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目标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目标及措施范文1
观点之一:家校之间应当是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在没有和家长协商的情况下,就单方面向家长提出各种要求,是违背平等合作精神的。
首先,当今社会,随着家长素质的逐步提高,家长要求在其子女教育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其次,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念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现代化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放化、民主化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这就决定了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必然要从高高在上的指导转向平等合作关系。再次,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就合作的本质而言,双方具有平等的地位,是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行不同程度的联合。只有在平等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观点之二:家校合作是非同质合作,家庭教育在对孩子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学校教育在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要承担主要责任。
按合作的性质,可分为同质合作与非同质合作。同质合作,即合作者无差别地从事同一活动;非同质合作,即为达到同一目标,合作者有所分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差异,家长和教师的角色有别,决定了家校合作是一种非同质合作,即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有明确的分工。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个性化、广泛性、长期性、亲情感染性、方式的灵活性、教育的及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重心应为: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和生存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配合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培养孩子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意识,保障身体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障孩子思想品德和人格健康发展。
而学校教育的特点是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相对突出,其重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在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不仅具有优势,还要承担主要责任。也就是说,智育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其工作重心所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的育人目标。
观点之三:家校合作应本着各司其责的原则精诚合作,创造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互相支持的良好气氛。
确立共同目标
家长和教师之间互相埋怨、指责,究其原因是对合作目标的理解不同,在教育理念(比如好孩子的标准)、教育内容(让孩子学习什么)、教育方法(怎样教育孩子)等问题上未形成共识。另外,目标也分不同层次,比如,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教育,家庭和学校应该有怎样的合作目标?面对孩子不同的发展问题时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合作目标?如何将合作目标合理分解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等。学校和教师作为教育专业部门和专业工作者,有义务就上述问题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于家长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合作双方对共同目标、实现途径和具体步骤等有基本一致的认识,为更好地合作提供条件,奠定基础。
各自尽责,共守规范
根据优势互补原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方各有优势,工作侧重点不同。具体到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应侧重于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比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的独特个性和愿望,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热爱学习;教育孩子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对学习要认真刻苦、有进取心、有毅力;要遵守学校和课堂秩序,按时作息,高质量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等。在孩子初入学和转折期时,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比如在孩子入学之初,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辅导和“陪练”。平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各方面的表现,配合老师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进步。
学校教师则应该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知识教学负责,各科知识的教学是教师的职能,也是教师的强项。各科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课程、教材和教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规律,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尽可能地做到了解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解决。
课后布置作业,是教师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作业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为自己的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另外,作业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对学习负责任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看,留作业及批改作业,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教师通过短信把学生要写的作业布置给家长,让家长负责孩子作业的做法,不仅是把自己的部分工作转嫁给了家长,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在学习上依赖家长的不良习惯,是不可取的。
相互尊重,责任共担
家校合作目标及措施范文2
[关键词]创业教育;美国;研究分析
目前,国内外从事美国创业教育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背景环境和政策、制度条件;发展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模式等问题;还有研究者针对美国某些创业教育发展的个案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美国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一、国内研究分析
国内学界关于美国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中美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一)理论层面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美国创业教育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美国创业教育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内涵、内容、理念及目标等方面。邓汉慧等(2007)在“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一文中指出,美国创业教育经历了从课程教学到专业教学,再到学位教学的过程;经历了从片面的功利性职业训练到非功利性的系统性教学过程。刘沁玲(2010)在其“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及启示”一文中深入分析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并提出通过创业领导和创业基金推动创业教育、跨学科开展创业教育、开展创业者应用培训和针对现实问题建设创业课程体系等观点。游振声(2011)的博士论文“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一文,在平衡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深入分析了美国创业教育兴起的动因,在人力资本理论和学术资本主义理论视角下深入探讨了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文通过对美国创业教育产生的背景、历史演变、目标定位、方法途径等方面的分析,构建了目标指向企业创建的“商学院型”创业教育和目标指向创新技术商业化的“工程学院型”创业教育等两种可供我国借鉴的创业教育类型。
(二)实践层面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美国创业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美国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师资问题、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发展动力、国家标准、组织管理、支持体系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与观点。季学军(2007)撰文“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探析”指出,大学研究商业化功能是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要经历将大学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转化为产品,并拿到市场上出售;从发明成果的获得、直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等一系列的步骤,而在此过程中,组织及个人都“扮演着”企业家角色并发挥作用。张琳琳、张桂春(2008)在“美国创业教育实施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指出,美国创业教育逐步形成了一个涵盖多个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别的创业教育体系,这个体系由良好的师资队伍、充实的课程内容、完善的保障措施所组成,主要包括K-12创业教育、社区学院创业教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创业中心的创业教育、MBA创业教育、Ph.D创业教育等。黄兆信(2010)在《高等教育研究》中,论述了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模式:从宏观层面看,通过形成全国性的创业教育联盟开展合作;从中观层面看,创业教育的合作广泛多样,既有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合作、校际合作,还有大学与企业、社区、基金会的合作;从微观层面上看,主要是实施校园内的跨学科创业教育合作。
(三)中美两国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国内学者立足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实际,在发展历程、理念、目标、课程设置、师资来源、教育模式等方面与美国创业教育间展开的比较研究。张宝(2012)在论文“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中,通过对比美国创业教育理念、课程、师资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课程体系不科学、专门的教育师资缺乏、教育支撑不够等。刘月秀(2012)在其论文“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因子比较研究”中指出,教育理念、政府政策、社会环境、实施教育的高校等方面都能够对美国创业教育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尚青(2013)通过对中美两国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的创业教育在理念内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力量支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成为中国创业教育相对美国来说发展较为缓慢和薄弱的症结所在。
二、国外研究分析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活动研究和创业教育研究两个方面。创业活动研究主要包括了创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非裔美国人的创业活动研究、创业者研究和美国创业活动综合研究;创业教育研究主要包括了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及意义研究、创业教育个案研究、不同专业领域的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学习者研究、创业教育中的发展措施研究等五个方面。
(一)创业活动研究
1.创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布莱恩(S.Brown)通过对西维吉尼亚州(WestVirginia)内的创业研究,发现创业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作用,并提出了需求和人口数量对创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性,工作经验、初始资金和社会资源对商业成功非常重要。莫尼卡(M.N.Mojica)通过对创业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检验,发现创建新公司有利于创造新经济增长点,自我雇佣和公司数量增长在地区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在劳动力雇佣率和创业活动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2.创业者研究。罗斯(E.J.Roth)在“成为一个创业者”的研究中指出影响一个人成为创业者的特征主要有人际交往、个人特点、导师特征和性别因素。因此,在创业课程设置和学习中,应该考虑到男女性别的差异。罗伯茨(Joseph’S.Roberts)在对创业生涯战略研究中提出了“创业贡献模型”,认为创业个人主义、创业收益、动机水平等三者可以决定创业是否能够成功。托马斯(ThomasR.Ermolovich)对网络上的虚拟环境中的创业进行了研究。
3.美国创业活动综合研究。创业活动综合性研究涉及到创业贷款、创业发展危机、创业方法、创业机会识别、创业与国家发展、创业与创新、跨国创业等内容。
(二)创业教育研究
1.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及意义研究。创业教育的作用是对创业教育学习者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创业型企业的数量和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开发人力资源,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塔姆(H.W.Tam)通过研究回答了“创业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多大的程度上更倾向于创业”,指出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课程后会更加具有自信心、更能够有效分析和利用现有资源、更加重视和有效开展团队合作。
2.创业教育学习者研究。利奇(C.E.Leach)在对创业者的研究中,说明了创造、创新和创业之间存在着的逻辑关系,并指出机会识别是创业能否成功的核心影响因素。创业学习者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对其独特思维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将会有力地增加机会识别的能力。
3.创业教育的发展措施研究。古丁(T.L.Good-in)在《评估创业教育措施:企业家在行动》一文中指出超过80%的创业教育机构通过提高学费、运用学校资金和远程学习三项措施增加收入,而只有3.6%的被访机构采用了技术转移中心、拆分公司和远程学习项目措施。卡比(J.R.Kirby)在对于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中,阐明了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扮演相关角色进行学习,并且开创了“网上专家”和“企业家在行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三、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美国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国外的相关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使涉及实践,也主要集中于创业教育实践,对创业活动本身关注较少,同时许多创业教育微观层面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讨论与系统分析。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国外有关美国创业教育的研究虽然深入系统,但是对于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归纳与总结仍较为缺乏,这使得人们难以更深入、理性地认识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6.
[2]刘敏.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初探[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3]张琳琳,张桂春.美国创业教育实施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35(1):80-83.
[4]邓汉慧.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10-15.
[5]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40-42.
[6]周颂.文化视野下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
[7]应一也.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8]李凯伦.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8.
[9]刘沁玲.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0,(23):22-24.
家校合作目标及措施范文3
一、强化目标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中考工作方略
1.战略目标凝人心。在第一学期第一次全校教职工会议上,校长就向大家阐明了**中考工作的中心任务——实行“两个聚焦”战略,即聚焦尖子生,聚焦学困生。聚焦尖子生,力争08年中考考取重点高中并轨生指标“保30人,争40人”,使大家对进重点高中人数有清醒的目标,为提高老百姓的“口碑”、扩大学校的声誉而不断努力。聚焦学困生,使大家对中考的平均分有清醒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为提升**的整体素养、提高**的整体实力而不断努力。定目标有方向,此举措及时地凝聚了全体教师的目标,凝结了大家的干劲,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细数起来,我们在“两个聚焦”上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前60名促尖保尖,保优秀率;二是抓前200名,保考取高中率;三是抓差补差,保合格率平均分;四是抓思考教育保稳定,保良好的迎考心态;五是抓家校配合,保紧密联系,齐抓共管;六是抓方法指导,保提高学习效率;七是抓复习策略,保巩固复习效果;八是抓质量监控,保实现目标。
2.分解目标聚人气。在分解目标上,我们因班制宜,分别采取“确保、力争、合推”之策,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成才。三个实验班每班上滨中并轨生“确保”10个指标,“力争”12个指标,“合推”是关键,三个实验班在“聚焦”“前20人”的目标上寻突破,共同研讨方略。为了变压力为动力,初三老师远打算,近要求,常分析,勤调控,通过排队摸底、分类指导,聚焦优秀生的培养,依次推进,奋勇争先。初三年级全体成员能上下一心、团结协作,把个人成就感与年级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分管校长薛天明同志和年级主任李功流同志,能洞察秋毫,及时指导,适时整改,做好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初三年级各备课组内部能精诚合作、资源共享,营造和谐、协作、共赢的教研组文化;不同学科之间能协调合作,相互鼓励,相互借鉴,决不过重地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班主任老师与科任教师之间能加强交流,加强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尽快提高;各科任老师能有的放矢,认真分析学情,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能主动与学生沟通,指导学法,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3.落实目标激人志。中考目标的最终完成,取决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光激发教师群体的积极性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追求激情,要把学校的整体目标落实到学生人头上。一是班级制定阶段目标。班主任和全班讨论制定期中目标、期末目标、中考目标,并在学校橱窗里及时张贴,在交流中监督,在监督中前进。二是口号激励。每天课间操期间,由值日领导组织学生进行口号呼喊,在口号中激发激情,在口号中激励斗志,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备考思想的培养。三是誓词宣誓,每周升旗仪式上,尤其是百日冲刺大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宣誓,使学生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迎接中考,义无反顾,迎接挑战,书写人生的灿烂辉煌。四是张挂学习明星像。把每次大考中出现的优秀生的照相都张贴在橱窗里,通过学生展览和事迹介绍,让学生学有榜样。
二、强化质量意识,构建“三全”型的质量管理模块
1.组织保证有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初三年级一盘棋,初三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所有初三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拧成一股绳,起早贪黑,与学生一起并肩战斗到最后。一是根据我校以往的成功经验,本届初三开学之始,校长室就决定成立初三年级工作领导小组,由唐于海同志任组长,薛天明同志任副组长,徐伟、徐永盛、嵇为民、李功流四同志为成员组成初三年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初三教育教学工作,以中考目标为动力,以责任状为压力,增强信心,集思广益,齐心协力,荣辱与共,并以此贯穿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协作促进各项工作长足发展。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为中考的再度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细化中考目标责任制。学校与年级组签订“**年中考目标责任状”;年级组与班主任签订“班级中考目标责任状”,明确各班级的中考目标和任务;与科任教师签订“学科教学质量目标责任状”。全体教师以中考目标为动力,以责任状为压力,增强信心,并以此贯穿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体教师能围绕教学和中考目标而努力工作,能有大局意识,克服各种困难,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并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是做好服务工作,实施早晚餐免费制。学校为有早读、晚自修、值班任务的老师和领导提供免费餐点,虽不丰盛但有温情,虽不昂贵但有人情,使“**是我家,质量靠大家”的意识深入人心。
2.团结保障合力。初三年级组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一着不让,走精细化管理之路,把常规管理变为管理常规。一是坚持教学常规工作周查制、学情调查制、学生评议制,向教学各环节要质量。从把好教师备课关做起,包括新授课、习题课及试卷讲评课的教案,特别是理科的新课教学中的习题课,要以基础知识巩固和知识点的归纳为起点,进行适当提高,面向全体学生,拾遗补缺、弥补疏漏。二是师生同用教学案。一轮复习开始后,我们发扬传统,在授课中使用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案由某个教师具体准备,上课前要上交到年级主任李功流同志处,经审查后符合要求方可使用。这样保证了课堂精讲。三是周周练促提高。从第6周结束新课后,初三进入周周练阶段。要求周周练必须为综合训练,不得照抄资料,要根据材料进行“二度”加工整理。这样通过教师的努力保证了学生的精练。四是质量分析求反馈。为了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学校要求课任老师在每次考试后3日内必须将成绩报到李主任处,各班班主任及时做好每次考试成绩的汇总工作,保证每位学生每周都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同时,每次考试后,年级组都对每班级的目标生进行跟踪分析,如果有的目标生出现较大的退步,年级组要同相关教师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制定并实施促进的措施,全体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提高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成绩对于完成08年中考任务的关键作用,把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成绩提高的责任落实给相关学科老师。相关学科教师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切实履行帮助、促进的职责,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目标生的薄弱学科有较大改观。:
家校合作目标及措施范文4
一、多措并举造氛围
为了营造全员参与、齐抓共促的冬学氛围,学校组织召开了师生大会,启动了2012年“冬教冬学”活动。会上校领导做了动员讲话,传达了学校冬教冬学活动工作计划,并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布置,号召全体同学抓住冬季学习这一黄金时节,制定冬学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抓住每一天,珍惜每节课,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成绩。各班级召开“天道酬勤,掀冬学热潮”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冬学的意义和要求,相互交流冬学计划和决心书,研讨学习方法,取长补短,增强“一年之学在于冬”的学习意识,拉开冬学热潮的序幕。
二、创新载体促深入
在学生中开展了“一帮二定三比”活动:一是组织每名优秀学生帮带一名成绩较差学生,互帮互促共提高;二是组织每名学生针对期中检测情况,定出赶超目标和措施,鼓足冬学劲头;三是组织“比习惯、比学法、比效率”的三比竞赛,提高冬学效果。同时在班级之间、小组之间、同学之间展开学习竞赛,校园内呈现出比学习、看成绩、赛纪律、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研究增效益
学校把教学研究作为提质增效、促上发展的得力抓手。启动“课堂教学磨课”展示活动,引领教师聚焦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以高效课堂观摩研讨活动为载体,从整体评价、课堂结构、预习效果、合作学习、有效提问、学生发言以及课上表现七个方面,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式评议,关注细节优化,促上教学效益。
四、细化管理上水平
在严守“省规”的前提下,学校领导强化措施,细化管理,以创新的举措促进冬学活动的扎实开展。
家校合作目标及措施范文5
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主要表现如下。
1.1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校比较主动、企业缺乏内在的动力和热情,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企业作为一个营利实体,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校企合作不仅不会带来直接的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并要承担相关成本。企业要参与学校的活动,或者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安排管理,必然要投入资金和精力,而培养出的人才最后未必选择该企业,加之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比较忙,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必然会减弱。二是企业对学生素质的不满意,也影响其积极性。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自身等多种原因,使得企业在合作中对期望效果产生了失望,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本身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比较多,需要动手的技能知识要求比较少,而且眼高手低,学生对实践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学生能力不能胜任岗位要求、学生做事缺乏认真的态度等都会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1.2合作基础薄弱,合作方式简单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建设等方面采取大众化、学科化等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培养的人才从能力、知识结构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脱离实际。一些以教学为主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在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指引下,虽然在教学计划、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和实训内容,但是并不为企业认可,被认为差距还很远。教师多是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积累,指导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也是从书本到书本,过于简单和形式化。
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中,校企之间采取的合作模式较为普遍的是组织参观、现场指导,或者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一般地,一二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参观,四年级进行毕业前的实习,但是这些实践活动因为时间较短、缺乏系统性指导、缺乏技能性的内容要求或者学生自身对实习所抱的态度等原因并没有取得实际效果,简单的合作模式也削弱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1.3合作的稳定性较弱,缺乏规范化
财经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合作范围较广,合作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技术操作性较低,对于开展活动的场地、设备要求不高,所以在选择合作企业类型方面可以较为随意,随机性较大,也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而临时联系一些企业,客观上表现为合作的稳定性较弱,没有深入的联系和接触。在以后的合作中往往会由于一定的事情,如企业任务多、领导工作忙、活动经费问题或者组织人员等原因而搁置,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双方合作长效机制。
2建立校企合作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实现校企双方双赢,只有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校企合作才能成为双方的自觉自愿行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双方互动。其中,学校是校企合作中一个关键角色,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校企合作开展的主动者,只有积极加强学校自身的建设,以完善的管理机制开展校企合作活动,才能建立起校企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议从运行、保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管理机制的建设。
2.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离不开对合作内涵的研究。要积极探索校企之间共创育人条件、共建育人平台、共管育人过程的运行机制,研究在课程、教学、科研层面上如何开展合作教育。
财经类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适应社会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在这些改革中,应当积极寻求企业的合作,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中来发挥作用,这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先决性因素。可以采取如下做法。
2.1.1向企业高度开放,邀请企业参与学生培训和课程设计
企业处于市场前沿,对市场变化情况、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最为了解,并能把握职业岗位现在与未来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与变化,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是解决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实际的有效措施。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计中邀请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听取意见与建议,确保开设课程定位的准确性。
现在的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有很多是教师自己设计出来的,主观设想很好,但是实践性不强,缺乏实践体系的连贯性,财经类文科实验室建设中往往引入一些模拟软硬件,但是由于不了解它对实际生产经营的作用,缺乏背景数据资料,使得实验室的使用仅仅是表象上的模拟,没有达到提升能力的效果。邀请企业直接参与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发,根据企业用人需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计划,采取传帮带或按订单方式培养训练,实现应用型人才基本能力的培养。
2.1.2让企业家走进校园,走上讲台,以各种形式传播信息
企业家进校园、上讲台,所传递的社会信息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新鲜的社会气息,如同身临其境,比教师的演讲更有说服性,产生更直接的效果。同时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对人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能从企业家身上梦想自己的将来。学校应该创造机会引导企业走进学校,传播企业信息,丰富教育内容,实现培养具有市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2.1.3建立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导向
企业是追求利益的实体,在校企合作中,只有实现双赢,才能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关注企业利益,寻找合作的利益结合点,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增强服务意识,了解企业所需,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功能,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员工培训,以自身科研力量解决企业难题,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使其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益处,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
2.2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建设
目前,财经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中更多的是处于自发活动状态,表现为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加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困难,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因此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是校企合作教育稳定发展的有效条件。
2.2.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联谊沟通
组织机构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组织机构的建设可以是多样灵活的,如成立校企合作联谊会、校企联合会等,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有较为固定的机构定期通报校企合作发展情况,了解双方发展,获得双方需求信息。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保持经常性联络,增进感情,推进校企合作教育。
2.2.2建立规范约束机制,实现校企合作管理的制度化
开展校企合作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如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外聘工程师和兼职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劳动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违规违纪管理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和学生实习实训行为。在合作中,学校要把企业作为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明确规定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应自觉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通过规范约束,让企业放心参与校企合作。
2.2.3合理利用企业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得实惠
积极了解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等机构对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政策及优惠措施,是否有对于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企业按一定比例减免费税,或税收返还企业专款用于教育事业等措施,并充分利用这些措施,让企业切实感到参与教育既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又是从事一项对本企业经济效益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事业,激发其参与教育事业的动力。学校也应从企业角度出发,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研究能力,参与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解决企业难题,提供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给予企业以实际的帮助。
2.3校企合作评价机制建设
评价机制是衡量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了各种评价制度,如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等评价制度,这些评价制度较多的是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促进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开展校企合作中,也应积极建立评价机制,这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深度开展。
评价体系中应包括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评价、对课程适用性的评价、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评价、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
评价结果可用于对教学课程的分析,课程体系的改进,修正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指导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协调解决合作中各种问题等,实现校企合作的持续性。
3结束语
学校与企业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两方主体,其中学校是校企合作中的主角、动力源泉、决定性因素。学校与企业两者既有客观上的分工,又有微观上的融合,其有机的结合是校企合作教育成功的有效途径和保障,如何将这两对关系有机地结合,并以一定的模式实施,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每一个开展校企合作教育的高等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只有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实行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才有未来。
参考文献:
[1]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12).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8-59.
[4]张春玲.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8.
家校合作目标及措施范文6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调度甲流感防控工作情况,通过疫情和新农合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甲流感防控和2012年度新农合筹资任务。
刚才,各处镇、教育局、卫生局汇报了前一阶段甲流感防控工作情况,卫生局通报了全区疫情和新农合工作情况,分析了形势,并对下一步甲流感防控、医疗救治和新农合筹资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关于甲流感防控工作
2、及时掌握疫情变化,做好重点环节防控工作。一是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和流感样病例的症状监测。疾控中心要进一步规范学校、社区的流感样症状监测系统,加强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工作,不断提高监测工作质量。要严格做好暴发疫情的调查、病例采样和检测等工作。二是做好防范学校和社区聚集性疫情暴发。继续加强对学校和社区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指导学校科学有序地采取晨午检、医学巡查、隔离、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落实各项防控任务。要加强对学校、农村、流动人口居住地、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完善疫情防控预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力求聚集性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努力减少疫情危害。三是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重症病例的识别和救治。要组织开展医务人员甲流感诊疗技术培训,提高病人救治和对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要重点加强甲流感重症与危重病例早期识别和医疗救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尽快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尽快转往上级定点医院,决不能贻误病情。医疗专家组要做好现场指导重症与危重病例早期识别和处置工作,帮助排点人群,及时发现重症与危重病例。要做好甲流感病例救治的准备工作,储备好病床、抢救设备、药品等,实施综合救治,尽最大努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各处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甲流感防控工作的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起甲流感防控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对照防控工作有关要求,积极开展自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尽量把疫情控制在萌芽阶段。要组织甲流感防控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对防治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纪予以问责。
二、关于新农合筹资工作
1、六年来新农合的主要工作成效。一是各级重视,组织有力。区委、区政府每年都把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必须向群众兑现的实事,专题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人大、政协也把新农合作为重要工作议题经常视察检查、推导推进。处镇党委政府、认真负责,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行了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入村入户进行宣传筹资。二是群众欢迎,参保率高。通过有效的宣传发动,规范的运行措施,便民的报销流程,参加新农合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参合率由最初的71%提高到今年的99.8%。三是政策到位,运行平稳。严格贯彻落实各级新农合方针、政策,不断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切方便群众,并做好了相关的服务。四是服务规范,监管严密。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退出机制;加强药品管理,对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成本平均降低30%以上;实行医药费用报销公示制度和自费药品、自费检查知情签字制度;完善新农合管理网络,医药费用实行网上审核,即时报销;全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看病就医条件得到改善。
区财政局要加强与区卫生局、区合管办的工作配合,加大对新农合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进一步履行好部门职责。区卫生局要加大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督促检查力度,把审核工作前移,规范执行区、处镇、村三级公示制度,向农民公开医药费报销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严禁资金挪用。杜绝借用他人名义就诊、伪造资料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等弄虚作假行为,坚决防止和打击一切侵占、挪用、截留、贪污合作医疗资金的行为。三要突出抓好服务提升。要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广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在新农合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努力培养一大批老百姓信赖的医疗专家和乡村“名医”,让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病、常见病不出镇,大病到医院,就近享受到医技良好、价格低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并通过机构改貌、设施配套、队伍建设和定点管理等措施,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