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范文1

【关键词】石油企业 核心竞争力

石油作为现阶段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现阶段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石油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石油消费大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日益突出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石油企业正面临着国际化竞争不断的深入和升级、国际市场环境激烈动荡的新局面,我国只有站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石油企业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科学合理的竞争战略,确立有效的提升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策,对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石油企业的现状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一个石油消费大国我国石油企业正面临着国际化竞争不断的深入和升级、国际市场环境激烈动荡的新局面。目前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新形势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由于经济的高增长需要原油消费的高增长来支撑,因此只有消费越来越多的石油才能满足工业的发展。另外,由于世界各国积极开展石油储备工作,石油进出口贸易也越来越频繁等多种因素使得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其次,石油企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缺乏国际竞争的经验和实力,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新形势下很容易被淘汰。最后,由于现阶段人类清晰的认识到使用化石燃料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注意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给传统的石油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 影响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2.1 石油企业的资源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阶段,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与优势的资源不仅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也是也是构成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和载体。因此,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其所拥有的资源,资源的价值性、不可复制性以及稀缺性不仅能为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运行基础,还能为石油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提供潜在的可能性。目前石油企业的资源按照资源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所谓人力资源就是指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它关系到石油企业发展的根本效益。而物质资源则包括资产规模、油气储量、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等,是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拥有和使用的实物形态的生产要素的总和,是石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保证和石油企业经济运行的物质基础。

2.2 石油企业的能力

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石油企业能够适应、调和控制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成功地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有效地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的能力,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市场营销能力五个方面。企业战略管理是石油企业发展的方向与航标,其重点是如何有效组织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人力是企业竞争的第一资本要素,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作为石油企业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能力与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相伴共生,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就不存在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优势;随着石油企业国际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为此石油行业作为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重视发展企业风险控制力而来越重要;而如何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资源条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不仅能创造顾客价值,还能实现企业目标,使得石油企业场营销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 提升我国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3.1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在现阶段的石油企业当中,技术创新是石油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全面提升我国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和重要渠道。无论是有关企业制度方面、技术方面还是战略方面的竞争能力都需要依靠各方面的创新和配合。因此,我国石油企业不仅应该加大石油企业科研项目的投资力度,认真实施科研项目责任制,积极改革科研管理模式,努力探索和建立我国石油企业创新机制,争取发挥科研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还要引进外国石油企业的最新技术、最新专利,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开发,不断加强我国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迅速形成自有知识产权和高科技水平的核心技术。

3.2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首先,石油企业应该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不仅要不断引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还要重视对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工作,达到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层次和水平不断的提高。其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招聘制度。制定严格的招聘考核制度并按照人员能力的要求标准对应聘者进行专业知识技能考核,选拔、招聘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最后,应该改变单一的劳动分配制度,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石油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

3.3 强化石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石油企业应变能力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得以取胜的关键,其应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石油企业对信息的获取量和获取速度,这与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密不可分。因此,我国石油企业不仅应该建立对企业内外部环境敏锐感知的条件反射式的石油企业网络系统,以对石油市场的变化做出敏捷的反映,还应该树立正确的竞争理念,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现阶段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缺乏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石油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石油市场中寻求发展,就必须通过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技术创新工作提升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范文2

关键词:战略联盟核心竞争能力

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最早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R•Nigel)提出。纵观近20年的发展,战略联盟表现活跃的领域多集中在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高技术领域的产业市场状况大都是分散的专业化公司,产业内部相互依存性和高速的产业扩张,使得高技术产业出现各种各样的战略联盟。高技术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技术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开发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许多企业还停留在运用、改进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层面上,知识产权问题、创新能力不强问题成为困扰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问题。中外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敌为友”,削弱外国企业的技术垄断和技术限制,缩短我国企业在高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联盟的关系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对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经营风险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和增强竞争优势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结成的一种联合体。核心竞争力与战略联盟之间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核心竞争力是建立战略联盟的基础

由于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对单一企业来说,仅仅靠自身的力量和资源很难在竞争中取胜,因此必须借助外部的力量。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战略联盟的原理是通过控制外部独特的战略要素,强化企业的关键活动或者扩展价值链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的特性看,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延展形式有多种,战略联盟就是其中之一。

战略联盟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根据西方企业和我国企业的实践经验,培养核心能力主要有三种途径: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战略性的整合,自主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通过并购及企业外部市场交易活动来获得企业核心能力要素,进而培养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加重视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协调成本,为企业寻求合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因而许多企业把建立国际战略联盟作为跨国经营的最佳选择。战略联盟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具有灵活性、快捷性、战略性的特点,企业针对威胁和机会,根据拥有的资源和技能,通过有计划的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建立独特的核心专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获取知识形态的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是以双方核心专长为基础而建立的松散型合作组织,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多样性。

核心竞争力主导的企业竞争力

对企业战略竞争力的分析,主要有两种观点:产业组织学派和资源学派。产业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他从剖析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的角度,提出企业竞争时通常使用的三种战略,即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战略,得出一般性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低成本和差异化。

波特的分析方法,即通过分析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寻找出企业应对这种变化的方式,也可以从价值链图形语言看出踪迹。因而,波特在80年代提出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对于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尤其是解决当时的经营问题,颇有帮助。不难看出,波特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的产业组织剖析,具有相对静态的属性。这主要是因为波特不自觉地忽略了产业的形式和概念在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在波特看来,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而竞争优势本质上是一种相对于竞争对手在最终产品和市场的先行力量和价值的增值,换句话说,竞争优势是由消费者决定的价值,特指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形式。

资源学派则认为,企业在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能有效实施企业战略的能力,如果这种技能是独特的,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并且是稀缺的,可赋予企业可延续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通过核心竞争能力的进一步作用,能够形成企业的战略竞争力,即可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资源学派除了在思考方向上与产业组织学派相反外,主要的差别还在于用能力这一概念动态地描述企业经营活动环节的价值内涵。而克拉克•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利•哈默(GaryHamel)就是从能力这一视角扩大企业竞争优势思想的。可以看出,企业能力理论从根本上来说衍生于资源学派,但在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思想内核上,既和一般的资源学派思想不同,又和波特的竞争优势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本质上看,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用动态的整合资源的能力,使企业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由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知识性,它使企业的优势更多地表现为知识或积累性技能的力量,因而,核心竞争能力不仅是竞争优势的根本,也是企业竞争力之源。在这种思想框架中,企业的竞争优势分为三个层次:基层是核心竞争能力,中层是核心产品,外层是最终产品和服务。因此,可以把企业竞争力看作是三个层次竞争优势的总和。

根据上述的分析,关于企业的竞争力,实际上是一种战略管理思想,它可以较好地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说明。战略联盟作为企业的一种合作战略,在配置资源时,既是一种制度供给又是一种组织形式。这种企业经营战略,带给企业超额利润的战略竞争力,在于它是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的整合。

战略联盟在制度和组织上的竞争力

战略联盟在制度上的竞争力

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影响企业资源配置的原则总和。但制度本质上是维持组织活动的平台,使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保持稳定。传统的企业制度是以产权交易为基础的,以产权明晰为前提。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产权的范围应包括企业在内部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在战略联盟这种战略形式下,企业制度的表现并不是以产权交换,而是以产权共享,或者多数情况下以无产权交换为特征的,是一种制度供给。因而,战略联盟在制度层面上的这种能力,为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获利的保障平台,通过合资经营或许可证经营等具体的运作形式,最大程度地缩小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另外,战略在制度层面上的竞争力,还表现在以知识体系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机器,这是核心竞争能力的结果。因此,战略联盟在核心竞争能力的思想框架中,有助于企业降低制度交易成本,进行知识型扩张。

战略联盟在组织上的竞争力

根据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以知识为基础形成的独特能力,这样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既是专有技术,也是一种组织资本形式。如何有效组织企业内部资源的聚积能力,是企业管理中组织职能的主要内容。传统上,企业组织职能是由直线等级制提供制度基础,以企业员工的成本最小化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这种组织形式有两大不足:间接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员工仅仅看作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阻碍了企业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尤其是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管理层做出决策,而基层的员工创造顾客认同的价值,因而两者缺乏有效的沟通,引起良性决策通道受阻。同时,轻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缺乏有效沟通,将使得企业竞争力培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缺乏成长的基础。但是,在核心竞争能力思想框架中的战略联盟,在组织资源的形式上以松散型为特征,以长期互惠性为纽带,为企业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这种契约关系的组织形式,使企业更易于识别市场机会,增加了组织的灵敏度。因此,战略联盟在组织层面上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能力发育的环境。组织结构应当趋于扁平化、虚拟化,要把员工或人力资源作为资源的最大化中心。这样,可以实现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联盟企业之间的能力互补并相互转移,以形成各自所需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知识体系,并增强联盟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能力。战略-[飞诺网]

此外,联盟的组织竞争力还表现在能有效地降低企业扩张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价值链方面来看,战略联盟可以在纵横两个层次进行,无论是纵向链还是横向链的联盟,组建的难度都相对较低。

战略联盟发展的制约因素

战略联盟是发展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并非所有联盟都能朝着培育、强化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发展。战略联盟有成功的机会,也有失败的风险,对任何企业来说,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和保持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必须把握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形成企业的动态核心竞争力。

战略联盟的各个伙伴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因而会在战略目标、组织文化、管理哲学和日常的政策、程序等方面存在不同的见解和做法,极大地阻碍联盟的持续性发展和成功。

目标差异的制约。在构建战略联盟时,联盟伙伴大都抱着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损失形成新的核心能力的心态,企业在选择联盟伙伴时,不仅要对伙伴的核心能力进行识别,更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信任方面的制约。信任是合作关系中的一项战略性资产。尤其是水平式战略联盟,信任就成为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对于伙伴信任关系的维持,可以建立多样化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实现伙伴间的信息共享和传递,增强彼此的信任。还应建立公平、规范的制度,让各自独立的伙伴能够平等的合作,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管理方面的制约。战略联盟的管理从形式上看,是组织结构问题,但实际上是人的问题,即伙伴关系的管理。这一制约因素现已成为战略联盟研究的新领域。由于联盟之间目标的差异性,容易引发信任危机,使得战略联盟的管理难度加大,协调成本升高。在战略联盟的发展过程中,控制职能尤为重要,加大事前控制力度,可以有效降低引发联盟解体的不利行为。良好的伙伴关系管理,不仅能使战略联盟各成员稳定的、以较低成本与风险获得互补性、异质性资源,而且能够使各成员有更多时间与精力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联盟的各个伙伴只有深入地了解伙伴关系管理的主要问题,并掌握相关的管理方法才能使联盟取得成功。

由于企业竞争力不是简单的产品市场上价格与绩效的比率关系,而是企业在各个层面上利用资源和能力表现的总和。因此,我国企业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时,应根据产生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形式,运用能够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合作关系——战略联盟,加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企业资产的独立性,争取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上相对牢固的环节,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范文3

关键词:差异化;营销策略;石油销售企业;石油钻具;核心竞争力

中国国有石油企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国内早巳取得无可争议的优势地位,但由于石油产品市场目前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搞好市场营销,通过拓展市场,达到促进生产、提高效益、发展企业的目的。

差异化营销,是近年来营销界的热门话题,核心思想是“细分市场,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定位,导入品牌,树立形象”。具体来说,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市场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品牌定位与传播,赋予品牌独特的价值,树立鲜明的形象,建立品牌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核心竞争优势。差异化营销的关键是积极寻找市场空白点,选择目标市场,挖掘消费者尚未满足的个性化需求,开发产品的新功能,赋予品牌新的价值。本文以石油钻具行业为例,对如何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提高石油销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建议。

一、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内涵

近年来,由于所需资金投入少,技术要求低,国内石油钻具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油田内部也纷纷办起加工厂,生产为本油田开采配套的钻采工具。同时,各大、中型开采设备生产厂商也有附属生产车间在为本厂所生产的设备提供配套的钻采工具或其他相关工具。

目前国内多数石油钻具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产品大部分为仿研产品,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品质量管理存在漏洞,稳定性不高,只有少数企业的产品通过API认证。同时,国际石油钻具生产企业为扩大市场,纷纷调整战略,逐步打人中国国内市场,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多数厂家处于生产不饱和状态,生产能力闲置,市场竞争加剧,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压价、销售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钻具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部分生产厂家出现亏损。

从石油钻具产品特征上来说,其属于工业品中基本设备范畴,品种繁多,但每个品种的产量又比较少。这些产品都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专门产品,工艺路线各异,每生产一个品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为了适应产品品种复杂多变的需要,所采用的设备与工艺装备都是通用的,并成机群式布置。因此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很低,产品生产周期也长,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如减震器等部分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加工周期,基本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对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也有较高要求。因此,直接销售是石油钻具企业常见的销售方式。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直销队伍,面对面地与客户沟通,树立企业形象,博取客户的信任。

差异化营销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和管理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1967年出版的《市场营销管理》一书首次提出来的。他指出:差异化营销不是某个营销层面、某种具体营销手段的创新,而是产品、概念、价值、形象、推广手段、促销方法等多方位、系统性的营销创新,并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品牌在细分市场上的目标聚焦,取得战略性的领先优势。

差异化营销的依据,是市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特性。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的消费理念等,从而决定了他们对产品品牌有不同的需求侧重。而目前国内石油钻具销售市场存在多样化的特征,因此,需要进行差异化营销。

二、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实施步骤

差异化营销的主要实施过程,一般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评估、竞争优势定位、企业产品与服务组合适应性改造、品牌营销等步骤。

1.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评估。按照购买石油钻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油田直供客户和中间客户。

油田直供客户采购产品的目的是进行生产,石油钻具出现了故障和问题将有可能影响到钻井工序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油田客户比较关注产品的质量、价格、运送情况、设计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中间客户是石油钻具外贸业务的中间商,重点关注的是供货商的交货能力、服务能力、品牌形象以及及时提供的技术支持。

企业可以根据所获得的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数据库,对客户信息系统中的客户信息进行分析,识别最有可能购买新产品和服务的客户,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从而刺激客户的需求,并实现扩展公司目标客户的目的。企业能利用数据库来追踪纵向客户保持率,开展客户流失的根本原因调查,进行市场细分和建立客户保持目标,协调营销中的各个客户影响因素。

同时,企业应建立大客户厂长俱乐部。建立企业主管销售、技术和研发的高层与客户高层的关系,直接快速地掌握客户的需求。

2.竞争优势定位。在当今国内外消费品贸易中,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己成为营销方式的主流。首先,企业应该通过细致、广泛的市场调查,接触目前国内各个油田用户,征询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其次,石油钻具生产厂家应根据自己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努力开发和率先推出适应油田所需的有价值的三抽新产品,如防腐KD级、防砂等。这种经营特色一旦建立,就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通过赢得油田用户的信任,满足用户需要,就能长远地树立起优势地位,而不被其他企业所取代。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向其他石油机械设备领域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制造优势。第三,构建客户退出壁垒。具体包括产品壁垒、技术壁垒、营销理念壁垒、营销信息壁垒和关系壁垒。

产品壁垒的创建从核心产品、基本产品和附加产品的三个层次展开。核心产品,就是能给顾客带来核心的利益的产品,创建核心产品壁垒的关键就是要把握核心技术。基本产品,就是产品能给顾客带来的利益,公司可以通过技术改进、改良来提高公司基本产品的利益进而创建基本产品壁垒。附加产品的利益,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建立附加产品壁垒。

技术壁垒,就是指公司凭借在某一领域、行业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优势,构建阻碍其他公司进入的知识壁垒,进而掌握行业发展的话语权、主导权。

将先进营销理念的中国化再造与公司化再造,形成公司独特的营销思维、营销语言、营销行为,创造出适应公司特点与市场要求的营销模式,形成与客户对行为、目标和政策的看法一致的理念。

营销信息壁垒则是指提高企业的信息收集、整理、提炼及有效应用的效率和能力,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

关系是一种无形的壁垒。客户因对公司产品的放心,以及曾经合作的愉快而认定企业,经历了长时间的交往,彼此建立深厚的感情,做出退出的决定是很困难的。这也是差异化营销最难建立的壁垒。

上述几个有关壁垒营销的具体选择并不是孤立的,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市场竞争环境、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未来的发展战略等对上述几个具体的壁垒营销策略进行基于公司整体经营考虑的整合、设计、安排。

3.企业产品与服务组合适应性改造。石油钻具企业应设计能涵盖整个公司的运作流程,实行跨部门、跨职能的扁平化组织模式,并使之直接服务于客户需求,以寻求实现市场目标的资源配置方式。

目前大多数石油销售企业的营销队伍依然沿用以往按划分市场区域,销售额提成的方式。销售员完全掌握客户资源的状况,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现实威胁,其败德行为的发生更是影响了全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这就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完善营销管理体制,加强营销队伍管理,从传统的垂直的组织结构功能性导向转向建立跨职能部门、协调各职能部门任务的扁平的组织结构。对内部各职能部门任务进行协调,实现频繁沟通,才能保证企业同顾客建立持久的良好关系,达到保留顾客的目的。

4.品牌营销。品牌营销就是努力在顾客面前提高自己的企业形象以及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可信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的偏爱度和忠诚度。产品质量决定着产品的形象乃至企业的形象。而石油钻具按客户订单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售后服务质量也将直接影响顾客购买产品的附加值。

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范文4

一、企业组织绩效管理

绩效是个人、团队或组织从事某种活动所获得的成绩和效果。绩效管理是将组织的和个人的目标联系或整合,获得组织效率和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建立共同理解的一种过程。企业的首要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高效率的绩效管理则是企业获利的重要方法。绩效管理六点优势:提高工作绩效、作出正确的雇佣决策、降低员工流失率、发现企业运营问题、优化人力资源规划、协调上下级沟通。

员工的绩效表现成长过程与企业的上级管理者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者要帮助自己的员工扬长避短,改善绩效,提高技能和素质,达到更高的目标层次;要根据企业的远景规划目标设定适当的绩效目标,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同步,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潜力;要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合理的指导监督;要进行及时的绩效考核和反馈,掌握清晰的目标思路以及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综合判断的能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提高工作绩效方面的沟通过程,是通过对个体和群体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员工潜力,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的过程。

企业组织绩效管理被广泛应用在加工、制造、运输、销售贸易等多个领域的企业管理之中,绩效考核目标的制定,量化员工工资的构成,将员工工资的获取透明化,缓解了员工和企业的薪酬矛盾,并通过考核鼓励了员工获得高工资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生产运行效率的提升。

二、薪酬策略

薪酬策略就是将企业目标、战略、外部环境和企业文化结合而构建的薪酬管理策略,企业薪酬制度的制定必须在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考虑员工的对企业薪酬的诉求,必须合理平衡企业发展和员工工资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因此在企业薪酬策略中添加激励性绩效薪酬策略,不仅有利于满足企业员工对高工资的诉求,都是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制度,将企业员工的工资和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以及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相关联,发促进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向心力。

1.水平薪酬策略

薪酬的水平策略是基于本地同行业企业支付给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来制定本企业薪酬的策略,其优点是容易被企业员工认同,缺点是无法调动企业员工生产的积极性。

企业制定薪酬策略可以根据本地同行业企业薪酬水平和企业发展状况,制定更为符合企业发展现状的薪酬制度,其中激励性的薪酬策略是领先策略,该策略适合新企业和本地龙头企业的薪酬策略的制定。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通常采用的薪酬策略为滞后、跟随、混合等薪酬策略,企业采用这些薪酬策略的好处在于在于企业薪酬制度容易被企业员工认可,与此同时还起到可尽可能降低企业员工薪酬支出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

2.激励薪酬策略

激励薪酬策略的重点在于领先,其相对水平薪酬策略而言领先的是工资水平,在对薪酬策略本身而言领先是激励策略的形式。

在制定激励薪酬策略时,要在提高工人工资的同时以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为目的,因此企业员工工资的提高必须建立在企业员工对企业发展做贡献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心里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制定企业工资的高出本行业企业工资的水平,并设定工资上限,对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荣誉奖励,从而在金钱和荣誉等两个方面满足工人们的需求。该种薪酬策略的制定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归属感,有利于优化企业发展的内在氛围,为企业员工的高效工作和创造性工作打造软环境。

3.体系薪酬策略

体系薪酬策略是针对绩效、技能、岗位、职称和工龄多个方面薪酬策略,其全方位的兼顾了工作量、工作重要性、员工忠诚度等影响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薪酬体系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其构建和完善不仅有利于完成企业薪酬制度,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充实,更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

薪酬体系策略的应用根据企业组织结构完善程度不同,其具体应用也会有所不同。企业组织结构较为完善,企业薪酬制度也会较为完善,则必须采用严密的体系薪酬策略以合理优化企业薪酬组合,帮助企业用最少的工资成本实现企业的良性运转,其主要使用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型企业;企业组织结构较为简单的企业或者不完整的企业,则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采用完整体系薪酬策略的某些策略,并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完善其薪酬体系,该种薪酬策略既可以降低企业薪酬负担,又可以帮助有步骤实现企业发展,较为适用于中小企业或创业性企业。

三、总结

基于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的组织绩效管理和薪酬策略的研究,关键在立足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重点在组织绩效管理和薪酬策略对企业发展实际的反映。

参考文献:

[1]陈娜.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与薪酬体系的整合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2

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范文5

摘要:本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出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作出了基本界定,从而强调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以及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界定;识别;培育

一、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1990年C.K.Prahalad和Carry Hamel在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书中提出,“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积累性的学识(collective learning),特别是组合发散的生产技能和承继多种渠道的技术”①。但是两位学者只是提出了一个笼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并没有形成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系统。以后的学者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一) 国外学者的部分观点

以Prahalad和Hamel,Coombas,Coyne、Hall和Clifford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能力,是存在于企业核心产品中的以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一种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这种观点特别重视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特别能力,或者是它们的组合,但是层次性较差。

以Henderson和Cockburn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元件能力和构架能力。这种理论从能力的角度较为全面的概括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侧面性较强,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以Stalk、Evans和Shulman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的价值链,即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这种理论强调了以低成本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二) 国内学者的部分观点

以吴敬琏、林志扬、李悠成为代表,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的技术技能。除此之外,吴敬琏还强调了资本和机制的重要性,李悠成则强调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整合。

以陈杞国和王秉安为代表,他们都强调了产品、技术和管理在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构成,它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

周星和张文涛则侧重于产品、技术和营销,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②。

以史东明为代表,强调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分布企业组织的能量,通过核心能力表现出来,而其赢得竞争的能力核心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除以上知名学者的研究观点外,“2012采购调查数据揭示了我国采购领域的特点与趋势:采购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在扩大,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③ 。

综合来看,不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他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都侧重于某一个或多个方面,而没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描述,他们的理论都是正确的,但又是不完善的。笔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

二、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尽管各位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识有所不同,但对其识别却是相对较为类似的。综合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具备以下特征:

1、 价值性。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和价值,能够更好、更全面的满足顾客需要,为企业带来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竞争优势,增加企业的利润。

2、 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培育、发展形成的,为企业所独特拥有。

3、 难以仿效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丰富经验,善于提炼总结,不断创新得到的,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超越的。

4、 难以替代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能力,能够帮助企业依靠特色赢得顾客的充分信任而形成垄断市场,是其他能力难以替代的。

5、 持久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持续发挥优势和作用,是一种长期性的资源和能力。

6、 延展性。企业可以通过核心竞争力在原有竞争领域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也可以利用核心竞争力进行相关产品和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等方式拓展市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7、 动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及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以适应市场、增强竞争优势的,否则必然会被其他企业所代替。

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各位学者的观点不一而足,但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或者仅是对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强调。这里,笔者综合介绍为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

1、 内部开发。企业内部开发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资源,主要指企业内部独立开发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营销方法、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等方面。

2、 外部获取。即企业通过外部的并购或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管理、营销网络等资源。

3、 核心竞争力的整合。企业要统筹规划,将自己的核心产品、技术、管理、市场等要素整合在一起,将分散在组织中的独立要素能力,协同为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1+1>2的协同效应。

四、结语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涉及企业的技术、知识、组织、价值链、管理、创新、营销、文化等内容,综合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够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主要是通过其特征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以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有效培育和应用核心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主要是通过内部开发、外部获取和核心竞争力整合三种方式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培育和应用本企业所独特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拓展市场,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以便于不断发展壮大。(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C.K.Prahalad and Car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May-June: pp.79-91......

[2]徐阳华.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前瞻[J]. 华东经济管理,2005.

[3]林志扬. 正确认识和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 中国经济问题,2003,(2)

[4]张新华,范宪. 识别、构建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J]. 复旦学报(社科版),2002,(5)

[5]周星,张文涛. 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与创造持续竞争优势[J] .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99,(1).

[6]徐向艺. 企业战略管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7]胡恩华,单红梅,陈燕.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机综合模糊评价[J].系统工程,2004,(1).

注解

①C.K.Prahalad and Car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May-June: pp.79-91.

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范文6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持续竞争的基础和源泉就是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要在新的竞争态势下,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概念辨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Prahalad和Hamel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Bogner和Thomas指出,“核心竞争力是那些与竞争对手相比可以获得最大程度客户满意度的公司专门技能。”也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力的特定组合,是使企业、市场、技术相互作用的特定经验、技术、组织能力与积累。”不同的定义主要基于不同的角度,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质就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优势。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够整合企业内的各种资源,并使企业长期处于竞争主动地位的能力,它并不是某项单独能力,而是企业多种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集合体。它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具备开发与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各种相关要素的能力;第二,具备整合各相关要素的能力;第三,创造核心产品并使产品份额最大化的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竞争优势,是企业相比于竞争对手,为顾客提供的特殊价值,因企业的不同而不相同。它具有以下特征: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创造价值,而且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体系中处于核心状态。企业通过核心竞争力创造核心产品,在产品竞争中超越其他竞争对手,一方面为顾客创造了感知价值,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自身的收益;2、特殊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并在特定的组织机构、企业文化、历史环境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3、稀少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往往也是领先于整个行业的竞争优势,如果说具备一般竞争力是进入一个行业的基本条件,那么具备核心竞争力就是领先本行业的充要条件,是行业中少数企业所具备的;4、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有人研究过世界500强的发展过程,其中40年代至80年代强调某一方面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一种核力。80年代至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发展为一种整合多种能力的“合力”。

二、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战略管理意识淡薄,不能突出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战略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身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企业必须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以保障企业在未来的长期的竞争优势。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发展战略不明确的问题,不能够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合理配置资源,重短期收益,无长远规划,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提升。

(二)创新意识不强,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特征,而创新是维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相关因素,才能不断创造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核心产品。当前我国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欠缺,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2005年,我国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平均仅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而世界500强的许多企业都超过了10%。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发费用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难以为继。

(三)欠缺合理的用人机制,知识积累不足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综合的知识能力,而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载体。当前我国企业用人机制中普遍存在着诸如薪金福利不高、本位主义、经验主义等问题,压制了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致使人才流动,不利于企业知识的积累,更不利于运用管理过程中将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服务知识转化为生产和经济效益,难以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盲目多元化,分散有限资源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必须有核心产业的支撑,也就是要有核心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企业多元化发展,必须以企业自身的核心产业为基础,纵观世界500强企业,多数都是在某一领域内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采取多元化战略,发挥核心竞争力的扩散效应,并以此扩大规模,做大做强。而近年来,我国不少大企业、大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本行业进行大规模并购,并将资产范围扩展到非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使得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太长,核心产业虚弱,既分散了有限的资源,又不能有效培育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培育与提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模式

企业要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自身的竞争优势培植为核心竞争力,而培植模式的选择是首要的,由于不同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模式也不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途径:

1、集中资源,开发核心技术,做强核心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表现为核心产品在市场上占大量份额,因此,以核心技术为依托的核心产业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物质载体。许多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企业,之所以能在自身所处行业居于主导地位,两个因素起关键作用:规模经济与核心技术。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源相对分散,产业链较长的问题,因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集中企业资源,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SWOT分析,明确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而分析产业结构,明确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选择产业链中有相对优势的一环,扩大规模,改善管理,追加资金,重点推进技术创新,开发核心技术,使企业成为产业链中某一环的领先者,进而形成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受到内部资源的约束,通过内部建立和发展核心竞争力难度较大,可以通过适度并购拥有某种特长的企业,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必要的内部资源,强化企业竞争力,并以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方式具有低成本、见效快的特点,但要求企业有相当的规模、较强的综合管理水平及相关的人力资源,以发挥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设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出于对市场的未来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为达到获得先进技术、占领市场,共享资源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合作组织。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与其价值链上的供应商、经销商、顾客以及相关利益群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不断扩大和加深,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和战略联盟是其内在的必然要求。通过企业间的技术、资金、管理等资源的重新组合,实现资源互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规模效益,从而形成强大的协同优势,因此,战略联盟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但是,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构建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性又取决于企业对自身与环境的认知,以及与合作伙伴价值取向的一致性。由于战略联盟的松散性,对应着存在联盟间破裂的可能性,同时战略联盟之间的知识、技能、信息的交流共享也要求联盟间有较高的综合管理水平。因此,战略联盟在一定阶段会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但要长期保持并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还需企业的多方面努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种综合能力,受到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有效的维护与提升,企业构建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消失,必须采取措施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其得到不断的提升。

1、合理战略定位,优化资源配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方向,关系着企业资源的分配,而企业资源分散的多少又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进一步得到培育和提升。因此,企业必须围绕企业的核心产业制定发展战略,优化配置资源,令核心产业得到充分地发展,不断取得规模经济与技术创新,使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企业要避免盲目多元化的陷阱,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核心产品的成熟期之前,企业应以集中化或差异化战略为主,创造核心产品,稳定市场份额,在本行业有较大优势的基础上,再适度发展多元化战略。

2、塑造企业文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信念和价值体系,是企业在长期的经济实践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接受、认同与信守的经营观念、行为规范、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等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满足顾客需要为价值取向的价值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育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形成稳定的企业管理团队;通过不断满足顾客需要,来培养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同时,需要不断吸收并改善人才激励机制,重点激励公司管理团队、科研团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推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改善,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建设学习型组织,推进企业全面创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这是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的一种革命创造,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管理的最根本理念的一次全新定义。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发挥团队力量,个人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到大幅度提高。英国壳牌公司的伍德格曾说:“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推动企业的全面创新,可以有效的维护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应创建知识共享、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员工有学习之处,使新思维、新观点有沟通之所,建立相应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层次一般控制在三层以内,以便组织更适合学习和建立开创性的思考方式。

4、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企业信息交流平台。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传统经营观念与经营方式,信息化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经济信息化要求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快捷地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和反应能力。如今网络已经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企业生产、管理、营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网络建设,使其成为企业内部知识、技术等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做好网络的安全维护工作;另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科学管理生产过程,节约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引入ERP、BPM、TOC、KM、CRM、SCM、CC、EAM、EAI、EIP、CPC等正成为维护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目前,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核心竞争力的意义,仅仅依靠低成本战略,企业的竞争优势会不断消失,但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不断学习、改革和创新,来培育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 K,Hamel G1 The core competence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3).

2、BognerWThomas H1 The role of competitive groups in strategy formulation:a dynamic integration of two competing models[J].The Journal ofManagementStudies,1992(1).

3、费明胜,水家耀编著.核心能力: 现代企业持续竞争的奥秘[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张春花,史春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4).

5、皮莉莉.实施战略联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探求,2003(4).

6、白云华.再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报,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