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矿山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范文1
在矿山领域,国外对数字矿山的研究较早,数字地球的概念由美国首先提出,随后被许多专家学者引用。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结合各自的实际,分别进一步提出了数字矿山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目标。目前,矿业发达国家建设数字矿山的重点是实现远程遥控和自动化采矿。
我国对数字矿山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主要科研资助机构和相关行业相继立项支持了一批数字矿山课题。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相继设立了与数字矿山有关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山东新汶矿业集团泰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翟镇煤矿是我国第一座数字矿山,在国内开了数字化矿井技术应用先河。翟镇煤矿数字技术的成功研制,为我国矿山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起到了示范作用。在数字矿山建设中,广泛应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了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从规模、内容、作用、地位来看,我国冶金企业的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阶段。这个深化阶段的特征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提升冶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冶金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通过冶金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促进冶金工业企业管理水平的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很多,信息化是创新提升的基础性、长效性方法。在矿山领域,随着数字矿山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矿山行业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将会变得越来越“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将呈现出以下主要趋势。
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冶金企业的领导慢慢意识到企业信息化要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一些信息化程度较好的冶金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以企业信息化为契机大力改革企业机制,为信息化铺平道路。
目前对于信息化基础比较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渐向企业间协同的方向发展。由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越来越强调相互之间的协同,因此,企业越来越强调信息系统与价值链和企业内其他系统的集成能力。
经过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的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在朝一个新的高度迈进。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冶金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内涵与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明显感觉到信息资源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通过运用各种感知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实时地感知人、物和环境的信息。例如,在数据采集方面,将会从手工录入项自动采集,并且实现一次录入,全员共享方向发展;在装备方面,将会更加可靠、更加智能,故障修复将会从人工经验诊断、人工修复向自我诊断、系统自愈方向发展。
运用网络、通信、交互、集成等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间的信息交互,以及系统间的横向集成和纵向互通。例如,在通信与网络技术方面,将会从有限的互联网互通向泛在的互联互通方向发展,带宽将会越来越宽,网络将会越来越稳定、可靠;在系统人机界面方面,将会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方向转变,并且支持多种终端界面,例如,PDA、iPad、手机等;在信息系统方面,将会从烟囱式、孤岛式信息系统向集成统一平台方向发展,支持开发的协议,支持SOA架构。
运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调度指挥、资源预测、安全警示、突发事件处理等决策支持功能,实现矿山的智能化。例如,在控制技术方面,将会从手动干预、有人值守向自动控制、无人值守方向发展,从局部的、有限的控制向全局的、泛在的控制方向发展;在安全管理方面,将会由被动的、事后响应式管理向主动的、事先预警、预控方向发展;在决策支持方面,将会从经验决策向智能化决策方向发展。
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构架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冶金矿山信息化总体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网络层主要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应用层主要是涵盖冶金矿山行业勘探、开采、冶炼、加工等整个产业链的信息系统应用。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架构中应用层是涵盖勘探、采选、冶炼、加工等整个产业链的信息系统,主要用来支撑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控,这些系统包括生产综合监控系统、生产执行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生产综合监控系统的内容包括剥离、采装、运输、生产等主要生产流程,也包括供电、供水、排水等辅助生产流程,还包括其他的安全保障系统。
生产执行系统包括从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执行到生产计划执行跟踪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包含了三维展示、生产管理、生产智能调度管理、生产辅助设计、机电管理、安全管理、煤质管理、节能环保管理及综合分析管理。
经营管理系统建设户主要包括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ERP系统、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制度管理系统、本质安全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科技管理系统、节能减排管理系统、综合统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行政后勤管理系统、党群管理系统、煤炭安全管理系统等。
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数据仓库/商业智能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和展现,为高层及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分析报表和数据,以提升企业整体生产经营决策水平,借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架构中,网络层起到传输、存储和计算的作用。网络层主要包括接入网关、互联网、通信网络、云计算、存储服务、数据仓库等。
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冶金矿山行业信息化架构中,感知层起到信息采集和信号处理的作用。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控制器、读卡器等设备以及M2M网关、M2M模块等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如Sensor、摄像头、读卡器、路由节点和Sink节点等。
信息标准体系大的建设是信息系统开发成功和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在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着重关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采集和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矿山冶金行业的应用必须遵守一定的标准,才能使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信息交互,实现本质意义上的信息统一;才能有效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和使用。
信息安全体系由信息安全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构成。信息安全组织体系明确信息安全领导、信息安全监管和信息安全执行的岗位和职责,确保公司的信息安全工作能够有效运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从流程和制度上来细化和固化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冶金企业和矿山企业需要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对企业在运行和在建的体统进行评级,并根据不同等级设置保护策略。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是针对信息安全不同层面的防护需求设置多维的技术防御手段,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方面。
运维管理体系是以ITIL运维架构为知道,以保障和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基础,以提升用户服务质量为根本,以建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运维管理体系为核心。实现IT运维管理的自动化、可视化、规范化、高效化、一体化和智能化。
冶金矿山行业的信息化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推进了冶金企业的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强了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等技术的应用,强化了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实现了冶金企业的节能环保、精确管理、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
其中首钢矿业就是很好的行业应用典范。首钢矿业公司以计算机数字技术为中心,以网络通信为手段,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形成了基础装备数字化、 生产过程数字化、 生产执行数字化、企业资源计划数字化、办公自动化的数字化矿山,在我国冶金矿山行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同时,首钢矿业公司注重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矿山数字化提供硬件平台。广泛采用数字化计量设备和智能化仪器仪表,采、选、球、烧四大主流程和物料运输系统检测、计量数字化仪表达到14800块,为从数据源头自动采集数据,实现各层面系统的数据接口创造了条件。分期搭建网络和硬件平台,共敷设光纤150多公里,形成一个主干带宽1000M、桌面100M的高速企业网,覆盖公司各个单位。建成厂矿级网站45个,车间级网站73个,覆盖300多个班组,联网计算机达到2600多台。
实施矿山生产流程管控数字化,提高自动化水平。建立了覆盖采矿、选矿、烧结、球团、运输等工序的计量检测、设备驱动和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化系统,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采矿应用Surpac矿山工程软件,进行资源评估、矿山规划、开拓设计、决策管理等模拟、仿真和过程分析。自主开发应用矿车自动调度系统,自动进行车流规划、优化派车,合理分配车流。选矿应用球磨自控系统,对球磨机工艺流程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和监控。自主开发球团流程监控系统实现配料、造球、链篦机、回转窑、环冷机和喷煤等五大区域实现集中监控和预警管理。自主开发烧结流程监控系统。通过对现场工控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再加工,实现信息、数据不落地和闭环管理,形成全流程800多个点位数据集中监控,为生产决策及操作提供了实时支持。自主开发烧结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烧结矿自动配料、混合料自动加水、烧结机点火自动调节、烧结终点自动控制、烧结矿强度与能耗自动控制、烧结异常数据调整六大功能。
首钢矿业公司积极变革矿山管理模式和手段,推进管理信息化。在创建数字化冶金矿山的实践活动中,搭建了纵向四级、横向四块的数字化矿山整体框架。形成以GIS地理信息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OA信息系统四块为重点,现场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生产执行数字化、企业资源计划数字化四级为基础的数字化矿山框架。促进了传统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推进了生产经营的高效化,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智慧矿山建设现状和任务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智慧矿山”是通过各种感知、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实现对真实矿山整体及相关现象的可视化、数字化及智慧化。其总体目标是:将矿山地理、地质、矿山建设、矿山生产、安全管理、产品加工与运销、矿山生态等综合信息全面数字化,将感知技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智能计算、现代控制技术、现代信息管理等与现代采矿及矿物加工技术紧密结合,构成矿山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网络,动态、详尽地描述并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与运营的全过程。以高效、安全、绿色开采为目标,保证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保证矿山自然环境的生态稳定。
智慧矿山大体上经历了初级阶段、衍生阶段和智能遥控阶段。
初级阶段主要是构建基础设施和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实现矿山生产、运营等数据的共享和深度应用。衍生阶段主要是虚拟矿山,是通过虚拟空间技术和井下大量传感监控设备,将真实矿山的整体以及和它相关的现象整合起来,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了解整个矿山动态的运作和发展情况。智能遥控阶段,就是矿山地面和井下的、人类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各种动态、静态的信息都能够数字化,而且用计算机网络来管理,同时利用空间技术、自动定位和导航技术实现远程遥控和自动化采矿。
目前我国智慧矿山的建设还处于智慧化阶段的初级阶段。智慧矿山的建设还处在矿山勘察、规划设计、生产监控调度、安全生产检测以及矿山综合管理等各个系统的建设阶段,还不能完全实现各种信息的全面共享和深度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信息技术武装矿山企业是大势所趋,同时,信息技术也是提高矿山企业科学管理的有力手段。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矿山中均有广泛的 应用。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范文2
鑫达公司始建于1989年,前身为“哈德门金矿”。2000年6月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与包头市九原区财政局联营成立鑫达公司。矿区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境内,距包头市区仅30公里,水电交通方便,通信、媒体、互联网络覆盖全矿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建设,矿山基础设施完善,职工公寓、浴池、学习、健身、体育活动及其他娱乐活动场所俱全,工作生活舒适,环境优美,体现了矿山以人为本的工作、生活氛围。
在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鑫达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创建绿色、环保型矿山的号召,转变企业经营理念,率先走出了一条矿山经济发展与周边社区互利共赢、和谐发展之路,为达到自治区绿色矿山标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鑫达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依法办矿、依法治矿、守法经营”的办矿原则,培养全员法律意识,以法律为依据,以效益为核心,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依法按时缴纳各种税费。鑫达公司法定证照齐全,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爆破物品使用许可证、危险化验品使用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安全资格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均在有效期范围。近五年内未受到国土、环保、公安、安监、水利、林业等行政部门的任何行政处罚,未发生任何违法事件。
矿山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经过审批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矿产资源规划和地质环境保护规划,采矿方法科学、合理;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及土地复垦方案已制定完成并通过审核备案,现正在实施当中;鑫达公司依法管理和组织生产,依法履行采矿权人的法定义务,按时足额缴纳国家有关税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采矿权价款正按有关部门要求进行处置中。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达到设计要求,近五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合格,无违规记录;近五年没有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未受到国土、环保、公安、安监、水利、林业等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
鑫达公司始终把抓企业管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聚精会神抓管理,一心一意谋发展。依托管理拓展资源,依靠管理增加储量,创新管理提高产量,严格管理增加效益。鑫达公司随着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正在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结合实际制定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及以人为本、安全生产、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规划,并逐步落实。
鑫达公司抓住创建“四强四优”企业,打造国际一流矿业公司的良好契机,科学合理高效开发利用黄金资源,坚持资源节余、保护环境的方针,认真遵守《绿色矿业公约》,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和谐,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奉献国家、奉献社会。依法经营,快速发展,为民族地区发展做贡献,为民族地区人民谋福祉。完善了科学管理规章制度,鑫达公司以建立健全全面管理体系的实践为基础,不断修订完善了公司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及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公司于2003年12月份就通过了ISO9001∶2000、ISO14001∶1996、GB/28001-20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这么多年的标准化管理,逐步规范了企业各项管理程序。基本实现了矿山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鑫达公司为创建“绿色生态矿山”,针对各部门职能及各级管理人员职责,从上到下明确了管理责任,形成了严密、畅通的管理网络。矿山管理机构健全,设置了专门的矿山地质、测量、采矿、选矿、尾矿管理机构并配备了各专业技术人员。公司每年都按照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的预算指标,将全年生产经营指标层层分解,并与各部门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生产任务、目标、成本控制并有详细的考核办法。还要求各部门将目标指标分解到车间、班组,责任到人。以保公司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实现。
针对鑫达公司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为了实现对每个作业面进行安全确认,由原来的14名专职安全员增加到目前的65名专职安全员,购置了100台CO检测仪,10台风速仪,3台粉尘检测仪,5台氧气检测仪,5台氧气呼吸器。为此鑫达公司每年支出近1000万元。
为了让矿区抹上更多的绿色,鑫达公司在“减排”方面也下了大工夫。在地表修建了500m3水池,把井下水抽入500m3水池,供井下凿岩、除尘和选厂选矿生产使用。鑫达公司所有的燃煤锅炉都安装了脱硫设施和除尘设施,使锅炉烟尘浓度达标排放。并购买了一台10吨洒水车每天定期对露天储矿场地、厂区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所有运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用苫布进行覆盖。
废石和尾矿的利用和治理一直是绿色矿山的重要课题。多年来鑫达公司始终把尾矿库打造内蒙古西部第一标准尾矿库为宗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同步发展,用于尾矿库治理投入资来金连年增加,到目前累计投入资金1700余万元,尤其2006年,为了真正地实现废水零排放,改进了生产工艺,新上了尾矿干排工艺,尾矿水经过陶瓷机过滤后,形成固液分离,含13%水分的尾矿渣集中堆存,按设计以1∶3的坡度,堆集子坝,碾压,覆土植被,初期坝用青砖铺设,共计用青砖45万块,几年来用于尾矿库覆土植被资金达170万元,分离后的废水全部返回选矿工艺,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并根据鑫达公司尾矿库的服务年限和包头地区黄河水源地上游不准再建尾矿库的现状,结合了包头地区开始禁止生产粘土砖的有利条件。在2007年已建成日产4万块标准小砖和日产4万块多孔砖的尾矿渣制砖厂的基础上, 2011年3月建成年产15万立方米的尾矿加气砼砌块生产线,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缓解尾矿库的服务年限,从源头上治理尾矿库造成的环境污染隐患。将堆积的尾矿砂用于制砖,年消耗尾砂5万立方,除了减少污染,更是解决了部分矿区牧民的就业问题,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除此之外,鑫达公司于2011年委托内蒙古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专门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采取了边生产边治理的有力措施,使生产区、生活区和复垦区绿化覆盖率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尤其是加大了在矿区、厂区周围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植物力度,既能美化环境、减小水土流失又能吸收粉尘及有害气体,还能吸声、改善矿区小气候条件。原则上有空地即植草种树,保持矿区有较好的植被覆盖。
目前鑫达公司可绿化面积为63700平方米,矿区可绿化面积21000平方米,2011年用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投入980万元,完成了矿区绿化19120平方米,2012年绿化美化工程投入98万元,六大绿化美化板块全面展开,尾矿库区域板块,办公区域板块,选矿区域板块,生产区域板块,区域板块,果园区域板块,完成绿化美化31270平方米,共计植树新疆杨5300株,果树等各种灌木4900株,厂区达到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得79.11%,矿区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47%,并且对闭坑的矿区在采矿过程中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先后投入179万元分别对78号脉23坑,5坑等进行了回填,覆土植被,把矿山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得到各级政府,环保部门,林业部门的肯定, 先后被九原区、包头市环保部门命名为“环保先进企业”。
2011年8月3日,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批复了《鑫达公司安全环保绿化美化工程实施方案》,公司根据集团公司资金批复文件,重点对尾矿一号、二号库进行了综合治理,铺设了青砖护坡,覆土种草,修筑库区四周排水沟。对矿区公路进行了路面硬化,对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及供暖管路进行了系统改造,对矿区绿化、室内外靓化美化、设备设施色彩化、安全标识标准化等工程按行业标准全面实施,极大的改善矿区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累计投入资金918.8万元,并顺利通过集团公司安全环保绿化美化工程预验收,得到91.00分的高分。
为了防止尘土飞扬,贯彻清洁生产理念,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对矿区原有沙石路进行硬化,硬化公路1628延长米。将原有年久失修老化的供水供暖管路进行了彻底改造,投资17万元在加压泵站修建了自来水沉淀池,投资20万元对食堂进行装修,增加设备,改善职工就餐条件,增加了净化水系统使职工饮用上了纯净水,且设有专职环境监护人员,购置环境保护监测仪器,以加强对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工作,确保环保达标。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范文3
《地质学刊》2010年协办单位名录
《地质学刊》征稿简则
大型蜥脚类恐龙研究
地质素描——背斜山及剖面图
皖赣相邻区新元古代构造演化探讨
秦淮河河谷平原中部土壤汞污染分布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安徽萧县晚石炭世地层与植物群研究
江西瑞金白垩纪火山岩盆地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焉耆盆地原型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福建老鹰山矿区石墨矿床特征及成因
华夏龙谱(56)——炳灵大夏巨龙(DaxiatitanbinglingiYou,etal.,2008)
天津蓟县地区岩溶基本特征及发育规律
基于GoogleEarth和Geoserver的三维油田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素描——泥石流堆
计算机辅助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系统的设计研究
承压水完整井Darcy流和非Darcy流水头分布计算方法的分析比较
SPOT系列卫星的特点与应用
院士风采之十九——汤中立院士
中国农业地质研究及其成效
华夏龙谱(34)——苏氏巧龙(BrllusaurussuiDong,1990)
镇江谏壁钼矿床钼的迁移成矿机理初探
江宁五通群上部古羊齿及其植物化石组合
“全国同位素数据汇总与管理系统开发”项目成果获得优秀
苏北榴辉岩的岩石性质及其金红石的嵌布特征
江苏省溧水县土壤环境污染预警预测方法探讨
江苏省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工作全面展开
数据挖掘技术在地矿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近年来我国海洋灾害损失及防灾减灾策略
酒樽石
ZC油田垛一段油藏地质特征及注水开发动态研究
价值连城的蓝、绿色艳钻惊现山东民间
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库浅谈
发达国家资源安全供应模式及其借鉴意义
赣榆矿管秩序专项整治显成效
南京市露采矿山存在的环境问题与整治建议
淮安市岩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完成矿山企业年检工作
马陵山申报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
《江苏地质》征稿简则
苏北新元古代魏集组毫米级碳质压膜化石
江苏常州地区第四纪重矿物地层及其意义
江苏溧阳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因素剖析
徐州峒山铁(铜)矿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南京汤山猿人洞穴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地下水流面三维实体模型制作系统(V1.00)
基于AutoCAD15的等值线图的自动绘制方法
环境样品中有机物分析的前处理技术
栖霞寺舍利塔
卸荷工程岩体非线性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无锡市人民大会堂地面塌陷治理设计与施工
江苏地调院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
淮安芒硝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
戎嘉余院士
南京市矿山尾矿资源与开发利用初探
关于“一江两河”地区寻找新型陶粒建材矿产的建议
《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范文4
2011年3月,神华神东上湾煤矿试点精益化管理,2012年在全神东推广;2013年,精益化管理成为全神华推广实施的项目。上湾煤矿的精益化管理,不仅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提升了企业和员工的整体素质,给企业带来了看得见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企业文化落地摸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凸显高效、务实、先进的精益文化特质
近年来,神华集团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和世界先进水平,成功试点并推广了精益化管理创新项目。精益管理在煤矿企业已形成模式,主要构建起了精益化管理体系9大模块、25个要素,保证体系全面落地。在煤矿综采生产效率、连采掘进效率、队伍建设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达到了精益管理要求的综合能作力提升10%的目标。其中,上湾煤矿作为精益化管理首家试点单位,通过实施精益化管理(不作设施等扩产投资)提高了效率,平均每年综采生产时间增加487小时,可多产煤115万吨;至2016年,年产能从1 400万吨增加至1 600万吨。
上湾煤矿在加强精益文化建设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高效、务实、先进的文化特质,是文化价值理念与实践行为的高度统一,是促进体制增效的重要方法。
一是以人为本。精益文化尊重人、关心人、开发人,成员的自律性、自发性在这种文化下被极大提升。上湾煤矿注重安全、精诚团结、严于执行、责任心强等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二是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文化重视创新,强调持续改善。上湾煤矿创新、上进、追求极致的品质反映了精益思想的这一要求。
三是强调精细精确。精益文化要求消除浪费思想,做到精细精确。上湾人严谨、节俭的习惯与精益文化强调精细精确是一致的。
系统构建精益文化核心理念体系
上湾煤矿精益化管理从战略方向出发,结合上湾煤矿是神华神东质量标准化样板矿之文化积淀的个性因素,明确上湾煤矿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确定上湾煤矿企业文化主题――精益文化。精益文化精神是:勇立潮头,永争第一。
精益文化作为神东子文化,在一主多元的格局下,落实践行神东创领文化,科学定位上湾煤矿样板矿精益文化。上湾煤矿成立了精益化文化领导小组,包括制度系列丛书编撰委员会,分组实施,落实到人。在对煤矿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矿上对原有企业核心理念进行了系统梳理,按照精益化管理流程,完善与升级,提炼形成了精益文化,并正式《精益之道――上湾煤矿精益文化手浴罚内容包括矿长寄语、文化历程、文化核心、基本理念、行为守则、案例八个篇章。
从文化定位、源起、核心理念、基本理念到员工践行,构成了上湾煤矿精益文化的完整体系。核心理念系统回答了上湾将走向哪里、为了什么、基本价值遵循和精神动力等最基本的问题。基本理念在突出核心的基础上聚焦与延伸,提出安全理念、环保理念、人才理念、创新理念。员工行为守则是煤矿的价值理念,要求每个员工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体系简洁朴素,语言表达注重体现受众思维,突出沟通性和传播性,力求运用平实、亲和的形式,便于理解和记忆,为广大员工、家属、客户及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上湾煤矿样板矿的新视角。
精益文化是对以往企业文化体系的提升,坚持问题导向,重在文化融入。他们通过相关资料收集、内外部环境分析、问卷调查、基层调研、个别访谈、主题研讨会、专家会诊、外出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分析研究文化的历史传承、文化现状、未来文化价值倡导及管理问题背后的文化根源,前后经历了近10次的修改完善,形成《上湾煤矿精益文化手册》,最终通过纸质版、PDF版和网页版三个主要渠道进行推广。
2017年,他们在对现有的精益文化体系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经验及实际效果,重新修订了上湾煤矿《精益文化手册》,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单位进行精益文化体系提升专题培训,同时要求全体员工写出学习心得体会文章。遵循精益文化价值倡导,依据具体工作实际,他们对照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行为转变及提升关键点,使精益文化真正内化于心,成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动力。
阵地建设推进精益文化落地
精益文化落地需要载体与阵地建设。上湾煤矿精益化管理落地,主要措施是通过实施管理流程与成本效益工资考核来保障。
――建成精益文化展厅。文化展厅是神东精益文化亮点项目,充分发挥样板矿参观窗口作用,创新企业文化传播平台,以“关注、记忆、荣誉、憧憬”等板块,从人本、安全、创新、责任、学习、执行、团队、成本、质量九个方面,总结提炼和集中展示精益文化内涵。文化展厅建设和文化落地措施的推进,使员工对精益化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实现了文化对管理的柔性支撑。
――建成班组文化活动室、精益文化网站与微信平台。同时,他们还加强矿厂区队精益文化室、矿工书屋的全面配套建设;在员工居民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艺活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重新制作标识标牌,包括五个方面:安全与职业健康类标识标牌;企业文化宣传类标识标牌;道路标识标牌;设备铭牌类标识标牌;环境标识标牌;活动、会议会标、标语。
――完善地面机械厂培训功能,建成员工精益技术、精益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制作工艺3D片及电子图书(英模人物事迹板块),实现对神华、神东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上湾煤矿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以文化软实力推动精益化管理模式。
――创作矿歌。按照公司要求统一使用《神东人之歌》,按照子文化要求录制了上湾煤矿矿歌――《平安上湾》。
――制订日常精益文化管理流程。即:党委议定制定方案―党政办通知并督办―各支部收集文化故事及文化资料(包括全员写老故事新体会)―各工作小组整理文化故事及文化资料―党政办编撰修改汇总。
――开展每月一个文化主题活动。利用文化展厅,开展每月一个主题活动,包括:矿党政领导带头办讲座,党支部开展“安全文化图文展示”建档活动,开展参观学习活动,举办青工技术比武、岗位能手座谈交流、科技三小创新活动以及拓展训练、知识竞赛、演讲、体育、书画、文艺活动,开展送温暖及家属协管系列活动,建立电子图书馆并开展全员读书月活动。
――确立精益文化建设目标,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品质矿井目标,建成全国文明单位;已经完成试点,其精益化管理模式先后在神东、神华两级公司推广。目前,已经建成全国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首批绿色矿山单位。
――编制印刷了《精益化管理推行手册》《精益化管理指导手册》《精益文化手册》《精益文化画册》等文化成果。
精益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精益文化建设、精益管理实践,无疑为企业打造经济升级版开拓出一条新路,作用于安全生产并取得了实际效果。
――安全成果:安全形势稳定,近5年来矿上中等以上不安全行为减少了10%,未遂事故减少25%,轻伤事故同比减少62%;运行岗位流程期间,在设备检修、设备操作等方面发生不规范操作现象显著减少,有效杜绝和减少了事故发生。现场管理更加规范,在原来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基础上,整体提高了现有煤矿现场安全管理和精益文化标准。精益标准与文化氛围浓,井下地面各场所基本消除了设备物资随意停放、混乱摆放、不安全堆放的现象;现场布局更符合工艺流程,通道通畅,出入口安全,应急指示和疏散路线清晰,作业场所更加整洁,煤矿文化气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生产效率成果:通过实施精益化管理,上湾煤矿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煤矿综连采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可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与实施精益化之前相比,综采生产效率由原来平均每小时2 035吨提高到2 250吨,提升了9.8%;连采掘进效率由原来月均1 245米提升到1 506米,提升了18%;单产平均水平达到稳产平均76.6f吨/个/月,单进平均水平达到1 506米/个/月,矿井综合能力提升10%。
――成本管控成果:自2015年以来,通过精益管理实践,上湾煤矿形成了经营精益管理,即:内部市场化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汽车队车辆台班结算价格体系、机修厂管路防腐结算价格体系、生产准备队砼底板及锚索支护结算价格体系、综采单体支护工资结算体系、电费考核结算体系等五大项目、12个结算标准,经过2年的探索实践,富有上湾煤矿“精益特色”的内部市场精细管理运作模式基本形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车辆综合利用率提高16.92%,年计节资105万元;吨煤电耗4.33元/吨,降幅5.5%,年降耗382万元;成本逐年下降,每年比公司计划下降10元/吨以上,位居神东神华煤矿前列,获得神华集团煤矿板块成本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科技创新成果:上湾人通过精益管理,促进了技术创新,为神华选择该矿试点世界大采高新工艺,并成功解决了世界首个超大综采工作面系列问题;解决了超大采高8.8m一次采全高综采工作面设计、6 000m长距离可伸缩皮带单点驱动、矿井安全智能视频系统、一网一站、无人值守变电所、井下风门自动远程启动等一系列高科技难题。上湾煤矿获得神华集团科技创新单位及全国煤矿科技创新企业等荣誉。
――绿色矿山成就:精益文化促进各项工作成为一流示范成果,率先建成“全国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2011年3月,上湾煤矿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2014年9月,上湾煤矿被国土资源部与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式授予“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红石圈流域环境治理项目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园区。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上湾煤矿工业厂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当置身于其中,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矿区的认识,矿井工业场地面积18.6万平方米,场区绿化面积达8.99万平方米,绿化率为48.4%,可绿化区域面积100%。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范文5
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农村生产和人居环境,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农村环境状况不断改善。但是,农村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普遍未得到有效处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长效管理机制还未健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依然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的防治;局部地区重点行业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保宣传和农村环保协管员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县环境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着力解决影响广大农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是提高经济发展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内容,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生态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态省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全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创建活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实施“生态”的战略,紧扣“应先行、走前头、争上游”实践载体,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原则,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基本任务,加快推进生态创建,促进我县生态良性循环,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宜居型的城市组团。
(二)主要目标
通过持续开展三年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创建活动,至2012年底前,农村环境污染得到较好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得到较好的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以上,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20%以上,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0%以上,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6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分散养殖户建设有沼气池,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80%以上。全县“四绿”工程达到市要求,60%的乡(镇)街道、30%的村(居、社区)完成市级以上系列生态创建。建成农村三级环境管理机构,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持续加强,公众环境意识得到提高。
三、围绕农村环保工作重点,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深入开展流域(段)水环境综合整治
要按照县政府关于流域(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政文〔〕80号)的要求,持续深入地推进我县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遏制我县支流(内河)水质恶化趋势,保障饮用水安全。
1、以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染为重点,加强干流沿岸村镇及各乡镇境内所有支流(内河)的综合整治,逐步改善支流(内河)的水质。
2、继续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县、建制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管理。年底,各级政府要加强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排查,拆除水源地保护区内与水源地保护无关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设置饮用水源地地界标志、宣传告示牌及水源保护区隔离设施,重点要抓好溪源宫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治理和三溪口水库的围网建设、生活污染治理及关闭取缔福清调水源地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码头及与供水无关的项目;建设二级保护区内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农田退耕等工程措施;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至年底前,成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二是加快乡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各地政府在年6月底前完成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调查与卫生评估、水源地划定及规划编制并上报;至2012年底前,完成乡、村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成立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制订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及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1、制定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县畜牧渔业局在年底前完成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规划环评工作,上报县政府批准实施,将全县畜禽养殖总量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并依照所下达的养殖总量控制和布局规划,积极引导养殖场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各地政府根据《市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和《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在年底前,依法取缔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完成禁养区外超标排污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整治,特别是高速公路两侧、青口片陶江流域及支流两侧、荆溪镇荆溪、桐溪上游、上街溪源宫水源保护区的畜禽养殖场;建立畜禽养殖长效管理机制,对无法达标排放的养殖场依法予以关闭,对未完成治理任务和出现回潮的地方和责任人,予以通报并严肃追究责任。山区、半山区乡镇要根据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合理安排,加强管理,防止畜禽养殖无序盲目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至2012年底前,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3、严格审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县直各部门在实施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前,暂停审批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
4、加强分散畜禽养殖管理。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控制可养区分散养殖规模,分散养猪存栏原则上不得超过3头,且必须配套建设沼气池,通过沼气、堆肥、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生态养殖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5、制定县水产养殖规划,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县畜牧渔业局在年底前,完成本辖区的水产养殖产业规划编制,并报本级政府批准实施;通过推广名优新品种和生态养殖模式,扶持和壮大一批生态型养殖企业和加工基地。各乡镇街道政府在年底前全部取缔现有分布在干流的投饵类、施肥类网箱养殖,年底前,要依法取缔和搬迁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库、敏感水域养殖、无证经营、不符合水功能区划的水产养殖。
(三)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全面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
1、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制定规范化管理机制。在底前南通、青口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荆溪污水处理厂应按照小城镇建设的要求,对选址规模进行进一步论证,争取年内动工建设。加快完善青口汽车城污水处理厂、上街大学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完成汽车城内所有企业污水、上街旧城区和南屿片区的污水管网接驳工作,污水处理负荷率达到60%以上。各乡镇街道政府在年底前,完成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乡(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和截污工程建设;结合生态县创建活动,分批在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中同步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进行规范化管理,至2012年底前,全县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应达到20%。
2、加大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建设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年各乡镇(街道)建成1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年底前,完成80%乡(镇)和80%行政村垃圾整治工作。
3、大力推广使用农村卫生户厕。各地政府要积极实施农村卫生户厕建设整村推进模式,加快卫生户厕改造,至2012年底前,全县农村卫厕普及率达到50%以上。
4、提高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各地政府要加强农村清洁能源使用推广,因地制宜,积极普及电能、沼气、秸秆、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气、清洁油等化石能,减少薪炭使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至2012年底前,全县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40%以上。
(四)控制农村重点行业污染
1、规范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强污染整治。县直各部门要加强农村新建项目的审批管理,规范工业区管理;县经贸局负责制定各乡镇街道制定工业集中区整治方案,并指导推进工业集中区整治工作。至2012年底前,全县乡(镇)、村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80%。
2、加强工业污染重点行业整治,对列入工业污染整治重点的重金属、造纸、制革、制药、纺织印染、化工、食品加工(包括定点屠宰企业)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治理,对超标排放或不能稳定达标企业列入限期治理企业名单,并严肃查处企业偷漏排行为。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予以关闭。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废水的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
3、加强医疗行业的污染治理。年建成青口、上街、南屿、荆溪和鸿尾等五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卫生系统的医疗废物按规范处置。
4、加强制砖行业的污染治理。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粘土砖厂拆除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于年6月30日前拆除全县违规违法的53家机砖厂;于年6月30日前拆除我县交通干道两侧土砖窑。
5、强化矿山污染整治,实施总量控制方案。相关县(市)区政府要尽快关闭未达到最小开采规模的矿山,及时公布年石材开采总量,达到逐年递减10%的目标,并分解落实到每个矿山企业;责令矿山企业配套规范的污水处理设施,落实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措施;禁止在矿产资源规划禁采区内设立矿山开采企业或开采点。
6、加大整顿和规范河砂开采力度。县水利局负责监督落实河砂开采的整治,牵头组织清理取缔在禁采区开采以及无证照开采河砂的违法企业,严厉打击超量开采、盗采偷挖河砂等违法行为,确保防洪、通航河水利工程安全,保障河砂资源可持续利用。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循环农业基地建设
1、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业。各地政府要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及有机农业,逐年提高种植面积比例,开展生态创建乡(镇)街道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种植(养殖)面积应达到60%以上。
2、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及施用强度。县农业局、科技局在年底前制定本辖区农业化肥施用控制方案,化肥施用强度应逐年递减5%以上;开展生态创建乡(镇)街道的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应小于250公斤/公顷。
3、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县农业局、科技局在年底前制定本辖区农药施用方案,重点解决农药施用量、农药流失量大的突出问题;开展生态创建乡(镇)街道的农药施用强度应小于3公斤/公顷。
4、加大农膜回收再利用。各地政府要大力推广既能降解又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降解膜,提高农膜回收再利用,从年开始,农膜使用量及流失量均要逐年递减15%,至2012年底前,全县各乡(镇)、村的农膜回收率达到60%以上。
5、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强田间露天焚烧管理。县农业局、科技局在年底前制定本辖区秸秆综合利用方案,积极推行秸秆还田、秸秆堆肥、秸秆气化等资源回用技术,严格禁止露天焚烧;从年开始,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10%,至2012年底前,全县各乡(镇)、村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6、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常规监管体系。县农业局在年底前,摸清全县土壤污染现状,建立适合我县实际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每年要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实施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1、加强乡(镇)、村绿化建设。县林业局牵头制定全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方案,启动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工程建设;各乡镇及相关部门按照“四绿”工程的要求抓好落实。
2、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县水利局牵头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农村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3、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环保、水利、林业、畜牧渔业局等部门要加强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逐步恢复农村地区水体的生态功能。
4、保护生物多样性,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外来有害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
(七)大力开展生态创建活动
全县从年开始,全面启动国家、市级生态县创建工作,2016年前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在年底前,县发展改革局牵头负责完成县生态规划编制工作;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态县、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居、社区)创建,完成生态县、生态乡(镇)街道建设规划编制并公布实施,制定生态创建实施方案,作好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和保障措施,积极动员和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创建,落实创建责任制,按期完成创建目标。年创建一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一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一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3个省级、16个市级生态村。
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一)推进农村环保管理体系建设
1、加快构建农村三级环保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年底前,建立县、乡(镇)街道、村三级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成立县环境保护委员会,组建乡(镇)街道环保所(站),村明确环保专干。
2、提升农村环境保护地位。环保工作重心要适当向农村倾斜,重点加强环境监察的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预警监控体系,使城市环保与农村环保并重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投入机制
1、提高生态创建奖励资金。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以奖”等鼓励政策,对成功创建各类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居、社区)的,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级财政奖励基础上,县级财政安排一定的预算予以奖励。
2、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县、乡(镇)街道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级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和项目,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农村环境健康危害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外来有害物种入侵防控。
3、逐步提高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经费预算。县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县农村三级环境管理、监测标准化建设专项工作经费,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监测和监控能力。
(三)严格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制
1、严格执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政{}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贯彻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榕政综{}35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农村环保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农村环保工作的负责人对农村环保工作负综合监管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农村环保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农村环境保护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地方各级政府全面负责行政区域内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县财政局对全县农村环保及生态创建资金投入实施编制预算;县发展改革委负责编制全县生态创建建设规划,对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乡(镇)街道生态创建规划编制实施指导;县环保局对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评估、划定、规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农村环保三级管理体系建设,环保产业协会建设,生态创建等实施指导;县水利局对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水质监测实施指导;县卫生局对全县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的监督监测实施指导;县农业局负责编制全县生态农业建设、农业化肥农药控制、秸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农业土壤污染治理、农村普及清洁能源等实施指导;县畜牧渔业局负责编制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水产养殖规划,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指导。县建设局对全县农村污水处理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实施指导;县爱卫办对全县农村爱国卫生和农村改厕实施指导;县经贸局对农村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推广应用,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农村工业集中区污染防治实施指导;县国土资源局对全县矿山整治和植被恢复实施指导;县林业局对农村绿化建设实施指导;县科技局对全县农村环保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实施指导。
(四)完善乡(镇)环保工作年度考核制度
建立乡(镇)街道环境管理考核机制。各乡(镇)街道政府应适时提请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开展辖区内乡(镇)街道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将农村环保三级管理机构建设、重点流域整治、重点行业整治、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畜禽与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治理、生态乡(镇)街道及生态村(居、社区)创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各项内容纳入其中,将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增强环保科技支撑能力
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和开发。各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将农村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列入重大科技专项,用于农村环保科研和开发的资金应逐年提高2%。
2、加大环保实用技术推广。县科技、环保、农业、建设、畜牧渔业等部门每年应推出一批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政府将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
1、规范环境监测职能分工。环保部门负责农村饮用水源地、农村工业行业环境监测,卫生部门负责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林业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测,建设部门负责风景名胜区环境监测,农业部门负责农业土壤环境、水土保护流失区监测,水利部门负责流域、湖库环境监测,渔业部门负责水产养殖水域的环境监测,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2、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发展改革局同经贸、环保、国土资源、农业、畜牧渔业等部门加强农村引进项目的政策把关,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等环境监管,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开展环保执法监管年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3、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县环境监控中心,在重点区域和重点排污企业有计划按步骤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并与当地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设水质、空气自动站,完成三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加强环保监察能力建设,监察机构通过省级标准化达标验收。
(七)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绿色矿山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无尘化;建设;职业危害防治
一、构建无尘化矿井和加强对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的实际意义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看重职业安全和健康。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尤其是“新的技术、新的装备、新的工艺和新的材料”已经在众多煤矿的生产系统中开始普遍使用,伴随着持续提升的矿井的安保能力,和越来越严格的安全监督,已经基本上控制甚至杜绝一些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让安全管理由过去的保障人的生命权益慢慢转换为现在的保护职工健康权益。[1]因此,更加看重工作场所的粉尘治理。不可避免的是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可产生很多粉尘,粉尘是煤矿主要危害之一,在粉尘中有一种呼吸性粉尘,吸入体内容易引起尘肺,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同时,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在达到一定浓度后,如果不小心触发它的爆炸条件,还会引起爆炸和火灾,同时会产生很多的对身体有毒害的气体。然而,煤尘的参与又进一步扩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使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更加严重。所以,对矿井内的粉尘治理已经不仅仅是卫生的要求,还成为“一通三防”管理的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因此,对煤矿粉尘的治理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现实问题确是:即使通过一些传统的防尘和降尘等措施,十分有效地控制现场粉尘的浓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受到特殊的工作岗位比较容易产生粉尘以及薄弱的职工劳动防护意识等一些不定性因素影响,将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尘肺病的威胁。
现在,相关部门日益严格地要求对职业危害的防治。《职业病防治法》已经明确指出:“把因为接触粉尘从而引起的一些疾病归纳到职业病的范畴,并且对那些从事高危性粉尘工作的职工进行特殊管理”。相关部门要求煤矿工作场所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的浓度一定要达标,严格的执行监测监督程序。
二、加强粉尘治理力度和提高职业安全的主要方法
众多煤矿企业在实现安全生产的同时,还想实现无污染、无危害的生产。[2]因为这已经成为煤矿开采行业的发展目标和前景。所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就成为了必经之路,重中之重是:“使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加强落实组织领导力度、应用综合治理方法等措施”,持续不断的优化无尘化矿井建设和逐步完善健康管理的制度。
1、优化宣传途径、加强领导力度、完善制度体系
(1)从本质上转变思想观念。坚决履行和职业危害告知相关的义务,重新设计并统一设置关于职业危害的告知牌和警示牌;在井口和选煤厂等一些重要场所设置警示标语或公告栏。加强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的宣传教育,最好做到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全体员工的职业危害的防控观念以及健康保护意识,真正做到关心健康、注重安全、珍爱生命。
(2)全方位加强组织领导。将职业安全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并成立职业安全监督小组,以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进行健康检查监督,同时也应该在矿区医院中成立职业病预防治疗中心,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医护等专职人员组成,各级单位也需要组织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建立无尘化矿井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机构,各科室和区队需要分别设置一个副职,来对综合防尘降尘工作进行综合分工,开采单位必须指定专业的防尘人员。
(3)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机制。健全的管理制度关系着工作能否落实。只有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各项防尘措施落到实处。[3]对此,相关部门修改并且出台了《放射防护管理规定》和《职业卫生管理规定》、振动防护和听力保护等政策,特别是针对职业安全制定了《职业卫生考核细则》,形成了一种满足生产现场实际需要且还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安全制度体系。在全国煤矿系统中实行一种集质量、环境合职业安全为一体的健康管理体系,完成三体系并行运行和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整合优化,正式启动并运行全面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考核结果要和各单位奖惩挂钩,使矿井职业安全健康得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综合防尘管理要进一步强化,技术装备要不断升级
(1)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装备。采煤工作面必须安装特别的降尘装置,例如采煤机负压二次降尘装置;进回风巷也必须使用旋转喷雾和捕尘帘;破碎机、转载机机头转载点可以采用封闭式的方法进行喷雾降尘;回风巷可以安装粉尘在线监测喷雾系统进行检测;对风流净化水幕进行全面的改造。[4]综掘工作面要加大对新型的湿式大功率除尘风机、控尘系统以及加压泵的使用力度;要在综掘机的承载段要进行高压喷雾泵的安装,达到水电闭锁的目的;同时工作面回风流必须安装以及使用捕尘帘。要将功率较大的除尘风机安装在普掘工作面中,让喷浆机以及除尘风机之间达到联动的目的;同时也应该将放炮远程压气式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安装在必要的区域,改善职工的现场作业环境。
(2)不断加强矿井下综合防尘降尘的管理力度。要对安全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的检查,保证系统的最新性,及时的安装煤矿粉尘和瓦斯检测仪等监测仪器,建立多个粉尘监测点。认真实施对采掘工作面的注水策略,有效的使用矿车的防尘车罩,加强洒水降尘除尘和地面冲尘的管理力度,再建立完善的运输过程。建立完整的管道、电缆系统,也包括对其他机电器材的日常维护体系。并且要对管理牌板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范,使用具有防尘设施以及冲尘作用的管理牌板。
(3)全面开展对地面的重点区域的粉尘治理工作。煤场以及选煤厂是产生地面粉尘和噪声管理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与现场相结合,来对企业进行模板化管理,保证煤场的环境治理工作可以得到很好的开展,不断加强对选煤厂和煤场标准化车间的建设,保证防尘降噪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要对现场洒水降尘的仪器和设备进行不断的完善,实现煤矿的综合治理,保证煤矿开采环境的优良,可以有效的控制矿井上下的粉尘,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3、看重个体防护,贯彻依法管理方针
(1)加强对个体劳动保护用品的有效管理。做到严格依据《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规定实施管理办法,为那些存在职业危害的职工提供及时以及满足安全鬼父的的防护用品。并且要对个体防护用品用具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专人进行管理。同时也应该为井下人员提供电子血压计和急救箱等紧急救自救的医疗器械。
(2)加强对个人防护的知识教育力度。要对“三三联动”的机制进行深化,必要时,可以选择将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当成矿井军事化、封闭式安全培训的关键性内容。[5]做到每天都要按时督促和教育职工正确佩戴并使用保护用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职工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情况进行不定时动态抽查,在下矿井之前要严查那些不按要求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等劳保用品的矿井职工,对每一位下矿井工作的职工进行现场提问,比如:所在岗位职业的潜在危害、怎样使用防护用品等。
(3)加强对职业病防护和治疗工作。首先要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进行完善,建设并装修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室,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实行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要对特别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例如接尘、接噪、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等,并保证查体率、合格率均可以达到100%。同时,一定要妥善安排历史遗留的职业病人,并且要对他们的恢复治疗以及健康疗养做出合理的安排,保证职业病人可以全部得到治愈,没有尘肺病例的新增。
结语
如果想要使职业病得到控制就要做到,必须将建设无尘化矿井作为基础,使现场粉尘的浓度得到控制;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进行强化,更加深层次的防治职业病。[6]以上两点是从系统、全局的角度实现粉尘控制以及职业危害防治目标的科学方法。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三点要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是不断的加强基础化管理,并构建出完善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有效机制;其次,要对综合防尘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将事后治理转换成事前防范;最后,必须对职业健康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做到全面实施职业危害的防治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永升.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探索与研究[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3,01:85-88.
[2]袁辉,张国伟.绿色矿山 筑牢职业健康屏障――访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经理赵兵文[J].现代职业安全,2013,09:8-11.
[3]李荣强.无尘化矿井建设在峰峰集团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03:106-107.
[4]周泉,石恒伟.百善矿无尘化矿井粉尘综治系统工程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4,0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