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

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1

从教学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说,电力系统同步电机准同期并列试验能够更为真实与有效的展开有关全自动准同期、半自动准同期以及手动准同期等多种同步电机装置运行作业的试验研究,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当中把握正确的教学时期,引入包括冲击电流、电压波形以及准同期并列极限允许值在内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可以辅助学生整个试验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与记忆程度。基于现阶段电力系统相关学科教学需求的满足,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的电力系统综合化自动试验台还配备有运行独立的微机保护装置,借助于芯片支持提高整个试验台对于电力系统真实情况下的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加以精确且真实的模拟。此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基本包括电压保护、发电机装置保护、变压器装置保护以及阻抗保护这几个方面。为确保电力系统相关学科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充分发挥,整个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还实现了借助于数码管装置对电力系统运行各类关键信息的及时且有效显示,此种功能的实现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与调试能够以一种更为有效与简便的方式进行。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还表现出了针对事件进行有效分析、记录、顺序保护以及操作运行的突出应用优势。对于电力系统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应用而言,学生能够借助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所提供的此类功能针对整个试验过程以及试验结果进行合理且有效的记录。不仅如此,新一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状态下所生成的整定值数据信息能够在整个试验过程当中进行较为有效的浏览与修改,此功能的实现无疑充分强化了学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相关概念的认知与分析,借助于对安全性的保障与提升确保整个教学作业能够有效开展。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整个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有多级系统组合构成,实践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借助于对短路选择按钮操作促使整个电力系统高度仿真的模拟包括单相接地、两相接地、两相相间以及三相短路在内的四种差异性的短路故障设置作业。基于此功能的实现,在将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与电力系统相关专业学科教学实践相融合的过程当中,其能够有效完成包括静态稳定性试验以及暂态稳定性试验在内的多种试验教学作业。学生通过这部分试验的切身操作与完成能够有效加深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概念的认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知识之上强化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分析处理。

通过对实践教学研究结果的分析,充分证实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能够应用于包括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力系统分析在内的关键学科教学中,其不单能够针对现代化的电能应用全过程加以有效分析,同时也能够将整个基于现代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综合性、智能性、信息性以及自动性特点充分呈现在学生面前。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当中能够营造一个极为仿真与高效的电力系统运行环境,且各种操作的执行均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安全性极高的综合自动化实验台能够为学生展开创新性实验,发散创新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强化提供基础性支持与保障。

新时期电力行业科学技术及研究开发工作的持续推进对于高校所培养并输出的电力系统相关专业人才有着更为系统与严格的要求。除专业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外,新时期电力系统工作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也就使得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教学方式成为了现阶段整个电力系统相关专业学科教学模式的发展主流。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与教学应用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本文作者:冯雪君工作单位:广东省电力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2

苏州和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公司供电专业按岗位,一般分为两大类,城轨高电压和城轨接触网,高电压工种,需要对城轨供电系统内变配电所进行日常的运行、检修,对电气设备进行试验,以及SCADA系统维护检修。接触网工种要求对城轨接触网及相关设备进行周期性维护、检修、调试,并能不断改进接触网检修工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应能培养适应城轨运营一线需要的,具有必备的基础及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的运行、检修、试验、调试、施工、调度、故障处理作业,SCADA系统运行维护,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维护、检修、调试、施工及事故抢修作业,能从事接触网工、变电检修工、变电值班员、SCADA系统检修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教学计划

1.培养模式目前轨道交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岗前培训式三种。在国内,大中专院校中还没有正式设置地铁供用电专业,地铁供用电的专业人才大多来自电气化铁道供电,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而随着地铁项目陆续开工及投运,轨道交通人才呈现需求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苏州轨交1号线首批一线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介于当时苏州本身不具备学生现场学习与实践条件,采用了外送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地铁公司现场培训3到6个月的实践培训方式。截至目前,苏州已有两条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在与院校原有的合作培养经验及本身现有的运营经验基础下,具备了逐步完善和深化人才培养的条件,在人才培养的周期和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可以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

2.培养课程计划结合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对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及校企合作的框架内容,经过校企双方专业负责人的交流及协商,确定了供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框图如图1,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1)基础素质模块。该模块体现了高职教育对大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应用能力的要求,使其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

(2)核心岗位能力模块。分为专业基本技术、专业核心技术、专业方向技能三部分内容。

1)专业基本技术,要求具备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零件等机械类和电工电子、电机、电气控制等电类专业基础知识,属于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2)专业核心技术,体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特点,通过各课程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结构、高压电器设备原理、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的原理以及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

3)专业方向技能,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两大专业岗位,高电压和接触网的专业技能。高电压方向体现了城轨供电系统高压设备及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应用,并要求熟悉城轨牵引供电系统专业的安全规则。利用院校高电压、供配电、及继电保护实训室内开展的实训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赴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进行高电压的认识实习,增加对现场设备的作感性认识,该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学生定岗实习前的一个学期,而到了顶岗实习期间,再到公司参加专业岗位的培训和实践来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接触网方向体现了接触网(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和第三轨)的结构组成、作用,要求掌握接触网的受力力学分析和计算,掌握接触网结构中各种负载的分析计算方法、接触网平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及一般技术原则,能够读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电气分段示意图和各种装配图,掌握接触网运营、检修和施工的标准及工艺。通过学校接触网实训室的实训来掌握常用接触网零件、设备与工具。通过接触网支柱的登杆训练适应将来现场作业中的登高作业。通过赴轨道公司参观、跟现场运营班作业进行接触网现场实习。

(3)综合应用模块,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高压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及考核,该证是供电类专业进行高压作业的许可证,是城轨供电岗位的必备证书。同时需要完成毕业设计。

(4)拓展模块,通过选修课及专业讲座的形式,使得学生了解轨道交通公司的运营管理、公司内涵以及轨道交通供电应用的新技术。该课程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公司的人教部门和供电专业人员授课完成,这样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缩短学生入职适应时间。

三、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及实训基地的建立

教学资源共享。共享图书、教材、网络数据库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城轨供电类教材。共建专业教师团队。院校的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授课,苏州轨交公司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到校授课或开专业讲座。院校供电专业教师团队和轨交公司供电专业工程师组成优势互补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仪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城轨供电专业的实训仪器和设备,学校可以通过在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实训设备上进行模块化改造,比如在供配电实训装置中,增加城轨牵引供电模块,再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地铁中典型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装置。同时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共建现场性强的接触网和高电压实训基地。给学生及在职人员提供实践与训练的场所,开展职业资格认定合作。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利用假期下轨道交通公司运营一线,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轨道交通供电技术,跟踪最新的运营动态。

四、就业服务与保障

就业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根本上是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关系,学生的就业服务就能做好。首先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创造与轨道交通公司互动的条件,通过邀请城轨公司的工程师给已组成的“地铁班”定期进行企业文化和专业技术讲座,通过学生实习前纳入教学计划的认识参观实习,以及在学生下城轨公司顶岗实习期间组织专业教师的定期巡视,来完成过程性监督和保障。完善学生预就业实习阶段的意外保险与医疗。现有轨道交通公司对于实习的每个学生提供一定的住宿和生活补助,使其无后顾之忧。而对于城轨公司不予录取的学生,学校积极组织再推荐就业等都是作为该专业所必须的就业服务保障。

五、总结

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措施

电力培训机构是电力单位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再教育的组织。培训组织作为电力产业中一个较为年轻的组织机构,慢慢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此同时,电力培训也渐渐成为电力单位发展环节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何将电力培训机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上来,尽快将传统的电力培训体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现金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 。

1 电力培训内容的分析

根据我国相关数据统计,目前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情况都得到了普遍提高,从原有的以专科生为主,本科生较少,研究生稀少的状况,转变成了当前基本都具有高等学历教育的和中高级职称的良好局面。而员工素质的提高对企业效益和运营的益处也不断展现出来。为此,作为电力企业对在职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在职员工进行再学习的电力培训部门,逐渐受到电力企业,以及电力行业的重视。

现阶段,根据电力工作人员只能和学历、职称等因素划分,一般在电力培训中将培训人员分成两大类,即针对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等学历员工而开展的高端培训,以及针对学历或职称相较较低的中低端工作人群。要有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必须注重电力培训工作,制定针对性强和效果提升冥想的电力培训模式。

通常,中低端的电力培训主要是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大都针对学历或职能较低的人群,比如对《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培训,因为其是继电保护的基础,所以对其进行深刻而综合性较强的学习是掌握故障特点,发现故障规律,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再比如,同样较为重要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等知识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掌握,显然,这对电力系统任何一个技术工种或职位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的电力培训中,随着培训设备和环境的逐步提高,培训工作也更加注重实效性,其基本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理论灌输上向实际演练操作上转变。比如,培训中采用的继保实训室,其基本可涵盖变电站所有的继电保护。这种培训人员可以实际操作的特点和优势不言而喻。不但可以更加放心的进行实验操作,而且通过对操作现象的观察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实际上,在高端培训上,除了专业上更深层次的知识外,与中低端培训在性质上并差异。因为电力系统工作的安全性都十分重要,应注意的是,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针对中低端培训的方法已经不仅仅拘于对培训人员专业技能、基础技能、岗位职能的培训,与其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因应充分汲取。

此外,在目前的电力培训过程中,因为培训人员的素质、学历和职能,以及经验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应更加培训人员企业文化和安全教育的培训,让学员切身地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体会自身的工作价值和重要性,进而激发其强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对提升工作效率,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2 提高电力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措施

2.1 完善培训体制,加强培训调研力度

现有电力培训体制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原来电力学校的教育模式,电力培训正在实现由单纯的教学体制向电力培训体制的转型。在现行的电力培训体系中,调研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中低端培训,调研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包括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以及日常调研。日常调研并不局限于企业内部,需要更多的了解国内外的电力培训现状。调研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强调研在培训工程中的刚性执行,就中低端培训来说,单培训调研的重要性不亚于培训本身,并且调研有助于加强同生产单位的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目前电力培训中引入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其实可以理解为调研在培训过程中的实施,关注培训的每个环节。一种模式的引入并不是死搬硬套,除了灵活运用之外,还要结合培训只能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一旦付诸执行,就自然要经过强制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就要强调执行的刚性。

2.2 打破传统培训模式,转变教学观念

电力行业的传统培训模式,对在职员工的学历要求不高,对于员工掌握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并且相关的制度在作业中起到的作用比之理论知识还要大,很多一线人员在进行生产作业时会出现重复劳动等情况,只要人员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就很少会出现安全事故。同时电力系统一直都没有将提高理论知识重视起来,大多数培训过程都一句的是实际经验来完成的,从积累的经验中将规章制度完善,再用具体的规章制度指导员工从事生产活动,从而致使电力企业形式一种潜在规则。不过传统的培训模式还是具备较强的经验型、技能性以及专业性。

在电力生产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损坏事故通常都是交给设备厂商解决的,已经不属于电力员工工作的范畴。对于这些事故经验积累和事故处理应该及时的备案,并且应该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电力企业的培训通常是由电力学校培训机制转型而来的,因为受到学校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体制影响,致使电力培训在初期的转型阶段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其中最先应该处理的问题就是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电力企业的培训目标主要是提升在职人员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使电力企业的内部人员能够胜任各个岗位的工作需求,这是与单纯教学体制最不同的地方。因此,只有将培训观念和培训体制及时的更新和转变,才可以逐渐实现电力企业培训机制的转型。其中综合涵盖了技能经验、理论知识以及工作态度等多方面的因素,用只能技能作为培训的基础,将培养目标以及评价标准明确化,再通过调查职业分析,确定综合能力学习的学科有哪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统计数据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应该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在管理方面应该严格按照科学管理模式进行。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题以及明确岗位的具体要求,在设定课程时应该改做到渐变原则,从简单的课程开始讲授,并将问题逐渐深化,切不可有一蹴而就的想法。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有所区别,学习模式建议也让学生自己决定,同时培训时间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时间安排上应该遵照学生的具体意愿来进行安排,这样易于做到高质量、多品种以及小批量。强调受训人员的自评和自学,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应当将管理者的工作做好,帮助受训人员制定出个性化的受训计划,同时受训人员应该自主学习,再配合上教师的言传身教,从而将严格的考评体制建立健全。

3 结论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障其安全与稳定一直是社会管理者的重点工作内容,办公区域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大脑”,对其进行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必须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现今存在的问题的本质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度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以及处置策略。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形成高效的工作方法,树立正确的工作思路,进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相关安全防护工作,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和谐与协调。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变电站;设备安装调试;变压器;电缆;隔离开关

Pick to: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personnel must have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must strictly implement relevant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operation procedures. Substa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primary equipment and secondary equipment. The main equipment includes main transformer, circuit breaker, isolating switch, bus, fuse, transformer high-voltage load switch, high pressure, various control relay protection equipment, etc. This article first to the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are summarized, and then mainly discusses the transformers, isolation switch and cable installation points, finally expounde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substation equipment debugging maintenance.

Key words: substa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debugging; Transformer; Cable; Isolating switch

中图分类号:TM4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变电站设备安装与调试概述

变电站是基层供电部门的重点生产单元与传输关键环节之一,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关系到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工具、设备,牵涉到运行、后勤、网管等诸多部门。加之不同容量与用户特性不同,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管理,对安装和调试过程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和记录,以保证安装、调试、运行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还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严格控制规定进行管理,规范每一道施工工序,并且根据情况变化,随时调整管理策略。

做好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工作首先要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规划。在工程实施前,先要根据电气技术要求进行合理设计、选型,然后严格按技术规范、图纸要求进行施工,通过合理的组织设计将整个安装施工过程包容其中,使得全部工序得以正常进行,提高整个工程的效率与效果。

二、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的要点

(一)变压器的安装

1、施工步骤

变压器是变电站的核心电气设备,可用来把某种数值的交变电压变换为同频率的另一数值的交变电压,也可以改变交流电的数值及变换阻抗或改变相位。安装步骤如下:施工准备基础检查变压器运输变压器本体就位变压器外观检查变压器芯体检查附件安装变压器真空度试验变压器真空注油变压器热油循环变压器交接试验变压器送电前的检查变压器送电试运行竣工验收。

安装质量控制

(1)安装前的准备

安装主要负责人必须具有安装过变压器的经验,熟悉变压器安装全过程及技术标准;作业小组负责人也应具有一定的安装经验,能在安装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一般施工人员也应了解电气一次设备安装的基础知识。安装前,全体施工人员应对设计院施工图、变压器制造厂安装使用说明书及作业指导书进行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安装程序,熟悉自己的分工和任务。参加安装变压器的起重工、电气工、电焊工等必须持证上岗。

安装前首先验收土建施工的变压器基础,测量出变压器本体中心线,并与图纸所给尺寸认真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2)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变压器的安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杂物掉落于变压器筒体及间隙中。变压器本体、箱体都应可靠接地。变压器安装就位后,其基准线应与基础中心线吻合,其水平误差不大于2‰,垂直误差不大于1.5‰。变压器本体安装完毕后,安装隔振器、有载调压器、温控装置、控制箱等进行。再根据图纸、产品说明书及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接线,接线后应对各回路进行校线检查,试验结果要记录在测试报告上并存档备查。

3、变压器安装的注意事项

(1)在变压器安装过程中要谨慎仔细,保证每一步的工作质量。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应有甲方、施工方及监理方的共同参与及确认。事前准备好设备与工具,提前进行绝缘强度、酸碱反应、闪点、游离碳、油箱密封性能等参数的检查。

(2)参考设计方案及变压器说明书,分析变压器是否已经考虑了排放瓦斯角度及方向。为顺利排出瓦斯气体,应保证变压器本体预留110%~115%的升高坡度。如变压器本身未预留此坡度,则安装时应考虑垫高处理。

(3)根据设计图纸布置变压器的安装地点,在安装时,应根据图纸及实际情况进行吊装与搬运,在拆封变压器时要注意保证绝缘完好。安装完毕后,注意检查高压线包有否损坏和移位现象,高压绝缘子有无碰擦和损伤,附属装置如温度、湿度控制仪器是否完好、有效。

(二)隔离开关的安装

隔离开关在安装时要注意母线和电缆的接地是否稳固,在接触部分有铜、铝导体时,还要注意使用铜铝过渡接头,以免导体在使用中出现电化腐蚀问题。隔离开关安装时还要注意动静触头的对准,避免在合闸后出现动静触头的接触不良。此外,应避免安装单接地刀隔离开关错误安装了双接地刀的隔离开关;在应该安装三联隔离开关的地方错误安装了单极隔离开关。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要仔细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预防方案。安装隔离开关的主要地点有:断路器的电源侧;电缆和架空线的连接处;架空引下线和跌落式开关之间的位置;分支线T接处位置。在安装隔离开关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有:

用力要适中,如果用力过大会产生内部齿轮的不吻合,容易发生导致三相电流的不同期情况。

在安装调整触点的时候,动静触头的接触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接地刀的同期调整,因为接地刀的连杆比较长;二是要给动静触头抹油,使其,避免卡涩;三是要注意清除触头表面的污浊,保持清洁;四是对触头表面有磨损的地方要打磨,使其平整。

(三)电缆的安装

电力电缆敷设和安装,需要考虑安全问题以及环境等条件约束。安装前,要根据施工场地具体情况来设计好图纸并严格按图纸施工,还应注意检查电缆是否符合规格、电缆心线是否受潮等,还必须确保安装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工具齐全。

电缆安装技术要点

(1)电缆管管口应无毛刺平整、弯曲半径符合规范要求,管体平滑无凹凸不平,防腐涂刷均匀。埋设时固定牢固。

(2)安装电缆支架时,电缆支架应平直,垂直于电缆沟壁。电缆支架接地镀锌扁钢敷设时应紧贴电缆沟壁,宜每隔30m一点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电缆支架、接地扁钢与预埋件焊接牢固,焊接部分应涂防腐漆。

(3)电缆敷设应平直、整齐,绑扎牢固,同层电缆和不同层电缆敷设不得交叉。电缆两端、建筑物入口处(或竖井处)和电缆转弯处需挂设电缆标识牌。

(4)高频电缆要与TJ-120裸铜绞线布置在同一层电缆支架上。

(5)高压电缆头的制作过程的程序、工艺要求符合规范和护套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制作完成后护套平整,线鼻子压接的牢固紧密,交流耐压试验和漏电流试验结果必须合格。

(6)电缆沟的防火墙应固定牢固,防火墙底部应有排水洞,电缆防火涂料涂刷均匀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建筑物入口封堵严实,防小动物。电缆竖井、穿过楼板处固定牢固刷防火涂料。电缆管两端、屏柜、端子箱等空洞封堵严实美观。

2、电缆的保护

按电缆支架到电气连接头的长度截取金属护套,同时应做好相关标记工作;户外电缆还应做好防潮防雨保护,必要时可利用电力电缆的保护管。另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电力电缆不同于绝缘电线,其发热大、散热难,所以直径相同的电力电缆和绝缘电线相比较,载流量要小很多。

(2)电缆的载流量要严格满足手册中的规定,不可让其满额运作。

(3)电线扩容时,敷设的并联运行电缆必须保证不超过电缆载流量上界。

变电站电气设备的调试的要点

(一)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变电站设备绝缘试验是为了检验电气设备长期在额定电压及偶尔过电压情况下的绝缘性能,以保证其正常运行,而不至发生局部放电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危险。例如,其中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产品出厂值的70%。

在具体测试方法上,主要包括电气绝缘检查与油气绝缘检查两种方法。对于前者,主要是利用直流耐压试验、交流耐压试验、介质损失角正切值、绝缘电阻及吸收比、直流泄漏电流等试验项目进行判定。后者主要是通过电气强度、酸碱度、水溶性、闪点、机械杂质、水分和油离碳这七项简化措施以及油雾的色谱分析进行绝缘度测试。

(二)保护跳闸试验

跳闸闭锁继电器用于断路器跳闸后的闭锁保护,防止断路器合闸于永久线路、或跳闸微机保护输出接点误保持而使断路器发生跳跃,也可扩张断路器的跳闸触点数量。应将电缆线路装设的所有保护及重合闸相互配合做联合试验,每一直接带断路器跳闸出口的继电器都要进行跳闸试验,漏电保护器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之间有一段动作不确定区域,漏电保护器的漏电流在此区域内波动时,导致漏电保护器无规律跳闸。

(三)母线的调试维护

应观察母线的涂漆和示温片,看有无变色现象,以此来判断母线接头处是否发热。对于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头,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接头处的温度,当接触面有锡覆盖层时为85℃ ,裸母线及其接头处为70℃,闪光焊接时为100℃,有银覆盖层时为95℃ ,或者测试结果超过上述数值时,应减少负荷或者停止运行。检查金具、导线有无损伤,接头有无过热现象。每2年至少进行1次各种型号线夹的紧固检查。每间隔半年至1年需要进行1次绝缘子、母线的清扫,尤其是污秽地区,应增加清扫次数。配合配电装置的检修和试验,检查金具的紧固情况、母线接头与完整性,应及时修复状态不良的部件。

结语

综上,在供电系统中,一次设备担负着电能输送、变换和分配任务,是直接生产、变换、传输和分配电能的主要设备。其安装和调试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同时,也需要我们创新性地开发、借鉴新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用以保证发电厂、变电站一次设备可靠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林雄明.变电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2010.18.

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变电站 运行技术 分析

变电站是发送和储存电力的项目工程与社会基础设施,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国家大力建立变电站。技术是变电站传输电力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缓解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对变电站的变电运行技术分析掌握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从专业角度分析了在变电站日常工作中是如何加强变电运行技术的。

1变电站工作运行原理与工作流程

1.1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分为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即高、低压每相共用一个绕组,从高压绕组中间抽出一个头作为低压绕组的出线的变压器。电压高低与绕组匝数成正比,电流则与绕组匝数成反比。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变压器相似,它们把高电压设备和母线的运行电压、大电流即设备和母线的负荷或短路电流按规定比例变成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控制设备的低电压和小电流。在额定运行情况下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为100V,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为5A或1A。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经常与负荷相连近于短路,请注意:绝不能让其开路,否则将因高电压而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或使电流互感器烧毁[1]。

1.2变电站工作流程

(1)交班前准备:值班长检查本值以来的运行工作,各站一次、二次设备运行状况与实际是否符合,检查整理“两票”,检查整理各种记录,检查整理工具、仪表;监盘人员应用传真机传报日电量;正、副值班员应协助清洁工做好清洁工作等。

(2)接班前准备:接班人员着装并佩戴岗位标志进行班前分工,由班长领队进入变电站值班室,查阅各有关记录,了解设备运行状况。

(3)交待运行情况:交班值班长向接班人员交待本值内变电站一次、二次运行情况;操作、异常和事故处理、发现和消除的设备缺陷情况;检修、试验等工作情况;安全措施;工具、仪表情况;记录薄使用情况;上级指示命令等。

(4)现场检查:接班人员按分工对主控室二次设备及工具仪表;220kV系统和380V系统及安全用具;110kV系统;10kV系统等检查,检查完后向班长汇报,无疑问后办理交接班手续。

(5)办理交接班手续:接班人员检查无问题后,双方在值班记录薄上签字,记上交接班时间,接班值班长宣布交班人员下班。

(6)常规工作:接班后在值班记录薄上作好检查记录,值班长核对时钟,检查各通讯是否畅通,检查调度录音,并录入当日时间。根据站内工作计划和固定工作计划安排日常工作[2]。

2如何从工作人员角度来提升变电运行技术

2.1集中精神加强技能培训与强化安全生产思想意识

变电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设备构造复杂繁琐,危险性高,这就决定了工作量大,难度高的工作特征。在平常的工作当中,合理配置工作人员,人数尽量多一些,相互配合。合理分配工作内容,需要攀登的工作交给年轻的员工,相对轻松的工作由年龄大的员工负责。变电站的领导阶层要经常组织员工参加工作总结部署会议,在会议中为员工讲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加强技术和安全培训,号召员工对技术知识理论的学习,向员工宣传安全生产的知识,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做好防范措施,规避风险。

2.2加强变电站设备的使用管理

变电站设备使用的日常管理由专人负责,即贯彻“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应聘任设备员,该设备员应具备变电站设备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设备管理经验。变电站设备使用应按规定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操作人员、指挥人员及维修人员)。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持证上岗。变电站设备使用的工作人员应能胜任所担任的工作,熟悉所使用的设备性能特点和维护、保养要求。所有变电站设备的使用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要求进行,严禁超负荷运转。所有变电站设备在使用期间要按《设备保养规程》的规定做好日常保养、小修、中修等维护保养工作,严禁带病运转。

2.3变电站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优化

在变电站设备管理过程中,一般将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视为独立的过程,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管理。这样虽然有利于责任的明确,但也在无形之中切断了相互交流。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变电站设备的管理水平、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设备费用,有必要加强机械操作、保养和维修人员相互之间的信息反馈,同时将设备的保养纳入机械的预防性维修的体系。通过与设备操作人员交流设备操作的过程,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出问题所在,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在与维修人员的交流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避免犯相同的操作错误,降低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机械故障,同时能逐渐掌握一些变电站设备的养护和维修方面的技能,进行简单的设备维修工作。另外,也要培养维修人员具有完成抢修任务和应急修理的能力,做“一专多能”的人才,通过对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管理,以达到良好的变电站设备管理效果[3]。坚持预防性维修在机械维修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以降低施工过程中变电站设备的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提高作业可靠性和劳动生产率,给维修工作带来主动性,为施工生产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率。但由于诊断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实践经验有限,往往因判断不准确,而造成对机械部件或总成件的错误拆卸,有可能造成对某些零部件的过早更换,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运行技术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变电站是一项高危险的行业。对于变电运行技术的应用无时无刻都要提高警惕,集中精神,加强技能培训,强化安全思想意识,加强设备使用的使用和维修保养管理,需要工作人员了解工作原理与工作流程。在工作中树立安全意识,努力提升技术,用技术推进发展。

参考文献:

[1]樊美琴.变电运行技术培训如何跟上目前形势下的变电运行发展[J].科技风,2014,22:124.

继电保护作业基础知识范文6

实施背景

公司顺利投产后,经过两年多的运营,企业的管理等各项工作日益规范,逐渐成熟。此时,公司由基建向生产转型过程中,制约发展的各种问题也开始浮现。随着电厂工作步入正轨,对员工能力的要求也产生了变化,电厂兴建之初要求员工“掌握电厂运营和设备运行的各项知识技能”,而现在则要求员工“在现在设备、技术基础上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反复、深入的探讨,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人”与“发展”的问题。在相对固定的员工队伍中,先以培训工作为“抓手”,对员工进行心态、技能、行为多方面的提升,以人的转型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已有的培训管理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难以支撑企业实施“以人为本,从根本解决企业发展的问题”的发展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层面员工对培训的认识存在“偏差”。首先,对培训持可有可无态度;其次是各管理人员对培训工作的不重视,员工经常因为工学矛盾问题不得不放弃一些重要的培训。

(2)培训组织体系不健全。公司已经建立了“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培训网络,但运转过程中责任界定不明晰,致使各层面管理缺位,培训工作组织较为无序。

(3)培训运营缺乏系统性。一是整体上对一段时期内的培训工作缺乏规划,工作没有连续性;二是具体的培训工作开展缺乏系统性,表现为:培训需求及计划制定没有进行分析与判断,只是简称汇集培训需求,在集团、公司、部门、员工四个层面上找平衡,培训活动实施随意性、盲目性强,培训评估缺失。

(4)培训资源缺失较多。具体表现为:内训师队伍没有建立、培训经费充足,但使用不当、学习平台缺乏,员工自学缺乏资源支撑。

为此,公司先从行业发展、区域形域、技术发展等多个角度出发,逐步明确了公司对各类人才发展需求,并据此为培训内容提供方向。就培训本身来看,公司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培训管理工作的需要,明确了打造培训管理体系,充实培训资源,进行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培训管理运作这一方针,从规划、运营、资源、制度等多个维度来对培训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升级”,使之能支撑当前公司发展的需要,并能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体系构建的创新

本项目在启动之初,就确定了“秉承开放性思维,学习中外优秀企业,设计科学适用体系,培育优秀职业化员工”的运作理念,在项目之初,项目组就与中国平安、深圳华为、南方航空、美的电器等知名企业交流、学习,对其培训体系、企业大学的构建理念、体系模式、运作特色等进行全方位学习,对学习成果进行充分研讨、吸收,并将之创新性运用于成果设计之中。

管理理念的创新

本项目的开发遵循粤电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专业、高效、协同、诚信”,电厂领导层将本项目作为管理思想贯彻执行的有效工具,项目的建设过程就是管理思想的实现过程。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在“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设计概念上,如图1所示。

(1)培训投资理念。培训理念代表了企业对培训工作的一种认识,在思想上统领着整体培训工作的开展。树立培训投资理念,就是要树立培训“投入-产出”观,不仅重视培养人,更重视培养人的效果,从结果上强化对培训工作和员工参与培训的收益期望。

(2)“软”、“硬”结合理念。考虑长期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形成的沉重学习氛围,根据成人学习激励特征,倡导表场文化,以表扬、激励方式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向上”的氛围,改变员工成长的心智模式,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培训文化和一套符合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培训理念。同时,建设培训标准、师资体系、学习管理平台等“硬”性支撑资源,并以制度来保障。

(3)培训系统运作理念。培训的运作不是单一功能模块的运作,而是培训系统的有机结合下的运作。公司经反复研讨,明确了“以规划为纲领、以运营来规范、以资源为基础、以制度作保障”体系运作理念。

(4)员工职业素质理念。抛弃发电企业长期以来的重技术、轻管理的思维,主张员工的全面发展,即培养员工职业化的技能,更培养其职业化的素养,以职业素养的提升来促进员工精神面貌的改变。

(5)“以关注员工能力成长”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管理理念。通过构建使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培训体系,持续关注员工能力成长和提高,促进企业人员全面发展。

管理方式的创新

管理理念的创新需要好的技术手段支持。在本项目上运用了以下关键技术:

(1)强化培训活动实施的策划化和内容沉淀。公司原有的培训活动多以集中办班的方式进行,对员工缺乏吸引力,培训效果也不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家对培训工作的评价。公司针对这一情况,秉承“服务员工”的原则,除运用目前采用的课堂讲授、跟班实习等方式外,还根据专业工种的不同特点,通过工作轮换、角色游戏、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培训,增强互动性。在电厂第一次大修时,公司抓住这次机会,策划了“大修指导之星”活动,鼓励员工利用本次大修机会采用视频、课件或文本的方式亮出“绝活”,并进行内部优秀作品评选,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2)以《岗位胜任指引手册》为基础,依据岗位进行针对性学习和培训。以任职资格思想为基础,运用深度访谈、关键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技术,开发分类分层的岗位胜任力指引,明确岗位在职者应在企业的组织体系中应扮演的角色,从知识层面、职业技能和任务技能层面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提出范围和深度的要求,形成基于岗位的培训标准。在《岗位胜任指引手册》中明确岗位工作需要的知识、职业技能和任务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岗位胜任能力的评估。

(3)实施员工素质工程,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员工既要有职业化的技能,又要有职业化的素养,为此,公司实施了“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一方面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以职业素养的提升来促进员工精神面貌的改变,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的形象和礼仪,二是职业的方法和技能,三是职业的心态和理念;另一方面开展交叉培训,使一线生产部门和职能管理部门之间增进了解,强化不同岗位之间互相服务的意识,以内部协同效率的提升促进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

(4)创建培训管理信息化平台,使岗位培训体系有效落地。培训体系的建立后,采用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对培训工作的闭环管理。在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过程的管控、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监督,实现了培训体系的落地,使体系运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管理体制建设内容和成果

红海湾发电公司“四位一体”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内容和主要成果包括:

(1)培训体系设计。设计了“以规划为纲领、以运营来规范、以资源为基础、以制度作保障”的培训体系,对体系建设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规范了培训的运营流程。红海湾发电公司现有的三级培训网络架构基本完善。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照需求收集、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评估等环节,逐一梳理相应的操作流程,在各环节实施过程中,对所涉及的部门、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形成培训管理流程正式的文件。

(2)培训体系规划。针对体系建设力争“一年见成效、两年出成绩、三年出特色”的目标,提出了可行性的体系建设规划,保证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前瞻性。根据未来三年的工作方向和重心,明确支持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员工队伍,进而提出管理人员、生产技能人员、职能管理人员等各类人员在未来几年的培训方向和内容。并根据企业的需要,以三年为期,循序渐进,制定了阶段实施计划。表1为各类人员培训方向与内容。

表1 人员培训方向及内容分类

总体要求 各类人员 发展定位 培训方向与内容

视野开阔

知识面广

综合素质高

专业精深 高级

管理人员 规划者、问题解决者、队伍培养者 提高规划、决策、激励、团队培养等方面能力,提升领导力

中层

管理人员 业务管理者

执行创新者 在熟悉业务的基础上,提升管理意识、改变管理理念、强化管理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职能

管理人员 服务者

流程创新者 强化本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学习了解电力生产领域专业基础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生产

技能人员 操作者

问题发现者 一般技能人员:强化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具备高超的操作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向一专多能方向培养

基层决策者

“双师型”员工 班组长:责任心强、理论深厚、技能高超,具备较强管理能力

(3)岗位胜任指引手册。以任职资格为基础,以员工岗位胜任为基本要求,开发了融知识、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一体的分类分层的“岗位胜任指引”。明确岗位在职者应在企业的组织体系中应扮演的角色,基于行业、集团、公司对员工的能力需求,从知识、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层面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提出范围和深度的要求,形成基于岗位的培训依据。以此为参照,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包括岗位知识在内的各种能力素质的培训。用外部资格认证和内部资格认证“两条腿走路”,并将认证结果与晋升、薪酬结合起来,激发了员工成长的内生能力。另外,该指引手册作为员工能力模型建设的基础和雏形,为接下来的员工岗位素质分析,能力模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

(4)培训相关管理标准。以需求收集、计划制定、实施策划、培训评估四个培训管理的关键环节为基础,设计了一套包含基础培训、外出培训、专业技能及技术、培训经费管理、讲师管理等内容培训管理标准,并设计了培训管理过程的流程、工具,规范了培训管理运营全部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整合内外部资源,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对知识、技能进行传承的同时,以“工教”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同时,编写了《内部讲师管理标准》,围绕讲师队伍的“选、用、育、留”,明确选拔、管理、任用、培养、激励等各个环节要求。

(5)中外知名企业经典培训资料库。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从内部寻求解决方法。同时,拓宽视野,积极向外部学习,了解先进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方法上的可取之处,并结合实际,积极实践,建立了中外知名企业经典培训资料库。选取了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案例,并对其培训理念与模式、培训管理体系、岗位培训体系、电子培训平台、培训项目运作、内部讲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能对红海湾发电公司的培训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6)搭建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据培训体系,红海湾发电公司搭建了培训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对整个培训进行了闭环管理,确保了体系应用的信息化落地。依据系统,实现了培训需求的调查收集,培训年度计划和季度培训计划的设置和,培训类型的划分,培训计划的监督跟踪,培训评估的实施管理,培训机构、培训教师(普通员工、内部讲师、外聘专家)及培训资料、知识题库等资源的管理,培训相关费用的汇总统计,培训课程的安排和设置,在线学习的培训和管理,在线考试的应用,员工培训学时的统计分析等功能。另外,根据体系标准的要求,设计了外出培训、外聘专家培训、内部讲课培训、外出调研等申请、审批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节约了工时,提高了效率。

体系应用所产生的效益

红海湾发电公司智慧型电厂培训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从公司的发展需要和实际问题出发,以理念为先导、以体系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推动,形成了适合公司发展的培训模式,开创了公司培训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给公司带来了明显的管理效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理念促动了认识的转变。各级管理人员接受先进的培训理念,对员工成长关心度明显增加,进而促进了员工培训认识的转变。

(2)以标准带来培训效果的提升。建立整套培训标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明显增强,而资格证认证的引入,更是让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空前提升。

(3)以资源建设提升了运营效益。培训资源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根据现有的标准,通过内部讲师选拔,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内部讲师,分阶段启动了培养程序,内部培训的水平得到提升,由于内部可以承担的培训越来越多,企业的外出培训支出进一步缩减,同时,培训课程也因内部讲师队伍的扩大和水平的提升在课程数量和水平上得到了提高。

(4)以制度、流程强化规范管理。培训管理工作规范化,实现了以关注员工能力成长为核心的全过程培训管理。例如,培训需求因得到部门领导的指导而更具针对性、培训评估的引入则让员工在培训过程中有了压力感和责任感。

(5)以过程监督科学管理培训费用。通过培训的全过程监督,培训经费从申请到使用,再到系统最后的统计盘点,清晰明确,便于掌握各项培训使用经费的情况,进而进行科学分析,实现经费调整和合理分配。

(6)以信息化平台提高培训工作效率。通过搭建的信息化培训平台,将培训各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培训数据能够实现进行系统统计、分析,优化了培训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培训的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