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范文1
关键词:营改增 建筑业 影响 对策
“营改增”的实施,对完善我国现有的税制以及优化产业结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建筑业的层面来看,“营改增”的实施是发展的必然。这是因为“营改增”的实施能够有效的解决建筑业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除此以外,“营改增”实施后,能够推动建筑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降低能源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进而有效的提升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因为如此,本文对“营改增”实施后建筑业的应对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营改增”实施对建筑业的影响
“营改增”实施对建筑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即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营改增”实施对建筑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1.“营改增”实施对建筑业的积极影响
“营改增”的实施从试点的情况来看,给企业带来了不少的积极影响。从建筑业的层面来看,“营改增”实施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避免重复征税、确保企业所收到的发票应有的真实性以及能够推动建筑业企业在固定资产更新方面等。如“营改增”实施促使建筑企业能够通过利用所购置的固定资产抵消部分增值税的方式来加强自身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更新,进而推动新设备与新技术在建筑业中广泛应用。
2.“营改增”实施对建筑业的消极影响
“营改增”实施对建筑业不可避免的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建筑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会更高,给建筑业的企业税收筹划工作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等方面[3]。除此以外,还会对建筑业企业的税负带来了增加。也就是说,若企业在操作中存在不当,就会导致供应商与分包商都是小规模的纳税人,进而促使企业在“营改增”的实施中不仅无法实现减税,甚至会造成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加。
二、建筑业“营改增”实施的应对对策
针对上文分析中“营改增”的实施对建筑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分析,本文确定以下应对对策:
1.以建筑业“营改增”实施为基础优化企业管理
建筑业企业应以“营改增”实施为基础,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在转变经营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对源头的管理,从企业材料采购环节开始抓起,在进行质量与价格比较以及洽谈合同的情况下,树立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与抵扣的理念,提高抵扣率,进而减轻建筑企业的税负。简而言之,企业应以“营改增”实施为基础,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的同时,提高核算方面的水平,进而实现减轻企业税负的管理目的。
2.企业以自身情况为基础确定投资与筹资方案
“营改增”实施后建筑业的企业应在分析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合理的投资方案与筹资方案[4]。“营改增”实施后企业应提高经营行为的规范,通过精细化管理来实施有效提高进项税方面的抵扣额,进而促进建筑企业资产结构的优化,增加企业的获利能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规避“营改增”实施后对建筑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3.企业以“营改增”为基础合理进行税收筹划
“营改增”实施后建筑业企业应以“营改增”为基础合理进行税收筹划。如企业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更新的方式,在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核心竞争力;又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原材料的方式来实施短线投资,进而提高获利能力。除此以外,还应在投标过程中,对业主方的招标文件中的代购设备等方面与涉税内容相关的条款进行明确的规定,避免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归属问题而导致企业出现税款无法抵扣的状况。
4.以“营改增”实施相关政策为基础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营改增”实施必然会对建筑业带来较大影响,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应关注这些相关政策,进而有效的提高自身对风险的应对能力。“营改增”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国家对相关政策进行动态的调整,这就要求企业应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及时的对自身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整,有效的提高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如人工成本费用,建筑企业中人工成本费用占总成本费用的比重较大,甚至超过总成本费用的三分之一,而我国对劳务公司能否实施“营改增”税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需要企业应关注这些政策的内容。
综上所述,“营改增”实施后对建筑业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营改增”实施后对企业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营改增”实施为切入点,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威扬.建筑业实行“营改增”的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 2012, (12):36-38
[2]罗绪富.建筑业“营改增”问题及对策探析[J].税收经济研究(双月刊),2013,(4):25-28
[3]万建国,韩菁.建筑业“营改增”问题分析[J].财会月刊,2013,(4):45-47
[4]汪士和.基于制度层面的建筑业“营改增”困境分析[J].建筑经济, 2013,(7):5-7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范文2
关键词:建筑企业;建筑企业文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market-oriented economy,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a significant trend of being improved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From the view of fierce competition in construction marke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uilding enterprise culture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它渗透并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所有层面。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更应该深深地认识到,企业文化要形成价值观,形成环境,不只是单单一句口号,需要企业的每个员工的学习、认同。当前,在国外巨型建筑企业尚未进入我国的情况下,国内建筑企业在面对国内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已感到步履维艰,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建筑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呢?因此,面临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队伍供大于求的形势,我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建筑企业如何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构筑文化平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
一、我国建筑企业文化的现状
企业文化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尤其是在建筑企业,把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我国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建筑企业对企业文化认识上存在片面、机械、僵化的现象,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企业文化政治化
认为企业文化单纯就是在新时期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完全以贯彻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指示精神为主。在某些建筑企业中,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是具有较强党性的党员干部,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个别人把讲奉献、学雷锋时刻挂在口上,并不考虑实际工作的效果。
(二)企业文化口号化
有些建筑企业,走进大门,就会发现从走廊、办公室、到施工现场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本无可非议,但它是否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恐怕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这是把企业文化空泛化、形式化、口号化的典型现象。
(三)企业文化的文体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建立舞厅,成立音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但这些可能是部分文体爱好者的事情,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专业文体团体,这是对企业文化的肤浅化。
(四)企业文化的表面化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诚然,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需要这些作为基础,但是企业文化决不单单仅有这些。
(五)有人认为,企业文化一旦制定就长此以往,百年不变。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建筑企业的文化应该有不同的涵义,企业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整合、创新。
(六)无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企业文化的建设虽然已经逐渐得到重视,但仍有些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员工,因为自身的素质和认识等问题,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无关紧要,至使个别企业产生无文化现象。
对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主要表现以上几方面。除此之外,还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员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这些都是不全面、不科学、不深刻的。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二、我国建筑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当今世界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新的管理观念,它开创了人类企业管理的新阶段,是“以人为中心”的较高层次的管理。国内一些专家认为它是与市场经济接口、相配套的管理模式,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支撑点。任何一种类型的企业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那么建筑企业文化有哪些特殊性呢?
(一)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由于建筑业属于全开放式竞争性行业,又是中最早进入市场的行业,在几乎没有地方和行业保护的情况下,企业完全依靠自身的努力,在市场上拼杀。
(二)以工程项目为中心的项目经理负责制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获取利润的手段,更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平台,而建筑本身的一次性和长期性,更决定了它将成为衡量建筑企业长期的、可靠的标准。而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保证每一个项目的优质可靠就成为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将企业文化全面的渗入到企业中,项目经理这一必经的渠道一定要通畅,也只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注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注入到具体的生产中,注入到所建设的目标实体中。
(三)员工是建筑企业文化推广的重点和难点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数工作都需要人工来完成,员工的素质和思想意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速度,所以,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推广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一些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则动辄拥有上万的员工,长期以来的运营体制更让这些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他们只是凭着所谓的“经验”和“资历”在企业中“混”下去。虽然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国企改革,这一情况已经有了好转,但由于建筑企业的员工大约有 3/4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比较低,让他们接受一些先进的理念、养成良好的自觉性和负责任的态度绝非易事。
(四)企业文化运行的灵活性
施工现场的分散性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离散性。由于临时用工多、工程项目在时间和地点上的不确定性,工作强度大,使得建筑企业文化建设难度大,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灵活、更有声势、更富感染力,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到施工现场去。
三、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应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对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外提高用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建筑企业,应在不断推行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将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建设不断地融入企业发展中,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文化底蕴与软实力。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状况,建设自己的文化这是当务之急,但是无论有怎样的特色,企业文化建设都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目标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是一种亲和力和吸引力。对于一个大型的建筑企业来讲,仅仅靠产权、物质利益方面的纽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纽带。由此看来,统一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非常重要。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的个性越浓,越切合企业的实际,其凝聚力和感染力就越强,越能引导企业长期的良性发展。
(二)以员工为中心,以人才为重点
建筑企业是以工程项目为运营中心的,员工作为直接参与建设的劳动者,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能否通过工程项目展现企业的良好形象也全赖于此。而建筑企业的员工由于大部分来自农村,知识水平有限,且工地的条件本来就比较艰苦,工程项目的建设又是一个体力活。所以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推广绝非易事,光靠理论上的灌输和说教也肯定不会奏效,这就要求企业采取多样化和人性化的运行方式,在生产和生活中慢慢的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
要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企业文体活动,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企业既是一个紧张的经营管理组织,又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从而形成企业员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荣辱与共、坚如磐石般的凝聚力。
(三)树诚信意识,创名牌工程,建立良好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外界评价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标准。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多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除了广告、公关、赞助等形式,建筑企业更应注重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断提高来提升企业形象。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诚信,这是良好企业形象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到建筑企业,便是对合同的严格履行、对质量的严格保证、对员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的严格保障。在商品品牌化的今天,建筑企业更应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创造企业的样板工程、名牌工程,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
(四)制定明确细致的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建设能否见成效、上台阶,关键要有制度做保证。一个大型的建筑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细致的企业制度。没有科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指标,优质的工程便无从谈起。而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不断摸爬滚打的员工凭着长期积累的经验,加上工作中的不断实践,则很有可能在技术上拥有自己独特有效的实现方式,更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施工方法。但是,他们的这些非常有价值的贡献却很难被领导和企业所发现和重视,随着人员的流动也很容易散失。而企业可以通过相应的奖惩制度进一步的鼓励员工进行创新,更可以将员工们宝贵的经验建档保存起来,以供参考和学习。这样,一种比学习、争创新的精神便在员工之中形成了。
(五)领导者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足;对策
引 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是决定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建筑企业兴衰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创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关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
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建筑工程中人力、物力及资金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选择技术方案时,必须要对比各种设计方案,以选择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方案,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及优化配置各项施工要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合理优化、组合各项施工技术,并选择和施工条件相符的施工技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1.3 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在施工技术监管过程中,必须要对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管理,且在确定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融入科学管理理念,使技术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性,使各项建筑功能都能很好的满足建设的规范要求,从而提升工程质量。
2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原则
2.1 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
工程项目部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务必要考虑周密,力求实现低投资、高回报,尽量将浪费与不合理开支减少,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也要注意成本控制,开拓市场以及打造精品工程等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在现场施工技术的使用方面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效率提升,促使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2 遵守规范化标准化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必须要符合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事实上,任何施工现场的人员意志都必须统一,决不能出现主观随意性。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现场施工制度,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能高质、高效完成,管理效益也会得到保障。
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不足
3.1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建立技术管理组织机构,技术责任制也没有明确,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由于技术责任制没有落实,致使各技术岗位没有技术负责人,大家相互推诿,无人负责。这种状况的持续导致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大大受挫,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3.2 技术管理模式较陈旧
技术管理的核心在于不断改革创新。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的注入对于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大多数建筑企业因循守旧,一直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方式。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致力于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技术管理人员经验少
当前,由于企业新建项目的不断增多,建筑企业对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地产行业和监理单位不断吸收技术管理人才,这更加剧了建筑企业人才短缺。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在岗技术管理人员通常达不到技术管理的要求,并且一些技术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多个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3.4 技术资料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也是工程技术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容不得半点马虎。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工程资料,如施工前的施工计划资料、施工日志、竣工验收资料等等。这些工程资料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全面描述,它们对后期工程质量评定、维修保养、工程改造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4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的技术管理制度是有效开展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项目管理部是整个项目工程的核心部门,因此,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应由项目管理部主导进行。首先,要建立各级技术管理机构,明确各机构的技术管理责任制,将职、权、责落实到全体员工。其次,强化落实技术管理规范,实现依法治企,依法论责,明确施工各阶段和各分部的施工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进度要求及验收的标准。最后,还要不断持之以恒,实行民主制的技术管理,定期组织全员开展民主讨论,不断更新技术管理规范制度,达成共同认识。
4.2 采用新的技术管理模式
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永恒的主题。美国苹果因为创新打败了诺基亚,成为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因此,建筑企业应彻底改变因循守旧的观念,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营造创新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实现技术创新。比如说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技术管理交流等座谈会,制定创新激励方案,提高员工学习新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技术人员在技术管理上的创新能力。
4.3 加强技术管理人才管理
技术管理人才是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核心,所有的技术管理活动的开展必须由技术管理人员来实现。建筑企业应加强技术人才的管理,选聘符合企业技术管理要求的技术管理人才。首先,可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实行校企联盟,建立人才储备库,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高校为企业输送人才。其次,企业还应建立内部技术人才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教育提高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建筑业内也会不断引进新的建筑材料、新的建筑工艺和新的施工设备,只有让技术管理人才掌握了这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组织现场施工,采用新型施工方式,提高建筑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还应制定严格的聘用制度,根据技术管理岗位的要求聘用技术管理人员,对于外部聘用的人员要进行综合考量,对于内部晋升的人员也要全面权衡,不可任人唯亲,只有从招聘上把好关才能尽量避免技术管理人员经验能力不足的情况出现。
4.4强化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并加强对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首先,企业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施工人员意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并加强检查、监督力度。此外,建筑企业还要建立工程资料管理的规章制度,由专业的资料管理员进行资料的管理,督促相关部门安装规定正确编写并及时上交工程资料,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技术的科学管理,就是遵循了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原则,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具体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重视管理团队成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升,从而确保管理团队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发挥处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攀.建筑施工技术全过程管理探析[J].中国建设信息,2012,(10).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范文4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信息集成框架;建筑模型;结构模型
目前BIM技术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以及现今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也就是工程信息交换标准被行业所接受,在建筑生命周期之中运用到信息集成技术也是越来越普及。在建筑领域,结构设计以及建筑设计无疑使其最重要的设计阶段,因此关于采用何种方法有效实现结构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信息集成也就是模型集成框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由于我国对于建筑信息模型这一领域的涉足比较晚,因此目前在我国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还是比较有限的。邓雪原(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发现可以直接由IFC自动获取得到SAR2000 以及ETABS结构模型的基本框架,张建平、胡振中(清华大学)研究则发现能够通过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结构设计相结合的施工安全信息模型来进行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分析。笔者结合多年的相关经验,根据前人的研究基础,结合结构模型以及建筑信息模型的转换,取得了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信息的共享和集成。
1.BIM信息集成过程和特征
BIM(英文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直译:建筑信息模型,中文含义:多维工程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经过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在全球工程建设行业的实际应用和研究,已经被证明是未来提升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技术及管理升级的核心技术。近十年来,BIM技术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工程领域取得了大量的应用成果。国内不少具有前瞻性与战略眼光的施工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应用 BIM 技术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NIBS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在2007年颁布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一版第一部分。
信息集成(集成平台)Integrated information(Integrated platform)是指系统中各子系统和用户的信息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编码,实现全系统信息共享,进而可实现相关用户软件间的交互和有序工作。标准化是信息集成的基础,主要包含通信协议标准化(如MAP/TOP,制造自动化协议/技术办公室协议等),产品数据标准话(如STEP,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等),以及调节网络标准化,电子文档标准化,交互图形标准化等。集成平台是信息集成的有力工具,这是面向对象的开放式集成技术,例如有X个需要交互的应用软件,只要把每个应用软件分别接到集成平台,就可在一组集成服务器的支持下,实现X个应用软件的集成,因而集成的复杂性由多个降到一个。集成平台技术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所有信息流全部都集成起来则是BIM信息集成的最终目的。但是难度自然也是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之中,数据的相关信息和工程项目建设都是在长时间的过程中的一个积累,在这个长时间的过程之中,每一段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流,而BIM的信息集成则必须在这个长时间的过程之中保证信息的螺旋上升,知道项目完工后BIM信息模型框架体系构建的完成。
2.建筑结构模型的复杂性
2.1基本对象表达的区别
对于不同的专业,结构模型和建筑模型自然在信心的表达方面也会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对于建筑产品的基本对象之间的空间分配关系、空间拓扑关系、外观真实表现则是建筑模型比较关注的;而对于结构模型,对各个对象和产品之间的受力分析以及连接关系探析才是其重点。
2.2模型数据构建的反复
在所有模型之中,处于顶端位置的就是建筑模型,它产生的诸多信息流会分别被节能设计、结构设计、水暖电提取和继承。在将建筑模型的信息提取和继承之后,还会根据自身特性来二次建模。在二次建模的过程之中信息的获取会反复很多次,直到最终满足设计相关要求。
3.建筑结构信息模型ASIM集成框架
3.1ASIM上层模型流程设计
模型转换的中间环节就是应用开发接口(模型信息转换平台),解析IFC 标准的EXPRESS 语言表达类则是通过程序语言(FORTRAN或者C++),并且通过相关技术手段来获得对象之间拓扑关系信息和建筑基本对象(构件)信息,最终实现在PKPM的CFG平台之上显示能够最终成为结构模型的建筑对象。
3.2ASIM集成框架
根据上文所说的建筑部分建模的相关特点,对ASIM(建筑结构信息模型集成框架体系)进行构建,这这个系统之中主要有四个体系:模型体系、应用体系、数据库体、转换体系,其中,设计者使用相关软件的操作层为应用体系,体系的顶端资源则是建筑模型和数据库
4.ASIM 信息转换平台
在ASIM 集成框架体系中,对于整个框架体系的顺利运转主要依靠的就是模型的信息转化平台的操作。而模型的信息转化平台依靠的就是建筑模型的相关联系以及底层建筑基对象(梁、墙、柱、洞、板等)映射以及提取,最终实现在各个构建过程中转化底层信息流的目的。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于BIM(建筑信息模型)信息集成过程中的相关特点,创建了面向设计阶段的ASIM系统,依靠ASIM信息转化平台的开发和利用最终优化并且实现了BIM信息集成框架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照球,李云贵.建筑结构信息模型的研究[C/CD]唐锦春.第十四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 219- 226.
[2]刘照球,李云贵,吕西林,等.建筑结构信息集成的程序实现[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9,25(3)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范文5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索赔
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复杂的生产过程。按照建筑的程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依次划分为建设前期阶段、勘察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有多方主体人:业主方、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材料设备供应方等参与到项目中,而这些主体人往往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出发,通过相互的合同关系,通过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开拓市场,如何在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保护自己的权利、获得更大的利润、降低市场中的各种风险,合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实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和承包合同制以来,建设项目管理紧密围绕合同条款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建筑行业无序竞争的状况。但在建筑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合同意识淡薄、合同管理水平低等现象[1]。
1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建设各部门或者相关利益主体对合同关系进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从而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合同纠纷,防止、制裁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合同条款实施的一系列活动[2]。
2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特点
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时间长,导致了工程承发包合同具有周期长的特性,大部分合同从招投标阶段就开始进行管理,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结束的保修期;建设工程项目投资额大,对应的合同价格就高工程经济效益的高低,承包商是否获得利润,与合同管理息息相关,稍有失误可能导致工程亏本。但从建筑市场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利润减少,合同的风险加大。只有重视合同,重视合同管理,才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风险,增加企业利润[3]。
3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措施
为了提高并强化建设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3.1提高项目法人组成人员的素质,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依赖于各大组织,我国目前实行的项目法人制是指投资方或建设方依据项目成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一些行政领导成为建设单位的项目法人,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建设工程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项目管理的操作经验,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无视合同条款,出现了拖欠进度款、不按合同约定进行的市场乱象,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在项目法人单位和建筑企业应该成立合同管理机构,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统计、台帐、报告和统计制度,配备具备合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重视合同管理,企业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或学习班等形式提高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3.2加强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合同管理
建设工程招投标属于建设工程合同的谈判和订立阶段,招投标是合同管理的基础之一,是合同管理的前一个步骤[4]。在工程招投标阶段,有些行业或地区存在保护主义的思想,暗箱操作、虚假招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在投标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通过贿赂招标人,以低价的方式中标,而在合同履行过程,通过变更合同内容和合同价格等形式要求招标方加大资金投入。因此,在招投标阶段中,相关部门应严格把关,加强对各投标单位诚信度和资质的考察工作,建立公平公正的环境和合同管理制度。另外,在承发包双方签订合同之前,双方都要认真研究合同条款,结合项目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提前预测经济、政治、环境等潜在的风险,并事前做好预防措施。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当事人需对合同条款的用词进行评审,凡是出现合同条款表述不清的地方,双方需明确下来,以免将来因条款模糊不清导致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给合同的履行带来困难。
3.3加强合同实施监督机制
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对工程实施监督是日常性工作,可以保证合同按照计划正常履行。在合同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好投资人、项目管理人员、总包单位、各分包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好合同的解释和指导工作,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合同的实施情况,做到每天监督、检查分包商和各工作小组的履行情况,可运用PDCA的方法进行合同管理,遇到计划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偏。
3.4做好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时间长,工作内容多,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发生索赔的现象。因此,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需加强索赔的教育培训,建立工程索赔管理制度。在合同管理初期,要以工程合同为依据,对合同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分析合同索赔的可能性,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以便采取最科学、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从而保护各自企业的合法利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生存能力。总之,对合同进行管理,需将项目的成本、质量、工期等统一考量,创造一条适合各自企业良好发展的合同管理之路,不仅对企业、对项目本身,而且对社会也能产生正面的影响,促进我国合同管理健康有序的发展,推动建筑市场的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云.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完善[J].建筑经济,2007(9).
[2]梁文国.我国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5).
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范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节能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消耗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提出,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近年来,绿色环保、生态建筑等不断的提出,人们对建筑节能设计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如何保证建筑设计在建筑整体、内、外部环境等各个环节上实现能源的节约,从而实现建筑、人、环境的相互融合,和谐统一。
一、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措施的重要意义
我国虽然具有十分丰富的能源,但同时也由于人口众多、人们开发利用不当等因素导致大量的能源被浪费。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关注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建筑都属于高能耗建筑,不仅导致大量的能源被浪费,还导致环境被污染和破坏。就建筑能耗来看,包含了诸如采暖、空调、照明、家电、热水等诸多方面的能耗。而设计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依据,其设计的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建筑能耗的高低。因而为适应时展的需要,就应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相应的节能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建筑节能设计水平的提升,进而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耗费用,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完美的转型和有效的升级。由此可见,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设计节能的基本原则
1、规划中的节能
从建筑群的整个初始规划当中,合理的利用自然光的能量,能达到在冬天取暖季能量减耗的目的。将空气自然流通的风作为夏季的降温来源,控制在一定的风速,使整个建筑群的空调、风扇等常用的降温类电器类的电能消耗有明显的降低。对于建筑的间距、户型、采光朝向,降低不必要的能量需求,如冬天的寒风导致的热量损失,夏季阳光过强由需要额外支出的降温电能损耗。
2、建筑物本身的节能
对建筑物的外形,内部构造,房间的尺寸和窗户的朝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降低房间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降低损耗系数,从而在采暖和降温两个主要的能耗点上实现节能的目的。
三、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分析
1、房屋屋面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屋面是建筑护结构,受到室外环境影响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承受室外温度最高的地方,屋面的面积是非常大的,在进行房屋建筑节能的时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屋面的保温以及隔热措施对改善高层建筑的室内温度环境和调整整体的能耗情况非常重要。在对屋面采取保温节能的时候,通常的做法是将高效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保温材料一定要保证强度非常好、保证质量非常轻、导热系数小,而且要做到吸水率低,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保温材料才能被使用,这种施工技术被称作为正铺法。还有些高层施工中采用的是倒谱法进行施工,主要是将轻质高强吸水率低的聚苯板作为保温材料,这种施工方法下,防水层是设置在保温层下的,这种施工方法可以更好的发挥保温材料的保护作用,同时防水材料也可以避免受到室外空气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在施工中也可以避免施工人员来回走动对防水材料造成影响,这样可以提高防水材料的使用年限,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在进行屋面节能设计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浅色坡屋面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排水,同时也能防止屋面出现渗漏的情况,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隔热保温,同时做到节约能源。
2、房屋门窗工程的节能设计
在选择住宅和装修住宅的时候,人们通常注意的是门窗的保温性和密实性,这两个方面的物理性能和住宅的舒适性以及节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多的地区,以前的窗户结构都是单层玻璃结构的,这种结构在保温性和密实性上都是非常差的,门窗的密实性和保温性不好就会导致室内的温度出现很大的变化,为了保证室内的温度,就要不断提高温度,在这个过程中,能源就会出现过多的消耗。为了更好的保证门窗的保温性和密实性,现在的窗通常都是铝合金窗,对提高室内的舒适性效果非常明显。在进行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时候,节能标准对门窗的保温情况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门窗的保温效果,同时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也可以采用新型的节能建材。为了更好的提高窗的密实性,在施工中一般采用的都是密封的中空玻璃,同时采用的是多片板的玻璃,在密封空间内还进行了干燥剂的装置,这样即使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玻璃表面出现结露的情况,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窗户的洁净和透明度,同时也能使提高整体的保温效果。在进行门窗设计的时候,窗户并不是开的越大越好。要根据玻璃的保温情况对穿墙的比例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节能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
3、房屋外墙保温节能的设计
对于我国现有房屋建筑而言,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护墙体保温隔热性能的好坏是影响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使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则是房屋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在建筑的基本形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可多考虑节能保温涂料与轻型保温板材等技术的复合运用。目前,高效建筑绝热材料的使用和复合墙体的做法在国内不断推广,其中,性能最好的还是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施工技术。众多施工实践显示,粘贴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和浇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相比,聚氨酯硬质泡沫的保温性能更优越、更接近于节能65%的要求。对某些较为重视建筑视觉形象的特殊工程,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相结合的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因其支撑结构相对独立,各种技术运用的空间较大,可考虑以原有墙体作保温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外包,宜采用各类型节能保温板材辅以保温辅料,并配合节能保温门窗等共同使用
4、屋顶节能设计
层面节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如在加设隔热保温层、设架通风层、采用种植隔热屋顶、坡屋顶、阁楼等方式来实现阻挡太阳辐射热量的传导,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也可在屋顶上种植植物来使太阳辐射热能的转化,从而使屋面的温度变小。
5、可持续利用能源的选择分析
现阶段多数节能建筑选择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风能发电技术来给房间内部发电和调控室内温度,通过PV板产生直流电,储存在蓄电池中备用,或通过逆变器变为交流电用于室内电力供给,剩余电量则送入电网,从而满足了室内的全部供电需求。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辐射板技术,将吸收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能作为热源为室内供暖,同时利用太空辐射制冷技术为室内供冷,结合水源热泵技术调节室内温和湿度,保证舒适的室内环境要求,利用了真空管高温集热技术来提供烹调用热。
四、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前景展望
建筑节能对建筑业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面对全球能源的日益紧张,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节能技术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工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刚刚启动。因此,在节能设计方面应做到,首先,在设计技术节能方面,积极采用节能建材、新型节能墙体、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低热能及回收废热、余热技术;其次,在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管理方面,加强房屋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严格实行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把房屋建筑节能设计作为房屋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要考核项目;最后,在房屋建筑设备产品的使用方面,应采用节能型供热、空调设备,并提高设备运行时的能源利用率,以达到更好节能的目的。
结束语
我国是个资源消耗的大国,需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建筑企业作为我国行业中的重要一极,每年兴建大量的商用和民用建筑。如果在这些建筑当中,使用大量的节能技术,那么每年节约下来的各种能源是十分可观的。因此,我们需要在建筑设计中竖立“节能”的观念,设计出大量高品质的节能型建筑物。
参考文献
[1]郭玉峰.新时代建筑设计节能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
[2]杨立.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节能措施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2.
[3] 孙玫.论述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问题[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