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工程师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工程师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职业岗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四种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6-6299-03
Building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Occupational Post
MA Hui, ZHANG Zhi-li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Practice Teaching situatio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hrough analyzing professional compe? tence needs of the elite network engineers, the thesis propose a Capacity incremental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based Occupational Post which mainly trains practice ability, professional ability, Competitiveness and Professional compe? t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 and explore platform building required of capacity training. After two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model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nd vocational skills, students are able to quick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employer.
Key words: occupational post;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four abilities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强调:大学本科教育应推进实验内容与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现今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浅层次“校企合作”与“实验室+实验”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实践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验证性实验较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虚拟的学习、实训环境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足,毕业后不能快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因此,我们应加大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与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院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四种能力(动手能力、专业能力、竞争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四大平台”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1精英型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虽然传统高校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课程设计与市场脱节,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得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足,毕业后不能快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企业看中的是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等基本职业素养,企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精英型网络工程师。
1.1网络工程师岗位职责
掌握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的网络施工保障、网络运行维护、系统安全运维等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和维护网络工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及安全维护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能较好地组织网络工程施工工作、网络运行维护工作、信息系统安全部署和维护工作,具有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1.2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模型
根据企业对于网络工程师职位能力要求,把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划分为三种能力:核心能力(完成本职工作、考核目标的能力)、专业能力(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能力)、基本能力(确保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合岗位基本要求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技术包括以下几种:网站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网络应用,网络设计与信息安全。
2构建以四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2.1构建多类型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现今大多数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讲到某个原理或方法时就开设相应的实验进行验证。按照这种模式开设的实验课往往不成体系且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时占实验总课时的比例至少应达到30%,同时加大学生自主性实验的开设比例。
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精英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制定了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表1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其中,实训包括课程实训与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实训在开设课程的学期最后一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训一般在相关课程学完后,在最后一门课开设的学期最后一到二周进行。
为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要求,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这个平台有以下几个特点:1)该实验平台不仅要加强验证性实验的教学,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绝大数开设实验的课程都应有一定数量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2)该实验平台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3)为了实现各专业的交叉融合,该实验平台既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室或校级、省级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4)加大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
2.2建设生产性实训平台,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缩短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我们实施了“4-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传统4年的课程设置压缩到3年完成,最后1年时间所有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针对某个岗位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战能力。
根据精英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分析与我院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为学生定位五个岗位:网站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与信息安全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个岗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在实践能力培养阶段,生产性实训平台的建立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建立院级创新基地。院级创新基地由学院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成立,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在研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校级的创新实训基地。这类实训基地有学校单独建设,也可校企共建,这类实训基地应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关键在于基地应采用企业运作模式,建有与企业对应的机构,这可以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在实训基地,教师参与生产过程管理与产品开发,学生职业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的身份参加生产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3)校外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向学生无偿或优惠提供实习岗位,并为学校教师提供高新技术技能培训。同时,企业也将学校部分教师纳入其人才库,为推广企业的先进技术或设备积累了丰富的无形资产,优秀学生可参与企业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为企业带来了相应的利润。
学生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都要在实训基地完成。
2.3打造多种创新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竞争能力
实践教学既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教学既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等,又包括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竞赛(如电子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有着很大作用。
创新教育不是教学生如何创新,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可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创新,提高竞争力。创新平台既可以由学校建立,也可以借助一些外挂项目。
学生可以在以下几种创新平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1)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市级与校级研究机构;2)教师的科研项目、社会活动项目;3)校级,院级各种创新培育基地;4)大学生科技立项研究项目。
2.4依托岗位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主要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通过跟岗或顶岗来实现。通过以上三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并没有完全成为一个职业人或社会人,缺乏相应岗位工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因此,学生必须到企业中去,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为了保证学生跟岗顶岗的质量,应选择企业资质较高、软硬件设备配置齐全、性能较好、企业信誉较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企业合作数量应该达到一定规模,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岗位跟岗顶岗实践。
四个平台与四种能力相互对应且相辅相成。在实验教学平台上,也可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初期培养。在生产性实训教学平台上,也可以继续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激发竞争能力并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初期培养。在创新教学平台上,也可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岗位教学平台上,也可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及竞争能力的培养。
3结束语
基于“职业岗位”,通过四大平台培养学生四种能力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不但体现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同时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按照能力递增、工作技能由简到繁的进度安排,既符合企业用人需求,又遵循教育规律。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集中培养学生的职位核心工作能力,极大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岗位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蔺永政.地方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探析[J].计算机教育, 2011(1):9-15.
[2]刘德仿,洪林.把创新教育贯穿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50-51,75.
[3]鲁斌.网络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中国电力教学(上),2011(9):87-89.
[4]罗远军,香赵政.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虚拟化实践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6):44-46,43.
[5]岳峰,王桢.浅谈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 (21):126-127.
网络工程师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2010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为各个专业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我国许多高校以此为契机,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实践基地,并与国内外学校企业合作,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到对应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网络类课程(网络应用技术、计算机组网技术、网络设计工程技术基础)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能掌握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何在现有网络类课程中,按照卓越计划的精神,合理安排教学培养学生,打造具有特色的网络类课程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工程师培养主要有两大类:美国模式和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模式。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布鲁贝克认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有两个方向:自由探索科学真理;服务国家社会发展。这两个发展思路始终指导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实用主义是这两种发展思路的交集[1]。
实用主义的三大原则就是:实用即真理,有效即有用;需求导向,服务至上;事实重于假设。美国国家经济和社会政治,在实用主义的指导下,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多元化发展格局。MIT的工程研究成果,Standford的硅谷淘金以及苹果公司iPhone、iPad产品的全球热销,生动地说明了实用主义的魅力[2]。
与美国模式,培养集管理、金融、工程技术于一身的工程师毛胚不同,德、法模式注重工程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培养工程师成品[3]。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依次是:实科中学、职业学院、职业专科学校、高级专科学校、再到应用科技大学。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可以授予职业教育硕士学位。应用科技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有同样的社会地位,选择哪种类型的大学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个人自主选择,而不是学习能力的好坏[4]。
近年来中国的高校也开始注意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工程教育面临一些困惑: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理念缺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科学的长效运行机制[5]。
有些国内高校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中认为: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载体。但是实际情况是,校企合作、实训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对企业而言,校企合作可能只是公益,收益有限而风险很多,如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安全问题、生产设备的消耗、学生实习对公司管理和运营的冲击。因此很多企业并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6]。
有些高校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学校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在大四时,参加校外培训,进行工程实践的学习。这样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学习理论的时候由于没有实践,对原理就没有感性认识,谈不到真正理解;培训时,由于功利的影响,局限在工程的细节,也不会再学习理论。
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时,我们必须处理好共性要求与特色发展两者间的关系。根据实际的师资和社会需求,充分体现每个学校的特色。为了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人员,我们根据现有教学计划,提出以下想法:①将思科的教学体系(教材、技术、实验、认证)引入我们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中。②针对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层次教学。③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我们的目标是改变“教师上课,学生听讲”的单向的教学模式。为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网络工程实践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贴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参加工作后的收入。
教学改革的内容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思科公司(Cisco)提供网络的全套解决方案,其产品在网络市场上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该公司的网络技术、特别是网络设备配置技术是当前网络技术的主流。如果只学习网络理论,不学习具体公司的产品,将没有构建网络的能力。
思科认证是由该公司针对其产品的网络规划和网络支持推出了工程师资格认证。思科公司主要提供了三个认证等级,它们所代表的专业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初级工程师(CCNA)、资深工程师(CCNP)和网络专家(CCIE)。同时,思科公司要求其在各国的公司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认证工程师,以保证对用户的服务质量。通过此认证,网络技术专业人员可以在迅速扩展的网络技术领域证明自己的相应等级的技术水准。拥有CCIE认证,将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可获得丰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学中一方面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如计算机网络模型、TCP/IP的4层模型以及协议族、IP地址的规划与设计、路由和交换的原理等;另一方面采用思科的教学体系,向学生教授实际工程中的组网原理、防火墙、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网络技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我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不同的教学体系。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网络应用课程,在使用现有的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基础的思科CCNA的教学内容,如路由器的基本配置,配置静态路由。目标是学生能够配置局域网,实现简单网络间的互联。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组网技术等课程,就直接引入思科的认证教材,如《CCNA学习指南(中文第六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科工程训练,鼓励学生参加CCNA、CCNP的考试,成为合格的网络工程师。
2.实验技术的改革
由于思科的网络设备价格昂贵,一般财政资助的实验室难以配备完整的产品系列。有些CCNP和CCNA实验必须在中、高型号的设备才能进行。实验室的设备数量有限,不可能支持1~2班的学生同时进行实验。基于这些原因,使用模拟器进行实验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现有的可以选择的模拟器如下:思科网络学院的基于Flash技术的模拟器、Routersim for CCNA and CCNP、Boson Router SImultor、Sybex CCNA Lab和Packet Tracer[7]。
我们对上述这些模拟器进行测试,发现难以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不能支持中级以上规模的实验。经过反复比较,我们决定使用Dynamips模拟器。
在实验室中,我们在电脑上安装Dynamips模拟器,加载思科设备的真实IOS,来虚拟相应型号的思科路由器和交换机。虚拟设备的配置和工作原理与真实设备一致,虚拟设备之间和真实设备之间一样交换数据,输入和输出界面完全一致,使得在虚拟设备上进行配置和在真实设备进行配置极其相似。目前已经可以模拟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设备型号覆盖低端2600,到中端3600和高端7200系列。
我们以两个计算机专业教学班为例,一共80人,实验以1个学生为1组。预先在每台电脑上安装好模拟器,并把每个实验做成一个固定的配置文件。CCNA级别的教学需要完成实验,分别是:①路由器的基本配置;②配置静态路由;③配置动态路由协议;④配置网络控制列表;⑤配置网络地址转换;⑥实施VLAN;⑦VLAN间的路由;⑧实施STP。
我们以上述的⑤网络地址转换为例说明实验的过程。实验中,每个学生使用1台电脑完成实验。每台电脑中模拟了3台3660路由器,分别是R1、R2、R3。网络拓扑结构是由教师事先设定,学生通过查看连接的信息来确定网络设备的连接情况。在R2上配置网络地址转换,可以用三种方式配置:静态NAT、动态NAT、PAT。
路由器R2是企业网关,使用动态路由协议使企业内部所有网络互联。动态路由协议使用ospf,自治系统号使用0。路由器R2配置代码如下:
interface e0
ip address 172.16.21.2 255.255.255.0
no shut
ip nat inside
ip access-group 1 in
exit
interface s1
ip address 61.171.11.1 255.255.255.252
no shut
ip nat outside
exit
access-list 1 permit 172.16.0.0 0.0.255.255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21.0 0.0.0.255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interface s1 overload /* 定义使用PAT*/
router ospf 0
network 172.16.0.0 0.0.255.255 area 0
ip route 0.0.0.0 0.0.0.0 61.171.11.2
我们充分发挥思科公司在网络工程方面的专业水平,采用理论和网络工程实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新颖的网络工程教学实验体系,使学生能有兴趣学习专业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培养了不同层次网络工程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
[2][5]王世斌,郄海霞,余建星,王杰,潘海生,孙克俐.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以麻省、伯克利、普渡、天大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
[3]顾建民.培养有竞争力的工程师:德国工程教育改革透视[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2001(2).
[4][6]陈飞.技术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生态体系—基于德国经验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13).
网络工程师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网络工程 职业资格认证 认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66-02
引言
“职业资格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是国家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标准,是劳动就业、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职业(行业)资格证书随着就业准入制度的完善必将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门槛,因此,国家职业(行业)标准对高等教育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同时职业资格的考核与鉴定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往往存在着比较A大的落差,跟不上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团队方面没有形成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融合、相匹配的教学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需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
本文旨在进一步系统地分析研究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试图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双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为纽带的专业教学体系。
1 职业资格认证发展概述
西方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劳动就业方面有强有力的国家和行业的资格标准框架,此框架既约束高等院校规范人才培养行为,也约束人才就业市场规范就业行为。国外职业资格证书起步早、发展快,相应法规和保障体系健全,执行有力有序,就业准入制度也比较完善,有些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系统以及职业培训间有一套完善的衔接体系。作为传统欧洲大陆教育系统的代表,德国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其中完善的资格证书体系是保证教育系统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德国资格证书种类繁多、系统庞大复杂。根据职业资格等级和认证书目的两个标准,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类:高校入学资格证书、双元制职业培训学校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高中层次的全日制职业培训学校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在高教系统外获得的以推动职业升迁和发展为目标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表现在:①同生产紧密结合;②企业的广泛参与;③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④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台湾职业教育普遍实行“证照制度” ,台湾“证照制度”的主要依据是《职业训练法》中的有关规定。“证照制度”目前主要可分两大系统:一是“考试院”办理的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考试,共分高级考试、普通考试及特种考试三类;二是“行政院劳委会职训局”办理的技术士技能鉴定,共规范162个职类,实施办理124个职类,每个职类分甲、乙、丙三级。职业资格证书主要用于就业机会及保障、薪资晋级和职业升迁、免试雇佣的优待等,门类齐全,分类细致合理,对此,我们可予以借鉴。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节,这种脱节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究其根源是由于相关课程脱离了实际,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不能为市场所用。国务院在《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国自1993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职业资格证书在我国人才就业市场己开始发挥“就业直通车”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课程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的衔接上仍存在如下问题:
(1)至今也没有明确的模式来指明高等教育课程与国家职业(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问题,尤其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领域中。
(2)高等教育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未能积极适应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的要求。
(3)未能通过某个切合点将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衔接起来,只有发挥两者的优势,才能更好的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人才,以便更好的发挥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4)社会上职业资格认证种类繁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很多认证缺乏与高等教育的互动。
2 网络工程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认证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市场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目前,国内网络工程相关专业资格认证主要包括以软考为代表的国家职业认证系列和以思科为代表的企业级专业认证系列两大类。
2.1 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
①软考证书:是由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领导下的国家级考试。这种考试是职业资格考试。包括初级-网络管理员、中级-网络工程师和高级-网络规划师,该考试认证面向社会群体,主要用于国企和事业单位,软考现在相当于资格考试,与评职称相关,在中国业界认可非常广泛的。
②全国信息化工程师项目NCIE证书:是在信息产业部领导下组织实施的国家级IT专业政府认证体系,由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库、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商务、信息工程监理等一系列认证考试构成。其认证体系力求内容厂商中立、技术知识先进、面向职业市场、通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并重。
③OSTA的网络工程师证书: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考试。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五级,分别为: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适用于中专、大专等应用技能型人才。
2.2 企业级专业认证
企业级认证各大网络设备制造商都有,Cisco、华为、H3C等,Cisco是认可度比较高的,其他的和Cisco都类似,只是命令上的不同。Cisco分为CCNA、CCNP、CCIE等几个等级。这些认证在其设备应用领域认可,价格比较贵,一般都是通过各自企业或依托高校培训完成。
3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广东科技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把行业权威职业资格证融入常规教学认证体系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进行融合,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理论课程设置以“够用”为原则,选择市场认可度高、操作性比较强的。Cisco认证系列、华为认证系列和软考的网络工程师认证作为参照,引人它们的课程体系。并与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要求相结合,采用课程嵌套的模式,把主流认证考试内容引人进来,让学生在课程学完后既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通过相应的认证,获得相应职业资格。
构建的课程体系中,选择网络工程专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内容,配合实践实训教学环节,用岗位职业能力规范来描述人才规格。课程构成上,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程等模块,同时辅以工程实践实训、学科竞赛与科研训练、讲座等共同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引入研究性教学、合作性学习,以及职业资格认证,使得实践课程的考核结构发生了变化,适当分离基础内容和创造性内容的考核、基础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才是必要而科学的考核。
4 结语
通过贯彻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使得校内专业课程内容、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就业岗位需求高度统一,实现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教育与人才市场的紧密沟通加强职业认证教育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增强动手能力、提升毕业生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对于当前学校深化教育改革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蕾,孙润元,刘d,荆山.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01:79-82.
[2] 胡静,赵莹.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20:11-15.
[3] 蒋吉频,高东发,阳爱民,谢建国.我国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评[J].计算机教育,2010,12:29-31+45.
[4] 韦秀芝.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5] 蒋晓旭,郭雪梅. 完善中国职业资格认证与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02:65-67.
作者简介:
1 陈强(1976―),男,江西南昌,广东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Web网络应用;
网络工程师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微视频;网络工程;实践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工程师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大,高校中以网络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主要专业为网络工程,网络工程课程是实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络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学习和掌握好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1网络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网络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网络工程专业每个班级人数基本都在40人左右,上机过程中是一人一机的模式,学生都是在自己机器上完成实验任务,当有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实验教师由于只有一名,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所有学生进行实验指导,辅导过程往往是顾此失彼,实验环节的指导力量无法及时跟进,学生的实验进度受到影响,产生的结果是实验教师在实验课上忙的团团转,还是有些同学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
(2)我校网络工程课程共计64学时,其中理论部分32学时,上机实践部分32学时,理论教学主要是在教室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实验教学是在机房进行。在理论教学中,授课教师利用PPT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授,对于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实验,主要是通过模拟器软件PacketTracer进行操作演示,学生针对授课教师实验部分的操作演示,课堂上理解较好,也能了解实验配置操作的大致步骤,但是当课堂上演示了过多的操作案例后,学生难免无法记住全部操作步骤。另一方面,网络工程的上机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都不是在同一天开设,都是相隔一天或几天,这样当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时,对于理论课程讲授的知识会忘得更多,不能很好地对上机实践环节起到促进作用。
(3)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未完成的实验内容,期待课后在自己电脑上完成,但是课后做实验遇到问题时,又缺乏有效的指导,使得实验内容不能很好地完成,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针对网络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将网络工程各个实验内容的操作演示录制成微视频,并将微视频在网上进行与共享,应用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视频,学生不仅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凡是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重复观看授课教师对于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微视频,这样对教师课程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提高整个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
2微视频在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微视频是指一种视频,是相对于传统的长视频而言的,他的主要特征是短、小、精,一般制作简便,针对性较强,时间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比较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记录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1-2]。微视频可以是个体通过手机、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也可以是用专用的屏幕录像软件进行录制的视频。微视频的格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常见的AVI视频格式,也可以是DVD格式、MP4格式、FLV格式和SWF格式等,一般需要客户端使用相关的播放器进行播放。在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模拟器软件的操作演示已经成为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在PacketTracer模拟器软件上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进行实际配置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个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非常直观的理解和认知。然而对于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演示,学生往往能听懂但是记不住,这样导致学生自己做实验时会产生一些错误。那么在这种以操作演示为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微视频的一些优势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辅助指导,帮助学生在对知识遗忘时完成相关的实验内容,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在我校的网络工程课程中,已经将微视频引入到网络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电脑的屏幕录像软件将网络工程实验的屏幕演示步骤和语音讲解录制成视频,每个视频大概几分钟。视频制作出来以后,我们将视频到网络工程课程网站上,学生可以在线观看,也可以下载后观看。微视频在网络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微视频对于学生的学习更便捷、且信息量较大。在老师讲解和操作完实验内容之后,学生做实验时遗忘程度较高,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还是容易出错,我们可以对网络工程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制作一套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的微视频,并将视频放到网上进行共享,使学生能够进行重复学习,解决遗忘程度高的问题。微视频比传统的文件形式携带了更多的信息量,不仅包括文字信息,还带有教师语音讲解的声音信息,这会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容易。微视频由于容量小更容易携带,因此学生可以灵活方便地将其保存到手机、MP4等移动终端设备上随时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微视频记录的知识点较为单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更为容易。目前网络上的教学视频包括了相关知识点理论和实验的所有内容,如CCNA课程视频,一个视频文件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视频时间短则五十分钟左右,长则可达100分钟。这些视频都会给学生的使用带来一些困难,学生在学习每个知识点的时候,当实验配置出现一些问题时,难以找到视频中确切的相关内容,并且难以把握相关视频的重点,这样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因此把大知识点分解成小知识点,并将小知识点录制成微视频,学生通过查看微视频来学习,跟着微视频自己一步一步进行相关实验,将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自觉性,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现有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操作讲解之后学生再练,在老师操作演示过程中,学生往往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节奏,从而在自己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时,出现一些错误,需要老师指导,然而教师又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通过引入微视频,可以使得学生弥补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错过的知识,通过查看相关知识点的视频就可以解答自身存在的问题,重新学习本课程知识点的关键部分,不至于影响今后知识的学习,这种方式也可以大大减少了授课教师的重复性劳动。
3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我校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微视频引入到网络工程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网络工程各个实验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类,进行微视频的制作,将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工程课程网站进行共享,作为网络工程教学辅助资料,方便学生课上和课后进行下载和观看,探索了微视频资源在网络工程教学中的优点,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1):33-35.
网络工程师的现状范文5
一,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
我为人处事的原则是“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开开心心生活”,对自己,我严格要求,工作认真,待人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遵纪守法,谦虚谨慎,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过三等奖,“知荣明耻爱报社”演讲比赛中获得过三等奖,“我为报社改革发展献一策”活动中获得过三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集团先进工作者,并获得过“市属机关优秀团员”称号.
二,负重锻炼,鼓劲挖潜,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2002至2006年来是报业集团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集团正朝着规模化、多媒体化、多元化,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生产规模、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报业快速变革时期,记者编辑的数量增加,集团办公区域的扩大,并且在技术人员不足的环境条件下,集团采编流程,经营流程,网络安全,机房建设,信息化成本研究等方面的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设计建设与完善。在信息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在较少技术支持下独立研究项目的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很多系统与网络核心维护,以及大量其他技术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报业集团这些日子里,较好的完成了集团领导下达的责任目标.
1.报业集团信息中心机房平台安全运转,没有出现过重大事故,工作有序开展,集团网络与系统总体正常运行,信息机房建设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空调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消防系统,机房UPS配电系统,机房防雷接地系统的安全系数进一步得到提高.
2.报业系统集成,管理流程得到提高,报业采编流程系统逐步升级.渊博系统已为报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文检索功能,报社经略广告系统的研究,使的广告管理模式电脑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广告数据更加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报业集团的发行系统实施已大大推动报业自办发行的进程与规模.二次开发报业业绩考核管理系统,统计出记者和编辑业绩情况,以便对其进行定期考核,提高全体员工办报的热情.
3.实现创建集团的域控制系统,采编数据库系统,文件服务器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监控系统,也同时协助设计与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与监控,逐步完善财务经营管理一体化.
4.协助完成集团报业数字化大楼建设,监督与完善3楼发行中心,8楼商报7楼行政经营区域结构化布线子系统,,网络系统接入性,扩展性,使其稳定性得到提升,让区域需求得以改变,使的网络能够逐步向成熟期过渡.并且完成22个镇区网络接入,系统与报社中心整合运行已向多分支性机构过渡.
5.架设网络版防病毒防御系统,并与硬件防病毒墙进行联动,降低网络的安全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性。VPN远程办公系统与报社网关级别防毒墙设计与规划实施为报人提供安全的信息多元化通道,完善的网络存储集中备份,为整个网络中的数据实现统一的存储控制管理,从而防止物理损坏,以及部分逻辑损坏,保护好集团的数据资源。实现核心交换机的双机热备份,维持核心网络层安全、稳定的运行,最大限度的降低网络的风险。上网行为监控的研究与设计实现。规范报人上网行为,使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报业集团竞争力。磁盘阵列存储系统,相关的灾难恢复,数据库管理,存储策略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加强了网络安全,为报人服务,深度研究与准备架构一个动态的、整体的安全体系: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模块.找出网络,与系统运行规律,进而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趋势.
三,加强责任感、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
这些年来,集团的技术领域特殊的环境使我能够以大局为重、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这些年来很多时候都在超负荷工作,甚至几天几夜才能睡上几个小时,每一次技术改造与创新,每一个项目的设计与架设都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即要协调维护好集团及报人家庭将近上千万的信息设备,又要进行预测,研究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敢于尝试,把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融入实施过程中,提出高效的解决方案,又要对集团技术管理进行阶段深入研究。
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领域
潜心研究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吸收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关技术难题,并且能指导工程师工作和学习。并且也加强了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为了加强自身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于2003年度在微软授权培训中心接受微软系统工程师培训,并获得中国微软颁发的MCSE系统工程师证书时.同年也获得北大方正采编高级系统管理证书,在2004年在cisco授权培训中心接受cisco网络工程师培训,同年获得美国思科颁发的CCNA网络工程师证书,并自学CCNP网络专家课程.为了掌握更扎实的技术,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从2003年开始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研究生专业,并且在2006年底顺利拿到工程硕士文凭。在论文方面,,先后在电脑报,计算机世界,中国地市报人等报刊发表过论文.
五,今后努力方向
1.陷于较为严重的事务性工作的特殊情况,必须进行角色技术转变,新时期的现代报业技术人员应是技术组织者,网络,网络安全建设者,新闻信息产品的开发员,信息技术服务咨询专家,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份.
2.要创新,技术管理更需要有潜意识加强,技术和管理应该并重.
网络工程师的现状范文6
论文摘要:要在高校推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本文阐述了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是提高计算机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经验的主要途径,也是推行高校学生“双证书”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
推行高校学生“双证书”制度,提高就业竞争力,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而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本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在高校专业教师中推行“双证书”制,势必会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技能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学生“双证书”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1“双证书”制的含义
1.1学生“双证书”制
高校学生“双证书”制,指的是学生既要有高校的毕业证,还应具有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这两个证书的相互关系为:前者标识其所受的专业教育,包括通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以就业为目的。而后者是职业资格认证教育,以专业岗位能力为基础,以就业准入为目的。
1.2教师“双证书”制
高校的教师“双证书”制,指的是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这两个证书的相互关系为:前者标识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能力,后者标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2推行“双证书”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推行“双证书”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已开始推行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即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方式对劳动者的从业资格进行确认,这标志着我国劳动力市场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实行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之一,就是强有力地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因此,在高校教育领域推行“双证书制”将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项目中对高校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也有明确的要求,而要成为“双师型”教师,获取双证书是大多数没有工程背景教师的必选条件。
3目前高校教师现状
目前高等院校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据中国职教师资状况调查资料表明,高校66.6%的教师是所谓的“三门”教师,即经过家门—大学门—高校门直接上讲台,有的学校“三门”教师比例甚至高达96%。大多数高校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须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然而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像网络互连技术、网页开发、面向对象程序开发等专业课程,更要求教师具备实际工程背景、独立开发能力和职业资格认证。
目前,我院计算机专业专职教师共有46人,其中具有“双证书”的教师有20人,占整个专业教师人数的43.5%,而教育部试点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拥有双证书的比例达到了97.5%,数字显出了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
4全国计算机认证分类
4.1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大体分为五类,是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领导下的国家级考试,是对原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简称软件考试)的完善与发展,它科学、公正地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考试级别分5个专业: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信息服务。每个专业又分3个层次:高级资格(高级工程师)、中级资格(工程师)、初级资格(助理工程师、技术员)。每个专业、每个层次还设置了若干个级别。
4.2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简称NIT考试)
NI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试系统。它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举办的剑桥信息技术(简称CIT)的成功经验并与之接轨,采用了系统化的设计、模块化的结构、个性化的教学、规范化的考试和国际化的标准,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客观、统一、规范的标准,适合各种行业人员岗位培训的需要,供用人单位录用、考核工作人员参考。目前有计算机操作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程序设计、计算机绘图、桌面出版、多媒体应用、因特网(Internet)、局域网和会计电算化11个模块,并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际需要不断增设新模块。
4.3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
该考试是原劳动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就业,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新兴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工作,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的社会化职业技能考试。考试共分八个模块,即办公软件应用模块、数据库应用模块、因特网应用模块、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模块、计算机速记模块、专业排版模块、微型计算机安装调试与维修模块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考试合格颁发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OSTA)。等级划分为五、四、三、二、一,对应职业资格的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称为初级操作员、操作员、高级操作员、操作师和高级操作师等。
4.4IT厂商设立的认证考试
这类考试是由软硬件开发商举办设立的培训认证,目的是证明学员对该公司开发的软硬件的掌握程度。主要有微软认证产品专家(MCP)、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和微软认证软件开发专家(MCSD)、MCSA(微软认证系统管理员)、CCNA(Cisco网络工程师)、CCDA(Cisco网络的教师认证)、CCNP(Cisco认证网络专家)、华为-3COM认证、MCDBA(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RHCE(RedHat认证工程师)、SCJP(SunJava认证软件工程师)、CISSP(信息系统安全认证专家)、ADOBE平面设计师3DSMAX工程师以及美国Autodesk认证考试等。
5如何对专业教师实行可操作的职业资格认证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制定一套符合本专业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5.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考证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考职业资格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理解它对促进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其次要转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应用的观念;让教师深刻意识到一个不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经验、不熟悉本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教师是不可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专业实践和专业应用能力,也不可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的。
5.2根据专业方向取得相应证书
目前,高校生师比一般都比较高,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精力有限。特别是计算机专业,那么多的职业资格认证,如果要求教师什么证都学都考,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应该以自身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为前提,有选择地进行专业主攻,使职业资格认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说,把计算机专业大致分为五个方向,即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多媒体应用技术。对以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主的教师,可以选择参加软件考试中的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CCNA(Cisco网络工程师)、CCDA(Cisco认证网络设计工程师)、CCNP(Cisco认证网络专家)等的认证考试;以讲授多媒体课程为主的教师为例,可以选择参加IT厂商认证的如Adobe平面设计师、3DSMAX工程师、动画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等资格认证考试。
5.3按初级—中级—高级循序渐近取得相应证书
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教师可以按初级—中级—高级(或者中级—高级)循序渐近取得相应证书,使考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也使职业资格认证具有可行性。
5.4增加经费投入,建立激励制度
高校的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等院校,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IT技术的快速更新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因此,高校应该在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等问题上给予实质性的政策倾斜。比如可以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奖励制度,对取得证书的教师在晋级、评职称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激励教师积极考证。同时,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利用假期送教师参加资格认证培训,到生产一线、实训基地学习,为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较宽阔的外部条件。
6结束语
高校教师被时代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鼓励高校教师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积极参加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推行教师“双证书”制,是高校推行学生“双证书”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提高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庆仙,刘闻慧,何芸.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职业资格认证研究[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4-116.
[2] 张灵,吴开军. 实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现实问题与改进措施分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