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养老地产;老龄化;发展模式;成功要素;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一、商业养老房产发展的现状

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为养老产业带来较快发展机遇,中国养老地产产业也在近年蓄势待发,无奈却一直“雷声大雨点小”。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需要针对老人改变的住宅设计就有8000万套,而老人院的床位数也预计需求4000万个,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开始吸引地产商、专业养老机构等各路资本驻足关注。据统计,探索5年间,至今全国已有80多家房地产相关企业试点养老地产,但实际开发效果并不如预期理想。这是为什么?是模式问题还是开发商认为市场没有成熟?目前国内养老地产的商业开发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1、大型房企养老地产的开发定位不清,没有固定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从大型房企养老地产的开发定位来看,主要是针对年龄在70岁以下的低龄健康老年人。主要开发模式还是以旅游地产为主,结合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满足健康老年人候鸟式度假与养生养老的需求,真正能提供养老多元化服务的极少。目前国内的养老地产是一个“模糊而想当然的市场”,面临营销、盈利以及长期持续发展的困扰。国内养老地产大多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主要是打着养老地产的旗号,继续发展地产的产业。养老产业存在“山寨化”现象,很多项目只是打着“养老”的幌子,实际上还是在卖房子。目前国内养老地产没有固定的盈利模式,都只是通过一次性卖房来获得现金流。但养老地产实质上还涉及到更多的内容,如老年护理、服务、医疗,这些才是养老地产的核心。但目前这些方面的法规还不完善。

2、政府与房企职责不清,易滋生腐败。养老地产在过去5年内都停留在开发商从政府拿地的概念,因为打了养老地产的名目,拿地可以不走公开的“招拍挂”,变成了一种商业和政府的合谋,甚至是负地价拿地,因此养老地产甚至就有了类似腐败温床的意味。这是由于中国独特的房地产模式,因为土地的问题说不清楚,商业用地用于养老地产该怎么弄,政府也没有说清楚。从养老过渡到养生,一旦变成养生就成了“会所”的概念,中国的地产还是集中在商业兑现房子为主。目前以养老养生为主的地产,在照护方面没有任何的承诺与标准。

二、对商业性养老地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1、开展盈利和经营模式的创新。国内的养老地产理念还比较陈旧,应该引进欧美先进服务理念,推行积极养老的观念并发展相应产品。养老地产的本质是养老服务业,并不是单纯的房地产开发,所以需要打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开发商要打造“亲情化社区”、“强养生弱养老”、“医养综合体”三种模式的养老产业,强调养老产业中服务的重要性。三种开发模式的推行,将改善目前养老产业的不足,逐渐实现盈利。目前开发商进入养老地产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开发商与运营商合作,主要“拼能力”,如万科与亲和源合作开发的北京万科万科幸福汇等养老地产项目;二是险资与开发商的合作,主要“拼规模”,如万科与长春市政府签署了健康养老住宅及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央企开发商并入医疗板块,主要“拼资源”,如中信集团成立的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养老房产需要第三方服务机制。养老产业是一个进入就不能退出的行业,养老地产最需要的是第三方服务这并不是一个开发商就能干好的,如果要靠开发商自己建立一套标准和体系,完全没有效率。养老不是卖房产,而是卖服务,而国内目前养老产业链尚不完善,相关行业如护工等人才急缺,比如培养人才以及挑选合适的项目“种子”作为试点,因此需要第三方服务机制。

三、构建商业养老房产发展模式

1、隔代亲情社区开发模式。第一种模式即为隔代亲情社区开发模式,在这类社区里年轻人与老人混住,是一种较大型的适老龄化混合社区。此类社区主要位于城市边缘,具备一定自然资源条件。社区的盈利思路主要是依靠前期的销售来实现,在整个过程中持有一部分物业,在中后期则有更多的服务输出。北京太阳城、杭州绿城蓝庭社区、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等是这类模式的实践。销售物业+持有经营+服务输出将在保证品牌树立与服务输出水准的同时,实现快速回现,保证现金流,为后续开发回血。这类模式下,持有少量物业与销售物业相结合,持有物业规模比例应小于30%,销售比例应大于70%,以保证开发的持续性和养老社区的品牌属性。

2、“养生目的地”开发模式。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于健康质量及健康水平的关注愈来愈多,以健康和养生为主题的地产开发形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第三类是“养生目的地”开发模式,这是一种集旅游、养生、度假、养老为一体的强养生弱养老开发模式。这类地产由于距离城区较远,所以需要一些非常具有核心力的设施,否则难以成为“目的地”。核心设施、物业销售与会员销售相结合将成为该模式的盈利方式。据悉,针对健康活力老人的“候鸟式养老”的度假交换平台模式,该主题开发模式针对的客户主要是高保健意识的中高端家庭。“比如现在40多岁的群体,他们会有这样的意识,自己现在买这个物业,可以给父母住,510年之后,自己也可以入住,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投资。养生与养老地产内涵并不相同,除了在环境、生活设施、医疗设施、客户资源方面的共同交集,养老的开发内容还包含护理服务与老年设施,而养生地产则涉及商务、度假、休闲设施等开发内容。该模式的盈利方式则是“持有核心设施+物业销售+会员销售”,而“度假养生+交换平台”,将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全新经营模式。目前上海亲和源在海南、东北等地已开始试水度假养老项目。打造养生目的地几个关键驱动力,包括养生的餐饮、温泉水疗、病患诊疗中医诊断专业机构、精神目的地或者培训、适老化运动设施的集中地以及主题式的特色养生居住。

3、会员制医养综合体模式。与隔代亲情社区少量持有物业不同,第二种开发模式会员制医养综合体模式采取的则是全持有经营方式。该类社区规模较小,大约在200亩左右,主要处于城市生活配套设施较完备的区域,直接受医疗机构资源辐射,社区具备养老与医疗两个功能,针对的群体主要是自理老人与护理老人。全持有的养老物业,即会员制医养综合体,会员制和押金制是国内可行的盈利模式,押金制仅是销售物业使用权;会员制销售的是服务内容。目前国内采取这种方式的项目有北京太阳城水岸香舍、天津宝坻云杉镇等。

【参考文献】

[1]潘彤.市场营销对商业养老房产项目开发的几点建议[J].市场营销,2012(6).

[2]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郑岩.国外养老产业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J].政策,2011(7).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2

1影响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的因素

根据国际经验,养老产业市场能够良性地运转,需要具备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的普遍增加和发达的专业护理业。仔细对比上述3项要素,中国社会目前只有在老龄人口数量和社会老龄化程度上完全符合要求,其他方面均相差甚远。在社会财富方面,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GDP不断增长,但是社会民众的可支配财富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提高。单就老年人养老保险金这一项指标来看,2013年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大多数非机关事业单位城镇退休居民养老金较低,全国平均为1721元/月。但据笔者掌握的数据资料显示,目前市场提供的养老服务价格即使是在湖南西部一个县级养老院里,一个月养老服务收费标准也要1500元,因此,如果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支撑和强大的国家财政补助,老人们根本无力购买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在发达的护理业方面,虽然中国近三十年来社会医疗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在养老护理这一细分领域,中国还存在着严重的滞后与缺失。正是形成养老产业市场两大要素条件的不具备,所以才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的过程中,遭遇了盈利模式不明确、运营模式不明确、缺乏专业的护理供应商等一系列现实操作问题。这些问题又倒逼进军养老产业的房地产商在运作养老社区的过程中,重走普通住宅的盈利模式,往往采取的方式是在大型的开发地块中,划拨很小一部分土地用作老年住宅的开发,业界称之为综合型养老社区,地产商也希望借着综合养老社区的名义,在土地获取、税收和建设补贴方面获得国家的优惠。然而就在2013年年底,就在养老产业尤其是养老地产被炒得如火如荼之际,民政部部长在公开采访中明确表示,养老地产不属于养老机构范围,这也就意味地产商没开发的养老社区,根本无法获得养老机构建设的相关优惠。

2建筑设计企业的市场空间

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在养老产业和养老地产中,护理是核心,房子其实不重要,对于整个养老产业来说,这一观点十分正确,但这并不意味着建筑设计企业在养老产业中没有市场潜力和空间。笔者认为,在上述种种养老产业的市场不利条件下,目前地产开发商、养老运营商和养老设备供应商一时间面对中国社会的养老蛋糕,都难以下手,唯独建筑设计企业目前不受上述种种条件的制约。因为我们在养老产业中的客户群体不是老年人群,不直接面对老年人群提供服务,而是面向试图通过服务赚取老年人群财富的地产开发商和运营供应商提供服务,与我们的传统业务相比,除了提供的产品类型为特殊的老年住宅设计外,市场营销的方式并无太大差别。虽然老年住宅不是养老产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却是基础的硬件部分,是一切老年服务和护理提供的空间场所,国家有着特殊的要求和规范标准,因此,无论是开发商修建的综合型养老社区,还是政府公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以及民营企业改建或者新建的养老机构,都无法绕开我们对其提供养老服务空间的设计或者改造,以及专业化的装修。可见,在养老产业中,正是这一必不可少和无法避免,决定了建筑设计企业在养老产业中的市场空间。

3不同养老住宅产品的市场趋势分析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3

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太阳城被养老地产界奉为经典,时隔40年后,中国也诞生了一个大型养老社区——北京太阳城。不过,这个太阳城与美国太阳城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关联,是一个名叫朱凤泊的中国人投资开发的。

如今,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的太阳城,已成为中国养老地产先行先试的典型案例,也是国内知名的医护型全程化养老社区,被北京市民政局批准为“四星级”老年公寓。2012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太阳城现身于北京展厅,成为现场一大亮点。

为探个究竟,春节前,本刊记者专程前往北京太阳城进行实地采访。一下车,金碧辉煌的欧式长廊大城门格外醒目,呈弧形环抱状。穿过拱门,道路左侧是太阳城超市和邮局,超市里的顾客并不多,邮局里有人在办理业务。再往前走,道路右侧是蜿蜒曲折的人工湖,一直向东延伸;左侧白色的建筑群是北京太阳城医院,分为门诊和急诊。接着,一片仿欧式建筑“银龄公寓”映入眼帘。再往东去,就是居家养老的住宅区和别墅区。社区内随处可见各种树木和草坪,由于是寒冬,室外散步活动的老人比较少。

据了解,整个养老社区占地644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米。分为两大养老板块:居住区和配套设施。居住区包括居家养老住宅、租住老年公寓和旅游度假公寓,医院、超市、餐厅、温泉养生、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齐全,可以满足老年人自理、介助、介护、医疗、康复和度假等养老服务需求。

“挺艰难的。”北京太阳城银龄老年公寓总经理朱凤至对本刊记者说,民营企业开发建设养老社区,太阳城是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十多年来,我弟弟朱凤泊之所以咬紧牙关,顶着压力,坚持做养老项目,源于他内心对父亲的一份愧疚。

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下海”经商前,是一名公安干警。有一次春节前,朱凤泊陪父亲去医院看病,突然接到单位电话,说有紧急任务。他父亲赶紧让朱凤泊回单位,说自己一个人可以回家。没想到,他父亲在公共汽车上心脏病复发去世了。朱凤泊觉得愧对自己的父亲。他说,兄弟姐妹六个,竟然没人陪父亲看病,将来一定要建一个有医院、有超市、能够健身和休闲娱乐的养老社区,老人不用出社区,就可以满足全部的生活、医疗和精神需求。

地产杠杆

父亲的去世让朱凤泊敏锐地觉察到,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无限商机。1999年,朱凤泊成立了北京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提出“孝道、仁德、诚信”的企业文化理念。

在国内没有任何成功模式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太阳城的核心团队经过反复研究最后决定,以老年房地产开发建设为启动杠杆,以服务配套先行,拉动后续养老服务和养老商业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

据了解,北京太阳城30%的面积用于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约9万平米。70%的面积进行养老地产开发,其中养老公寓用于出租,养老住宅和养老别墅按商品房销售,全部采用无障碍设计,三层楼都有医护式电梯,适合居家养老。2003年养老住宅和别墅的销售价格为每平米4000多元,现在已飙升到每平米近2万元,住户每月需支付2.5元/平方米的物业费,现在不管是二手房出售还是出租都很抢手。目前太阳城社区居住了4000名老人。

“银龄公寓运营8年了,太阳城建设12年了。虽然同时开工,但由于资金不足,银龄公寓建到一半就停工了,后来通过养老地产回笼资金后,又开始分批建设银龄公寓。”朱凤至言语间流露出颇多感慨。

太阳城现有A、B、C、D四幢养老公寓,A楼和B楼已经满员,共1000张床位,住了625位老人。许多单身老人喜欢住包间,避免与其他陌生老人发生矛盾。现在最大年纪是104岁,最小年龄为58岁,90岁以上的老人有50人,平均年龄为80岁,离休的老干部占了近70%,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49.6%。护工有100人。D楼是度假型老年公寓,能容纳100名老人,已经入住十几户。C楼采用物联网技术,提供高端智能化管理和私人管家式服务,正在施工建设,预计今年“五一”后开业,可容纳300~400名老人。

朱凤至介绍说,太阳城银龄老年公寓是中档的配套和标准,现在养老需求很大,外边有很多人在排队,可惜我们的房源不足。以后资金允许,大城门拆了建成L型老年公寓,可以再容纳1000~2000名老人。

目前,太阳城老年公寓运营较好,加上民政部门给予的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能够实现盈利。但投资4亿多元建设的养老服务配套设施,至今依然亏损或盈亏平衡。

太阳城医院已经独立运营八年,现为一甲医院,医保定点,2012年刚刚不赔钱。最早依托宣武医院,现在与安贞医院、同仁医院等都有合作,并建立绿色通道,每天都有专家过来出诊,而且医院有固定医生和护士。太阳城医院也对外开放,周围没有其他医院,每年营业收入2000多万元。由于医保额度的限制,老人有时只好到市里大医院开药。

太阳城超市一直在赔钱运转,老人的消费量本来就不大,再加上附近有一个物美超市每天来这里接送,所以只有一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愿意在太阳城超市购买日用品。

“我都住了五年了,这里的确不错,生活非常方便。”住在太阳城的一位老人介绍,就拿吃来说,小区餐厅品种多样,包子馒头卖得比外面便宜,每天都有肉吃,而且还能点菜,送餐上门。

记者专门到餐厅看了一下当天墙上写的菜谱和价格,确实丰富实惠。例如馒头0.3元,南瓜粥0.5元,红烧肉10元,酱烧鱼块10元,炒藕丝4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要求餐厅只要收支平衡就行。

“总体上越来越好,不像刚开始那么艰难了。”朱凤至笑着说,他们就是一心想做好养老社区,否则也不会把房地产开发的盈利,以及养老公寓赚到的钱又投入到养老社区的建设和维修改造中。

服务为本

北京太阳城针对老人的不同健康状况,分别提供医疗救护、生活照料、精神赡养、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为老人制定了全程化可持续的服务模式。

此外,在配套服务方面,太阳城为社区老人提供9项33款免费服务。例如送医送药上门、每年免费体检一次、24小时医护人员值班、超市送货上门、每天有5趟到地铁天通苑北站的班车、每周一上午免费泡温泉、物业免费维修等。

根据养老服务的国标和地标,太阳城银龄公寓结合自己的养老服务实践,编写了30多万字的服务流程和标准。现在又把这些流程和标准开发到管理软件当中,部门经理各负其责,日常工作有条不紊。

“除非遇到棘手难题,才由我出面解决。”朱凤至满脸轻松,“刚开始,老人们大事小事都找我,如今具体事务都找工作人员了,但有时还找我咨询一些问题,比如房产纠纷、善后遗产分配等。他(她)们都叫我‘二姐’,让我心里很感动。”

谈到老年工作的体会,已做了八年总经理的朱凤至滔滔不绝。她说,每个老人来到太阳城,都要发自内心地爱他(她)们。服务要非常细致,而且还要有耐心。老人提出的事情再小,对他们来说都是大事情。只有圆满地给他们解决了,他们才信任你。

新老人入住,朱凤至都要到房间看望。老人的爱好、特长和生活习惯,朱凤至要求服务人员都要了如指掌,而且所有员工对老人一定要把老人视为自己的亲人;同时,朱凤至对所有员工也当成自家人,关心帮助她们,这样她们才会把温暖传递到老人那里。

太阳城的新员工都要接受养老知识和技能培训,而且要进行负重训练,身体绑上沙袋爬楼梯、进浴缸,让员工感到老人特别不容易。久病床前无孝子。这里患脑痴呆的老人有四五十名,非常难照料,老人之间有时会发生摩擦,护工难免会有委屈和情绪,因此,太阳城专门为护工设置了“委屈奖”,公司会以委屈大小计分给予奖励,1分50块钱。

对于健康活跃型老人,以精神赡养为主。除了图书室和网络大学,太阳城有20多个文化活动团体:手工班、外语班、京剧社、时装队、合唱团、书法班、绘画班、计算机班等,其中外语班开设了四个语种: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

本着联合国马德里行动计划的原则,太阳城都是让健康的老人自己组织管理自己,没有请外边的老师。这里的老人藏龙卧虎,有著名演员、大学教授、中学校长、离休干部等,她们做的手工艺品还获得过国际大奖。

“老人们就像回到了幼儿园时代,过着集体生活,一起吃饭聊天,一起唱歌跳舞。有的单身老人还在交往中产生好感,结成了老伴。”朱凤至说。

冬季每天下午两点半,太阳城老年公寓免费给老人提供乌鸡、甲鱼煲汤,老人们称之为“长寿保命汤”。为此,公司每月要支出2~3万元。每逢过节会餐,朱凤至到六个餐厅给老人慰问鞠躬,老人们也给她鞠躬,感动得她眼泪都要出来了。

“老人可爱也可怜,有的老人无子女,有的是鳏寡老人,有的儿女在国外,各种情况都有。不管有无亲属,太阳城银龄公寓都会为去世的老人送好最后一程。几年来我送走了57名老人。”已入花甲之年的朱凤至有些难过。

连锁经营

北京太阳城集团已拥有8家全资子公司,业务涉及房地产、老年公寓、医院、超市、度假村、物业管理、养老服务、建筑装饰等。

太阳城从开发养老地产,出售房屋产权或使用权,作为回笼第一笔资金的重要途径,也是盈利模式中的第一次盈利。由于养老地产和普通房地产在配套服务上的差异,使得养老地产的房价高于周边地区的商品房。2003年,太阳城的房价每平米4000多元,远高于周边的2000元。

对外出租的太阳城银龄公寓经过八年的运营,已步入良性循环。主要针对中高端老年人群,押金5万元起步,交纳的押金越多房租越便宜,有单人间、双人间、小套间,也租床位。价格每月最低1900元,最高3800元。如果是半自理和无自理老人,还要交纳不同级别的护理费和伙食费等。

此后,通过餐饮、商业、医疗护理、管理服务、物业增值等配套设施的持有和经营,作为第二次盈利的主要来源,但截至目前,太阳城在这方面盈亏不一。

朱凤泊曾公开表示,最重要的是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通过打造品牌服务,树立强大的市场凝聚力,建立忠诚度极高的客户群体;通过连锁经营,扩大市场份额,最终形成行业龙头地位。

现在,北京太阳城正对外拓展“百千万”项目,百是指百福园,位于市区,接纳200~300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千是指千鹤园,位于城乡结合部,1000张左右的床位;此外,还有万寿园,就像北京太阳城这样的大型养老社区,占用土地200亩以上,目前已经在全国签约了6家,落户河南、安徽、黑龙江、四川、广东、山东等地。

为此,太阳城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负责项目的前期策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等各项工作,可以挂牌,也可以输出管理,包括人员队伍、标准流程和管理软件。这些项目经过市场调研,已经拟定了商业计划书,正在推进中。

“我们的策略是,先让万寿园在一个城市落地,然后辐射带动百福园和千鹤园,实现整体连锁发展。老人可以获得持续性照料,从健康老人、生活半自理、生活无自理到临终关怀四个阶段全覆盖。”朱凤至告诉记者。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4

按理说,房地产或商业地产发展20多年了,大家应该对投资逻辑应该很清楚,但事实恰恰相反,还是有不少人对养老地产的投资预期存在误区。笔者试图分析养老地产的投资与盈利逻辑解开养老地产的这种困局。

一、常见的投资测算误区

比较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人们在进行养老项目投资测算时,土地成本、建安工程、精装软装、运营管理费用等一起计入投资测算,然后进行运营收入的测算,运营收入一般情况下包括月服务费(含房屋租赁费)、餐饮等其他收入、押金的利息或投资收益等,投入产出一合算,内部投资回报率往往很难看(这其实也会是显而易见的测算结果),远远无法与住宅开发投资或写字楼开发投资回报相比,要计算投资回报周期,更可能是遥遥无期。在可研分析测算时就可能已经把投资商、开发商的信心与热情打下去一大截,一愁莫展。

用这种投资与盈利思考逻辑,养老地产不必再去考虑投资了。假设换一种思路分析,按酒店测算的方式,在某一年限考虑退出变现,投资回报的测算会好一些,这种测算,回报率的指标好坏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运营收入的好坏,而取决于变现价值假设的高低。

二、轻重资产分离的投资模式

养老行业研究者们现在经常提及轻资产运营模式,强调轻资产与重资产分离。这种投资模式其实是很多商业地产在采用的模式,大到企业集团,小到个人投资者,商业地产投资的目的是获得长期稳定的租金回报与未来转让变现的资产保值增值。

商业地产出租给运营商或个体经营户,赔与赚是看运营商或个体经营户的经营选择与能力,可能会赔,赔了租金也得照付,当然也有很多机会赚到钱。这种轻重资产分离的开发、投资、运营模式,让开发商、投资人、运营者各得其所,自己去算自己的帐,风险也各自承担,谁也不必有怨言。

养老地产项目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但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商业地产的投资模式。商业地产开发商一般不会自己建了一条商业街,然后自己去经营所有商铺,而是会采用销售或持有出租获得回报(当然也有自己投资、自己运营的情况)。

养老地产后期的运营还不太成熟,现有养老院的高空置率与低回报现状加大了人们进入养老运营的顾虑。因此,养老地产不像商业地产一样后面有大量跟进接棒的机构或个人。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养老地产投资商、开发商在投资与盈利模式上的思路,很多情况下,不得不自己组建运营管理团队,因此进行投资测算分析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将投资与运营放在一起测算了。

三、理想的投资与盈利模式

养老地产理想的投资与盈利逻辑是大家所谓的轻资产与重资产分离。

重资产即买地、建房、装修,其投资与盈利逻辑是通过将养老公寓出租给运营机构,获得稳定的租金收益及未来所持有的地产、房产保值增值。这种回报率与住宅开发销售相比,在三五年的短期内是无法相比的,但假如计算到二三十年,其长期回报率可能远远高于住宅开发。

轻资产即租房、运营、照顾好养老客户,其投资与盈利逻辑是通过将房屋出租给养老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同时收取一定押金,在扣除运营成本、管理费用之后获得稳定的服务收益。养老机构运营服务是否盈利一方面取决于是否对入住的养老客户提供了好的设施与服务,保证高入住率、低空置率;另一方面取决于运营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运营机构对服务费的收取肯定是基于基本的房屋租赁、使用费、运营成本与费用,所以决定运营机构盈利的关键因素是要提高入住率,入住率上不去,运营肯定不赚钱。入住率90%以上或还有排队等待入住的情况,一般都会有盈利。

服务的深度是指运营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是仅仅限于入住客户的基本需求,还是有更多的项目可供老人选择。同样一个老人,在经济情况许可的情况下,运营机构满足老人更多的需求就可能有更多的收入。

服务的广度是指运营机构的养老服务是否有外延到周边社区,通过扩大服务范围、服务人群,获得更多的收入。构建“养老+”的理念,将养老服务的范围放大,甚至包括部分养老产业的服务,这对养老运营机构或人们投资养老地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轻重资产分离模式的落地实施

在分析清楚轻资产与重资产之后,还需要考虑如何将这种模式落地。有些专业做养老运营的企业可以采取租赁现有物业的方式进行轻资产运营,可以较快地完成养老项目投资改建与开业运营。部分保险机构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较快地推进养老业务的拓展。但这种租赁现有物业也有一定不足之处,就是现有建筑在适老化设计方面可能存在硬伤或需要调整的地方太多,造成改造成本增加。不管怎么样,轻资产仍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对于养老地产开发商来说,在进行养老公寓建设时,也可以考虑引入养老运营机构,开发商持有资产出租给运营机构,具体运营由运营机构负责,各自承担投资与风险。但因为国内养老产业发展还不太成熟,很多情况下,进入养老产业的投资商、开发商不得不自己承担两种角色。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5

电视剧《老有所依》让许多人心有戚戚,片中雷颂华将母亲送往养老院被大家热议,也让养老地产再次成为焦点。

2013年10月14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的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其中,养老地产被认为是最大的一块蛋糕。事实上,养老地产已经被各路人马盯上,尤其是财大气粗的险资掘金养老地产的势头高涨。

联手房企掘金养老地产

12月12日,中国太平保险与大连万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深入研究以债权投资或股权计划的形式,在养老地产以及商业地产方面展开合作。目前双方签署了总对总合作协议。

事实上,在太平与万达达成合作协议之前,今年太平已与青岛、广西、山东等多地政府签署了涉及养老地产的合作协议。随着众多保险公司涉足养老地产,养老地产开始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自去年以来,各保险企业就在各地竞相拿地。

2012年12月19日,新华保险与广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养老、健康产业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

在此之前,新华保险明确将养老地产作为重要战略,并已经注册了两家项目公司:新华家园尚谷(北京)置业公司和北京新华家园檀州置业公司,来支持其养老产业的发展。

据记者了解,新华保险已在西安、武汉建立两个健康管理中心,并将在北京延庆和密云新建养老项目。

在新华保险之前,泰康人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9年,保险资金被允许涉足不动产投资。同年11月,泰康人寿在国内首倡和实施的养老社区项目获得保监会批准,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试点资格的保险公司。

在多家保险巨头陆续进军养老地产后,之前在此领域一向战略保守的中国平安也开始挥军前进。2012年9月,“桐乡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在浙江省桐乡市正式启动。

按照目前中国平安内部规划,未来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南部、海南岛等5个地区规划养生养老地产项目。运作模式将分三条主线,不仅有目前保险公司主推的“租赁型养老公寓”,还包括“销售型亲情社区”、“销售型度假休闲产品”。

运营模式待探索

在众多保险公司中,合众人寿在养老地产领域的投资可谓“大手笔”。统计显示,2010年以来,合众人寿在地产领域已投下223.7亿元,其中大部分为养老地产,合众人寿还初步计划在5年时间内在全国兴建14座养老社区。

今年10月23日,坐落在武汉蔡甸的国内第一家由保险机构合众人寿投资的养老社区―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进入试营阶段。这是国内第一款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的实物养老保障计划,消费者只要购买保险,就可以保证养老社区的入住。

事实上,养老房地产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很新潮,也颇具吸引力。而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来说,建一座养老社区很容易,然而之后可能面临的风险更需要考虑。

“目前保险企业运作养老地产的产销模式并不成熟,”一位保险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监管规定,险企开发养老房“只能出租不能出售”,这种租赁模式,将可能使养老地产的回报周期被拉长至10年甚至20年以上。但养老社区投资规模大、开发成本高、回报期长,资金流动性弱,若缺乏长期资本支持,很难获得规模效应并维持长期运营。

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副主席、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老年住区委员会特别顾问开彦认为,对于养老地产来说,最核心的部分并不是住宅,而是后期的运营,这也是养老地产盈利的主要来源。养老地产更倾向于持有式和运营式,对配套设施、服务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性要求极高。

在这方面,泰康人寿和中国平安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泰康人寿推出了一款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综合性养老保险计划,即购买养老产品的同时也将具有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这款保险合同按约定年龄每月领取养老金,可以用于支付社区每月的房屋租金和居家费用。”泰康人寿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这款养老保险产品缴费起点为200万元,每年20万元缴纳10年。

中国平安则以成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运营养老地产项目。

养老地产短期内不会成为主流

“但无论是泰康还是平安的方式,都并不成熟,也不具备借鉴意义。”上述保险人士说,泰康人寿200万的门槛对普通大众来讲太高,而且只是得到了一个优先入住资格,后期费用需要从分红中扣除,不够的还要另外补缴。而中国平安的方式,借助了其集团的优势,可以利用雄厚的自有资金,这并不是所有保险公司都具备。

有分析认为,险企只租不售的模式束缚了运营的灵活性。目前,养老地产的建筑产品开发接近于高端住宅产品,创新核心在于适老化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表示,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公开的政策标准以支持这些养老地产项目的推进和实施,即使有补贴政策,也只是针对个别企业,这对于养老社区建造完成后的运营服务形成了不确定的因素。

“何况,盈利模式目前只是停留在设想和设计阶段,甚至还不能称之为模式,至少迄今未见成功案例。”宋延庆认为,另一方面,有的企业显然只看到养老地产存在的巨大规模,却忽略了可能存在的风险。

“目前我国养老观念尚处在转变过程中,老年群体是否接受离家养老的方式,尚值得观察”,申银万国保险业分析师孙婷这样认为。

社区养老服务盈利模式范文6

面对老龄社会的来临,如何为更广阔层面上的老龄人口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养老地产无疑是一种新的可资借鉴和扶持的模式。养老房地产的开发将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试就目前我国养老房地产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作一探讨。

一、目前中国养老房地产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关于养老房地产的相关政策不完善

第一,开发支持政策不足。养老和居住是密不可分的,现在在打造养老宜居社区、开发养老地产方面,政策准备并不充分。目前对外的土地政策是两类,一类是通过招、拍、挂拿地,另一类是划拨用地。如果通过土地的招、拍、挂在市场渠道拿到土地来建养老地产,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非常高,其售价就一定高,这样很难满足日益庞大的需求。如果是企业用划拨土地方式来建养老地产,实际面临着土地资产后期开发融资的问题,不能抵押,融资方面就受到很大限制。对于政府如何用土地政策支持企业开发养老社区来解决养老居住方面,在政策上还是缺失的。

建养老房,房子和地两者的关系是不可区分的,具体有三种形式:一是划拨用地和福利房,这是以前传统养老院的模式,地是政府的,不要钱,政府再建福利院,通过福利的形式解决低端的部分养老需求;二是低价土地政策支持商品住房的租售及服务;三是招、拍、挂取得土地来提供商品住房租售及服务。目前第一种和最后一种情况在市场上是存在的,既有福利院形式,也有高端的养老住宅,尽管数量比较少。但中间第二种情况则是缺失的。而在国外住房的供应体系里,政府通过土地等政策的支持来提供市场房屋的租售和服务,在住房供应中是一个比较主要的类型。

第二,财政政策准备也不充足,现在很多地方实际上出台了一些支持养老床位建设和养老设施建设的政策,包括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新增养老床位补贴等。

第三,我们的金融支持工具准备不足。缺少足够的金融工具支持,特别是长期的、较低成本的资金支持,银行贷款期限较短,当养老设施还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就得偿还,甚至不支持55岁以上的老人贷款。而且由于养老地产盈利模式不清晰,银行不愿意投入养老地产贷款。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来支持养老地产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第四,我们配套的养老服务准备也不足。养老房地产是一个产业,盖房子不难,难的是相关的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开发企业面对养老地产入住者,如何来提供相应服务呢?一是自己培养队伍提供服务,但很多开发企业不具备这个能力。因为养老服务专业性程度非常高,原来的物业管理人员很难达到老人在精神及生理上的需求。二是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但目前社会上养老服务业并不发达,培训机构能力仍不专业,服务人员显然不充足。

第五,养老服务体系也不完善。除了养老的医疗护理、营养膳食、安防系统之外,老年人年龄大了以后精神需求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如何提供记忆护理、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这些发达国家都比较注重的精神上和人文上的专业化服务,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第六,我们的养老观念转变和财富累积不足。如果让中国的老年人把一辈子的积蓄拿出来用于住养老地产这种消费比较高的养老服务,他们舍不得。再加上这一代人工作期间收入也比较低,财富积累上面临着未富先老的状况。

(二)养老地产市场不成熟

对于企业而言,养老房地产的开发与普通住宅开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与国外相比,中国养老地产开发商面临的土地和税收成本依旧十分高昂,加之养老地产项目投入周期较长,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后期引入的各项服务都需要大量的投资,且回报较慢,因此对企业的资金量要求很高。其次,传统住宅地产多为产权式销售,盈利模式简单,但养老地产的特殊受众群体要求开发企业在后期的物业管理和服务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还必须与保险、金融、医疗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这也极大地考验着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再次,企业涉及养老地产的专业运营团队也是捉襟见肘。一方面在国内缺少成功和成熟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国外的团队又与国内的现实情况对接困难、水土不服。

国人对传统养老方式的过于依赖以及对养老地产模式的不了解,也说明这个新兴市场还远未成熟。

无论对机构还是企业,运营盈利在养老地产市场显得非常重要。但由于特性不同,国外成熟的养老地产,想要达到稳定期的投资回收期少则3年,多则5年,年回报率也在10%以下。在国内,回报率的数值则只有3%~5%。这对于以往习惯于高利润和高资金流动性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将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二、关于政府扶持养老房地产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高层制度设计与理论研究,理清养老房地产的概念与定位

重点应包括:对老年群体行为状态的区分,养老机构规模、硬件设施设计内容标准,以及餐饮服务、医疗保健、康复娱乐、心理疏导、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

(二)对养老房地产给予盈利的政策支持

近阶段可先按照“9064”的大致比例配置,90%为居家养老,6%为社区养老,4%为机构养老,其住房绝大多数是产权出售的,服务项目也大都收费,因此收益是较稳定的。做好养老地产,社会和老年人需求是基础,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保障,企业及个人或社会组织产业化经营是载体,依据市场的需求,着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有偿的、市场化的产品和服务。政府则应通过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提供政策的扶持。

(三)努力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

各地公办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政府要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要将所有农村“三无”老人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适时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健全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功能,使农村五保老人老有所养。

(四)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要加快建立养老服务评估机制,认真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

(五)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政府要支持和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要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行政许可和登记机关要核定其经营和活动范围,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

(六)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

要求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七)深化体制改革

要坚持保障基本、注重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机制等原则,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政府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要发挥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支持家庭、个人承担应尽责任。要明确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定位与分工,这既是对以往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今后工作提供了必须遵循的方法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