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急救的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伤急救的技术

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1

1 抢救中感染各种传染病的可能[1]

1.1 针刺伤,外伤患者由急诊科直接推入手术室,常满身血污,增加了护士直接接触血的机会。由于病情危重,循环衰竭,休克患者躁动或醉酒患者、神志不清患者的不配合,都为手术室护士建立静脉通路带来困难,使护士被针刺伤的危险增加。

1.2 安瓶割伤,某些药品安瓶质量差,缺少砂轮,抢救时给药急,用量大,忙乱中均可导致安瓶割伤手指。

1.3 器械损伤,手术中传递锐利器械时,操作不当,配合不默契,可能被器械损伤。

2 发生医疗纠纷的可能

2.1 文件填写不全,如手术器械清点单,护理记录单,抢救中用药未及时记录等。

2.2 未按《输血法》执行操作,外伤患者(如肝破、脾破裂、多处刀伤)、胸外伤患者等常伴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常危及生命,需立即输血补充血容量。情急中有发生未采集血标本就先输血的可能。

2.3 器械遗失的可能,多科室参与抢救时,伤口大、深,两科联合手术、接台手术、护士夜班疲劳、责任心不强都有发生器械遗失的可能。

2.4 标本遗失的可能,接台手术时上一台标本未及时固定,或器械护士交接班未有说明均有可能发生标本丢失。

2.5 遗忘伤口,多处刀伤患者,神志不清患者均可能发生。

3 遇情绪失控家属,有冲突的可能

外伤患者事发突然,家属情感突然遭受重击。或由于患者病情较危重,家属常情绪激动、焦急、易怒,有时会迁怒于人。夜班护士劳累,抢救心急,解释不到位等易引起患者家属不满。

措施:

3.1 手术室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的群体。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通过针刺伤或经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6.0%~30.0%,3.0%~10.0%,0.2%~0.5%。所以手术室护士应重视自我防护,操作中戴手套,使用护目镜等用具[2]。对外伤躁动患者应先适当固定再行穿刺。疑似传染患者或进行危险操作时应戴两幅手套。

3.2 认真检查各种表格文件,及时记录。使用植入人体的物品及时将合格证贴到手术护理记录单上。认真填写,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地记录患者入、出手术室时间,患者神志和意识情况,术中所用的敷料,器械清点数目,抢救患者经过记录等,手术医生填好手术护理记录单。病史和手术记录、病程记录是医疗纠纷发生时的重要评审依据,完整的病历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在相应的栏目上应负责签名。

3.3 手术室护士责任重大,时刻加强责任心,慎独精神,反复多次认真核对器械,纱布,缝针等。尤其是多科室参与抢救,同时实行手术时,有时夜班工作量大,通宵无眠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后半夜比较疲劳,思维和体力衰减的情况下,更应保持警惕,器械护士应做到心中有数,器械不可混放。巡回护士应及时登记计数,每关闭一个切口都要认真核对,无误后方可缝合伤口。手术器械及时清洗、擦干、上油、包扎,不应留置至次日,发现器械缺少时及时找回,及时处理。

3.4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常规,执行口头医嘱时,给药前后均应复述一遍,并保留安瓶。及时告知医生补充医嘱。

3.5 术中输血应严格执行输血前血标本采集留样制度。先采血样后输血。并实行两人双次核对,无误后再行输注。将血袋及输血反馈卡及时送回输血科。

3.6 手术间用物齐全,砂轮、一次性手套、利器盒、护目镜放置在方便取放的位置。使用输液三通,减少给药时的危险。用完的针头、安瓶及时丢到利器盒中。

3.7 术中切下标本及时固定妥善放置在病理专放区,并叮嘱医生补充病理单。

3.8 仔细认真交接患者皮肤。入室时,应与急诊科护士交接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数量,位置。出室时与术者再次核对,防止伤口遗留。

3.9 手术室护士应在抢救中保持镇定,要以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进行解释和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和冲突性语言。如遇失控家属,与家属沟通时应有人陪同,必要时通知保卫科。并管理好手术室大门,防止激动家属破门而入妨碍抢救。

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尤其是在工作量大高风险的手术室工作,经常的急诊抢救工作,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昼夜颠倒,三餐无规律,快节奏连续工作和精神高度集中,使她们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紧张抑郁的心情长期得不到宣泄,极易导致身心疲劳。现代手术室急诊急救护理要求护士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全面掌握急救专科理论知识,较强的应急能力,娴熟敏捷的操作技术,默契的配合意识,都待于护理人员平时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多积累抢救方面的知识,在手术过程中,能做到忙而不乱,心中有数,积极配合抢救过程。同时手术室护士应增加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加强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使自己在医治患者的同时保障自己的安全。手术室护士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合理安排休息,工作之余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放松紧张的神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2

[关键词] 护理;肠外营养;上消化道疾病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26-01

各类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对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治疗时应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称之为围术期营养支持[1-3]。对我院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来我院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患者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3~78岁,平均(55.40±7.32)岁。胃底贲门癌10例,食管癌18例,中段8例,下段11例,食管下段憩室1例,贲门失弛缓症1例,食管良性溃疡症5例,胃底溃疡并穿孔2例,胃体癌3例,食管中下段切除弓上吻合16例,食管下段切除弓下吻合4例,胸段食管切除颈部吻合3例,贲门癌根治10例,全胃切除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1例,Helle's手术3例。

1.2 方法

将患者分对照组20例,实验组20例。

1.2.1 对照组:给予TPN支持治疗(蛋白用量

1.2.2 实验组:给予TPN治疗同时使用大量白蛋白和血液(蛋白用量>50 g)。

1.2.3 所有患者术后至少禁饮食7 d,接受相同热量、氧和输液量。

1.2.4 护理方法:测量围术期间患者体重、血常规、肾功、血糖、血生化、血浆蛋白总数和分类。记录术中、术后白蛋白量及输血量。记24 h尿量、尿素氮,观察有无并发症。每天对导管皮肤出口进行消毒更换敷料,了解导管有无脱出及局部炎症反应。每次营养液输入完毕,用盐水冲洗后,再用肝素冲洗“锁好”。如有局部炎症反应,高热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应拔出导管并留末端培养。

1.3 检测指标

观察患者输液期间生命体征,测量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患者血浆蛋白总数、白蛋白、体重、血淋巴细胞计数、血生化、24 h尿常规、肾功、肝功、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采用t值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浆总蛋白结果比较

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浆白蛋白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浆白蛋白的变化(g/L)

各组术后3 d与术前比较*P

2.3氮平衡检测结果

两组间24 h排氮量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均呈负氮平衡,术后7 d均恢复正氮平衡。两组患者术后3 h血浆总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均比术前明显降低(P

3讨论

我院前瞻性对40例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研究,证明对上消化道手术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是有应用价值的。单纯TPN支持治疗、输血及大量白蛋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4],从而减少了由于输血给患者造成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术后7 d体重与术前基本相同,说明肠外营养能维持大手术后患者的体重。所有患者术后7 d都能恢复正氮平衡,且能保持血浆蛋白总量和白蛋白在术后维持较高的水平,经TPN治疗,无一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本实验研究证明TPN能使术后不能经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改善营养不良,纠正负氮平衡,维持机体的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花无放.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6):339.

[2]刘琪,刘艳,肖东.普外科危重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J].新疆医学,2009,(4):47-48.

[3]韦军民.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7(6):6-8.

[4]李晓玲,夏羽菡.我院2006~2008年TPN药物利用状况调查[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5):639-641.

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3

关键词:热烫印;汽车内外饰件;工艺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品质追求越来越高,汽车内外饰件是关乎品质和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热烫印工艺应用于汽车内外饰件上,符合汽车内外饰多元化的发展,提升汽车内外饰表面质量,在空调出风口、门踏板、中央饰框、散热格栅、标牌、外饰条等部分都有应用,热烫印工艺在主流的汽车厂商中有广泛应用,本文将针对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的应用上进行研究。

1.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上应用的原理

汽车内外饰件上采用热烫印技术比较普遍,衍生出三种工艺技术:模内转印、嵌片注塑、传统热烫印技术。模内转印是在注塑时,也转印上了各种装饰效果,具有创意,融合了模腔熔胶和注塑模腔的转印薄膜,将预涂的谁图案凝固在塑件上,定位精密,也不需要后期的处理,此类工艺由于步骤单一,可以极大的节约成本,也方便更改设计,尤其是在汽车内外饰设计多元化的今天,具有很大的优势。嵌片注塑可以补足模内转印对产品装潢深度的限制,常用高压成型或热吸塑成型,按照产品外形裁出嵌片,最后内外饰件上就可以呈现装潢效果。传统的热烫印技术应用较多,主要是烫金属箔技术。

2.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上的工艺应用

2.1热烫印膜

作为烫印技术的主要形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烫印技术的发展,以其形式多样的优点应用十分广泛,如汽车内外饰件、贺卡、化妆品、电子元器件等,热烫印膜的品种、规格多,可以根据附着层和外观分为颜料箔、金属箔、木纹箱等,图案上有刷纹、亮银、亮金等,金属箔在汽车内外饰件的热烫印上应用最为常见。热烫印膜是在薄膜片上镀一层金属,通过载体镀层转移性工艺涂层来实现烫印,基本上有五道工序。

(1)首先是载体,也称为基膜层或片基层,厚度规格不一,对其它层起支撑作用。其材料多为PET聚酯膜,具有易降解、耐高温、单向拉伸性好、不易断裂等优点,另一种载体有涤纶,应用相对较少。

(2)剥离层,热烫印要将胶层、铝、颜料等脱离载体转移到饰件表面上,需要迅速的剥离,剥离材料有水蜡、石蜡等,较为常用的是石蜡,由于物理性能稳定,但附着在载体上时需要专业的设备,将石蜡以雾状、粉状、固态等形式喷洒在载体上,烫金纸是最为常用的剥离涂层。

(3)颜料层,也称为保护层,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颜色效果,同时可以保护精镀铝层,增强亮度。颜料层主要由染料与合成树脂组成,呈现蓝、绿、红等色泽,可以发挥烫金纸丰富的色彩。

(4)金属层,金属层的制造工艺是经真空高温的蒸发、冷却、升华,然后沉积形成。

(5)胶粘层,其组成材料主要是树脂或热熔性塑胶,热烫印时,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将染色层或金属层粘结在汽车内外饰件上,该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烫金纸的应用范围。

2.2烫印模具

汽车内外饰件不规则的特点,在热烫印时,多采用平压与立体烫印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批量化生产的需求。立体烫印是一种复合技术,融合了凹凸压印与烫金技术,将需要的图文制作成阴模和阳模,凹凸压印和烫金技术一次性完成。烫印版具有深浅层次变化,凹凸模的深度是相互对应的,这种工艺可以减少套印不准或加工工序,提升加工的效率,节约成本。烫印模具的核心就是烫金版和底模与工件的吻合度,汽车内外饰件中的饰条、饰框、饰圈等具有尺寸小、曲面小的特点,烫金版和底模凸版相对简单,如下图1与图2所示,最关键的是要确保烫印的吻合度。

图1:烫金版

图2:底模凸版

以宝马公司的散热器格栅,两侧表面弧度适中且型面长度不大,采用立体烫印可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一般的平压平式烫印很难应对,容易出现漏烫、漏印等问题。针对平压平式烫印存在的缺点,现阶段大多采用分段式的烫印技术,将整个烫印部分划分为左、中、右三段,这样可以根据每段的特点进行设计,可以适应汽车内外饰件的多样化需求。对于3D曲面形状或球体产品,可以采用烫印膜包裹在烫印面上。热烫印模具中的关键部分是印模,分为硅橡胶印模和金属印模,硅橡胶印模已经成为了最基本的工具,但受压力、温度和烫印型面的影响,烫印的质量随之下降。当前的硅橡胶印模耐温极限为280摄氏度,变形厚度小于20%。汽车内外饰件的形状比较复杂,型面有凸钉或峰角,容易损坏硅橡胶印模,印模的厚度越低,弹性也越低。金属烫印模多采用平烫技术,如烫印刻度、绘图仪器上的文字、量尺等,在汽车内外饰件上应用很常见,在烫印条件下不会塑化。

2.3烫印夹具

完成高质量的烫印不可或缺的另一个条件是烫印夹具,烫印夹具垫在塑料件下面,起定位或支撑作用,防止塑料件发生偏移,确保烫印面的高质量吻合。大批量生产时,则多采用金属制作底模,而底模的固定方式是关键,其连接方式、固定点位置等保持不变。烫印夹具的制作需要根据塑料件的特点设计,但由于汽车内外饰件形状多变,因而需要考虑夹具制作的成本,尽量考虑通用性,降低成本,提高加工的效益。

2.4热烫印工艺

汽车内外饰件的热烫印工艺具有一般性的流程:烫印前的准备工作、装版、垫版、参数确定、试样、签样、正式生产。以烫印箔为例,首先是烫印箔与基材的接触,然后是转印到基材表面,再者是卸除压力,进行剥离,最后是进给烫印箔。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拟定的工艺执行,细微的疏忽也有可能影响表面质量。热烫印的工艺参数包括压力、时间和温度,三者完美结合才能取得高质量的烫印效果,汽车内外饰件的烫印温度一般是在215摄氏度左右,但烫印的温度和材料关系比较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出现问题,过低时易出现断笔划、烫印不完全等问题;温度过高时易出现变蓝或白花的情况,影响色泽和美观。热烫印的压力需要依据汽车内外饰件的结构、体积、烫印形式来确定,同样需要控制合适的压力,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质量,如果压力过高,容易出现烫迹不清晰,过于光亮,糊版等问题;压力过低时,容易出现发花、脱落等问题。烫印时间需要固定为一个常量,然后根据烫印的时间调整温度和压力,这样便于控制。从烫印的效果来讲,以较低的温度、较平的压力和稍慢的车速是较为理想的。烫印过程中还要考虑烫印版、基材、设备、夹具等影响,并研究一般环境,对基材温度、室内温度、空气清洁度等进行研究,拟定适宜的烫印方案。

此外,汽车内外饰件的热烫印还与塑件的要求有关,塑件多为ABS、PC/ABS等材料,受使用环境的影响,需要满足实验的要求,如耐温、耐湿测试等,因而汽车内外饰件的热烫印不仅考虑的是外观效果,还要根据塑件的要求和使用的环境,满足长期稳定可靠的特点,因而需要针对塑件的材料特性进行专门化的研究。

3.结束语

汽车内外饰件影响整车的美观性和舒适性,是汽车综合竞争力的一个体现,某种车型要抢占市场,不能忽视热烫印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本文结合已有经验,分析热烫印的基本理论,研究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的应用,为业内研究人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谷晓杰.热烫印技术在汽车内外饰件上的应用[J].丝网印刷.2014年第02期.

[2]陈.包装印刷中的电化铝烫印技术浅析[J].今日印刷.2005年09期.

[3]李伟.浅谈烫印技术[J].印刷技术.2008年05期.

[4]刘尚华,鹿春鹏,任铮.浅谈汽车内外饰用塑料[J].重型汽车.2008年10期.

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4

芥酸和硫甙是油菜籽中存在的毒素物质,对其变化情况进行检测,是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目前,油菜籽中芥酸和硫甙的检测主要利用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进行,不仅操作繁杂且检测影响因素众多,虽然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但检测周期较长,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较明显的不适应性。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等特点。本文即通^对比试验的方法,验证了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结合试验结果,就转基因作物育种,提出几点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材料与方法

材料。(1)油菜籽样品:本组试验样品集由全国范围征集的材料中挑选得出,样品总数薇薇200,抽取代表性样品数为137。样品集由校正集和检验集构成,前者样品主要用于芥酸、硫甙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内部的交叉验证;后者则主要用于模型外部的验证。(2)仪器:本组试验所用仪器包括近红外光谱仪一台,液相色谱仪一台,紫外检测器一台,以及气相色谱仪和FID检测器各一台。

试验方法。通用方法,使用分别使用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对油菜籽中的芥酸和硫甙含量进行检测,检测以农业部油料及纸制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相关标准为准。

近红外光谱检测,扫描区间确定为12500-4000cm-1,分辨率设定为4cm-1,进行64次扫描,S/N(噪声比)高于10000,波长精确度设定为0.01cm-1。完成对标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集操作后,借助光谱预处理技术和相应的定量分析软件,建立对应的芥酸、硫甙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和内部交叉验证。

实验结果分析

芥酸含量检测分析。对样品集内所有样品的芥酸含量进行测定后,确定芥酸含量范围为0.23-39.49%。转基因油菜籽与其亲本的芥酸实际含量如下表所示。本组试验选取的两种油菜籽中芥酸的平均含量约为3.48-4.41%,而其亲本中的芥酸平均含量约为2.2-2.31%。试验证明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准确性方面与通用气相色谱法相近,检测偏差在2.0%以内。

硫甙含量检测分析。对样品集中所有样品的硫甙含量进行测定后,确定硫甙含量范围为18.70-133.70μmol/g。硫甙含量检测结论与芥酸含量检测结论较为接近,即转基因作物含量高于非转基因作物含量,前者约高于后者1.5-2倍。本组试验中,转基因样品中的硫甙平均含量(μmol/g)为33.70-35.59,而亲本样品中硫甙平均含量(μmol/g)为22.35-26.21。试验证明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准确性方面与通用液相色谱法相近,检测偏差在3.0%以内。

本文使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对转基因油菜籽样品和其亲本样品中的芥酸含量及硫甙含量进行了测定,从作物毒素物质含量变化的角度,对转基因油菜籽的食品安全性进行了验证,并使用国际通用的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对近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可日后的作物种子毒素测定工作中进行应用推广。

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5

【关键词】 皮瓣;显微外科技术;移植;撕脱伤

Clinical study of treatment skin avulsion injury in hand by microsurgical technology.

ZHENG yan-jiang,WANG Yi,ZHAO Xue-shu,et al.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Anshi Toun,Liaoyuan 136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reatment skin avulsion injury in hand by microsurgical technology.Methods From Mar.2002 to Dec 2009,29 cases of skin avulsion injury in hand by microsurgical technology to vessel anastomosis.Result

At final follow-up(mean,9 months),the 23 cases showed excellent,4 cases were paut excellent,2 cases were necrosis.Conclusion the vessel injury were treated with microsurgery and satisfactory effects were obtained.

【Key words】 Skin flap;Microsurgical technology l;Transplantation;Degloving injury.

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是手部较为严重的软组织创伤,在日常工作中时有发生,迄今为止是手外科修复的一大难题。由于手部皮肤的特殊性,无法被其他部位的皮肤所替代。2002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重建撕脱皮肤的血液循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19~55岁,平均37岁。和面机碾伤12例,滚轴搅伤9例,压塑机挤伤8例,手背15例,手掌8例,全手撕脱伤6例。撕脱平面:撕脱皮肤在掌侧指蹼以近者均位于掌腱膜的浅面,背侧在指蹼以近者,部分位于浅静脉的表面,部分位于深面,而在指蹼以远,脱套皮肤均含有浅静脉和指动脉,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挫伤。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上肢上止血带,常规进行清创,由近及远逐步探查掌浅弓及掌深弓、指掌侧总动脉及神经,如有断裂的逐一进行修复,很多情况下血管都是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应进行血管移植,以重建血液循环,无论是掌侧还是背侧皮肤的静脉,应在显微镜下用11-0线给予吻合,并在皮肤上作数个引流口。全手的皮肤脱套伤在指蹼以近皮下静脉的近端仍保留在原来的浅筋膜中,撕脱皮肤中没有浅静脉。而在指蹼以远,指背静脉常包含在撕脱皮肤中,指动脉则在指蹼处撕脱,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损,需要血管移植,原则上每个手指撕脱的皮肤上动静脉修复至少要各保留一根,静脉越多越好。术后常规进行“三抗”治疗,局部保温,并给予石膏固定。

2 结果

本组29例,皮肤全部成活23例,部分成活4例,大部分坏死2例。大部分坏死的病例为全手皮肤脱套伤,手指部分坏死,行腹部皮瓣修复以保留手功能。部分成活的坏死区经换药并植皮后痊愈。术后随访9个月,保肢成功者皮肤外观及色泽正常,皮肤轻度萎缩,手掌及虎口区瘢痕形成,轻度挛缩,掌心可出汗,且手指运动良好。

3 讨论

3.1 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特点 手部脱套伤常系机械挤压后患者强力拉出患手所致,撕脱皮肤超过掌指关节多伴有指动脉和神经的损伤,需要修复血管。损伤后的皮肤形成类似皮瓣,而皮瓣的静脉及交通已被破坏,静脉回流几乎完全丧失。

3.2 吻合静脉修复皮肤撕脱伤的机制

赵书强[1]等研究表明,皮肤是一个低氧耗器官,单纯静脉血足够维持皮肤成活,血管吻合后皮肤内瘀积的静脉血得以回流,当流经皮下静脉时,因动脉供血不足,组织间隙的负压维持了毛细血管的开放,静脉血通过动静脉短路进入开放的毛细血管网进行灌注,维持了皮肤的早期成活。

3.3 预防感染防止局部皮肤坏死的措施

术中应彻底清创,只要按清创的原则认真做好,即把好预防感染的第一关[2]。其次是及时排除创口内的瘀血[3]。手掌的浅静脉由掌心向近心端周围呈放射状回流,深静脉的交通支多位于手掌中间的部位,加上皮肤回植后掌心部有潜在的空腔,极易滞留渗液和瘀血,我院通过给掌心轻度加压及充分引流这两项措施,会明显减少皮肤坏死。皮肤边缘的坏死,我们体会通过多吻合静脉的方法,促进静脉回流,加速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以便能携带营养,使皮肤成活。

参 考 文 献

[1] 赵书强,程绪西.静脉营养血管游离皮瓣的实验研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86,9:72-73.

外伤急救的技术范文6

[关键词] 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诊治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45-2

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在颅脑损伤术后一种比较多见的并发症遗症。主要临床症状就是颅内压升高,病情严重的还会对患者的智力与运动功能造成极大影响,直接关系着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生活健康指数。现选择我院于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接收采取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以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接收采取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以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42例患者,其中包括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26例。年龄均在18-72岁之间,平均年龄(45.18±3.25)岁。病程时间均在3至13个月,平均病程(4.82±2.06)月。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均有颅内压升高。24例患者表现严重症状,其中6例患者智力障碍,9例患者意识障碍,6例患者运动功能障碍,3例患者尿失禁。通过头颅CT检查发现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颅骨缺损、双侧脑室增大。

(二)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方式

本组42例患者均在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以后发生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其采取颅脑损伤手术方式包括:1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清创结合骨瓣减压手术,2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骨瓣减压手术。

(三)CT 检查

采用CT检查显示,本组患者脑室系统已经扩大,其中以侧脑室前角表现最为明显,第三脑室、颞角均有发生不同程度的扩大。侧脑室周围特别是前角显示有明显的低密度区,脑室扩大程度要比脑池扩大程度更加严重,脑沟显示正常,或是不见。

(四)方法

本组42例患者均采取手术修补颅骨缺损结合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加以治疗,主要操作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点[2-3]:

1.手术前检查。在手术之前,对本组患者实施腰椎穿刺术,并采取脑脊液化验,进一步了解颅内压力情况。等到患者有关检查达到正常时,并且在没有发生感染的情况下开始手术。

2.手术具体操作。在颅骨修补手术过程中,应用医用金属钛合金网。脑室-腹腔分流术过程中,应用美国美敦力生产的V-P分流管。对于颅内压正常的颅骨缺损术并发脑积水而引起脑膜脑膨出的患者,应用60至100mmHg(中低压型分流管)。对于颅内压增高性脑积水患者,应用90至120mmHg(中压分流管)。本组手术操作方式、注意事项均遵照常规操作执行。

3.手术结束后的处理。手术完成以后,按照常规操作实施抗感染等相关的常规治疗处理。

二、结果

通过治疗42例患者均在手术后6至12天拆线,没有患者发生感染、严重并发症。一些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其中4例患者皮下发生少量积液,通过穿刺抽吸结合加压包扎措施处理以后得以缓解。3例患者出现分流管梗阻现象,将腹腔端分流管更换掉,然后置入肝膈间隙,使梗阻得到缓解。全部患者出院后调查走访1年,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没有出现颅内高压及修补钛网松动等现象,颅骨塑型良好,通过头颅CT检查显示脑室系统显著性减小。

三、讨论

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症状在颅脑损伤手术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引起的并发症之一,通常症状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者,对会对日后的智力、运动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的疗效,患者今后生活的健康指数。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多比较危重,脑部出现血肿一般会严重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上通常通过开颅清创的方式清除血肿,然后采取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方法加以急救治疗。但是由于手术的原因将可能导致颅骨损伤并发脑积水等一些并发症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对于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以后出现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因素

现代医学得到充分证实,颅内出血及脑挫裂伤是导致脑脊液回流失去平衡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造成脑水肿等基础疾病的致病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颅脑外伤致使蛛网膜下腔出现出血现象,产生纤维粘连对脑脊液的吸收、循环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以至于引发脑室压力增高;2.由于脑水肿对蛛网膜下腔及脑池有一定的压迫作用,致使脑空间缩小,造成脑缺氧现象,这对脑脊液的吸收、循环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3.脑脊液内部胶体占有的比重升高,致使脑脊液形成高渗状态,再加上血性脑脊液受到长时间的刺激,导致室管膜、脑室脉络膜丛在脑内的分泌也逐渐增加,进而使脑脊液的分泌也有所增加;4.采取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以后,使原来脑室系统的结构、形态以及内部压力发生了改变,脑室内产生的压力将使脑组织向着颅骨缺损的部位发生移动,从而牵连脑室壁出现外移,导致脑室容量有所增加,进一步加重脑积水现象。

(二)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

如果想要提高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临床治疗的效果,必须要注意下面几点事项:

1.手术治疗过程中,首先对脑室予以穿刺引流,以便膨出的脑组织可以回到骨窗平面上,密切注意引流的速度,避免因为引流速度过快,出现桥静脉断裂、硬膜剥离而产生的血肿现象;2.手术穿刺的位置可以选择靠近原骨窗的颅骨上面,避免由于修补操作、手术以后引流管出现位移、骨片等原因造成引流管损伤的现象;3.手术操作过程中,对硬脑膜的分离应该特别小心,若是有破损现象的发生,必须立刻采取修补措施,同时给予有效止血处理,以防出现血性脑脊液而阻塞分流管;4.在肝脏隔面20厘米处放置腹腔端分流管,以利于降低大网膜发生包裹;5.在手术完成以后,在皮下留置引流管,同时给予加压包扎处理,以便预防皮下出现积液;6.在术后,积极予以抗感染处理治疗。以免发生感染,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本组42例患者中,14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清创结合骨瓣减压手术,2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骨瓣减压手术。在颅骨修补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进行治疗,没有患者发生感染、严重并发症。只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中包括4例患者皮下发生少量积液,通过穿刺抽吸结合加压包扎措施处理以后得以缓解。3例患者出现分流管梗阻现象,将腹腔端分流管更换掉,然后置入肝膈间隙,使梗阻得到缓解。在术后1年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性改善,未有出现颅内高压、修补钛网出现松动等现象,患者颅骨塑型比较满意,通过头颅CT复查显示脑室系统已经明显减小。总之,采用颅骨修补手术结合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应加以加大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谌育斌.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8):140-141.

[2]黄海,龚骞.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 28 例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4):234-235.

[3]廖颂明,江焕新,左德献,等.颅脑外伤后并发脑积水 50 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0(18):90-92.

[4]郭洪涛.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36例临床诊治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7):883-884.

[5]林超,吕立权,李一明.外伤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20-22.

[6]白如林,卢亦成,侯立军,等.外伤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9(01):44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