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管理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1
所谓绿色财务,系指将自然环境资源、环保与财务活动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是财务学的一个新生分支学科。绿色财务对象是指企业与环境有关的经济行为,包括直接环境行为和间接环境行为。直接环境行为是指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且能够用货币准确计量的经济行为,如企业治理“三废”支出,绿化费用支出,用替代资源取代稀缺资源生产的节约等,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当期及以后各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间接经济行为是指与环境问题有关的但不能用货币准确计量的经济行为,如企业的环境目标和政策,对员工的环境意识教育,企业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标准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等。
所谓绿色财务管理是将资源的有限性(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的效益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保护性(使环境不受破坏,保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企业的盈利性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其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绿色财务管理的发生基础是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思想主要是解决企业与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它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
二、绿色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是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开始考虑如何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企业要想获得市场,取得社会的支持只有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来分析产品成本费用和利润,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使企业产品“绿”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一种兼顾眼前与长远利益的有效措施。
第二,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可使企业获得政府方面支持的优势。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变革传统的经济模式,而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能使变革后的经济模式获得政府的支持。在现如今的法律环境下,任何一种活动要想持续下去,除了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外,还要获得政府的承认。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既是资源的利用者,又是污染的制造者,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企业只有在获得政府的鼓励和支持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措施,才能使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而又不破坏生态平衡。绿色财务管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方法。
第三,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是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相统一的。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要求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根据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的目标制定出长远的绿色目标,统筹兼顾企业自身眼前利益与未来长远利益,也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既要考虑企业、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还要结合环境资源和社会效益等问题,制定长远目标,寻求实现的途径和所要采取的措施。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绿色战略目标的前提也是企业盈利。这里的盈利是广义的盈利,不单指短期的利润,而是指对所有企业都有利的盈利。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毕竟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财务管理,因此,在考虑企业盈利性的前提下,考虑企业的环境资源问题。倘若财务管理方案中利润较小但对环境有利,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从而在长久竞争中获胜,也是值得考虑的方案。
三、绿色财务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使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并把可持续发展明确定义为:“既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中,单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没有考虑环境资源限制的条件(或仅考虑排污费、绿化费等简单因素)。在环境问题日益威胁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已经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迫切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于是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中就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绿色财务管理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资金运动和协调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要求企业的资金管理活动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生态环境规律,自觉协调企业资金运动与环境的发展关系,使企业、社会资源、生态诸方面协调发展,实现“多赢”。
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财务管理中来,形成绿色财务管理观念,其实质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当局及企业全体员工,树立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思想,兼顾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集团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关联单位、顾客的利益,折中各方的责权利关系,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追求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值。
四、绿色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
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作为一种较新的概念,其理论与实务必定有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所以现阶段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几乎失效。因为市场经济是强调行为自立和利益主体的,而生态环境资源很难进行产权界定,这就使得社会生态环境的社会性同企业生产效益的个体性之间存在矛盾。
第二,环境效益很难计量。环境因素和自然资源很难进行产权界定,与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不具相关可比性,使得绿色会计与绿色财务管理成为难题。若想把环境效益的计量方式转换,统一量纲到衡量经济效益的货币计量方式上,目前看来很难实现,也很繁琐。
第三,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相应的环境效益却难以弥补相应成本,所以环境成本就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削弱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来就处于劣势,倘若再实行环境保护政策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把环境因素考虑进生产成本,将更不利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进而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
第四,社会支持不够。如今主要是政府部门使用环境资料信息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改善环境,而只靠法律力量并不能形成推动企业公布环境信息的强大动力,只有广泛的公众压力才能迫使企业公布其环境资料信息。
五、应用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所应采取的措施
绿色财务管理理论是适应全人类资源环境保护潮流的理论,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的一种挑战和发展。为使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能尽快应用于企业实际经济活动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第一,企业在制定经营目标时,要兼顾到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问题。现今市场,由于绿色消费的兴起,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朝着绿色商品迈进,并且日渐激烈,这要求企业必须将资源环境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以绿色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尽量开展绿色经营,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大力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社会生态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对全人类的重要影响,增强资源环境意识,加快从传统财务管理理论向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转变的步伐,以全新的姿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第四,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要求实行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主要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首先,应该新增一些会计科目,使绿色财务管理在应用时对一些要素有案可稽。其次,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报表分析应该设置一些指标用以考察企业对于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等方面所作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便使企业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等。绿色财务管理探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08)。
[2]张梅琳。绿色财务管理初探[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02)。
[3]阎晓红。刍议绿色财务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1,(04)。
[4]谢德仁。企业绿色经营系统与环境会计[J].会计研究,2002,(01)。
[5]姜太平。绿色管理—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决策借鉴,2000,(02)。
[6]郭宗文,黄义。构建我国绿色财务评价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4,(04)。
[7]刘淑华。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03)。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2
所谓绿色管理,就是在企事业的经营管理之中,系统地植入环境保护的观念,它涉及企事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和领域。简单讲它属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一个概念,是生态经济的主要管理模式。“绿色管理”从本意讲是以绿色技术为手段,注重节约资源,控制污染,并最终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它要求企事业在经营管理中,坚持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减少甚至消除组织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为前提,以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为中心,协调统一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并为二者的实现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从管理学角度讲,绿色管理就是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协调统一,以实现组织的协调发展。
随着管理的发展,特别是当前强调生态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下,绿色管理的内涵早已超越狭窄的环保理念。新的绿色管理在绿色环保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更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来满足社会对绿色消费的强烈要求,以真正实现“绿色和谐人”的天人合一景象,就像黄志斌教授的人性化假设:“所谓‘绿色和谐人’就是指以身心和谐、人生幸福为目的,以需要结构和谐为条件,以生态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和谐为契机的自然人。”
二、高校办公室的绿色管理
办公室的绿色管理,狭义上是指布置无污染、有益身心健康的环境,通过减少废弃物、办公用品的再利用等方法降低能耗。广义的高校办公室绿色管理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完善高校管理环节的高度出发,管好事务,搞好服务。将前面提到的“绿色和谐人”的理念运用到管理中来,注重营造和谐的氛围以及灵活的领导方式,着重人文关怀,尊重、关心、激励他人。这种管理是民主、平等、宽容且合乎常规的,这是管理者采取的一种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以人为本”为管理理念的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
三、高校办公室实施绿色管理的意义
(一)从办公室的职能与作用来看,办公的管理不能墨守成规
高校办公室是领导工作的辅助机构,发挥着参谋助手作用和综合协调作用。作为领导的好助手,在学校或学院领导工作繁忙、不能事事俱到时,办公室应充分发挥本职作用,协助领导办文、办事,做好协调工作。此外,办公室还兼有为全校师生服务的职能。除了承担教学管理、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等任务,还有及时办理师生员工的请示要求、认真处理师生员工的来访、耐心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以及征集建议等工作。师生员工的急事就是办公室的责任,应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科研、教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所以对于不但要参与政务,还要管好事务,搞好服务的办公室来讲,能否处理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是办公室工作好坏的重要衡量标准。
(二)从目前高校办公室面临的各种挑战讲,办公室管理必须循势而变,与时俱新
如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我国高校建设正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也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职能目标方面。高校办公室要想最大化发挥其功效,提供给领导和师生一流的服务,对高校改革产生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先明确办公室所具有的职能,明确办公室要达到的工作目标。但随着各种新问题的出现,办公室职能和目标又成为随时变化的动态指标,特别是工作目标,动态性最为显著。在实际运作中,办公室如果每天只是循规蹈矩地完成日常工作,一旦遇到一些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去解决的问题时,就难以很好完成。对于一些层出不穷的新业务,表面看似与办公室管理没有关系,实质上这也是办公室业务拓展的一部分;而一些看似与办公室管理有关,实质上又不属于办公室管理范围内的工作,办公室人员极易越职,包办代替。这一切都表示出高校办公室正面临着明确职能与做好职能工作方面的挑战。
其次是人员素质方面。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把人放在中心地位。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办公室人员的素质也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但现实情况是办公室人员素质的要求起点不高,他们较少得到培训与学习的机会,在思想、业务各方面与高校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有: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极易在工作中迷失方向,难以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事情;工作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淡薄,以致形成办事拖沓、推诿,而一触犯到个人利益又立刻暴跳如雷的局面;业务水平低,不具备教育行政管理知识,不了解高校的运作过程、教学过程、科研工作、学生工作、人事工作等等,不能掌握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
最后是工作环境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在追求效率化、客观化管理的同时,却忽视了实现人的价值,忽视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巨大能动作用,没有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来思考高校办公室管理的管理方式;同时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极易造成管理的无序和混乱行等等,这一切对于长期忙于各种繁杂事务性工作,职称和待遇总也上不去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说,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了。
四、高校办公室实施绿色管理的要点
(一)管理方式绿色化:以人为核心
过程是高校办公室管理的关键点,管理过程就是将学校的意图、规章制度内化为工作人员自觉行动的过程,这个内化的环境应当是和谐的,管理的过程要充分显示出人性化。绿色管理就是要抛开过去上有所令,下必所达的方式,使人感受到理解和尊重,公平评价每个人的成绩和能力;同时关注个性发展,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充分调动每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工作的主动性和工作的创造性,使工作人员意识到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感到满足。
(二)管理思维绿色化:注重人才培育
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高校办公室在每一项工作中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办事程序规范化,明确办事的先后次序、具体步骤和基本要求,尤其是不得越级,不能推诿。注重加强办公室队伍的建设,除有计划、有步骤的招聘选拔一些具备高素质、管理才能和服务意识的人加入到办公室管理队伍中外,平时还要加强政治、业务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文字表达、信息服务、政策分析、开拓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在高校规范管理、科学决策、依法治校的现展需要中,发挥能动性作用。
(三)管理态度绿色化:和谐沟通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3
绿色产品开发,是从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始的,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派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应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绿色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理性,更需要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持久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不应仅限于设计师本身,更应广泛深入公众和消费者,从设计、实施、完善为结构的良性循环将对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树立绿色设计的观念就是要让工业设计师认识到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因为个体的消费动机虽然来于他们的心理需求,但那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却不能不受到社会消费时尚的强烈影响。
关键词:
生态环境绿色产品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
引言:
进入廿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在消耗自然资源、生产制造大量产品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地球日渐变暖、大气严重污染、陆地逐渐减少、水土大量流失、耕地瞬间沙化。我们人类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速毁坏自身的家园,大自然在不断为人类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连年不断的灾难!以上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窘境,已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一股以保护环境、保护有限资源、保护人类身健康为目标的绿色浪潮,正在全球兴起。在这绿色浪潮的带动下,相应的绿色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方法也成为工业设计师们所关注的焦点。
注重绿色设计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产品开发,是从对绿色产品的设计开始的,绿色设计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使绿色设计不应仅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应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面对当前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温室效应,资源殆尽,每个地球人都感到生存的危机。
因此,工业设计师作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设计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而绿色设计的实质就是使产品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并在本质上更接近自然。绿色产品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产品原料和能源的无公害和低消耗。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为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隐患。如制造一台个人电脑需要用700多种化学原料,而这些原料大约有一半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例如,用于制造电脑机壳的塑料都含有一层防火的有害制剂。一台电脑显示器中含有约2.5磅的有毒元素铅,如果将淘汰的电脑垃圾掩埋在土壤中,这些玻璃中的铅就会渗透出来,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现在采用的方法是将它们进行焚化处理,但在焚化过程中,这些原料将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对空气造成污染,最终形成酸雨。鉴于这种现象,目前许多电脑公司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从使用---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或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将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的能耗降至最低。最近,IBM公司宣布,该公司新的流水线中,制造中央处理器的塑料将可以百分之百的回收。瑞典的富豪汽车公司,最近也推出一项有关环境政策:该公司生产的所有汽车,从设计到变成废铁回收,都要考虑它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最大限度地关注环境安全,而且关注产品从结构到设计、从生产,使用到最后处理的生命周期,以及购买零部件时,都要选择利于环保和可回收的材料。
提起消灭害虫,人们马上就想到施放农药,喷杀虫剂,可是当喷出大量的化学药剂时,不光杀死了害虫,还污染了环境,并使蔬菜瓜果中残留大量农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而荷兰的一家蔬菜公司采用益虫吃害虫的构想:在蔬菜温室大棚内放置一台探测仪,测出该温室内的害虫数量,然后到专门生产益虫的工厂购买数倍于害虫的益虫投入大棚内,害虫寡不敌众,终被益虫一扫而光。这种绝妙的构想真可谓一举数得,既减少了污染(不用化学药剂),又保证了蔬菜瓜果的天然、洁净,而且还发展了一个相关产业-----益虫生产。
树立绿色设计观念重新审视现代设计
以往工业设计最终目标,是针对产品的基本属性:即在完成了该产品应达到的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的目标后,传统的设计目标就算大功告成了。而绿色设计则包含产品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以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的各个过程,也就是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考虑产品环境属性的同时,预先考虑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以此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
树立绿色设计的观念就是要让工业设计师认识到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因为个体的消费动机虽然来自于他们的心理需求,但那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却不能不受到社会消费时尚的强烈影响。
在德国,政府立法规定电视制造企业必须回收自己的电视机方能生产,为此,施奈特电子公司不久前研制出了一种"绿色电视机",其零部件回收率高达90%以上。目前德国30%的商品已成为绿色产品。这得利于该国1977年实施的"蓝天使"计划: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符合环保要求,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损害的商品,授予"绿色产品"标志。无此标志的商品,在进口时要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虽带有明显的贸易歧视,却受到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认同。而后,西方其他国家甚至包括日本也相继建立了绿色标志认证制度,以保证消费者能识别产品的环保属性,从而也激励企业去生产无公害、低污染的绿色产品。
在日本,许多储存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旧木酒桶,以往都被人丢弃或当柴烧,一家具公司偶然发现并加以利用,使这废弃的木酒桶成了家具的上好木材。具体作法是:先将木酒桶拆开,将弯曲的木板条进行热压处理,然后再将压直了的木板条拼成板材,进行抛光,上漆等工艺处理,成了桌、茶几、长椅等家具的面板。利用旧木酒桶做的家具,不仅低降成本35%以上,而且因木酒桶长时间被酒精渗透、浸泡,制造出来的家具竟然从未发生蛀虫现象,这真是歪打正着!
进入新世纪,工业设计师今天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艰辛,他们必须面对许多新问题:要关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要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和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产品,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还应从材料的选择、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诸方面,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应把降低能耗、易于拆卸、使材料和部件能够循环使用,把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环境指数列入同等的设计指标,使更多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进入市场。
工业设计从以往单调的机械化造型转向具有语意化、人性化的造型设计,并力求使造型简洁,设法减少空间、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消耗,使产品能耐久和持续使用,绿色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的理性,更需要新兴科学和技术的融入,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不应仅限于设计师本身,更应广泛深入公众和消费者。绿色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应有的良知和责任。在设计中表达现代与传统的统一,设计与生产的调和,生产与消费的默契,生活与生态的和谐。工业设计师应经常提醒自己:你的设计会不会减少人类带给环境的压力?能否保护自然资源?能否抛弃不切实际的设计?是否是民众真正需要的产品设计?是否能用少量能源而发挥更大的功能,以保护不再生之能源?……
顺应绿色潮流迈向绿色世界
近一个时期以来,回归自然的热浪从西方席卷到东方,且波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生活领域:在饮食方面,现代人热衷于不含农药、化肥的天然绿色食品,连野菜都成了都市人的美味佳肴;使用的食具,也追求粗犷,简朴的木器、陶器,这些大方、又有浓厚人情味的制品成了都市人的新宠;在服饰上,回归自然的风尚更是经久不衰退,轻松、自由、舒适替代了往日的华贵、繁锁;在室内装饰方面,都市人追求简洁、安宁的装饰风格,并用绿色的植物点缀,使家庭生机盎然,豪华、阔气不再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家庭气氛,人们期望回到能与自然交融的理想家居中。在建筑方面,对回归自然的呼声更为强烈,现代建筑艺术大多体现人对自然的崇敬。但是,一些所谓的"现代建筑",漠视自然,滥用材料,不仅给城市带来视觉污染,而且破坏生态平衡。在西班牙马德里的一座大型建筑物上,外墙用玻璃幕墙装饰,大片玻璃幕墙将蓝天溶入其中,一群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误将玻璃幕墙作天空,纷纷撞墙折颈而死,大厦底下堆积片死去的鸟儿。
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出现许多新的绿色消费群,而且每年以20%的数量递增。他们在购商品时,拒绝购买受到保护动植物制成的产品。他们不光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要考虑商品的环保、回收等一系列的问题,如:纯棉的服装穿着虽然十分舒适,但由于种植棉花需要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化肥,所以纯棉的制品也许是破坏环境的非绿色产品。
我国虽然于1993年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订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尽人意: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上海,每天都有50万不能回收的快餐盒流放市场,这些白色垃圾掩埋地下200年都不会腐烂,但常年累月与废水、废气等一起充斥我们的空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生态环境。目前,在许多城市的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一些大型商场、超市尽量不使用不易分解的塑料袋,而改用布袋或纸袋。合格的绿色产品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先进的发达国家,全民生态意识、绿色消费群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蕴含在产品里生态方面的价值因素,并且从心里乐意接受它们,这就对绿色产品的工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只有无公害、耙能少的产品方能问世,方能走向市场,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没有发展的潜力。
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实施的绿色标志认证,不仅可以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而且也可以促进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正如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在其所著《企业与环境》一书所述:"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说明,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绿色产品,谁就拥有发展前景。我们工业设计师如果对这些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或不认真去研究对策,进行预备工作,我们的工业设计将陷于被动的境地。
设计师要为人类的利益而设计,这个利益是指长远的、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短暂的。或者是顾及到这一面却又忽视另一面,或是当代人受益将来人遭难。目前市场上大量销售的一次性商品,从设计角度来看是可取的,因为它为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利益。但是从"绿色设计"来看,从人类长远的利益考虑,从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考虑,一次性的消费品又是有害的。
多年来人们对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无污染的环境都习已为常。但是,人们眼前的这些生态环境都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虽然造成被污染的河流、有害的空气的因素很多,但我们工业设计师对这环境加速恶化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
我们人类经历了从惧怕自然、征服自然、贴近自然与等三个阶段,近年来的工业与设计的变革,人类生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的生存条件与环境在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的改善,但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遭到极大的破坏。人类除了要面临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外,甚至还得面临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最近频繁出现在国际间的一个新名词——"可持续发展",说明人类能否长久在地球上生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在设计理论界已有人提出"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的原则,试图给设计行为重新定位,以防工业设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防止社会过于物质化,防止传统文化的葬送和人性人情的失落,防止人类异化,让人类过健康的生活。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参考文献: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4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障碍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一直以来对环境问题的忽略,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益恶化。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应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以及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发展绿色物流以减少商品流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目前,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绿色物流作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刚刚萌芽,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其理论与实践都尚处于摸索阶段。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它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绿色物流的内容
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绿色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还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的的包装方式,包括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方式的绿色化、包装作业过程的绿色化三个方面。实施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是出于环保考虑的无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总和。实施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与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废弃物污染及废弃物物流过程中的污染。
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物流不仅包括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是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依据,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储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管理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
思想认识障碍
全社会绿色物流理念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体制政策障碍
我国物流业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体制,造成物流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物流体系内在联系被人为分割,严重制约物流体系的整体统筹与规划,影响各种物流服务的协调发展,妨碍物流社会化、集约化进程,导致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目前我国在绿色物流产业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各种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基础设施障碍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均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和253.59公里/万人,德国为14680.4和65.94,我国仅为1344.48和10.43,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其次,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严重影响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第三,物流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技术障碍
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不同物流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人才障碍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专业人才也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教育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建议
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政府要加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绿色物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其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的经营组织模式,鼓励企业实行物流外包,开展第三方物流,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物流企业要打破“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消费”的传统观念,应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行业,政策上关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许多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我们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和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激励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次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第四,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促进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性。首先,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网络,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
物流标准化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缺的标准应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绿色物流属于新生事物,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科研工作,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绿色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物流教育体系是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人才结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首先,政府应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包括与绿色物流相关的环境科学,开展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历教育,为现代绿色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其次是加快推进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由于我国学历教育刚刚起步,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总量规模有一定的限制,仅靠院校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开展物流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与认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类物流人才的需求。第三,优化物流教育师资力量,提高物流教育质量。一方面要不断充实物流师资队伍,大力引进海外物流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物流师资培训力度,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和短期培训,拓展教师知识面,提高物流专业师资水平。
参考文献:
1.濮小金,司志刚.现代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夏春玉,李健生.绿色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5
1.1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绿色与环保。企业是绿色物流战略,这不仅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还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信誉,有利于赢得客户的信任。
1.2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随着各种物流技术的提高,新式的交通工具及保鲜储藏技术的出现以及各种废物的实时处理技术的成熟,极大的促进了绿色物流的发展。根据调查显示,物流成本几乎占据整个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绿色物流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对物流网点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大大降低物流运作中的原材料成本和燃料成本,降低环境成本风险,从而拓展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企业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2绿色物流的发展思路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还面临着政策支持不到位、运输网络规模小、物流费用高、第三方物流企业需求不足,以及安全保障机制不到位,价格混乱、超载,运送违禁物品等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2.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理念。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推动思想解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永远在路上。主动适应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发展模式的深刻变化,奋力冲破各种陈旧观念、思维定势、体制束缚、利益藩篱,持续推动思想大洗礼、观念大更新。大力弘扬绿色物流的理念,敢为人先大胆试,敢于担当大胆闯,向规模总量要实力,向质量效益要合力,向优势特色要活力,向奋进提速要动力,努力走在现代绿色物流改革的前列。坚持问题导向,着力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
2.2建立健全政策法规。政府和国家要建立健全绿色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绿色物流统一标准,形成规范管理,把握当前电商发展的巨大机遇,引导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首先要合理规划,加快建设已规划好的物流产业园,引入大型、有实力的物流公司进驻物流园区,抓好物流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探索采用标准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等方式使用和管理。治理环境要跟经济增长通盘考虑,把握一个平衡点,不能只要环境不要经济。同时要继续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力度,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绿色物流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要坚持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推手,根据政府的发展规划,搭建现代物流业发展平台,按照“扬长补短、率先突破”的物流产业发展的工作要求,通过完善道路网络、引进物流企业等办法,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力度,加快建设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公共服务平台,谋划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政府要帮助物流企业渡过难关,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规划建设特色物流园区,并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扶持与服务力度,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要为企业减负,解决实际问题。要抓住新能源商机,为节能减排、治理雾霾作出贡献,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新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绿色管理理论范文6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仅仅只顾自身的经济效益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目前,许多企业进行积极的开拓创新对企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纷纷大打“社会公益”牌,提倡企业在努力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及环境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声誉与社会影响力。可见,企业在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时候要贯彻执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环境风险的原则。
二、绿色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绿色筹资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筹资是其基本工作。企业想要通过绿色财务管理进行筹资就要脱离传统的银行、民间、政府、金融机构等传统的筹资形式,而要采用具有良好社会与环境效益的绿色筹资形式,比如:负债、股票等绿色筹资形式进行筹资,进而在社会上树立企业绿色健康的筹资形象,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环境与社会效益,提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二)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绿色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企业要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绿色的更新。当然,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绿色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要在更新过程中逐步的磨合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与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在循序渐进的进度下使两种财务管理模式达到融合,进而扩展绿色财务管理的范围,达到最终取代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目的。企业在绿色更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过程中,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更新的关键点进而实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三)增强市场绿色项目产权的建设
企业可以增强对企业绿色项目中绿色产品的认证体系与标准建设。对绿色产品的信息体系进行完善化的管理,进而奠定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基础。与此同时,企业要对绿色产品进行大幅度的宣传,并制定与之相关的绿色产品的投资与项目计划。在社会中企业对绿色产品经营的互动会促使广大企业积极地进行绿色财务管理工作。增强市场绿色项目产权的建设不但促进企业把绿色财务管理的观念渗透贯彻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去,而且推动了社会中企业绿色经济活动的发展。
(四)对财务进行绿色分配
对于股息的分配,绿色财务管理创新了分配方式,提出在股利的支付前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对股利进行资金的提取用来作为绿色公益资金。提取绿色公益资金是内部融资的表现。提取企业的公益资金的方式与之相似,绿色公益资金是在提取企业公益资金之后进行的,而且绿色公益资金不能作为他用,只能用在绿色公益上面。在公司经济效益较差的情况下,可以用绿色公益金支付一定的绿色股利,进而维护企业在环境与资源方面的声誉。因此,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不仅确保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还做到了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相统一。
(五)提升绿色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绿色财务管理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主体,其素质决定了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在现代化科技与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需要的是为企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可见,提升绿色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应该加强对绿色财务人员进行绿色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对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紧密相连的发展意识,促进财务管理人员从传统财务管理理念向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以积极的心态对企业财务进行绿色的管理。
三、绿色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已经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实践证明,企业进行绿色财务管理不仅有利于适应现代化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协助企业获得政府方面的支持,而且能够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相统一。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