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的管理机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食品的管理机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食品的管理机构范文1

【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认证;问题;策略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食品长期短缺历史的结束,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由数量安全向质量安全转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贸易和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安全认证食品是我国今后食品生产大力发展的方向,对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也是今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

1食品安全认证概述

安全认证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特定的环境中,按照特定方式生产、加工,达到一定安全卫生标准,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相应产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产品。

安全认证食品的显著特征有:一是产地环境无污染。要求产地环境和周边环境中不能存在污染源,确保产地环境中大气、水和土壤的洁净;二是生产过程达到无公害化。生产过程中应用无公害的生产技术,控制、减少乃至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有效防止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三是产品质量确保安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无污染;四是通过专门机构的认证。安全认证食品是通过专门机构认证,并获得相应产品使用标志的产品。无公害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初级层次,绿色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中级层次,有机食品是安全认证食品的高级层次[1-2]。

国内安全认证食品发展经历了无公害食品发展阶段、绿色食品发展阶段。其中绿色食品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农垦系统启动基础建设,向全社会推进、加速发展,向社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全面推进3个阶段。

2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央一级的安全认证食品管理工作由3个部门分别负责,其中,无公害食品的管理工作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绿色食品的管理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有机食品的管理工作主要由隶属于农业部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负责。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的管理体制属于分块管理。

2.1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人为地将安全认证食品中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管理割裂开,导致安全认证食品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权限分属不同部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管理职能错位、缺位、越位和交叉分散现象。同时,由于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不完全相同,且它们之间是平级单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不够,难以形成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2.2认证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认证体系发展的时间较短,在认证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认证技术和能力、认证的普及程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认证体系不完整。目前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严重缺乏,缺少对申请认证的农业企业和农户在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申报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二是认证的客观公正性不足。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的认证机构与管理机构之间存在着联系,认证过程不能充分体现第三方认证的客观公正性[3];三是专业技术和人才不足,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体系建立的时间不长,对认证人员的培训不足,人员认证能力较差,难以建立我国专业化的安全认证食品认证队伍;四是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国际合作能力不强。安全认证食品认证方式和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程度差,认证的结果不能得到国际认可。

2.3市场准入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食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检验对象有限、检验项目单一;二是检测机构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对食品检测的专门机构很少,而且食品市场准入的检测手段简单;三是市场准入缺少有效的惩罚措施,问题食品的管理尚缺少必要的惩罚处理措施,问题食品的追根溯源比较困难。

2.4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缺乏完善的标准,还没有形成全面科学的标准体系。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设方面,对安全认证食品的各项质量指标难以全面、快速地检测。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方面,目前的安全认证食品认证体系是源头控制和末端控制,过程控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方面,对违反食品安全质量的行为没有彻底、坚决地惩处。质量安全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安全认证食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3完善食品安全认证的策略

我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仅依靠政府来解决安全认证食品管理上的问题困难非常大。需要从多个方面完善食品安全认证。

3.1优化管理体制

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我国应该实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政府管理层面上的协调统一,实施安全认证食品管理机构设置的三位一体,能够明确管理者的职能和相应的责任,减少冲突,提高管理效率。

3.2完善认证管理

建立统一、协调的认证认可体系,积极组建和完善认证咨询机构和培训机构。积极推进认证机构社会化改革,将认证机构改造成真正独立的第三方机构[4]。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认证机构从事认证业务的审核与认可,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和审核。加强认证的国际合作和互认,争取认证结果相互承认,提高我国安全认证食品认证的国际化水平。

3.3完善市场准入管理

完善食品市场准入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统一权威的安全认证食品标准体系,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质量的控制。提高市场准入检测水平,建立健全食品检测专业机构,并引进高技术检测手段,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3.4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健全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同时必须有严格的执法保障。科学制订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标准,减少标准执行时的交叉与重叠。加强贯标力度、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同时建立统一、协调和权威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

4参考文献

[1]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李正明,吕林,李秋.食品安全的开发与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绿色食品的管理机构范文2

一、基本概念

1、有机食品。有机农业是在作物种植、畜禽养殖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有机食品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经独立的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农作物、蔬菜、水果、天然产品、食用菌、畜禽产品、水产品、蜂产品、乳制品、调味品、饮料、酒类、中药材、花卉、林木、肥料、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纺织品、化妆品、土特产品、包装品等初级、高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2、绿色食品。绿色农产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3、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农产品。

二、三者的区别

1、管理机构不同。绿色食品开发最早由农业部(农垦司)发起,后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从属农业部领导,并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设立分中心;无公害农产品在农业系统内开发管理。有关农业部门从八十年代起就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新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对减少蔬菜农药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从2001年4月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四个城市进行试点。2002年7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农业部设立“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具体负责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下设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三个认证分中心,作为业务分支机构,分别依托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建,并承担具体认证工作。质量安全中心于2003年4月上旬正式开展试认证工作,产地认定工作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产品认证工作由质量安全中心具体负责;中国有机食品起步略滞后于绿色食品,归口国家环保局管理,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设有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并在部分省市设立分中心,基本上按照国外有机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要求运作,主要侧重于有机食品的研究、开发、检查、认证和国际交流。2004年为了统一规范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研究决定,国家环保总局原开展的有机食品认证认可管理工作交由国家认监委管理。

2、出发点不同。有机食品强调的是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产品,发展有机食品的目的是改造、保护环境;而绿色食品是利用没有污染的生态环境,两者在出发点上有本质区别。

3、在生产、加工要求上不同。(1)有机食品生产过程强调以生态学原理建立多种种、养结合的完整体系,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用化学品;而A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允许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化肥,不拒绝基因工程方法和产品。(2)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上有严格规定,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4、执行标准不同。有机食品执行国际通行食品标准,在《国际食品法典》中对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有明确规定,此规定是国际食品贸易仲裁的依据;而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是执行我国制定的相关食品标准,此标准不作为国际贸易仲裁的依据。

三、三者的共同点

1、都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为主要目标。

2、从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控制、最终产品的质量、产后包装、加工及运输到销售都有其相应的标准,产品采用标准化生产。

3、产品必须通过独立的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所谓认证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第三方证实产品质量的现代质量认证性质制度。认证机构属于第三方性质。质量认证的依据是标准。质量认证的合格表示方式是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并予以注册。

4、均采用标志管理。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都有特殊的标志。其中绿色食品把标志作为商标注册获得了证明商标,证明商标与一般商标不同,其特殊性在于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拥有证明商标所有权的第三方公证权威机构,不能在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该证明商标,而一般商标则可以在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拥有一般商标所有权的生产或经营企业可以申请并使用证明商标。

绿色食品的管理机构范文3

此次社会调从2013年2月份至3月,在雅安市雨城区内,选取了2个大型超市,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及家属区、创业商场、小型餐饮店等地,就雅安市雨城区居民(中老年人、中青年人、学生)对绿色食品相关知识进行了160份问卷调查,有效的调查问卷148份,其中男性68人,女性80人,其年龄分布为:20岁以下51人, 21岁~40岁42人,41岁以上的55人。调查内容主要围绕民众对绿色食品的认知情况和绿色食品的消费情况,以问卷调查为主,采访调查为辅。

调查的所有人员中有50%的人知道绿色食品,其中20岁以下人群(主要是学生)知道绿色食品为18.9%,21岁到40岁人群知道绿色食品达到33.8%,有47.3%的中老年人知道绿色食品。男、女性知道绿色食品的比例,女性高出男性十九个百分点。电视是人们获知绿色食品的主要的获知途径,有48.6%的受访者是通过电视节目或者广告听到绿色食品的,此外网络、商场人员推广等其他途径也对消费者了解绿色食品起到一定作用。

绿色食品分类及等级标志调查结果与分析

按绿色食品级别分,包括初级产品、初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按产品类别分,包括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畜禽类、水产类、饮品类和其他产品。

在我国,绿色食品可分为A级和AA级2类。A级,指产地的生态环境符合规定的标准,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物质,按照特定的生产操作规定生产和加工,其产品质量、包装,经检测检验等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AA级绿色食品,是国家最高级别食品,其产品的产地必须符合生态环境的质量指标,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有害物质,按照特定的生产规程进行生产和加工,产品质量、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有绿色食品编号和企业信息码,反映了生产企业、核准用标产品和商标。企业信息码:GFXXXXXXXXXXXX,GF为绿色食品标识代码,数字码1~6位为地区代码(按行政区划编制到县级),7、8位为企业获证年份,9~12位为当年获证企业序号。2012年8月1日后食品外包装上统一使用企业信息码。

知道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的市民有32.5%,不知道的有67.5%,在知道绿色食品的人中,有大部分的市民都不知道绿色食的分类。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绿色食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市民对绿色食品的理解很片面并不深入。我们认为可以加强对导购的培训,先让导购对绿色食品有全面的认知,在向市民推销食品时就可以更好地介绍绿色食品,从而使市民理解更多有关绿色食品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促销等活动吸引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关注。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调查结果与分析

普通食品指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一类食品。而绿色食品除必须满足普通食品的要求外还要具有: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有66%的受访者表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区别,有2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区别,有13%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其中表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区别的受访人中有一部分是从字面上理解有区别。

在调查中,有一部分消费者表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有区别,经过食用后,没有达到期望,认为实际没区别,有一部分消费者表示市场上的绿色食品是假冒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没区别,有一部分消费者没有正确理解绿色食品含义,认为“绿色食品”就是绿色的、新鲜的、野生的食品,种种原因,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心和认识。

对于绿色食品是看重营养性还是安全性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就雅安市雨城区的调查表明,有22.5%的消费者注重绿色食品的营养性,27.5%的消费者注重绿色食品的安全性,另有50%的消费者既注重绿色食品的营养性,又注重其安全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大部分消费者既注重营养性又注重安全性。现在食品行业出现了许多重大安全问题,使得广大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引起了绝大多数人的关注,因此,食品的营养价值也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绿色食品是安全、营养、无污染类食品的总称,大多数消费者正因此而选择。

是否选择购买比普通食品价格高的绿色食品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通过这次针对“绿色食品相比同一类普通食品价位高是否会选择”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发现57.5%的人会选择选购,其中5%的人优选绿色食品,而42.5%的人不会选择。

绿色食品价格定位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环境恶化、资源危机和食品污染等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问题。危害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生产和产品层出不穷,其中食品污染对人们构成了最直接、最大的伤害,相应地,绿色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问题:

(1)需求拉动表现不足。在我国中下层消费者中,基本无力消费绿色食品。

(2)在中上层有能力购买绿色食品的阶层中,并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信念和态度。

(3)据调查,由于全国许多城市没有进行展销活动,也未成立绿色食品销售中心,50%的人不知道绿色食品含义,包括一批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和企业负责人,以为天然食品、野生食品和绿颜色食品就是绿色食品。因此,没有真正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不会对它情有独钟。

(4)日常生活中,廉价食品占据优势,而在礼品与高档消费品中,他们着重“名牌”,即使偶然买到绿色食品,也不一定对其产生深刻印象。

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雅安雨城区人群对绿色食品的购买意愿达到57.5%,比例较低。

推广绿色食品建议和展望

1.进一步规范食品质量等级管理

我国食品概念繁多:天然食品、保健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QS食品、普通食品、营养食品等等,标志多,说法多,消费者难于理解食品这些概念和区别。因此,建议规范食品质量等级管理,规范食品属性与质量概念。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

由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不甚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淡薄,使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时,更倾向于价格较低的普通食品。将生产者行为、市场监管、传媒、消费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教育绿色食品消费,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在消费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选择绿色食品。

3.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规范绿色食品市场

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自从推行绿色食品以来,我国的绿色食品发展迅速,我国的绿色食品虽然涵盖粮油、果品、蔬菜、饮料、水产、畜产等农产品领域,但与国外相比还不够,绿色食品以种植类的产品居多。据报道丹麦有机食品占食品市场的10%,美、日、欧盟等国,绿色食品的贸易量每年都在以20%~50%的速度在增长,而我国的绿色食品市场份额接近0.1%。

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强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帮扶食品生产企业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生产绿色食品,普及绿色食品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另一方面加强绿色食品相关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加强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由于假冒绿色食品的存在,绿色食品给消费者留下了错误的印象。所以,应该从制度和监督的层面上做好绿色食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和市场规范,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和冒用标志查处,杜绝假冒绿色食品的出现,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消费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持绿色食品市场次序和形象。

绿色食品的管理机构范文4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抓好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学上的分类越来越细,广义的无公害食品包括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尽快与国际接轨。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绿色食品工作,年省政府以号令下发了《省无公害食品管理办法》,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又以号文下发了《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具体政策和措施。市在月初举办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技术培训班,为我们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技术保证。各级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要求我们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负起责任,努力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发展绿色食品是推动优质名牌农产品开发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加快推进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⒈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调整的重点就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在调整的思路上要由农业的外延系列的调整,逐渐转移到内涵系列的提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白色农业即微生物农业。我市近几年来大力施实六优工程,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在组织生产过程中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较少,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农药残留问题和收脱、贮藏方式的改进,大幅度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⒉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我国近期内农产品供求的基本态势可概括为需求制约,主要农产品过剩加重,价格持续走低,甚至出现农产品卖难。农产品销售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县集团生产的大米,过去在上海无人问津,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后,上海客商一次性就订购大米吨,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效益,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市镇是我省闻名的西瓜大镇,前几年由于没有申报无公害食品标志,瓜农的效益与其他瓜农相比没有什么优势。年该镇申报了无公害食品西瓜,在西瓜过剩的情况下,每斤无公害西瓜比普通瓜价格高元,农民仅此一项每亩就增加收入多元。

⒊有利于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未来更加关注健康、时尚,城乡中富裕了的阶层渴望得到绿色无公害食品,也对食品质量的多样、优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由温饱食品向纯天然、无污染、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迎合了人们对这方面的需求。

⒋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关税壁垒逐渐消除,但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格,食品安全性的绿色壁垒正在筑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与品牌的竞争,而绿色食品具有安全优质、营养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尤其是农药问题,已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严重威胁,以茶叶为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提高了茶叶进口标准,因达不到质量标准我国出口茶叶被拒收、退回原产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快绿色食品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应对入世挑战,抢占国内外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农业。

⒌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生产规程不科学,如乱用农药、滥施化肥,往往会造成生态环境局部污染,物种多样性减少、天敌破坏。加快绿色食品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利于美化、绿化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显著,相得益彰。

二、明确重点,加大措施,加快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

绿色食品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绿色食品的产业发展,我市与其它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县仅集团就一次性地申报个绿色食品品牌,其它县市均有起步。面对现实,各级干部要自我加压,加大工作措施,推进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近期内我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主要以发展无公害食品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也可以直接申报绿色食品。具体讲要抓好五个方面的措施。

⒈因地制宜,明确目标,实施重点开发。结合我市资源优势,我市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发展重点:一是粮油产品。以米业公司为龙头创建我市绿色食品大米品牌;酒厂要增加品牌的内涵,创建绿色食品酒;粉丝加工厂要进一步改造升级,创建无公害食品粉丝;以油脂公司为龙头,创建我市绿色食品食用油品牌。二是瓜果类产品。目前我市几个规模较大的柑桔场要加强联合,组建柑桔产销协会,以协会名义申报无公害食品标志,西瓜、葡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创无公害食品标志。三是茶叶。我市茶叶生产已具有一定基础,茶并已获得省十大名茶称号,市特产开发公司对各大茶场要加强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质量,创建无公害茶叶品牌。四是蔬菜。以蔬菜生产基地、城郊蔬菜生产基地、菜生产基地为基础,发展名优蔬菜、特种蔬菜生产,创建无公害蔬菜品牌。五是畜禽蜂产品。猪、的养羊、的黑山羊、鹅、的山区养蜂,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技术,建设无公害猪、羊、鸡、鹅、蜂养殖基地,培育品牌,创建我市畜禽、蜂类产品无公害或绿色食品。六是水产品。发挥我市水产品优势,以鳜鱼、青鱼等品牌为基础,申报水产品无公害食品标志。七是食用菌类产品。以食用菌基地、双孢蘑菇基地为基础,巧借外援,大力发展我市食用菌产业,创建食用菌绿色食品品牌。八是饮料及其它产品。我市浓缩果汁加工厂项目已初步达成协议,要高标准建厂,高起点注册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饮品及相关产品。各地要明确重点,把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责任人,以企业、协会为载体拿出强有力的专班和措施,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

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基地建设。开发绿色食品,是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在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中执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生产资料,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高标准建设粮油产品、瓜果、茶叶、蔬菜、畜禽、水产品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构建市场竞争的规模优势。在基地建设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严格控制农药、激素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施用,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一是要加强绿色食品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我市在建的科技工程如生态农业建设、退耕还林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加绿色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治工业三废污染,为绿色食品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二是要发展绿色食品种子种苗产业,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种子种苗资源,满足绿色食品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大力推广无公害的生产技术,积极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绿色食品生产准用的高效低毒残留化学农药。四是推广使用绿色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以及绿色食品包装材料。

⒊抓好农产品加工,确保品质,培育绿色食品市场。一个优质品种,要有配套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从引种制种、生产栽培、采摘收获脱粒到加工包装的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生产。目前我市农产品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收获加工过程中不注意质量,如普通存在公路脱粒的现象。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要注重绿色食品加工工艺的引进和应用,制定绿色食品标准,包括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贮藏运输技术规程,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保障绿色食品的质量。要加快培育和建设绿色食品市场,带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在城区要建立绿色食品专卖店,超市设立绿色食品专柜,并依托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在等大中城市设立我市绿色食品销售窗口,逐步建设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⒋培育品牌,加速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今年,一定要实现我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志零的突破,力争今明两年全市标志数达到个。要加强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从长远出发,舍得拿干货,做好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工作。全市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标志的申报,由享受标志的有关单位向农业部门呈报,再由市农业部门向上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申报。

⒌严格管理,确保安全食品的质量信誉。要按照《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贯彻落实,规范绿色食品的生产与市场行为;二是把绿色食品技术落实到实处;三是开展经常性市场打假工作,纠正不规范使用绿色标志的行为。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确保我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绿色食品的管理机构范文5

【关键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安全监管;会计改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绿色食品”四个字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证明商标,未经注册人许可使用已注册商标是侵权行为。会计工作在监管部门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绿色食品安全监管与企业会计改革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促使绿色食品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食品是特殊商品,至关重要。绿色食品正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与经济问题的日益关注, 渗透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发展绿色食品已成为 21 世纪食品发展的主流。黑龙江省是全国绿色食品开发起步早、发展较快的省份。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正以良好的态势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11月6日―9日,第十五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在上海国际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举行,我省共组织37家企业的大米、食用菌、山产品、饮品、蜂产品等400多个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展,黑龙江绿色食品大省形象进一步树立。

当前,绿色食品工作已经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部对绿色食品的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要求以绿色食品引领农业品牌化,以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以标准化来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食品作为国家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品牌的背后是以强大的政府公信力为保证,目前媒体和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容忍度越来越低,容不得任何闪失,要求必须严格认证审查和证后监督管理。

企业是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源头,是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的主体。会计作为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其基本的职能是通过簿记对经济活动过程加以记录和反映,并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和评价。总体来说就是反映和监督。落实到绿色食品行业来说,由于绿色食品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再加上当前我国绿色食品安全质量出现问题的事件接连不断,会计工作对绿色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安全监管的会计改革

用黑龙江省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测度与分析,得出竞争力指数为80.89,说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处于一般水平。绿色食品经营企业法制观念不强,风险意识不够。尤其是第一责任人只重生产经营,忽视安全监管,只重利润,不顾绿色产品质量安全。其实,绿色食品安全违法的责任成本很高,如食品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的处罚、信誉缺失和市场丧失损失、企业老板被法办等,国家必须对绿色食品的会计工作进行强有力监管。

保障绿色食品安全,会计应有所作为。李功奎等认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消费者的“逆向选择 ”,最终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我国《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规定证券上市公司应当公告和披露财务报告信息。从我国法律规范和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来看,强制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只是针对上市公司,而对在企业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并未强制要求,除特殊情况外,中小企业主动对外报告和公开披露信息的很少。我国的绿色食品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由此会计信息报告与披露情况可见一斑。

绿色食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在受到传统会计核算方式和收益的双重影响下,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决策内容都会使核算和管控孤立。绿色食品企业认为成本核算是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只要了解企业每月的经营情况就可确定,却不能真正的理解核算所得出数据信息的真正含义,不能很好的把核算与监管控制之间进行结合。得不到准确的成本核算数据,便不能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绿色食品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管控。绿色食品企业应根据国内外经验、评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安全监管的会计改革策略,这是本文的实践意义所在。

三、保障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安全监管的会计改革策略

(一)改革会计信息报告与披露制度

绿色食品企业应改革的会计制度,实行绿色食品企业成本信息披露制度。产品成本报表一般当作内部报表,不对外披露。而对绿色食品企业来说,为保障绿色食品安全,应尽快实行“成本报表有限披露制度”。绿色食品生产经营成本及其构成是关于绿色食品安全的重要信息,也是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绿色食品成本构成分析,可以解读到有关绿色食品质量信息,比如,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可以了解绿色食品原材料构成和消耗情况。企业定期向各级政府的食品监管、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等部门披露其生产经营成本及构成信息,以便于其有效监管。

(二)建立企业绿色食品安全保障基金

建立绿色食品企业从成本中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基金,增加对绿色食品安全的投入。颁布相关会计法规,强制规定绿色食品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基金。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行从税后利润提取食品安全保障基金是可行的,企业也可以接受。计提比例设置一定限度,如不超过成本总额2-5%,以缓解因保障基金计提增加成本而减税的问题。鼓励支持绿色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保障基金,保障绿色食品经营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风险化解。

(三)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

社会责任会计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它为中心进行计量、记录核算和监督。通过设置“绿色食品安全成本”和“食品安全收益”及“无形资产――绿色食品安全品牌效益或商誉”、“质量成本”等账户,核算企业为保障绿色食品安全额外耗费以及由于企业在绿色食品安全方面业绩卓越而形成的良好信誉所获得的超额收益。针对各国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建立并完善黑龙江省省绿色食品责任会计核算体系,促使企业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 SA8000的绿色食品,增大绿色食品的出口量,使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在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主动和优势。

(四)实施绿色食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实施绿色食品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内部控制。绿色食品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构造各类风险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对供应链各节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风险源、风险征兆进行不间断地监测。绿色食品企业应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系统。风险管理部门使用公认的风险管理框架,负责企业的风险战略规划制定、风险因素监控、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工作。企业也可利用内部审计来完成重大风险的管理职能。

结语:切实做好企业会计工作对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对黑龙江绿色食品安全监管的会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当从理论与实践、法律与道德、以及社会全体人民中展开,这样才能使绿色食品企业会计工作呈现出新面貌,使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张志华, 谈食品安全与企业会计改革[J].中国证券期货,2012(5)130―131

[2] 张志华, 基于食品安全的企业会计改革与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3 年第 3 期(上)32―35

绿色食品的管理机构范文6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green fruit and problems existed in its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

关键词:绿色果品;内涵;问题;应对措施

Key words: green fruit;content;problem;response

中图分类号:TS2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234-02

1绿色果品的内涵

“绿色果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果品。从广义上讲,绿色果品应该是优质、洁净,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在安全标志下,品质、营养价值和卫生安全指标有严格地规定的果品。目前,世界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对绿色果品的标准要求方面存在差异,如英国、美国、日本、欧盟有各自的标准体系,西方发达国家统称为“有机果品”。

2发展绿色果品存在的问题

2.1 产地环境质量较差产地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绿色果品的产品质量。人们为了追求高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再加上工业污染(如废水、废气、废渣等)严重,部分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大量的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屡禁不止,均对果品质量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2.2 生产者观念落后生产者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色果品的生产。部分生产者对发展绿色果品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技术培训,应有的农技知识掌握不足。在生产中,把经济效益放第一位,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对环境和果品安全考虑较少,更上升不到可持续发展的层次。严重的短期行为,致使生产的果品不具备绿色食品要求。

2.3 生产标准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差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发了一系列绿色果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地农业环境标准,但是相关规章制度、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还不完善,果农掌握起来有难度,并且难以操作,不按标准生产的行为仍然存在。在绿色果品生产中,缺乏一个科学、客观、使用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致使果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2.4 社会对绿色果品的认知程度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大大增强,消费观念出现重要转型――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绿色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而这又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向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环境方面转变。广大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所持的消费心态不完全一样,甚至有较大的区别。从总体上来讲,目前还处于心动而没有行动的阶段。

另外,一些地方的领导对于绿色果品思想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于开发绿色果品缺乏系统性认识,缺乏绿色果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和目的的根本性认识。各地缺乏对绿色果品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政府措施不够得力,保障手段缺乏,在政策、措施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2.5 绿色果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一些绿色果品生产者仅仅为了一个“绿色”卖点,认为通过认证了事,没有在提高质量和加强管理上下功夫,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对绿色果品的品牌保护不力,使假冒侵权盛行。据对某果品批发市场的调查显示,在市场批发的果品中,有近20%的产品包装上印有“绿色食品”字样,其中近80%的“绿色食品”是假冒产品。此外,绿色果品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2.6 产销脱节问题较为突出目前,绿色果品产地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尚未遭到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山区。据统计,绿色果品地中,近70%分布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绿色果品的消费群体则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地和消费地距离太远、供货困难。同时,绿色果品产地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与绿色果品营销企业未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产供销“快速通道”尚未普遍建立。

3应对措施

3.1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认知水平绿色果品的生产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制定与执行、产业规划与实施、科技标准制定与执行、检验监管等各个环节,需要财政、农业、工商、质检、卫生、环保等部门的配合,同时也需要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绿色果品知识宣传、培训与教育,不断提高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身素质以及质量安全意识和生产经营水平,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营造良好的优质果品发展氛围,将绿色果品开发向深度与广度推进。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的扶持推动是发展绿色果品的关键。首先,各级地方领导要对绿色果品及其开发进行全面的系统性的认识;其次,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实行项目与果品质量建设挂钩,以项目带动果品质量的建设进程;第四,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利用外资,实行股份制等多种模式,发展特色绿色果品。

3.3 做好绿色果品农业基地组建的试点示范工作绿色果品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路子。关键是抓好龙头企业,示范户、村和基地三个层次的示范,以摸索经验,带动面上发展。要在重点抓好开发早、潜力大、效益好的现有绿色食品基地的基础上,选准主导产品,确立开发重点,建立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

3.4 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对已有的标准进行完善和修订,制订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绿色果品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加快制订针对特色绿色果品的系列技术标准。

3.5 加强绿色果品质量监管质量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也是市场竞争的筹码。加强绿色果品的质量监管,加快绿色果品技术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使其更具竞争力;全面推行企业年检工作,保持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质量抽检力度;加强监管,进一步发挥地方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对极少数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以及不按管理要求去规范的企业,将坚决、及时地加以处理,确保绿色果品内在质量信誉和市场品牌形象,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3.6 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开拓绿色消费市场在市场定位上要瞄准绿色消费市场,在产品策略上要突出绿色品牌效应,在价格上应加入环保方面的投入,制定高于普通产品价格的绿色产品价格,以顺应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在外包装上应选择无毒、无害,并可回收复用的材料,并尽可能简单化和节约材料,使绿色产品构成一个完整的绿色有机系统。在销售渠道上要选择绿色渠道。经营者可以直接在大中商场设立绿色专柜;实力雄厚的经营者还可以组建自己的绿色产品销售公司,直接控制分销渠道;需要借助中间商销售绿色产品时,要着重考察中间商的信誉、环保意识,谨慎选择。在促销方式上要通过传递绿色信息来促进产品销售。

参考文献:

[1]陈福明.绿色食品产业与中国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87-1188.

[2]刘连馥.绿色食品导论[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