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盈利模式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居家养老盈利模式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居家养老盈利模式分析

居家养老盈利模式分析范文1

(兰州商学院 金融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保险公司的介入对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仅可以为养老社区项目带来大量稳定的资金支持,也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拓宽自身资金的投资渠道.本文从宏、微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的意义,并对泰康人寿正在推行的养老社区建设进行分析,以此提出我国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保险公司;养老社区;投资模式;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40;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04-03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社区是以地域为基础的生活共同体.而按照上述解释,我们可以将养老社区定义为: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基础上,成立的由以养老为目的的一般社区居民(主要包括老年人和服务者)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种社区是一种与普通社区不同的生活方式,具有独特的地域范围、相关利益和归属感.

1 中国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的可行性分析

1.1 我国养老市场卖方市场时代已经来临

1.老龄化形势严峻催生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3年,中国老年人人口数量已经突破2亿大关,达到了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事实上,我国自2000年起就己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老龄化程度逐年加重.伴随着老龄化的逐步深入,我国人口中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以及失能、失智老人占比逐年上升,由此带来的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2.家庭结构的改变增加了对养老社区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仍然是以“居家养老”为主.然而,随着国民工作强度与经济生活水平的改变,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己经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养老需求.

在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推进的30年中,我国的家庭结构始终维持在小型家庭水平,大部分属于“四二一”结构,即一对夫妇需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孩子.与此同时,主要的工作群体在生存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跨地域流动越来越频繁,无法给予父母及时的照料;父母要求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变,子女在赡养父母方面的时间与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急切需要专业的养老团队给予帮助.

3.通过养老社区项目可以拓宽家庭的自有资产投资渠道

不仅如此,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家庭已经拥有一定资产,大部分家庭希望通过投资减少资产贬值带来的损失,而在我国投资市场不健全、投资渠道较为单一的现实情况下,将资金应用于一些有长期规划、安全性及流动性较高的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保险公司开展的养老社区项目正符合这些要求.

4.养老机构供给不足,养老供需关系失衡严重

在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面前,我们不得不面对我国养老机构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护理床位,护理人才严重不足,而现有的护理人员也存在着质量上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技术水平不足,服务未形成系统化,无有效监督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012年底,我国养老机构达到约4万家,但仍旧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可见,仅靠现有的养老机构,根本无法承担起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重任.

1.2 从保险公司自身的角度需要发展养老社区业务

1.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养老社区得到改善

我国养老社区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但资金缺口严重,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投入,无法快速展开业务;反观保险公司,我国绝大部分寿险公司却面临着大量的寿险资金无法得到有效使用的窘境.

一直以来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都集中于银行存款、债券和股票.到2011年底,保险资金可使用余额55192亿,其中银行存款17692亿、债券25916亿、证券基金2909亿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公司资金投资结构略显单一.2012年,保险行业实现投资收益2085亿元,投资收益率仅为3.39%,为近年来的低点.

由于我国保险法的约束,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会受到很多限制,而可以予以投资的项目无不面临投资结构单一、投资收益率低以及风险大、资产负债不匹配等问题.选择养老社区,既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寿险管理经验支持养老市场,同时也拓展了寿险产业链,对改善我国养老产业窘境、缓解国家养老压力有相当大的帮助.

2.保险资金能够与养老社区有效契合

保险公司投资最注重的是投资项目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因为保险公司只有选择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渠道,才能有效抵御经济周期和寿险理赔需求给公司经营带来的风险.

养老社区的回收期长,与保险公司可运用的中长期资金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养老社区投资回收期可长达10-15年且初期投资规模巨大,对经济实力与资金规模要求严格.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保险公司可用资金为6.85万亿元,而寿险资金占比达到80%,且寿险资金中约一半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完全可以达到养老社区的投资要求.

3.养老产业能与保险公司主营业务互动

在发展养老社区方面,保险公司具有天然优势:首先,寿险公司的相关产品很多是以长期护理以及医疗和养老保险为主的,而这些产品的需求者正是老年人,通过这种客户优势,保险公司可以借助自身知名品牌形象迅速打开养老社区市场,成为该行业的领军者.其次,在吸引众多客户的同时,保险公司也会产生巨大的规模经济.保险公司通过发展养老产业,丰富了寿险产品种类,不断延伸相关产业链,可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金融理财增值服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客户忠诚度,最终促进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而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保单来锁定住户,而未来养老以及医疗保险方面的政策也都会引导商业养老进入社会养老领域,并且给予的支持力度还将提升.再次,保险公司在客户管理,尤其是全产业链条塑造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在产品定价方面具有数据处理和综合考察的能力,这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

4.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保险公司开展养老服务

2012年7月,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细化规定了保险金投资养老地产问题.2013年9月底,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将实施大类比例监管,而减少了针对具体的投资品种设置投资比例限制.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业界称为保险业新“国十条”).养老产业得到明确的政策支持,作为保险、地产两大行业的结合,养老地产领域已被多家保险公司盯牢.

2 我国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案例研究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目前共有七家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从2010年以来,,国寿、平安、新华、泰康、太保和太平均有大手笔投入,总投资额在1000亿人民币左右.

从投资规模来说,中国平安保险投入270亿人民币,合众人寿紧追其后约为200亿人民币,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的投资额分别为100亿和90亿人民币.新华保险以及中国太平的投资较少,大约为20亿人民币;而中国人保目前仅有投资计划,还没有实际的养老社区建成.

现以泰康人寿养老社区为例,对我国的保险公司养老社区业务进行分析.2009年泰康人寿旗下养老社区投资与运营机构成立.2010年6月“泰康养老股权投资计划”获保监会批准试点,泰康人寿购置北京昌平土地2000亩规划建设高级养老社区,项目于2012年6月动工,一期投入约40亿元.

2.1 功能板块

泰康人寿根据科学设计,以不同老人不同的自理能力划分,在泰康之家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2 运营管理

由泰康之家成立管理公司,采用押金+月服务费收费模式,并聘请专业团队进行专业管理.为老人提供细致周到的一站式管理服务,不论在哪里,只要购买产品,即可入住泰康的任意一家养老社区,称为候鸟式养老模式.

2.3 商业模式

采用“直接入住+保险产品挂钩”的形式,对于那些保守、无风险意识的客户,这种形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可选择“自选计划”增加资金运用自主性,但要承担养老金没有保底保障的风险,对于风险偏好较强的客户来说,“自选计划”更加合适.

综上所述,泰康人寿养老项目拥有以下几点优势:(1)投资方式自由组合,覆盖全面且灵活多样.(2)结合生存保险方式,按月给付养老金,降低了长寿带来的各种风险.(3)被保险人可以安逸的通过委托保险公司进行资产投资,轻松获得资金回报.(4)养老计划设计具有严谨的科学性.通过对养老市场详细的调研基础上,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优秀产品.

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种模式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点,现有产品不适合即期养老客户.保险公司不可能放弃如此巨大的即期市场,所以应该继续完善产品,为现在的老人提供适合的产品.

3 我国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所面临的问题与策略选择

3.1 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1.营利性养老地产的政策导向模糊

保险公司进入养老产业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但是由于存在资质的制约,保险公司开发养老社区存在很大的困难.政府相关政策措施刚刚出台,还没有来得及细化,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阻碍重重.尽管相关政策已经出台,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表示会大力支持保险公司涉及养老产业,但这些支持都处在起步阶段.

2.面临专业化管理难题

养老社区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相关研究与著作鲜见于市,所以在大力发展该产业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相关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养老产业卖方市场加剧,急需相关专业护理人才.日益壮大的养老需求与相关人才物质匮乏的矛盾,成为保险公司在发展养老社区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3.2 保险公司发展养老社区的策略选择

1.全力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首先,建议国家尽快制订具体的管理细则,以政策指引方式鼓励保险公司投资养老服务.其次,在土地出让和建设以及城市规划方面,可以针对养老产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再次,加快推广“以房养老”等相关试验模式,以此方式向即期养老人群提供大量闲置资金,为其购买保险产品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可以效仿美国,开发REITs模式,完成该模式政策资金落实.

2.关注中高端需求注重产品服务创新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需求已经发生改变,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收入较高或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对于服务养老、专业养老的接受程度与需求远远大于低端水平人群,对于中低端收入人群的养老服务,建议仍旧以政府主导为主,社会扶持为辅的方式,保障其基本养老,而在我国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政府提供的基本保障明显无法满足居民们日益提升的物质精神需求,建议保险公司可从中高端需求客户人群入手,待其盈利模式明晰,再继续拓展市场.

高端养老人群对保险公司提供的养老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完善服务的同时,要更加细致周到人性化:一是配置完善优质的基础设施,住房、绿化、医疗都要达到优质水平;二是设置专门的生活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三是组成高素质的专业团队,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人性化服务;四是提升社区科技含量,借助先进技术使入住老人得到及时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保护.

3.创新产品销售与养老社区挂钩保险产品“预销售”

建议保险公司采用预销售的方式,不必等到房屋建成,配套设施都齐全时才开始销售产品,例如泰康人寿与合众人寿就已经开始销售在建设中的部分养老社区,用以缓解回报周期过长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保险公司也可借鉴国际经验,学习日、美等以租赁形式为主的养老社区经营方式.

4.增加专业机构设置,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创建专业业务团队,分部门分职责对养老社区进行管理,例如配置专业的医疗团队,护理团队,也可以采用范围经济方式,投资专业的护理培训学校,使大量的护理人才可以在校内就业,将实践与学习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人才不足问题,也加快了就业速度,为我国就业市场解决了一大难题.由保险公司进行总体调度与规划,而具体的细节服务可以做到责任到人,以减少社区管理上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养老社区也得以快速成长,减少投资回报期过长带来的风险.

除此之外,保险公司也应该注重人才储备,着力培养物业、投资、医疗护理等各方面的人才,以解决现有人员不足问题.如此这样,保险公司才能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为老人提供切实完善的晚年养老生活服务,为我们的父母营造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鞠秋锦,邓卫华.浅析中国的居家养老[J].热点透视,2004(12).

(2)王海燕.发展城市社区养老应对人口老龄化[J].理论学刊,2006(03).

(3)张晓华.我国养老社区软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0(14).

(4)陈丽珠.北京应建立养老社区[J].北京观察,2011(02).

(5)李成玉.老年住宅开发模式分析[J].住宅科技,2009(02).

(6)牛建宏.20万亿市场规模呼唤加快政策扶持[N].人民政协报,2011-09-20.

(7)吴玉韶.老年产业发展需求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观察与思考,2010(8).

(8)胡晓平.社区养老:我国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铜陵学院学报,2010(03).

(9)孙洁.促进保险资金带动养老地产规范持久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1(08).

(10)谭显英.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的收益与风险[N].中国保险报,2011-06-13.

(11)赵蜻.浅析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实体的可行性[J].上海保险,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