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中村改造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中村改造的意义

城中村改造的意义范文1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urbanized advancement's quickening, presented more and more “Chengzhong Village”. not only “Chengzhong Village” has restricted the urban function development, also has brought the huge pressure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order, must therefore carry on “Chengzhong Village” the transformation, realizes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fusion gradually. Right “Chengzhong Village” in the transformation difficult position and the solution measure's research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to the urban development.

关键词:城中村 困境 建议 昭潭乡

key words:Chengzhong Village Difficult position Suggestion Illustrious deep pool township

作者简介:唐逢九,女,汉族,1988年出生,本科大三学生,湖南邵阳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学生。

一、昭潭乡“城中村”改造的困境

(一)拆迁补偿困境。拆迁补偿困境首先来自于土地产权不清,由于“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土地产权归属难以进行明确划分,对于部分违法建筑的拆迁改造问题,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难以区分土地产权的情况地。同时,昭潭乡现今所采用的按农村集体土地政策补偿的方式,给予村民的补偿安置费往往偏低,加上目前房价上涨,大部分村民买不起商品房。

(二)村民安置困境。昭潭乡在1992年对商贸特区进行了开发建设,全乡村民已全部完成建制转户。当时,对年满16周岁的村民每人给予7000元的劳动力安置费用,而现今7000元根本难以解决村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另外当时有上千人未满16周岁而至现在以到该年龄的村民没有进行安置,现在进行征用拆迁,导致这一部分人要求安置。而目前对于村民的这种安置补偿昭潭乡还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村民安置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三)就业发展困境。由于土地的征用,昭潭乡村民的土地大量减少,而村民素质普遍不高,村民普遍表现出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的状态。目前,昭潭乡村民主要依靠出租房屋、小本经营等方式取得收入,较少人员主动在文化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提高,村民这种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不仅使政府安排的一些就业机会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且也给昭潭乡长远的发展埋下了不利隐患。

(四)规划实施困境。要改变“城中村”对城市景观、城市形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就必须合理对“城中村”进行规划建设,如果“城中村”在改造的过程中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会给城市的长远发展以及今后的城市建设带来不便,造成“城中村”改造混乱无序。而事实上这种规划不仅涉及到政府部门的工作,而且要涉及到众多村民的意愿以及利益,村民的补偿要求、搬迁地点众口难调等问题的出现给规划问题带来了困境。

(五)财力不足困境。昭潭乡在“城中乡”改造的主要瓶颈来自资金缺乏。无论是村民的拆迁、安置补偿、就业保障,还是“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都离不开资金。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不足,仅靠改造后的土地增值所带来的部分建设资金,无法从根本上平衡资金的匮乏状况。

二、“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相关政策。由于目前“城中村”改造在我国尚没有形成具体指导制度和体系,城中村改造的很多政策尚无先例可循,为推动“城中村”改造的开展,笔者建议首先对以下几个重大法律和政策问题进行解释:如旧村居民宅基地转为国有土地的法律依据;违章建筑的界定;房地产开发商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城中村”改造规划指导方案;“城中村”改造资金支持政策等。

(二)坚持针对性原则。要实事求是,针对不同的村落进行具体分析,按照“一村一方案”的方式,对各个村的问题进行灵活处理,尽量照顾旧村居民的利益。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做法,对规模较小、区位较好、问题较少的旧村先进行改造,为其他旧村树立榜样,然后根据房地产市场的承受能力,有计划地逐步推进旧村改建项目,最终从总体上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

(三)提高村民就业能力。为了保证“城中村”改造以后的社会稳定,除了让村民安居以外,还应当保障村民的生活来源,这就需要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昭潭乡村民素质普遍不高,因此,让这些失去了土地的村民去从事二、三产业,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政府一方面要保障他们的生活,积极实施养老保险,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组织村民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增强村民的技能和就业能力。

(四)加强规划管理。规划设计要统一切具有长远眼光,着眼于城市自身的品味和特点,适应城市发展的未来。不能为了一时的方便和眼前利益随意进行开发,要确保实现城市的整体发展和“城中村”改造和谐两者的双向平衡。

(五)拓宽资金支持面。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城中村”改造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建立优惠招商制度,在对招标的开发商加强管理的同时,对此类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政府的优惠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开发商的经营风险,保障其获取一定的经营利润,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城中村”改造中来,使旧村改造得以顺利实施。

总之,在“城中村”改造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实现人民权益得到最大的保障,城市规划符合城市品位,开放建设互利共赢等多重目标,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月红,城中村、城边村改造初探――以广西西林县为例,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10期

城中村改造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旧城改造;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U418.8 文献标识码: A

一、旧城改造的含义

(一)旧城的含义

旧城主要是指很旧的、房屋使用功能逐渐下降,房屋结构已经老化、陈旧,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居住需要。

(二)旧城改造的含义

旧城改造主要是指由于国家建设、城市改造、城市市容等方面的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旧城进行拆除,对房屋的所有人给予经济补偿,然后在对旧城进行改造。

二、旧城改造的意义

(一)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日常的生活质量有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人们的居住方面。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土地资源也非常有限,随着房屋建筑的逐渐增多,为了保护耕地,采取旧房改造的方式来响应新时期房屋建设对策。实行旧房改造的方法,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旧城改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将比较陈旧的、结构老化的房屋拆除,建造新的、比较舒适的新住房,进一步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三)有利于改善旧城区的生态环境

对旧城实行拆迁处理办法,可以合理地运用土地资源,通过旧城拆迁可以将旧房和危房进行改造,这样可以改善以往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另外,将不符合规范的房屋及其附属物进行拆除,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重新建造房屋,更有利于提高整个旧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旧城加以改造,能够科学合理的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能增加城市的绿化和增设更多的公共设施,给人们创造更加舒适、温馨的生活居住环境。旧城改造后,为城市的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旧城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视黄金地段的旧城改造,忽略了偏僻地段的旧城改造

在一些建筑物比较多、人口密集、地段繁华的旧城区,由于该地段开发前景可观,常常会获得优先改造的机会。相反,处于偏僻、危房住户比较集中的地段,却被很多人忽视。由于居住该地段的居民已经成为城市中比较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旧城改造上,通过旧城改造,才能改善这些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些人会认为改造这样偏僻的地段没有什么价值,这样就使政府无力对其进行改造,开发商更不愿意花费精力去改造。

(二)旧城改造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对旧城的改造必须做到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合理规划和布局。同时要求建设工程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不可以破坏城市环境,不能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出现零星兴建、不合理开发用地,致使房屋改造混乱无序,基础设施建设杂乱无章,改造后留下死角,使改造的后的旧城无明显变化。

(三)急于求成、大拆大建,造成资源浪费

对旧城的改造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还要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交通环境,以充分发挥整个城市的综合功能。但是有些地方在旧城改造的初期,急于求成,不能符合改造标准,进行大拆大建,一些新建的房屋以及一些可以被利用的古建物也被拆掉进行重建,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旧城改造的面积大,拆迁的建筑物过多,无法进行安置,于是就出现了只重住宅,而轻视配套的问题。

(四)政府和人民之间发生矛盾冲突

由于政府不能使人民在最大限度上获得经济利益,他们认为自己得不到公平,这样就会使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加剧。解决人民的拆迁问题其实就是一场利益战争,只有合理地对被拆迁人进行经济补偿,并达到被拆迁人的满意,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才能有利于旧城改造的顺利实施。

(五)少数被拆迁人的期望太高,只是拆迁工作停滞不前

在最近几年,我国在拆迁政策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动,拆迁量大,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少数被拆迁人的期望过高,他们都期望能够通过房屋拆迁,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补偿,甚至有些人希望在此解决就业问题。当他们的期望与自己预想的存在差距时,他们不愿意签订价格协议,经过相关政府进行协调,甚至经过法院的判决之后,还是违反搬迁义务,使拆迁双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解决旧城改造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明确的旧城改造标准

为了避免开发商主导旧城改造问题,各地方政府应该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分析旧城现状的基础上,建立明确的旧城改造标准,同时还要对旧城改造项目进行评估,对质量较差的房屋、需要进行及时改造的应该给予确认,同时还要确认旧城改造的范围,避免大拆大建,浪费资源,要做到有计划、有秩序地对旧城实行改造,以提高旧城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

(二)正确的引导和规划

建议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的功能和城市的布局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完善的旧城改造计划,在不损坏耕地、交通、绿化设施、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正确引导旧城改造工作能真正的落实到位。同时对旧城改造的规划要符合城市发展理念,对旧城改造的每个项目都要进行经济分析,使旧城改造与规划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三)利用旧城区的有利条件,营造适合人们生存的生态环境

目前,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政府应该将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旧城改造建设的基础。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旧城改造的范围越来越大,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保护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能够在旧城原有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旧城生态环境质量,

(四)坚持旧城区与新区建设统一发展的原则

旧城区与新区建设统一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保持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建筑物的建设缺乏特色,使得旧城区的特色渐渐消退,这样就很难找到城市中的历史足迹。因此,采用旧城区与新区建设统筹发展模式,尊重旧城改造面貌,这样才能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解决旧城改造中的实际问题。

(五)化解矛盾,使各方利益平衡

由于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为了使旧城改造过程能够体现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议政府要随时与被拆迁居民进行沟通,同时还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逐步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使各方利益平衡。

各级政府和城建主管部门要努力做好旧城改造工作,并将这项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笔者对旧城改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同时还针对旧城改造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旧城改造所涉及的问题较多,旧城改造的整体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城市的形象。因此,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必须从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的居住环境方面出发,切实解决居民的困难,同时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处理好旧城改造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以实现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力如.对当前旧城改造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2(4).

[2]熊邦光.关于旧城改造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城市建设,2012(6).

[3]王淑华.旧城改造暴露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

[4]张华.旧城改造拆迁工程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2(12).

城中村改造的意义范文3

我并不是本地人,三岁多就来到深圳,打那时起,我就住进了城中村“罗芳村”,当时只是租房子,房子的旁边还有一些耕地,或许是人们自己占用当时的地盘拿来播种吧,那样就可以吃自己的,就可以不去市场上面买,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摆脱不了在家乡种地的习惯吧!我那时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欣赏他们如陶渊明一样享受种菜的乐趣。

又过了五六年,那块地方就被围了起来,也不准人们随心所欲地去种菜了。

在罗芳村待久了,还产生了不少的感情,那里再没有耕地了,只是楼房很多很多,甚至有的街道非常难通过,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小贩翻了几十倍,每天都可以听到他们吆喝的声音,一片片喧杂的声音,但是我都已经习惯了。那里还聚集了很多香港进出的人,很多人都看住在这里方便,离海关也近,住房耗资并不多,所以他们都看中了这里。

一直到现在,当“峰度天下”高高建起的时候,我也得知了旧村改造的消息,那个时候我非常的高兴,因为我可以不用再住在喧闹的“城中村”了,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却又有点不舍。

按照《实施意见》草案得知,深圳市所有的城中村改造就在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鉴于对城中村改造在地价的收取问题上有一定优惠政策,因此部分单纯的旧村改造项目借用城中村改造的名义有“搭便车”的可能,所以对“城中村改造”进行严格定义,没有漏洞。

城中村无疑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其中也有不少的值得人们保持的东西,如罗芳村里面的古树。

我可以想象城中村改造后可能会像东门街市一样繁华,也可能会像华侨城一样热闹非凡。

我期待那一天。

城中村改造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城镇化 城中村 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96-01

1 城中村改造中的普遍问题

1.1 较少经济增长点

城中村作为一个农业为主的村子,很难找到经济上的亮点。据了解,一般现在的城中村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出租房子给外地人,获得租金。除此之外,还有政府征用土地时,发放的一次性补贴,或者是城中村拆迁改造过程中,政府给予的津贴。城中村的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城区的迅猛发展,但是在这种落后的情况下,城中村的经济发展却依旧很少有较好的突破点,所以经济的增长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由于对城中村的改造中,对经济带来的动力还远远不够,当地的村民从以前的农业中退出却没有更好的发展,导致城中村的经济很局限,没有脱离单一的以地换钱的改造模式,也很少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城中村和在其改造中具有经济起步晚,原有经济薄弱,缺少新型经济的特点。

1.2 缺少规划,土地利用率低

根据统计显示,在城中村中,违章建筑数量较多,管道线路较为复杂,市政管理最为松懈,而且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和基本功能都未能到位。在城中村中,各种违章违规的情况时有发生,村民缺乏法律法规的知识,利用所趋,盲目的建设简易房出租;还有就是对现存土地的利用率低也很不合理,大部分都是弃而不用,等待政府征地,没有体现土地应有的价值,而且这种弃而不用的做法,对土地造成了损失,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缺少合理的统筹规划或者没有严厉的执行规划是城中村改造中的大问题,由于不合理的规划,会大大增加拆迁改造中的成本,从而拆迁改造的质量也就下降了。还有对建筑的不合理规划,导致城中村的建筑风格很不统一,结构很凌乱复杂,不能拉近城村的距离,不能达到城中村改造的目的。

2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现状

2.1 政府主导作用

城中村的改造就目前形势来看,政府是唯一的主导作用者;而现有的改造形势和改造方向也是政府所主导的。对于城中村目前的改造现状而言,政府为拉近城乡经济差距,积极募资进去对城中村的改造和完善。其中,改造的主要工作是改造新建城中村的破旧民房,整体改迁或是聚集到较集中的居住地段;同时,对一般的商业用楼也会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整体的整改。同样的改造是具有一定的经济方面的影响的,政府在当前主导的城乡改造过程中,是希望改造和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的同时,能够为当地带来足够的经济带动力。政府优先考虑具有一般性经济增长的模式进行对城中村的改革和改造,在要求整体设施完善的前提下,为当地的居民创造更多的经济带动力和经济增长点。

2.2 市场带动作用

政府对改造的影响是直接而短时见效的,而市场作用的是目前城中村改造中作用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市场对城中村的直接的影响作用是促使城中村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的力量之一。和政府的直间作用相比较市场的影响是不易察觉的,而却是时刻影响的,市场是利益的代表,有利益就会促使一部分人为了利益而进行一些运作和对现有状态的一些改变,从而就会对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一些利益关系的合理调配,使之想利益的最大化方向发展。市场是一只看不见手,他对利益的巨大驱动会给城中村这种比较滞后的地域带来契机,廉价的土地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为资本实现其更大化的利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城中村就会在这种资本的带动下朝着实现利益的和带动发展的方向发展起来。当然资本的自由运作是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和盲目性,所以目前市场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

3 对中国城中村改造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建立和健全关于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和整体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是我国目前城中村拆迁改造的重要保障。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建立普遍使用的改造措施规范,而地方的相关部门也应当建立适合当地的保障措施,和强制法律法规。并且要有具体的监督职能部门,就是这种监督会使相关的措施得到良好的执行。同样的,有了法律规范就不会出现像以往类似的的混乱局面,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中村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这也更容易出现一些素质不高的管理人员,损害集体和国家和城中村村民的利益的情况。

3.2 合理调整利益关系

在城中村的拆迁和改造过程中,应该认清各方的利益关系,并且考虑到各方面都利益的需要。在城中村的开发中,土地的征用和出让是最大利益的所在。土地市场化,商品房的房价的飙升,是一种不安分的爆炸发展和增值。土地的利益将会有更多方面的问题出现,开发商和政府的角度是相对立的,政府一般考虑村民利益的最大化,而资本却需要廉价的土地,需要从村民那边榨取更多的利益。政府部门应该实事求是的为人民干实事,切实考虑到贫穷城中村村民的利益。合理的利用和征收土地,从经济和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妥善安排土地的规划用途,不能只顾眼前短期的利益回报和进行竭泽而渔式的盲目开发和自杀性发展。

3.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和加强城中村的社会保障和加强村民的就业工作在城中村在改造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城中村在改造中的内在要求。政府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促进城中村村民的再就业或重新创业,保证他们得到应有的权益,支持鼓励村民的创业,可以从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的方向开展,让村民自己当家作主,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价值。同样的,政府应该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完善基础教育并加强未来发展方向的人才重点培养。设立必要的培训中心,保证村民能够快速的进入价值的创作中。丰富和改善村民的文化环境,在提高村民素质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保证村民心理的健康;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医疗保险惠及每一位村民。

小结:城中村的改造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指导城中村迅速而良好的改造,严格执行法律规范,控制操作层序,强化有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并且做好良性发展的宣传工作,加强基本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保险额度,循序渐进的完善和加强村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 向碧华.城中村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

[2] 李君.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0.

城中村改造的意义范文5

“如果那天没出东南门口,我不会发现我难受,熟悉的沙坡,就这样被迁走……”这是前段时间流行在西安某高校BBS上的沙坡村改造版《十年》,改编歌词中带着些许忧伤,寄托了淡淡的留恋。在村内店铺持续几日繁华热闹的“拆迁前大甩卖”后,村子归于落寞和荒凉,只留下推土机的声音和拆迁施工的忙乱情景。

这仅是西安市城中村改造中的一幕。2008年,西安市将启动50个城中村和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其实,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都会存在着城中村,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城中村问题的制约,因而,改造城中村便成了一道绕不开的坎。与昔日不同的是,西安如今的“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正稳步有序、和谐安定地进行着,这是政府的有效推动,也是村民的理智配合。

然而,这让刚从大学毕业的小张有点犯愁了,他刚住在城中村不到两个月又得四处寻找住处。寒冷的冬日里,他请了半天假,打点好行囊,来到了二环以外的一个村庄,安顿了下来,虽然离上班的地方远了些,但是毕竟还能住得起,“城中村确实脏乱差,是应该好好改造一下了,但是,都改造了,我们这些流动人群流向哪里呢?”小张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

有小张这种担心的人不在少数。大凡发展比较成熟的城中村,都已成为城市廉租屋的集中供应区,成为外来务工者、刚毕业的大学生等城市低收入或刚起步人群的聚居区,而实际上,保持一定数量规模的廉租屋,让流动人群有临时的栖身之所,正是现代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硬件”。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其居住需求拉动了廉租屋市场的发展,在生存和经济理性的促使下,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们也视“城中村”为个人居住的过渡地带。形成于我国经济与城市快速发展特殊时期的城中村,为快速增长的城市流动人口与贫困人口提供能够负担得起的居住场所,为郊区失地农民提供了生存与生活环境,也为城市与工业发展节省了大量资金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居住在城中村的人群也在城市的各行各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城中村里的不少房屋本身也很有特色,是城市发展多样化、地方化、人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苏格兰“中国城市和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王亚平博士看来,城中村改造应以逐步完善,提高基础设施与服务管理设施为主,大拆大迁为辅,给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经济状况的人口都留出一定的生存空间。针对城中村改造后流动人口居住问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可以从清理产权入手,对合理合法的产权予以承认;对不合法,但有价值的房屋进行处理;对不合理也不合法的建筑物予以拆除。清理后的城中村纳入城市住房市场,允许上市流通,以便统一和完善城市住房市场,包括面向低收入人口的房屋租赁市场。”

推陈是为了出新,城中村改造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改造拆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除了妥善安置城中村村民外,切不可忽视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对此,西安资深传媒人士李先生说,城中村由于距离市区比较近,房价也比较低廉,所以有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被称为“西漂族”)和打工人员,都喜欢选择城中村租住。而这些数量不少的低收入流动人员,对西安的建设和发展也发挥了不少作用。“城中村改造是好事,但不能忽视这批人的生存需求”。为此,他建议:“政府应该考虑建造一些简易的过渡式廉价公寓,低价出租给城市低收入人群。并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保障这一群体的居住问题,让其和谐地参与到城市的经济建设中去。”

城中村改造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序列空间表现;意象形态空间表现;文化移植空间表现;情感意境空间表现

1 关于珠村

第一,珠村简介,广州珠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内,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它因“乞巧节”闻名广东,起源于南宋的珠村,居民以潘、钟两姓为主。村落向心布局,水乡风格突出,有历史建筑,也有古树名木。珠村民俗活动精彩纷呈,保留有舞狮、拜猫、拜太公、扒龙舟、摆七娘、唱大戏等。城中村,是老城发展的烙印,是城市的文化符号。第二,展示的意义:一是展示珠村的典型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并提出文化介入城中村改造的设想;二是现实意义:关注城市发展问题;三是衍生意义:城中村不只是栖息的场所,更是农民工、外来工除了故乡以外的另一个归宿。第三,展场空间,珠村民俗文化展厅位于广东省博物馆第三层艺术馆临时展厅,展场面积约1500m2。

2 民俗文化展厅表现手法

2.1 序列空间的设计表现手法(图1)

(1)以文化为主线划分整体的展厅空间。基于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城中村道路系统呈现自由型分布的无序状态,从空间形态上,采用主轴线贯穿、分割整体空间;将文化作为主线索,这样共同形成展场空间的平面分布,形成空间的二维图形。展场划分为三个展厅。分别为:第一展厅:城中村发展烙印展厅――珠村发展历史;第二展厅:城中村的民俗记忆展厅――珠村历史文化介入城中村;第三展厅:城中村的未来设想展厅――未来发展方向的可能性。

(2)以时间为轴线设计展厅布局,现状――过去――未来。由城中村现今的矛盾、无序、错乱的现实,到城中村过去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的民俗节日(乞巧节、拜猫节、龙舟节),再到城中村未来的设想与希望。以探讨问题思维模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体空间序列安排:序厅――第一展厅――过厅――第二展厅――过厅――第三展厅――尾厅。

2.2 意象形态空间的表现手法

意象形态的空间表现主要是通过提炼抽象化图形化的“象”同构现实空间内容的“意”。第一展厅为城中村发展烙印展厅,通过提炼城中村杂乱的线条、裂缝、狭窄过道,传递城中村的现状和历程。

第一,展厅整体以无序、散乱空间布局意象表达城中村自由散乱的现状。第二,序厅空间造型上呈现不规则,不稳定的形态,天花的垂落造型,不平整的地面,破砖为材料主题墙面,共同还原传递了城中村的肌理(图2)。第三,通道墙面上错落的裂缝造型,交叉天花造型,配合上灯光,让人犹如穿行在城中村,狭窄、阴暗以及电线乱穿的杂乱天际里。第四,异形墙面,作为城市近展变迁的照片墙,在灯光衬托下,展现过去城市发展变迁的巨大变化。第五,“一线天”过道,天花“一线”造型;墙面裂缝造型以及意向性的建筑立面;加上不规则、非常规的阶梯。共同营造“握手楼”“一线天”、坑坑洼洼的城中村印象。让参观者从视觉、触觉等多方位的体验城中村的发展历史。

2.3 文化移植空间的表现手法

移植不是简单的挪用和复制。移植不是被动的、客观的,或漠然的,而是积极的、主观的、充满目的的。第二展厅为城中村的民俗记忆展厅,通过移植民俗文化的符号和场景,展示和传达珠村的民俗文化记忆。第二展厅整体分为三大展区:乞巧节展区、拜猫节展区、龙舟节展区。

第一,过厅通过移植的古代村落的牌坊,平整的地面铺仿古砖,渐渐进入竖立的两排牌匾,依次营造村落的民俗建筑文化。第二,整体材质以清混凝土,实木为主。色彩以素色,木色、灰色为主。灯光以暖黄色为主,冷蓝色为辅。第三,以点的形式,将民俗展品嵌入不规则的墙体,配合重点照明,寓意传统文化犹如星点存在于城中村文化中,却不失为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文化符号。第四,乞巧节展区、拜猫节展区、龙舟节展区,通过展示的精美手工艺品、龙舟模型、图腾纹样展示特色民俗节日活动,通过写真全景雕塑、虚拟影幕、多媒体声光电等再现民俗节竞技场景,让参观者对民俗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认知和欣赏。(图3)

2.4 情感意境空间的表现手法

境,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启发、期盼、思考、设想。民俗文化的传承、城市村落的延续、外来工栖息的场所、新旧文化的冲突等城中村的发展与改造,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它是一个集社会发展、城市变迁、人文历史,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碰撞与矛盾的产物。第三展厅为城中村的未来设想展厅,将文化介入到改造的设想,启发参观者对城市发展、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思考与设想。

第一,过厅在布局上引用圆形向心与发散的图形特征,倾斜的半球造型是珠村电子地图屏幕。以电线为意象的天花垂落半空配合地面交错的黑色线条,寓意文化与现状的碰撞,现在与未来的交叉。第二,新旧文化墙的设计,不规则、不平整的墙面寓意城中村各不相同的建筑立面,绘上传统民俗节日相关图画,以及现代艺术墙绘、涂鸦等。尝试将现在城中村不统一、极不协调的建筑外观,通过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加以改造,形成文化与艺术的氛围,达到文化在现状矛盾中的共融。第三,未来设想展厅利用先进常用的城市公共导视系统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缓解城中村自由分散道路的指示问题,并作为辅助路灯的功能。同时,用文化在弥补公共导视下生硬的效果,达到功能与形式的共同结合。第四,曲面的墙体造型、不规则的意向建筑造型、LED地幕、水雾、绿色的倒影共同创设一种较虚幻的空间,启发参观者对水与建筑、水与城市关系的问题的思考。第五,冥想空间整体上营造相对独立的空灵的空间氛围。造型上以围合的“盒子”为基型,构建相对封闭的异形“盒子”,地面四周低中间高,中心垂吊水晶玻璃球泡,形成向心、向上的视觉感受,引导并启发参观者驻足、思考、反思、设想。(图4)第六,尾厅由错落的墙体变化到曲面体,寓意城中村的发展,由错乱、矛盾突出的现状,向柔和、和谐的未来发展。曲面造型内置曲面的投影幕,展示城中村未来蓝图的构想。地面错落的条形呈交叉向门方向延伸,寓意“新希望”的发展方向。

3 民俗文化展厅给城中村改造带来的设想

城中村的改造是一个现实的大问题,相比以往拆迁带来的“暴力”改造,“旧城换新城”的改造代价是巨大的。在政策上拆迁成为政府与村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上,投资商与村民征地补偿上也是冲突连连;在文化上,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甚至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在冲突与矛盾的改造过程中,通过思考“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希望达到改造或缓解激烈矛盾的前提,并将改造的损失和破坏程度降低,最终达到城市发展和城中村改造的和谐与良性的发展。

通过介入当地民俗文化,我们提出了对改造的设想:第一,采用现代城市导视系统,改变城中村现今的村道,并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辨清村道方向的同时,传播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增强文化的认同感。第二,采用文化和艺术的手段,利用墙绘、喷绘、涂鸦等的方式,将城中村的不统一、杂乱建筑外立面进行“装饰”,将城中村改造成为具有特色的,“文化村”或“艺术村”。第三,完善城中村的信息传播和文化宣传形式,同时利用特色文化作为装裱,将科技产品与文化相结合,达到信息的快速与准确第传播,并体现特色的城中村民俗风情。第四,利用城中村原有宗祠、祠堂等传统的公共场所,改造成为城中村的活动中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向外来人口开放,共同创设具有归宿感的综合公共场所。将文化的“小”影响渗透进城中村的“大”改造当中,将文化作为“软力量”植入城中村“硬”改造当中。这是我们对未来城中村改造的设想,也是我们对未来城中村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林琳,欧莹莹.改革开放后广州市居住区演进特征分析[J].观察与评论,2006(9).

[2] 储冬爱.城中村的民俗记忆――广州珠村调查[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3] 刘沛林.正在消失的中国文明――古村落[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4] 简・雅各布斯(加).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