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职业道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职业道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职业道德范文1

论文摘要:现在计算机犯罪频频出现,要求会使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提高职业道德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人类的幸福、公众的健康,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多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行业工作操养,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我们经常能看到或听到诸如某职校高材生利用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犯罪的报道,这难令我们不深思,我们教会了他们知识与才能,让他们掌握了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本领,可是他们真正成为了国家建设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了吗?这是什么缘故呢?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他们都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才的质量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 计算机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每一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师要遵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医生要遵守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等等。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许多使用计算机技术犯罪事件中的违规者中大多数是计算机专业的精英人物,但他们高超的专业技能却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损害国家、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这与他们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注重智力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职业德育教育,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试想一个计算机技能高超而职业道德水准低下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经常受利益驱使而将国家法律、法规置于脑后,其结果势必是造成对国家和人民财产的侵害,这样的专业人才还不如技术一般的人员,是计算机人才的“畸形儿”。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将是我国各行各业中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主力军。因而我们更应重视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也要求计算机专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一手抓好学生的技能水平,又要另一手抓好学生的计算机职业道德,而且两手都要硬。

二、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双途径”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中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时,其中有一章节内容是关于计算机安全及计算机病毒,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运用概念、原则并结合目前最新的典型案例分析,将枯燥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中,无形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又能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真是一箭三雕。例如在讲计算机病毒时,列举了各种计算机病毒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甚至造成全世界的直接损失可以达到数千亿美元。一些反病毒专家用毕生的精力与这些计算机病毒作斗争。学生就完全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含义及其危害,深刻体会到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效果显然比死记硬背好得多。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要重点讲授网络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关于计算机安全的信息,助于学生牢记计算机行业的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案例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一般原则。经常有针对性地指定和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

第二,革新教学方式。面对社会现实和舆论环境,以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源的立体化、多样化,容易使置身于其中的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认同产生困惑和障碍。而且,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重组和分配落差使学生在价值意识和价值取向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这些都对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方式提出挑战,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比如,对书本知识要精讲少讲,辅之以丰富多彩的课件或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道德理念。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情景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让学生扮演某种训练任务规定的职业角色,营造准职工身份,使他们亲身体验该角色的社会期待和行为要求,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三、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三结合”

第一,职业道德教育要与日常的行为规范相结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从小事抓起,从平常抓起,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尤其是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规则意识,使他们养成守业习惯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都是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完善的,要让学生到社会这个真正的大课堂去实践。第一个阶段,学生刚刚入学,工作重点是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组织高一新生参观实习基地,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启发教育学生爱校、爱专业、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信心。第二个阶段,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对本专业职业道德具体标准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第三个阶段,在学生有了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重点开展就业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择业观教育、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把这种规范养成习惯而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第二,把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要与专业课学习相结合,在专业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共同完成职业道德的教育目标。这有两个方面的要求:1、对德育课教师的要求。教育课教师不仅要掌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理论,明确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还要熟悉有关的专业知识,能结合有关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这方面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二是要熟悉有关专业的发展史和现状。2、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职业学校是培养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掌握专业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任务,要做到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实习基地,把课堂搬进实习基地,把实习基础当课堂。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与实习过程中,体会本专业的业务要求和职业道德要求,达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

第三、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不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社会实践活动,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为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参观活动。就是充分挖掘本地区优秀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并写出参观考察活动的报告。2、社会服务活动。就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无偿服务,这种服务既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能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3、职业道德社会调查。就是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本地区的某一行业道德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这项活动非常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专业课教学是培养职高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道德观念塑建,信念与追求培养的重要渠道。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途径,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正确地引导、启迪、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从而为其今后的就业及人生发展打下基础。在专业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去启迪、引导学生身体力行。总之,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要融入教学工作中,要切合专业教育的方式及特点,注重用行为去感染,用心智去感招,切忌落入空泛的套路中,这样的教育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作者:徐小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计算机职业道德范文2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道德教育途径方法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膨胀,网络中也出现了大量不道德信息和获取他人信息的不道德行为,如黄色信息的泛滥,肆意刹窃文章,传播歪理邪说,计算机犯罪等。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既严重影响了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也严重影响了网络活动者的道德建设。

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早已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运用网络道德对计算机活动进行控制,将影响其进一步健康发展。由此,在充分利用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抵御其负面效应,大力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对推动网络活动起着积极作用,其专业的学生是网络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重视和做好他们的网络道德教育,能够给这些学生正确的专业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培养,也能够给社会普遍的网络道德教育以启示和借鉴。

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谈以下粗浅看法。

一、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提高针对性,必须掌握教育对象的特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普遍对计算机与网络的兴趣浓厚,有较好的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具有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知识服务与创造的技能。但它是一柄“双刃剑”,也可以把学生引向消极的道德人生方向。

(二)网络道德问题明显。1.网络上言行随意放纵。据调查,有61.8%的学生上网时使用过脏话或不文明语言。2.网络上价值观念模糊。据调查,有66.1%的学生上网时不诚实守信。3人格冲突突出。45.6%的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和现实中表现不一致,部分学生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

(三)网络心理问题突出。1.迷恋网络,沉溺于游戏、聊天,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导致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思维迟缓,精力不足等。2.追逐不良信息,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弱化。3.人情关系疏远,交际能力下降,与人不易沟通。

掌握了这样一些特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之更具有效性。

二、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具备计算机与网络安装、维护、管理和开发等服务能力的人才。要施展服务才能,做好社会服务,就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其中应当重视并结合做好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与法律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强调对计算机职业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懂得计算机专业与职业并非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场所。当然,更不是欺骗别人,损害他人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只有懂得了职业的崇高、伟大和必不可少,才能对职业由衷地产生敬仰、挚爱、忠贞之情。这些积极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职业道德的基础。这种形式的课程可以生动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职业道德评价,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求职技巧,完善自我,提升职业道德理想和追求。

三、在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也应采取这一重要途径。

在具体的渗透教学中,可通过“两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规范教育,可通过操作系统课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诚信教育,可通过计算机信息安全、数据库系统课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保密教育,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课对学生进行预防网络犯罪教育,可通过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网络体系设计与实现、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课对学生进行网络职业道德教育。例如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通过讲解网络的起源和发展,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向学生揭示网络的本质是利用互连的物理设备,通过电子信号传递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一套人工信息系统。让学生理解到网络从物理设备到信息服务都是技术人员为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为人提供便利,并进一步指出网络上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于现实社会,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网络上的信息同样有真假好坏、善恶美丑之分,提醒学生注意加以识别,提高警惕,防止伤害,预防犯罪。

四、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渗透教学是一种经常性的教育方式,但开设专门的课程也不失为一种可探索的有益的教育途径。

笔者建议高职院校的计算机院系可开发《网络道德教育》教材,在计算机专业开设《网络道德教育》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以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的重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用网规范的正面教育。应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五要五不”为基础,结合实际给学生讲解《网民应遵守的基本规范))(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的瑞诺迪(A"H"Rinaldi)教授提出的电脑伦理十诫》《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网络伦理声明指出的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网络媒体公约》《青少年网络文明规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生上机道德))等,促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用网规范。

五、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一)组织开展校内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专业课学习的需要,设定一些积极、健康的用网“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使用网络,在健康用网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体验,自觉形成健康用网的习惯。

容许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有益身心的娱乐、休闲活动。从而提高审美素养,增加生活情趣,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

在学生用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搜集、主题讨论的方式,运用正反事例,让学生较深刻地体会网络不良信息的存在与危害,敲响瞥钟,引起学生的警惕,产生内在的免疫力,自觉远离网络垃圾,抵制不良的用网行为。

(二)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院系社团可组织开展服务上网、指导上网、文明上网的网络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可开展校内外不文明上网的检查和调查活动、中小学生文明上网指导活动、社区网络维护与使用指导活动等。

六、开展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网络道德水准

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外部的教育是一个方面,最根本的是学生自身要受到触动,最重要的是学生自身要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认识,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我网络道德水准。

(一)提高自我认识

互联网为人们开展各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自由度。但是,虚拟的网上活动与现实社会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网络人的自由在本质上是理性的,网络人必须具有道德意识,不能认为匿名、数字化式的交往就可以随意制造信息垃圾、进行信息欺诈。网络同样需要教养,网络行为和其它的社会行为一样,需要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二)培养“慎独”精神

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僻居独处的情况下,也要谨慎自己的一举一动,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在网络活动中自觉遵守网络活动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危害他人利益,不骚扰他人工作,在自身受到骚扰时也能正确对待。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网络活动参与者应做到,在网络活动中不该自己知道的不去探究,不该进人的范围坚决不进,不为低级趣味所诱惑而窥视他人隐私,不为金钱所引诱而陷人计算机犯罪的泥潭,不因为要表现自己的能力而制造病毒来恶作剧等。

通过自我教育,使学生建立起自尊意识,能够自律行为,从我做起,带动他人,上文明网,文明上网。

七、用先进技术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面对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良芳不齐的网络信息,仅仅依靠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是远远不够的,一定的技术约束也是帮助学生道德完善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在针对外来信息的人侵上。

计算机职业道德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从专业细分、教学大纲、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实训保证、教师素质、班级管理、技能标准8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设计思想,并给出了软件工程师设计实例。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的初级层次,其二是体现在教学体系上的高级层次,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与创新。笔者以软件工程师职业教育为例,从8个方面阐述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设计思想。

一、专业细分

目前,多数高职继承了传统的知识型学科体系教育模式,将计算机科学划分为软件、网络、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专业涉及面广,知识体系庞大,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面广,可选职业较多。但高职生起点低,加之教学设计体系不合理,学生很难在3年内掌握职业技能。计算机应用领域职业划分越来越细,分工协作、团队开发模式给高职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即把什么都会而什么都不精的“软件通才”培养模式,改为不要什么都会但必须有一技之长的特色培养模式。高职应以职业划分专业,即根据劳动力市场职业分工细化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可细分为需求分析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分析师等职业方向;网络专业可细分为网络维护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电子商务工程师等职业方向;应用专业可细分为硬件维护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职业方向。针对不同职业方向突出其职业技能培养,以专取胜、以能取胜,而不是以宽取胜,使学生毕业时具备这一职业所需的技能和职业素质,能直接上岗,达到成功就业的目的。

二、教学大纲

新的高职教学计划应从职业能力要求人手,确定相应的知识体系和课程内容。知识体系在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下,大力简化学科体系中不必要的知识,以创造性、实用性职业技能为主,课程突出专业的针对性,注重应用职业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的培养。

以软件工程师为例,高职应以培养软件蓝领为目标,即以专业技术熟练的软件生产、编程、维护为具体目标。软件蓝领从事的是中小型应用软件、大型应用软件子系统而非系统软件的开发,因此对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语言等课程应大力简化,以介绍为主,而对开发工具及软件工程等实用课程加大教学时数。

以上述思想为指导,软件工程师新的知识教学体系构建如下:开设基础英语、软件工程师基础,SQL server数据库、oracle数据库、VB. net程序设计、VC++程序设计、delphi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专业英语、职业素质共12门课程,其中VB为基础,VC++、delphi , java三门编程开发工具,要求学生精通一门,掌握一门,选修第三门。

职业素质教育对个人职业生涯影响极大,也是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调查数据显示,职业生涯中各项影响因素的构成比例为;专业技能占25 %,创新能力占25 %,职业素质占50070。因此,有必要将职业素质教育纳人新教学体系中并贯穿整个高职教学过程中。职业素质教育应包括法律意识,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己任的职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内容。

三、教材选编

教材选编应以实际开发案例为主,模拟真实职业环境下的应用。例如,delphi程序设计这门课,可以选择《delphi案例入门》作为教材,通过案例的学习掌握delphi开发工具的应用及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将其中的某些案例扩编为真正的商品软件,使学生既学到必需的知识,又具备开发程序的实际工作经验。教材选编应在内容上与职业应用有机结合;教材建设应包括主教材、多媒体演示文稿、实验指导等相关内容,形成立体化教材建设模式。

四、教学方法

高职教学应以案例教学(即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辅以互动教学、讨论教学等方法,融知识于案例中,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的相关知识。在案例教学中,既传授学生必需的知识,又向学生渗透实际工作经验。

案例教学过程可以分解为案例演示、分析讲解、总结提高3个步骤。如在de场hi案例教学中,以简单人事管理系统开发为例,先演示案例效果,再分析讲解,融人delphi开发工具及编程知识,以软件工程为指导,讲解案例实际开发过程,最后总结提高,指导学生改进案例,编写出商品软件。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应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学习、开发中遇到困难时,应指导学生学会查找资源网站,获取帮助,从而指导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五、实训保证

计算机教学的成功需要有实训保证。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分模仿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实践锻炼、团队开发4个阶段,在硬件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训:一是构建先进的多媒体网络课堂,配置必需的系统教学软件,人手一机,边讲边练,这是模仿学习阶段;二是在管理上实行部分计算机房全天开放,以保证学生每学期都有充足的上机时间,提高动手能力,这是自主学习提高阶段;三是创建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提前为企业编制和修改软件、建设和维护企业网站等,使学生就业前在企业真实环境中接受锻炼,这是实践锻炼阶段;四是以团队开发为项目,覆盖软件工程的全过程,用以培养学生大型软件中团队开发的协作精神。

六、教师素质

原有教学以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实际应用很少,教师多是从书本学来知识再传授给学生。在新的教学设计中,以实际应用、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要求多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并采取必要措施,创造条件,鼓励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方向转变。

七、班级管理

为了使学生真正适应职业环境,设计将原来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大二或大三时改变为模拟公司型管理模式,即以班级为单位或自由组合,实行公司化管理。

计算机职业道德范文4

【关键词】 “1+1” 主讲教师 实训指导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专业实训课是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浙江省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推进,更多新设备、新技能被引入课堂教学,如网络技术中网络设备的应用、综合布线技能等,这就对专业实训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我校专业实训课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下述三个问题:教学用设施设备数量不足,导致无法在同一时间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班级学生数多,计算机专业每班学生数近60人,无法在课堂实训环节中兼顾每个学生,导致教学效率低;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这就需要我们在计算机专业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在计算机专业实训课中实施“1+1”双指导模式,前面的“1”指主讲教师,后面的“1”指实训指导教师,“1+1”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新引入一位实训指导教师,由两位老师共同执教一堂课,这位新引入的实训指导教师,即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是企业专家或一线技术人员。

2.课题研究的意义。在我校实施计算机专业实训课”1+1”双指导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同时解决由于班级学生数过多造成的老师无法兼顾问题,通过引进企业专家或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配合学校教师进行教学,可以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轨的问题,真正使我们的技能教学与企业挂钩,从而提升学校教学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二、概念界定

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领域,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是表现教学过程程序性的一种策略体系。

“1+1”双指导教学模式是指由两位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工作。“1+1”中的第一个“1”代表主讲教师,由本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主要负责把握实训课程的总体安排,设定学期课程计划容和教学安排;在课堂中担任主讲的角色,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第二个“1”代表实训指导教师,充当技术专家的角色,由本校实训教师或是企业专家担任,主要任务为配合主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辅助主讲教师开展实训活动并且就行业规范、施工安全等方面开展指导。

主讲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分工,但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又要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配合,共同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及职业道德素养。

三、“1+1”双指导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1+1”双指导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分别是教学目标1+1、教学条件1+1、教学过程1+1、教学评价1+1等。

1.教学目标“1+1”。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中职课改下,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定位既包括实践性思考判断能力、运用身体完成具体职业任务的能力,也包含了要完成具体职业任务所需要的技术知识、态度和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为此,双指导教学模式中的双教学目标中,“1”包含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及基本技能;另一个“1”包含在特定职业环境下,学生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是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的体现。当学生共同达成双教学目标时,就实现了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这个总的教学目标。

2.教学条件“1+1”。“1+1”双指导教学模式需要在满足了各种条件因素下,才能发挥效力,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目标。主要的条件因素有师生因素、环境因素及策略因素等等。

⑴师生因素。针对教学与企业脱钩的情况,“1+1”双指导教学模式中的教学主体由两位教师组成。一位为我校计算机专职教师,另一位为我校实训指导教师或是相关行业专家。由于我校专职教师熟悉教育规律及学生认知规律,故在双指导教学模式中处于主导地位;而行业专家由于熟悉行业中的各技能要求,处于辅助地位。

由于我校每班学生数额比较大,学生个体差异也较大,故在一些实训课上,将采取分班教学方法。

⑵环境因素。为了配合“1+1”双指导教学模式的开展,我校在实验楼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实验教室。一种为多媒体教室,一种操作教室,另一种为集理论、操作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教室。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影响教学模式的效率的另一个环境因素是时间因素。根据教学中所选择的不同场地,将教学时间设计为全课、半课和课后这三种。

⑶策略因素。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我们在实训课中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教学策略:项目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导入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等等。在“1+1”双指导教学模式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结合两位指导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综合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

3.教学过程“1+1”。结合“1+1”双指导教学模式中,两位教师的不同角色作用以及课程的特点与需求。我们设计了三种教学过程,一为分班式授课;二为合班式授课;三为混合式授课。

⑴分班式授课。 在以往的技能操作课中,教师的授课过程基本是由边讲要点边操作,而学生或是先听教师授课再自行操作,或是跟着教师边听讲边操作。这类方法看似很符合“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论,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因此在某些实训课中,学生不能做到有效的听课。这是因为一则学生太多,相互影响导致听课效率下降;二是因为实训器材导致学生的分心。

故,笔者考虑是否可以将一个班级同学分在两个实训场室开展教学活动。每半个班级的学生都要经历先进行理论学习的环节,然后进行技能操作的环节。理论学习的环节由主讲教师负责,组织学生进行操作要点的学习;而技能操作课由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开展实训活动。

可见,分班式授课比较适合的课型是新课。采用以上授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每一个技能的掌握程度。

⑵合班式授课。 当学生掌握了各个技能后,需要进行综合练习。此时,可以采用合班式的授课方式。由主讲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参加,在同一个实训教室进行。一般的授课流程为:

步骤一:项目说明。由主讲教师说明本次综合实训课的项目,分解项目内容。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要现代教学设备,比如利用PPT展示,将资料共享等。此时,实训指导教师在教室中巡视,个别提醒同学们要专心听课。

这一步骤要达到的目标是:要求每一位同学完全理解项目内容,明白项目流程及其中的关键技术。

步骤二:完成项目。由实训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项目。此时,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将同时在教室指导学生操作。整个教学环节以实训指导教师为中心,主讲教师为辅。

这一步骤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多数学生可以完成项目。同时,实训教师要通过巡视、观察,总结出学生在这个项目中技能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在操作中实时的向学生提出来。

步骤三:总结、点评项目。由主讲教师负责组织,由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分别对学生的项目做出点评,并且总结这次项目完成的情况。

⑶混合式授课。 分班式授课时将一个班级分为两个班级开展教学,每次教学时间为一次课,适合于教授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列。当需要教授一个技能点时,组班形式为先合再分或先分再合。在一次课中,合与分的次数不能过多,过多会导致课堂次序过于混乱。故要结合课程的需求,设计好合与分的时机。

4.教学评价1+1。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在计算机实训课中,从评价的时机来考虑,有课内评价及课外评价两种评价方法。课内评价,主要在课堂中进行,是对学生某一个特定环境的评价,可能是某一步操作,也可能是学生某时的学习状态等等。课外评价,主要在课堂外进行,是对学生完成某一个项目的总结与评价,意在肯定学生的能力鼓励其继续发展。从评价的媒介来考虑,有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及网络评价等几种类型。口头评价是指在任何教学环境下,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或提出问题。书面评价是指两位教师通过学生书面作业,给出的评价。而网络评价是针对有些可供网络展示的作品,两位教师分别通过网络评价进行的评价。

四、实践成效

1.学生受关注度提高。在传统的由一位教师教授多个学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是有局限性的。实施了1+1双指导教师后,由于课堂上的教师人数增加到2人,经过分班,学生人数减少一半,让学生感觉到受老师关注程度提高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提问的次数,一对一指导的次数大大增加。

2.课堂问题及时解决。以往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很多学生的问题由于一个老师精力有限而不能尽可能的解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经笔者采取了由学生担任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但是这样操作会导致这位小老师没有足够的时候完成自己的项目。实施了1+1双指导教师后,由于有两位老师在实训过程中进行指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3.项目完成度提高。实施1+1双指导措施后,由于有了教师的关注、答疑解惑和技术支撑,课堂任务完成的人数大大增加了,课堂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感到学习有收获的人数也有了明显增长。

参考文献

1 乔伊斯等.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1版.2002.1.1

2 黄静.浅谈中职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2

计算机职业道德范文5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 职业教育 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78-01

一 “行为导向”教学法概述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出现了一股新思潮――行为导向教学。较之于传统教学,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以理论为基础,强调实践与技能训练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综合职业能力本位性的现代教育思想。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越来越被职业学校教师所推崇,必将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

二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模拟或再现学生熟知的具体场景,使学生把自己放置于案例情境中,组织开展合作、讨论以达到启迪思维,发展实践能力的目的。计算机教学中,知识点繁杂,理论知识相对枯燥、乏味,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采用积极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自觉进入教学情境,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潜能。

如在讲解“计算机的产生”这一课时,教师借助CAI软件向学生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历史,并对其设计者以及它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出简要阐述。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动态演示,加上教师精彩的讲述,逐层揭开计算机的面纱,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即将开始的计算机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又如,在教PPT的制作时,完成基础知识讲解之后,要求学生上机操作。为了增强上机练习的趣味性、有效性,教师在PPT制作的要求上创设了如下情境:请你运用PPT的相关知识,制作一个自传式的幻灯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等。要求:运用的知识点越多、设计越精美、内容越完整,得分越高。由此,学生对上机操作充满了好奇,想方设法制作出更有创意、更别具一格的自传幻灯片。从任务完成情况的反馈来看,情境创设与学生本体息息相关,更能激发其内在潜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为职业生涯做准备,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展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通过任务布置,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围绕任务逐步开展学习。计算机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如网页设计、Office软件的使用、网站建设等等,可以通过将这些学习内容分解为若干任务,循序渐进地获得这些能力。

以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自选图形与文本框的操作教学为例,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进行了如下任务设计:你有旅游的经历吗?当你抵达目的城市,却不认路,一般采用什么方法?有些人选择问路,有人则使用地图。生日这一天,邀请同学们到你家做客,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去你家的路,请以学校为出发点,为大家制作一张到你家的地图。任务布置之后,开始执行计划,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画草图。上机操作之前,先引导学生对即将制作的地图进行构思,将想法和路线画在纸上。(2)上机操作。制作地图,标出道路和建筑物。(3)合作交流。以同桌两两为一组,分享你的地图,看看同伴是否能准确找到去你家的路。对道路的宽窄、颜色、箭头方向、建筑样式等作出调整。(4)能力拓展。教师对已经完成的地图进行评价,提问,“怎样使你的地图更生动形象?”有学生提出在地图中添加剪贴画,如人、汽车、树木等,还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文本框设置。通过这次任务驱动教学,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自选图形与文本框的操作技能,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完成任务之后,学生还认识到了计算机学习的现实价值,增强了课外自主研究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三 结束语

在知识大爆炸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小至浏览网页、查阅资料、互动交流,大至工程绘图、科技研发、远程监控等,无一不需要计算机的支撑。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将计算机课程教学引入职业教育,其目的已经远远不限于应试,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更好地为学习、工作服务。实践表明,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提高计算机教学实效,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站在战略高度重视计算机教学,主动转变教学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

计算机职业道德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就业向导

随着中职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多,导致教学资源相对缺乏,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目前,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一定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因此,学生计算机能力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就业的好坏。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能力的掌握与应用,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获得处理、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中职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让他们少费些周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中职毕业生在日后接受高等教育时,有着更为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在高等教育的计算机学习中不落后于其他学生。

一、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与教学现状

1. 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课程能让学生学会对一些基本软件的操作,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一些文字处理、表格绘制等,方便于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当学生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如果不能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虽然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却在动手能力上比较差劲,很多学生对基本的办公软件的操作都不是很熟悉,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很多用人单位在对员工进行计算机培训方面,不愿意由单位承担相关费用,如果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不是很好,或者连一些基本的操作都不会,必然会被企业拒绝,这也造成了为什么中职学生离开学校后就业困难的原因。所以,我认为,加强计算机教学,特别是加强学生的实际手动操作能力,积累学生的操作经验,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2. 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要使理论课和实践环节合理搭配,只有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教师无论是在Windows的基本操作到Office系列软件、数据库和Internet的应用等都是老师演示、学生学,在教学计划的驱使下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导致学生虽然会操作,但是却不能理解结果是怎么得来、为什么得来,不知道其内涵,更不能举一反三。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很明白,但是抓不到重点,一到上机实践的时候,如果忘记操作步骤无法得到操作结果,就不会寻找规律,活学活用,课后复习又存在着看不懂、学不会、用不熟的状况。

二、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1.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根据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实施分方向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方案,确定符合他们未来职业需要的内容加以强化训练,特别是实际操作方面的训练;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应具有动态的特性,力求建立一个模块化、动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的课程体系。

2. 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特别是在机房操作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活跃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将计算机办公中的常见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不要过早地教给学生怎么处理,也不要过早地作出结论,低估学生的操作能力与钻研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加深印象,不至于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例如,在PPT制作中,我给学生出的上机题难度适中,并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等资源自己摸索,看谁做得最好。而我则在一旁鼓励与指导,给予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理论知识是为指导“上机”实践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教师每当讲完理论知识的时候,要随即举出例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然后继续理论讲解,随后学生继续进行实践操作,或者在上完计算机的操作应用课之后,下节课就让学生“上机”操作。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加强学生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运用、巩固新学的知识,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在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教学实效性。中职学校的学生与自己所处的年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也不是相同的,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探究性问题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从而使学生建构起更高层次的理解。小组合作是不错的形式。教师可将学生三至五人分为一组,组长可以轮流担任,在进行活动安排的时候,每个成员都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优势,完成探究目标。同时,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性别与学习能力的差异,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实践证明,中职学校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学科,计算机教学对学生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处理一些基础的计算机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爱均.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J].职教通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