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范文1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从近些年的教育来看,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日渐发展促使资源管理呈现出高效性,同时也体现出网络技术管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大部分人已经掌握计算机能力,但是由于网络管理方面缺乏技术更新,这就使网络技术管理对策方面存在着问题。网络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利,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网络安全性、高效性以及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

一、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1.高中学生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促使高中阶段学生更加关注高考科目教学,进而并不重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这就使高中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能力较为薄弱,缺乏计算机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同时也为高中教师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提出了挑战。由于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技能以及知识技能方面认知存在着片面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缺乏有效规划,再加上高中生计算机技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不利于构建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直接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2.教学理念与时展相脱节。由于受到高中学校环境方面制约促使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并不是非常重视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这就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理念与时展需求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教师实际教学方式非常陈旧,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地位,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计算机网络教学成为了单纯性文化理论课程,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甚至容易激起学生逆反心理和叛逆情绪,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二、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创新对策

1.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理念。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促使高中需要转变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限制,结合信息化发展特点来构建新型教学理念,提出有效教学方式,提升高中学生思想认识,进而不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高中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基础课程与提升课程相结合教学方式,进而促使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进行提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注重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设置网络维护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有效满足学生兴趣需求,充分调动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总之,高中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限制,构建多维度以及多层面评价考核方式,通过综合性考核来提升高中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

2.提升高中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应用能力。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开展特色化教学,利用较为轻松学习方式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需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利用创新技术来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实现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迁移,促使学生能利用课堂中所学知识来有效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高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来构建高中计算机网络教学创新实践模式,提升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增加实践比重,促使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提升高中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提升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

3.构建创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作为一门抽象性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为了能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有效性,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设计,结合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特点来设置特色化课堂,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计算机上机操作相结合教育方式,在坚守理论知识之后进行上机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创新型特色化课程体系,提升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效率。

三、结语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促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经济地位越来越高。作为高中教学的关键性学科,计算机网络技术能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有效推动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创新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有效性。因此,高中计算机教师需要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提出创新对策,利用多样化计算机技术教学方式来摆脱传统思想年制,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方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策略探索[J].中文信息,2015(11):21-2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范文2

关键词 高职;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7-0054-02

随着信息网络化需要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监测,网络软件开发、测试等方面的人才,因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同时也迅速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新的增长点。但随着企业对计算机人才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很多应届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出现这个问题的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不少高校开设的课程都处于一个系统化学习的过程,学习内容广,但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够,不能够独立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为了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有必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进行思考以及重新定位教学内容,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设法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由此,职业教育课程应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结构的系统化,课程开发中就需要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其目的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形知识――经验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校企合作,深化“工学交替、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建网”、 “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能力,面向计算机网络企业和领域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网络规划、组建、应用、管理与维护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培养目标,将其分为培养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其中网络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开发主要包括网站前台设计与网站后台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主要包括网页设计、网页美工设计等。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建、开发及艺术设计3个方向的工作过程相联系。首先,通过调研确定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3个方向的岗位群;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是完成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最终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又高于之);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工学交替、“双证”课程的融合。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运作

3.1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第一阶段为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利用学校的实训教学设施,开展各项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实验实习、教学实习、综合实践及专项技能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第二阶段为毕业实习期间。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企业生产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强化岗位技能训练。此阶段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岗位参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在重点训练岗位技能项目的同时,熟悉生产环境,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其应对生产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3.2建立过程+结果的考核评定方法

对学生的考核评定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基础技能项目考核和课程技能考核。基础技能项目考核具体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前进行,各系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技能考评小组。考评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定基础技能项目考核成绩。

第二步为岗位技能考核。具体安排在学生就业前进行,主要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考核,学校派出专业教师督考。

3.3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保障

为了加强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保障,我们建立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时间。理论教学以够用、实用为度,重点阐述与技能相关的基础理论。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拥有一定数量、具有良好实施设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条件。几年来,学院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毕业实习(岗前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保障。建立加强“双师型”的教师团队,这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的实施必须以行动为导向。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学习、思考、总结、提高,通过过程完整的具体的工作活动,从中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这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教学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是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范文3

关键词:教学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高效发展;信息共享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高校的任何活动都紧密围绕着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已经受到高校的广泛关注,被普遍应用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时展的必然需求,能够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效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开展教学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涵盖高校信息管理制度规范与人员管理、教学设施管理等众多功能的信息平台,为全体师生提供教学与学习、科研的场所。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采集各类信息,展示在同一界面,有助于对师生身份进行统一识别,构建教学系统总体框架,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是高效网络化教学的重要条件,构建教学管理数据库,能够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有效融合。数据库中包含课程与考试等众多教学信息,高校在构建数据库时也应当加强教学设备与设施的支持。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管理教学活动,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教师在系统平台上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网络评价,通过在线交流与信息反馈,了解学生近阶段的学习状况与个性化发展,从而制订并完善教学方案。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高校教学管理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高校教学管理的意义。当前中国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质量也有所提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难以承载大容量的信息,教学管理方法无所适从,难以满足学校信息化构建的需求。传统的信息采集分析、存储与传递具有滞后性,对于隐藏的教学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高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有效推动现代化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体现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高校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存储与传递,为师生提供相应的服务,帮助教师制订并完善教学计划,有助于做出科学、正确的管理决策,使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2.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理念对管理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教学观念对于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决定性作用。大部分高校教务人员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过于重视技能应用程度却忽略了落实依据的文化与制度,限制了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高校教务人员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管理理念的束缚,并未正确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虽然部分人员对信息化教学管理有着初步认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却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手段与方式,难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优势。由于教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计算机网络人才较为缺乏,使得高校教务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偏低,教学水平落后于师资团队。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尚未统一,难以实现教学的集中管理,由于并未设立专门负责技术应用的部门,难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集中管理,尤其是人员与制度难以得到保障。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以校园网为基础,将教学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以供师生查阅。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师生并未在网络平台上获取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在信息查询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比如网络课程教学视频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难以满足师生的发展需求。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

1.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应当扭转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学校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对教学管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着正确的认识。高校可以举办信息化管理讲座,增强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认知,有助于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所以应当进一步加强并完善高校基础教学设施设备,能够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考核机制,通过设置奖励与惩罚等众多机制激发教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学校信息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2.构建高效管理团队,提高教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时代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发展也是如此,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构建高效的管理团队才能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高校首先要提高教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促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自主学习,并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等,树立信息化发展思路,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由于高校规模扩招,学生数量逐渐增加,教学管理工作复杂,信息量较大,对于相关人员的信息处理要求较高,所以学校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职务权责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升教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从根本上加强教学管理力量,构建并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吸收社会专业人才,为高校教学管理团队建设提供生机与活力。3.构建高校的统一管理制度,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为了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化发展,应当结合时展需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高效的集中管理体制,从而对高校各部门进行集中管理,设置专业信息管理部门,能够保证管理原则与方法的统一协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加强高校各部门间的交流沟通,实现信息的在线共享,通过在线交流沟通实现高校的统一管理,有效推动各部门加强协作,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优势,保障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改革和创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高校信息化教学案例效果进行实时监督与评价,有助于体现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与弥补。4.加强高校信息化开发力度。当前普遍高校教学信息存在滞后与分散等众多问题,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强化对信息的开发力度,保障高校信息库与时俱进,能够体现时代的发展特色,满足广大师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完善信息数据库,摆脱传统信息管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开放性信息数据库,有助于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务,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高专业知识与综合素养,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范文4

关健词:职业学校;网络;动手能力

在中专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一定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缩小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差距,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注重在课堂里进行理论教学,从而造成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状况呢?最近几个学期中笔者尝试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强化职业技能意识

在我们学校中,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升学,另一条“腿”是就业,但一直偏重于升学。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也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动手实践教学由于条件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根本无法进行。在就业班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理论知识没有耐心,有的教师上一节课就是“凑”满一个“45分钟”。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的低下,最终导致学生虽然学习过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但不能进行组建网络或从事网络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必须就业,我校中专生每年有1000多名新生,二年后参加对口单招入本科数一般在60人左右,加上大专约150人,升学人数与就业人数相比为1:4,升学的比例较小。这就使得我们学校必须加强就业这条“腿”的建设,使实践教学更直接接近生产第一线,因而我们的教育观念要变,教学模式要变,教学方法要变,教学内容要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使教学能够面向社会,贴近市场,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应从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转变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以强化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优化课程安排,突出网络技术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为了培养出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课程安排必须强化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笔者所任教的2002级计算机网络班第一学期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二学期又开设了小型网络构建,这两门课程,其中有相当章节有重复之处,(在计算机专业课中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课程也出现这种情况,如计算机原理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也有部分内容相重复)。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造、合并、优化,根据专业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提取,消除多门课程中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完全可以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另外还可以删改一些陈旧过时的、偏多、偏高、偏深又不实用的理论章节,减少理论教学时数,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或重点,而教学计划是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要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必须改变旧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体现“实际、实用、实践、实效”原则。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质量,我们要制定单独的以培养学生网络技术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实训教学计划。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网络技能培养目标(即通过各个网络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定学生网络专业技能在毕业时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分阶段的实践性教学安排,规定出各阶段在总体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培训内容、教学目标、考核标准等。这样就明确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便于达到实践性教学效果,真正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有利于学生网络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以笔者从事网络教学的经验来看,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应达到1:1左右。

三、加强师资培训,增加教师实践动手的机会

由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技术以及通讯技术发展迅速,大家有目共睹,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知识的更新必须紧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即使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未必算得上精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职能部门要为培训教师提供方便,比如在市骨干教师培训中,笔者认为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效果相当不错,以后这样的培训可以多进行一些。

质量和特色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保证,关键是教师;教学特色的建设,关键也是教师。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发展要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在学校工作中,现在仍然采用的传统的管理方法,评判教师标准是: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备课、听课笔记认真工整,上完该上的课程,学生不出“乱子”,这些教师就是敬职的教师。将专业课教师固定在学校里,很少有机会到外面参与网络实地设计和施工,因此,教的东西在现实中往往用不到,要用到的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教。我们希望能够“走出去”,到有网络建设单位进行网络实地设计、施工,了解所教专业在工作实际中的情况,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2003年暑假期间,有单位为了组建网络,曾聘本人作为他们计算机网络顾问,从硬件到软件安装调试,全程参与,在此过程中笔者收益非浅,学到许多以往在书本中无法体验的经历。除此之外,我们也希望“请进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相当技术设计人员为我们进行培训,学校也可选送我们去高等学校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四、重视实践场地建设,让师生参与建设过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实际训练,没有实践场地,教师也只能纸上谈兵。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办已有多年,网络技术实验机房,只是今年才开始建设,建设的原因是骨干教师培训需要用到该机房,否则建设该机房还有可能一拖再拖。学校建设机房等实习设施的目的往往是由于上级检查,或者为了某些专业验收等等,当然这些检查与验收都能促进实践场地的建设。

在网络机房建设的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参与建设的整个过程。从拿到旧电脑,开始运用什么方案连接电脑,安装操作系统,到做连接的网线,再到配置服务器,都在本人带领之下,由学生全程参与。可以说在这次机房的建设过程中,本人和学生都学到不少的东西,这使笔者更坚信“教学相长”。

建立校内、校外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希望学校网络技术实习基地建设作为大事来抓,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实践动手提供空间保障和物质基础。我们可以在建设网络机房的过程中,让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建设网络机房,在建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学到过硬的职业技能。每一批学生学习结束后,可将各种设备打散还原。新的一批学生学习网络技术时,从计算机硬件到软件的安装都是学生自己完成,安装完成后,再进行网络相关软件实习工作,这样也可节省学校资金,使学生较早地接触未来的工作岗位,强化从业意识。

五、针对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法

如果学生平时学习只是理论,考试用动手实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网络技术考试,通常考前老师给个范围,学生根据这个范围去背,这种方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传统的考试方法带来的弊端是: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到了考前搞突击,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学生考试作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urriculum system is the cor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becomes the key to construct professions.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hasizes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Problems emerge in some curriculum systems,such a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With analyzing tasks and processes of vocational posts and determin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teaching projects,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be rebuild or construct,to build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th ability as the core,and to meet the goal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s.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curriculum system;professional competence

1 引言(Introduction)

课程体系就是一个专业全部课程的综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2]。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等基层岗位,强调专业能力的训练[3]。所以从普通高校继承、压缩来的面向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领域专业课程体系不能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建设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针对该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和建设的思路,根据岗位需求确定专业能力,根据职业专业能力确立专业课程群。根据我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社会定位,提出了突出特色的专业能力结构,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出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最后对未来更深入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展望。

2 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at present)

(1)受限于传统课程体系的结构和课程模式

传统课程体系特点是以知识理论体系和系统知识的传承为目标。其课程与面向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相左。所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面向系统专业理论和系统知识学习的体系,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缺乏先进理念指导、违背认知规律

职业导向、工学结合、能力本位、学生主体、项目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等重要原则,在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中没有充分体现。专业课程体系往往按照专业的知识逻辑安排课程,没有按照建构主义学习观构建,不符合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初学者认知规律[4,5]。

(3)受限于人和教材

因人开课、根据教材开课是传统课程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课本的名称和内容排列课程顺序,忽略教学目标。

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Ideas of 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NT)

(1)岗位(群)分析

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首先联合企业,双方共同以职业岗位群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确定了“建网、管网、用网”三个主要的岗位群和对应的任务,详见表1。

(2)确定职业专业能力

依据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专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详见表2。

围绕着这三个层次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课程体系建设个性化的原则,提出了“基本能力标准化、核心能力个性化、社会能力多元化”的能力培养理念,将其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构建课程体系的主导思想。

(3)设置专业教学项目和课程

根据工作岗位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专业能力培养目标逐级分解成综合能力、单项能力目标,在课程中完成综合能力和单项能力的训练。在构建教学项目和课程设置的顺序时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在课程的评价考核时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详见表3。

(4)设置“理实一体”的课程内容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系统理论知识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分散到每个项目中,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并开展教学,实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4 结论(Conclusion)

课程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持续的建设过程。随着课程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首先,还需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的需求做进一步的调研,完善教学项目和课程内容。其次,在强化能力训练的同时需要对学生自主时间学习引导,突出第二课堂的作用和地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社会实习。最后,通过更广泛地参与或举办技能竞赛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将竞赛内容分解并融入到课程当中。改进后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池瑞楠.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7):65-67.

[2] 张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3,(1):338-339.

[3] 谢锦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教育,2009,(8):45-47.

[4] 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1):23-24;26-30.

作者简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互联网;新媒体;影响

中图分类号:TP393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后出现的技术,该技术以网络协议为基础,是连接全球内独立且分散的计算机的集合。在连接过程中,光纤、双绞线、电缆、微波、载波、通信卫星均为连接介质,不仅可以实现软硬件资源及数据资源共享,还可以对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处理和维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1 高速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通讯网络技术为支撑,可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提高协议处理的效率以及网络服务的品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这就要求通讯网络技术必须满足更多数量、更多类型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与此同时,还必须保证用户信息传递的高效率,以良好的网络性能确保信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灵活管理,从而推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

1.2 综合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仅是计算机领域的革新,将其运用到传媒、教育、科研、医疗、企业管理等领域,同样推动了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这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综合化的网络技术,必将引领现代社会各个产业的改革与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利于加快社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其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实现工业高效化发展、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其三,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了市场经济传统的运行模式。

1.3 智能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不断提升网络数据传输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应用接口、路由选择,以及更完善的网络管理和拥塞控制,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不再是以典型IP服务所提供的固定编码和标准分组格式,而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将网络内部执行转变为用户指定的应用执行。

2 互联网新媒体概述

2.1 互联网新媒体的内涵

互联网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是由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互联网络,具备超文本、超媒体连接的特点,能够提供远程登录系统、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文件传送、BBS、万维网、即时传呼、聊天视频、网络新闻等功能。互联网新媒体是以网络为主体的传播平台,利用数字技术、网路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娱乐服务、商务服务、传播信息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互联网新媒体之所以被称为“新”媒体,是因为这种媒体形式实现了媒体产品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转变为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突破了传播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突出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推动了媒体发展的巨大变革。

2.2 互联网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1)大众化。近年来,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网络的普及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比较有序,无论是资源、技术、设备还是用户都发展快速,网络媒体的大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以及国内各大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而使得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都获得了不断优化,终端产品的整体价格也大幅度下调,用户上网门槛的降低为更多社会公众接触网络新媒体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新媒体的大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2)多样化。网络本身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先进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也都应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其应用性和融合性也都越来越强,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它的功能也随之变得多样化。网络新媒体多样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上:其一,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如网络通讯、网络社区、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等,这些都是“新”的信息传输、交换途径;其二,网络专业性增强。专业的网络服务现已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一大特色,如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上银行、网络新闻等等,同时各种“新”服务形式也正在不断涌现,网络新媒体多样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融合化。目前,网络媒体正在向宽带、移动和三网融合方向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用户、手机用户都大幅度增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也随之不断加快,3G网络的正式开通,使得3G用户群体越来越多。同时三网融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人们在使用各种多媒体业务时更加方便,这不但有利于促进移动多媒体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推动网络创新,进而促进产业文化升级。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

3.1 对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影响

(1)对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打破了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对称、不均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送,不受地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严重影响了信息传播的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互联网新媒体拓宽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传播便捷性提供了技术平台。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门户网站,均都能够为受众提供24小时不断更新的新闻讯息,这是传统媒体难以做到的,体现了互联网新媒体“新”传播途径――网络传播的优势。

(2)对受众互动的影响。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覆盖率的日益提高,计算机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通过网络媒介将庞大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兴趣爱好的受众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进而有利于调动起受众接受网络信息的热情。此外,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为受众设置了交流平台,使受众可以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参与信息传播,增加了网络信息的浏览量,有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热点新闻的关注度,提高网络信息传递收益。

(3)对信息传播即时性的影响。实现信息传播即时性是互联网新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互联网新媒介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第一时间内新闻事件,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重大反响,而传统媒介在新闻事件时需要经历一定的制作周期和传播周期,虽然能够保证信息的优质性,但是却牺牲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为此互联网新媒介成为了即时信息传播的首选载体。

(4)对信息保存的影响。相比较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媒介而言,网络信息具备更强的保存性,在简单的操作下便可以将自己所需的信息完整地保存在电脑上,并且不会增加额外的保存成本,在用户需要时可以不限次数、不限时间地调阅。这种“新”的信息保存方式,突破了以纸质为保存载体的限制,有利于减少纸质保存新闻信息所占据的空间,也弥补了纸质保存载体易丢失、损坏的缺陷。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仅仅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便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

(5)对信息内容结构的影响。在线视频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也随之向声音化、图像化、直播化的“新”方向发展,从而带来了信息传播内容结构的重大变革。在线直播可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既可以直播新闻、实事等信息内容,也可以上传用户周边的社会现象,这使得互联网新媒体的信息承载量不断增大,信息来源渠道更为多样化,使得信息内容结构不断创新。

(6)对信息传播成本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渐成熟的环境下,互联网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低成本运作,借助于网络平台信息几乎不需要付出费用,这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有着本质区别。传统媒体需要耗费一定人力、物力、财力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其成本相对较高,而互联网新媒体则省去了绝大部分信息传播成本。

(7)对受众地位的影响。传统媒体将受众置于被动的地位,只能让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并且传统媒体缺乏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而互联网新媒体可以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为受众提供了“新”的主动获取信息的途径,受众通过收索引擎能够自主地选择信息、获取信息,同时还能够在交流版块实现受众与受众、受众与传播媒体之间的交流,使新媒体及时掌握社会舆论导向。

3.2 对互联网新媒体传播载体的影响

当前,我国已初步建成3G网络,标志着通讯网络与互联网的正式融合,不仅拓宽了互联网新媒体的覆盖范围,而且还使无线设备成为了媒体传播信息的“新”载体。随着手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智能手机逐步代替了仅有通讯功能的传统手机,因其具有独立操作系统、PDA功能、无线接入互联网、人性化设置以及可支持第三方软件等技术优势,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通过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各种客户端,能够使其具备与电脑类似的功能,如信息浏览、发表观点、关注热点问题等,凸显了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优势,可以说,手机互联是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向。为此,新媒体也将手机作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终端设备,纷纷开发了各种软件,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了解生活服务信息、浏览社会热点动态的需求。目前,互联网新媒体可为手机用户提供信息定制服务、个性化服务,使得互联网新媒体从提供全面化信息向提供专业化信息“新”方向转变。

3.1 对互联网新媒体产业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媒体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各大商家开始意识到互联网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的优势,纷纷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传播渠道实施营销宣传策略,在网络平台投入大量广告,以获取良好的宣传效果。如2012年,京东、苏宁、国美三大电商的价格战可谓是收效显著的网络化商业炒作,三大电商纷纷在网络上发表信息要打价格战,使得众多网民对此深信不疑,虽然价格战仅是一种商家的炒作,但是却通过网络信息传播达到了提高产品销售量的目的。除此之外,在电子加密技术、安全浏览器等网络安全技术逐步完善情况下,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这些网络安全技术可以自动识别钓鱼、木马网站,为支付宝、财付通、网银等网络支付工具创建安全的运行环境,从而使电子商务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商务形式。如以淘宝为例,仅2013年双十一狂欢节一天的交易额就超过了350亿元。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互联网新媒体这一“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4 规范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建议

现阶段,互联网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弊端,如传播信息真实性差、传播侵权、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对社会舆论导向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以规范新媒体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其一,突出管理重点。由于网络媒体的应用范围较广,所以在管理方面应当区别对待,可针对各种网络媒体形式确定管理的重点,如对电影、科技类可适当放宽监管,对于一些专业报道政治新闻的网站,则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其二,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媒体存在较大的差别,故此应采取更加完善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管理,同时,还应加大立法,使网络媒体的管理真正有法可依;其三,应对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网络媒体的管理任重而道远,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可行的管理机制非常必要,这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行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其四,发挥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建设新闻网站,使网络媒体肩负起网络宣传的责任,强化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

5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趋智能化、高速化、综合化,势必会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互联网新媒体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有利于使信息传播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即时传播,而且有利于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丰富信息服务方式,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受众参与度,实现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为此,互联网新媒体必须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断创新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从而推动新媒体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思浩.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信息传播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8(2).

[2]朱浩.网络技术发展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影响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8).

[3]苏滨.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2(5).

[4]王英任.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2.

[5]陈颖芮.探析互联网新媒体促进传媒经济发展趋向研究[J].魅力中国.2009(5).

[6]黄灰泽.黄宝雄.杨灿.面向互联网的新媒体业务融合平台[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3).

[7]范钟文.网络技术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综述[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