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1
医患关系指医生、护士以及病患之间的人际关系,是衡量医患双方对彼此认可程度的标准。近年来,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备受社会关注[1]。所以,医学生不但要学习研究好病患生物体病变,还要注重研究病患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因素等对病情的影响。对急救医学方向医学生来说,不但要做好临床诊断、治疗等实践学习,还要加强医患沟通技巧训练。但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对于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的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急救医学方向医学生对此尤为欠缺。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2008年3至2013年6月入院实习的100名急救医学方向医学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实习生在专业知识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急救知识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的培训。
1.2 培训内容 两组均进行常规急救知识培训;观察组另外加强医患关系沟通技巧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1.2.1 注意谈话方式以及内容 在了解病患的病史或者某方面问题时,应注意采取接近性谈话,对病患使用恰到称谓,对病患主动配合治疗以及病情好转给予鼓励与肯定,以增强病患信心。对重症病患应多鼓励,使其积极地和病痛做斗争。
1.2.2 多与病患交谈 需急救的病患,大多发病突然,非常需要心理以及情感关怀,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听病患叙说并耐性向其解释。医学生要学会与病患以及家属交谈的技巧,加强了解性谈话、启发性谈话、鼓励性谈话、解疑性谈话、预防性谈话、批评性谈话、征求性谈话、慰问性谈话等技巧的培养。
1.2.3 学习换位思考 多从“我是病患、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急病患所急,想病患所想,站在病患的立场考虑。
1.2.4 保持仪表端庄 仪表,包含服饰、发型、神态、姿势以及风度等。医务人员若要获得病患的尊重以及信赖,不但要有精湛医术和对病患负责的态度,端庄的仪表也非常重要,在与病患接触时,应该时常用短促的注视病患,使其感觉到被倾听,但要避免目不转睛的盯着病患,使其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与病患交谈时做到语言亲切、礼貌待人、态度诚恳、动作轻柔,处处给病患以亲切、温暖感。
1.2.5 待人平等,认真负责 对病患要一视同仁,对病患提出的正当要求要足够重视,在条件允许时,尽全力助其解决。在治疗中应该时时想到病患的痛苦以及安危,小心谨慎,确保准确无误,不放过任何可疑症状,使病患及时得到医治。
1.2.6 诚恳慎言,保守医疗秘密 诚恳慎言,指与病患接触时,应举止庄重,切忌轻狂;言语慎重,避免因言语不慎刺激到病患,从而使其病情加重或者导致医源性疾病甚至于危及病患生命。保守医疗秘密指为对疾病、治疗情况以及病患隐私等严格保密,取得病患及其家属信任,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病患对两组实习生的满意程度。根据病患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P
2 结果
2.1 病患对两组实习生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率为18%(36/50)、满意率为50%(25/50)、总满意度为98%(4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0/50)、30%(15/50)、80%(40/5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P
2.2 病患理解程度比较 观察组的理解率为94%(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患矛盾长期困扰着医疗机构发展,尤其是基层及抗风险能力差的医疗机构。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医患关系沟通技巧培养可以使医学生深刻认识到医患关系现状及其性质,实际掌握医患沟通方式。从而提高其对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符合郝建萍,郭新红[3]等人报道。这可能是因为观察组医学生更注重与病患沟通,及时了解其要求,并尽可能予以解决。从病患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使其感受到被尊重,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愈信心。良好沟通能力是正确处理并协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条件,因此,医学院校应加强此方面培训。要注重把医患沟通培养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关注病患生理以及心理变化,病情变化及诊疗情况,并提供人性化服务。让病患感受到被关爱、尊重、公平以及保护。充分尊重其知情、同意以及选择权,让其和家属充分了解病情、诊断、检查以及费用等。医学需要人文关怀,关系着人类健康与幸福的医学,从未是纯粹的技术学科。医学生只有充分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才能以更好心态去学好,用好医学知识,才会有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信心以及决心。只有身心健康、观念正确、态度端正且业务过硬的医学生,才能够成为新型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主导力量,从而推动医疗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对急救医学方向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技巧培养,有助于提高病患满意度,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应予以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高苹,吴小燕,夏冰,等.加强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32-33.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2
关键词:医务礼仪;医患沟通;教学体系
1课程背景
2009年出台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明确指出医学本科生技能目标须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以及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此项规定为我国今后医学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医学人文知识与医学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将医患沟通作为医学实践的基本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医学生学习并掌握医患沟通的原则、方法与途径,更好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文精神,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医生和患者之间是一对默契的同疾病作斗争的战友关系。但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大环境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和谐音符: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不能互相理解、医疗纠纷增加等,直接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进而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中,医患沟通不畅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出现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除了医生缺乏沟通技巧与沟通意识之外,也反映出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不足与缺陷。在医学体系中,生物医学与人文医学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对医学生人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积极改善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其多角度感受患者需求的质素,使患者在接受良好医疗技术的同时感受良好的人文服务,构建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1]。在此背景下,医患沟通学逐步走上医学历史的舞台。目前,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在世界各国医学院校都处于医学教育的重要地位,美国医学院校将医学生的沟通技能作为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进行积极培养与训练,在入学早期医学生即可实际接触患者,除了让学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外,着重训练其与患者的沟通的思维和能力,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而英国医学会不但重视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而且在1987年就将医患沟通技能评估纳入医生资格考试[2]。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以自然科学为主,忽视人文科学知识的培养,临床带教时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非技术性医患关系,考核重点也放在操作技术上,忽视了沟通技能评估。部分医学院校虽然设置了医患沟通相关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指导,更缺乏必要的医患沟通实践,使得医学生在进入真正的临床工作后,面对患者时普遍存在焦虑、紧张、自信心不足等状态,加之对当今医患关系的现状认识不深,缺乏法律意识与风险意识,进而缺少医患沟通出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
2课程性质与定位
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对课程的设置至关重要,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深度的掌控等环节都是以此为基础。对于医务礼仪与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性质可以从以下方面认识。
2.1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实际上是一个以医务人员为主的群体同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之间相互交往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以医疗活动为中心,以目前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为背景而形成的一种反映现代经济、文化、道德、伦理、法律等内容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能使医生与患者相互沟通、相互信任,更大限度的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还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2.2医患沟通学 医患沟通学是研究医患沟通的过程、沟通行为以及医患关系等诸多因素,探索如何以沟通医患双方相关信息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研究如何将心理和社会因素转化为积极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推进现代医学诊治伤病和维护健康的一门学科,即向医学填充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要素,丰富医学的科学内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为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探究实现现代医学模式的一门新的应用型边缘学科。
3课程体系构建
3.1课程目标 医患沟通课程是一门融合医学伦理学、医学礼仪学、心理学、伦理学及临床医学学科相关知识的临床实践性课程。课程需从医患关系入手,将心理学、伦理学、医务礼仪各个方面与医患沟通整合,了解医患沟通存在障碍的普遍原因及误区;同时将不同人际风格的沟通技巧及不同专业的沟通技巧和医学的沟通技能等内容整合为"沟通技巧"模块,培养医务人员在进行医患沟通时应把握的技巧原则和策略;另外,介绍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使医学生深刻认识到医患沟通教育的必要性,力求形成完整的医患沟通体系。
3.2课程任务 本课程属于医学人文类公共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医患关系的现状,提升对医患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以人为本的工作服务理念,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了解医患沟通中基本的心理学原理,掌握医患沟通中的伦理学原则:了解医患冲突情形下的特殊沟通技巧,了解医患纠纷中的媒体危机公关:学习临床路径及医院数字化建设模式下的医患沟通模式:明确价值观对个人行为及人际关系的影响,了解医德修养对从医道路的重要意义,树立"仁心仁术、至精至微"的从医理念。
3.3学时分配 医患沟通学课程首先开设18课时,包括理论课时及实践课时,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见表1。
3.4教学方法 理论课程注重启发式教学与师生互动: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求我思考变为我要思考,如观看典型案例录像后就某纠纷处理过程中,医务人员掌握并运用了医患沟通中的哪些技巧及媒体公关,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容易忽视的医务礼仪有哪些进行讨论;尽管同一问题很难得出统一、正确的答案,但对于学生见仁见智的回答通过辩论、师生互动等,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在进行医患沟通时充分调动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也可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
实践课程采用角色扮演。在手术谈话、危重患者谈话时应该注意什么,怎么传达坏消息,如何与愠怒和投诉的患者或家属打交道等,在不同的医患沟通场景中,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不仅让学生明白良好的沟通态度和技巧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及、好的沟通效果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而且通过扮演患者,让学生换位思考并切实了解患者的需求,学习如何切实运用沟通技巧与方法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锻炼培养其主动、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力。
引入标准化患者教学方法。"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也称模拟患者,即选择正常人或患者进行专业的规范化训练,用于医学技能培训中,模仿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等情景配合医学生的技能培训。在医患沟通学教学中,可设置不同的医患沟通不畅情境,由"标准化患者"模拟由缺乏沟通而引发冲突场景的患者或患者家属,让医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反复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直到其满意为止。有实践研究表明通过标准化患者教学方法,可明显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3]。
3.5考核方法 当前国内对医患沟通能力的考评缺乏系统完善的体系及研究,主要以卷面考核理论知识为主,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综合医患沟通学本身授课特点及学校安排、学生负担情况,决定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由于《医患沟通学》课程的实践性都较强,决定了该课程考核更加侧重理论应用能力,能力测试为考核的中心环节。本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分别占到总成绩的40%和6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见表2。
3.5.1形成性考核 包括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个方面,分别占70%、30%。主要是通过在日常课程与实践中检查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科学测评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
3.5.1.1学习内容考核,主要观察学生掌握并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实践来进行测评考核。
3.5.1.2学习方式考核,观察学生在日常课程中参加讨论情况及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反映出来的思维能力,在进行角色扮演及面对标准化患者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等。
3.5.2终结性考试 严格遵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命题覆盖全部学习章节,既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也重点考核其进行医患沟通时的分析、解决能力。
4体会
4.1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是当前教育的核心 长期生物医学模式的限制和影响,使得高等医学院校在培养人才时更注重单纯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当前医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掌握与单项技能操作能力较好、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临床思维分析能力较差的现状,在临床面对患者时往往束手无策。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这种"灌输式"模式培养的医学生医学人文实践能力较弱,难以适应临床医疗工作的需求。创新医学教育模式,注重医学人文实践成为当务之急。医患沟通学着意培养医学生运用医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弥补医学生人文知识结构及社会应用能力培养的不足的现状,填补医学技术与人文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的空白。同时辅以真实案例和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逐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增强沟通能力。
4.3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目前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现状是临床教师在学校与医院里进行严格的知识理论教授与训练,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授课、医学人才沟通技能的培养同样在学校与医院完成,因此高等医学院校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对培养现代高级医学人才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是大批临床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一时难以适应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任务。所以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养成,不仅需要课程的引导,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而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师只有深入临床研究,才能言之有物、行之有方,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医学生及早树立医患沟通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杜淑英,李作兵.案例教学法指导医患沟通学见习实践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0,14(5):52-53.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3
关键词:护患沟通 技巧 门诊注射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54-01
随着人类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患者的自我保护、维权、法律的意识显著增强,加之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医院的护患关系比较紧张,患者要受到良好的服务的要求明显提高[1]。本文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在本院门诊注射室进行门诊注射的患者328例,由受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护士进行服务,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2月在本院门诊注射室进行门诊注射的患者328例。
1.2 方法。观察组164例患者由经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5名护士进行门诊注射服务,对照组164例由没有经过护患沟通技巧培训的5名护士进行门诊注射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门诊注射服务的满意程度。
1.2.1 沟通的方式要求。使用礼貌性的语言,让患者感到亲切和愉快,对患者要彬彬有礼,这样可以让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会产生比较愉快的心理反应[2],对医院的服务感到满意,使用安慰性的语言,让患者感到温暖,可以很快的消除对门诊注射的的陌生和恐惧感,更好的配合注射治疗。使用解释性的语言,让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情况和治疗费用以及注射用药情况,还有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做好解释的工作,让患者可以充分的对治疗信任和合作。
1.2.2 统计患者满意度情况方法。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让患者在经过门诊注射后对门诊注射人员的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
1.3 评价标准。
非常满意:满意度调查问卷,80分以上。
满意:满意度调查问卷,80分-70分。
不满意:满意度调查问卷,70分以下。
满意率:(非常满意患者人数+满意患者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经卡方检验,如P<0.05表示两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的121例,满意的36例,满意率95.73%;对照组非常满意的58例,满意的68例,满意率76.82%。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
3 讨论
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护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门诊注射室的患者疾病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就要求注射室的护士既要很好的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治疗,还要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要顾及到可能多个家属的需求,所以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分析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心理反应,在门诊注射中进行恰当的服务[3]。由于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医护之间的纠纷呈上升趋势,许多医患纠纷的发生原因都是与护患的沟通不通畅造成的。所以,如何能提前预防医护纠纷的发生,做好护患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门诊注射室的患者来自很多地方,在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以及个人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再加上门诊就诊的患者人数非常多,医护人员的不足,护患之间沟通如果语言使用的不当,或者专业术语过多,以及服务态度的生硬,就很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4]。
本文通过对本院门诊注射室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医患沟通技巧培训,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的121例,满意的36例,满意率95.73%,使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很好的增进了护患之间的理解,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芩瑛群,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34—35
[2] 梁艳芳,陆日清,骆书秀,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内科,2011,6(2):194—195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4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成为临床、科研的主力军,是医学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我国试行医学专业学位虽然已有10多年,但是目前仍然没能正确把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在要求[3]。本课题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对卫生法律认知的比较作为研究题目,依据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从而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卫生法的内容,相关规定、医院与科室的相关规定,提高相关的临床能力,确保患者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某校在读临床研究生及某三级甲等医院主治医师,采用目的抽样,抽取研二专业学位研究生139名,主治医生146例。
入选标准:2014年5月二年级各二级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知正常。2014年5月具有主治医师资格,认知正常。
1.2方法
1.2.1量表的形成在参考了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前培训模式的研究[4],该问卷包括8个维度,分别是医德医风教育、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医患沟通技巧、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心电图、内科系统基本操作、外科系统基本操作等八个方面对临床研究生期中考核要点进行调查,每个条目分三个等级选项,即很需要、需要和不需要。由于条目繁多,一次性完成研究有难度,故其抽出中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医患沟通技巧两个条目。再此基础上对两个维度的条目进行修改,邀请7位医院管理、教育和临床的专家对问卷进行咨询。最终形成《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卫生法律认知》问卷,它包括2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住院科室、工作年限。②卫生法规和沟通认知条目。抽取20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90,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64。
1.2.2调查方法分别对泰山医学院在读临床专业研究生和和某三级甲等医院主治医师发放《临床研究生期中考核能力问卷》285份,收回283份,回收率99%,有效率98%。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对研究生与临床医师调查结果的比较,通过χ2检验,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对临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患沟通认知存在差异。对各个条目的两两比较,发现8个条目中,有6个条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在医保相关规定及医院与科室的相关规定这两个条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生在这两个条目上的得分均值分别是(1.03±1.01)和(1.32±1.74),主治医师在这两个条目上的得分分别为(2.28±2.18)和(2.89±1.78)。另外,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在医患沟通技巧、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方制度与合理用药必要性的认识也存在差异。传染病的上报及相关规定和医务人员岗位职责必要性的两个条目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医患沟通能力研究生与主治医师医患沟通技巧认知方面有差异,P<0.05。首先,医学院校要从医学教育观念上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早接触、多接触临床。依据国际医学教育标准,从医学研究生岗位胜任力着手进行医德和沟通能力培养,
①人际沟通课程的设立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②将医患沟通和专业课程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师生在专业理论的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沟通技能培养与学习;
③加强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倡导人文社会医学知识的学习;
④营造人文校园、人文医院文化建设;从系统上完善医德和沟通能力培养模式。
医德与沟通技能培养应该贯穿在校教育全程。在临床培养过程中,对医生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①在防病、治病的方面;②医院文化的影响。
3.2法律法规知识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必要性的条目,研究生和主治医师认知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医疗法律法规制约研究生技能锻炼,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依法行医行为,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医疗法律法规,尽管从客观上保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但也为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带来诸多不便[6]。另外,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和各种医疗法规的逐步健全,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患者都拒绝研究生为自己做各种操作,医院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也尽量减少研究生的临床操作机会。经常组织全院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新形势下的医疗服务中,医务人员要面对多方面的压力。
3.3规章制度知识医院与科室的相关规定研究中两者存在差异,P<0.01。研究生得分低于主治医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入了医德医风教育、医院文化、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医疗核心制度学习等内容,将道德、伦理、人文、制度、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强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2年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医疗纠纷。①医院得到可持续发展,医生业务技术得到提升,为医学领域进步作了贡献。②医院可以更好地服务部队,提高部队战斗力,医生有更广阔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7]。医院也坚持利用大会、周会通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剖析本院及外院发生医疗纠纷实例,对典型的纠纷案例进行互动或讨论,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4结论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5
【摘要】:随着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和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护患关系不再仅仅是以治疗为目的,而是朝着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的方向发展,护理工作的中心也由原来的以护理工作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护理人员应该在包括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及出院后的护理全程,充分熟练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建立和维护和谐护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医院发展。
【关键词】:沟通技巧护理工作护患关系应用
随着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和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以前的护患关系发生改变,护理工作人员,怎样更好的开展工作,减少护患纠纷,完善护理服务,掌握较好的沟通技巧,显得越来越重要。
1护患关系的变更
1.1现在的护患关系体现的不仅仅是以治疗为目的的专业性、工作性、帮短暂的人际关系,而且还是一种相互依赖的矛盾关系,当发生纠纷时,还可能是一种对抗性的护患关系。
1.2护理的主客体发生了变化。在以前的护患关系中,护理工作是主体,要求患者必须配合护士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如今,卫生部要求医院开展的护理工作是以“病人为中心”,所有的护理工作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要求就是护理的工作内容。
2影响护患沟通的原则
2.1平等原则。无论患者的地位、收入、种族,也不管患者患有哪种疾病,我们护理人员都应平等的沟通。
2.2尊重原则。无论患者是何等地位,均要有长幼之分,尤其是对长辈,护理工作人员都很年轻。对患者要像对亲人一样,讲礼貌,讲礼仪,而不应该认为他就是病人,有求于我们,病人他们常常在医护人员面前很自卑。因此,我们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病人,建立一种和谐的环境、互相尊重的氛围。
2.3保密原则。病人因为治病,不得不暴露个人的有些隐私,我们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为病人保密是作为医务人员的基本道德,把病人对你的信任当作对你的认可。
2.4灵活原则。对于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及做事方法,不同的处理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不违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做人的原则下,灵活的处理事情,会有更好的效果。
3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3.1环境因素。包括语言环境、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医院是特定的环境,就有可能带给患者心理压力,使沟通受到限制。
3.2患者因素。由于肿瘤患者的地位、职业、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素质和文化差异等因素,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到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接受能力。
3.3护理工作人员的因素。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处事能力是影响沟通重要因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知识面的高低及各种技术水平,都是影响沟通的直接因素。如护士的专业操作技能差,沟通技巧有限,加之相关知识的缺乏,均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因此很难得到患者的信赖,将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4沟通技巧的应用
在进行护患沟通时,正确掌握沟通原则,灵活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用心去对待病员及家属。作为护理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入院时的沟通、患者住院期间的沟通和出院时及出院后的沟通,在沟通中要运用各种沟通技巧。
4.1患者入院时的沟通。此阶段的目的是要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更加融洽的关系,并且要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的环境,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根据不同的病种讲解不同相关的知识。护理人员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社会地位,使用适当的称呼;注意礼貌,语气要亲切,面带笑容,积极主动的接待新病员。
4.2患者住院期间的沟通。此阶段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护理问题,提出及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促进肿瘤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4.2.1患者住院期间的沟通:要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遗传因素、患疾病的轻重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适当的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患者的疾病诊断情况、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及措施、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费用情况等。并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才能更好的配合,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4.2.2各种护理操作前后的沟通: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都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介绍相关目的、意义、怎么配合、操作完毕后的相关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所患疾病使用的药物进行宣教。
4.2.3各种特殊检查治疗的沟通:在检查治疗前,应告知目的、方式方法及费用,在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围绕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内容,进行有效交流,及时掌握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2.4患者住院期间沟通的注意事项:①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责任感,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述并主动做出反应。②与患者交流时,使用清楚、简洁、朴素的语言,使患者容易理解,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使用刺激患者或家属情绪的语气、语调及语言,避免压抑患者或家属的情绪,刻意改变患者的观点,避免使用医学专业术语。③沟通时注意沟通对象的文化教育程度、情绪、沟通的感受,同时注意观察他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及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状态,注意自我控制。④护理人员应会采取更多更好的有效沟通方法,当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出现困难或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工作人员,再有问题时及时邀请上级人员进行沟通。
4.3患者出院时的沟通。肿瘤患者出院时护士须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出院后的相关事项,做好饮食指导及活动指导;如有出院带药者,要做好特殊的交代;需要复查的患者,要告知准确的复查时间;定期做好复查。沟通技巧方面要注意:出院时应适当的寻找引起患者的话题,做好出院指导。
5体会
良好的沟通交流是护士的一项基本技巧及能力。沟通技巧在维护和谐护患关系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充分体现了新型护患关系的特点,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能提高护士素质,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使护士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吴玉霞,张士化,吴宏霞,等.从护理管理上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护理杂志,2002,9:74.
[2]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庆医学,2003,32
医患沟通技巧和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外科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生、治疗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充分进行医患沟通显得愈加重要。由于临床教学大多注重专业知识培训,对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关注不够,以致医学生临床工作后难以适应医疗工作,导致医患矛盾甚至医疗纠纷[1]。现代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要有高超的诊疗技术,而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应特别注意加强和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笔者根据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和多年的外科临床教学经验,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影响医患沟通的相关因素
1.1 患者方面 首先,医患沟通时,患者大多期望详细了解自己的病情,但又通过医生的检查和判断,以验证自己的病史,以此判断医生医术的高低。以致不能在诊治过程中和医生很好配合。其次,医患沟通时患者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大多数医生习惯于扮演主动角色,采取“问答式”交谈,使医患之间的交流受到一定限制。第三,由于医学是探索性科学,在现行环境下仍有相应的局限性,医疗过程存在不确定性,患者的期望值过高,从而影响医患沟通,容易造成医患之间的误解。第四,随着社会发展,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由消费观念引发的医疗纠纷明显增多,以致医学生与患者很难有良好的沟通。
1.2 医生方面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近些年医疗纠纷的增多,导致一些临床医生害怕出现医疗纠纷,不愿放手让实习学生锻炼,使学生缺乏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的机会。少数临床医生责任心不强,对待患者不够耐心、细致,与患者的交流不足,也会给学生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
1.3 学生方面 由于目前就业困难,竞争激烈,有部分医学生忙于考研深造,对临床实习不重视,走过场,不认真询问病史,不仔细查体,从而阻挠了医患沟通。态度不够端正,不注意倾听患者的谈话,缺乏沟通技巧,对患者的提问缺乏耐心,查体不全面,不注意患者隐私方面的保护等是医学生与患者沟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意义
2.1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平时的临床教学中,发现有一些医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经验,不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不善于学习;缺乏爱心,讲话没有艺术性,不会处理医患关系,无形中对患者造成伤害;不考虑患者的心态和生活的社会环境,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综合素质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较复杂,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教育程度、家庭背景密不可分。因此,在临床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同时要重视人文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不仅要学会行医,更要学会做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能帮助学生适应现代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早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医学模式,它要求将医学与心理学、社会学交叉结合,改变既往医学教育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忽视心理和社会知识培养的缺点,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生将患者看做是社会的人,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多角度来看待人类健康与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与作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换成“以患者为中心”[2]。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能让学生尽早适应现代医学模式,更好的适应临床医学的要求,尽早融入医疗工作中。
2.3 适应医学教育趋势的需要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的医生,而高素质的医生不仅要掌握广博的医学知识、理论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能力,处理好患者的情绪能力以及医患交流沟通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就构成一名医生应当具备的完整规范的医疗行为。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除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外,同时应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综合素质[3,4]。因此,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应列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
3 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方法
3.1 大力提高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 临床教师不但要重视本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还要对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足够重视;要实施问题教学,要培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必须具备高素质的教师[5]。首先要大力增强临床医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积极性,使教学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其次,加强临床教学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在院内和院外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第三,建立临床教师淘汰机制,通过严格的教学评估,对不称职的教师取消教学资格。临床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其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仁爱之心,与患者交流的方式、方法会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2 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临床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了解患者的实际处境,体会患者的难处,无形中就会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医患交流就容易进行沟通,不易产生误解。将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预先告知患者及家属,诊疗过程中出现的正常反应和不利因素及时、详细做出解释,可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3.3 要求学生加强个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形象 衣冠整齐、言谈得体,举止大方,展示出一名医生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和职业形象,既是对工作和同事的尊重,也是对患者的尊重。良好的自我形象既能增加个人的自信心,工作时心情愉快,也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有助于医患双方进行交流沟通。
3.4 指导教育学生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关心体贴的问候,耐心细致的询问和不厌其烦的解释病情,可以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工作中要注意语言沟通的技巧和说话、动作的方式,对患者尽量应使用礼貌性语言和安慰性语言,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理解能力、性格爱好、知识水平等选用不同的话语表达,从而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积极配合,从而收集到真实可靠的病史资料,进行针对性地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3.5 要求学生努力倾听患者诉说 善于倾听对方的叙述,可以获得较多的信息,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相关信息,有利于病情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倾听患者谈话时要身体稍稍前倾,双目注视着对方,神情专注,这样可以向患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很重视对方,正在认真听取对方的述说。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获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要做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要有体贴周到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及对治疗的情绪反应。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但会看病,有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疗道德,而且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要善于倾听患者的诉说,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许峰,卢仲毅,王兴勇,等.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J].西部医学,2004,16(1):91-92.
[2] 李光.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7.
[3] 孔宪炳.外科实习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J].医学教育探索,2006,5(8):767-771.
[4] 栗昭霞. 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养 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