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虚拟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工程虚拟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工程虚拟化范文1

关键词:高校;教学;网络工程实验;优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网络工程实验对科技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科研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网络工程实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发展需求,必须优化网络工程实验。

1 积极建设和应用网络仿真硬软件

网络仿真设备,是指可模拟各种真实网络条件的各种软件。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借助网络仿真设备,可让学生更加全面、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相关知识,同时还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物理的网络工程常常还需要众多的路由器及网络设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且教学呈现的便易性也远不及仿真教学。因此,高校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降低网络工程实验的成本。在当前的研究中,最为大家偏爱的是网络模拟软件NS2就是一款免费的软件模拟平台,适合并且能满足虚拟网络工程实验需要。NS2是一个新进的模拟器,可全真模拟离散事件,也可支持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其最大的优点是可免费模拟。因此借助NS2构建虚拟的模拟环境,既可大大节约实验成本,还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计算机专业网络教学可借助该方法,将NS2仿真设备巧妙应用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活动中,使其积极发挥作用。

2 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建设

高校网络教学中网络工程实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与组织作用,可借助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加牢固、清晰地把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笔者依据自身多方面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经验,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驱动观点,其包含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两部分。①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指社会所提供的研发环境及试点项目等所透露出来的导向信息。社会应积极扶持及手段及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以为网络实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借助校企联合形式,构建高端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平台,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建立足够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基地,促使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更有效地渗透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最大程度地提升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率与效果。②学生需求。学生是网络教学的主体,要想提高他们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使学生们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以激起他们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才能长久地促进网络工程实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3 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及提升型实验基地

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及提升型实验基地,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网络教学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最有效方式。

第一,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建立虚拟型实验平台,主要包含网络技术与基础设施两个方面。由于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还不够先进,加上资金紧张等客观因素,因此导致了虚拟网络实验平台和实验基地建设需要的软硬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这就给虚拟实验平台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在学生们进行的很多项实验中,因条件限制,实验都无法完整完成,也不易得出精准的结果。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新生技术,学生对于实验环境不熟悉,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来没有充分熟悉环境,实验就做完了,这都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率。笔者依据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个有效的解决措施:①借助外网构建虚拟性质的实验平台,以弥补实验基础设施不足的缺点。这样的话,就冲破了当前只利用局域网的缺点,为学生创造了更充足的实验机会,促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②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首先教师应布置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对实验中可能用到的计算机程序操作技能能先做个预热甚至是熟练掌握。其次,教师应巧妙设置疑问和任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应注重实验方法的选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二,建立提升型实验基地。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主要是实现实验项目的模块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建设提升型的实验基地。这里所说的提升型实验基地,应拥有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及优良的实验设备,将以往的实验项目稍加改良,就可实现网络实验项目的模块化。另一方面,也应加强网络虚拟系统的管理,使之形成更为科学的网络管理体系。实验基地实验性质实验性质应该是:创新性与提高性;实验硬件应该包含:实验硬件:屏幕布、投影仪、数据中心、计算机等等。

总之,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学在高校的网络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重视其地位,并积极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将网络实验与网络知识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教师与校方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多措并举,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网络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芳琼.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福建电脑,2011年1期.

[2]魏来,吴坚.浅谈计算机虚拟网络实验在高校实验教学的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年21期.

网络工程虚拟化范文2

    1.1城市云网络造价信息管理数据不够完整

    城市云网络造价信息管理数据不够完整,当前许多的造价信息系统资料存在误差,没有做到全面的分析处理。一般城市云网络工程投资费用都是由造价信息来决定的,因此不完善的信息则会错误的指导造价工作。

    1.2在造价过程中信息管理方法不够合理

    在造价过程中信息管理方法不够合理,导致整个造价结果难以达到理想要求。例如一些城市云网络企业在进行造价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忽视一些细节因素,最终给整个造价工作造成致命性的影响。

    1.3动态造价信息没有形成监控管理,造成造价失控

    一般情况下造价工作是一个动态工程,会随外界变化而变化,然而许多的城市云网络企业却未能对这种动态造价信息实施监控管理,轻视了它的动态影响。最后,没有形成一个标准化发展研究市场,整个发展市场比较的混乱,不利于整体管理。例如现阶段很多的造价运用技术比较多,形成一种恶性竞争的局面,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发展的现状,非常不利于它的运用发展。

    2有效改善这些应用问题的主要措施

    2.1城市云网络企业必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造价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例如组织一些专业造价信息人员对所有与城市云网络工程造价信息基础有关的资料进行详细地整理与不断地完善,确保它的准确程度,大大提高它的实际运用作用。

    2.2对造价过程中信息管理方法的选取必须要建立在实际情况之上,不能脱离具体的造价管理要求

    例如城市云网络工程企业必须要重视一些细节因素,不可其实它的实际作用。另外对于那些毫无意义的信息必须要革除,针对性的采用有价值的造价信息数据,以免它干扰造价工作。

    2.3城市云网络企业要很好地把握好动态造价信息,时时刻刻要对其进行监控管理

    例如企业设立一个动态造价信息管理研究部门,对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并且第一时间反映给造价研究部门,以便他们及时地调整造价设计方案,提高整个造价的准确程度。任何一项技术都得需要形成一个整体研究发展的体系,否则就会出现恶性发展的现状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城市云网络造价管理市场,使之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例如可以建立一些法律机制,来有效规范这种恶性竞争市场,从而把它们逐步引向标准化发展市场,最终使它的运用范围更广。

    3未来云桌面虚拟化技术在城市云网

    络工程造价中的应用发展方向基于城市云网络行业的发展又满足了城市云网络企业的利益需求,是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建设要求的。因此未来我国针对云桌面虚拟化技术在城市云网络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情况除了要进行有效的解决与改善外还要明确确定出它的发展方向,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城市云网络工程造价发展的质量,更关系着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大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让云桌面虚拟化技术在城市云网络工程造价中形成一种标准化运用体系,要将所有的运用技术与方案进行去粗取精,使之变得越来越规范化与系统化。另外还要使它逐步走向国际化,为我国城市云网络事业发展打开前进的大门。

网络工程虚拟化范文3

【关键词】网络工程;安全技术;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信息市场规模的迅猛发展,各种针对网络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而一段时间以来曝光的各类网络诈骗、信息泄露以及网络攻击事件也在提醒着人们必须告诉重视网络实践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切实利用好各种网络安全技术,最大限度地有效规避信息时代中的各种网络风险。

1网络工程实践中的一般安全技术分析

网络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技术伴随着网络工程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目前总结来看网络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1攻击

所谓攻击,是指应用各种杀毒软件工具对可能影响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的各类病毒进行反攻击和查杀,从而达到保护计算机并保证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目的。一般来说,由于该技术应用较为普遍且一般仅能满足小众型用户的网络安全需要,因而只是一种最基本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

1.2预防

所谓预防,主要是指利用相应的网络技术手段来防止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泄露及数据信息破坏。目前来看,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泄露途径主要有黑客恶意访问、恶意软件等等,因此为有效计算机网络内部信息的泄露及破坏,一般主要采用网络信息密码技术和防火墙技术,其中密码技术是当前网络安全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加密技术后的加密网络,不仅可以有效阻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及非法访问行为,同时也是有效应对各类恶意软件的可靠途径,目前,通常情况下的加密行为可以在通信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即分别是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种;防火墙技术则是专门在公网和专网、外网和内网之间搭设的一个技术性的保护措施,其可以有效拦截来自外部网络的各种网络攻击,包括内网的网络安全,随着防火墙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的防火墙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其中主流的防火墙技术主要有包过滤技术、应用技术和状态监测技术三种。

1.3监测

这里的监测主要是指对网络工程内外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以确保计算机网络能够正常工作,目前网络工程中进行监测使用较多的主要是IDS即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以旁路为主,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可疑情况及时报告或者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应对,同时还可以对来自网络内部的各种攻击进行积极主动的观测,这是相比较于防火墙技术IDS的独特优势所在。

1.4控制和管理

控制和管理也是网络工程中常用的安全技术,所谓控制是通过运用本地监测软件等对网络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扫描,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漏洞及风险,而管理则是通过虚拟网、VPN技术等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进行安全管理和维护,防止各类安全问题的出现。

2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分析

随着网络工程实践的不断延伸,网络工程实践中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当前越来越趋于复杂的网络安全发展态势下,要想真正确保网络工程的安全使用,笔者以为,必须要建立起一个立体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这一体系应该涵盖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软件、硬件乃至管理等诸多方面,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真正实现网络工程的安全使用。根据当前网络工程风险的来源的不同层次,笔者主要从网络工程的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及管理层安全三个角度来论述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

2.1网络工程的网络层安全防护

网络层安全是网络工程中安全防护的重要区域,例如来自网络上的计算机病毒以及来自局域外的恶意攻击等等,都会对网络工程的安全使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对于网络层的安全防护,除了必须采用相应的防火墙技术以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安装相应的IDS系统和IPS系统,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来自网络层的安全风险,确保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层方面的安全。

2.2网络工程的应用层安全防护

除了网络层方面的风险以外,应用层安全也是网络工程日常维护中需要重点加强安全防护的区域之一,常见的应用层网络风险主要由于人为应用而产生的一些漏洞,这些漏洞一旦被非法利用则有可能对网络工程的安全带来风险,例如有的计算机编程人员为省时方便而在软件中存留有一定的漏洞,这些漏洞的存在就极有可能被其他人员获取,因而会成为黑客等不法分子的首要攻击目标,因此必须在日常维护中利用交换技术、虚拟网及VPN等技术来对网络工程中的各种软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扫描,一旦发现潜在漏洞及时填补。

2.3网络工程的安全管理防护

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使用主要靠工作人员来完成,因此管理者在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强化对各类网络安全技术的熟悉,能够及时发现网络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现实和潜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维护,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切实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3总结

总之,在当前日趋复杂的网络工程安全领域,仅仅依靠简单的被动式防御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后的网络工程安全防护工作需要,加快构建包括网络工程的网络层、应用层以及安全管理在内的立体式、动态化以及智能化的网络工程防护体系,当是未来网络工程安全防御的大趋势,也是当下网络工程安全防护工作者所应该认真思考、积极实践的现实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雅颂.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9):235-236.

[2]毕文霞.试析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6(14):34-35.

[3]杨猛.网络工程实践中安全技术的应用探讨[J].河南科技,2015(22):11-12.

网络工程虚拟化范文4

关键词:网络工程;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4-3256-02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优秀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有极大的市场需求量,各高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也应运而生,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能够对网络进行规划、管理和维护的专业网络工程师。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我们认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对网络进行设计与规划、能对网络相关软件进行开发、网络安全保障、网络运维与相关管理工作。基于该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的改革,这样才能实现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文对建设网络工程专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针对目前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存在问题,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训环节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网络工程应用为主,理论与工程设计为辅”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课程设置方案,以期实现我校培养具有网络实践和网络创新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目标。

1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思路

我校地处中原经济区,为适应郑汴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形势,培养其发展所需的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根据《规范》要求,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工程型”,以网络应用为主旨,垒实学科基础,着重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其特色就是要侧重网络实践能力和网络工程化。

与此同时,网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更要熟练掌握网络工程的应用技能,使其能胜任网络工程师的相关工作。

我们可以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归纳为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基础知识,具有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网络运维管理等能力,能从事网络管理员、网络程序员、系统集成工程师等工作。

2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内容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遵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逐步深入的规律, 通过多层次的实践训练,实现应用能力的逐步提高。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去完成,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培养环节方案, 大致分为课程内实验及网络实训两方面。

课程内实验包括:C++ 、JAVA、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TCP/ IP 协议、嵌入式系统编程、通信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接口及综合布线。

网络实训是网络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程, 如网络工程实训、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实训、构建中小企业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实训、网络多媒体通信技术等。

3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3.1校内网络实验环境构建方案

网络工程专业校内实验环境的搭建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1) 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

对于开发设计及软件应用类实验,如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 可在现有机房开展。

2) 建设专用硬件实验室

计算机接口、组成原理等专业性较强课程,可建设专用实验室。

3) 建设网络工程实训综合实验室

搭建一个真实的网络环境,实验室应配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网络管理系统等设备,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网络专业课程所涉及网络设备的感性认知,并可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去规划、搭建一个真实的网络环境。通过该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对网络的规划、设计、运维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网络飞速发展,校内网络实验室的设备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网络新技术的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与大型通讯行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弥补校内网络实验室在真实网络环境构建方面的不足。

4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实施方法

4.1 建立层次化的网络实验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科学的、层次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入手进行网络实验教学改革。

首先开设基本技能实验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基础开展教学,包括网络接入、基本网络故障定位与排除;其次开设常见网络协议仿真实验,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开展教学;第三层开设网络规划、构建及管理实验环节。经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能从网络知识、相关应用、故障定位排查、监控管理等方面初步具备网络工程师所需技能。

4.2 拓展网络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网络工程专业覆盖面大、涉及内容多的特点,通过实验环节, 可提高学生对网络规划、设计、管理与监控等方面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实施:验证、规划设计、创新、延伸四个层面组织实施实验教学。验证型实验侧重网络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设计型实验关注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及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型实验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网络技术前沿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拓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拓展型实验注重引导学生对当前网络规模应用的了解及生产实践。主要实验内容如下:

4.2.1 验证型实验

1)网络构建和配置。如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光缆尾纤的跳接,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安装;路由器及交换机的调试、配置;VLAN(虚拟局域网)的划分和路由表的创建。通过该环节使学生对网络拓扑及网络设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能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进行基本配置,掌握调试步骤。

2)网络应用实验。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上安装和配置WEB、域名系统(DNS)、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HCP)等网络服务。

3)对等局域网实验。结合实际网络环境,从网络协议的安装选择,局域网的设置,服务器及访问策略的配置,使学生完成局域网的构建。

4.2.2 设计型实验

1)Server的安全管理,通过模拟常见网络攻击方式,让学生掌握常见网络攻击与防范。

2)路由协议、虚拟局域网的划分、访问控制列表(ACL)及网络地址转换(NAT)实验。通过学生对路由配置、设计ACL等操作,提高网络规划能力和应用水平,培养综合网络管理计能力。

3)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管理及分析软件的实际操作使用,掌握基本网络故障定位及排除方法及步骤。通过常用的网络安全工具,掌握目前黑客常用的攻击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达到对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防护原理及使用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4.2.3创新型实验

1)分多种场景,如学生宿舍、办公大楼、实验室机房等,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网络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网络规划能力。

2)IPV6实验。结合本校已开通IPV6网络的实际网络环境,在此环境中进行网络协议的安装,局域网的构建,IPV4与IPV6的互访等操作。

4.2.4 拓展型实验

此部分实验建立在与通信、IT企业联合建立综合网络实验室或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参观、学习,接触业内当前新技术的应用

1)了解通信行业的组织结构、操作规程、验证标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加深对所学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网络运用水平。

2)了解相关通信企业的应用发展方向及其在行业中所处的技术水平

3)通过组织学生实习实践,实际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或企业改造项目实施。

5 结束语

总之,实践教学是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理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和过程。通过网络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改革,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实践结果表明,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以期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培养高标准网络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虚拟化范文5

关键词:职业岗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四种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6-6299-03

Building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Occupational Post

MA Hui, ZHANG Zhi-li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Practice Teaching situatio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hrough analyzing professional compe? tence needs of the elite network engineers, the thesis propose a Capacity incremental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ccupational Post which mainly trains practice 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Competitiveness and Professional compe? t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 and explore platform building required of capacity training. After two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model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vocational skills, students are able to quick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employer.

Key words: occupational post;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four abilities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强调:大学本科教育应推进实验内容与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现今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浅层次“校企合作”与“实验室+实验”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实践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虚拟的学习、实训环境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足,毕业后不能快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因此,我们应加大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与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院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四种能力(动手能力、专业能力、竞争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四大平台”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1精英型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虽然传统高校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课程设计与市场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足,毕业后不能快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企业看中的是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等基本职业素养,企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精英型网络工程师。

1.1网络工程师岗位职责

掌握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的网络施工保障、网络运行维护、系统安全运维等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和维护网络工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及安全维护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能较好地组织网络工程施工工作、网络运行维护工作、信息系统安全部署和维护工作,具有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模型

根据企业对于网络工程师职位能力要求,把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划分为三种能力:核心能力(完成本职工作、考核目标的能力)、专业能力(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能力)、基本能力(确保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合岗位基本要求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网络应用,网络设计与信息安全。

2构建以四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2.1构建多类型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现今大多数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讲到某个原理或方法时就开设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按照这种模式开设的实验课往往不成体系且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时占实验总课时的比例至少应达到30%,同时加大学生自主性实验的开设比例。

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精英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制定了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表1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其中,实训包括课程实训与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实训在开设课程的学期最后一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训一般在相关课程学完后,在最后一门课开设的学期最后一到二周进行。

为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这个平台有以下几个特点:1)该实验平台不仅要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绝大数开设实验的课程都应有一定数量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2)该实验平台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3)为了实现各专业的交叉融合,该实验平台既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室或校级、省级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4)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

2.2建设生产性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缩短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我们实施了“4-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传统4年的课程设置压缩到3年完成,最后1年时间所有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针对某个岗位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战能力。

根据精英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分析与我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为学生定位五个岗位:网站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与信息安全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个岗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在实践能力培养阶段,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建立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建立院级创新基地。院级创新基地由学院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成立,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在研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校级的创新实训基地。这类实训基地有学校单独建设,也可校企共建,这类实训基地应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关键在于基地应采用企业运作模式,建有与企业对应的机构,这可以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在实训基地,教师参与生产过程管理与产品开发,学生职业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的身份参加生产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3)校外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向学生无偿或优惠提供实习岗位,并为学校教师提供高新技术技能培训。同时,企业也将学校部分教师纳入其人才库,为推广企业的先进技术或设备积累了丰富的无形资产,优秀学生可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为企业带来了相应的利润。

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都要在实训基地完成。

2.3打造多种创新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竞争能力

实践教学既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既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等,又包括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竞赛(如电子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有着很大作用。

创新教育不是教学生如何创新,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可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创新,提高竞争力。创新平台既可以由学校建立,也可以借助一些外挂项目。

学生可以在以下几种创新平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1)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市级与校级研究机构;2)教师的科研项目、社会活动项目;3)校级,院级各种创新培育基地;4)大学生科技立项研究项目。

2.4依托岗位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主要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通过跟岗或顶岗来实现。通过以上三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职业人或社会人,缺乏相应岗位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到企业中去,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为了保证学生跟岗顶岗的质量,应选择企业资质较高、软硬件设备配置齐全、性能较好、企业信誉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企业合作数量应该达到一定规模,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岗位跟岗顶岗实践。

四个平台与四种能力相互对应且相辅相成。在实验教学平台上,也可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初期培养。在生产性实训教学平台上,也可以继续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激发竞争能力并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初期培养。在创新教学平台上,也可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岗位教学平台上,也可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竞争能力的培养。

3结束语

基于“职业岗位”,通过四大平台培养学生四种能力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不但体现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同时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按照能力递增、工作技能由简到繁的进度安排,既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又遵循教育规律。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集中培养学生的职位核心工作能力,极大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岗位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蔺永政.地方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探析[J].计算机教育, 2011(1):9-15.

[2]刘德仿,洪林.把创新教育贯穿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50-51,75.

[3]鲁斌.网络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中国电力教学(上),2011(9):87-89.

[4]罗远军,香赵政.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虚拟化实践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6):44-46,43.

[5]岳峰,王桢.浅谈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 (21):126-127.

网络工程虚拟化范文6

关键词: 网络工程; 实践教学; 实践平台;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7-69-02

0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的建立源于网络技术发展,网络应用普及和企事业单位对网络系统建设、管理和维护的强大需求。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设立了目录外专业——网络工程[1]。该专业的目标是为了适应社会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工程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在信息产业、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和项目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其他相关专业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该专业人才的能力可以分解为网络设备研究和设计,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等六个方面的能力。这六个方面的能力就相当于六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培养内容除了包含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的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定位、培养模式等方面均不成熟,甚至存在争议。

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是在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近几年一直坚持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1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能力分析

网络工程的知识技能覆盖网络互联的软硬件设计、研发、生产、测试,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网络组网工程的方案设计、论证、施工和调试,网络与应用系统的使用、管理、维护和安全防范等方面。据此我们可以认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可分解为网络设备的研究和设计,网络协议分析、设计和实现,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维护和安全保障六个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专业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解的基础上引入大量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其自主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究和科研训练的能力。

2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建设中,我们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专业课程中包含适量的专业课内试验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二,针对各课程设计综合性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在各个专业方向上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为了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高年级参与自主研究性学习、创新研究和科研训练环节。

第四,为了缩短学生岗前培训和实习时间,满足第一任职需求,还设置了毕业前的实训和毕业设计环节,针对学生第一任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知识、技术、技能、平台工具进行训练。

由此,我们在专业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以课内实验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为中心、以各类竞赛和创新活动为重要环节、以实习实训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2],如图1所示。

每个课内实验一般分配2学时,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巩固对相关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课内实验一般是由验证型实验、操作配置类实验和简单设计类实验组成,适合于在计算机网络原理、TCP/IP协议、无线通信技术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为后继实验打好基础。这类实验一般可分为软件设计类和硬件设计类实验。软件类主要是进行基本的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满足未来网络工程建设中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和应用系统间的通信和互联、数据库访问、动态网页设计等应用系统集成需求。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思路。硬件类主要是在硬件已有模块基础上的总体设计、组装和仿真等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网络硬件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掌握相关的设计、开发和仿真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将来在硬件方面的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分配16个学时,内容是专业方向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一定难度。一般由老师提供软硬件系统的总体框架,由学生完善各部分功能,并进行总装和集成,最后完成设计目标。在实验组织方面以4到8人组成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必须完成书写完整的实践报告,包括遇到的问题、实践收获和体会等内容。通过在专业方向上的综合性课程实践环节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大知识面,我校积极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学校、企事业单位、省、教育部的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学科或专业竞赛。

实训和实习的主要目的是缩短第一任职岗前培训时间,为此,需要让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将来主要就业行业和领域中可能遇到的主流软硬件系统开发工具、网络软硬件产品功能和配置方法、网络应用平台使用方法等。学生的实训任务可通过在企业、事业单位的见习、在校内实验和实训基地完成;实习任务可通过和校外企业或培训基地合作,让学生参与的实习环节来完成。毕业设计是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后的一次综合性专业技术实践锻炼机会,毕业生通过对经典类和创新类项目的毕业设计,实践能力能进一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