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投资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投资盈利模式

投资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股权直接投资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234-02

1 私募股权基金简介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以下简称PE)包括了:发展资本(Development Finance)、夹层资本(Mezzanine Finance)、管理层收购或杠杆收购(MBO\LBO)、重组(Restructuring)和合伙制投资基金(PEIP)等。

PE是相对于纯粹通过股市买卖上市股票赚取价差的上市股权基金的概念。早期的PE只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票,其后逐渐延伸到包括透过私下交易方式购买上市股票的投资行为,有些PE甚至也经由股市买进上市股票作为并购投资的部分手段。由于国外PE一般采取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基金管理人作为普通合伙人,投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在这种有限合伙的形式下,其股权是不公开交易的。

PE的其他翻译还有私募资本投资、产业投资基金、股权私募融资、股权直接投资等。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为:

(1)通过自己的管理和控制使得所投资的公司增值,是相对长期的投资,是实质性的增值,而非证券投资的纯粹的资本运作。

(2)资金来源广泛,如富有的个人、风险基金、杠杆收购基金、战略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有低利率的资金来源,得益于财务杠杆,一方面可以以小搏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本报酬率。

(3)投资回报率高,PE获取回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公开发行上市、售出或购并。根据汤姆逊金融服务公司(Thomas Financial)的统计,截至2006年6月,相比标普500指数6.6%的年回报率,私募股权投资的年回报率高达22.5%;过去10年,两者年回报率之比是6.6%对11.4%。

2 股权直接投资意义重大

2.1 创新才露“尖尖角”

50家证券公司2006年报显示,2006年实现净利润高达180.53亿元。但是亮丽的成绩却掩盖不住严峻的现实:证券公司整体并未摆脱靠行情吃饭的宿命,尤其是小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成为其脱贫的唯一法宝。年报分类数据显示,50家证券公司经纪、自营两项收入合计318.39亿元,占总收入的75%。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虽有发展,但对总利润贡献仍微乎其微。从2004年8月证监会正式启动创新类试点证券公司以来,虽然创新类证券公司数量已经增加至19家,但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仍主要集中在集合理财、权证创设及资产证券化等方面。

由于已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证券公司数量有限,权证创设也是在配合股权分置改革的阶段性产物,只有集合理财开展的规模比较大。不过,集合理财虽然属于创新业务,但其与以前的委托理财有些相似。如果在市场行情出现巨大波动时控制不善,不仅不能盈利,反而会导致损失。

统计显示,除中信证券外的18家创新类证券公司新兴的受托资产管理业务2006年共实现收入8亿元,仅占总收入的2.5%。不过,包括权证创设收入的投资收益一项达到35亿元,虽然仅占8.3%,但同比却增长了133%。另外,18家创新类证券公司在财务顾问、股改和研究所等其他业务上也收入了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5%。因此,进一步加大业务创新、建立多元化、稳定的盈利模式,是证券公司面临的紧迫任务。

2.2 股权直接投资深具影响

股权直接投资是眼下繁荣的中国证券市场盛宴中的顶级盛宴。监管层将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支持证券公司进行产品、服务和组织创新,并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司开展融资融券、直接投资等业务的个案试点。

伴随着新的《证券法》、《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的出台,PE的设立已经有法可依。在税收方面,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已经明确了合伙企业的征税原则,即合伙企业的所得税按照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的原则,这就避免了双重征税,有利于促进PE的发展。

股权直接投资可以为证券公司开辟新的盈利模式,有利于发展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是投资银行本质的回归。证券公司现在需要抓住机遇加快创新,做大做强。尤其是面对国外投行的大举进入,要尽快打造出能与国际投行相抗衡的本土证券公司。否则,就会沦落成像我国台湾、香港市场那样,成为外国投行的“天下”。

外资投行主要利润来源中,承销费仅占一小部分比例,大部分的收入来自股权的投资收益,如高盛60%的收益都来自于此。以高盛、美林等为代表的国际投行在中国伺机而动,参与了许多PRE-IPO的投资,收益丰厚。放开股权直接投资后,国内证券公司将同国外投行一起分享股权投资的高溢价收益。

证券公司从事股权直接投资有利于取得参与非上市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承销权,可以给公司有关部门创造更多的业务机会。通过投资国有企业和其他行业各个成长阶段的企业,有利于加快行业兼并收购的整合进程,有助于推动国内的一大批新兴跨国企业的崛起和全球扩张;此外,可以加快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改革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打破国内的传统国企垄断、行政垄断,并成为中国整体市场经济转轨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外力。

3 两种模式之比较

中信证券在2007年1月24日公告,宣布董事会通过议案将与胜达国际集团(SICO)合资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主要投资于境内拟上市公司的股权。双方合资的承诺资金额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各方将出资5亿元人民币,各占50%比例。国泰君安、申银万国、招商证券、国金证券、广大证券、东方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都在积极备战股权直接投资,筹备各自的方案。

各家证券公司拟定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股权直接投资业务并入证券公司的业务体系,成为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证券公司是直接投资业务的主体,既可以直接运用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开展业务,更可以专项资产管理形式募集资金,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二是证券公司设立专门的机构,通过子公司来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如中信、招商、光大等。

两种模式的比较:

2007年1月底,证监会证券公司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直接投资监管法规已经下发到各交易所和几大证券公司处征求意见,创新类证券公司股权直接投资试点有望获批。证券公司的资本金规模和风险控制能力是此次证监会遴选试点的主要标准,中金、中信和中银是最有希望获得首批试点资格的三家证券公司。

4 未雨绸缪迎接证券市场的盛宴

从国外专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运作PE的经验来看,股权直接投资对人才和制度的要求极高。中国PE还面临着外汇管制、贷款、人才等方面的诸多限制。中国PE品牌的法律地位、与社会各阶层的连接、与银行的关系都很脆弱。目前证券公司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4.1 澄清观念

股权投资基金不受金融法规和条例的监管,只受民法和一般企业法规的监管。根据美国的经验,美国对PE没有特殊的监管,PE是在相关法律的豁免条款下生存的。监管部门监管的是各种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行为主体,如果投资的行为主体是银行,则受银监会的监管;如果是保险资金,受保险监管部门监管。所以中国对股权直接投资的监管也应当效仿国外,不必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而只需明确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各自的监管内容。

4.2 加快人才储备

人力资本是PE的制胜法宝。该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思路敏捷,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如很快对交易的结构做出评价和判断,具备非常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该类人士需要兼具投资银行、法律和金融财务等方方面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国内证券公司人力资本滞后,缺乏这类专业人才,因此加大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需齐头并进。

4.3 严格风险防范

证券公司从事股权直接投资极易导致利益冲突、风险失控。所以证券公司需要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各部门间设立严格的防火墙,防止利用内部信息为己牟利。自有资金的投入,一旦失误,将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证券公司应当借鉴国外PE的成熟经验,熟悉PE的运行机制和原理,形成一套独特的项目筛选、价值评估、企业管理与控制的运作流程和制度体系,建立全面的风险控制制度。另外可以考虑引进国际知名的PE和投行,进行合资,共同开拓国内市场。

4.4 放宽资金限制

流动性过剩是目前国内突出的问题,因此发展股权直接投资应主要用好国内资金,目前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邮政投资PE已经先后个案获批,今后应当从法律上放宽限制,允许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涉足该领域。

国内融资体制改革的滞后,借贷市场基础薄弱,缺少债务融资渠道的支持使得国内大型杠杆并购交易稀少。债务融资对并购交易举足轻重,因为在杠杆并购中,并购方通过债务融资增加股本投入。债务是以被收购企业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做抵押,发达市场中,债务总额一般为投资者自有资金的三倍,由各商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但国内贷款机构不愿意向无法提供大量实物担保的债务人提供贷款,中国破产法滞后是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加快相关法律建设,银行逐步建立项目融资和评估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

4.5 品牌的长期树立

私募股权投资吸引众多资金的秘方是良好的业绩和知名的品牌,只有经过历练的国际知名投行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才会振臂一挥,应者云集。国内证券公司最初开展股权直接投资可能会出现募集资金达不到预期规模的情况,而只能依靠自有资本运作,但证券公司本身的资金实力又有限。所以,如何在短期内塑造自身的金字招牌是证券公司面临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杨如彦,刘孝红,董政茂.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的比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卢岚.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探讨[J].财经科学,2004,(1).

投资盈利模式范文2

(北京建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摘要: 当前我国建筑领域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大量新技术和新思想不断涌现并推动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种背景下,IPD模式应运而生。文章通过指出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构建了IPD模式下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框架,重点分析了IPD模式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为我国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和新思路。

Abstract: Currently,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in China is undergoing series of changes. A lot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ideas are emerging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achieve leap-type development, and the IPD model app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s. It builds the relation framework among the participating parties under the IPD model, and 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IPD model in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 management,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and new ideas for China to establish a more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

关键词 : IPD;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

Key words: IPD;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management model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012-03

作者简介:毛林超(1988-),男,河南安阳人,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

0 引言

政府投资项目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努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如成功地运用了代建制、DBB、DB以及PMC等项目管理模式,但事实上这些模式长期存在着决策失误、重复建设、管理不善、浪费严重以及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探索及应用新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实现项目投资效用最大化,应该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

1 现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1 政府投资项目及其特征 政府投资项目是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出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债券、向证券或资本市场融资、国内外金融组织贷款以及行政事业性收入等方式独资或合资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因此,政府投资项目具有建设投资巨大、建设程序极为严格和建设周期长等明显特征,并且由于涉及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其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监督。

1.2 现行主要管理模式及问题

1.2.1 代建制 代建制是指政府机构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后交付政府机构的建设管理制度。这种模式存在代建管理合同不规范、代建管理内容不明确以及代建单位没有实际管理决策权的问题,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纠纷。另外,由于利润机制缺乏激励性,无法充分调动代建单位的积极性,导致项目经常面临“三超”问题。

1.2.2 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 DBB(Design-Bid-Build)模式是最为传统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是指政府机构分别与设计和施工承包商签订合同,在设计工作全部完成后进行招标工作,然后进行项目的建设施工。因此,这种模式下,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设计与施工的协调困难,设计变更频繁,可能使政府机构利益受损。此外,由于工程的责任主体较多,出现问题时各方相互推诿,可能面临更多的索赔、纠纷问题。

1.2.3 设计—建造(DB)模式 DB(Design-Build)模式是指在项目的初始阶段,政府机构邀请有资格的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承包商承担项目设计和施工总承包任务。由于DB承包商不仅承担施工工作,还承担设计工作,所以对承包商的选择对项目的成败有重要影响,政府机构在对DB承包商的选择与其执行成效方面承担较大风险,同时政府机构也面临着对项目控制能力以及应对合同复杂关系能力的极大挑战。

1.2.4 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 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是指政府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管理承包公司,代表政府机构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包括对项目的整体规划、项目的定义、招标以及承包商的选择等。这种模式下,政府机构与各施工方、采购方没有合同关系,对工程控制程度较低,主要由管理承包公司负责,如果管理承包公司能力素质不高,则容易引起诸多管理问题。

鉴于以上各种模式存在的弊端及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亟需探索及应用新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接下来将引入IPD模式及重点分析其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应用。

2 IPD模式下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

2.1 IPD相关概念及特征 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是一种项目交付的方式,它将人员、系统、业务结构和实践集成到一个过程中,所有参与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以便在设计、装配和建设等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2]。与传统项目交付模式相比,IPD模式具有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特征,如覆盖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主要参与方的相互尊重与信任、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主要参与方尽早参与、各参与方签订共同合同等。IPD的核心是信任,主要思想是集成化,其通过团队的有效协作和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实现项目的整体利益。

2.2 IPD模式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应用

2.2.1 连续性的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的开发、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各阶段之间相互独立,各专业在物理上相互分离,无法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对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混乱。IPD模式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考虑,把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主要参与方(如设计方、施工方、供货商等)有效地集成起来,要求项目主要参与方提早介入项目实施过程,实现连续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如图1所示[3]。

在IPD模式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下,项目的各阶段之间以及各阶段之内,各参与方能够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和相互协作,解决了传统交付模式中的上下游信息交流断层和有效信息流失的问题,有效控制时间与节约成本,如图2所示。

2.2.2 集成化的各参与方IPD关系协定 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中,政府机构分别与各个参与方签订合同,一方面业主承担的合同管理任务繁重、管理成本高,并且不利于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整体管控,另一方面各个参与方之间互相独立工作,不会主动承担自己工作之外的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项目实施效率低下。IPD模式下,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各参与方形成一个PTM(Primary Team Member)团队,它作为各成员的利益代表与政府机构签订一个基础合同,由政府机构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两者之间形成的受法律约束的合同关系,各个PTM成员之间达成一个非合同关系的IPD关系协定,而各PTM成员与下级的分包商和供应商又建立合同关系[4],如图3所示。在IPD关系协定下,各关系成员能够有效地集成起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达到目标和利益的统一,从而有效地解决政府投资项目中各利益相关者只顾自身利益、忽视项目利益的问题。

2.2.3 合理化的各参与方集成目标 现阶段的政府投资项目的目标由政府机构单独决策,项目目标往往从决策阶段开始就很难有准确、全面的定义,无法实现目标的优化。IPD模式下参与项目的多方共同签订关系协定,只有在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各参与方的利益才能达到最大化,所以在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之前,为了保证项目最大利益化,政府机构与设计方、施工方等共同制定项目的成本、工期、质量目标。由于IPD中主要参与方在目标制定过程中主动出谋划策,使得制定的目标更加合理,对目标的执行更加严格,执行成效也更大。

2.2.4 IPD项目应用效果论证 IPD模式在美国推行时间比较早,实践中应用案例也比较多,通过查阅相关官方网址、检索相关文献等可以发现,美国应用案例在规模上涵盖大、中、小型工程,常见于办公楼、学校、医院及展馆等建筑,应用范围比较广泛。2010年美国学者调查得出结论,在其调查的IPD项目中大约70.3%的项目实现成本节约,59.4%的项目实现时间节约[5]。表1所列项目涉及医院、学校、办公楼等工程,能够有代表性的反映IPD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6]。这些项目均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了IPD模式,如57.1%的项目在实施前由业主、设计方以及总包方共同制定项目目标,71.4%的项目各参与方签订了IPD关系协定,100%的项目实现各参与方早起介入并密切协同工作,集成各参与方的人员、信息、知识等资源,最终各个项目均实现在项目预算范围内提早交付工程的应用效果。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愈发暴露出种种弊端,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政府项目管理水平,实现投资效用最大化,迫切需要引入并推广IPD模式。我国政府机构目前也正在致力于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因此IPD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该模式的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基于对IPD模式的连续性全寿命周期管理、集成化IPD关系协定和集成化项目目标的应用研究,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行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政府投资项目标底审查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a guide[M].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2007.

[3]陈茜,杨建华.基于BIM的建设项目IPD协同管理应用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4(5):156-158.

[4]滕佳颖,等.基于BIM和多方合同的IPD协同管理框架[J].土木工程与管理报,2013(6):83-84.

投资盈利模式范文3

关键词:综合管沟 投融资 建设管理 营运管理 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必将会推动共同沟的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的一些特大城市,已经陆续开始推进发展城市综合管沟。由于共同沟为各类市政公益管线设施创造了一种“集约化、综合化、廊道化”的铺设环境条件,使道路下部的地层空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使内部管线有一种坚固的结构物保护,使管线的运营与管理能在可靠的监控条件下安全高效地进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共同沟内还可提供预留发展空间,确保沿线地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综合管沟建设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协调比较复杂,且运行费用分摊比较困难,所以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不仅影响政府投资建设的能力和可持续经营,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管沟的作用的发挥。

一、宁波东部新城概况及综合管沟规划情况

宁波东部新城是宁波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东部新城,西起世纪大道,东至东外环,南起铁路,北至通途路,地跨江东、鄞州两区,分核心区与东片区两大区块,核心区面积为8.45平方公里,总面积15.85平方公里。处于宁波未来城市构架的几何中心,与以三江口为核心的老城区一起构成“一城二心”的总体空间格局,是宁波市城市向东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也是宁波未来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根据规划,到2012年,东部新城将实现核心区8.45平方公里开工项目全覆盖,项目投资规模突破1000亿元,建筑规模突破1000万平方米;到2020年,东部新城基本建成。届时,总投资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居住和工作人口分别达到17万和20万人。

1、综合管沟规划依据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以下情况工程管线宜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工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综合管沟工程应结合道路交通和各类市政公用事业管线的专业规划进行设置。

2、综合管沟规划原则

(1)根据区域用地性质确定是否设置综合管沟。中心商务区、行政办公区等区域属于东部新城核心区中的核心功能区,层次高,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配套要求高,车流、人流量大,且对公共服务的潜在要求高,不可预见性强,首先考虑在道路下设置综合管沟;根据区域建筑的密度确定是否设置综合管沟。建筑密度高的地块对公用管线的集中需求大,综合管沟的经济性更好,可以考虑设置综合管沟;根据道路的重要性确定设置综合管沟。重要干道及景观道路的开挖对交通及环境、社会影响大,设置综合管沟可以避免对道路的重复开挖,可以考虑设置综合管沟。

(2)结合新城地下空间的开发确定综合管沟的设置。综合管沟的实施宜结合地铁、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等地下空间的开发实施一起进行。当不能一起实施时,则要考虑避开待开发的地下空间,以免造成综合管沟的重复实施。

3、综合管沟的规划情况

考虑会展中心四周道路已建成,根据综合管沟的布置原则,东部新城核心区设置综合管沟,服务范围为:民安路以南至百丈路,新甬江以东至福庆路区域,服务区域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近期已在江澄路(民安路~百丈路)(1715m)、海晏路(民安路~宁穿路)(中山路~百丈路)(1100m)、惊驾路(江澄路~福庆路)(1748m)、中山路(江澄路~福庆路)(1842m)等四条道路下建设综合管沟(共6405m)。远期结合道路建设在宁穿路(江澄路~行政路)(1240m)、行政路(惊驾路~百丈路)(1287m)等二条道路下建设综合管沟。

根据本地区市政管线综合情况以及进入综合管沟

图1宁波东部新区综合管沟服务范围

的管道种类,采用干支线混合型综合管沟和支线型综合管沟两种类型。干支线混合型综合管沟沿110KV高压电缆走向敷设,从民安路、海晏路起,沿海晏路到惊驾路,向西沿惊驾路至江澄路,向东沿江澄路到百丈路至3#变电所。其余道路均采用支线型综合管沟。

二、宁波东部新城综合管沟的投融资、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模式

1、综合管沟的投融资模式

宁波市东部新城共同沟作为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第一条共同沟,它的运营效益、投资效益将直接关系到共同沟在宁波的发展。在投融资采用的“政府投资-企业租用”的基本模式,这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有化的模式一方面政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仍无法满足共同沟这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和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影响了共同沟项目的进一步发展需要。

2、综合管沟的建设管理模式

宁波市东部新城共同沟的建设管理模式为项目指挥部模式,由宁波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负责共同沟的建设管理工作。

3、宁波东部新城综合管沟的运行管理模式

为充分发挥东部新城综合管沟(以下简称“综合管沟”)的基础市政设施功能,规范公用管线入沟及进沟作业秩序,保障综合管沟自有设施和沟内公共管线的安全运行,制定《宁波市东部新城综合管沟公用管线入沟及进沟作业管理规定(暂行)》(2012年6月25日)。规定了凡纳入综合管沟的公用管线(电力、供水、中水、热力、信息等)的运营商及其承建商、运维服务商(以下简称“管线单位”),以及其他在综合管沟范围内从事非公用管线建设的施工、养护、勘察等单位。

(1)管理机构:宁波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为综合管沟行政管理部门,指挥部指定建设管理处为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期间综合管沟管理职能部门(综合管沟行政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统称为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委托并授权专业公司组建宁波市东部新城综合管沟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负责综合管沟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2)管理单位职责:主要由管理部门、管理中心两大组织机构负责,其中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管沟的统筹管理和协调,并履行以下职责:受理公用管线入沟和进沟作业申请;统筹分配沟内空间资源;协调和配合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日常运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监督审核保证金专用账户资金;受理管线单位和其他施工单位的投诉;其他保障综合管沟安全运行的应尽职责。管理中心职责有:

1)按照空间资源分配原则做好综合管沟空间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建立入沟管线档案(仅对管线单位);

2)控制人员出入和沟内活动,确保综合管沟自有设施和沟内公用管线不受人为损坏;

3)保持沟内秩序良好,环境整洁;

4)配合、协助沟内施工作业,做好现场管理和服务;

5)建立应急机制,确保通讯畅通,遇有险情应采取紧急措施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抢修;

6)按规定收取沟内作业的相关费用;

7)其他保障综合管沟安全运行的应尽职责。

(3)管线单位和其他施工单位义务:管线单位和其他施工单位应当配合管理中心的日常管理,并履行以下义务:

1)办理管线入沟、进沟作业申请手续,缴纳进沟作业保证金,每次出入管沟办理登记手续;

2)全权负责自身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

3)制定并向管理中心提交完善的方案、预案,严格按照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实施建设施工、日常运维、应急抢修等作业;

4)进行沟内明火作业须办理动火手续,配备灭火器具,做好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

5)保持沟内整洁,每日施工完毕后应清理现场,材料、工具、垃圾等物品清运完毕方可离开;

6)入沟管线应悬挂标牌,标明管线类型、规格,进出管沟位置,运营商、承建商、运维服务商的单位名称、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如有变更及时通知管理中心并更换标牌内容(仅指管线单位);

7)做好所属管线的日常运维和应急抢修,确保安全运行,保证其不对管沟自有设施和其他管线产生不利影响(仅指管线单位);

8)承担管理中心为配合和协助进沟作业产生的合理费用;

9)按照空间资源分配方案进行管线建设,合理、节约使用管沟资源,及时拆除废弃管线(仅指管线单位);

10)其他保障综合管沟安全运行的应尽义务。

(4)维护以及运行管理费用

宁波东部新城综合管沟已经建成的部分,维护以及运行管理费用由政府财政补贴维持运行, 目前没有出台有关有偿使用的收费制度,所有入沟管线享受即无偿使用, 使工程建设投入的资金难以回流,这给民资的进入设置了障碍。

四、优化我省城市综合管沟投资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的建议

1、加快城市综合管沟投资建设管理的地方性立法

制定城市共同沟法,是推进共同沟建设的法律保障。应尽快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规范标准,对地下综合管网系统的规划、建设、扩容、维护、使用、对外服务等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办法,避免随开随挖。对综合管沟的位置、走向、深度、宽度、材质、防渗性、防火、防水办法等也要制定具体标准,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参照执行,有利于促进综合管沟建设的规范化。

2、建立城市综合管沟投资、建设与运营的费用分摊模式

与共同沟建设管理方面相关的费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政府补贴、运行费、管线入沟费。日常运行费用的分配可参照各类管线占用空间比例进行收取,入沟费标准可参照各类管线的直埋成本收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城市共同沟建设及管理经费分摊办法》、《城市共同沟管理与保护条例》等配套法规条例,以达到明确共同沟的主管部门及其职责,明确共同沟建成后共同沟管理主体与沟内管线的运营管理、费用分摊、信息化、日常维护等具体工作的运营管理模式。

3、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沟的建设管理统筹协调机制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改进管理方式,扎实有序推进。在建设上,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对地下管道实施统一建设,便于政府对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进行宏观调控,明晰产权和责任,从而有效地节约成本。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维护”原则,对综合管道工程依法统一管理,实行有偿使用,从而防止因无序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在具体做法上,坚持把综合管道开发建设的市场化与运营发展的公益性结合起来,可采取成立地下综合管道开发股份公司的形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吸收社会资金投资,实施统一的规范的公司化管理,政府可根据实际以财政补贴形式弥补其经营成本不足部分,切实保障综合管沟的健康发展。各城市政府应成立专门管理共同沟的机构,组织拟订城市管线共同沟投融资、费用分摊、运营管理的政策和制度;组织拟订城市管线共同沟建设年度计划,监督协调各建设主体建设计划进度;统筹协调城市地下各类管线纳入管线共同沟等的建设管理;负责管线共同沟的后期运营管理。

投资盈利模式范文4

关键词: 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业务管理业务构成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1770(2009)011-054-03

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企业的商务结构主要指企业外部所选择的交易对象、交易内容、交易规模、交易方式、交易渠道、交易环境等商务内容及其时空结构,企业的业务结构主要指为满足商务结构需要的企业内部从事的包括研发、采购、生产、储运、营销等业务内容及其时空结构。通俗地说就是企业以恰当的成本和方式从客户那里获得收入,实现盈利的方法。

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经营问题。只有有了好的盈利模式,企业才能实现持续盈利,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长期竞争优势;同时一个盈利的企业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本身的盈利模式,才能找到增加企业盈利的关键环节,从而提高绩效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回顾我国证券公司近几年经营情况,如图1、图2所示

我们不难发现,证券公司的盈利情况普遍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盈利来源以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为主;二是盈利的周期性明显,波动大。从盈利模式的视角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证券行业的外部商务结构(包括行业政策,客户需求,金融深度和发展历史等)决定了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来源主要倚重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而这两项业务与市场交投活跃程度是同步强相关的。股票市场呈现周期性的繁荣与低迷,当没有其他业务来源或者其他业务规模太小无法对冲这种波动的时候,就会导致盈利的强周期波动。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由于成本刚性的存在,中小规模的证券公司盈利波动幅度比大型证券公司更大。

笔者认为证券行业盈利强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方面是外部商务结构决定了证券行业的先天周期性。如证券公司主要业务大都与呈现周期性波动的股票市场正相关,缺乏负相关的业务模式;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尚处培育期,弱周期的资产管理业务等客户需求量较少。另一个方面是证券公司现有内部业务结构与外部商务结构不匹配,进一步影响了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外部商务结构的改变有赖于金融市场深化发展和监管政策改变,是比较宏观的影响因素,难以对其施加影响。因此,证券公司可以更多思考如何平衡发展不同盈利特征的业务,如何通过改变自身内部业务结构,加强管理,更好地匹配外部商务结构,从而增强盈利的稳定性。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积极拓展弱周期的盈利模式

随着资本市场金融深化,证券公司的盈利方式有所扩充,出现和即将出现一些弱周期的盈利模式,如集合理财、资产管理等收费型业务,通过向期货公司介绍客户收取中介费,权证创设、要约收购等套利收入,融资融券等信贷收入,直接投资带来的实业投资收益和发行上市带来的出售收益。这些业务可以较好地平滑资本市场周期性繁荣与衰退对证券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此,每个券商都很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资源禀赋,大力向上述弱周期盈利模式拓展,实现强周期与弱周期业务的均衡发展,合理布局。

同时,证券公司传统业务也有弱周期的盈利点,比如存量资金的利差收入,基金和国债的代销手续费等。在政策和市场允许情况下还可以学习国外券商向投资者收取账户管理费,红利收集费等收费项目。在经营管理中,需要加强对这些盈利来源的分析和统筹。

二是针对不同业务分类和外部商务结构,匹配不同的管理策略,调整内部业务结构,增强各种业务盈利能力

目前,国内证券公司的业务可以分为经纪业务、投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每种业务的关键要素和盈利模式是不同的,需要对应不同的内部业务结构。

(一)经纪业务

经纪业务通过向投资者提供交易渠道,同时提供必要的资讯和投资咨询,根据交易金额收费。分析经纪业务的盈利模式,我们可以拿百货超市等商业渠道做类比,营业部是投资者进入市场的必经之路,有如大家都去超市买日用商品。券商提供的渠道服务存在严重的同质性。因此,存在两种可行的盈利模式,一是以[低价-低成本-交易量]为组合的盈利模式,在提供同质的基础上以低成本取胜,有如超市;二是以[高价-附加服务-大交易量]为组合的盈利模式,通过创造差异化服务获取高毛利,从而提升盈利,有如精品百货。

[低价-低成本-交易量]盈利模式的核心是成本控制能力与规模销售能力。对应的需要在经纪业务上采取降低成本的大集中,大统一,大营销以及经纪人制度等管理措施,调整内部业务结构,创新运营模式,大力推行虚拟运营和网上交易;由于需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建立与客户开发挂钩的激励考核机制,且其业务与证券公司其他业务紧密度不高,走低价模式的证券公司比较适合将经纪业务单独成立子公司进行运作。

[高价-附加服务-大交易量]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开发愿意为附加服务支付额外佣金的大客户,对应的需要采取强化附加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高端营销,收入费用与绩效挂钩,提供交叉投资服务等措施,国内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中金公司。

有必要提醒的是,近几年券商经纪业务正充分享受行业性繁荣,整体盈利状况都很好。但这并非盈利模式优化的结果。其主要的原应是一方面证券业协会对交易佣金费率的管制使得国内交易佣金价格战一直打打停停,外部市场结构尚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另一方面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大小非存量资产被激活,导致市值和交易总额增加,而券商总数却因为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大幅减少,更少的竞争者分享更大的市场,导致了券商经纪业务的阶段性繁荣。在行业环境宽松的时候,管理者往往会忽视成本控制,放慢业务转型步伐。但随着行业管制放松,券商规模扩大,或者资本市场陷入低迷,经纪业务的盈利能力将重新受到挑战。只有在管理上向低成本渠道或高附加值渠道发展才能脱离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从而提高盈利的稳定性。从这点来说,经纪业务内部结构的调整利在长远,且刻不容缓。

(二)投资业务

投资业务包括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直接投资业务。其盈利模式的核心是优秀的投研能力。尽管资产管理业务有收费的盈利特征,但缺少了优秀的投研能力,是无法实现规模扩张的,而资产规模是资产管理业务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笔者把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盈利要素也归为投研能力。

针对强化投研能力,需要在管理上采取[高薪+恰当绩效激励+高淘汰率]的措施以及开放性的人才结构。国内证券公司很少实行以岗定薪,投研人员的收入大都还是与他的工作级别挂钩;绩效方面的量化考核与激励往往是软约束,弹性很大,导致公司对投研团队的激励不正确或者不足;而在淘汰率和人才结构开放性方面比例则很低,这些造成了整体投研能力落后于后起的基金公司。在投研方面,国内券商应当学习基金公司,重点改革用人机制与激励考核机制。

(三)投行业务

投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财务顾问、兼并与收购等。其盈利模式是通过提供服务收费,盈利的核心要素是要保持一定的业务量规模和积极开展交叉销售。

当前,国内投行业务呈现承销独大,财务顾问、兼并收购业务规模偏小的特点,投行业务能否盈利主要看证券承销业务。而证券承销业务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控制,与市场繁荣情况密切相关,项目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造成投行业务收入波动较大。投行业务的成本结构中人力成本较高,且具有刚性。在分析收入与成本特点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必须维持一定规模的业务量,才能平滑项目周期长且干扰因素多的业务特点,克服成本刚性达到盈亏平衡点。然而,国内投资银行业务又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市场份额集中度很高,这造成很多中小券商的投行业务始终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挣扎在盈亏平衡点附近。

因此,要构建和强化投行业务的盈利模式,对于已经占据市场较大份额的优势券商来说应当继续巩固份额,增强公司在公关能力、资源协调能力和保荐能力上的优势,扩大业务量。而对于处于劣势的中小券商,或者采用高投入模式,引入人才团队,强势扩大份额,或者需要另辟蹊径,对公司的内部业务结构进行调整。

投资银行是券商业务中一项接触高端客户的业务,打交道的都是企业的决策层,因此也提供了对机构和高端客户进行交叉销售的机会。中小证券公司可以据此调整内部业务结构,建立内部结算体系,以交叉销售的业务量为重要指标,加强交叉销售的激励与考核,引导投资银行业务在既有客户上做深做细,深度挖掘客户价值。同时,还可以结合直投业务,通过做精项目,提升盈利能力,克服规模劣势,从而在一个寡头垄断市场上形成自己特有的盈利模式。

(四)其他业务

证券公司其他业务有研究信息的销售,指数产品,客户介绍收费等,这些业务的规模都比较小,对证券公司的经营发展不构成全局性的影响,故不作展开。

三是强化企业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和财务资源调动能力

证券公司的最终盈利状况不仅取决于各项业务的开拓及盈利,还与公司整体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财务资源调动能力相关。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谨慎的风险政策,正确地运用杠杆,严密防范风险,据此可以大幅提升证券公司盈利的可测性,形成券商盈利模式的稳定力量。

参考文献:

1.(AdrianJSlywotzky)亚德里安 J 斯莱沃斯基著.《盈利艺术》[M],2002年版。

2.(AdrianJSiywotzky)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和大卫.J.莫里森.《利润模式》[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3.何诚颖 陈东胜.《开放条件下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研究》[Z],2004年版。

投资盈利模式范文5

关键词:银行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资产规模;利差

Abstract:Empirical tests using VAR model on the profit structure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shows that,credit scale and spread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profits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Impulsive effect of the bank’s net profit on the asset siz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spread. High investment-driven growth mode is the root of the credit expansion and the high profits of the bank. Taking the ideal level of profitability into consideration,so far,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n China’s economy growth mode and bank profits mode is to converse the regulation ideas and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market-oriented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such a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Key Words:bank profit mode,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asset size,spread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8-0064-04

一、问题的提出

从实际盈利情况看,2005—2010年间,我国银行资本利润率维持在15%—17.5%之间,2011年则快速上升到20.4%,较工业企业高13.1个百分点。随着2011年上市银行年报的陆续披露,关于银行“暴利”的议论再度升温。

国内严格意义上研究银行盈利模式与宏观经济效率的文献较少。陈凯(2011)以财务盈利能力指标ROAA作为第三方检验标准,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GDP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强相关、与消费增长率弱相关;高玮(2009)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我国投资的变动决定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

该如何理性认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及其高利润现象?本文将在理论综述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探讨。

二、银行盈利模式相关研究综述

一般认为,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

我国银行当前的盈利模式,从比重结构方面看,可分为传统业务型和非传统务型(颜婧宇,2011 年)、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刘宇迪,2010年)等;从结构形态角度看,可分为利差盈利模式、产品细分盈利模式和客户细分盈利模式(张国柱,2011)。

数据表明,我国银行业利润来源结构主要包括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收入等。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属于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於力、廖勇、郭娜等,2011)。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虽然增长趋快,但占比仍然偏低。2010—2011年上市银行利息收入平均在80%左右,利息收入以批发业务为主;非利息收入占20%左右,且非利息收入以低水平的手续费收入为主(李岚等,2012)。

盈利模式与银行效率方面,张健华(2011)从银行盈利的角度用距离函数对中外银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促进银行效率的因素包括银行在本国的重要程度、银行规模及不良贷款拨备率,降低银行效率的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及不良贷款率等。王兵等(2011)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对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比较,结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效率及总体效率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刘宏等(2011)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市场集中度与效率的关系负相关。龙等(2010)以DEA方法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分析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技术效率的正面作用逐年减小。

颜婧宇、王刚等(2011)认为:我国银行业经营与盈利模式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不可持续:一是过度依赖投资和贷款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二是过度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三是过度依赖大企业大项目;四是同业恶性竞争;五是依赖信贷快速扩张与频繁融资支撑的模式。

三、对银行盈利结构的实证分析:以商业银行为例

(一)净利息收入在银行盈利模式中的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迅速,从2003年的323亿元发展至2011年的12519亿元(见图1),九年增长近40倍,年均增速达到150%。

投资盈利模式范文6

 

本文通过综述现有的研究归纳出智能快递柜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智能快递柜具有快递企业自建自用模式、线上交易线下收货体验模式、第三方平台共用模式和O2O商圈引流模式四种盈利模式;同时提出智能快递柜单一自提模式较难盈利,必须拓展其他增值和辅助功能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此提高收益。

 

一、智能快递柜发展契机

 

快递服务业在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下得以迅猛发展。末端配送服务,特别是投递服务是快递价值的最终体现,直接关系到用户对快递和电商服务的满意度的提升。末端配送物流存在服务区域分散、需求随机等特点,随之而来的高破损率和难控的服务质量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如何在末端配送服务中实现突破与创新,如何更好地来提升快递服务水平,成为各快递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社区O2O门店、第三方服务合作、校园配送等末端配送模式不断涌现,而智能快递柜是一种新兴的快递投送模式,安全而高效,随时取件,有效保护业主隐私,且实现了集中投递,也能有效减少快递员工与物业之间的冲突。智能快递柜是末端配送创新物流服务的重要手段,基于智能快递柜的末端配送模式是必然趋势。

 

二、智能快递柜模式研究现状

 

智能快递柜的发展正处于投资探索阶段,因而针对智能快递柜实施末端配送的理论研究较少。国外大多研究的是“自提服务”,国内目前多以智能快递柜的发展现状研究、智能快递柜的推行问题研究以及发展对策建议研究为主。而针对运用智能快递柜实施末端配送的研究处于空白,现阶段也没有学者对基于智能快递柜模式的末端配送收益分配模式进行相应地研究。

 

1.末端配送研究综述

 

目前众多学者末端配送模式进行了详细而且深入的研究。杨朋珏[1]在对比分析便利店、共同配送门店以及自提柜三种典型的末端共同配送模式的优越性以及局限性后,设计出末端共同配送网点模式,丰富了物流配送理论意义。武晓钊[2]提出在传统物流的困境下,物流产业必须创新模式以寻求发展,现有的末端配送模式包括:百世汇通在京沪实行智能快递柜、顺丰O2O社区生活服务平台、社区物流。

 

王艳详细阐述了社区物流共同配送站模式、物业代收模式、顺丰嘿客模式、便利店合作代收模式以及智能快递柜模式的优缺点,指出智能自提柜已经成为社区末端配送的主力。郑捷扬,徐杰对比了国内外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模式,指出国外末端配送主要包括储物柜服务和包裹暂存服务模式、网络+杂志+地面自提点模式,国内即以亚马逊的外包物流+储物柜、京东商城的自营物流送货以及终端配送公司为主,必须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合理的末端配送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快递行业不断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现已偏重物流服务品质的竞争,末端配送作为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更要考虑顾客满意度以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利用。末端配送模式逐渐趋于智能化,智能快递柜作为末端配送模式的良好践行方式,在未来将成为物流企业的重点发展对象。

 

2.智能快递柜研究综述

 

智能快递柜现处于建设初期,无论是智能快递柜实施末端配送的理论研究还是智能快递柜的运营模式研究等都处于空白期。针对我国智能快递柜的发展情况,将针对智能快递柜的研究主要分为智能快递柜的发展问题以及对策研究和智能快递柜的选址布局以及运营模式研究。

 

(1)智能快递柜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在智能快递柜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方面,学者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王嘉琦等通过分析提出智能快递柜存在价格高、无合理盈利模式以及消费者业务认知度较低等问题。梁欢欢指出智能快件箱受信息共享、盈利模式、行业规范等条件的限制,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而胡治杰等以配送成本和客户满意度作为出发点探讨了智能快递柜的可行性,指出智能快递柜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2)智能快递柜选址布局以及运营模式研究

 

在智能快递柜的网点布局和运营模式研究方面,学者们正在逐步进行深入的研究。施书彪等以智能快递柜固定租金费用、快递公司配送和成本方案惩罚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建立模型探讨智能快递柜的最优布局点。冯斌分析了智能快递柜的市场份额,然后确立精确的布局点,最后根据选址规模探讨了智能快递柜的投资开发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学者进行智能快递柜的综合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3)智能快递柜研究概述

 

对智能快递柜的研究局限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问题的研究不能够拓展末端配送服务的功能与质量,不能实现快递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智能快递柜作为末端配送模式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智能快递柜尚处于投资建设初期,无清晰的盈利模式,而且作为单一的自提方式很难获得盈利,且智能快递柜的使用也没有明确的规范。

 

张博语等认为现有的智能快递柜模式受维护成本、自提商品以及盈利模式等限制未能取得良好发展,智能快递柜的发展必须借助合理的布局、良好的政策保障制度、优质的宣传以及合理的盈利模式进行改变。智能快递柜的利益主体必须通过创新盈利模式,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从根本上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寻求新的利润点,实现合理的预期收益,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三、智能快递柜盈利模式分析

 

以智能快递柜进行电子商务物流末端配送能够真实而近距离地接近顾客群体,基于智能快递柜模式的末端配送通过掌握每个社区的人群的大数据,能实现物流资本的融合以及资源的整合。因此智能快递柜经过几年的探寻发展,现今已得到诸多企业以及投资者的认可。

 

然而,由于智能快递柜的投资建设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智能快递柜制作成本、先期投入、研发成本高且较难收回;且各大不同投资主体由于不同的投资目标,在智能快递柜的投入运营中缺乏理性以及合理而完善的投资合作机制。因此必须探寻较为合理运营模式,真正凸显智能快递柜在末端配送中的作用。

 

1.智能快递柜盈利点分析

 

智能快递柜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包括智能快递柜制造研发商、开发商、电商企业、快递企业、广告商以及物业(各大社区、写字楼、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等。运营主体不同则智能快递柜盈利模式不同。智能快递柜的盈利模式选择必须明确智能快递柜的利润对象和利润点。

 

智能快递柜的盈利点包括基本功能、辅助功能以及增值服务功能带来的不同收入。智能快递柜的基本收入主要包括快递计件收入和逾期取件收入。而智能快递柜的主要收入将寄托于增值服务,智能快递柜的增值服务主要与智能快递柜的功能设置有关,利用智能快递柜创造箱体广告和显示屏广告收入;通过网络后台接口连接相关平台,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自助缴费功能等;智能快递柜也可提供社区生活信息等增值服务。

 

2.智能快递柜盈利模式分析

 

智能快递柜现期的使用情况以及自身功能布局都不够完善,这种情况是由智能快递柜的投资运用主体决定的。不同的投资运营主体针对自身发展目标进行智能快递柜的推广,在推广过程中根据智能快递柜的功能设计,与合作企业共同决定智能快递柜的盈利模式。

 

(1)快递企业自建自用模式

 

快递企业自建自用模式的运营主体是快递企业,如顺丰和韵达快递。这种模式能够优化快递投递渠道,使得客户能够随时存取包裹,快递企业可以在业务量较为集中的区域节约物流服务成本,并据此建立新的服务渠道。快递企业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客户群并积累相关行业经验,但是由于自建自用具有排他性,因此当快递业务量较少的时候难以实现成本的回收和盈利的实现,不能实现规模效应。

 

(2)线上交易线下收货体验模式

 

线上交易线下收货体验模式的运营主体是电商企业,典型代表京东商城。该模式通过智能快递柜给线上购物的用户提供便利的自助取货服务,让用户体验差异化服务从而培养用户的忠诚度,实现竞争力的提升。电商企业可以利用智能快递柜进行产品的宣传,与网购市场深入结合,及时而有效地掌握网购信息,通过分析顾客的消费热点调整发展策略。

 

(3)第三方平台共用模式

 

第三方平台共用模式的主要代表有速递易、宝盒快递柜等,该模式对所有的快递企业和电商企业开放智能快递柜,其选址布局规模和宣传推广力度都要优于自建自用模式,能较好的聚拢客户。第三方平台共用模式面对前期投资成本高,后期维护难度大以及市场风险难以预测等问题,必须通过规模经济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

 

(4)O2O商圈引流模式

 

2016年是智能快递柜行业发展社区O2O平台,实现互联网+快递柜盈利模式的关键期。O2O模式利用智能快递柜发展出自己的商圈闭环,精确地锁定消费群体和线下网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实现盈利。O2O模式在创立初期必须明确商业资源的来源以及衔接资源的方式方法,制定合适的服务策略以及定价策略,推动用户规模增长,为特定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四、小结

 

如何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深入挖掘末端配送服务潜藏的商业价值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单一的智能快递柜自提模式较难盈利,必须通过拓展其他增值和辅助功能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此提高预期收益。由当前的盈利模式可知,O2O模式与线上交易线下收货体验模式可培养客户群进行消费者偏好的数据分析,快递企业自建自用模式与第三方平台共用模式则较难实现数据的收集与整合。

 

总体来看智能快递柜的盈利模式并没有综合考虑可能的利润点以及相应的预期收益,智能快递柜作为末端配送的主要方式,必须通过规模效应实现盈利,无论是布点还是培养优势客户的粘性,必须建立基于智能快递柜的为快递企业、电商企业以及各类商家提供聚合线上线下资源的开放性平台,提升末端配送服务品质,为智能快递柜的利益群体创造更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