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积金补贴和公积金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积金补贴和公积金的区别范文1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我省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货币分配
(一)从实物分配转变为货币分配是下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我省1997年已宣布停止福利分房,住房分配货币化已有一定基础。在国务院确定的原则和方针指导下,各地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政策目标全省统一,具体实施由各地(州、市)、县(市、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报省房改领导小组审批。住房分配货币化必须贯彻按劳分配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国家、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把改革力度控制在各方面都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综合配套,平稳过渡,保持房改政策的连续性。要区别不同人群,照顾困难职工,确保城镇居民的住房水平通过房改能够普遍得以明显提高。
(二)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全省城镇一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货币化分配办法由贵阳市和省直机关先行试点,其他地方抓紧研究,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全省推开。在货币化方案出台之前,新建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少数不宜出售的住房也要按规定认购一定数量的住房债券。在货币化分配方案出台前竣工的集资建房,职工仍可按房改成本价购买,超过这一时段的一律按县以上人民政府测算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公布的经济适用住房价购买。
(三)我省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办法是:资产职工分头算帐,过去将来两相衔接,存量按照工龄补偿,增量分步理入工资,租售价格统筹调整,多种支付并存过渡。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住房资源,区分新房旧房,估实级差地租,搞清楚每个职工及其家庭的住房分配情况和已参加房改情况;在此基础上按照成本或微利水平同步调整租售价格,考虑过去长期实物分配的历史及其遗留问题和将来货币化分配的目标及转轨进程,对职工实行存量和增量两种补贴;职工购、租房屋以工资收入、住房补贴、公积金和多种抵押信贷方式支付,逐步实现住房分配和消费支出的货币化。
(四)搞好住房分配货币化方案的关键是两种补贴的设计和测算。存量补贴是指对职工过去工资中住房消费含量不足的补偿,是将存量住房资产按现值评估后,根据工龄职级给予一次性补偿的补贴方式。存量补贴只能用于住房类支出。增量补贴是指从国家和单位每年用于职工住房的各种隐性支出转化而来的资金补贴。增量补贴的发放要充分体现职务和贡献的差别,以利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化调整。增量补贴的实质是一种对在职职工发放的工资性费用。为稳妥确保住房资金循环,近期采用提高公积金比例的办法,以后根据情况将补贴分步理入工资。停止实物分房后,财政、计划部门对各单位原有的住房投入要在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进行核定划转,进入住房补贴的资金专户。各企事业单位也必须将用于职工住房建设、购买、维修、管理的支出全部转为对职工的住房补贴。
(五)住房货币化分配的补贴标准要从各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存量补贴由各地根据自己住房资产的情况确定。增量补贴只限于房价收入比在4倍以上且财政、单位原有住房资金可以转化为住房补贴的地区实行。过去房改售房比重较大的地区,计算两种补贴时必须与以往的政策相衔接。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4〕43号)的规定,无论是以成本价还是标准价购买的住房,上市交易时必须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所含土地增值收益,而且规定了严格的上市交易的限制条件。下一步进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可以把这些因素统一纳入考虑。原购房职工在按确定的成本价交够价款并交纳土地租金类费用后,可以取消原来规定的“住够5年”或“原售房单位优先购买”等限制条件。补缴土地租金类费用,允许职工一次或分期支付,也允许使用公积金和增量补贴支付。土地租金类费用可纳入住房资金并转为存量补贴来源。
为了解决好同一城镇地区住房分配和工资收入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各地住房资金管理机构要将总的住房资金的一定比例划入一个共同基金帐户,用于补助特别困难职工。
(六)两种住房补贴资金都由各级住房资金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各单位出售公有住房的收入和租金收入,都要纳入住房资金并按规定将其中绝大部分转为存量补贴来源。城市改造中公有住房拆迁资金也统一纳入存量补贴资金。存量补贴由住房资金管理机构本身或通过银行为职工个人开设帐户,按工龄补贴值将总额计入个人帐户内,购、建、租房时抵交房款或租金。增量补贴每年由住房资金管理机构提出计划,财政列入预算并拨入补贴资金专户。住房资金管理机构按月将职工应得的金额转存入个人住房补贴资金帐户。非财政拨款的企、事业单位,应按相应比例将补贴资金直接转入住房资金管理机构为职工个人开设的住房补贴资金帐户。增量住房补贴帐户与原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合户、购、建、修、租房时按规定支用。
(七)住房分配的货币化必须与住房服务的社会化同步进行。这不仅是住房商品化的需要,也是企业改革、银行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需要,是彻底解决单位“办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单位今后都不再为职工建房、买房和分房。在建的集资建房项目要移交有关房改机构或房管部门,条件具备的也可转由经济适用房代替。已出售的公房由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不能出售的公房,其产权移交住房资金管理机构,由该机构负责选择物业公司管理。对单位的住房基金要逐步纳入统筹,实行社会化管理,让单位真正从“办社会”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八)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之后,要进一步鼓励职工购买各种住房。职工购房可以首先使用存量补贴,然后再用公积金和增量补贴、现金及抵押贷款。为了满足不同家庭的不同需要,不仅允许职工使用两种补贴购买原住公房,而且也要有计划地允许购买商品房或腾空的其他公有住房。对于过去房改中已购买住房的职工,计算其存量补贴和增量补贴时要注意考虑折旧和利息因素,在适当照顾早买房职工的前提下核定原购房支付差价。如原购房支付的现金加上存量补贴额已达到成本价水平,则发放完全产权证并允许上市交易。如原购房已支付的现金加上存量补贴额达不到成本价水平,则需要补交差额部分,该差额可用增量补贴和公积金抵交。为加快调整消费结构,活跃房屋交易市场,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另外采取某些鼓励政策,对过去房改中已买房的职工给予一定照顾,以体现早改早受益原则。机关、学校内不能分割及封闭管理的住房,城建规划中已确定要拆除或改建的住房及专门公寓等周转房不得出售。
(九)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之后,住房租金原则上要提到成本或微利水平。租金提高后,职工首先用现金和增量补贴或公积金支付一部分,其余部分可以使用存量补贴抵交。各地的租金调整要增加补贴相结合,不能因提租造成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租金达到成本租金水平时,职工除用两种补贴缴交租金外,净增支幅度不超过现行租金的30%。无力发放增量补贴的企、事业单位,其职工经批准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免交新增租金需用增量补贴缴交的部分。对确有困难的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民政部门确定的社会救济对象和非在职的优抚对象等,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减、免、补政策。少数特别困难职工存量补贴也可暂不动用。
二、抓紧做好准备工作,切实推进配套改革
(十)各地(州、市)、县(市、区)要大力加强对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房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政策性很强。各地一定要选派得力干部负责房改领导工作。机构不健全的要健全机构,工作人员不足的要抽调工作人员。除经省房改领导小组认定的个别特殊情况外,下一步房改实行属地原则,方案的制定和出台要以城市或城镇为单位,所有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原则上都要参加当地房改。所有单位都要成立专门的房改机构,负责清理住房资产、调查落实职工个人住房情况。要实行严格的层层负责制度,绝不容许弄虚作假,玩忽职守。
(十一)各地要立即对城镇职工家庭住房状况进行认真普查,着手建立详细的个人住房档案。要摸清公有住房底数、职工总数、财政定补和非定补人数等,摸清每个职工的住房、工资、工龄等具体情况,并纳入电脑微机化管理。要测算出存量和增量的总额和每个职工的平均补贴额,以及财政、单位和个人承受情况,在此基础上为每个职工开设存量和增量两种补贴个人帐户。各地要力争在明年三月底以前做好住房货币化分配的前期工作,制定出实施办法报省房改领导小组审批。
(十二)继续推行和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住房资金管理。首先要抓紧落实现有的关于公积金的各项规定。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试点的地区和单位因发放增量补贴,必然较大幅度地增加公积金。其他地区和单位也要尽一切可能贯彻执行国家确定的缴交率标准,把建立健全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率作为近期房改的一项主要任务。各地要严格按照《贵州省住房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管理原则,健全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资金管理机构,完善财政、社会、职工个人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资金的监督管理制度。特别是监察、审计等部门要介入监管,加大力度,对挪用住房资金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原已挪用住房资金的,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立还款责任制,落实还款责任人,限期归还,并在年底向省人民政府报告还款结果。
(十三)积极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继续巩固清查和纠正住房违纪违规工作的成果,加强有关部门、单位对公有住房资产的监管,整顿和规范住房市场。为稳妥推进住房市场化进程,近期只允许工龄30年以上职工购买的房改房上市交易。为确保住房交易市场试点取得成功,现阶段还要实行由省房改领导小组批准的市场准入制度。各地都要认真执行《贵州省房改房上市交易的试点办法》,并据此制定实施细则。
(十四)全面加速住房金融。抓紧建立和完善住房产权抵押登记制度,发展住房贷款保险。在加强住房资金管理的基础上,扩展和完善政策性个人住房贷款系统。控制住房公积金贷款方向,使住房公积金主要用于职工个人购买、建造、大修理住房贷款。凡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且住房资金管理较规范的地区,均可大力发展个人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和保险业务,并逐步扩大范围。
要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扩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范围,取消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规模限制,适当放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期限。单位集资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个人需要抵押贷款的,银行应予以支持。
加快发展住房公积金抵押贷款与商业银行住房担保贷款相结合的组合贷款业务。各住房资金管理机构、各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地为个人购建住房提供多种抵押信贷服务,住房资金管理机构要简化手续,商业银行要提高服务效率。城镇也应积极帮助和支持银行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在发展抵押担保、保险的同时,现阶段可考虑给予必要的行政性保障。各地还可拨出一定数量的廉租房用于搬迁安置不能按时支付贷款本息的职工。
(十五)加快改革现行的住房维修、管理体制,建立业主自治与物业管理企业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
加强住房特别是公有住房售后的维修管理,建立房屋共用部位、设备和小区公共设施的专项维修资金。健全业主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制度。
三、采取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十六)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应符合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合理利用土地、节约用地的原则。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应在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统筹安排,并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免收土地出让金。严禁炒卖经济适用住房用地。
(十七)各地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扶持政策。要控制经济适用住房设计和建设标准,降低征地拆迁费用,理顺城市建设配套资金来源,控制开发建设利润。停止征收商业网点建设费,不再无偿划拨经营性公建设施。
(十八)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统一组织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拆迁。有条件的地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应当实行货币拆迁,降低征地和拆迁安置费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应当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提高开发建设质量和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十九)取消各种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摊派、集资和收费。对经有权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半征收。小区内经营性配套不得摊入住房成本,供水、供气、供电、电信设施配套费用主要通过提高公用事业价格的办法解决。
(二十)多渠道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符合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允许合作建房,小城镇可适当发展私人建房。
(二十一)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政府限价销售政策,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测算并经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转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后公布执行。价格一经确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提价。
四、加大房改的宣传力度,从严执行政策和纪律
(二十二)各地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广泛深入宣传房改的目的和意义,使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房改。要尽快组织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采取专题文章、记者问答、公开讨论等多种方式,揭示原来实行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种种弊病,阐明货币分配办法可以完善工资和成本管理、消除浪费、减轻国家和单位负担、提高分配公平性和透明度以及增加居民消费自主权的各种好处。要认真细致地介绍房改方案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各种政策界限,说明其道理所在。只有通过舆论引导,转变城镇居民的住房观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公积金补贴和公积金的区别范文2
最近我公司正在进行薪酬改革,首先面临的是薪酬调查问题。内部薪酬调查比较容易解决,现在已经完成。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本地区其他企业的薪酬情况,这个调查就比较难,因为很多公司都对薪酬保密。我们如何才能完成外部薪酬调查?
北京 何文
何文:你好!
出色的薪酬设计在与公司文化和公司战略保持高度一致的同时,可以通过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从而确保实现薪酬管理对公司整体战略的支持。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许多公司都在进行薪酬改革或调整。薪酬调查是多数公司在薪酬改革或调整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了解劳动力市场薪酬行情,最终确定公司薪酬水平的常规方式。然而许多公司都实行了薪酬保密制度,从而为薪酬调查造成了很大障碍,并成为许多薪酬管理者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其实,除了常规的由公司自己操作的薪酬调查之外,其他一些渠道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比较准确的外部薪酬数据:
1.专业公司:目前许多国内专业公司都提供薪酬数据服务,这些公司每年都要开展全国或者区域性的薪酬调查,以及行业专题调查。如果公司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独立完成薪酬调查,可以考虑向这些专业公司购买数据,或与其合作,进行专题调查,当然,这种做法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
2.公共媒体:目前一些企业在媒体上招聘广告时,会公布部分职位的薪酬福利水平,一般来讲,这些数据可以视为劳动力市场上该职位的最新价位,通过系统的收集这些数据,公司基本可以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外部薪酬数据库。这种做法相对比较耗时,而且在统计过程中,对于因时间而导致的数据差异如何调整也需要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
3.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一般每年都会该地区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在制定指导价位的过程中,劳动保障部门会通过正式渠道获得所辖区域内企业的薪酬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我们进行薪酬改革或调整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4.应聘人员:公司在进行招聘过程中,通过对应聘人员以往的和所期望的薪酬福利水平进行了解,同样也可以获得所需的外部薪酬数据。当然,这种做法从所投入的时间和人力方面来讲可能相对来说都比较高。
以上是一些比较常见的获得外部薪酬数据的途径。在薪酬调查过程中,除数据来源外,关键职位的选取、数据的效度与信度分析,也是薪酬管理人员需慎重处理的问题。
北京理实佳讯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咨询顾问
工资与薪酬有何区别?
现在,在谈到个人收入时,我们经常听到两个不同的词儿,一个是工资;一个是薪酬,这两个词儿是相同的概念吗?如果不是它们的内涵有什么区别?
天津 郑志
郑志:你好!
过去,我们习惯于把工资和薪酬混为一谈,实际上,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间人才争夺战的愈演愈烈,工资和薪酬已演变成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现代企业的分配制度中,对人力资源(企业中任何一名员工)实行的是工资制,对人力资本(企业中的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实行的是薪酬制。前者是由人事部门决定的,后者则是由董事会直接决定的。工资是人力资源作为劳动而享受的回报,而薪酬是人力资本作为资本享受的回报。
薪酬制度包括五大内容:岗位工资、年终奖、人力资本持股、职务消费及福利补贴。
岗位工资只代表薪酬的一部分,它是由岗位价值度决定的报酬。年终奖是本着责权利对称的原则,对在年终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给予的奖励。人力资本持股主要指期权和股权,它强调差别,区别于以社会保障为目的的员工持股,后者还是一种大锅饭思路。职务消费指由职务引发的消费,应计入薪酬制度中;而目前许多国内企业把它计入会计制度,会引出一大串弊病。对人力资本的福利补贴,通常表现是为特殊人才购买种类齐全的各种保险。
区分工资和薪酬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意义表现为通过实行不同的分配制度,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特约顾问李慧
员工福利与实际收入有何关系?
我在一家国企工作,通过与在一家外企工作的同学闲聊,发现我们在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上都有很大区别,我的同学总的收入和各方面福利都比我好,这是为什么呢?
北京 文燕
文燕:你好!
不同企业、不同单位的员工福利水平和收入水平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与企业的效益和福利政策是分不开的。
企业的福利政策可分为强制利和自愿利。强制利就是根据国家政策法规,企业向员工提供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和各种政府明文规定的节假日等。薪资的不同,影响到企业和个人交付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多少,薪资高者得益也高。调查显示,四成左右的民营/私营企业没有为员工设立和交纳住房公积金,使得白领们的实际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自愿利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设置、国家政策法规规定以外的福利待遇。主要形式有:补充公积金或住房贷款利息给付、附加医疗综合保险和商业人寿保险、教育和培训福利,带薪休假等。调查显示,外商投资企业为员工设立的自愿利比较常见,形式也比较多样。一些企业甚至开始为员工的子女教育提供资助。这些福利不仅使员工的薪资水平“隐性”提高,而且体现出企业管理的“人性化”,在吸引和激励人才时“另有一功”。
特约顾问李慧
“个性化”薪酬待遇指的是什么?
我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现在一家文化事业单位工作,因单位效益一般,所以我们虽然也是白领一族但工资和福利待遇还不如人家”蓝领“高。我的一位朋友介绍我到一家外企工作,说是这家外企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薪酬“个性化”,请问薪酬个性化指的是什么?
南昌 英杰
英杰:你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薪酬水平”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规律的调节下呈整体攀升的态势,而企业“个性化”的薪酬支付形式将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在外企,薪酬待遇因职位而异的“个性化”支付形式,日益显示了强劲的竞争力和“诱惑力”。而“个性化”的前提是薪酬待遇的规范性和普遍攀升的趋势。除了国家规定的“四险一金”外,企业自己制定的“软性”福利待遇得到了推崇,如培训、保险之类的待遇受到了员工的欢迎和追逐,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外企继续加强了“软”利待遇方面的政策调整。例如,为员工缴纳较高的住房公积金,提供带薪休假,并与保险机构一起大力推销各类保险和员工持股计划。据悉,这种企业和保险机构一起安排员工保险的策略正逐渐成为外企争夺人才的制胜法宝。
与市场宏观经济发展和外企薪酬发展态势不相称的是,目前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包括一些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薪酬待遇上陷入了困境。部分员工做着白领的职业,拿着比蓝领还低的薪水,至于保险、培训之类的待遇几乎一片空白。在支付形式上缺乏灵活性,在薪资体系建设上尚欠规范。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这无疑都是值得国内企业慎重思考的问题。
特约顾问 柯严
公积金补贴和公积金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相互保险公司;监管
2015年2月保监会颁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宣告着专门针对相互保险组织的部门规章即将落地,意味着相互保险公司将被正式纳入到保监会的监管范围当中,这是相互保险公司监管方面的一大进步。
对相互保险公司进行合理有效监管的前提是,将相互保险公司作为一种区别于股份保险公司的独立组织形式在立法中给予明确的规定。在制定相互保险公司监管政策时,既需要在资金来源、利润分配亏损处理等具体规则制定上体现相互保险公司的特性,又要在设立条件、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注意到相互保险公司与股份保险公司的共性,从而应用股份保险公司已经成熟的监管规则。接下来将结合《办法》,明确在制定相互保险公司监管政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初始运营资金
《办法》中规定,一般相互保险组织设立需要有不低于亿元的初始运营资金,专业性、区域性相互保险组织不低于1000万元,低于股份保险公司2亿元注册资金的规定。相互保险公司尤其是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地域性和专业性往往较强,其优势往往体现在中小企业中,因此相互保险公司的初始运营资金适当低于股份保险公司是正确的。初始运营资金过高有可能导致高层管理者冒险扩大经营范围与规模,同时也有可能导致主体过少、竞争不够等问题。另外,相互保险公司的初始运营资金属于公司的负债,其利息以及本金的偿还都有严格的规定,过高的初始运营资金规模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压力。
2.经营范围
《办法》规定“相互保险组织的业务范围由中国保监会依法核定。”去掉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涉农相互保险组织应坚持会员制和封闭性原则,在核定的经营区域或特定的风险群体中开展相互保险业务”的规定。不对相互保险公司的经营区域和险种进行限制,有利也有弊,以阳光公司为例。阳光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相互保险公司,在2005年向保监会申请开办机动车商业险,并且获得了批准。目前,阳光保险公司除了种养两业险等涉农保险还经营责任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交强险等非相互保险。其中,种植业保险按照“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独立补贴、独立政策优惠”的原则,以互助模式运作。阳光公司作为一家相互保险公司,突破了特定风险群体和经营区域的限制,这种经营模式虽然可以帮助阳光公司扩大经营规模、获得更多利润,但是实际上已经渐渐偏离了相互保险公司设立的初衷,其“相互性”也越来越弱。因此是否应该严格限制其经营区域与险种,以发挥其“相互制”及“有限经营范围”的优势,还有待时间进一步检验。
3.利润分配
《办法》中并未对相互保险公司盈余分配进行详细的规定。按照其他国家的普遍做法,相互保险公司的盈余首先要支付初始运营资金的利息,然后多余的部分则转入各种公积金、准备金或分配给公司成员及经营者。在将利润分配给公司会员时,其分配方案应该严格按照保险公司章程的规定。保监会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盈余分配的内容、顺序和各种公积金、准备金的提取范围(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都以法规的形式做出严格详细的规定。
4.亏损处理
《办法》中并未对相互保险公司亏损处理办法进行详细的规定。日本保险法规定,当出现决算不足时,可以依次动用“特别准备金”、其他任意公积金、“成员分红准备金”、“弥补损失准备金”、“基金偿还累积金”等填补不足金额。如果动用“基金偿还累积金”填补不足,则下一年度以后产生的决算盈余,应首先用于填补“基金偿还累积金”填补额的全额,然后才能用于其他方面。同时还规定公司在没有弥补亏损前,不得支付基金利息。德国《保险企业监督法》规定如果结算期发生亏损,只要亏损可以结转或者通过公积金补偿,或者章程没有规定补缴保费或减少保险补偿,则亏损就不直接涉及成员(投保人)。只有在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且章程中有明确规定,董事会才可以决定让成员补缴一定金额来补偿亏损。可以从德国和日本关于亏损处理的规定中总结出这样的经验:第一,充分尊重相互保险公司的公司章程;第二,在公司弥补亏损之前,不得支付初始运营资金利息;第三,填补亏损必须首先动用公积金、准备金等进行补偿,若不足时,如果是固定保费制的公司,可以采取削减保险金额的方法解决;如果是采用事后分摊制的公司,可以由保单持有人分摊保费予以弥补。保监会需要针对相互保险公司的特性,制定亏损处理的方案,对补偿顺序与办法等制定详细的监管政策。
5.偿付能力
《办法》第38条规定:“相互保险组织偿付能力管理参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执行,保监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当偿付能力不足时,相互保险组织应当向会员及时进行风险警示,并在两个月内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确定改善偿付能力措施。”《办法》只是提出了相互保险组织偿付能力的说法,并提出按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执行,并未详细区分不同的相互保险组织适用于怎样的偿付能力规定,相互保险组织与股份保险公司差异很大,偿付能力不能完全按照股份保险公司的标准进行规定,《办法》的条款太过笼统,使得该条款并不具备可行性。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内容,保监会应该进一步细化有关条款,对相互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进行有效监管。
6.会员
《办法》对会员的资格、权利、义务以及资格终止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相互保险公司的会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保险消费者又是公司所有者,既是保险人又是被保险人,因此会员同时拥有保险消费者和公司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公司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与股份保险公司股东类似,比较特殊的就是其作为保险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例如,会员具有按照合同约定享受该组织提供的保险及相关服务的权利,也有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缴纳保险费,并以所缴纳保费为限对该组织承担责任的义务。另外,由于会员与公司存在的所有者关系和保险关系是同生同灭的,会员资格会因为保险合同的终止而自动终止。这些都是在监管相互保险公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不同于股份保险公司的地方。
7.组织结构和设立
相互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与股份保险公司十分类似,只是其最高决策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而非股东大会,因此关于组织结构的监管规定可以参照《公司法》中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在设立程序与设立条件方面,除了初始运营资金与发起会员数量等需要根据相互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单独制定,其他规定都可以参照《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办法》对相互保险组织的设立、会员、组织机构、业务规则、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尽管不是十分详细,很多内容也引发了学者们的争议,也有很多关键方面没有涉及到,但是有了这样的尝试之后,接下来的部门规章的细化,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制定,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专门针对相互保险公司的立法指日可待。接下来,保监会对相互保险公司的监管将会有法可依,针对相互保险公司特点而量身定制的监管政策,不仅仅可以保证相互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也可以维持保险业整体的平稳发展。(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洋.保险业法律监管若干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3.
[2] 魏华林,潘国臣.论我国保险企业组织形式的多元化[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5):592-597.
[3] 孙天阳,陈鑫.我国相互保险主体法律监管问题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5,(05).
公积金补贴和公积金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住房政策,住房保障,住房援助,住房补贴,术语研究
中图分类号:N04;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4-0031-04
收稿日期:2012-05-26
基金项目:湖北省建设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112)
作者简介:张齐武(1976—),男,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博士生、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住房政策、房地产经济。通信方式:。 当前在查阅制度法规、政府文件、媒体报道和学术刊物时,对有别于商品房并由政府或社会提供援助的住房,在称谓上可谓眼花缭乱。所谓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或“保障性住房”,一般指经济适用住房(简称经适房)、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廉租房、限价商品房、双限房(限户型、限房价商品房)等,有时也称为安居房、集资房、政策性住房、福利房、公房(如不出售完全产权的单位宿舍)。中国香港地区的公屋、澳门地区的社会房屋、台湾地区的国民住宅,新加坡的组屋、日本的公营住宅和公团住宅、德国的福利住房、荷兰的社会性租赁房、丹麦的公共住房与合作住房[1-2],均类似于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在国内出版的学术刊物和专著中则大量出现公共住房(public housing)、社会住房(social rental housing)、可负担型住房(affordable housing)、低收入者住房(lowincome housing)等术语,这些概念大多是国外名词的直译或意译,经常在论文中混用。众所周知,术语的规范化意味着科学的发达,规范术语是学科建设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术语首先应具备单名单义性和顾名思义性。为此本文拟通过辨析住房保障、住房援助、住房补贴这三个术语的区别和联系,归纳建构住房援助的方式和分类,并建议在不同场合分别使用“住房援助”和“住房保障”。
一 住房保障的起源与内涵 “保障”即保护防卫。我国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广覆盖、保基本。重点是保障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的权利和需求。对于何为住房保障,目前国内并没有权威的解释或法律条文相对应。“住房保障”可能是从早期政府文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里衍生的一个术语,后多和体系、政策、工作、范围、水平等名词连用。一般代指政府为低收入居民和弱势群体提供的住房援助,使其享有基本的住房条件。
住房保障这个概念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政治与社会发展语境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城镇居民住房基本都是由政府或单位解决的,公房是主流,私房只是零星存在,可以不严格地说当时采取的是一种全民福利住房制度。住房价格机制作用甚微,房地产市场尚未形成,实物分配往往根据家庭结构、年龄、工龄、职位、已占用住房状况等因素进行。
1994年6月,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时提出:“促进住房社会化、商品化和住房建设的发展。”其中主要的改革措施是公房提租、发展经济适用房和推出住房公积金制度。这个时期,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产权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并建立双轨制的住房供应体系。此时,住房保障尚没有正式文件涉及这一概念,更不用说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国务院在1998年《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具体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此文件明确了由建设廉租房、经适房项目、发放住房补贴和推行公积金制度为中低收入家庭或职工购(租)房提供援助。该文件没有出现“住房保障”或“保障性住房”的字眼。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2003年8月官方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3]。国务院文件《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强调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基本方向。业界一般解读该文件是深化住房领域市场化改革的政策。随后近10年的实践也表明,我国住房拥有率不断上升,城市各阶层居民的住房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也不再受到住房因素的过度制约。
2007年10月,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特别是“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当时提出社会保障的重点是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未包含住房保障。指导性的意见是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在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社会需求方面,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对能够实行市场运作的公共服务,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4]。
公积金补贴和公积金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价格波动;积压性库存;去库存;区域金融稳定;城市公共服务;土地供应;经济新常态
区域金融稳定与房地产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已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区域金融的不稳定性往往是由个别部门或者行业的风险在该区域内传播,或者由经济联系密切的区域之间的互相扩散而引起的。作为资金密集性行业,房地产行业与区域金融稳定性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其经济状况的变动,势必会传导到金融市场,引发金融行业的变动。当前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给其上下游相关联行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区域金融稳定造成不良影响。2015年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鉴于房地产行业对于区域金融稳定的重要程度和当前“去库存”的迫切需要,本文试图从房地产“去库存”视角来探究其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房地产行业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其研究思路和视角是多维度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第一,研究了房地产泡沫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随着房地产行业对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学者们认识到房地产泡沫对于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其指标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纳入金融稳定综合评价的范畴进行研究。吴航(2000)将反映金融风险的指标分为经济总体态势、经济结构、外贸、金融、货币、财政、信贷、经济泡沫等部分,并给出了指标阀值分别进行讨论[1]。吴成颂(2011)全面设计了金融危机预警的评价体系,并在反映经济泡沫的指标中引入了房地产行业增长情况,结果发现,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中国金融稳定状况存在一定的波动[2]。第二,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沈悦、张珍(2007)采用房地产价格增幅与GDP增长率的比值来反映房地产行业状况,并使用主客观赋权法对指标进行处理,发现1995—2005年期间中国的经济运行状况较为平稳[3]。郭春风(2013)研究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波动给金融稳定带来长期的负向效应[4]。第三,从房地产业状况与地方财政的关联性方面,阐述了房地产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谭中明(2010)在其设计的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建立了八个子模块,引入了地方GDP增长率、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等区域指标,同时将房价投资增长率等指标纳入特殊影响因素子模块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房价的高增长给区域金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5]。第四,把房圆园16年第3期地产行业作为风险来源部门,论证房地产行业经营状况对区域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一研究视角下,一些学者使用多种方法探索房地产与区域金融稳定性之间的直接或者间接关系,将房地产行业和其他部门作为风险的来源部门,并将金融部门的风险作为风险的最终发生部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维安、贺聪(2005)的研究,其通过构建理性预期的双市场、双房地产企业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经济学理论角度说明不同地区间房地产市场是存在差异的,并对区域房地产市场风险的产生和扩散机制进行阐述。研究结果显示,房地产跨区投资等因素使得该市的房地产市场受到显著影响,并指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从而成为风险源头[6]。第五,从区域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角度,分析房地产行业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宋凌峰、叶永刚(2011)将区域层面的风险分为公共部门、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三个方面,以地方财政缺口率、企业违约距离作为解释变量,以金融部门的不良贷款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部门和公共部门,并向金融部门扩散[7]。惠晓峰等(2013)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将房地产景气指数纳入金融压力的范畴,同时将房地产投资纳入实物投资的范畴,对金融风险的传递途径进行研究[8]。随着空间经济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试图将空间理论和区域金融相结合,并将空间计量方法应用于区域金融风险的研究。吕勇斌、陈自雅(2014)在宋凌峰、叶永刚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其实证方法进行了扩展,其结果不仅证明了公共部门———金融部门、企业部门———金融部门风险的传递性,同时明显显著的空间相关系数也证明了区域金融风险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是确实存在的[9]。从相关研究来看,综合评价类文章大多用综合指标对区域金融稳定状态做出判断,而在探索某个部门(或房地产行业)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时,问题便出现了:某些房地产指标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即本身存在于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中,但研究者的目的主要是将其作为解释变量放入回归方程时,此时便会采用一些折中的做法,比如用单一指标(银行不良贷款率等)作为金融风险的评价指标,这与区域金融稳定性的综合评判准则是有差别的,得出的结论往往会有些偏差。从房地产行业视角研究区域金融稳定性时,如何准确选择区域金融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和房地产行业指标是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已有的研究中,房地产行业对于区域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已有不少,但是涉及房地产库存指标的相关文献,尤其是实证文献不多,在当前房地产“去库存”化的经济背景下,有必要将其引入研究。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基于房地产视角的区域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金融稳定或者金融风险不是单一的指标,而是综合性指标,金融系统的稳定不能完全等同于金融稳定,区域金融稳定指标的选取也应当依据区域经济的特点来具体选取。尽管已有的研究中,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已经囊括的十分全面,在本文的研究中,同一年的数据在不同区域是相同的,难免对模型的拟合优度产生影响。由于房地产行业对于地区经济总量指标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同时已有研究表明,总量指标(如GDP)与房地产价格等有直接关系[10]。同时,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库存总量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因此,在综合评价中并未采用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总量指标。笔者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着指标精简化、区域特征明显化与房地产行业高度相关化的原则,消除了大量冗余指标,对已有文献中影响区域金融稳定指标进行综合选取。借鉴已有区域金融稳定综合评价和房地产相关文献之后,将地区GDP、财政收支比(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实际利用外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金融机构存贷比、保险密度、不良贷款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失业率纳入区域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GDP以2006年为基期进行价格调整,其中不良贷款率、失业率为逆向指标,对其进行正向化处理。
(二)房地行业发展指标、房地产行业库存指标的选取
以往的文献中,关于房地产库存的指标定义很少。韩国高(2015)的研究中,用各省商品房施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之比衡量地区库存[11]。鉴于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统计数据中,商品房待售面积更为直观,同时,可以明确区分库存的年限,得出更详尽的结果,笔者最终选取的房地产行业库存指标包括待售3年以上房屋面积(记为KCA)和待售1~3年房屋面积(记为KCB)。房地产行业发展指标包括房地产行业增加值(记为ZJZ)、房地产企业待开发土地面积(记为KCTD)、房地产平均销售价格(记为JG)、房地产企业利润总额(记为LR),并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其进行调整。考虑到人口流失等现象是造成不发达地区房地产库存增加的重要原因,且上述指标在某些地区的特定年份出现负增长从而无法对其增长率取对数,为了与区域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指标的总体性相对应,笔者未采用人均指标和增长率指标,而是采用总量指标。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和量纲差别,借鉴谭中明(2010)的做法[5],对研究数据进行对数标准化处理,为了表述方便,在下面的研究中,仍以原始变量命名。
(三)数据来源样本说明
综合评价数据来源于中经网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各地区金融运行报告等,房地产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2006—2013年。其中地区的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存在部分年份的缺失,考虑到2008年为楼市的拐点,本文用2008年数据替代缺失数据。笔者将中国31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分别进行建模分析,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内蒙古、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广西、青海、宁夏、新疆。
三、房地产库存对我国区域金融稳定影响的空间面板分析
(一)区域金融稳定综合评价得分计算
为了节省篇幅,在此不予陈述其理论和计算方法,仅列出因子分析结果:KMO检验值为0.6040,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1625.9350,P值为0.000,比较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本文的数据最终提取四个主因子,总方差贡献率81.475。对特征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之后,加权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即为区域金融稳定综合评价得分,记为WD,做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二)模型检验
空间相关性检验及模型整体性检验。鉴于综合评价数据中存在GDP指标,本文的空间权重矩阵并未引入经济权重矩阵,而是直接采用二进制的空间相邻矩阵,记为W。空间相关性检验中,东部地区模型的Moran’I的值为0.2250,P值为0.0010,中部地区模型的Moran’I的值为-0.1420,P值为0.0021,适合采用空间模型进行分析。西部地区模型Moran’I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为了对比结果,仍然将其列出,不做为重点分析的对象。模型整体性检验结果中,东部地区模型LR检验统计量的值为36.8127,Wald检验统计量的值为43.5672,P值均为0.0000;中部地区模型LR检验统计量的值为32.0340,Wald检验统计量的值为38.2930,P值均为0.0000,面板数据模型整体检验结果较好。空间面板模型选择。进行空间面板相关性检验之后,需要确定空间面板模型的形式。通过分别计算三个地区空间滞后面板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的拉格朗日乘子,并对检验结果做出比较之后,本文最终选择空间滞后模型(SARPanel)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的模型形式为:WD=籽W•WD+X茁+着,着~(0,滓2I)(1)X=(KCA,KCB,ZJZ,KCTD,JG,LR)(2)其中,WD为区域金融稳定综合评价得分,籽为空间滞后项相关系数,W为空间权重矩阵,X为解释变量矩阵,茁为系数矩阵,着为随机扰动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选择。从定性角度来看,当研究的样本局限于有限个体进行面板建模时,采用固定效应是更为合适的选择。本文主要研究各个地区房地产行业对其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属于实际经济问题,故适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定量角度来看,本文借鉴李纪生等(2010)采用的检验方法[13],在东部模型中LRforFE检验统计量的值为143.2854,LRforRE检验统计量的值为43.2470,Hausman检验统计量的值76.8436,P值均为0.0000,在中部模型中LRforFE检验统计量的值为125.8456,LRforRE检验统计量的值为33.3462,Hausman检验统计量的值58.0680,P值均为0.0000,西部地区模型同样通过了固定效应检验,因此支持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鉴于房地产行业在地理位置上的区别及其影响更为明显,本文选取空间固定效应结果为主要分析对象。
(三)房地产库存状况对我国东部及中西地区金融稳定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表1为东中西部地区空间面板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东中部地区模型各项指标均大多良好,而西部地区模型中大多指标均不显著,因此在下面的分析中,以东中部地区模型结果进行主要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在东中部地区分别达到了0.9778和0.8001,拟财政金融研究申博“去库存”视角下房地产行业对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合程度良好。空间滞后项相关系数籽在东部地区模型中为0.2679,P值为0.0086,在中部地区模型中为-0.2360,P值为0.0021。说明区域金融稳定的影响在两个地区内部均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此效应在东部地区为正,在中部地区为负。积压性库存指标分析。本文将3年以上房屋待售面积(KCA)称之为积压性库存。从模型结果来看,东部地区空间面板结果中,其系数为-0.0892,P值为0.0019;中部地区空间面板结果中,其系数为-0.1913,P值为0.0000;西部地区空间面板结果中,其系数为-0.1165,P值为0.3955。这说明在东部及中部地区,过高的房地产库存量对于区域金融稳定均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对西部地区金融稳定可能存在潜在性负面影响。积压性库存对我国东部及中西部地区金融稳定都具有共同性、持续性的危害,是因为:第一,过高的库存直接使得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不足,从而影响其偿还能力,银行的直接贷款回收难以得到保证,对金融系统造成直接影响。第二,房地产市场的本身特征决定了其和其他市场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比如原材料水泥、钢铁市场、附属的装修材料市场等。房地产行业和这些行业之间存在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一旦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遇到困难,其风险间接地通过影响其他行业,进而影响区域金融稳定性。第三,高积压库存量使得房地产企业还是难以获得合理的贷款,因为巨大的库存让银行存在疑虑,认为其发展势头跌落太快,进一步阻碍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房地产企业失去资金来源,无法保证其继续盈利,从而之前银行贷款无力偿还,造成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率增加,产生恶性循环。积压性库存对我国区域金融稳定的危害具有持续性,是因为积压库存难以短期内消化,第一,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来看,大多数人购房热情逐渐回归理性,持观望态度。虽然各地纷纷采取取消限购的政策,但对提升消费者的购房欲望并未产生太显著的影响。另外,由于积压时间较长,房屋存在折旧、磨损等问题,也会对真正需要住房的消费者的购房选择产生影响。第二,从房地产行业和消费者需求角度来看,每年房地产新增面积虽然在2008年之后有所回落,绝大部分地区的新增楼盘基本能满足消费者的理性购房需求,从而不可避免地对积压库存房屋的销售产生影响。第三,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影响也会造成积压库存的增加。二手房买方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房产,而卖方中的一部分进而追求更舒适的住房,成为高档公寓甚至别墅的消费者,由于此类高档住房的平均价格远远大于二手房的平均价格,多套住房换一套住房的现象应该是存在的,这就会对库存三年以上的住房市场的交易量产生影响,使得开发商手中的积压库存难以销售。因此,减少积压性库存是我国房地产行业面对的一个相对长期性问题,积压性库存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必定要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2.短期库存指标分析。本文将1~3年待售面积(KCB)称为短期库存。表1结果显示,KCB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模型中分别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东部地区空间面板结果中,其系数为0.1155,P值为0.0000;中部地区空间面板结果中,其系数为-0.1269,P值为0.0000;西部地区空间面板结果中,其系数为-0.0263,P值为0.7647。可见,短期库存增长对东部地区金融稳定有一定的维系作用,而对中部地区的金融稳定则具有危害作用。与积压性库存的情况一致,对西部地区金融稳定可能有潜在性负面影响。结果显示,短期库存对我国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有其存在的价值,而对中西部地区金融稳定具有相反功能。短期库存对我国区域金融稳定之所以会产生差异性影响,是因为:第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消费者购买力等领先于西部地区,这样就保证了短期库存的消化力度,同时大量人口流向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东部沿海城市,一些地区与房产挂钩的户籍政策保证了其有相对稳定的购买人群。第二,从房地产行业发展成熟度的角度来看,东部地区房地产行业早于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东部地区的房地产行业相对成熟,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变动也相对稳定。第三,中西部地区房地产行业近几年跟随了东部地区的步伐,房地产投资、建设力度加大,但是其价格涨幅和消费者的购买力并不匹配,房价的大起大落,由于区位相对劣势,金融系统相对脆弱,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密度等也不及东部,无法保证其相对稳定增长的房屋购买力,这就造成了短期库存难以快速消化,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回流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区域金融稳定性。3.房地产行业发展指标分析。房地产增加值(ZJZ)、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模型中的系数分别为0.2308和0.2276,P值分别为0.0000和0.0049;西部地区模型系数为0.05,P值为0.874。结果说明,东、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是区域金融稳定的基础保障,由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通过拉动内需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从而维系区域金融稳定。从产业角度而言,房地产业与许多行业存在直接与间接的联系,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行业的健康稳定,进而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同时,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目前来看与房地产相关的直接贷款和间接贷款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总比例很高,房地产行业发展受限是银行业不良贷款反弹的重要原因。因此,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待开发土地面积(KCTD)在东部地区模型中的系数为0.0775,且显著为正,说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房地产企业保持稳定的土地留存,对缓解土地价格涨幅过大、稳定地方财政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中,其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由于政府出让土地,增加财政收入,是区域金融稳定的有利因素,但是同时也可能随着房价起落,造成地方债务危机和银行信贷危机。房屋平均销售价格(JG)在东部地区模型中的系数为0.1521,P值为0.0000,在东部地区模型中的系数为-0.2851,P值为0.0183,在西部地区模型中的系数为0.2945,P值为0.0206。房地产企业利润总额(LR)在东部地区模型中的系数为-0.0613,P值为0.0267,在中部地区模型中的系数为0.2222,P值为0.0021,在西部地区模型中的系数为0.3622,P值为0.0712。说明房地产行业在东部地区的高利润现象和中部地区的高房价现象是造成地区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1援房地产行业积压性库存无论对经济较发达地区还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都会带来明显的或潜在的金融不稳定,因此,各类地区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需要采取稳妥有效的政策逐步减少这类库存,进而消除危及区域金融稳定的隐患。房地产短期库存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成熟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有其存在的价值,对区域金融稳定性产生良性影响,适当的短期库存不足以导致价格疯涨,反而会降低房地产价格起伏过大带来的金融不稳定因素。在这些地区,稳定适度的短期库存是保证房地产价格起伏不会太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系区域金融稳定性。房地产短期库存对房地产市场不成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稳定会带来直接的危害性,因此,这些地区要高度重视短期库存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去库存”措施,以防范由区域性金融不稳定转化为区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金融稳定,东部地区的高利润现象和中部地区的高房价现象是造成地区金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二)政策建议
以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为依据,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房地产库存的分布区域和对区域金融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是有差异的,鉴于此“,去库存”要对象明确。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积压库存,不能盲目地靠加大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来消化,而是应该放松“限购”“限外令”的限制范围,采取政府加大购房补贴的措施鼓励消费者按需购买住房,减少积压库存。积压库存较高的个别地区,可由政府搭建平台,尝试把存量房转化为公租房和安置房再转租给租客,为供需双方提供保障。同时保持稳定的房地产短期库存量,尽量避免过度刺激消费者的购房投资行为造成房价起伏过大。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加大农村居民、农民工购房补贴力度,实行户籍准入制度与购房挂钩,鼓励农村居民进县城买房,这样既可以使此类人群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同时可以拉动住房消费,逐渐消除房地产库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从根本问题出发鼓励农民和农民工进城买房,就要促进产业配套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通过带动农业经济体系的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加强此类地区的城市建设,使繁荣的产业经济、多样的就业渠道、完善的职业教育、科学的城市管理和足够的环境承载能力相配套,保证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与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相配套,提高城市价值,吸引农民进城、回城买房,促使人口回流,稳定就业和居住。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政策相辅相成,提高消费者购买力。从宏观上看,国家采取的宏观政策主要为降息,央行实行降息政策,减少了后续购房的消费者成本,可以减轻其购房负担,刺激住房消费。从微观上看,要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自,让地方政府可以切合实际制定标准,灵活出台减免税费、降低购房首付比例、实行补贴性的政策等措施来进行房地产调控,缓解地方房地产销售困境。对于高库存地区,地方政府可以考虑放松对住房公积金的捆绑力度,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特别是相对于流动性强的人群,住房公积金可实现某几个地区之间的流通,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鼓励他们在原籍购房,同时取消住房公积金中间费用,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保险、公证、新房评估和强制性机构担保等收费项目,实现“零收费”,减轻购房消费者的贷款负担;还可以将农民、个体经营者纳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人群,带动地区房地产消费。适度减少土地供应,防范地方财政债务危机和金融体系风险。目前对于库存密集地区,加强土地使用检测,压缩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企业土地供应,可以抑制一些地方的房地产盲目发展,这是消除短期库存转化为积压库存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稳定地价,防范因地价大跌及地方债务压力增大对区域金融稳定性造成危害。4.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在逐步宽松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码,摒弃“调控“”抑制”等持续多年的取向,而是以“稳定”“支持”“促进”为核心导向,这既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承压,又有利于房地产市场本身正面临的“去库存”。我国各个地区要依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要求,真正做到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提高房地产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在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住房价格信息统计制度,充分发挥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作用,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研判,提高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统计、信息共享和信息披露以及市场预警预报、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强房地产市场发展研究和市场监测与趋势分析,及时准确把握和判断房地产市场走势,关注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做好处置预案,防范市场风险。
作者:申博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吴航.试论我国金融危机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J].上海金融,2000,(1):18-20.
[2]吴成颂.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9-24.
[3]沈悦,张珍.中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设置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0):89-94.
[4]郭春风.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5]谭中明.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和综合度量[J].软科学,2010,(3):69-74.
[6]王维安,贺聪.房地产市场区域性风险扩散机制研究[J].财经研究,2005,(1):17-24,89.
[7]宋凌峰.中国区域金融风险部门间传递研究[J].管理世界,2011,(9):172-173.
[8]惠晓峰,杨川,刘斯旸.基于结构方程的金融危机传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次贷危机影响中国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3,(6):120-129.
[9]吕勇斌,陈自雅.区域金融风险部门间传递的空间效应———2005—2012年[J].财政研究,2014,(8):46-48.
[10]李宏瑾.房地产市场、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7):30-36.
公积金补贴和公积金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 餐饮企业 员工敬业度 提升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饮食大国,餐饮市场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活跃的态势,并连续18年来保持两位数增长,快速发展的餐饮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餐饮行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但由于餐饮业门槛相对较低, 加之餐饮市场的持续繁荣,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餐饮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在整体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拥有大量敬业员工的企业无疑将更有竞争力,敬业员工代表着一流的服务,而优质服务又与市场反馈紧密相连,因此,如何提高员工的敬业度水平成为餐饮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员工敬业度概念
目前国外学术界关于敬业度的研究主要是以盖洛普和翰威特两大咨询机构主导,其中又以盖洛普的研究更加深入,该机构认为员工敬业度(Employee Engagement)是员工在情感上认同和投入其所做的工作与所在组织的程度。根据盖洛普开发的敬业度指数分析工具.一个组织的员工大体可以分为敬业、从业和怠工三类,其中敬业的员工能够每天都使用他们的才干、始终保持优秀业绩、主动创新,注重效率、相互支持、明确工作要求、情感投入工作、挑战工作目标、精力充沛,士气高昂、从不坐等指示,主动找活干、不断拓宽和增强自身业务、对整个公司及其所工作的团队都能尽心尽力。
餐饮业员工敬业度是指员工在对餐饮企业认同的基础上,对工作认真负责,并且自己愿意尽最大努力为顾客提供最优服务,既为组织创造效益,又满足自我需求,从而实现自我与组织的双赢。
二、餐饮行业对员工敬业的要求
(一)餐饮行业工作特点。
餐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些特殊性,而这些特性又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员工的敬业度产生影响。
首先,餐饮业的产品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步性,一方面餐饮企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有形的产品和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消费者一般在生产场所直接消费有形产品同时享受餐饮企业提供的无形服务,因此餐饮企业给顾客提供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顾客的忠诚度;其次,餐饮行业企业的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紧密结合。顾客在享受餐饮服务时不仅对有形的实物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有明确要求,同时对无形的服务也会有一定的要求,能否给消费者提供物有所值的有形产品的体验以及无形服务的享受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因此餐饮业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均具有较高的期望。
(二)对员工敬业度的要求。
正是因为餐饮行业有上述特点,其对于员工的敬业度要求也比较高。
首先,要求员工对企业具有较高的忠诚度,具有高忠诚度的员工往往有较强的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他们会主动为顾客提供服务,而不是被动地工作;与此同时,忠诚度高的员工愿意留在自己所在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乐于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企业;其次,要求员工要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较高的工作热情表现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从主动迎接顾客进门到积极为顾客提供服务,帮助顾客解决困难。如果没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员工就会表现出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这种不好的情绪会直接传递到顾客那里;第三,要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餐饮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吸引回头客,建立长久的顾客关系,保持一批固定的客源,而顾客的忠诚度主要受服务质量、产品质量、价格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服务质量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是对餐饮从业人员提出的基本的要求。
当前餐饮企业员工敬业度普遍不高,主要表现为工作懒散,缺乏良好的精神面貌;主动性不强,很多时候需要顾客招呼才会上前服务,有的甚至即使顾客主动要求服务,员工要么慢腾腾地走过来,要么是不爱搭理的样子;服务态度较差,很多员工工作时总是板着脸,让顾客感觉不到热情。在此笔者将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结合餐饮行业员工工作特点,就提升餐饮业员工敬业度的对策进行探讨。
三、餐饮业员工敬业度提升策略
(一)科学设计工作内容。
合理的工作内容是员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是保持员工工作热情的有效手段。餐饮业员工的工作一般比较繁杂,技术性不是很强。因此,在设计工作时,尽量使工作多样化,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使员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进行不同的活动,保持工作的兴趣,也让员工见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同时,给予员工适当的工作自力,员工在直接对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顾客要求提供紧急或者特殊的服务,而这些服务是与平常的日常服务规程不同的,面对这些情况,员工作为直接解决问题的角色总会受到多方面权力限制,最终无法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因此,饭店应授予员工适度的权力,让员工灵活、明确的为顾客解决问题,进而充分满足顾客的合理需求。使员工感到自己受到了信任和重视,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
(二)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
令人满意的薪酬福利待遇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薪酬制度设计方面,合理的薪酬体制不仅能够节约餐饮企业人工成本,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员工潜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餐饮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部分可采用宽带薪酬体系,避免单纯按行政级别来划分工资高低;其次,要保证绩效工资的稳定性和公平性。这部分工资的分配务要求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其多少与餐饮企业的经济效益、员工的个人表现直接挂钩,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工资的多少与该岗位考核指标相关,销售部门(餐饮部、客房部、市场销售部等)可以以营业收入为考核依据,超额完成销售任务的则按照超出数额的百分比进行奖励,对于其它后台部门则以成本控制、工作效率等为考核依据;第三,要增加超额工作补贴工资。餐饮企业员工的工作量一般比较繁重,特别是在旺季,因此,企业应增加员工的超额工作补贴工资。劳动部门对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补贴、双休日补贴都有明确的规定,其补贴数额一般不低于正常工作日工资的两倍。
在福利政策制定方面,餐饮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一般比较低,为此管理者应充分运用薪酬与福利的关系来降低员工的不满意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具体的方式上可以提供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公积金、免费工作午餐、免费旅游、免费班车、带薪假期等,以此来减轻员工的生活负担,提升其对企业的满意程度。
(三)帮助员工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的能力是随着工作实践和不断学习而持续提高的,朝更高层次的发展必然需要拥有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因此,从员工进入企业开始,管理者就应该为每一个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帮助员工在企业里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能有明确的追求和奋斗目标,让他们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方向和空间,这也是提高员工敬业度的最佳途径。为此,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个性和能力,推行“多车道”的岗位管理,使每位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与才干来主动选择合适的岗位,帮助员工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管理者也应该起到引导作用,向员工解释清楚企业的内部晋升制度,并保证这一制度的通畅性,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使员工通过职位的晋升获得职业的发展,也可以选择与自己业务相关的通道发展。
(四)注重情感激励。
餐饮企业管理者普遍与员工沟通较少,上下级之间缺乏理解,这就使得员工不能对餐饮企业产生信任感。餐饮业是以人为主的服务性行业,因此在管理中应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建立聆听制度,餐饮企业管理者要加强与底层员工的沟通、交流,实现管理者与员工的双向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员工的愿望和需求,密切关注员工的精神状态,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以及疏导心理压力。同时管理者要适当站在员工的角度,在生活上多体察员工的想法和感受,替员工考虑问题,让员工能切身地感受到来自领导的关怀,同时领导在做决策时也要听取下属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理解员工、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员工等情感激励的方式来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最终提升员工的敬业度。
综上所述, 一个餐饮企业想要生存,只需店面装潢及口味具有特色即可,而一个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 则必须拥有一批敬业的员工。因此,餐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着力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努力提升员工的服务质量,为员工建立发展规划体系,只有这样,餐饮企业才能不断提升员工敬业度,进而提升企业自身形象,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也只有这样,餐饮企业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现攻读湘潭大学MBA,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诸玲.知识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高技术研究中心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陈方英.基于委托――理论的饭店企业员工敬业度提升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12):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