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经济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经济基本知识

世界经济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农民素质技能结构 农村投资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就是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一个过程,归根结底要靠中国人的现代化来实现,要靠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整体素质技能水平的提高来实现。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必然要以农民为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内容,农民的素质技能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一、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首要结构

中国的农村经济结构的首要环节就是农民的素质技能结构,这是以劳动为核心的结构,与由此而展开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流通结构等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系统。以农民素质技能结构为首要结构,是农民主体地位的表现,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这样的经济结构系统将社会主义原则贯彻于农村的全部经济生活,突出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在农村经济结构的各层次或环节中都发挥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提高的主导作用,使农村经济发展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以人为本”的思想。

农民素质技能结构,一方面是抽象意义上的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它又具体化于经济结构的各环节中,经济结构各环节的主体要素都是相应的农民素质技能的体现,是农民素质技能作用的具体形式,同时也为农民素质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条件。因此,农民素质技能外在的表现和界定,就是经济结构的各环节,乃至更为具体的不同产业、行业和企业工种。不存在孤立的、纯粹的农民素质技能结构,但我们仍可以根据分工和产业发展水平将之划分出先进与落后的差别,并据之而确定产业或企业的层次与发展程度。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的结构。解决农民问题当然要基于现有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状况来考虑,但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农民自己,起决定作用的是农民的素质技能水平。

在我国现阶段,确立农民素质技能结构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首要地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农民的素质技能是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性因素。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我们面临着多种选择,有环境决定论、人口数量决定论和投资决定论等多种思路和理论,但要力图找出那些根本性的因素进行调整和改善,以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作为重点发展和优先发展的战略选择,应该是农民的素质技能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它对其他具体结构都具有前导性作用,是牵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导性因素。

二、就业结构是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的实现形式

农民的就业结构是由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直接派生的经济结构,它直接体现着农民的素质技能结构,也是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的实现形式。农民就业结构的转换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农民就业结构的转变。

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虽然明显加快,但是就业结构的调整仍不能适应和满足经济结构整体优化的要求,就业问题十分严峻。表现在:1.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有增无减;2.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减弱;3.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偏低;4.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种种制度限制。鉴于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优化农村就业结构的思路,从不同的方向寻找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有效途径;然而,各种途径都不能绕过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民的素质技能,中国农民就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瓶颈”就在于农民素质技能结构偏低。

目前,大部分转移出农村的劳动力仅仅局限于建筑、餐饮、服装、服务等以手工操作为主、技术含量极低的行业或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从事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难以进入更高层次的行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崛起,较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渠道越来越窄,打工的农民光凭力气找活难了,农民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既没有打工所必需的一技之长,又缺少保护自己的法律知识和城市生活常识,不适应城市就业的要求,导致了一方面用工单位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批进城农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农民素质技能的状况直接制约着就业结构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只有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才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根本途径。

三、构建与提高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相统一的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是社会以货币投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的资金分配结构,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投资结构应该围绕农民素质技能结构进行对物质资源的配置。投资结构与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相适应的程度,反映其合理性,并制约着其他经济结构环节的改造及其运行。

学者们对于农村投资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大都认识到了投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启动性作用,增加对农村的投资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一些学者受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借鉴其“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等理论对农村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套用其“人力资本”概念,指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它已严重影响到农民的就业结构、农村的产业结构等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主张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状况。这些借鉴西方理论对中国农民问题所进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重视了农民的素质技能、知识结构、意识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西方经济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一定要在对其前提和目标进行根本性批判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通过辨证地认识、分析,才能将其纳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中来,而不能照搬照用。将人与资本、资源等同,本身就是对劳动者的社会主体性的一种蔑视。经济的目的是发展人,而不是占有物,应使资本成为作为社会主体的劳动者发展自身的手段。

对于农村投资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通过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良性转移。投资中的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必须依托于农民素质技能的提高――投入于农业科技研究的资金,投入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于农村非农产业等等各方面的资金要想获得充分的有效地利用,就必须以一定农民素质技能的水平作保证。农民素质技能不提高,单纯依靠资金的投入,只能是出现资金浪费、闲置、流失的现象,而不能使其发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投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投资结构的转换上不能急功近利,只重眼前利益,应以长远的眼光来进行农村投资结构的调整。从根本说,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变的动力来源,就是农村素质技能的提高。一定要把加大对教育的投资置于战略高度,把对农村教育和培训的投资置于农村投资结构调整的首位,构建与提高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相统一的投资结构。农村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未来几年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将逐年增加并向农村倾斜,一场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农村教育改革已然开始,这使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四、以提高农民素质技能主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民的素质技能结构与农村的投资结构相结合的具体形式,是农村经济结构的主干。关于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学者们已作了大量研究,但大都是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产业结构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并多用GDP的增长率来衡量,这样的研究本身就具有致命的缺陷,它忽视了人是经济的主体,没有从根本上去探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和动力。单纯考察GDP的增长,而不考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绝不能是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应以人为本,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转换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其根本动力就在于人的素质技能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单纯以GDP的增长为原则,而应以人的素质技能的提高为根本标准,对产业结构的有机构成进行衡量和判断。

农民整体贫穷的根本原因在何处?问题的答案是:农民的素质技能结构落后。农民不提高自身的素质技能就不能冲破农村对自身发展限制,就没有能力从事其他职业的工作。一般而言,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获得工作的机率越高,收入也越高。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结构,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要发挥各地区优势,引导农村种植业劳动力向其他农副业和旅游业转移,就必须依靠农民自身素质技能水平的提高,掌握相关行业的技能;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适应市场需求,向广度、深度延伸,为农民就业提供广阔空间,就必须要求农民了解市场,具备相关产业的技能;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它同样要求农民要具备一技之长,才能找到就业的机会。在职业转化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技术、学会了管理、积累了经验,其素质技能也随之进一步提高,不断促进其自身的发展。不论以何种模式实现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技能的提高。必须以农民素质技能的提高主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更持续、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经济结构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产业结构构成了其主体框架,而流通、分配、消费结构是产业结构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必须以农民素质技能提高为核心,使各结构环节的发展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才能共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

农民应该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民素质技能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影响中国整体发展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现实问题。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科教兴农”“治穷先治愚”“再穷不能穷教育”之类的口号标语经常见诸墙头报端,然而,这种重视仅仅现于表面和形式,这些口号所倡导的内容,却很少在具体的环节上付诸实施,人们虽然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从政策导向、工作目标、人财物分配等方面都没有把重点集中于对农民素质技能的提高上来,都没有能够真正把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教育培训是一项隐性工程,不能够立竿见影,在投入产出上不能直接看出明显的效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技能结构、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的问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今天,“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从2000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在为农民减负增收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但基础教育资金投入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过去是“人民教育农民办”,农村基础教育的“担子”大部分落在农民肩上;而税费改革后,农民卸下的“担子”政府又尚未挑起。2003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就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做出具体部署。但政策、资金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农民教育问题作为“三农”中的重要一环,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时候。提高农民素质技能,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这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选择问题,加速提高农民素质技能结构应该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它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刘永佶.民主中国法制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2]刘永佶.中国经济矛盾论――中国政治经济学大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世界经济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企业成本 成本控制 施工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企业价值不仅考虑成本,还考虑工程风险、耗费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因素。实行施工总承包,减少内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成为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项目的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一、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从立项、招投标到工程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因此,在做好项目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施工企业在向社会提品与服务的同时,也需要使自身获得最大的利益。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主要是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企业间的竞争已由产品竞争过度到价格竞争,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且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加强成本管理,减支增效,成为企业的经营战略。

施工管理的目标是建成质量高、工期短、安全、成本低的产品,成本是各项目经济效果的综合反映,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施工成本管理就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满足合同约定条件下,尽可能少的消耗物资与人力,以降低成本。具体工作是将影响施工成本的耗费项目控制在计划的范围之内,在控制目标成本下,开源节流,通过管理使企业获取最大效益。在企业和项目体系中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监理和完善组织机构,所有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都应该按分工各司其责,只有让所有的参建人员一起努力,才能使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建立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项目经理负责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特征之一。项目经理负责制在实行过程中要求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方面的事宜,而其中应将成本控制放在首位。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会对项目的效益等造成影响。

二、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要想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那么,在平常的工作中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指标来衡量管理人员的责任与工作情况,例如以计划进度完成情况来制定进度目标,并以此作为奖罚依据。必须强调责任,如有时一味强调质量而忽略成本,应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减少消耗。所以,在施工中应严格的执行标准,监理可以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采用统一的规范与标准来对工程的参建人员进行约束与指导,从而才能使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在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在编制与制定成本中应该根据合同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弱势合同中有暂定项目或变更项目应及时进行申报,实施过程中也应该及时的索赔管理,尽可能地减少开支,增加工程收益。

2.技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置,以节约开支;依据技术优势,充分的调动全体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也可以开展QC活动,从而将成本的控制范围与深度扩大。

3.质量与安全;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实施,编制作业指导书,以将消灭质量与安全事故的隐患降低,从而降低各种损失。

4.机械与材料;合理选用机械、材料,以充分地发挥机械的效能,还需要对机械进行定期的保养,以提高完好率。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控制成本中材料成本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因为材料占工程费用的65%以上。

控制材料成本主要有二方面,即控制采购成本和控制材料消耗量。材料控制从源头抓起,从采购到进场,办理严格手续,确保材料质量、数量、供货期限,未经项目经理签认的数据无效。对于外租的机械还要办理协议,明确单价,明确实际使用台班数。合理调配,避免浪费,及时结算。

5.财务控制;配备项目组成人员,高效精干;分层统一,业务系统化,适应施工变化。审核各种费用支出,平衡调度资金,及时做好信息反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偏差。

市场经济下,业主总希望施工企业下浮越多越好,企业通过成本管理与控制,力求收入最大化,使实际成本降到最低。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寻找合理、合法的签证和索赔,及时发现亏损因素,把损失降至最低。在实施过程中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明确价格,办理书面手续,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做好基础工作。

要想提高经济效益,不仅做好过程控制,还应加强风险管理,规避风险,如将一些专业性强的工程实施分包管理等。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成本最低,应从几个方面搞好成本控制:

1.建立组织机构;

2.制订完善的责任制体系与规章制度;

3.掌握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实行全员、全方位动态控制。

4.建立项目部、分公司、公司三级核算体系;

5.做好信息反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6.建立考核组织,逐项逐月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做好成本结算,按章奖罚。

世界经济基本知识范文3

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

(一)资金时间价值概念

资金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相对数,即时间价值率,是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缩水后的平均资金利润率或平均报酬率;

其二是绝对数,即时间价值额,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来的真实增值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在假设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即可以利率和和利息代表时间价值。

(二)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在资金可以再投资的假设基础上,资金的时间价值通常是按复利计算的。下面分一次性收付款项和年金两种情况,分别介绍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

1.一次性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与现值

(1)一次性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

在某一特定时点上一次性支付(或收取),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相应地一次性收取(或支付)的款项,即为一性收付款项。终值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现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俗称本利和。假设:

i——即期利率;

n——计息周期数;

P——现值

F——终值

2.年金终值与现值

年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等额、定期的系列收付款项。定期缴纳保险费、用直线法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分期付款购房、等额支付贷款等都是年金问题。

年金按其每次收付发生的时点不同,可分为后付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等几种。

(1)后付年金的终值与现值。

后付年金又称普通年金,即各期期末发生的年金。

风险价值观念:

企业的财务决策都是在一定的风险情况下作出的,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投资的风险价值,运用风险报酬原理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一)风险价值概念

风险是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说,风险是指由于未来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其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一般都厌恶风险,力求回避风险。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是因为风险投资可以得到额外的报酬——风险报酬。

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投资者预期的投资收益率包括两部分:

一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者推迟消费要求得到的补偿),它是不考虑投资风险而得到的价值,即无风险的投资收益率;

二是风险价值,即风险报酬率。投资者预期报酬率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投资者预期报酬率=资金时间价值(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二)单项资产(或单项投资项目)的风险衡量

风险的衡量与概率相关,并由此同期望值、标准离差、标准离差率等相关。对风险的衡量通常会有以下几个环节:

(1)确定概率分布。概率是用百分数或小数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及出现某种结果

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将随机事件各种可能的结果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同时列出各种结果 出现的相应概率,这一完整的描述称为概率分布。

(三)风险报酬估计

上面介绍了如何计算标准离差率来反映投资方案风险程度的大小,但标准离差率还不是风险报酬率。我们在标准离差率的基础上,引入一个风险报酬系数b来计算风险报酬率。计算公式如下:

世界经济基本知识范文4

关键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交易成本

收稿日期:2006-05-1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046qy068)。

作者简介:吴三忙(1978-),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5级博士生。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李树民(1953-),男,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75(2006)-04-0024-05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资源的聚集地,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日益处于核心地位。特别是旅游饭店业和旅游交通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后,旅游景区越来越成为决定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我国旅游景区发展迅速,旅游景区投资已经取代旅游饭店投资成为旅游投资的一个热点,但是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其遗留观念的影响,旅游景区内部管理体制并没有理顺,科学合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并没有建立,导致旅游景区内出现多头管理、多重目标、秩序混乱、服务较差、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旅游景区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总体上看,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上,国内学者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旅游景区应当坚持企业化的治理模式;另一种认为旅游景区应当坚持非企业化的治理模式[1]。如张晰竹提出应取消地方政府对公共资源类景区的直接管理,使旅游景区变成一个小级别的行政单位,把资源保护的职能内生化,将旅游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收益权一体化[2],可以认为是坚持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非企业化的代表。而马波、刘秉升、张凌云、魏小安、李树民等学者坚持认为应当选择企业化经营模式。马波、刘秉升认为政府应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的业务范围大幅度的拓展,把旅游景区作为旅游经营单位,从事企业化经营,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加强管理的力度,尤其是法制管理、规划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等[3]。张凌云认为旅游景区行政性管理的弊端很大,并已为社会各界所共识,必须采取市场化经营的方式[4]。魏小安指出风景名胜和文物资源也是经济资源,在我国当前国情下,对旅游景区资源进行企业化经营才是最有效的方式[5]。李树民指出在特定的条件下旅游景区从公益型管理向经营型管理的转轨是一种制度进步[6]。

虽然我国学者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选择多有论述,但是笔者认为当前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研究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缺乏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大多学者对我国旅游景区应选择什么样模式的分析都只是从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发展的意义、我国的国情、国外旅游景区治理经验和旅游景区治理的历史考察等方面进行;第二,缺乏交易成本的观念,没有交易成本的世界是真空的世界,选择什么样的治理模式本质上是选择什么样的合约问题,而选择什么样的合约的一个关键是比较各种合约的交易成本大小;第三,缺乏效率观念。

本文根据现实条件,从节约交易成本和选择合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选择进行了全面考察,进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以实现旅游景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研究的现实条件及基本概念界定

Tourism Science旅游科学基于交易成本节约视角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选择研究任何研究都是在一定现实条件下展开的。对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笔者认为必须注重以下现实条件:

1.旅游景区资源所有权不能转让,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行使旅游景区所有权。

2.任何个体都存在投机倾向,即个体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来欺骗对方以获取自己的最大化利益。

3.旅游景区的项目存在两大类,即基础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且基础性项目开发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营性项目开发经营的好坏。基础性项目指景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包括景区交通、通信、水电和环保等,旅游景区的内部管理也属于基础性项目;经营性项目包括景区内宾馆饭店设施、娱乐设施、购物设施及相应服务等。

4.对景区开发经营存在两种投入方式,即使用专用性强、成本高、质量好的投入和非专用性、成本低、质量差的投入,前者可以实现旅游景区旅游资源最大化利用,后者效率低。

5.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紧张,景区管理委员会无力对旅游景区经营性项目进行开发经营。

同时,本文既然从节约交易成本视角来分析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就有必要先对交易成本概念进行界定。交易成本概念由科斯首先提出,他认为交易成本是发现价格的成本[7]。其他学者对这一概念有所发展,如阿罗给交易成本下的定义是经济系统运行的成本,张五常给交易成本所下的定义是,交易成本是一系列制度成本[8]。本文采用的是威廉姆森提出的把交易成本分为签订合约之前成本和签订合约之后成本的概念[9]。

三、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提出

1.旅游景区经营性项目的治理模式选择

如前所述,经营性项目包括景区内宾馆饭店设施、娱乐设施、购物设施及相应服务等,其开发经营方式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使用专用性强的投入方式,我们假定这种投入方式的投资量为K,K>0,为保证专用性的投入可以采取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即可以授权某一社会资本所有者长期垄断开发经营经营性项目,同时景区管理委员会保证提供良好的基础性项目,甚至直接授权同一社会资本所有者同时垄断开发经营经营性项目和基础性项目,这种保护措施可以用S来表示,存在保护措施时S>0,不存在安全保护措施时S=0;另一种是使用专用性差的投入,这种投入方式的投资量也为K,此时K=0。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关于经营性项目的3种主要治理模式图(见图1)。

图1中,A点代表K=0且经营性项目的价格为P1的治理模式。此时旅游景区的经营性项目完全由竞争性市场来提供,主要由非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形成。这种经营性项目整体质量差、固定投入低,其管理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比较差。这种治理模式在我国很多旅游景区中都存在,如我国很多旅游景区门前存在大量档次低、秩序混乱、服务水平差的由当地居民经营的旅游纪念商品摊贩、社会旅馆等等,就属于由非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形成的。表面上看,在这种治理模式下旅游者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经营性项目产品,但是这些经营性项目的产品质量相当低,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总体感受,从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是无效率的。

B点代表K>0、S=0且经营性项目的价格为P2的治理模式。此时有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景区的经营性项目开发管理,进行专用性强、成本高的投资,但是这种投资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即社会资本的所有者并没有被授权长期垄断开发经营经营性项目和得到保证旅游景区能提供良好的基础性项目。在现实中这种治理模式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虽然此时可以把经营性项目的价格定为P2,且P2>P3,但是如果没有保证,其投资回收就成为了问题,因此在现实中,此种模式必然向A模式或C模式移动。

C点代表K>0、S>0且经营性项目的价格为P3的治理模式。此时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景区的经营性项目,且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授权社会资本的所有者长期垄断经营开发该旅游景区的经营性项目,同时保证能提供良好的基础性项目,或者直接授权其直接经营基础性项目。在这种模式中,如果经营性项目被授权开发经营的合约期限越长,同时提供良好的景区基础性项目的保证措施越强,K就会越大,即社会资本的所有者对旅游景区经营性项目的开发投入的资产专用性越强、质量越高。在这种治理模式下,旅游者能享受到服务更好、质量更高的旅游产品,从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利用效率角度来看是最高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旅游景区经营性项目的最佳治理模式应当是由当景区管理委员会同一个社会资本的所有者签订长期合约,授权其长期垄断经营旅游景区的经营性项目,同时必须采取措施让社会资本的所有者确信旅游景区有良好的基础性项目,此时整个景区的档次将提升,将实现旅游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提出

如前所述,经营性项目应当有一个社会资本的所有者长期垄断经营开发,但是社会资本所有者必须得到一定的保证,即有良好的旅游景区基础性项目。因此如何提供基础性项目就成为景区治理模式的关键。既然经营性项目由一个社会资本所有者长期垄断经营开发,那么如何供给基础性项目的方式实际上就演化为是否由经营性项目的所有者一体化经营基础性项目的问题,即如果一体化,就由取得经营性项目的社会资本所有者来同时经营开发旅游景区的基础性项目,实行旅游景区统一由社会资本所有者经营的治理模式。在一体化的情况下,社会资本所有可以支付一个固定旅游景区租赁费用给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也可以以分成合约的形式支付租赁费用给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租赁费用是景区总体经营情况的增函数。

如果不实行一体化,就由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对基础性项目进行经营开发管理,经营经营性项目的社会资本所有者支付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一个固定的费用,或根据社会资本所有者经营经营性项目的情况提供分成合约支付。

最终我们得到4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见图2)。

四、旅游景区治理模式比较分析

对各种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主要看哪种治理模式的效率最高和交易成本最低。我们用W来代表景区基础性的开发建设投入量,具社会资本所有者经营经营性项目总收入是W的增函数。同时由于达成合约存在交易费用,用H来代表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同社会资本所有者达成合约和监督合约履行的各种交易成本。

1.D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固定合约。旅游景区的基础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由一个社会资本所有者统一开发经营,交易内部化,不存在两者之间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主要为达成整体租赁协议,确定租赁费用和景区管理委员会监督社会资本所有者保护景区生态环境,防止其掠夺开发旅游景区的费用。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获取固定净收入,经营性项目所有者获取的总收入是W和K的增函数,同时其净收益又是W和K的减函数,因此经营性项目的所有者最终会在最合理的W和K的投入量寻求最大化利益,即基础项目投入和经营性项目投入的边际产出和边际成本相等点时,不存在对基础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投入的边际扭曲问题,整个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都比较高,设备设施比较完善,最终实现景区旅游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但是存在旅游景区资源被掠夺开发的可能性。

2.E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分成合约,此模式中分成合约的特点是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因社会资本所有者的经营努力而获利,结果必定扭曲社会资本所有者的努力积极性,因为其努力的结果被对方分享,而成本确是自己承担,或者是经营性项目所有者会隐藏其经营业绩情况,实现自己最大化利益[10]。同时在此模式中,由于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分成整个景区经营的收入,其监管社会资本所有者掠夺开发景区的积极性会下降。因此这种治理模式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景区管理委员会监管社会资本所有者掠夺开发景区的成本;二是社会资本所有者隐藏其经营业绩的成本;三是景区管理委员会了解景区经营情况的成本。同时也存在景区资源被掠夺开发的可能性。

3.F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本质上也是一种固定合约,但是此时固定合约的特点是由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提供基础性项目。此时我们发现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具有减少提供良好基础设施的投机倾向,因为其净收益同其投资成反比,即W越大其净收益越小,而其获取的总收入固定。而对经营性项目所有者来说,固然可以通过同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来签订严格的、面面具到的合约,来要求旅游景区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但现实中人具有有限理性,要签订这样的一个合约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实现,交易成本将是非常高的;另一面在合约签订后经营性项目的所有者要通过各种手段来监督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执行合约,也需要高额的交易成本,而经营性项目所有者的净收入又同交易成本H成反比,因此,达成面面俱到合同不可能,完全的监督也不可能,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的投机倾向也就不可避免,整个基础性项目的供给档次必然下降。由于无法得到良好的基础性项目供给的保证,最终社会资本所有者必定削弱其对经营性项目的专用性投资,这样就演化为整个旅游景区的档次降低、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下降。

4.G模式

这种治理模式本质上也是一种分成合约,此时分成合约的特点是旅游景区经营开发的双方都因对方的努力而获利,双方都不承担对方的努力成本,结果必定扭曲交易双方的边际行为。从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角度来看,一方面加大对基础性项目的投入可以使经营性项目总体盈利情况更好,通过分成能为自己带来更大化的收入,但是另一方面其投入的加大又使其净收益下降,即W增大,净收益减少,因此必定产生边际上的扭曲,因为投入增大带来的收益部分被经营项目的所有者获取,而投入增大带来的成本必定都由自己来承担,结果旅游景区基础性项目经营开发的投入的必定不足;从经营性项目所有者的角度来看,问题相同,由于其经营性收入有一部分必须以分成的方式提供给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而投资成本由自己全部承担,因此其专用性投资热情必定削弱。当然经营性项目所有者与景区管理委员双方可以达成严格合约规定对方行为,再监督对方履行合约的行为,但是所有这些都存在交易成本,签订和监督合约越严格,这种费用越大,对双方的净收入带来损失越多。因此,在这种治理模式下,理论上可以通过对双方严格监督实现旅游景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但是实际上监督越严格交易成本越大,双方净收益减少,因此实际上不可行,最终结果是双方的边际行为严重扭曲,对旅游景区的投资都不足,导致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非最大化利用。

五、简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对旅游景区经营性项目,在当前国情下,最佳治理模式是授权某一社会资本所有者长期垄断经营,但是必须解决基础性项目供给问题,才能保证经营性项目的高档次和高质量。其二,在旅游景区经营性项目由某一社会资本所有者长期垄断经营的前提下,旅游景区整体治理模式的最佳选择是由旅游景区经营性项目所有者来统一经营整个旅游景区,即前文的D模式。但是在运用D模式时,存在旅游景区被掠夺开发的可能性。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应加快引入社会资本,实施旅游景区的转让经营,促进旅游景区整体档次的提高。

第二,由于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具有社会公共性、公众性和全民性的特点,必须解决旅游景区转让经营后社会福利损失和环境破坏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是通过公开、公平招标的方式进行旅游景经营权转让。只要标人可以平等竞争,垄断经营权转让并不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11]。

第三,由于旅游景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实行旅游景区整体转让经营必须防止经营者的掠夺性开发。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的监管,但是这种监管存在交易成本,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降低交易成本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制度,降低人们的投机倾向[12]。因此政府应完善关于旅游景区保护的立法,加强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5-36.

[2]张晰竹.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管理体制与变革[J].中国社会科学,2000(5):89-93.

[3]刘秉升.风景名胜区保护以及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和对策[J].旅游学刊,1994(6):23-29,52-65.

[4]王兴斌.风景文物旅游资源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探讨――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31-36.

[5]魏小安,彭德成.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问题分析[J].旅游学刊,2002(3):45-50.

[6]李树民.对华山风景名胜管理体制变革的制度分析[J].旅游学刊,2001(4):65-69.

[7](美)科斯著,刘刚等译.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透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5-67.

[8]张五常著,易宪容译.经济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78-179.

[9](美)威廉姆森著,段毅才,王伟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65-203.

[10](美)巴泽尔著,费方域,段毅才译.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65-79.

[11](美)诺斯著,厉以平译.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9-95.

世界经济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培本方 拆方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 哮喘 大鼠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djustment of Peibenfang on the functional route of endogenous GC in asthma rats. MethodsAsthma rats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OVA through sensitizing and challenging. Asimei Capsule was used as positive control medicine. By investigating CORT in blood serum, ACTH in blood plasma, CRH in hypothalamus and GCR in the lung issue, the effects of Peibenfang on asthma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levels of CORT, ACTH and GCR in mode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normal group; in Peibenfang group and Peibenfang compatibility group(partⅡ), these indexes increased remarkably. Conclusion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Peibenfang against asthma is to adjust the functional route of endogenous GC in asthma.

Key wordsPeibenfang; Compatibility; Endogenous GC; Asthma ; Rats

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内源性GC浓度下降,体内低浓度的GC会加重哮喘的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同时不足的应激激素反应将增加过敏性哮喘的易感性,也许这是哮喘长期反复发作的机理之一。培本方是由著名老中医徐辉光教授积30余年临床之经验,根据中医“久病成虚”“缓则治本”的理论,独树一帜创立的以平补气血阴阳药物为主组成的复方,作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缓解期用药,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实验旨在探讨培本方通过调节内源性GC的作用途径用于哮喘防治的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雄性健康SD大鼠,清洁级,60只,体重(130±10)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批号:SCXK(沪)2003-0002。

1.2 药品、试剂及仪器大鼠CORT试剂盒,美国DSL;ACTH放免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神经肽-CRH放免药盒,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GCR一抗(R),美国Santa Cruz;免疫组化EnVision 试剂盒(即用型),丹麦Dako公司;卵蛋白OVA,美国sigma公司;402A超声雾化器,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实验所需中药材由上海康桥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提供。阿斯美胶囊,日本三共株式会社。

1.3 动物模型复制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培本方全方组、培本方拆方Ⅰ组(由全方中补益气血的药物黄芪、当归组成)、培本方拆方Ⅱ组(由全方中补益阴阳的药物羊藿、女贞子组成)、阿斯美组,每组10只。

于实验第0,7天,除正常对照组给予1%氢氧化铝佐剂,各组动物均以新鲜配制的致敏液(1 mg/ml OVA,溶于1%氢氧化铝佐剂内)作皮下注射,每鼠在两侧后足跖、腹股沟、腰、背、颈部共取10点,每点注射0.05 ml,同时腹腔注射0.5 ml,共计1 ml。于实验第14天开始,将大鼠置于自制雾化箱(40 cm×30 cm×20 cm)内,用超声雾化器以雾化量0.8 ml/min雾化1%OVA生理盐水溶液15 min,1次/d,以激发哮喘。正常对照组雾化以生理盐水。 连续激发3周后,停止激发6 d,然后激发1次,24 h后处死。

1.4 给药方法于实验第14天开始灌胃给药,1次/d,直至处死前1日。培本方全方组、培本方拆方Ⅰ组、培本方拆方Ⅱ组、阿斯美组,分别按1 ml/100 g体重灌胃给予相应的水煎液,给药量分别为23.2,8.2,9.5,25.11 mg·kg-1·d-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按1 ml/100 g体重灌胃给予生理盐水。

1.5 标本制备及检测血液:25%乌拉坦4 ml/kg腹腔注射,腹主动脉取血, 2 ml注入事先加入30 μl EDTA-二钠和40 μl抑肽酶的离心管内,立即颠倒混合,4℃静置,离心取血浆;其余血液室温静置后离心,取血清。

肺组织:迅速开胸,取出肺组织,适量剪取左肺上部,浸泡于10%中性甲醛缓冲液中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制成4 μm厚的切片。

下丘脑:断头,迅速摘取下丘脑,称重后置入液氮内,后转入-70℃冰箱内冻存。

血清CORT,血浆ACTH和下丘脑CRH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实验过程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肺组织GCR表达按丹麦 Dako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Envision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每组随机选取6张切片,用高清晰度图文分析系统分析GCR阳性细胞的平均总面积(average general area)和平均光密度(average OD)值,每张切片取2个视野,计算平均值。

1.6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法,所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 11.0 for Windows软件包完成。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血清CORT,血浆ACTH和下丘脑CRH水平的比较结果见表1。表1 培本方拆方对大鼠血清CORT(略)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CORT和血浆ACTH含量显著降低(P

转贴于

2.2 各组大鼠肺组织GCR表达的比较结果见表2。表2 培本方拆方对大鼠肺组织GCR表达的影响(略)

结果显示,GCR阳性细胞可表达于肺内各级支气管,几乎所有的类型的细胞都可以表达,免疫反应主要定位于胞浆及胞核内(见图1~6)。由表2可以看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GCR阳性细胞的平均面积及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降低(均为P

2.3 培本方影响哮喘大鼠CORT作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培本方通过影响内源性GC而发挥防治哮喘的作用与ACTH和GR有一定的相关性。表3 培本方影响哮喘大鼠CORT作用的相关分析(略)

3 讨 论

有不少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哮喘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不同程度的抑制现象[1~3],体内GC浓度不足,使哮喘炎症反应加重并增加过敏性哮喘的易感性,也许这是哮喘长期反复发作的机理之一。 GC在体内发挥作用依赖于与细胞内GCR的结合,GCR是决定靶细胞对GC反应性的关键因素之一。GCR缺陷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4],可能是导致哮喘发展、炎症迁延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哮喘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尚未受到明显损害,其GCR功能即存在异常[5]。

目前用于治疗哮喘的药物以局部治疗作用为主,亟待加强整体调节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以平补气血阴阳立法的培本方,由黄芪、当归、女贞子、羊藿等药组成,扶正固本,长于对机体的整体调节。曾通过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实验、急性小鼠耳肿胀实验、福氏完全佐剂小鼠气囊法等实验,证实培本方具有良好的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抗炎、抗过敏、调节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等作用[6,7],为进一步研究培本方的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方中黄芪能提高血浆皮质醇含量,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可通过内源性GC发挥协同作用,并减少外源性GC的应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8];羊藿可保护外源性GC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形态与功能的抑制,对NEI(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起重要的作用[9];补阴药女贞子煎液可促使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来影响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合成与分泌GC[10]。基于上述的实验基础,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培本方对哮喘大鼠内源性GC各个作用环节的影响,探讨培本方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经抗原激发后,哮喘模型组动物CORT和ACTH,GCR水平显著降低,提示哮喘动物存在内源性GC功能缺陷。培本方全方组及拆方Ⅰ,Ⅱ组均能显著改善哮喘大鼠CORT水平,可明显升高ACTH含量的是培本方全方组和培本方拆方Ⅱ组,能明显升高GCR阳性细胞的平均面积和平均光密度值是培本方全方组及拆方Ⅱ组,提示培本方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与调节内源性GC有关,且此作用机制与方中补益阴阳的部分关系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1]沈自尹,施赛珠,查良伦,等.补肾法防治哮喘及其内分泌和免疫方面的观察[J].中医杂志,1981,22(5):341.

[2]张海波,罗文侗,刘志民.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改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4,15(4):310.

[3]童舜华,吴敦序,包照日格图,等.小青龙汤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和β-受体等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3):18.

[4]胡克.糖皮质激素受体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4,14(2):61.

[5]刘辉国,牛汝楫,胡道桢.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白细胞糖皮质激素的受体变化[J].中华内科杂志,1994,33(3):150.

[6]郭 忻,毛 平,耿 娅,等.培本方抗炎免疫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1998,20(7):28.

[7]郭 忻,冯 怡,符胜光,等.培本方抗变态反应的研究[J].中成药,1997,19(12):31.

[8]石瑞如,刘艳红,翁世艾,等.人参、黄芪、枸杞子对老年大鼠一些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J].中医药学报,1998,26(3):56.

世界经济基本知识范文6

文/刘永生

【本经】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译文】

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注释】

甘:甜。

辛:辣。

含:包括。

【感悟】

嘴巴之所以能分辨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不是容易的。

书法运笔基本要领

文/鹅毛笔

1.露锋。笔锋顺势入纸,笔锋外露,顿笔并调整好笔锋后再行笔。露锋一般在楷书中比较少用,而在行书、草书中常用,给人以气韵连贯、灵动秀美的感觉。但写不好,会有尖刻或弱而无力感。

2.藏锋。相对露锋而言。笔锋逆锋入纸,笔锋内含,顿笔并调整好笔锋再行笔。笔锋的方向一般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原则。藏锋在楷书、隶书和篆书中常用,是最基本的起笔方法之一,其使用在行书和草书中相对露锋而言就少了。藏锋给人以骨气凝重、含蓄、雄壮的感觉。但写不好,会流于板滞缺少活力。

3.中锋。中锋就是起笔并调整好笔锋行笔中,使笔锋不偏侧,笔尖部分尽量作为线条中线行笔。中锋,是书写点画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行笔方法,同时也是表现线条力度美质感的基本运笔方法。书写时,点线要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4.侧锋。相对中锋而言。是指笔尖微微偏离线条中线行笔。写好侧锋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偏离中线太远,二是速度上可适当加快,果断有力。否则,会写成一边光滑一边有锯齿状的线条。侧锋作为中锋的辅运笔,用以丰富中锋的变化性和增强线条的骨肉丰润感。一般在起笔、收笔、笔向转换及粗细变化时会用,但行笔过程中尽量少用。写好侧锋也有一定的难度,不可小看。

5.方笔。方笔是指在行笔过程中,使笔锋适当散开,铺锋行笔。方笔写成的线条有“刻”得的感觉,具有碑石味,给人以雄犷、粗壮、阳刚之美感。如写不好,会成为机械性运笔,容易流于形式的追求而刻板、无活力,有形无神。魏碑和隶书多用方笔。

6.圆笔。圆笔是指在行笔过程中,不使笔锋散开,尽量成聚拢状,裹锋行笔。圆笔写成的线条有力聚笔尖、锋透纸背之感,又有熔铸之感,即古人所云:“印印泥”、“锥画沙”,篆书线条多用此法。圆笔线条圆润遒劲、含蓄蕴藉,相对方笔来讲具有阴柔之美。如写不好,容易写成细而无力,成“面条”状。

居家风水,信不信由你——餐桌的形状有什么讲究?

文/陈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