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职业认知小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职业认知小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职业认知小结

计算机职业认知小结范文1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脑电图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指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的诱发下,由脑梗死、脑出血等明显或白质疏松、慢性脑缺血等不明显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智力减退[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脑卒中的发病率的直线上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病呈上升趋势。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注射液)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修复的新型药物[2],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已有相关报道,但对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目前国内研究甚少,为此本文将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GM1注射液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中对脑卒中的诊断;②经CT或MRI影像学扫面确诊;③Hachiski缺血量表 ≥7分;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所有病例均经本院伦理医学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听力障碍、失语症、焦虑症、抑郁症(HAMD≥17分)以及精神分疾病患者;②由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患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脑损伤、肿瘤、感染、代谢性疾病及营养障碍性脑病;③严重的心肺疾病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④不愿入组接受调查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5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9.34±7.98)岁,MMSE评分为24~28分,平均(26.20±2.90)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MMSE评分无统计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口服脑复康(厂家: 杭州民生药业,国药准字号:H13021787),0.8~1.6g( 2~4片)/次,3次/d,持续服用1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对两组患者记忆功能应用MMSE测评表进行评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GM1注射液(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2 mL:20 mg/支;批号:0312001),静脉滴注,100mg/次,4w为1疗程,连续应用4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记忆功能应用MMSE测评表进行评分。

1.3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参照美国FDA推荐的ADAS﹣cog评分标准。显效:与治疗前相比,ADAS﹣cog评分下降>4分;有效:与治疗前相比,ADAS﹣cog评分下降幅度为1~4分;与治疗前相比,ADAS﹣cog评分无显著变化;恶化:与治疗前相比,ADAS﹣cog评分上升。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3];②MMSE评分: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定:共30项,分数范围在0~30分,分值越低,表示认知功能障碍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总有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总有率为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MMSE评分评分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语言表述、时间定向、语言理解、阅读理解、注意力、画图、短程记忆和计算能力以及等方面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高血糖、高血脂患病几率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从而导致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病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则可能进展为脑血管性痴呆。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学习及生活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丧失[4]。有效的治疗可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GM1是含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中,是神经细胞膜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在神经生长、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5]。此外,GM1可对受损神经起到重要的修复作用,具有促进神经轴突生长及形成,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改善脑神经电生理指标,提高大脑记忆功能的作用。

GM1注射液对神经功能的作用是促进神经功能重塑。Gorelick[6]等通过建立小鼠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并对其注射外源GM1,其结果表明外源GM1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细胞膜中,并通过纠正脑细胞离子平衡,改善Ca-ATP酶及细胞膜Na-KATP酶等方式从而起到减轻脑神经细胞水肿,防止细胞钙离子超载,改善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提高局部脑血流灌注,增加脑细胞代谢,抑制脑组织过氧化反应,中和花生四烯酸等神经物质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总有率为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徐民磊.血脂水平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4):249.

[2]宋关君.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20):2028-2029.

[3]王峥,李芳,成静,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6):858-860.

[4]孙平辉,付尧.国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34-135.

计算机职业认知小结范文2

关键词:数据库操作实务;教材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作者简介:王巍(1973-),女,浙江金华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信息技术分院,讲师;刘红芳(1966-),女,云南昆明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信息技术分院,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数据库操作实务”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编号:10691A1732110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02-02

“数据库操作实务”是各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重要的职业能力支撑课。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能力,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重在操作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在各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有关的数据库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同时又可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洞察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品质。

学校早在计算机专业开办时就开设了“数据库操作实务”课程,有较好的课程开设基础和积累,在2004年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学校在进行国家骨干院校的建设中又将此课程列为特色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课题组根据计算机领域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着力培养物流技能型人才为导向,对“数据库操作实务”课程进行了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数据库操作实务”课题组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积累,撰写了“数据库操作实务”课程教材。

一、“数据库操作实务”课程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产教结合

从课程地位而言,“数据库操作实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学习本课程前,应先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等课程,具备一定的编程经验和软件开发思想。学习网络数据库课程后,可学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项目开发与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等课程,这些后续课程结合本课程的专项技能,可实现与数据库相关的信息系统开发、动态网页设计和电子商务网站的构建等。从行业角度而言,学校以浙江物产集团(世界500强)为依托,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物流技能型人才。作为辅助产业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组以此为目标,力求培养擅长物流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以及Web项目设计和开发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数据库操作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大量引用对应行业领域的相关案例,如普通仓储物流管理数据库设计、电子购物系统数据库设计、中小企业物流网站数据库设计与开发等等,体现了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同时,教材采用项目式编写体例,如“项目一 数据库基础知识”。在对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据库技术概论、关系数据库、数据库设计学习之后,用一个实践项目——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设计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由于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把握较弱,因此通过项目小结和习题再次加深学生对个知识点的掌握。

为此,教材可以采用如下的编写方式,以项目一为例:

项目一 数据库基础知识

项目内容

任务1.1 数据库技术概论

任务1.2 关系数据库

任务1.3 数据库设计

项目实践一: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设计

项目小结

习题

2.基础性和前沿性相结合

近年来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十分受欢迎,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其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进行应用开发,按照设计要求编写代码进行测试工作;二是对数据库进行安装、创建、维护、备份与恢复及性能优化等管理工作。网络数据库课程主要讲授数据库创建、数据库管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SQL语言编程等专项技能,以使数据库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程序员和网站设计员等熟练完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维护、信息系统开发和网站设计等工作,同时达到数据库应用资格证书(高新)的基本要求。

课程选用高职学生易于掌握的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为具体的DBMS,兼顾技术前沿性和实用性。课程组根据SQL Server的版本变化,不断更新课程教学软件和教学内容。学生们在掌握此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可以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数据库管理软件。

3.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教材以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设计、操纵和管理为主线贯穿全部教学,体现本课程与物流专业上的结合。教材内容分为八个项目模块,前七个项目模块中,每个模块都包含基础知识学习、专项实训和练习题三部分。每个专项实训都是同一个案例的延续,为了更好地适应物流行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求,教材采用了物流行业数据库设计案例——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设计。具体如下:

项目实践一: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设计

项目实践二:初识SQL Server数据库(以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为例)

项目实践三:“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和表的创建与维护

项目实践四:“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的查询

项目实践五:“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实务操作

项目实践六:“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存储过程与触发器的创建与维护

项目实践七:“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数据安全与完整性实现

项目实践八:“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设计和开发

以此内容编写的教材增加了学习的实用性和真实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物流行业有了基本的认知。项目模块八是在单项实践基础上结合高级编程语言开发系统,要求学生运用本书所学知识结合已有的编程基础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教材每个项目模块都有应知目标、应会目标和相应的鉴定标准。每个项目模块都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有针对性的专项实训和习题加以巩固。

4.强化衔接

高职学校的生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于职业高中和技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学习过简单的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另一部分来自于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他们对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知识了解甚少。此外,学生也可根据所学专业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组在课程能力标准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每个项目模块的应知应会目标都分三种类别,包括一般掌握、重点掌握、拓展学习(选学)的知识或技能项目,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与课程建设相关的课程能力标准包括应知目标 25 个,应会目标 23个,应知鉴定标准 10项,应会鉴定标准23项,在教材的每一个项目中都明确注明。以项目四为例:

项目四 “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的查询

项目内容

任务4.1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任务4.2 简单的SELECT语句

任务4.3 SELECT子句

任务4.4 多表连接查询

任务4.5 子查询

任务4.6 视图(View)

任务4.7 索引(Index)

项目实践四:“普通流通企业仓储管理”数据库的查询

项目小结

习题

应知、应会目标:掌握简单的SELECT语句;掌握SELECT子句的使用;熟悉多表的连接查询;熟悉视图与索引的应用;能灵活运用SELECT语句进行数据库的查询;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讨论。

注:为一般掌握的知识或技能项目,为重点掌握的知识或技能项目,其余为拓展学习(选学)的知识或技能项目。

二、结束语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都跟教材建设息息相关。教材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能否编写出好的课程教材,实际上关系到新的教育理念能否体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等问题。“数据库操作实务”课程教材在内容的选取和编写上体现了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知识和结构上有所创新,采用项目式编写体例,不仅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紧密联系一线生产实际,体现物流行业特色,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帮助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项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婷婷.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建设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2,(7):60-62.

[2]叶清,杨金宝,吴晓平.“网络安全原理”课程立体教材建设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81-83.

[3]金常德.高职秘书专业文档管理类教材内容构建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2013,(6):48-49.

[4]钱雪忠.“数据库系统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04-105.

计算机职业认知小结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异步教学;多元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82-02

计算机专业几乎是所有职业学校都开设的专业,在我校也有近20年的历史,它曾经为我们带来过骄傲和辉煌。可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在招生和实际教学中都出现了困惑,这一现象正在逐步蔓延成职业学校的普遍现象,甚至让有些学校干脆取消了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在中职真的是没有出路了吗?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全面普及,人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改变。可从目前来看,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低是中职毕业生的普遍现象,辐射到在校的学生,就是普遍厌学。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就业与所学专业知识没有多大的联系,没有专业特点的就业意味着岗位技能要求不高。实际上,并不是没有高质量的岗位,而是我们的学生达不到要求。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是摆在中职计算机教师眼前的首要问题。

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创新力,成为合格的优秀的中职计算机学生。经过探索,我们觉得将异步教学与多元互动相结合,最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创新能力,造就有竞争力的计算机人才。

一、什么是“异步教学与多元互动”

“异步教学法”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总结为八个重要环节,即“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称作“八环节系统学习法”。提出“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包括“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实践中将教材分成若干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再按六课型进行教学,并且依次运用上述六种课型,使课堂教学方式适合学情的需求,学生在课外按“八环节”进行自学,以配合课内“六课型学习”,相辅相成。这种教学模式,不但适合现代社会学生的学习规律,而且完全适应现代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六段教学”的每一步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策略。

“多元互动”中的“元”即“要素”,是指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学生(人员要素)、教材(信息要素)、教学条件与环境 (物质要素)、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因素)等。

教与学过程的多元性具有多向性、相互性、自主性特征。包括人与人(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计算机等媒体)、人与文本(教材)、人与环境(资源、课堂、校园、社会)等多种教与学的关系的全方位互动。我们要研究的多元互动就是如何达成多元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共同培养出让用人单位满意的计算机人才。

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异步教学与多元互动”的作用

异步教学构建了一个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现代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能够“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学会自学;让学生在创造过程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学会创新;让学生在科学思维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学会科学思维;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过程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做人。”在异步教学中,学生是进行创造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尊重学生,不是以权威者的角色出现,而是以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加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课不是照本宣科的“传声筒”,而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鼓励学生探索和选择新途径,学生好问而不迷信权威。异步教学符合创造性教学的多种条件,因而能有效地实现全面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

多元互动指加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与环境、家长、用人单位等跟学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与联系。多元互动关系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界限。从可操作性来看, 突出了“学”与“教”的本土化,切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具有可控性。从时代性来看, 基于多元的网络教学平台 ,师生运用网络计算机环境进行交互和学习成为主要手段和方式,符合开放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从发展性来看,保持家长、单位、学校的沟通,可以进行教学支持服务满意度调查、接收单位的评议、接受社会的毕业生质量评定等,这样不仅促进学生本身的学习,还有利于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为教育教学方向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结合全国、全省、中山市中职教育发展的形势,职业教育要做强做大,一定要紧密联系市场。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保持零距离,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必须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实现零距离上岗。“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进而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并让学生、家长、学校、老师、用人单位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共同促进人才与市场的和谐统一。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异步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增强其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造就有科学的思维头脑的学生;并通过多元互动,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使学生的学习与市场接轨,做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改革后的教学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各种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异步教学与多元互动”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化平凡为精英的教育”,这个“精英”指的是: “掌握熟练心智技能和新兴技能的具有未来发展的特征的、实用的先导型职业人才。”若能把初中毕业后进入中等职业教育范畴的不同水平的学生培养成社会各行各业所需的实用人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如果仅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我们几乎很难大面积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因为摆在我们眼前的几点现实问题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解决的。

1.职业学校生源的计算机基础和知识结构等存在很大差异

有的家庭很早就有电脑而且开通了专线,有的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电脑,而有的初中毕业还未开过电脑课,家里也没有电脑,甚至根本就没摸过电脑。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结构等存在很大差异,个性特长也呈现出多种类型。有的学生理论知识强,但动手能力较弱;有的学生理论知识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

2.统一化的要求,同步的教学加大了课堂管理难度

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个人兴趣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在接受知识上的时间差异性和内容差异性。如果像传统教学一样,对不同学生做同一要求,布置同一任务,必然会导致有的学生过早完成,浪费学习时间,而有的学生无法完成知识的吸收,而长久必导致学习兴趣丧失,思考能力下降。而无法处理好教学与需求的协调性,势必造成课堂难于管理。

3.低质量的就业情况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劳动力市场需要有熟练技能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职业学校必须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出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职业学校由于开设课程内容较多,教材考证等要求标准统一,形成大而全的局面,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多,但没有特别专长、熟练的技能。这就加大了学生毕业就业时专业对口的难度。就业面广但就业质量低是职业学校学生目前的就业现实。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动力下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无从实现。

要改善这种局面,就要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调动多方面因素,来积极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造力。将异步教学与多元互动相结合,让就业市场的导向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好的推动力;摸清市场需求,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熟练技能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让学生高素质就业,会对学生、学校及社会各方面都产生积极的策动力。

出于“一切从就业出发”的角度考虑,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异步教学与多元互动”是必须,必要,且迫在眉睫的。它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增强其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造就有科学的思维头脑的学生;并通过多元互动,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使学生的学习与市场接轨,做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改革后的教学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各种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计算机职业认知小结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组织优化

教学组织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始终,在整个教学活动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学组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明确组织教学的目的、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切实可行的组织方法是提高教学组织质量、增强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一、组织教学的目的

组织教学首先要目的明确。组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创设条件。创设条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主观;二是客观。所谓主观是指学生本身应该具有的,如学习的态度、动机、注意力、兴趣、好奇心、自信心、技能、创新等综合能力;客观是指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因此,组织教学首先从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着手,然后抓住他们的好奇新、增强其自信,挖掘智力、开发思维、培养创新和知识的应用技能;其次要掌握学生认知规律、了解心理特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组织教学方法和技能有多种,但是要视组织对象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切实可行。对于医务士官《计算机应用》课程,从多年的组织经验看,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学生本身;课程本身。学生本身因年龄、地域、文化基础的不同,其课堂的自控力、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态度、思维习惯、考虑问题的方式、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有所不同。课程本身在医学院校作为基础文化课,学时少、内容多,实践应用性较强,虽然学生对此课程比较感兴趣,但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所学知识更新换代极快,可谓日新月异,如何依据学生实情,使其所学知识具有前瞻性,并且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是教师课堂组织教学成功实施的瓶颈问题。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必须综合考虑干扰课堂组织教学实施的各种因素,优化选择组织方法和技能。

三、组织教学方法优化

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优化要依据其目的,并且综合考虑各种干扰因素。根据医务士官学员的实情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特点,主要采用如下技能方法进行。

1、规章制度约束

严格规章制度是保证课堂秩序和纪律的依据,教师要善于运用规章制度进行教学的组织,让学生在其约束下,逐步树立良好的学习作风、养成良好的遵守学习纪律的习惯,为教师进一步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对士官学员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是一名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不管是战场还是教室,都要毫不懈怠。此外,《计算机应用》课程是大班授课,多者150多人,再加上学生本身综合能力的不同,如果没有制度约束作为课堂秩序保证的辅助依据,将给整个课堂教学的控制增加很大的难度。

2、语言艺术控制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艺术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的组织中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语调、语速、声音的噶然停止、以及风趣幽默的语言均有利于控制课堂的气氛、秩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从中感受或领悟到学习上的奋进。除此之外,语言的流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对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3、情感交流

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有利于抓住学生心理,彼此之间产生学习和思维上的共鸣,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眼神、一句关爱的话语,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信,激起学习该课程的决心,同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4、情景创设

根据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标准采用符合《计算机应用》课程特点(技能应用型)的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此方法创设情景,以此进行教学的组织。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要重点、难点突出,不同任务之间或任务内知识点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并且根据课堂实际需要融以设疑、引导启发、对比、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个别问题针对性指导,普遍问题集中讲解等方法进行组织实施。除此之外,因授课人数限制,还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了分组,每组推选出一名小教员和带教老师辅助主讲教师完成任务。小教员必须满足:自愿、认知能力强、对于新知识接受掌握较快,以此保证在自己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帮助本组其它学生解决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既帮助了同学,也培养了本身的综合能力。该方法起到双重效应的作用,在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也组织了教学。

5、首因效应

组织教学要善于利用首因效应,巧设“引入”,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奇”生“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则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当然,引入新课,要有针对性,切忌盲目并与教学组织一致。要在符合教学目标和课堂内容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做到短小精悍、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等。常用方法有设问、案例、对比归纳、观察导入等,具体采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而定。

6、科学合理的小结

课堂小结也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知识框架,进一步突出重点和难点,便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通过课堂小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正确评价,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多鼓励、少批评,以激发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一定采取委婉的方式,避免伤害其自尊心。

总之,在进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明确组织教学的目的,综合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视具体教学内容和对象及教学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增强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冯帆,王惠萍,戚,等.卫生士官计算机应用课程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82-83.

计算机职业认知小结范文5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维护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笔者在长期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经验,现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1教学形式

以前高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以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了同步的演示,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以前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方式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选用合适的教材

选择时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在选用教材上高职院校曾经走过弯路,以前曾选用过本科院校的教材,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理论性强,容易产生了枯燥感。由于高职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而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市面上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非常少,选择余地不大,在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高职学校编写的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的教材。

2.2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2.3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所欢迎。

2.4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时,再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操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验任务之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该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更好的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占50%,实验成绩考试占50%。

5小结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要在教学中选择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筛选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赖一飞.魏敏杰,面向新世纪的统计学教学改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6)

3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计算机职业认知小结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文化 ;学习兴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189-01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1.理论课

1.1 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理论课也并不一定要在教室上,可以是多媒体室或就在机房上。

1.2 应给予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足够的重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他们的密切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实践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1.3 课前不应有检查学生对记忆性知识的提问。在目前信息技术课时不多的情况下(基本上每星期一节课),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已无效益可谈。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可以是用已学知识构思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分析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形成的原因,并设计排除的方法,思考题的设计要兼顾"温故"并导出本节所学、鼓励发现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的功能,要允许学生查阅资料或讨论。或者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利用课堂的少量时间让学生自己演示给大家看,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成就感,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2.上机课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

2.1 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对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2.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例如在学生已掌握一些windows基本操作,学会了windows中的一些小程序时,让他们试着使用一些小的工具软件,探寻它们的进一步功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再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如字体、段落设置等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2.3 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3.课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