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1

一、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大类,即教养目标、发展目标与教育目标

教师在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要求。处理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三类目标的关系时,应遵循“将智能发展目标放在首位,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教养目标为主线,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情感教育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目标”的原则。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指出:“在列举数学教学目标时,我们把学生的发展(思维的、智力活动的)放在首位。”“一定的发展只能是特别设计的有目的的教学的结果,所以我们把用‘数学思维’这个名称统一起来的思维活动结构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特殊的首要目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将学生培养成为“会认识、会做事、会做人”的合格公民。这无疑也要求我们将发展目标放诸首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应以教养目标为主线,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学生在认识、理解、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感受数学的美,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使得探索精神、合作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以形成健康的个性。

教学目标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目标是指《大纲》明确提出来了的教学要求。一般地说,教养性目标是显性的。隐性目标是指那些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认真思考才能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讲,智能发展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情感培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目标是隐性的。处理好这两种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是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领会《大纲》精神,制订好显性目标;二是教师要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过程的设计,将隐性目标显性化,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施教的三类素质教学目标就会清晰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明确指挥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有位教师是这样组织《奇妙的幻方》(活动课)的教学的——

(1)老师讲解洛书神话,并给出彩图。

(2)学生就图进行观察、发现。

说出自己所发现的秘密,老师有选择地板书:①这个图中有9个方格,每个小格中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分别是1、2、3、4、5、6、7、8、9;②每行、每列、对角线上三个数字之和都是15;③5在正中央;④每行、每列、对角线上,5两端的两个数之和都是10,……

(3)老师揭示课题,给出幻方、中心数等名称,并加以说明。

(4)老师拿走九宫格中的数,学生拿出学具尝试编幻方。老师巡视指导,并让5个学生将自己的结果写在黑板上。

(5)学生评价结果,说说自己的编排方法。师生共同总结编排规律:先定中心数—再配对—最后定位。

(6)学生练习:①用2、3、4、5、6、7、8、9、10编幻方;②编一幻方和是27的幻方。

从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明确了三类目标,并很好地处理了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认识幻方的特征,探求幻方的编排方法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探索精神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教师对洛书神话的讲解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表扬、激励性语言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在不断地发展、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感受到了洛书、幻方的奇妙美。

二、体现全面性、针对性、过程性和明确性

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使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根据第二要义,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目标、智能发展目标和非智力因素目标;再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逻辑连续性和整体性,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还应有学期(年)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因此,全面性就是指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发展和时间的积累两个维度去构建。

过程性则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注意结合教学过程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路标”,它表现为具体的、特殊的、部分的价值。而教学目的是《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具有方向性,表现为终极的、普遍的、整体的价值。教学目的只有转化为具体的“路标”才能有效实施,否则很有可能变成空洞的口号。“路”是什么?“路”就是过程!一方面,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作为“路标”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结合教学过程,尤其是隐性目标的显性化更是如此。以上两方面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初步安排——教学目标——较完善的教学过程。

明确性一是指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含义要明确。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才能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是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外显,尽量使用操作性强、意思明确的语句,水平词的使用要准确,便于测控。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制定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几点认识。下面是有关“平均数问题”的教学目标设计,供读者对照参考。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能说明平均数就是把几个大小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方式变成大小相同的数后所得到的数;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求平均数就是“把几个大小不同的数合并成一个数再平分”的过程;能根据加法和除法的意义推出求平均数的公式;能根据有关数据直接运用公式求平均数;部分学生还能运用公式解思考题。

(2)通过让学生自己解决“怎样将4个杯子里的水变得一样高”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和勇于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

(3)通过让学生说明平均数概念,总结求平均数的过程和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体现形式;有效性;具体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虽然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划分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教学问题,同时如何避免无效教学行为也成为目前教学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基本内容。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1.课堂教学的一般表现形式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是对数学的简单数理概念的把握和基本运用,比如对加减乘除和简单方程式的了解和运用,对一些常见数学符号的掌握等都是该阶段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教师一般按照简单概念到复杂数学形式这样的逻辑去教授数学知识,但是由于该时期的数学知识相对特殊,教学的持续性和关联性可能会随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长度和内容的相对枯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成为必须重视的教学问题。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要是根据教材去制订教学计划,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教学目标产生偏差的情况。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课堂所讲的一些数学知识并不是完全可以接受理解,而且教学的内容并不与学生期待的相一致。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也正好印证了该阶段的数学教学其实是需要教师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做一个全面的把握,并且尽可能产生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总结和授课方式,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影响,同时需要对其有比较准确的预判。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判断一堂数学课是否有效主要是通过这样几个方面去分析:首先,需要对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即时检测,这也是许多教师所认可的检验学生是否很好地掌握一般数学知识的常用方式;其次,教师去检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从课堂上得到答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课堂上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的专注度去初步判断学生对于该堂课程的喜爱程度,因此这种方法一般也会得到教师的青睐,这种即时性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快速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在短短的一节课或者几天时间基本了解学生对于自己所讲解的数学知识的兴趣度,还可以让教师即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过程中无效行为的体现和避免方法

1.课堂教学无效性的体现形式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成效。而且,特定群体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决定教学过程是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去甄别对待,比如某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对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算能力,但是学生本身对于方程式的基础内容不是很了解,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也就是说这样的课堂教学其实是无效的,因此判定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就是从教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生对其接受能力是否契合,如果说学生接受能力和教学的范围并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就很可能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无效性,进而影响教学的效率。

2.避免课堂教学无效性的具体手段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涵盖的都是基础方面的数量知识,并且能够随时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如,买2个苹果,4瓶牛奶,12片面包,带了25元钱需要买什么价位的物品;又或者将数字“4、9、3、3”通过何种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够得出24的结果。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数学生活化的应用场景。课堂上,我们教育学生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增添更多生活化气息,就需要一线小学教师进行脑洞大开的思索。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边进行习题演练边进行知识点讲解;学生在课下认真聆听,时不时扭过头看看窗外,时不时低下头思索人生。课后,教师安排大量的数学作业,并告诉学生这些习题都比较简单,所以题目数量可能有些多,老师相信你们能够顺利完成的。学生拖着旅行箱一样笨重的书包往家里走,一脸的无奈和惆怅。这是目前各地小学数学教育普遍呈现出来的教学现状,学生天真活泼的笑脸已然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本不应该出现在他们脸上的焦虑、恐惧、无奈和失落。

小学数学教学进入了一个极端化的境地,家长追求“孩子必须赢在起跑线上”的目标,教师追求学生一定要高效率地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学校追求每年的优质中学升学率和奥赛奖牌直线增长率,却没有人问及学生的追求和他们的目标。离开了学生主体的小学教学,呈现出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

1.学生主导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止一次被提及到,但实施起来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比如,学生成绩下降了,学生只顾玩没人管理,学生家长反对等。能够被各种外界因素干扰的学生主导教学,都是并不完备的自主教学方式。小学生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意志,因此根本不可能实现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完全自主,因此,学生的自主教学是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如,教师让学生上讲台来设计一道生活中常见的数学习题,并要求下面的学生举手回答。这种半自主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让学生体会到“自我主导”的数学学习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成长。

2.教师协助

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主导为基础的,因此,学生是“生活数学”教学法的真实执行者,如何准备,怎么进行,如何结束,怎么评判,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事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因此,学生的主导授课是需要建立在教师完善、完整、全面、细致课堂准备的前提之下的。例如,每位学生领到10元钱,要求其到讲台来讲述自己这10元钱的具体用处,不论学生选择去买些什么物品,最后的要求是必须将这些钱全部花完。再由学生将自己花销的计划用数学符号的形式誊写在黑板上,对讲台下的学生进行推理讲解。在这个生活化的场景模拟过程中,教师担任着观察记录员的角色,不去干扰和指导,需要在一旁静心观看,并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协助。

3.探究生活问题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这些原型单纯地靠教师来举例是有限而且困难的,那么何不把这些案例列举的生活化的数学任务交代给学生去完成呢。如,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记事本,每天积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写“数学日记”。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究与数学逻辑推理思维相关的小秘密,并用数学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定期在班级进行最佳“数学日记”评选活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锻炼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带来的现实意义

对学生而言,生活相比于学习是离他们最近的社会形态。选择将这两种社会形态融合在一起,并在相互交织中探索出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看来,这是新鲜和富含亲切感的变革。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对生活的细微之处比较关注,将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增添些数理学的运算符号,就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放大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教育而言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

对教师而言,越生活的东西,越能证明其理论的真实性。单纯的数学在课堂上并不能完全发挥它的光亮和热度,只有将它应用于社会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知识带给生活的推动力。对小学数学而言,数学理论源于生活实践的总结和归纳,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实践中去,经历过实践检验的数学知识,才能带领学生成长,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罗巴切夫斯基曾经说过,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生活实例融入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联系“生活画面”,创设情境

小学是让学生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小学生通常对生活中实际中的事物充满好奇,而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创设一些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想要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什么是时、分、秒,以及能够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学会转换,在这节课的开始,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我们墙上挂着的是什么?”学生们纷纷大声说“墙上挂着的是钟表”,然后笔者又问:“那你们知道怎么去看这个表上的指针读出准确的时间吗?”许多学生表示“自己不会”,这时有一个学生立即站起来回答说:“我会读!现在是8点。”“那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读的吗?”学生回答:“表上有一个针指着8。”于是笔者便引导学生:“这位学生说得不错。同学们看,表上有三个指针,一个又粗又短的,一个又粗又长的,还有一个又细又长的,分别代表着时、分、秒,在读取时间时,我们要按照这个顺序读取指针所指的数字,便是我们要的时间,那你们现在再试试看表读一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对呢?”笔者通过巧妙的利用教室墙上挂着的钟表创设出一个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的情境,看表读时间,成功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致,让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相比于数学教材,在课堂上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从生活中熟识的事物学到知识。

融入“生活实践”,深度探究

教材中给出的内容通常静止不动,倘若只是直接观看教材中给出的数学模型,许多学生并不能懂得概念中的含义。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两个概念并不能清楚地区分开来,总是混淆。于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掌握这个知识点,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让学生们都拿出自己的数学课本,跟着老师的动作一起动,首先将书放在自己的双手上,上下来回移动,然后又让学生们将数学书竖着立在课桌上,然后绕着一边转动课本,观察这两个动作各有什么特点,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区别。学生们叽叽喳喳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说这两个动作都使数学课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还有的说第一个动作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

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这两个动作的特点:“同学们看,第一个动作,将课本上下来回移动,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运动是在直线上完成的,所以我们称这个动作为平移。再看第二个动作,它是绕着书的一个边运动的,这个边就是一个轴,所以围绕着一个轴运动的动作就是旋转,同样,围绕一个点运动也是旋转动作,大家将自己的胳膊伸直来回动一动,感受一下,这就是一个围绕一个点的旋转动作。”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平移与旋转这两个概念,体会到这两者之间的不同。

返回“生活天地”,建立模型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课后延伸,向学生提问一些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者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外作业,增强学生的体验,同时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

在学习完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律和性质以后,笔者向学生们建立了这样一个模型,假设有一天你的父母让你去买午饭需要的食材:鸡蛋,土豆,西红柿,油麦菜。已知鸡蛋的市场价格为一斤3.5元,土豆为一斤1元,西红柿一斤2元,油麦菜一斤1.4元,此时店家正在举办优惠活动,消费满够15元可以赠一斤的土豆,你需要买两斤鸡蛋,一斤土豆,两斤西红柿,三斤油麦菜,你要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省钱,并且买到需要的蔬菜呢?经过小组的讨论之后得出结果,买菜需要的钱的总价超过了15元,并多出了1.2元,所以可以用15.2买鸡蛋、西红柿和油麦菜,然后免费获得一斤的土豆,这样便获得了自己需要的东西,还省了钱。笔者引导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类似的问题,要学会与之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这才是这门课的价值所在。”

数学的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在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使学生真正热爱上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林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2(2).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微课 小学数学 教学 实践应用

微课教学作为教育领域上的一次巨大改革,其所具有的“短小精悍妙”等特征以浓缩精华著称,将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通过高科技的手段进行高质量的完成,促使学生有效率的学习。这一项教学体系对实现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结构的优化和新型人才的培养上都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微课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数码产品也逐步大众化。这在教师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到网络上供给广大求知者学习、传播和使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又严谨的理论知识课程,世界著名学家华罗庚曾经在《化工数学》一书中的《大哉数学之为用》文中写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由此指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各个领域上都发挥着对人类生活和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指导作用。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偏低,对抽象事物接触过少,这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困难性。而微课在课堂中的引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普遍现象,虽然微课短小,但其强大的内容都是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化的解答。同时,微课具有空间自由的特征,即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网络授课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的知识点讲解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微课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教师们必须学会正确的使用它,利用其具有传统教学课堂的延伸性和补充性,进行合理地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可以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微课在课前预习的运用

课前对新课程的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新知识的阶段。在预习中,小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新知识点常常会有很多疑问,而此时运用微课,可以通过其答题解疑的功能为学生初步掌握新知识做出有效性的保障。例如,在预习《三角形的高》一课时,有的学生可能只会联想到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等常见的三角形形象,对课本中出现的钝角三角形中高的画法会有所疑惑,他们会想: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高在垂直线上,锐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部,而钝角三角形的高却画在三角形的外部?针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就这一类型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关于不同三角形不同高的画法”的微课视频传播给学生,方便学生在预习课本知识时对新知识点形成初步认识,同时避免错误的想法得到不切实际的假象和延伸。在课前预习的阶段,使用微课能够让学生借助其提高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微课在课中学习的运用

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知识点的认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数学抽象又严谨的思维能力。在经过学生对课程的提前预习后,课程中,教师在进行课本知识的讲授,还要让学生对自学中仍然未能理解的问题进行相互的讨论和分析。例如,在学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课本知识时,在自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仍旧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这一内容不能够得到彻底的理解,会针对“为什么只能分子相加减,分母就不行呢”这一问题产生错误的观念。因此,教师在课程中让学生就这一疑问进行研究,分别说出自己对疑问的想法,之后,教师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就“分子相加减”这一知识点的详细分析的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来一一验证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想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的一种微课教学过程,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对学生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

(三)微课在课后复习的运用

任何学科的课堂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通常会安排学生进行课后习题训练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但课后习题的方法在促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得到系统化、深刻化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学习完新知识后,在课后复习时微课可使学生能够得到课堂教学的延续,以及对知识点的课外补充说明。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就针对条形统计图课程的总结说明和统计图其他形式的课后知识扩展方面的微课视频,结合课后练习,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实践作业(例如,安排学生回家根据家具的分类制作一份统计图,形式各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课后知识拓展,能够更加高质量的掌握关于统计图的数学知识。这种课后微课的使用,能够将学习内容得到深入的探究和知识层面上的升华,促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更加具有灵动性和创新性。

三、结语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而言,新时代下的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师传统的板书模式,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具有针对性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他们对不同知识点的疑问分析需要,既能够加强课本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得到课外知识的充实,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还能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上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陈雪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5,(91).

[2]刘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漫谈[J].关爱明天,2016,(03).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45-01

1.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优势

1.1有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1.2为"学困生"的转化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在小组活动中,一些"学困生"会及时得到组员的帮助,而且同龄人之间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讲述,更易于被对方接受。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困生"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因为他们怕回答错了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讥笑。一些反应迟缓的学生再也不必因跟不上听讲而发愁,因为他们可以从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补充。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我先让学生们分小组合作实验,要求:(1)每人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个任意的长方体(形状尽量不同);(2)边摆边说:每排摆()个小正方体,摆了()排,摆了()层,拼成一个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的长方体,体积是()立方厘米。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实验,你发现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起动手做实验,一起动口说过程和讨论结果,到了汇报的时候,大家都踊跃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就连个别的学困生也可以理解推导的过程。

2.培养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2.1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倾听,在合作活动中是搜集知识、听取意见、思考判断的一种方式。在低年级学生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太短,对于自己的发言可能会有所准备,而对于其他同学的表述,很少会有用心去听的,更不用说是否接纳别人的意见。所以,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倾听:①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管理好自己,认真听讲,最重要的是不能插嘴;②在听别人表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容要点,收集知识信息。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别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且可以达到小组活动中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2.2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方式,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合作学习中需要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在这其中,老师要特别照顾那些不愿意表达,羞于表达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引导和空间,让他们去锻炼自我。语言表达出来,不代表别人能够理解你的意思。所以表达清楚是非常重要的,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应该是老师的重点辅导对象,尽力使所有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因此,在小组活动中,老师可以为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做示范演说,然后让这些学生优先表述,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为他们纠正。

2.3熟练掌握合作规则。老师在分配小组前,要说明合作的规则,让全体同学都能够明白小组活动的目的,也让他们知道小组活动的规则。笔者一般会采取的方式是:在小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各自把想法记录下来,然后由小组长统一整理和安排,好学生与差学生穿插讲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不可以打岔,全部发表意见后,开始集体讨论,就学生发表见解中,自己认为有不足或者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形成集体的意见和结果,最后由组长统计出来。这样做,协调的小组活动才能合理地展开。

3.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3.1合理地进行合作小组的划分。教师必须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对于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小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来进行分组,保证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尽量均衡[3]。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达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良好效果,保证学习成绩不同的小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让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小学生也可以通过组员的帮助而获得提高。

3.2将小组集体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将小组集体的学习成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教师应该重视将小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不同的小组之间的竞争,将每一个小学生的个人成绩转化为小组总体成绩。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鼓励小组中的每一个小学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合作,更为重要的是,更多的小学生能够同时得到教师以及同伴的鼓励和表扬,都能够体验到胜利的美好滋味。

3.3教师应该在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而必须从讲台上走到小学生中间去,及时进行巡视,认真观察每一个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比如,如果发现小组中有性格内向的小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那么,教师应该给予善意的引导和鼓励[2]。

4.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以小学生为本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尊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小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兴趣的养成,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探究中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让小学生能够真正做数学课堂的主人,让所有的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陆爱红。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初探[J]。学周刊,2013,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