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范文1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初中生:心理课

青少年期既是个人性格形成、人格完善、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又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大变化的特殊转折期。自我认同的危机、依赖与独立的矛盾、接受与拒绝的冲突都是青少年时期存在的问题。此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论是立足于发展性层面还是治疗性层面,都意义非凡。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逐渐兴起的、能有效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的心理教育形式,刚好符合学校班级制的客观特点,不仅能使参与者在团体互动的条件下,通过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交流,促进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而且还能帮助整个团队(班集体)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我在学校从事初中生心理课教学实践,通过对全班学生的书面调查发现:90%的学生都一致期望在心理育课上能多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多一些交流和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以及形成健康的心理。目前,上海市初中生心理课一般在预备年级或初一开设,目前的心理课教学,虽然也融人了一些游戏和活动,但常常流于形式或者一阵热闹过后留不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我认为,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课教学现状,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到初中生心理课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在游戏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分享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体,在团体中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成长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初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主要可以选择以下四大板块。

一是自我完善篇。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等相关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我自己”、“自我保护”、“控制自己的行为”、“责任心培养”、“应对挫折”等主题。

二是人际关系篇。主要包括如何掌握沟通技巧、如何更好地与人进行交往方面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了解他人”、“宽容待人”、“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男女生交往”等主题。

三是情绪情感篇。主要包括如何更好地了解情绪情感,更好地调控自我情绪、培养美好情感的内容,具体可以选择“认识和掌控情绪”、“合理宣泄情绪”、“自信心训练”、“学会分享”、“学会感恩”、“珍爱生命”等主题。

四是学习认知篇。主要包括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应对于学习相关的一些普遍问题,具体可以选择“了解和提高注意力”、“学会记忆”、“培养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应对学习(考试)焦虑”等主题。

对于以上这些主题内容,心理课教师(辅导者)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因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始终是团体心理辅导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初中生F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环节

严格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全过程大致都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团体的创始阶段、过渡阶段、规范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而每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一般可以 分成开始、中间和结束三个部分。针对初中生常规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的现状。在实际运用中,每次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预热。这一环节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主题活动开始前的热身活动,一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达到活跃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或揭示主题的目的。常见的一些热身游戏包括“大风吹”、“松鼠和大树”、“解手链”、“传话筒”等,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保证接下来主题活动的充分进行。

2.主题活动体验。根据每次不同的目标和主题内容,可以设计1~2个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或活动。如“自我意识”这一主题内容常见的活动有“价值拍卖”、“背后留言”等。也可以借鉴一些班会活动形式自行创设一些适合青少年的主题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尽量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

3.交流与分享。在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了活动的基础上,辅导者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这是一个开放和分享的环节,辅导者可以事先从活动中提炼几个讨论主题,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先围绕活动自由展开讨论,最后辅导者进行总结。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学生说、教师听。例如在“生命线”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完成活动后,辅导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过去的事情对你现在或未来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事情是不是和未来的理想 有联系?对比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没有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地方?

第二和第三个环节是团体的核心活动,两者之间有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点,常常是交叉进行的。

4.评价。团体心理辅导的结束阶段一般都要进行总体效果评估,通过一些相关量表和测验,评估学生是否在相关方面得到发展。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辅导者可以给予学生一定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总结该次团体活动,激励学生期待下一次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也可以是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分类可谓五花八门,归纳起来适用于初中生心理课上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纸笔练习。纸笔练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特别设计的练习用纸,学生用书写的方式完成全部练习,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生命线”这一活动就是利用了纸笔练习,要求学生在一根“生命线”上划分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首先回忆过去最痛苦、难忘和快乐的事情并写在纸上,然后思考最近三个月要做的事情,按“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且不紧急”两个维度分别写出三件事情,最后设想一下未来,按照“我20岁、30岁、40岁”等不同年龄阶段写出自己计划要实现的事情。

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由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问题情境中的角色,真实表达情绪和内心感受,是引导学生进行换位 思考、提高移情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形式。例如,在“认识和掌控情绪”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情境剧表演,让学生真实体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从而能宣泄和应对消极情绪。

3.行为训练。行为训练就是通过特定的练习。学习并强化适应行为或者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这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例如在“自信心训练”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说出你的优点”这一练习形式,给每个学生一个再次认识自己的机会,学会发现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可以重塑或增强自信心。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也是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坦诚的、深入的团体讨论达到交流思想意见、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几乎每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都可以运用到这一方法。例如在交流与分享这一环节中,其实主要就是使用了小组讨论这一方法。

5. 娱乐游戏。娱乐游戏常在预热环节使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有趣的集体游戏,达到活跃团体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目的。除了预热环节常用的热身游戏,在主题活动中也常常使用游戏的方式。例如在“学会合作”这一主题活动中,采取“拼图游戏”、“踩报纸”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合作的意义和策略。

6.媒介应用。媒介应用就是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物,如道具、磁带、录像、幻灯片等,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这一方法是其他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有效补充,运用时注意适可而止。例如在“应对挫折”这一主题活动中,通过经典幻灯片“胡萝卜、鸡蛋和咖啡豆”的演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了三种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

此外,团体心理辅导一般要求参加人数在10~20人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5 人,但一个自然班有时候人数多达40人以上,这时可以利用分组来解决这一矛盾,同时分组也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和进行小组评价。一般可以随机分成每小组 4~6人,也可以根据活动需要将小组合并成大组。或者按性别、特质等进行分组。学生最好按小组围坐成圈并面向辅导者,便于营造课堂轻松氛围以及_展活动和 交流。辅导者还可以给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取一个有意思的名称,如“用好我的耳朵”、“我的地盘我做主”、“果汁分你一半”等,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开展心理课或团体心理辅导小组,但很多活动的开展都缺乏计划性与连续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在不同阶段心理培养的需求与应该达到的任务目标,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课没能充分发挥其效果。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急需专业与实操的指导,同时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性团体心理辅导书籍、活动道具、活动光盘等的支持。在此笔者推荐京师博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包,它的设计以人际沟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各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主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心理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配备了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手册、活动光盘,为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持。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操作性强、可变性大的特点,配套光盘能够更直观地授予心理老师以渔,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技巧。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即无传统的纸笔作业,也不需要期末考试,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秩序维护者,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自由,收获了成长和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当然,团体心理辅导也存在一定局限,由于在团体情境中难以照顾到个体差异。对于一些自我封闭、人际交往焦虑过高的个体,通过团体辅导形式难以收到期望的效果。所以,辅之以个别辅导和咨询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樊富珉.清华出版社,2003.12

2、《积极心理学》 彼德森.群言出版社,2016.6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范文2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初中生面临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困难和挫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提高初中生的抗挫折能力越发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初中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提出提升初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生;抗挫折能力

1.引言

初中生身体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慢于生理发展,身心发展不平衡。发展时期呈现出一种过渡闭锁、社会和湍流的特点,而抗挫折能力不足会使初中生在遭遇挫折时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甚至会造成离家出走、攻击他人、自杀等严重后果,进而威胁到社会安全。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挫折教育的解读

挫折教育的目标与积极心理学是一致的,不是针对某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面对所有的在校学生。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挫折教育主张以积极的态度解读挫折和困境,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认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

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内容

3.1积极认知的正向培育

初中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逻辑能力等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特质使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但同时也使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异常敏感。当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没有得到积极的评价,或被忽视时,就会体验到挫折感。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学习成绩。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挫折感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但是不一定是负向的。所以在学习上培养抗挫折能力,是对学生未来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3.2积极情感体验的梳理引导

这一时期的初中学生兴奋性极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两极分化十分明显。尤其明显的是00后初中生“早恋”现象比以往更加提前且投入度更高,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初中生要遭遇“失恋”的挫折,一部分初中生要体验“单身”的无奈。诚然,在成年人的认知中,孩子们这些恋爱都是小打小闹式的玩笑,但对于当事人来说这其中的挫折体验让他们痛苦不堪。对待初中生的情感体验,成年人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他们热情精力旺盛,他们勇敢不畏强权,他们是祖国强有力的新生力量。但是教师和家长应该对他们的情感体验有正确的梳理和引导,使他们的热情与精力用于正途。

3.3积极人格的培养建立

初中生对自己未来还没有具体的规划,他们往往在做任务时只注重结果不在乎过程,他们是决心很大,行动很差,说的与做的不相符。这时的他们甚至很难对自己做一个全面且恰当的评价,他们经常会因为自己幸运不是努力的成功感到骄傲而自信,也经常因为外部因素导致的失败而灰心自卑,他们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人格发展,但仍具相当大的可塑性。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初中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和建立他们的意志品格。在初中的学科教材中,很多古典故事的熏陶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坚强、勇敢、拾金不昧、热爱劳动、遵守时间等意志品格。

4.培养初中生抗挫折能力的途径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大本营,学校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4.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

心理健康课是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一种路径,是学校挫折教育的主阵地,主要目标是在挫折发生之前进行积极预防,提高学生的抗挫折意识,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开展让初中生了解挫折情境,有能力面对挫折,在挫折发生时能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挫折发生后能够积极面对。

4.2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首先需要选出具有同质性的同学,即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同学,他们组成一个团体,并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挫折教育的辅助路径。心理团体分为发展性团体和治疗性团体。在学校的挫折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帮助学生将内心压抑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使其体会到归属感与认同感,进而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最后成员之间互相提出忠告建议,发展适应性的行为。

4.3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作为学校挫折教育的补充途径,并不是针对于每个学生的。心理咨询主要适用于遇到挫折的个体无法排解,不知所措,内心极度冲突,影响正常生活学习的个体。心理咨询主要任务是通过咨询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的认识,摆脱消极的认识,使他们能够面对挫折,提升自我帮助的能力,帮助其尽快的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心理咨询要辅助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并且咨询老师必须是有专业素养的老师心理咨询师。

5.结语

初中生在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中,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无论是个体咨询还是团体辅导,首先要提高其对挫折的认识并正视挫折,其次要创设挫折情景让其体验,最后在教师、家长或自我调节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增强自信并体验成功。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有磕磕绊绊,只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正确引导,他们的人生一定会走向成功与辉煌。

参考文献

[1]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向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范文3

一、班主任要运用自身人格素养来引导初中生

初中是学生形成独立人格意志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会大量吸收外界信息,这些信息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深重的影响。对于尚未形成独立人格意志的青少年来说,身边的家人和教师都是自己的模仿对象。其中,班主任是学生每天都要面对的人。因此,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与修养,运用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概括来说班主任必须具备崇高的人格、丰富的思维、健康的心理和端正的言行。为了给学生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必须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拓宽生活见闻、开阔眼界、提高思想觉悟。同时班主任要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工作,并与学生分享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

笔者认为只有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融入心理教育,才能提升工作效果,发挥出健康教育的作用。而落实健康教育重在亲身实践。如班主任可以在每周周末抽出一些时间带领学生到养老院慰问老人或到孤儿院给孤儿上课,让学生能够养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在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交代学生将参与社会实践的经历和感想写下来,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关怀他人的幸福,从而化解内心的忧虑,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学习上。

二、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家长交流共同来开展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教学工作,还要联合家长的力量,全面实行初中心理教育。班主任要经常跟初中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每位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从家长处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只有提高对学生的了解,班主任才能结合每位初中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案。比如笔者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一些初中生因为早恋问题无心学习的情况。班上的几名学生由于早恋,在课堂上无法专心听课,整天忧虑慌神,导致考试成绩一落千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叮嘱家长要耐心、温和地与子女沟通,不能通过打骂的方式强制子女分手,而应该循循善诱,告诉子女现在谈恋爱的不良影响。初中生的内心都有十分强烈的反叛情绪,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或做出影响学习的事,班主任不能斥责、威胁学生,必须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耐心地跟学生讲明利害关系,引导学生自觉改正错误。

三、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最适宜心理辅导方法

“学生”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群人的名字。在同一个集体中,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特点和问题。班主任的工作是处理好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时,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目前面临的问题,然后综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内心想法、生活环境因素,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班上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遇到困难或有问题想不通的学生在每天放学后到办公室找老师谈心。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班主任必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疑难和困惑说出来,用温和的语言给予学生心理安慰,并从实际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一些摆脱疑难、解决困惑的方法。通过心理咨询,可以提高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同时学生可以从班主任那里获得安慰和鼓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辅导。

五、举办班级活动让初中生可以在活动中疏解不良情绪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范文4

一、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的现实意义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易被学生接纳。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初中生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他们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在碰到麻烦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伙伴间则不同,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双方极易沟通、理解,从而取得统一的认识。因此同辈心理互助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容易被学生接纳。

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尽管现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目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专职心理教师严重短缺且力量不足,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中学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而朋辈心理互助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可以随时利用学生共同拥有的生活空间进行心理互助活动,能够起到预防和自我治疗的作用,从而缓解专业心理援助供应不足的压力,为解决我国当前心理教师缺乏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有利于加强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的力量。专业心理辅导过程首先需要辅导员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并对当事人有一定了解,这需要较长时间。而朋辈心理互助,由于大家都是同学,共同生活和学习在一起,能及时了解对方的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能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老师,或转介该学生到学校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能很好地配合学校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加强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力量。

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心理互助可使学生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与人交往、共处;有利于看到自身的不足,培养自我调适的能力;可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不断汲取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耐挫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

二、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的实施途径

1.组建心理社团,普及心理知识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形成阶段,由于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压力和困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但他们又不愿与家长和老师主动沟通,常常陷入苦恼中而不能自拔。组建心理社团是开展朋辈心理互助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心理社团可以向学生传播和普及心理学知识,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生活、处理与异性的关系等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由于朋辈心理互助的特殊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社团成员,特别是担当朋辈心理互助工作的骨干进行准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如进行谈话技巧、自我解剖等方面的训练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其助人技巧,更好地自助、助人。

2.以心理剧的形式,开展朋辈心理互助

校园心理剧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各种角色的内心感受,达到了与别人换位思考的效果,对于解决师生、生生、亲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矛盾效果显著,也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从剧本撰写、排练剧本、汇报表演到最后的分享阶段,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朋辈心理互助的过程。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范文5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当我们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很多家长都会绞尽脑汁地选择重点中学,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他们都忽略了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升入初中的孩子,因为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人际交往的变化,心理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好心理问题,那对今后的学习将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影响。所以,了解孩子在升入初中后,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是家长的首要任务。因此,分析、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通过观察,身边常有这些现象:教师抱怨学生不爱学习,有厌学逃学的现象,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听话。有的学生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做事没有信心、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心存怀疑。但有的也过于追求分数、名次,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焦虑不安、苦恼失眠;又有的凡事斤斤计较,心胸狭窄;有的学生与父母、老师缺少沟通,有事不向父母、老师去诉说,而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个小秘密永远埋藏在心底,导致自己孤独、压抑、自卑和情绪低落。这一切都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综上所述,针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适宜的教育方式和对策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成因

1.社会的影响。在时下读书无用及社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还有网上电视剧等的影响,加上中学生认识的局限性,造成了学生焦虑厌学、行为懒散、学习积极性不高。再者是独生子女较多,他们以个人为中心的成长背景,升学压力造成的过度竞争、自暴自弃和枯燥的学习方式等,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不适应,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

2.家庭的影响。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或多或少带有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温暖、守信用、重感情、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家庭,很大程度上会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

3.学校的影响。虽然当下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形势依然严峻。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合格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理承受力,机械地“灌、填、练”,把众多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学生集中起来。同时,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学校生活内容和方式的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坐牢,视学习为苦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心理异常。

4.自身的影响。进入中学,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一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成人感,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又不能公开,便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另一方面,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的矛盾,使中学生的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由于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同步,表现出种种的心理冲突和矛盾,极易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偏差,故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险期”。

三、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1.学习心理辅导。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适应问卷,了解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听课方法、读书笔记、学习技术、应试方法、家庭学校环境、朋友关系、独立性、毅力方面的具体情况,七年级侧重于学习适应、学习习惯辅导,八年级侧重于学习策略辅导,九年级侧重于考试技巧和考试焦虑辅导。

2.自我意识发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帮助学生善于认识困难和挫折,学会寻求帮助,提高耐挫能力,学会应付意外事故。

3.人际交往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周围的人际环境,学会与家长沟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人际沟通的原则和技巧,形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必备的心理品质。

4.青春期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认识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角色差异,悦纳自己的性别与象征成熟的身心变化,学会与异往,克服异性情感困扰。

5.家校沟通。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或家访等形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孩子,让他们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问题,做什么事要懂得为别人着想。

心理的健康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如何让下一代成为心理素质过硬,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接班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更是师者和家长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詹姆士.H.道尔顿.社区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3.

初中生学习心理辅导范文6

【关键词】 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满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时,开始关注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特别是初中生家长来说,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也在关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大家关注到。

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结合我国初中教育的特点,且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得出,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对于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二级城市以下的众多学校来说,具有兼职心理健康老师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特别是农村初中,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课程。

1.2 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1.3 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情景当中,更多家长因为工作、自身等诸多主客观原因,对于学生教育的关心更多体现在对学习成绩的关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远不及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和发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初中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期促进其全面发展。简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促进初中生发展为最终目的。根据对已有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则:

2.1 普及性原则。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种种限制,普及性不强。而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更多的心理关怀。我们对于问题学生需要重点关注,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

2.2 发展性原则。由于初中生所处于的成长阶段,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采取发展的眼光。初中是学生成长迅速的阶段,这种成长不仅限于身体上的成长,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长。因此,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叛逆等行为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定性,以免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2.3 包容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其健康成长。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比如行为退缩、学习障碍等方面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与包容,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

3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我们的教育方式可以以课程、专题讲座、个体辅导、团体辅导、科普小册子等形式进行。

3.1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门老师的教授,结合生理卫生知识讲授情绪情感、学习策略、人际关系、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心理状况,正确地处理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由于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3.2 专题讲座。学校应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涉及情绪、学习、人际、性心理等。让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让学生在较强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3 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个体心理咨询需要有专门老师负责,该老师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经验,对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别能力。此外,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3.4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工作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对于集中解决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时间、受众、效果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辅中的各种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探索与思考中来,到达积极参与积极成长的目的。团体辅导工作可以是专题团体辅导,也可以是团体咨询,同时在我们的学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

3.5 科普小册子的编制。学校可以编制一些心理健康小册子发放给学生,里面应包括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便于学生及时自我调节。也是心理问题预防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增强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