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神科护理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神科护理的概念范文1
>> 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学地理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职技高师信用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护士识别患者风险能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精神科门诊护士的要求 构建以EVA为核心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论城市人才开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偿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个体知识吸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乳制品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模糊综合评价 科学发展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 物流企业公路运输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论新世纪中国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如何构建有效的社会贡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李晓萍,沈翠珍.德尔菲法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2):2605-2607.
[3] 霍孝蓉,史文洁,赵莉萍,等.江苏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5, 50(12):1512.
[4] 刘瑞玲.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5] 栾岚.血液透析专科护士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6):626.
[6] 刘荫.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新乡:新乡医学院,2015.
[7] 樊落.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8] 程艮,安风荣,武平平.精神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12-14.
[9] 崔英.精神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1):26-29.
[10] 刘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架构之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27-29.
[11] 曹晶,李佳倩,贺茜,等.我国三级甲等医院专科护士队伍培养与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 50(11):1351.
[12] 文金宁,张永红.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7):2054-2057.
[13] 李娟,李乐之,张慧琳,等.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进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关怀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961.
[14] 王玫玲,刘立恒.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与自我概念、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4):57-60.
[15] 胡小燕,温晓春,李云峰,等.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与临床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487-488.
[16] 郭杰,王丽波,杨玉美,等.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23.
[17] 赵艺媛,丁珥,庞冬.肿瘤科高级实践护士核心能力的需求[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8):85-87.
[18] 田海燕.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3.
[19] 宋研.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健康教育材料的编制与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2014.
[20] 齐慧娟,王婧,周秀月.系统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绝望情绪和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 21(3):299-302.
精神科护理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健康观的改变,人们对医院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神科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经常承受着社会的偏见与不理解,社会地位低,工作责任心重,工作环境中应激强度又高,还要承受着精神患者的突然威胁攻击以及患者家属的合作性较差等方面的精神压力,极易出现职业倦怠。这不仅影响护士的心身健康,还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也不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院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与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精神科护士22人,男2人,女20人;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26.50±2.42)岁;护龄1~30年,平均护龄(5.87±1.52)年;中专8人占36.36%,大专10人占45.45%,本科4人占18.18%;初级职称17人占77.27%,中级职称3人占13.64%,高级职称2人占9.09%。同时选择我院内科护理人员和康复科护理人员各22人进行对照观察。3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护龄、学历和职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使用Maslach等[1]编制的职业倦怠量表(MBI-GS)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由3个维度(情感枯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共16个项目组成,情感枯竭维度总得分>15分属于高分,11~15分为中等,12分属于高分,8~12分为中等,22分属于高分,18~22分为中等,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MBI-GS各维度得分 见表1。
2.2 精神科护士与内科、康复科护士MBI-GS评分比较 见表2。
精神科护士情感枯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得分与内科护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2.3 精神科护士与内科、康复科护士压力源5个方面评分比较 见表3。
精神科护士压力源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4个方面与内科、康复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工作耗竭"或"职业枯竭", 是由于受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身心不适、情绪衰竭、心理衰竭和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描述职场压力时最早提出来的[2],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各行各业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尤其是精神科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的是失去理智、缺乏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不同程度的遭受过患者的辱骂和殴打,上班时间要保持高度警惕性和责任感,同时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都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持续的工作压力引起严重紧张导致职业倦怠。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可能与下面因素有关。①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在中国,护士的社会地位仍然较低。由于人们对精神病患者存在偏见,不仅精神病患者受到歧视,而且精神科护士也被歧视,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致使护士的精神压力增大,感到社会地位太低。精神科护士长期面对有精神残疾的患者,没有语言沟通,情感交流,时常还有面对身形高大、体魄强健、没有自知力的男性精神患者的突然攻击,长期紧绷着的精神和压抑的心情,必然会使精神科护士积极性受到抑制。分工不明确,工资待遇低、频繁倒班而且继续深造、晋升机会不多,获得知识的渠道有限,致使护士心理压力增大。②工作量及时间方面: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在1亿以上,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已超过1600万人,而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不足8万人。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已从单纯执行医嘱转向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需要护理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劳动与精力[3],再加上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因而造成了"工作量大"与"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其次是非护理性工作较多,大量的占用了护理时间,从而也加重了工作量。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脑力和体力劳动中,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③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护士每天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精神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无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他们在精神状态和精神因素影响下会突然发生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攻击行为,意外事件常常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往往难以预料和防范,这给精神科护士增加了无形的心理压力。④患者护理方面:护理人员担负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大职责,因精神患者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躯体感受,还有自伤和他伤行为,因而时常担心出现差错事故。精神患者因受妄想支配,不能客观评价护理行为,因而造成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认可,导致了一些护患冲突,甚至产生医疗纠纷,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由于精神科护士为专科护士,临床实际操作欠缺,再加上精神患者长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各大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患者的突然死亡,也造成了护理人员的压力。随着现代护理观和整体护理模式的广泛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精神科对护士工作质量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精神科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源不断增多,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综上所述,我院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不容乐观,将会对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和护理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护士长期处于一种充满"应激源"的环境里,超负荷工作,易导致疲劳和加重心理负荷[4]。解析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保护或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当务之急。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医院支持系统的完善与规范,关注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的特殊成因,改善他们工作的外部环境, 关注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据研究[5],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的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同时,护理人员个体也要学会自我调节,采取积极应对策略释放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效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2] 赫立,王艳.浅谈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4):350.
[3] 申怡直.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应对措施[J].护理研究,2005,19(1):2522-2523.
精神科护理的概念范文3
1、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2.1智力正常
2.2自我安全感
2.3切合实际
2.4乐观的生活态度
2.5和谐的人际关系
2.6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
3.1自信: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战。
3.2爱:爱是人本善良的一种表现,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方法,它能够使人深深感觉到生活着是一种幸福。作为精神科的护士,爱心更是一种工作责任感的体现,关心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更爱自己服务的对象,愿意为真诚付出。爱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精神科的护士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护士们在事业家庭上备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
3.3快乐:紧张而繁重的护理工作难免使我们感觉疲劳、心情抑闷,只要我们注意适时添加“快乐”这种营养素,赋予生命以活力,才能缓解疲劳,消除抑闷,积极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真诚问候一位患者,在紧张的工作中寻找快乐。
3.4宽容:在工作中,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当这些冲突危机无法化解时,我们护士就要适时放弃,学会宽容,宽容也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生百态,万事万物难免都能够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3.5自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把握自己。虚心接受同事的建议,谦狲地对待与自己相处的人和事,针对性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精神科护理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人性化;精神科;护理管理;应用
医院是救治各类患者的医疗机构,坚持“以人为本”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先进思想,也是提高患者参与医疗满意度的关键指标[1]。为了改变早期护理模式存在的不足,精神科护理管理要时刻坚持人性化准则,从患者实际需求为依据,拟定更为健康、标准、有效的护理决策方案[2]。此外,护理管理改革要坚持“市场化”准则,这是医院走向市场改革的重点思想。
1.人性化管理内涵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企业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等。
2.精神科人性化护理原则
护理管理是医院组织人力价值的综合表现,护理管理能否发挥其预定应用价值,影响着医院日常经营管理水平,对整个资源战略改革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受到传统经营思想的约束,对护理管理价值评估与挖掘工作不够全面,导致岗位员工价值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限制了医院本质上的盈利水平。基于经济全球化竞争时代,更应该完善护理管理人性化模式,以人性化改革为中心指导思想,积极实现护理管理人性化改革是不可缺少的。
2.1能动性
护理管理人性化改革必须重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参与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不同岗位员工人才价值,才能增强医院内部经营实力,为市场决策规划与执行创造有利条件。因此,转型期需以固有人才模式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挖掘员工的能动性潜能,让每一位员工实现其职业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医院改革建设活动。
2.2时效性
随着市场行情变化,医院在不同时期需求的人才价值也不一样,护理管理人性化改革应考虑时效性原则,跟随市场变化而调整人才人性化模式,才能实施顺应市场经营要求。例如,社会调查显示,医院选拔科技型人才要考虑时代变迁的客观环境。
2.3社会性
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护理管理方案,这也是奠定人才价值观念的基本要求。医院护理管理转型更应该注重社会环境,要求在开发过程别注意社会政治制度、国别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避免是决策影响到了护理管理战略计划。
3.精神科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医院对护理管理工作更加重视,实时调整护理管理模式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充分挖掘人才价值力量、体现护理管理的市场价值。护理管理主要通过规划、聘用、筛选、培训、上岗等一系列运作,安排专业人员参与医院经营与管理建设,进而实现护理管理的最优化发展。
3.1安全教育
“转型”是提升护理管理价值的基本路径,医院在转型期必须注重人性化模式规划与发展,深入挖掘内部岗位员工的潜在价值。注重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安全教育是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保证。通过不断学习,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安全,不断分析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寻找防范措施,做到安全护理常抓不懈。
3.2制度调整
护理管理是人性化模式转型重点内容,优化护理管理配置可减小内控管理难度,增强医院对外抗风险能力。基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要懂得如何调整现阶段护理管理利用模式,进一步改进护理管理的可利用价值。重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制度是工作的保障,违反或疏漏制度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能形成隐患,导致缺陷,护士做到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3.3专业培训
人才人性化改革需融入专业价值观理论,这不仅仅是理论研究,更应该融入社会实践中,积极体现出医院护理人才的价值意义,为当代医疗事业发展提出符合实际的指导依据,真正体现出护理人才的社会价值水平。做好新护士的培训工作,病区根据护理部要求制定培训计划,由指定的带教老师进行精神科制度、职责、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强化训练工作中最常见的精神科基本技能,安全护理工作内容及应付突发事件的方法,为以后单独值班打下扎实基础。
3.4防范风险
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变动对医院经营决策提出新要求,坚持护理管理为中心调整管理模式,不仅认可了护理管理的内在价值,也肯定了岗位员工对市场经营发展的推动作用。密切关注护理风险高危环节高危时段:节假日、交接班、工作特别繁忙或特别空闲时,如晨间、午间、夜间等都是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通过不定期检查此时段的工作质量并给予及时指导,对查出的问题在护理会议上反馈。
3.5综合检查
为了更好地利用护理管理,对岗位员工实施综合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加强病区安全护理检查力度,确保护理安全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病区安全护理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首先病区管理人员把好安全管理质量关,从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去把关,如各项护理行为是否规范、危险品是否严格做好交接班、兴奋病人保护是否过当等等。
4.人性化护理制度改革策略
新时期以来,国内医院处于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经济全球化局势下经营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顺应市场成为医院经营调控必须考虑的问题[3]。护理管理是市场化改革重点,深入挖掘护理管理内在价值,增强医院人本管理模式的执行力度,可以让医院保持先进的竞争优势。基于人本原则、效益原则、统一原则、民主原则等准则下,现代医院人本管理方法需实施多样化改革,主要方法:
4.1激励制度
结合护理管理内涵,本文分析了护理管理人性化改革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人性化改革方法,倡导医院重视护理人才价值发挥,共同创建现代化护理管理人性化模式。鼓励岗位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公共参与医院现代化建设,发挥每一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些是人本管理中激励制度实施的关键。对岗位员工执行激励制度,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内涵。
4.2和谐制度
新时期医院步入新战略计划时代,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岗位员工的内在潜能,为医院经营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和谐文化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其中涉及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性,要求医院在员工之间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实行人本管理,就是为了建立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达成医院成员之间的目标一致性,以实现医院成员之间的目标相容性,以形成目标期望的相容从而建立和维持和谐关系[4]。
4.3开发制度
护理管理是医院可持续战略实施的根本保障,为了适应新市场经济体制变革要求,医院必须重新调整护理管理人性化模式。护理管理是医院的无形资产,护理管理具有广泛的挖掘空间,也是决定医院能否长期经营的关键因素。依据人本管理思想构建新型人力系统,不仅协调了内部员工资源分配,也挖掘了岗位职员的内在价值。总之,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医院精神科要改变传统护理管理人性化模式的不足,坚持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调节人际关系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借助人性化管理平台,精神科护理需不断优化内部人才战略管理体制建设,推动医院经营模式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德英,方鹏骞,赵光红,等.柔性管理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10).
[2]陈泽红,陈玉英,李雪雁,等.人性化服务在小儿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
[3]李惠卿.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
精神科护理的概念范文5
精神病医院护士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比综合医院护士差。精神病医院护士对医院感染相关基本知识的理解不深入,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对防控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缺乏自身防护的知识,或在工作中操作不当,无菌观念不强,甚至有的护士在进行无菌操作时,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还有的护士穿着工作服随意离开工作区域;在做各种治疗及护理中,不洗手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器械或物品等的清洗、消毒不彻底,导致院内感染的现象屡有发生。
2原因分析
2.1护士对医院感染危害性认识不足:本次调查中护士对医院感染的总体认知方面,精神病医院护士较综合医院护士差,这与2组护士服务的病种人群有关,精神患者伴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比例小于综合医院患者,日常护理工作又注重精神疾病的护理,精神病医院收费相对较低、护理服务与收费不成正比有关;同时,精神病医院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对院内感染管理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职业防护意识淡泊;根据我国卫生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医院感染率约为8.4%,据此估计我国每年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约500万,医疗费用增加10亿元[4],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2.2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够:本次调查显示精神病医院护士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掌握低于综合医院护士,医院感染的定义只有23.7%护士能掌握、诊断标准仅有11.8%的护士能掌握,分析其原因:①护士缺乏系统的感染知识。②临床带教中,忽视院感知识的传授与教育。③在精神病医院主要涉及的护理服务也以精神疾病护理为重点,因此,从护理重点与护理实践上都忽视了医院感染。④精神病医院护士很少有机会参加医院感染方面的学习,知识陈旧老化,对医院感染的新进展了解不足等。
2.3护士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学习需求积极性不高:由于种种原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不到位,提供学习机会很少、护士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标准预防的概念不清楚,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和应有的架构不健全,甚至没有设立专职的感染管理科,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监控落实不到位,没有及时检查、督促及整改。
3护理管理对策
3.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强化控制感染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的重点在于手卫生、医疗废物的防护和管理、感染监测、灭菌药械、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应用监测、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等;护理部应与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密切配合,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在医疗活动中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对新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在岗前培训中加入相关的院内感染知识,并要求进行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上岗工作。考核制度可为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强化学习效果;为护士提供更多学习医院感染新进展的机会。
3.2加强精神科病房管理:精神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改善精神科病房的管理,做好食品的管理检查工作[6],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做好日常护理工作,加强康复训练,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机体免疫力。
3.3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作用:护士长是控制科室感染管理的关键。护士长应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监督执行;采取多种形式的院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知识的积极性。
精神科护理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家庭护理者;信息需求;质性研究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据北美、欧洲和亚洲学者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孤独症的患病率为0.02%~0.12%。此病以男孩多见,男女患者比率约为2.3∶1~6.5∶1[1]。许多研究表明[2-3]:家庭是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场所,以家庭为基础的结构化教育可较全面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语言、感知觉、行为等方面的缺陷。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孤独症儿童家庭护理者信息需求状况,为精神科护士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立意采样法[4],于2013年8月~2014年3月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儿童病房孤独症患者家属12例(以A~L依次编号),男5例、女7例,年龄24~58岁,平均34.0岁。文化程度:小学l例,初中1例,高中2例,中专2例,大专3例,本科3例。研究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资料饱和)为标准。向受访者承诺遵守对有关信息的保密要求,就能否对访谈过程录音征得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收集资料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使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根据研究目的和文献检索资料制定初步的访谈提纲,并征求了2位精神科护理专家的修改意见,然后对4例孤独症儿童家属进行初步访谈,根据初步访谈结果对访谈提纲进行再次修改。访谈内容为有重点的开放式问题,如:你对孤独症了解吗?这段时间你想知道哪些疾病方面的知识呢?希望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这些疾病知识?在访谈中进行现场录音、记录。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45~60 min,在入院前、中、后3个阶段各访谈1次。场所设在休息室、会议室等不受其他人干扰的安静环境。
1.3数据分析 由经过专业培训、有经验的研究者进行[5]。访谈结束后,将所做的录音整理成文字,然后按以下步骤分析资料:①仔细阅读所有记录;②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备忘录;⑥总结、归纳出共性的观点;⑦返回参与者处求证[6]。
2结果
2.1疾病方面的信息需求 在住院的开始阶段,孤独症儿童家属希望了解孤独症的病因、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的知识,在住院的早期,有50%的家属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症是能被治愈的,"我和孩子的妈妈相信会有奇迹发生,我们的孩子会好的"。在住院的中期,家属更想了解国内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机构的类型,有哪些药物、食物和仪器设备有助于孤独症的治疗,“我想知道国内最好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机构在哪里?”“听说补充VB6对孤独症的治疗有好处,还有哪些食物能够治疗孤独症”。在住院的末期,家属希望掌握心理治疗方法、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以及沟通技巧。"孩子出院后,还需要长时间的教育训练,我希望能掌握各种训练方法,我们家长在家就可以训练孩子"。
2.2技能训练方面的信息需求
2.2.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由于患儿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发育障碍,且患儿的发病年龄比较小,不可能将自身的不适及生活需求主动提出,因此所有家属希望孩子学习并掌握生活技能,具备自我管理能力。80%的家属提到对孩子的期望就是未来的生活能够自理。"我希望孩子以后的生活能够自理,以后我们老了,照顾不了他了,他能自己照顾自己,我们就放心了。""我希望孩子能够自己进食、穿衣、正确使用工具、利用公共设施等。"
2.2.2语言能力训练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不仅表现在语言表达、语言理解方面,更表现在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缺乏实际意义的交流。有8位家属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功能性"的语言,即能用来与人沟通的那些必须要掌握的语言,而对于长期训练仍无口语发展的患病儿童要学会用"代偿"手段如手语、图片、文字、沟通板、电脑来替代或补充以改善沟通。"我希望孩子能够听懂简单的指令,能够准确传递信息。""我对孩子现阶段的要求就是能用手势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哭闹。"
2.2.3社交技能训练 孤独症患儿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在婴儿期表情贫乏,甚至拒绝父母的拥抱和,在得到别人的关爱时也没有流露出愉快满足感。另外患儿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不关注也不参与同伴的游戏和其他活动。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受到伤害时寻求父母的安慰,并且愿意与人交往,主动参加同龄人游戏。"怎样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如何学会与人进行交往?"
2.2.4行为矫正训练 有些孤独症患儿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重复拍手,不停的转圈、来回跑动等,若被改变,患儿会产生焦虑、发脾气等。许多家长对孩子无原因地哭闹等不良行为时感到束手无策。"我想知道孩子出现刻板行为时是一味迁就,还是立即制止?""孩子出现损坏物品或自伤行为时,我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如何制止?"
2.3社会心理支持信息需求 绝大多数孤独症儿童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长的长期照顾,不仅给孤独症儿童父母及整个家庭生活造成影响,并且可严重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的身心健康。许多家属提到自从孩子患病后,为给孩子治病,东奔西跑,身心疲惫,经济压力也比较大,他们希望得到社会的支持。"我想知道有哪些社会组织是专门帮助孤独症儿童的?""有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法律是否许可生二胎?"
3讨论
3.1加强疾病信息的提供 所有的患者家属在孩子患病的初始阶段对孤独症不甚了解,因此精神科护士通过帮助家长认识到疾病的性质、病因及预后,减少家属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对孩子生病的自责和内疚感,正视现实,冷静和理智地接纳疾病,树立信心,积极与专业人员配合,一起训练和教育孩子。另外随着科学的进步,精神科护士也要与时俱进,把最新的信息及时地告诉孤独症儿童家庭照顾者,让患儿得到更好的治疗手段。
3.2 加强技能训练信息的提供 孤独症儿童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方面的障碍。并且孤独症的训练是长期的,伴随终身的,在训练过程中,家人的投入至关重要。因此精神科护士要教会家长掌握生活自理能力、语言、社交、行为矫正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根据患儿的智力及现有的生活技能状况,与家属共同制定具体明确的训练计划,设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将每一个需要训练的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小单元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并将每个训练计划分解成具体训练的步骤。另外在训练过程中,要进行强化,对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言语、行动、表情及物质上的奖励。家属将已学的概念和技能广泛用于生活,全面改善、提高患儿的各项能力.为患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3.3加强社会心理支持信息的提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对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力度。由于我国关于孤独症的研究发展较晚及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还不完善,而且孤独症父母需要照顾孩子,社交活动明显减少甚至放弃工作,朋友同事之间的联系较少,使客观上能够得到的支持如经济的支持、时间的支持和疾病相关知识及信息方面的支持等就相对较少,导致孤独症儿童父母的支持较低。因此,国家各部门要更加关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需要,尽快完善社会支持保障系统,提供更多的经济资助和专业知识及技巧的培训等各类支持,以缓解孤独症儿童父母面临的各种压力。
4结论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描述了孤独症儿童家庭护理者的信息需求。孤独症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系统化、个体化、专业化的训练能使其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本研究提示医务人员应根据不同治疗阶段以及患者和家属特点,通过多种形式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护理者提供所需信息,满足患者家属对疾病信息的需求,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7.
[2]王花敏.儿童孤独症早期家庭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0):90-91.
[3]肖曙光,陈艳平,赵素芬,等.儿童孤独症51例家庭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6-67.
[4]Benjamin FC,William LM.最新质性方法与研究[M].黄惠雯,童婉芬,译.台北:韦博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3:25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