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

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 用户为王;web3.0;个性定制;全模式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经济危机以来,相对于整个传媒行业的萧条,人们对股票、债券、外汇、基金、理财等财经资讯的关注却日益增长,网络财经媒体已经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从Web1.0到Web3.0:财经用户体验的嬗变

1.“用户为王”时代的来临。个人认为,“用户为王”的规律在当前网络财经信息服务行业完全适用。从市场份额和用户规模角度看,目前财经网站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受众在网站之间的流动性相当大,各个网站竞争十分充分激烈,市场地位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化。网络财经媒体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用户,用户在市场中转换成本并不高,无论是广告主、投资者还是用户,都按照用户量(网站流量)和用户依赖程度(网站黏性)来判断网站运营的好坏,以此决定预算的流向。用户是市场所有参与方共同关心的指标,数字时代的信息产业将从以应用为中心走向以用户资料为中心,谁拥有最多、最智能、最结构化、最准确的用户数据,谁就拥有绝对的优势。

2.网络技术的升级换代。相对于纸媒和电视媒体,网络财经媒体对网络技术变革的依赖性和灵敏度更大。从Web1.0到Web3.0绝不仅是时髦的技术新名词那么简单,背后代表的技术变革和升级换代与财经网站的用户体验紧密相连。国内不少证券门户网、传统媒体网站都属于“第一代”网站,都局限于Web1.0技术下“传――受”单向信息传播。Web2.0使互联网从单向传递变成了双向传递,从中心化完成了去中心化。交互、影音和便捷的搜索共同组成了web2.0的特征。从Web1.0到Web2.0时代,博客、股吧、个人门户三种模式让网络财经媒体真正意义上进入以用户为中心的“互动财经”时代。

然而,Web3.0才是真正意义上将技术与用户全面链接的阶段。Google财经以搜索中国股票和基金信息为主,整合了中国在国外上市的公司信息,还能获取世界范围内(如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所有公司的信息,它的最大特征是个性化与信息定制,让网络真正成为为用户服务的工具,它整合了个人所需要的财经资讯与服务,并使这些资讯和服务在各种终端都能自如自如使用。纵观web1.0、web2.0、web3.0时代网络技术变革对财经网站的作用,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脉络:技术越升级,财经网站与用户就越贴近。技术变革时代网络财经媒体的嬗变最根本的就是用户体验的升级换代,财经网站只有找准定位,将定制服务融入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当中来,才能将用户量(网站流量)转化为收入。

二、从广告到个性定制:盈利模式的多元化

1.个性定制:破解互联网“免费困局”。有人说,互联网时代是“免费时代”,作为财经媒体却可以通过个性定制打破这一困局,财经新闻和信息具有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必有用户愿意付费。另外,网络财经用户多为商业机构的精英,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最重要的是财经网站通过收费,将普通和专业用户区分开来,受众群相对稳定,是广告商最为看重的那类消费人群。可以说,网络收费是一种必然趋势,财经网站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从盈利模式来看,国内各家财经网站所采用的盈利模式无外乎三种:广告销售、信息与资讯销售、股票软件与理财工具销售。网络财经媒体的盈利模式当破除传统媒体单独依靠广告主的弱势地位,个性定制收费服务将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市场新趋势。

2.精确定位:个性收费的基本前提。市场营销学中的STP分析方法,包括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受众、市场定位三个步骤。在分析网络财经媒体市场需求时,因为其需求的小众性,必然要求一个极其鲜明和具体的精准化认识,市场细分和确定目标受众对于个性化定制收费服务异常重要。网络财经媒体在确定采用何种盈利手段之前,必须对网站所依托的母媒体及网站本身的优势、劣势作细致分析,找到网站所有可能的利润增长点,切不能跟风和盲目模仿,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可以尝试在有内容优势的方面开拓收费服务的新领域。为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高品质的服务,这是实现收费的根本。精心选择恰当的收费项目,一定要是受众愿意付费的服务,否则将有可能因进入门槛提高而吓走一批忠实用户。在价格的制定和付费方式的选择上要人性化,要考虑所针对目标群体的实际收入情况、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

三、未来网络财经媒体盈利模式探讨

Web3.0技术将在21世纪全面铺开,财经网站在形式、功能上都将含盖更多的可能性。互联网正以“社区化、移动化、应用化”向前发展,互联网三驾马车――以技术带动的百度、以社区带动的腾讯、以B2C电子商务为的主体的阿里巴巴给我们以借鉴,个人对于未来网络财经媒体盈利模式的构想也是基于信息定制、社区互动、电子商务三种模式上建立。

1.信息整合基础上的付费信息定制服务。以证券分析软件为主要依托,借助数据整合和查询功能将软件中各种数据整合进网站中,达到软件与网站信息、资源一体化的效果。通过网站数据整合及数据库内外部查询功能,将外部数据整合进网站并实现同步管理。还可以开通短信功能,开发出各类“付费信息套餐”,证券分析软件的使用者可以利用短信系统,购买财经衍生产品;使用者还可以利用站内的及时短信系统为付费用户提供一对一的财经解答、股票诊断等服务。

2.内容共享基础上的精英会员社区平台。建立财经类论坛,扩大会员在线交流平台。将会员细化分组,设置会员网站浏览权限、有效期,订阅信息费以及享受的各种折扣,在此基础上整合多种论坛程序,实现用户一站通行,打造精英博客,提升用户黏度和挖掘用户资源,增加原创财经信息或分析报告的曝光率。另外,提供对WAP的全面支持,利用WAP浏览器使网站的信息访问在手机用户群中的得到延伸。同时,网站应该支持不同财经站点间的内容共享,形成财经信息交流网站群,使网站与广泛的财经网站站点间RSS的交流成为可能。

3.客户关系管理基础上的电子商务系统。未来财经网站需要具备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块,从售后服务到客户关怀,以不断完善客户关系、互动方式、资源调配、业务流程和自动化程度等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建立的客户关系数据库与网站会员数据必须解决整合统一的问题,突破区域限制,让软件使用者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销售团队现有客户与网站会员挂钩、会员信息整合。客户在登录网站后可以享受“流线立体式”服务体验。

总之,技术变革下的网络财经媒体盈利模式新旧相容相生,并非是取代消减的关系,而要实现兼容并蓄的“全模式”梦想,这并然必然会涉及到资本运作与永续经营。并购是手段,模式是目标,通过重组技术设施和媒体资源,来创新和确立新的商业模式,这必然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祝兴平.媒介融合背景下平面媒体运营模式的变革与创新[OL].中国报业网.2009-5-18

[2]梅波.中国个人财经媒体的想象与体验[J].今传媒(学术版).2009(09)

[3]刘芳,袁健.web3.0互联网盈利模式的设计与系统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17)

[4]周鸿.免费是商业模式而非盈利模式[J].商学院.2009,10(08)

[5]王庆柱.中外财经网站的内容结构比较分析[J].传媒观察.2007(7)

[6]甘露.西方财经媒体网络盈利策略[J].中国记者.2005(6)

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2

关键词:股指期货;券商;衍生品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11-0064-04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进行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申请工作的逐步开展,股指期货推出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券商(证券公司),当仁不让的成为准备工作的重要参与力量。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研究了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推出,对券商的公司战略、传统业务和竞争格局(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详细地阐述了券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证券公司参与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衍生品是国际通行惯例

自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诞生以来,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下同)就是衍生品市场的最主要的参与者,并逐步成为金融衍生品的主要创造者。如今,衍生品业务也已成为与投资银行业务和固定收益业务并驾齐驱的,推动海外投资银行利润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一)对衍生品的参与渗入公司业务各个角落

20世纪70年代,自B-S模型被发现用以解决期权定价问题后,金融衍生品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华尔街的著名投资银行纷纷设立独立的衍生品部,从事衍生品的发行、承销及经纪业务。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衍生品部是这些著名投资银行中人均利润最高的部门,摩根斯坦利的衍生品部在90年代人均利润一度高达数百万美元。

如今,证券公司在金融衍生品方面的参与已经渗透到公司业务的每一个角落。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国际顶级证券公司,如高盛、摩根斯坦利取消了独立的衍生品部,而将衍生品业务分散至融资业务部、资产管理部、固定收益部等传统部门中。截至2006年12月30日,摩根斯坦利持有的各种衍生品交易合约总价值达1129亿美元,可见投资银行使用衍生品的广度和深度。而在作为“全能银行”代表的德意志银行,衍生品不仅承担了为公司的IPO、自营、资产管理等现券业务提供避险的重要职能,对衍生品方面的参与已经囊括了公司的各个业务部门。尽管德意志银行的证券业务部门下设有衍生产品部,但其仅承担了交易的职能,公司各业务部门会根据客户对衍生品的需求,交由产品设计部门设计衍生品,再由销售部门承担销售工作,风险控制部门对暴露的头寸风险逐日进行精密计算,衍生品业务获得的收益最终在上述部门间进行利润分配。

(二)衍生品业务带动公司收入和利润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猛(见图1),其中涵盖股指期货、股票期权、权证、可分离债等方面的股票类衍生品所占比重超过70%(见图2),是衍生品市场的构成主体。股票类衍生品市场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证券公司的参与,证券公司每年都给市场创造大量新的衍生产品,公司相关收入和利润也在快速增长。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2006年第四季度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研究报告》,在2006年全球投资银行2890亿美元的收入中,仅股票衍生品就贡献了214亿美元,占比7.4%;股票衍生品收入同比增幅更是高达45%。

相关资料显示,2003年美国花旗银行(香港)所得利润中,约80%是由衍生品业务所贡献的;2005年高盛公司总收入的63%与衍生品业务有关;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衍生品相关业务也占到其总收益的33.5%;美林公司的核心盈利部门,全球市场和投资银行部(GMI)近年来的业绩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衍生品业务所推动的;德意志银行目前的衍生产品业务收入已占到公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我国台湾地区第二大券商宝来证券的衍生品部,近年来平均每年为公司贡献达三分之一的利润。

(三)衍生品业务已成公司核心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利用金融衍生品降低证券公司的整体业务风险,成为国际证券业通行的做法。比如,高盛2006年年报中称:“公司通过在交易所进行衍生品交易,为客户提供交易渠道,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同时利用衍生品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高盛并不是一个特例,通过指数期货等衍生品有效降低自身整体业务风险是国际证券公司的一个通用模式。国际证券业普遍依赖股指期货等衍生品进行风险规避,防止自身的各项业务出现难以控制的风险。

更为关键的是,经过20多年的市场竞争,国际投资银行在衍生品业务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差异化经营、业务纵深发展和全球化交易,能够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衍生品业务已经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和增值服务不可能没有衍生产品的大环境下,我国迫切需要加快证券公司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以推动本土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改善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证券公司参与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衍生品对公司战略的影响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与利率和外汇相比,股指、个股等股票类衍生品的标的资产具有较高的市场化程度,是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首选产品,以股指期货、备兑权证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将丰富市场现有的投资品种,拓展券商原有业务的经营范围,为券商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投资手段,使得构成券商主要利润来源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行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出现新的盈利增长点。更为重要的是,金融衍生品所具有的灵活复合性,使得券商有条件设计出具有差异化的理财产品,从而打破券商过去依靠资本规模扩张、进行低层次同质竞争的格局,使得券商的未来发展向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管理、咨询服务转变,使得国内券商业务结构从目前相对单一状态向国际证券业先进水平演变。

从成熟国家证券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金融服务价格下降,证券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目前拥有大小券商上百家,其相互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金融衍生品的不断丰富,为券商提供了一个用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树立自身品牌,确立业内地位的契机的同时,也将促使券商间优胜劣汰,那些不具有核心竞争力,无法确立比较优势的券商将逐步淡出这一领域。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的推出将使得券商经营模式的分化现象日益明显,券商业务的未来发展,需要在“全”中突出“精”,即要结合自身情况,打造其在某一领域的领跑地位,以此作为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摩根斯坦利和高盛长于包销证券;雷曼兄弟公司擅长固定收益证券的交易;花旗集团的特长是商业票据发行和债券交易;美林证券的专长则是项目融资、产权交易以及固定收入的资产管理业务和证券经纪业务。他们靠自己在各分支领域的优势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也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

所以,券商未来的发展战略,就是要确立自身所独有的核

心竞争力,借助金融衍生品推出的契机,进行对外经营与对内管理的创新,实现盈利模式的再造,依靠自身业务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证券公司参与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衍生品对传统业务的影响

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相继推出对券商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券商需要重新界定自营、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各项业务的业务边界,从深层次改变各项业务的赢利模式,并对风险管理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推出对券商各项业务的具体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对自营业务的影响

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推出首先将直接拓展券商自营业务的投资范围和投资品种,券商自营业务可投资的金融工具将不再局限于股票和债券等传统投资品种,而包括权证、股指期货、期权、互换等各类衍生品将纳入自营业务的运作空间,充分利用不同衍生品的收益和风险特性,挖掘投资机会。

其次,券商可以通过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交易建立避险机制,从而降低自营业务的风险。当1929年美国遭遇股灾时,由于缺少避险机制,很多证券公司相继倒闭,劫后余生者自营业务开始趋于谨慎,只得转向投资固定收益品种;而当1987年美国再次遭遇大熊市时,已经成功建立的股指期货交易充分发挥了避险作用,证券公司的损失大为缓解。如今,海外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已从高风险模式向低风险模式转化。在国内,也有前几年市场低迷时,由于避险机制缺失,中信证券等公司通过自营业务只做债券投资来规避风险的例子。

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推出也将使券商自营业务的投资策略发生重大改变。在传统的自营投资中,不论是股票还是债券,券商都必须通过持有股票或债券等其上涨后才能获利。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出现后,股市的上升或下跌券商均可盈利,预期市场向上做多,预期市场下跌则利用股指期货做空,在两个方向上都可进行交易获利;同时还可对整个市场和个股的投资策略进行分离,不再担心市场系统性风险过高而放弃具有投资价值想购进的个股,完全可以在购买个股的同时卖出股指期货合同来对冲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或者对手中持有的投资品种仍然看好,但是对市场整体走势不看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做空来规避市场风险;利用股指期货交易成本低和流动性好的交易特性,投资经理就能够很快对市场的走势进行判断并在不改变现货头寸的前提下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从而使投资组合的动态调整在更有利的情况下进行。

此外,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推出也使券商自营业务增加了赢利模式,在衍生产品市场上由于衍生品的价值取决于标的物,券商还可以利用这种关系进行套利交易,通过风险对冲和套利交易等方式构建“风险有限,收益可期”的低风险赢利模式,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稳定收益,如利用股指期货进行期现套利、跨期套利等,发行备兑权证使权证的发行商进行波动率的交易,通过实现波动率的差价实现赢利。而据德意志银行介绍,在海外市场推出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交易初期,市场套利机会较多,套利交易成为其自营业务中一项优质的利润来源。

(二)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对资产管理业务的影响

第一,证券公司开展衍生品业务有利于推动公司产品创新。受制于市场投资品种和交易机制的约束,目前券商的资产管理产品形式显得较为单一,并且缺乏避险功能,一旦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产品的收益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产生很大的损失。

股指期货推出后,直接增加了股指期货这一新的投资品种,更可以利用股指期货与现货的对冲功能来实现套期保值和锁定收益。与之相应的,围绕股指期货的产品创新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券商可以利用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工具来设计更多的各种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理财产品,比如与股指挂钩的跨市场结构性产品、以股指期货为投资标的高风险产品等等,并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进行量身定做相应的理财产品。

第二,证券公司开展衍生品业务有利于客户细分,满足更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海外投资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经验看,其理财产品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发展初级阶段。理财业务主要局限于简单的资金委托活动、咨询顾问服务等,向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重视产品销售规模,不区分客户对象和需求差异。二是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加上金融创新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和投资工具,理财业务开始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国外混业经营模式下,融合了传统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和咨询顾问业务的“组合式”理财产品快速发展起来,并成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三是成熟与创新阶段。各类投资工具和衍生产品市场、场外市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进一步拓展了理财产品的投资空间,理财产品的组合方式、投资对象、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模式更加多样化,理财业务逐渐成为私人银行的主要业务。例如,德意志银行就为其客户提供了包括现货、衍生产品、DELTA等于1、DELTA不等于1等多样化的理财产品。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的推出有助于我国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向“个性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迈进。

第三,证券公司开展衍生品业务有利于做大资产管理规模。股指期货推出后,券商的资产管理产品线更为完备,能够吸引更多的有理财需求的客户。从海外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保本型结构性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在我国银行储蓄规模庞大、急需寻找替代性投资产品的情况下,我们预计这样的结构性产品将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对证券经纪业务的影响

目前根据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证券公司可以接受期货公司委托,为期货公司介绍客户参与期货交易并提供其他相关服务,并通过和期货公司的相应协议,获得介绍费用。虽然证券公司不能拥有股指期货的资格,但券商在股指期货的经纪业务上仍然大有可为。那些能在股指期货上与优秀的期货公司密切合作,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和套利以及其他优质咨询服务的券商,必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必将诞生一批以能够获取稳定盈利为号召力的机构。

随着股指期货、期权、备兑权证等衍生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券商的经纪业务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要适应这种转变,就要从根本上实现证券经纪业务的转型。即以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来取代现今的价格战,通过品牌优势、研究优势和各种创新产品来争取客户,将成为证券经纪商的主要竞争手段。同时,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品增多,将使投资者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国外衍生品市场70%以上是机构与机构之间的交易,是典型的机构主导型的高风险市场。针对这些变化,券商的经纪业务也要相应转变,营业部不再仅仅是提供交易的手段,也将是营销中心,各券商要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客户资源、服务特色、研发能力,确定各自的营销定位。同时,券商也必须在产品

组合、服务包装等方面,展开差异化竞争,以获取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公司研发力量对经纪业务的支持,针对客户需求,在第一时间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将成为券商经纪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四)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对券商风险控制的影响

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相关业务对风险管理有更高的要求。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明显特征就是高风险,国外曾有过许多例子说明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尤其是不同衍生品有不同的风险,因此要求证券公司能够分析风险的类别和来源,同时使用不同的计量模型来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的后果。然后,需要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采取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以及在风险发生后采取什么应急措施。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制,它应该包括建立适当的业务运作流程,建立独立的交易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动态监控各个指标等方面。

如今,国外证券公司使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和创新已经有长期的历史经验,从国际证券公司使用衍生品的经验来看,国外证券公司对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是从公司层面统一进行的,经过了逐日精密计算,以风险管理和创新为目的的衍生品使用并没有给证券公司带来更大的风险,只要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和严格的内控机制,券商完全可以有效管理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引入带来的相应风险。

在国内,经历了前几年的市场大幅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之后,券商尤其是以创新试点为代表的一批优质券商,已经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合理的政策指引下,券商参与股指期货将主要以套期保值等业务为主,相对风险可控。并且国内券商目前正致力于学习国际证券同业经验,在控制各项业务风险、保障自身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开发可持续发展、低风险的中介服务性业务,如衍生品发行、承销、经纪、顾问等业务。

四、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对证券公司竞争格局的影响

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业务将是券商行业进一步优胜劣汰的契机,可以有效促进券商之间竞争。对于受市场波动影响小、技术含量高的衍生品业务而言,部分优势稳健的券商将充分利用自身的业务能力获得加速成长;同时质地较差的券商则在业务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市场占有能力等方面难以满足开展衍生品各项业务的基本条件。因此,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业务的开发必将有利于改善证券行业结构与综合竞争力,实现“做大做强”、“扶优限劣”。

(一)衍生品业务竞争导致的券商整合和分化

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业务多是高风险业务,并且多涉及杠杆效应,对券商的资本规模和信用水平、风险控制能力、投资模式、产品创新、研究能力、信息资源、市场营销、服务质量、人才竞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券商转变经营模式的一个重大挑战。

第一,对券商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的挑战。目前,证券公司的各项业务是根据当前比较单一的金融市场建立起来的,每项业务相对比较独立,而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推出将改变这种业务格局。股指期货等衍生品要求证券公司转变传统的盈利模式,衍生品带来的盈利将占有较大比例,对证券公司的经纪、自营、资产管理和投行等多项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各个业务的模式和策略都将发生变化,同时要求证券公司不同业务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如何根据市场的有效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衍生产品,实现金融工程的流程化,整合研究部门、营销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业务是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步骤,也是证券公司将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二,对券商风险监控体系的挑战。衍生品业务具有高杠杆、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这亦将加大券商的风险暴露,加剧风险管理的难度。如何降低券商在从事相关业务中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破产风险,实现实时、有效的风险监控管理,都将是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衍生品业务在券商各项业务中的深化,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行业务以及经纪业务中衍生品应用越来越多,规模和比例不断增加,在各个业务部门内部对衍生品的风险进行监控和避险,成本太高,而且也不现实,这就需要在公司整体层面进行风险监控和管理,需要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人力、设备等投入。

第三,对券商研究能力和人才的挑战。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环境下,券商的投资策略和产品设计能力将更大依赖于券商研究实力的强弱,并且未来券商的盈利能力将与其研究能力紧密挂钩,这将是国内大多数券商研究机构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与此同时,目前能够将衍生品业务和传统证券业务有机融合的研究人员、营销人员和投资人员少之又少。因此,证券公司不但需要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积极寻找与境外优秀券商进行相关业务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人才的迅速培养和引进亦将是券商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股指期货等衍生品的出现,必然提高券商竞争的门槛,加剧券商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大量中小型券商很难参与到竞争中来,甚至难以生存。竞争加剧的结果,就是促进行业的整合和分化。一是促成几家大的综合性券商,市场出现相对垄断的格局;二是促使中小型券商向差异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型券商可以依靠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研究实力,利用衍生品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对客户服务的品质,扩大自身的业务规模,最终走向国际化、大型化,形成一批可以和国际券商抗衡的有竞争力的大券商。但是中小券商很难提供和维系长期竞争所需要的条件,为了生存,中小券商必须选择相互或并入大券商,加速券商行业的整合。根据国外的发展经验,很多中小券商最终会走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寻找自身合适的定位,例如经纪业务券商、中介委托券商。

(二)对衍生品业务的监管政策导致的券商整合和分化

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3

为什么某些地方电视台不是将节目的真实性和新闻性放在首位,而是眼睛紧紧盯着收视率?因为收视率的高低往往影响着电视台的综合广告收入,无论是作为制作人的电视台栏目组,冠名企业或是在节目中插播广告的商家,还是通过手机短信决定选手去留进而收取信息费的电信运营商,甚至是进行线下讨论的专属网站,统统可以为电视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档成功的电视栏目产生的品牌效应,形成了一条由节目制作商、节目品牌运营商、赞助企业、广告商、电信运营商、短信增值服务提供商、娱乐包装公司、网络公司组成的清晰而完整的产业链。

一、品牌意味着什么?

广告市场改变――电视进入品牌时代

电视从业人员终于感受到了电视正在进入一个媒介激烈竞争的时代。这种威胁还来自于电视业界内部:但是电视这一种媒介形态,就已经大大丰富――在中国内地,有数以千计的频道,每天播出海量的节目――电视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了一个庞杂的、无奇不有的、无所不包的超级影音贩卖中心。

正是这种媒介严重过剩、资讯空前繁多的特殊背景,使得电视节目正在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跟其他一般的普通消费品一样,开始进入品牌时代。

品牌意味着什么?

电视品牌又意味着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因为口渴而走进超市时,你面对的选择是琳琅满目的饮品。那里有上百种水和饮料陈列在货架上,充斥着你的眼球,这时,你的选择是什么呢?品牌往往会左右你的决定。同样的情况,也会在看电视的时候发生。闲着无聊,拿着遥控器,众多的电视频道,无数的电视节目,任你选择。同样的琳琅满目,同样的眼花缭乱,这时的你,会选择什么频道,又会钟情于哪个节目呢?这时候,品牌同样也会帮助你做出决定。为什么那么多少男少女会在2005年之夏的那几个周五晚上苦苦守候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在媒介过剩、信息过剩的时代,品牌概念已经成为决定电视行业生存状态好坏和生存机会大小的重要决定因素,电视品牌节目之间的竞争带来的模仿与复制,正在令电视节目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品牌节目《生存者》刚刚热播,美国广播公司(ABC)就从英国移植来了强档品牌《百万富翁》参与竞争,全美广播公司(NBC)则搬来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最弱一环》打造自己的节目品牌。欧美电视节目品牌之间的残酷竞争立即影响到了全世界。香港电视界爆发了和美国同行们几乎一模一样的“战争”――亚洲电视(ATV)引进了《百万富翁》,无线电视(TVB)引进了《最弱一环》(更名为《一笔OUT销》),凤凰卫视则播出了《生存者》。

在国际化背景下,电视节目品牌的竞争在大陆也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某些内地综艺节目效仿港台地区,港台地区又效仿日本或欧美,抄袭模仿成风,缺乏新意。竞争的初级阶段是节目的竞争,节目的竞争导致优秀节目被疯狂移植和克隆,克隆导致节目同质化,同质化最终导致频道丧失节目的原创力和品牌的影响力,而真正体现竞争的最终则必然在于品牌的打造,唯有品牌才是根本,而不是节目的复制,节目复制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品牌则可具有长远的非可模拟和克隆的竞争力。

电视台的文化定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理论界关于如何应对“WTO”的探讨,电视业拉开了在全球化视野下的集团化战略扩张的序幕。一时间,“战略”与“定位”成为众多电视机构决策者的口头禅,尤其是省级卫视更是受到战略与定位的困扰。省级卫视有三个不可回避的压力,第一,它有几类竞争对手:央视各频道,其它省级卫视,落地区域的省以及市电视台地面频道等等;第二,它是省级电视台的龙头频道;第三,它承担宣传本省的重任。激发定位热潮还有一个动力,就是先行者取得了成功。自2003年,湖南卫视明确提出锁定“娱乐、年轻、全国”以后(2004年明确提出要成为“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连续4年保持省级卫视收视排名第一。

成功的结果不可复制,但过程却可以借鉴。首先应该明确定位的战略意义,定位就是卫视发展战略的战术化体现。在媒体超竞争时代,省级卫视越是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就越需要战略,特别是需要清晰的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谋定而动,成功的概率才能有所增加。定位理论的核心是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通过调查分析和策划活动提炼、凸现品牌形象,并将其根植于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在市场上为产品赢得一席之地。卫视定位包括受众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和内容定位。欧阳常林在《实现卫视跨越式发展的三大战略》中指出:“三个锁定中最重要的是锁定娱乐,这是内容上的定位――品牌的本质特征。”“要坚持这个特色不动摇,并把特色做到极致,我们的品牌才有坚实的基础。”

湖南卫视是定位的受益者,而后来者多未能尽如人意。高举“情义”大旗的山东卫视和立足“公益”的湖北卫视就遇到了尴尬的局面。于是,有人开始怀疑定位限制了发展。其实不然,定位不一定行,不定位肯定不行。应该看到还有不少尝到定位甜头的卫视,如广西得益于“女性特色”;江苏以“情感”动天下;江西因“红色”走红;四川开讲天下“故事”等等。

由此可见,地方卫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的关键不在于定位如何,而在于如何定位。

――自我定位以及咨询定位

选择自我定位策略,要求台内产业链完整,战略清晰。否则,产、销、研容易脱节,定位成功与否不好归因,导致决策层难以敲定定位方案。自我定位需要足够的理论勇气和开拓精神。陕西卫视于2006年11月推出了“陕西卫视、人文天下”的频道口号,陕西卫视也定位为具有人文特色的综合频道。《周六乐翻天》《天下宝物》《中国书画名家》和《不考不知道》等新栏目在卫视播出,吴宗宪、司马南等主持人在卫视亮相,以“文化带”和“娱乐带”相结合的节目板块,使陕西卫视的面貌为之一变。从整体看,改版初获成效,比对改版前同时期,陕西卫视改版至今收视率增长171%,市场份额增长179%。湖南卫视和安徽卫视都是咨询定位的受益者。咨询定位就是通过专业咨询公司来制定定位方案,咨询公司相当于电视台的外脑。专业电视媒体顾问咨询公司会为电视媒体提供从频道定位、节目咨询、广告咨询、覆盖咨询、流程管理等涉及频道运营各领域的顾问服务。对各大媒体所关心的媒介经营关键性战略、总体组织架构、核心业务流程、重大政策决定等环节上提出了客观、高质量的分析与建议。

―距离定位

在距离定位中,由近及远策略注重现实格局,强调既有资源,寻求短期内业绩有所突破。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稳定性差。适用于远期战略模糊,近期战略清晰的媒体。吉林卫视的“幽默中国”可以理解为权宜之计,更多考虑的是立竿见影地打出风格特色,并没有探求幽默文化的未来走向。至于对某些模仿跟风的卫视,就只能理解成邯郸学步、张冠李戴了。定位没信心,执行没底气。“强行起飞,空中加油”,最终搞得自己“再而衰,三而竭”,甚至痛喊“定位无用”。

由远及近的定位策略使得湖南卫视借助电视娱乐功能的回归,谋求中长期价值在现实条件下的成长路径。“三锁定”堪称由远及近策略的楷模,即锁定全国、兼顾湖南,锁定娱乐、兼顾资讯,锁定年轻、兼顾其他。湖南卫视的定位跟整个集团的文化追求是密不可分的。正如魏文彬在哈佛大学演讲所言,秉承湖湘文化不断扩大影响力才是湖南广电的真正追求。“我们的集团,荣幸地赢得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慷慨赞誉。如果说我们是成功的,我想,我们成功的秘密,就藏在湖湘文化的精髓之中: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殷实富足、快乐和谐的时代,我们便应当‘先天下之乐而乐’,及时为人们提供能够带来快乐的东西,用优秀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我认为,这仍然是湖湘文化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彩表现。”

二、电视台定位进入细分时代

在美国,如果人们要看电视剧,那就选择 HBO;如果看新闻,就是 CNN。中国各大卫视的定位在哪里?

最近,似乎颇有些“热”剧出现,《老大的幸福》《媳妇的美好时代》等都在几家卫视播得不亦乐乎,而且充分展现出电视人的“智慧”,或零点首播,或删减播,或循环播,剧外的戏比剧内还好看呢。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卫视们在抢资源、抢收视率、抢广告。

套用电影《梅兰芳》中的一句台词,那就是“争不可怕,乱才可怕”。今天,中国的卫视已经发展到对资源垄断经营的阶段,在争夺的同时他们都在逐渐地巩固、细分或调整自己的定位,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现在,他们仍处于品牌的初级阶段,但“细分”“差异”已经提上战略。

从湖南卫视1997年推出《快乐大本营》开始,湖南卫视逐渐确立起快乐、娱乐的风格,这无疑是各大卫视定位之始。这之后,安徽卫视逐渐确立起来的大量播出电视剧的定位也为其早期的发展打下了一片天地;江苏卫视的“情感”定位也吸引了不少观众。不同的定位体现了各个卫视的不同特色,也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了解,2009年湖南卫视的收入超过22亿元人民币,江苏卫视达到了17亿元,而2002年时他们的广告收入都是在2亿元左右徘徊。

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各大卫视继续强化自己的定位。 2008年底,各大卫视纷纷召开资源推介会,备战 2009年。湖南卫视依然高喊“快乐无敌”;河北卫视称将继续打造“中国最快乐的家庭频道”;江苏卫视编辑部主任徐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江苏卫视2009年初的《一个女人的史诗》、跨年演唱会以‘说出你的爱’为主题,另外 2009年的新栏目《世间》《证明》等,整体都是以‘爱’为主题的,以‘情感’为内核的。”;安徽卫视相关负责人也称仍然会坚持“剧行天下”战略。

同时,不少卫视也调整自己的战略,有了更新的定位。例如,北京卫视 2009年确立了“用独播剧立台”的策略,播放电视剧的质量明显提升,而且自从北京卫视黄金时段接连主推几部电视剧之后,全国收视排名就迅速攀升。辽宁卫视则确立了更加独特的定位,简言之就是“一山二刚”――赵本山、王刚和郭德纲,辽宁卫视副总编辑曾邵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各大卫视竞争激烈,有特色才有竞争力,辽宁卫视的特色就是要体现幽默喜剧的‘黑土文化’。从市场需求来看,‘一山二刚’在他们的领域都很突出,小品、讲故事、相声也都有很明显的喜剧风格,与湖南卫视主要针对青少年的娱乐不同,符合北方观众需求。”

无论是延续以往的定位还是确立了新的定位,毫无疑问的是当前各大卫视的进一步细分,在克顿顾问公司高级顾问严俊杰看来,“卫视定位是一个挺好的事情,体现了各个卫视的差异化”,“卫视频道定位的重点还是要找准自己的特色,在做好新闻宣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符合观众和市场的需求”。因此,定位的细分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独播剧:同质化或差异化?

在定位细分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其中的差异,但是也看到了播放混战,与定位细分的趋势可谓南辕北辙,这不禁让我们有多家卫视都倡导独播剧是否是一种无序的同质化竞争的疑问。

以播放电视剧为主要特色的安徽卫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激烈的竞争是必经阶段,从最初的一招鲜吃遍天,到大家都互相模仿的同质化,再经过淘汰,才有一些优质品牌发展壮大。现阶段,一个电视台没有独播剧不可能进入第一阵营,因为资源被稀释了,收视率不稳定,从“首四”(即广电总局规定的最多四家卫视联合首播)到独播才能强者愈强,电视台的品牌识别度才比较高。

可见,独播剧是电视台获得高识别度的重要手段,这与当前电视剧在提升收视率上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一直以来,电视剧、综艺、新闻三大节目是引领收视的“三驾马车”,而其中电视剧则占据霸主地位,一些所谓高端财经等栏目更多的时候是虚的概念居多。据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频道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播电视剧,主要靠其拉动收视率,以娱乐节目闻名的湖南卫视也不例外。

早年曾经有八家或者十几家卫视播同一部电视剧的情况,那时同质化的程度远远比今天高得多。当卫视开始走独播剧路线时,我们的电视荧屏开始呈现精彩纷呈的局面,《杨光的快乐生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优秀的剧目都是卫视开始走独播剧、自制剧路线之后开始涌现出来的。

当然,尽管都是独播剧,但每个卫视的独播剧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天津卫视的电视剧都符合其“阳光的快乐生活”的定位;从去年开始江苏卫视所播放的《人活一张脸》《一个女人的史诗》等剧目也都契合了其“情感”的定位;湖南卫视所播放的自制偶像剧《丑女无敌》、韩国偶像剧《传闻中的七公主》等也都鲜明地体现了其年轻、娱乐的特征。因此,他们的这种策略不仅没有导致同质化,而且是差异化的最大体现。

因此,当前,各大卫视对于独播剧、自制剧的重视对中国的文化市场是一件好事,促进了优质电视剧的蓬勃发展,同时如果这种独播剧能够在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加以甄选,会进一步促进其定位的落实,促进自身品牌的深入发展。

树立自己的标签

从一股脑儿播放一部电视剧到播放独播剧,从所有电视台一个面孔到各有各的特色,中国的电视媒体尤其是卫视在过去几年发展非常迅猛,省级卫视的市场份额大概增长了50%。当前,各大卫视主要靠独特的栏目和独家或者首轮播出的电视剧来提升收视率,不少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以将定位调整为“一山二刚”的辽宁卫视为例,原本他们只期望以赵本山和二人转为主要标签的栏目《明星转起来》在全国35个城市收视率的周排行能够进前十名,没想到在最好时达到了第二名,最高收视率达到 1.81。这表明其独特的定位对提升辽宁卫视的品牌起了极大的作用,但同时,《明星转起来》的收视率也有一定的波动,从侧面说明了辽宁卫视仍然需要在节目编排等方面继续下功夫。

定位的细分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当前各大卫视的定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早在几年前,《中国广告》杂志主编张惠辛就指出,大部分地方卫视的品牌定位也许可以作为一种宣传的招数,却无法形成长期的品牌定位。一是由于我国电视台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二是地方媒体的内容平台更多的仍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卫视的定位都是面向全国的,因此必须在更大的程度上迎合全国观众和市场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媒体,“内容为王”的原则是确定的,因此,各大卫视需要在自我定位的范围内做好内容,这样才可能使其定位不至于流于口头。

三、产业多渠道盈利方式和品牌效应带来巨大经济利益

落地是媒体经营价值链的关键一环,随着卫视频道全国覆盖人口规模的提升,广告收入也随之上升。作为始终以打造跨区域传播平台为发展目标的卫视频道,覆盖规模的大小将通过乘数效应影响媒体收视效果和广告营销的收益水平。覆盖成为省级卫视进入全国性频道阵营淘汰赛前的资格赛,掉队者将无缘下一轮次的竞争。正因如此,国内各个卫视频道在覆盖落地上进一步加大了人力、物力和经费的投入,强势卫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实力相对较弱的卫视,或已开始深耕区域市场,或向专业覆盖目标发力。随着各个卫视落地竞争的加剧,有线电视网络资源变得愈加稀缺,供求关系的失衡直接导致卫视落地入网费用节节攀升。据不完全推算,一个省级卫视频道仅在省会等全国重点城市实现完全落地,一年就需3000万元以上,落地权拍卖无疑使卫视间的分化“提速”。这新一轮的覆盖落地竞争风潮其实是卫视两大阵营激烈分化的写照,一部分资金充裕的卫视将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覆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而那些资金相对匮乏的卫视无疑将在这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资金挑战,甚至有可能退回到地方电视台的位置,从而丧失了上星的市场价值。

很多人还依稀记得在《超级女声》最火爆的2005年,通过发送短信支持自己喜爱的选手,成了很多年轻人在那个炎热夏季做过的最频繁的事情。仅仅李宇春就在总决赛中的短信投票环节获得了352万票,另外两名选手周笔畅和张靓颖也分别获得327万和135万张短信票数。

对于注重市场的电视媒介产业来说,盈利模式始终是一个核心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尤其是对确定产业身份之后继续深化市场的中国电视而言。盈利模式也就是媒介的收入渠道,单就媒介而言,它所具有的一个整体性的特征便是媒介公司常常同时分别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销售它们的商品。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靠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靠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据央视一份广告报价单显示,2009年央视春晚前后的广告套装起价为每5秒159万元至233万元、每15秒298万元至438万元。与去年相比,2010年的广告报价增长了30%以上。在春晚各广告名目中,零点报时和“春晚最喜爱的节目冠名”一直是广告商的心水之选,2009年央视春晚最喜爱的节目冠名卖出了7099万元,零点报时4701万元,而在去年底举行的央视黄金资源招标会上,2010年春晚最喜爱的节目冠名和零点报时分别为1亿1099万和5201万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据悉,春晚零点报时广告之所以“10秒值半亿”,原因在于央视还附赠了许多其他形式的回报。根据2009年春晚的情况:当年春晚拿到零点报时广告的商家除了10秒“xx企业为您报时”外,还获赠了春晚宣传片随片广告以及“春晚15秒套装”以及现场贺电、片尾鸣谢等回报,难怪如此吸引商家。

国内传统的电视品牌构架中,各种类型的内容创新和商业推广,最终目的无外乎提高收视率,并据此增加广告收益。而实际上美国电视综艺类节目总收入中只有40%来自于广告收入,剩下的60%来自于对节目品牌的延伸营销。因此,由电视节目品牌所带来的延伸性的相关品牌产品的开发才是节目投资方关注的战略重点。盈利模式对媒介产业来说至关重要,如果缺乏一个比较成熟而又适用的利润生长机制,单纯地维系在广告收入上,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盈利模式的过渡和转变,这样就会制约电视媒体的生长,导致可持续增长乏力。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认为,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已经制约了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而一些地方卫视通过开办一系列的王牌栏目,重新进行品牌定位和受众细分研究,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突破了我国电视节目原有的单一广告赢利模式,并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适合中国市场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多元化盈利模式。这套盈利模式归纳起来就是“广告”(包括贴片广告与冠名广告)+短信收入+品牌开发”。

四、“一根绳”上的上下游产业链

“收视率”一度成为衡量电视栏目是否成功的标准。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广告的投放,关系着栏目的经济效益。而崔永元语出惊人,直指“收视率是万恶之源”,收视率是栏目成功的唯一标准吗?投放广告的企业,能否视收视率为投放广告的唯一标准?一台成功的节目,从上游的节目制作商、冠名企业到中游的节目商、包装公司再到下游的移动运营商、增值服务机构,形成一条循环往复的产业链,缺一不可,谁也离不开谁。前面已经详细讲过了电视台作为节目制作商的运作方式、品牌定位以及盈利模式,下面着重分析除电视台本体以外的产业链环节。

冠名赞助商:高收视率=高广告额?

由于“超级女声”的火爆,直接提升了湖南卫视白天时段的广告价格。根据央视-索福瑞调查统计得出,“超级女声”白天时段收视份额最高值突破10%,为CSM31城市同时段播出节目收视份额第一。为购买节目冠名权,赞助商投入了2800万元。在竞得冠名权后,该公司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

虽然外界对“超级女声”的质疑不绝于耳,但营销专家黄江伟认为它是“一场成功的运作”。“收视率高,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广告商。”

主持人汪涵在现场总是不断地说,“我们的收视率又创了新高。”

造成目前“惟收视率论”的原因在哪里呢?电视台本身的重视自然是其一。“因为收视率可以显示出电视台的影响力和地位。所以不得不重视。但电视台不能负全责。”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媒介研究总监袁方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投放广告往往只认收视率,甚至达到了一种畸形的程度。对此,电视台也很无奈。”他认为,越是大企业对收视率的依赖越小,他们格外看重的是节目的内在品质。“而一般规模的企业拿钞票做广告,当然希望在眼球效应最密集的地方播出。收视率猛于虎的局面,国外也经历了类似的阶段。所以大可不必惊慌失措。”

“收视率也就是‘注意力’,而栏目的作用则可以称做‘影响力’。”目前国内的新闻学术界关注重点已经由对传媒“注意力经济”的提倡转向对传媒影响力的建构。

较早在国内传媒领域提出“注意力经济”的喻国明教授更是专门撰写文章对传媒产业的“影响力经济”本质做出了理论阐释:既然评价传媒市场的价值大小关键要素是要看它通过其受众所产生的对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那么名牌栏目本身就代表着稳定而持续的“影响力”。名牌栏目在进行品牌维护时如果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力避“收视率”诱惑,坚持自身的准确定位,反而更能发挥节目的影响力,为节目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

“超级女声”和蒙牛酸酸乳在2005年夏天的热烈配合,再次呈现了企业对于品牌管理的认知和面对市场惯有的急迫。

从《“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到《“步步高音乐手机”非诚勿扰》,再到《“OPPO音乐手机”快乐大本营》,冠名企业的身影无处不在,到底是冠名企业打造了“王牌栏目”,还是“王牌栏目”成就了冠名企业?还真是要颇费些思量。

今天,最常见的和品牌相连的词是策划,品牌策划,再积极地解读,也只能是在明确品牌核心价值后进行品牌沟通策略探讨时的理性分析和决策,品牌绝不是策划出来的,那么某些公司将品牌托管给某个广告公司就显得更加怪异,品牌是灵魂,是企业的持久竞争力,试问,谁会将自己的“灵魂”假借他人之手托管?

节目品牌运营商和包装公司:草根明星也是“星”

已经制造了无数“草根明星”的湖南卫视,通过对选秀出来的男孩女孩进行持续不断的包装,在每年的“超女”“快男”一结束,立即开始全国巡演,趁着歌迷的“热乎劲儿”完成这场声势浩大的“造星运动”,使其不会随着节目的落幕而离开大众的视线,无论是从“超女”中走出来的李宇春、张靓颖,还是“好男儿”BOBO组合、李易峰,还是“我型我秀”中诞生的王啸坤、俞思远,现在仍频频活跃在娱乐圈中。甚至于最近陷入“造假门”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也趁着节目收视率的火爆,成功推出了马诺、马伊咪、谢佳等等话题人物,这些人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争议性,《非诚勿扰》有意无意间,也成了一台造星节目,甚至已经传出其中话题人物马诺接拍广告、代言网游的消息。

娱乐品牌开发的潜力是巨大的,按照国外综艺类节目中“广告收入∶品牌衍生收入=40%∶60%”的商业规律保守推算,天娱传媒的品牌衍生市场空间将接近2亿元。但在目前,天娱传媒的实际主要收益仍来自于艺人经纪部分。艺人经纪包括签约旗下签约明星的广告代言、演出、唱片发行收入等。

围绕这些造星运动中成功突围的“草根明星”,众多的娱乐包装公司成为了传媒经济公司的合作伙伴。他们在演艺、唱片等娱乐市场也获得了各自的回报。如天娱传媒与娱乐包装公司等合作伙伴按照10%∶90%分成,巡演门票销售额1.5亿元的90%为1.35亿元,唱片销售额2500万元的90%为2250万元,这几家娱乐包装公司就这两项业务销售额为1.575亿元,按毛利率50%计算,娱乐包装公司从艺人经纪中获得的直接收益至少为7800万元。

移动通信和增值服务商:一元钱堆砌的金山

超级女声”的短信投票参与节目模式,使电信运营商从中获得巨大的服务费分成。上亿条短信流量,成为电信运营企业短信行业应用最成功的经典案例。很多从不用短信参与娱乐的人也纷纷加入超女投票。目前我国已拥有3.83亿移动电话用户,其中60%的用户是短信用户,全世界大约每三条短信中,就有一条是中国人发的。这是大众文化产品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

“超女”迷要给支持的选手投票,首先要花1元钱定制短信(联通和小灵通用户为0.5元),收到回复后才能投票,据称给选手的投票为免费。电信运营商与节目制作商、增值服务提供商的利益分配比例,基本维持“运营商∶合作伙伴=15%∶85%”的原则,通常节目制作商与增值服务提供商对余下的85%进行五五分成,但在“超女”热播之后,湖南卫视所占分成更高。根据2004年“超女”的短信分成估算,2005年“超女”的短信收入中电信运营商占15%,湖南卫视占50%,短信增值服务提供商占35%。

按照湖南卫视3000万元短信实际收入(占短信总收入的50%)数据推算,短信总收入为6000万元,电信运营商则从“超级女声”中获利约为900万元。

短信增值服务提供商是指为节目的短信参与者提供相关资讯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向短信参与者收取的增值服务费。短信增值服务的基本服务费为6元,定制后服务提供商会在一个月内发送15条“超女”花絮,每条1元。一旦投票者发送定制信息,已被捆绑接收关于超级女声各类资讯与花絮的增值服务。这类短信资讯消费,使得湖南卫视在短信内容平台上的先后两家合作伙伴――TOM无线和掌上灵通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他们通过短信资讯、彩信和WAP等方式,将有关“超级女声”的新闻、彩铃、照片以及超女自己都参与的超级女声Java游戏搬到手机上来。众多“超级粉丝”成为其忠实消费者。按照短信总收入6000万的数据推算,短信增值服务提供商(占短信总收入35%)从“超女”节目中获得的直接收益估计为2100万元。

从单纯的电视节目到全方位运作的商业品牌,湖南卫视对“超女快男”的成功运作,表现在其满足了大众的表达和娱乐需求并赢得市场利润,处于这条产业链中的各类运营主体,都从这一大众文化产品的商业运作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回报。“超女快男”的盛行,对于如何创新大众娱乐方式、如何贴近与满足大众文化消费、如何实现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与实现多赢等命题带来全新的思考。

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4

稔熟“加减乘除”

“加减乘除”在投资界绝非是简单的四则运算,而是一种风格和理念。“加”是指累积收益;“减”是指稳守安全边际;“乘”是指集中全力出手;“除”则是指除去不良投资目标。说到2011年,不少投资者都是“一声叹息”。的确,2011年是非常难操作的一年,不少阳光私募也是颗粒无收。援引朝阳永续私募数据库统计数据,在2011年仅10%左右的阳光私募产品获得了正收益,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只有14只。因此,在2011年最终获得30.4%收益的呈瑞1期,无疑可让坊间刮目相看。

呈瑞1期的基金经理、上海呈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芮崑,有着经济学博士学位并曾在高校执教近10年。芮崑认为,成立于2010年10月底的呈瑞1期,当时对股市的基本判断是震荡格局,因此主要操作思路集中在“精选个股,波段操作,累积收益”。“即便是非常看好的个股,也没有一直买入持有。”芮崑表示,团队定位于崇尚价值投资和基本面分析的“流派”。2011年初,团队判断当年应是一个弱的振荡市,仅存在阶段和局部性的机会,因此“精选个股”成为了操作的主基调。目前整个策略已取得了较好的回报。“当我们看准了一个好的股票,在买入并有了一定的收益之后,就获利为安。好比是拳头如果老是伸在外面,实际上是没有力气的。”芮崑说。

同样,曾获得2010年中国私募基金风云榜大赛最有潜力私募精英的宝银投资董事长崔军认为,不亏损的秘诀就是把握“安全边际”。“永远坚持以0.4元的价格买进价值1元的股票,这是巴菲特永不亏损的投资秘诀。”崔军表示,投资证券市场的盈利,应该来自上市公司本身,也来自于公司成长所带来的资本增值,而这种盈利模式对于市场所有参与者来说也是共赢的。

芮崑进一步将“加减乘除”提炼为一个“价值爆发点”理论,即发现企业的价值拐点并进行主动性投资,从而为客户创造财富。芮崑进一步解释称,“任何趋势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原因,无论是经济、股市、行业还是个股的趋势,其产生往往对应着相关政策或重大事件。投资者最重要的是用动态的思维对已发生的来自政策、社会甚至生活中的某些事件保持敏感,从而找到相关企业的爆发点。”

深谙理性思维

在有众多拥趸的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一群物理学博士上演着一出出人间好戏,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位物理学博士演绎着一个理性的量化投资者的故事。似乎很难想象流体力学和期货交易池之间的关联,也很难想象物理学高材生和金融高手之间的组合,但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的申毅,却轻松做到了这一切。

1980年代末,申毅被保送入复旦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专业学习,此后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继续攻读统计物理并主攻非线性流体力学,随后他在俄州大学物理系担任助理研究员,直至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申毅原本完全可成为一名出色的物理学家,然而他却选择了金融之路。这两个行业跨度之大,让申毅还得从“见习生”开始做起,穿着绿色的马甲,和中国国内的“红马甲”那样去抢单子。

跨行业的工作经验,使申毅将积淀多年的理性思维在投资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而“量化投资”这一标签也被牢牢锁定在他身上。申毅将量化投资和定性投资的关系,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中医和西医。申毅表示,假设患者去医院治病,中医和西医的诊疗方法不同,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得出结果,很大程度上基于经验,定性程度上较大;而西医则先要患者去拍片和化验,依托于医学仪器得出结论。定性投资更像中医,更多地依靠经验和感觉;量化投资则更像是西医,依靠模型判断。在每一天的投资运作之前,量化投资会先用模型对整个市场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扫描,然后根据检查和扫描结果作出投资决策。

理性的思维也使得申毅非常喜欢“实名制”,不仅其开设的投资公司完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甚至推出的私募基金产品也是如此。申毅笑谈这样做有利也有弊,弊在于,自己有时会被人误以为是“皮包公司”,给人一种“从前台到老板都是同一个人”的错觉;利在于,提醒自己尽最大努力对投资人负责。“人的名字是无法轻易改变的,因此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产品,是希望产品能够持续地做好做强。”申毅说。

整合科学与艺术

投资究竟属于科学还是艺术?对此,被称为“熊市之王”的金中和西鼎投资总监曾军,在近20年资本市场的浸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投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纯粹的计算在投资上很难成功,很少有优秀的基金经理是会计师、财务分析师出身的,成功的投资人都是将各方面的资源和经验有机结合的。”曾军表示,金中和自成立以来一直有一个思路和想法,那就是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应该具备一种创造并维持长期盈利的能力。

“我们用多角度、多策略和多重安全边际来制定投资策略,从企业的本身一直到行业的分析判断,最后到宏观趋势的判断,通过三重角度来寻找更多安全边际支持投资决策。”曾军说,通俗的理解就是金中和投资力求将价值投资、趋势投资和量化投资这“三驾马车”做一个均衡的考虑。“这可能有点像‘大杂烩’,但毕竟是我们多年形成的一种投资感悟。”曾军认为,投资人对市场的理解是否透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的角度是否多元化。

同样,有着强烈理性思维的申毅认为,另辟蹊径也是一种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申毅表示,较之海外成熟市场,量化投资的技术和方法在国内几乎没有竞争者。申毅用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打比方,1849年美国淘金大潮中,当矿工们一窝蜂涌进加利福尼亚州努力工作时,另一群以卖水和牛仔裤为生的商人却“另辟蹊径”,同样赚得盆满钵满。“现在的证券市场上,定性投资者太多,机会太少,竞争太激烈,而量化投资者太少,因此机会多且竞争少,这些都给量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申毅说,“就好比大家都在埋头淘金的时候,我们在卖牛仔裤。”

稳守淡定和纯真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会计学教授丁远眼中,投资境界不妨用“大盘:你涨或者不涨,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这句话来诠释。作为一名精通财务分析且选股能力得到相当认可的专家,2011年,丁远在“朱雀丁远指数中性基金”中开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试水。

“一年可能也就忙个三天的选股工作吧。”如果在众多基金管理者中做一个忙碌程度的排名,那么摘走“最淡定”基金管理者头衔的人非丁远莫属。在年报、半年报、三季报出台的每年4月、8月和10月底的某一天,丁远和团队将按不断调整的模型来分析和选取股票,随后加以甄别。换股调仓完毕后,基金将继续运行,而平时管理者只需关注一下净值即可。

2006年8月,从巴黎回到上海正式加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丁远,在中国上千家上市公司中通过逐层筛选,挑选出了100家基本面扎实、现金流好、盈利能力强且大股东没有掏空公司资产的上市公司,然后根据股价对这些公司进行性价比较,最终选择了市盈率最低的公司建仓,成立了一个虚拟的股票池,以验证价值投资理念是否能够跑赢大盘。

不过,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做基金,丁远的目的都很清晰,那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信服。“其实很多公司的情况都是和同学们聊了才知道得更详细。同样,在设计出投资模型后,我也会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丁远说。

睿智风趣的丁远经常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而“朱雀丁远指数中性基金”的合作者也都是他在中欧的学生,互相颇为了解,于是一拍即合发行了产品。“在EMBA课堂上,学员们往往觉得教授只会讲理论,于是我将选股理论指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既能够让学员更容易接受,又能够让学员们更加努力地去探究。”丁远表示,“这也是我亲自来做基金的原因。”

在丁远的带领下,一只类似“教科书”,又是中国内地证券市场上第一个以教授名字命名的基金——“朱雀丁远指数中性基金”,在2011年的熊市中开始了探索。

据实际数据测试,自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丁远的股票组合每年都能跑赢沪深300指数并取得16%年化超额受益。“做投资决策,我只找好的行业和稳健的公司,然后再优选出性价比高的公司。”丁远认为,采用现金流为主要衡量方法,既避免了大股东或上市公司操纵财务指标,又可规避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风险,还可控制企业盈利的质量和稳定性。

随时注意风险控制

“有风险的股票我们从来不碰。”在崔军的眼中,投资追求的是全天候的正回报,这也是投资的终极目标。“不管市场的好坏都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崔军表示。同样,在芮崑眼中,私募投资公司能否持续稳定地为客户带来好的回报,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芮崑认为,资产管理和个人投资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股票从8元跌到5元,如果是个人投资,可能不一定要抛出,但如果做资产管理,在遭遇非理性暴跌时候,什么事情都可能会发生,因此如果不决断,那么这只股票可能会继续从5元跌到3元,而这时资产管理就很难对客户交代。

“做投资这行,好比是长跑。开头跑得顺不代表一切都顺,可能只是刚刚开始。”芮崑称,风险控制首先是建立股票池包括核心股票池,对核心股票池中的股票建立模型,深入调研,而这些股票池中的股票,有很大的概率出现在投资组合中。其次是通过会议制度来防范风险,对于重大决策开展集体讨论来降低风险。最后一点就是止损。

“外汇交易员的经历对我后来从事投资的帮助很大,一方面培养了宏观思维,对宏观趋势的判断极为看重。另一方面,外汇交易杠杆有时候高达20倍,一个成功的外汇交易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控制水平,因此从工作一开始,风控就在我心中扎下了根。”同样,曾从事外汇和期货交易的曾军也具有强烈的风控意识。在曾军看来,风控是投资管理者最需要重视的地方,很多投资者感觉5000点时的风险很大,但3000点时的风险也不一定小于5000点,因为股指处于3000点时对投资者的伤害可能更大,关键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把控程度。“价格本身就隐含了风险系数,在资本市场安全永远比利润更重要。资本市场永远都不缺乏机会,但最重要的是能够生存,而宏观判断和趋势投资,是所有投资风险控制的第一道关口,只有对宏观趋势正确判断,才能够把握股市大的方向。”曾军说。

在秉承“中性”投资策略的丁远眼中,风险控制是一件非常严肃且必须认真对待的事。丁远认为,投资者的理财目标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保本,第二步是保值,再看机会考虑第三步,即增值。理财如想实现保值增值,首先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特别是不能把所有的资金都投放在股市中。其次,在考评任何一个金融衍生产品时,不能单纯地去评判“年化收益率”,还得密切关注产品的“波动率”,即投资风险。用专业术语来说是“夏普比率”,即比率越高的投资产品,其性价比越好。丁远认为,市场上不乏很多宣称收益率较高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往往也是波动率很大的产品,投资者持有这些产品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道何时该出手变现,无论是在低位变现的后悔或是高位变现机会的错失,都会让投资者“心慌意乱”。

一心向着前方看

“股市总是要向前看的,我们应该关心还没发生的事,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2011年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很多,诸如日本地震、美国被标普降级、欧债危机等,而这些小概率事件对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或许在2012年,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太多,如果只是经济软着陆、出口减速这些已在预期内的事件发生,那么市场的表现可能会比大家预料的要好很多。”芮崑说。

申毅对此则笑称自己一直在思考,“很多人都说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但其实历史也经常会有惊人的巧合,尤其是在投资市场上,其他国家多年前发生的故事,都可能在中国重演。”申毅将这一“巧合”归结为人的市场行为,即人在投资时的本性和地域、人种都没有关系,也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那就是贪婪和恐惧。目前的量化投资模拟的是人的市场行为,但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其市场行为的变化非常之大,导致数学模型的变化也非常大。量化模型其实类似于很多计算机安全软件,都是一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模式。只有当新的计算机安全威胁,如一个新的病毒出现后,才会有查杀这个病毒的工具诞生。因此,量化模型针对很多具有“黑天鹅”性质的投资市场事件是无法预测的。

“目前国内的股市,还没有到非常适合价值投资的程度,原因在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无法通过股票进行转让。好比你即使买下了一个超市里所有商品,但也绝不意味着这个超市就归你了。”申毅认为,随着国内股市的进一步完善,各类投资机制也将进一步成熟,其时的量化投资将从针对人的市场行为去制定模型,逐渐转向按照价值来制定量化模型。

未来更值得期待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而未来才是更值得期待的。在谈及2012年的投资形势时,芮崑认为,2011年的行情是震荡市往下,而2012年可能将是震荡市往上,比2011年“日子要好过一点”,但出现诸如2006年和2007年的大牛市很难。

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租赁 问题 措施

金融租赁是20世纪中后期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将传统的租赁、贸易与金融方式有机组合后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产业,具有融物与融资双重功能。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租赁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已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大力发展金融租赁业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1、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金融租赁业务,但发展相对滞后,无论从租赁渗透率(租赁交易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还是从租赁交易额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的金融租赁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据统计,美国的租赁渗透率为30%,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在两位数以上,而我国仅为6%左右。2007年中国银监会《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并降低了进入金融租赁业的准入门槛。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20多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8000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国银租赁资产规模已经超过千亿,金融租赁全行业实现净利润100多亿元。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集中在2007-2008年和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主要集中在金融产业发达、金融资源丰富的一线城市,注册资本在20-80亿元,业务范围都集中在航空、船舶、基础设施等大型设备方面,使得银行系金融租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定位单一、行业风险集中的问题。

2、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租赁业务存在的问题

2.1、融资渠道狭窄

受政策法规的限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目前不能从出资银行获得贷款和没有同业拆借资格,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在一些大型租赁项目面前没有任何资金优势可言。

2.2、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领域的专业技术和人才储备都相当不足,不利于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做好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

2.3、专业管理经验缺乏

国内银行系租赁公司对租赁标的物的专业熟悉程度和维修处理能力与发达国家大型厂商租赁相比较弱,对租赁标的物的处理经验不足。

2.4、金融租赁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和外资租赁公司的管理办法不统一,导致竞争不公平;合同法无法解决涉及金融租赁物权、监督管理、行业组织等问题,物权法中善意取得制度有可能导致租赁公司丧失租赁物权的风险、对专属物的规定限制了特定行业采用金融租赁方式融资等。

2.5、外资金融租赁公司的竞争

外资金融租赁公司操作经验丰富,税负较轻,依托母公司自有品牌产品,在我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客户群,抢占了市场先机。

3、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发展的应对措

3.1、逐步放宽融资渠道

我国在航空、航运等行业拥有强大的优势,随着这些行业的复苏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依托这些行业方面的优势,使商业银行在金融租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银行系租赁公司能够得到来自股东的资金支持十分有限,95%以上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必须要走直接融资的道路,如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充分利用各个渠道的资金才能更好的发展。

3.2、出台和完善金融租赁相关法律法规

在国际上,法律、会计、税收和监管并称为金融租赁业发展的四大支柱。金融租赁在我国是一项新型业务,对大多数人来讲都较为陌生。虽然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关于租赁市场的法律框架,但整个金融租赁业仍缺乏统一的专门法规,而这种立法上的滞后,往往使得金融租赁公司处于无所适从的窘地。我们需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细化金融租赁的法律法规,尽快审议颁布《金融租赁法》。

3.3、统一行业归口,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目前市场上的金融租赁公司分别由商务部和银监会批准筹建和管理,这种多头管理局面导致了不公平竞争,对国内整个租赁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而,需从政策上调整,统一行业归口管理主体,为金融租赁业的公平监管、规范运作营造良好环境。同时,为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发展,促进金融租赁行业的自我管理,可以适时成立全国金融租赁行业协会。

3.4、引进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金融租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应用科学,既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更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复合型人才是金融租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现代金融租赁的交易结构、法律关系相当复杂,需要既懂融资租赁业务,又善于经营的专业人才,而我国从事金融租赁业务的人才素质远远达不到融资租赁行业本身的要求,因此,金融租赁公司应抓紧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5、加强租赁产品创新,走差异化道路

企业要赢得实质意义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回报,必须具备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银行系金融租赁多以融资租赁和回租业务为主,与银行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因此,金融租赁应引进证券租赁、杠杆租赁、收益百分比租赁等,形成多种盈利模式。同时,商业银行应积极拓展中小企业客户,探索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进行产品创新,突出产品特色,走业务差异化发展道路,把金融租赁业务做大做强。

3.6、强化防火墙与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之间必须设置防火墙,杜绝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与母行之间的关联交易;建立完善的风险资产分类制度和风险控制与预警机制,根据业务特性,对金融租赁业务面临的技术、产业、政策等风险实施科学识别、计量、分析、预警和管理,按照租赁行业的特点对租期安排、租金定价及租后管理进行系统化控制。

3.7、充分发挥行业战略联盟的作用

对机、船舶等造价较高的大型设备租赁业务,仅靠一家租赁公司有时很难满足一些大型项目的融资需求。很多租赁公司通过合作、重组等方式建立银行系金融租赁行业战略联盟,扩大了资金来源,分散了项目风险,拓宽了自身的发展空间。

4、小结

金融租赁业具有投资、融资、促销和资产管理四大功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在自身竞争力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的同时缓解了我国金融租赁行业规模偏小、租赁市场渗透率低、租赁业资金来源渠道少等问题,实现了经营多元化,降低了金融租赁成本,促使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辉萌,王纳.论商业银行参与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前景明[J].特区经济,2008(9).

代驾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6

一、证券基金的概念及作用

1、证券基金的概念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形成独立财产,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持有人按其所持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集合投资方式,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计划。

2、证券基金的特点

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它有其自身特点:(1)集合投资。通过基金发售单位在短期内募集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发挥资金集中的优势,以利于降低投资成本,获取投资的规模效益;(2)专业管理。通过专业化的基金管理公司来管理和运作,表现在投资理念系统化和投资手段现代化;(3)组合投资。根据基金契约中规定的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组合和投资限制,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分散投资风险;(4)严格监管与透明性。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信心,国际的相关监管部门都对基金业实行严格的监管,对各种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并强制基金进行较为充分的信息披露。

3、证券基金的作用

证券投资基金一方面面向投资大众募集资金;另一方面又将募集的资金通过专业理财、分散投资的方式投资于资本市场,从而发挥着一种重要的金融媒介作用。

(1)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和规范化发展

首先,证券投资基金作为目前证券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它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都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证券市场由以前的坐庄盈利逐渐发展为依靠研究挖掘价值低估的股票来获利;其次,证券投资基金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话语权得到制度保障,同时在二级市场上,基金投资与运作规范、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好的上市公司,有利于督促上市公司规范化运作;第三,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供投资者投资的品种,扩大了证券市场的交易规模,起到了丰富和活跃证券市场的作用;第四,不同类型、不同投资对象、不同风险与收益特征的证券投资基金在给投资者提供广泛选择的同时,也成为资本市场上不断变革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来源。

(2)拓宽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投资渠道有存款、债券、保险、信托、股票和基金等,存款和债券风险较低,但收益率也相对低。股票投资要求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而中小投资者在时间和知识上都不能很好的保障,因此其风险相对较高。证券投资基金由专门的投资研究团队来专业化投资,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风险收益相对较好的投资品种。对机构投资者来说,特别是对资产的风险控制要求较高,收益也相对较高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同样是一种较好的投资渠道。在我国,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大型企业等都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机构投资者。

(3)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证券投资基金将中小投资者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证券市场,扩大了直接融资比例,为企业在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实际上起到了将储蓄转化为生产资金的作用。这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证券基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统计,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321只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资产净值合计856416亿元,份额规模合计6220135亿份。其中53只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19%,份额规模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13%。268只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81%,份额规模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87%。从1998年6月30日开始至2007年底,基金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股票市场流通市值比例从1%提高到超过20%,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同时,它已经初步显示出在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改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抑制投机行为、改善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及促进投资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工具多元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与国外相比,我国基金行业虽然发展极为迅速,但是由于起步相对较晚,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从基金运作的大背景环境到基金具体操作都存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证券市场不完善,上市公司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我国资本市场不规范、金融市场不发达有密切关系。基金管理公司在搭建投资组合时很容易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情况,也难以进行有效的产品创新。华夏证券的盲目扩张,投资于各类实业,大规模地对外融资、增资扩股,导致财务成本越积越高,最后形成巨额亏损,加速了破产的步伐。这也从某个角度说明了我国证券基金投资品种的匮乏,使得多数的证券管理公司的投资无从下手,盲目的投资,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了企业的更合理长期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为国企解困筹集资金和国企股份制改制功能定位上发展起来的,股票市场的非良性发展扭曲了市场正常机制和作用的发挥。市场缺陷增大了市场的系统风险,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的无效性使得指数的波动无法真实的反映市场的收益率和风险,基金的收益率失去了比较的基准,更增加了基金跟踪指数的难度,还有可能导致基金为了跟踪指数而增加交易成本。

2、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力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法》己经出台,《信托法》等还在研究、制定中,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法规不健全及市场监管不力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投机性很强,违规资金在证券市场上兴风作浪,一些机构操纵股票、大肆炒作。

3、我国基金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设立的基金都是契约型基金,契约型基金缺乏股东大会的监管,容易出现类似于华夏证券管理层政企不一的局面,导致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被虚置,责权利严重分离。证券基金公司虽然有托管人的监管,但由于托管费用和托管人是由基金公司缴纳和选择的,很难保证监管的质量,如此一来,基金持有人又必须面临基金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4、缺乏避险工具,系统性风险高

我国基金的风险分散能力不高,这与基金投资范围受限有很大的关系。我国股市容量偏小特别是优秀的上市公司偏少,可供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分散化、规范化、特色化投资的股票很少。另外,我国的金融市场产品比较单一,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及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发达,资本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投资基金无法通过做空机制回避系统性风险,基金业绩(特别是股票基金业绩)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呈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些都制约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控制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基金管理人不得不面对比国外同行更大的风险。中国证券市场的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来自政府政策的不连续性、不稳定性和所谓市场消息等系统因素干扰太多,冲击太大。

5、市场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群体中的个体与大多数人一样思考、感觉、行动,与大多数人在一起、保持一致,或一种行为模式在人群的传播传染。羊群行为具有的学习与模仿特征使众多基金经理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削弱了市场基本面因素对未来价格走势的作用。这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羊群行为的行为主要是由于基金经理的非理、信息的不对称性、,投资行为的趋同性等造成的。

6、缺乏公众认可的评价体系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基金评估市场己初步成形,但尚处在初级阶段的基金评估业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目前进行公开基金评级的一些机构,大多与基金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仅有为数不多的科研机构可视为独立的第三方。没有令人信服的独立的评级机构,投资者购买基金时缺乏依据,基金经理在运作基金时没有参考,这些都将影响基金的良性运作。

三、推动我国证券基金规范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为了使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本人结合各种资料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资本市场,为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加快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必须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市场化和法制化,减少行政干预,扩大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规模,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给投资基金搭建一个能够快速、健康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改善证券市场最基本投资对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这不仅是对基金的支持,也是整个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主要在于建立科学的进入与退出机制:一方面,通过新股发行核准制把好新股发行关,将素质差的企业拒于股市大门之外,为股市提供具有良好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建立股市的退出机制,让那些已经不符合上市公司标准而又挽救无望的企业退出股市。

2、进一步完善基金法规体系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无法得以及时公正的处理,往往是由行政政策取而代之,而行政政策的透明度和持续性通常很难得到保证,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其后果是市场参与者自行其是,从而导致普遍违规甚至普遍违法。2003年,《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出台对促使基金管理者合规运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和实施,确立了基金业的法律地位,为基金业的发展创造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增强基金投资者信心。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投资基金法》为核心的基金法律制度体系,使基金持有人、托管人、信托人、管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明确市场运行规则,逐步摆脱过去依赖行政指令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我国基金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3、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基金评价体系

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我国的基金评价体系应具备如下特征:(1)由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来担任评价机构;(2)评级方法应全面、客观、科学,适应中国基金业的特点;(3)具备成熟的盈利模式以保证其持续稳定发展。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建立基金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可以考虑逐步引进全球投资绩效表现标准(GIPS);其次,鼓励更多的与基金无利益关联的独立第三方来建立基金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也应当考虑把国际知名基金评级机构进入我国,让他们也参与竞争。

4、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积极发展公司型基金,完善基金行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组织形态

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均表明,仅仅依靠国家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不足以管理和规范国内投资基金的发展。我国的基金业也应该组建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组建基金行业协会。基金行业协会应以基金业基本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制止恶性竞争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基金市场的稳定,促进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基金的发展还应考虑:赋予基金托管人更大的监督权和责任,托管人可以拒绝执行基金管理人违法违规的投资指示,并有责任向监管机构报告;明确基金管理公司在蓄意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下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从基金的治理和监督而言,公司型基金的投资者比契约型基金具有更大的权利。公司型基金的内部治理结构借鉴了现代公司治理的积极成果,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更加明晰,既有利于保护基金投资者的权益,也有利于基金运作的效率和基金的持续发展。因此,在进一步规范现有契约型基金的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尽快发展公司型基金。

5、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基金业竞争

目前只有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才能作为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主要发起人的规定,在制度上使得基金运作的独立性很难保证,其结果是人为地减弱了基金行业内部的竞争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金业规模的增加。没有竞争或者竞争不充分,就会造成效率损失或资源配置的不到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投资基金,必须有效降低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资格认定标准,允许更多的机构参与到基金的发展和运作当中。

6、努力做好证券基金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