另一方面,金融监管的不到位以及社会征信系统缺失,也使得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异化和社会信用体系急需完善,这些都是深层次的外部宏观原因。这些外在的宏观因素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过度集中于单一的信贷市场,不仅资产运作效益下降,而且全社会信用风险进一步向商业银行过度集中,仅仅依靠商业银行现有的管理能力来控制全社会90%以上的个人和企业信用风险,远远超过了商业银行自身的负载能力。此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还主要依赖于存贷利差收入,不断地扩大贷款规模也是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资产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宏观和微观条件下,信用风险在商业银行的集中暴露有其历史的必然。所以,在中国金融制度的设计方面,必须重视宏观融资体系的完善,在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的建设方面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融资券的发行不仅仅是完善中国投融资体系,扩大企业筹资渠道的需要,也是将企业信用风险由单一的银行承担转变为由社会众多机构承担,从而减少我国商业银行承受的信用风险总量,实现了信用风险的转移。

融资券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新挑战

从长远看,融资券的推出,将成为商业银行优质客户短期贷款的部分替代,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有很大影响。

优质企业短期融资的部分替代,商业银行传统利润来源将大幅缩水。

在目前的盈利模式下,商业银行70%以上的利润来自于贷款业务,而贷款收益中又有80%来自于20%的优质客户。这部分优质客户经营状况良好,融资能力强。它们出于降低成本、树立品牌,增强融资主动性和灵活性等多方面考虑将会积极呼应央行政策,主动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原有的流动资金贷款转化为融资券,并且优质客户因其资质也很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同甚至追捧,从而能较为方便地获得低成本资金。这些优质客户势必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对象,从而商业银行内部的融资产品替代也会演变为行际间的客户替代和产品替代。在短期融资票据化日趋明显的市场环境下,优质客户不仅有强烈意愿而且有足够能力支撑其发行融资券,必将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特别是优质客户的流动资金信贷以及票据业务产生更为强烈的影响。优质的短期信贷市场甚至票据市场面临进一步分化、流失。因融资券利率贴近货币市场基准价格,商业银行传统的主营业务收入――存贷款利差收入将降低,如何在业务替代的同时弥补收益大幅下降成为商业银行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经营风险的放大,对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债券发行市场,除资产抵押支持债券外,公开发行的债券大多不提供资产担保,利息和本金的偿付取决于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和信用水平。目前,银行间市场发行体主要是财政部和政策性银行,所发行债券具有级信用。在企业债券市场,由于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发债企业资产规模,信用状况都较好,至今没有违约记录。另外企业债目前仍限制商业银行投资。商业银行在投资过程中,关注的只是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基本不涉及信用风险问题。而融资券依托于企业信用发行,具有期限短、风险暴露快的特性,再加上经营债券的资金业务人员,长期从事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的投资。对企业信用风险识别、分析、控制能力弱。如何在把握投资机会,又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做好企业融资券的投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金融脱媒的加速,对银行业务创新能力提出新挑战。

企业融资券的进一步发展,同资本市场一起,使大量的社会资金脱离银行信贷体系,加速了中国金融脱媒的进程。这一方面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步伐,收窄了利差空间,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传统优质客户的信贷业务将面临分流。商业银行为保持盈利能力不降低,企业客户不流失,必须在多方面、多领域谋求突破,加快金融创新。

第一,加快营销方式的创新,由过去单一存贷款服务转变为全方位、全过程的客户营销。提供包括融资等金融产品在内的现金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一揽子金融服务。由过去的产品服务提升到为客户服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体现银行的价值。

第二,加快经营手段的创新。经营手段是商业银行获利的基础。目前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款手段。这种盈利方式虽然短期盈利高,但隐含的信用风险大。在分业经营的限制下,商业银行要在减少信用风险的同时,又不降低盈利能力,必须加大资金交易、财富管理等其他盈利渠道。短期内必须有效利用取得企业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资格,在货币市场上介入投资银行业务的机会,丰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增加新中间业务收入来源,促进业务多元化发展。

短期的盈利方式范文6

关键词:买壳;首次公开发行;经营绩效

一、证券公司上市的途径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上市途径有两种:一是借壳,一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在股市活跃的上市环境下,企业一般都是通过直接IPO方式上市,在股市低迷、直接上市存在困难的情况下,买壳上市成为部分证券公司上市的捷径。借壳或是IPO,这两种方式在时间周期、交易成本、操作程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对一些符合条件的优质证券公司来说,IPO应作为其首选,这不仅有利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使企业形象得到大大提升,而且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健的发展;对那些短期内无法达到IPO财务指标要求,或在券商IPO潮的竞争中优势不明显的券商,借壳是其尽快实现上市目标的较好选择。这主要是因为IPO的门槛较高,例如持续三年盈利等,由于证券市场的波动起伏比较大,使得多数证券公司很难保持赢利的连续性。与IPO相比较,借壳上市的优势在于耗时短,只要重组方案得到双方认可,获批以后,证券公司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上市。因此,借壳上市成为当前证券公司上市所选择的捷径。

买壳和IPO作为两种上市途径各有利弊。对证券公司来说,是选择IPO还是买壳有以下因素的考虑。一是公司的股权结构。部分公司的股东过于分散,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过低,这不利于形成股东一致意见及要面对股权稀释所带来的问题,这类企业适合做IPO。二是自身的赢利状况。对部分出现亏损的公司来说,一些证券公司的赢利极不稳定,特别是自营证券对赢利的冲击,经常出现大亏大赢的局面,因此这些公司无法达到实行IPO的要求,只能借壳。

(一)证券公司借壳上市的利弊

1、有利方面。一是上市时间较快。借壳上市尽管也有主管部门的“前置性审批”及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的审核,但由于管理层鼓励上市公司推进实质性重组,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审核程序较具弹性,如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等方面的要求较IPO上市的相对要低。正因为如此,借壳上市只要选择较干净的壳资源,通常就能在6至12个月内实现上市,有利于把握牛市融资时机。二是有利于保守证券公司的商业秘密。借壳上市无需向社会公开公司的各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企业的隐蔽性,有利于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

2、不利方面。一是买壳成本很难把握。在买壳过程中很难做到消息的保密,而一旦消息泄露,买壳目标二级市场的价格就会扶摇直上,这无疑将加大买壳成本,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多数证券公司不得不放弃壳资源。二是壳公司的财务重组存在风险。壳资源的隐性负债、对外担保和关联交易等问题往往在重组时不易被发现。一旦证券公司在买壳过程中稍有不慎陷入到壳公司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当中,其财务重组的风险就非常巨大,以证券公司目前的资产水平来说还很难抵御这种风险。三是中国证监会对借壳上市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往要求必须是创新类或规范类证券公司,拟借壳公司必须股价未出现异动等。不过有些条件很难满足,特别是在股价异动方面。借壳过程中要接触中介、上市公司、公司股东等,很难做到完全保密,市场对证券公司借壳题材又炒得很热,一有消息传,股价立马上涨;而证监会又明确表示股价异动就很难批准,这样一来,证券公司买壳上市的积极性将会受到很大打击。四是存在融资失败的风险。很多公司借壳上市后未必能马上融资。如果证券公司借壳上市后经营业绩未能实质改观,则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融不了资,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二)证券公司通过IPO上市的利弊

1,有利方面。一是募集资金量较大。通常IPO发行量为发行后总股本的30%左右,发行市盈率为20倍左右,募集资金一步到位且数量较大。二是融资成本较低。从成本角度看,通过IPO融资的成本比借壳的融资成本较低。三是可增加公司的知名度。公开发行上市使广大公众成为公司的潜在投资者,公司通过新闻,媒体信息活动等手段,将公司概况,公司战略和公司业绩推介给大家,使公司为更多的人所知。证券分析师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对公司证券的分析也会起到广告与促销的作用。四是IPO上市对企业的连续赢利能力、风险控制和治理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能够通过IPO上市的证券公司,其经营理念、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都要比一般公司高一筹,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上市后能马上融到资金,净资本实力能够得到补充,因此具有更强的发展实力。

2、不利方面。一是上市周期较长。IPO上市需经过改制、辅导、审核、发行等过程,相对时间周期较长。另外,证券公司的赢利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即使上市辅导工作完成,一旦公司因市场波动原因经营不善、产生亏损,通常要花费3年的时间。二是审核程序严格。证监会严格要求拟上市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审核程序较严格,大多数公司很难通过。

比较买壳上市和IPO,后者的要求更加严格、难度也更大,但IPO上市对企业的连续赢利能力、风险控制和治理结构都有严格的要求。我们认为,通过IPO上市的企业比借壳上市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二、证券公司买壳与IPO上市的成本比较

(一)买壳的成本

借壳上市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买壳的支出。买壳支出是买壳方向股权出让方支付的股权转让价格,是总成本的主要部分,占最大比例。由于财政部规定国有股权转让价格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因此,每股净资产成为上市公司转让定价的普遍标尺。二是买壳过程中支付的其它费用。指证券公司买壳上市过程中聘请证券公司、会计师和律师所发生的财务顾问费、法律顾问费用、财务费用、上市宣传费等。三是折价向壳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成本。并购公司买壳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取得增发配股权,而壳公司往往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因此,需要向壳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提升业绩,实际上是买壳方对壳公司的利润输出,是买壳的一大成本。买壳方注入壳公司优质资产的折价金额为:买壳方注入壳公司优质资产的市场价值减去壳公司对该资产实际折股金额。 四是整合成本。主要包括对壳公司不良资产的处理成本,人员安置成本,两企业合并后的磨合成本。

(二)IPO所发生的费用

证券公司通过IPO上市,所发生的费用主要有承销费、发行费、律师、会计师等中间费用。据统计,2006年底至2007年初,上市公司IPO所发生的费用如表1,在这一阶段,上市公司IPO的费用率平均为6.5%。

(三)借壳上市与IPO上市证券公司的成本比较

IPO上市的成本计算比较简单,主要包括承销费、发行费、律师、会计师等中间费用,平均费率在6.5%左右,表面上看,高于借壳后再融资的成本,但证券公司借壳上市的成本除再融资成本外,还有买壳成本、资产注入成本、整合成本等,与IPO比较,借壳上市的成本不但数目繁多,而且各种成本相加费用明显偏高。近年来,我国不少证券公司想尽快上市,但短期内无法满足IPO的连续盈利的要求,而借壳上市门槛较低,上市途径便捷,借壳上市成本尽管较高,但众多急需增加资本金的证券公司也愿意为此支付相应的代价。

三、借壳上市与IPO上市证券公司的绩效对比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证券公司共有8家,其中IPO上市的两家,借壳上市的6家。借壳上市的证券公司中除海通证券2007年底进行过一次增发融资外,其它几家公司还未融过资,因此,这几家尽管已上市,但与上市前相比,基本面并没发生大的改变。为分析对比方便,我们将上市的证券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已上市并融过资的证券公司,这类主要有中信证券和宏源证券两家。另一类是已借壳上市但还未融过资的证券公司,这类公司主要有长江证券、东北证券、国元证券和国金证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