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浪费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浪费的现状

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1

“10万亩绝对做不到”

时代周报:威龙对外宣称在武威基地种植的有机葡萄规模达到10万亩,得到有机认证的葡萄年产量达到3万吨。而据记者调查发现,10万亩中能够稳定产出的只有1万多亩,年产量远达不到认证的3万吨。您对此怎么评价?

刘滇生: 中国不具备大面积进行有机农业的条件。10万亩的葡萄肯定不可能在一个隔绝的环境中种植,它的病虫害防治怎么解决?10万亩葡萄田得需要多少的农家肥?农家肥充足的情况下,年产量它也上不去。事实上,有机农业更多是一个作秀,它不是一个产品品质的象征。

时代周报:威龙有机葡萄的收购价格为1.2元一公斤,这样低价格的有机产品可能做到吗?

刘滇生:不太可能。有机的产品产量不可能高。真正的有机种植要投入很大成本。农家肥难以供应氮肥,氮会变成氨气走掉。它天生就缺氮,你如果想提高产量的话必须得再加农家肥,所以成本相当高。现在农家肥很贵,一吨达到了一、两千元。一亩地它至少得施两、三吨的有机肥,两、三吨的有机肥下去你说成本得多高。

时代周报:所以,您认为威龙不可能拥有10万亩有机葡萄的种植基地?

刘滇生:我感觉到它做这个有机葡萄,它要是不用一点点化肥,或者说不用农药,10万亩的话我是绝对不相信的。要是搞点小面积的还行,但10万亩是绝对做不到的。

有机农业=浪费农业

时代周报:现在的有机认证中,将种植和加工分开进行认证,这样是否合理?

刘滇生:这样是不合理的。他实际上这个是骗人的。国内搞有机认证的有好多家,五花八门,有各种标准。道理上,加工类的原材料来源也应该是有机,这样分开至少目的不纯。消费者很难区分各种有机认证标识,忽悠了广大消费者。

时代周报:那么在您看来,目前国内追求有机产品是否有必要?

刘滇生:根本没有必要。有机农业不仅讲求结果,它的过程也要求非常严格。在国内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不用点化肥,我觉得很难做到产量与质量的平衡。实际上,时代是属于一个准有机的时代,我们的农家肥虽然没有经过科学处理,但是我们起码不用化肥。

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2

勤俭节约是向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美好‘食’‘光’”校园系列活动和学校餐饮浪费情况自查自纠专项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攀枝花市教体局相关要求的重要指示精神,我校把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列入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将“勤俭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主题教育作为学生养成教育重要内容, 贯穿教育全过程,教学上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思想品德教育。让师生深刻理解“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1.1学校供餐规模和供餐模式

我校食堂能同时为全校 160名在校学生提供餐食。食堂由学校通过招标引进自主经营,食堂有工勤人员4名,按照上级部门及营养计划的相关规定为学生制作早餐、中餐、晚餐。学生在取饭处排队,安全取餐,吃饱为止,但不得浪费。

1.2学校餐饮浪费现状

目前,我校在校生人数基本维持在 300人以上,配送公司根据学校在校生人数配送原材料和蔬菜等,学校食堂会根据学生的人数提供餐食,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工勤人员对每一个学生的饮食规律和饭量基本明了解于心,按照“按需配餐”“多餐少取”、“适当控制”“吃饱为止”等原则取饭,所以我校食堂的很少出现浪费情况,只有个别低年级的学生会因为无法估计自己的食量而出现吃不完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均做到“厉行节约”,实现光盘。

1.3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学校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等途径开展节约粮食教育宣传,通过在食堂张贴温馨提示语及图片,营造节约粮食的教育氛围,通过家长群,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引导家长带头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带动督促影响身边人,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

1.3 开展各类校园活动。

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围绕勤俭节约开展主题班会,主题讲座等日常性活动,利用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开展专题教育,让学生通过绘画、手抄报等形式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把勤俭节约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

1.4 本次自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我校高度重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建立职责清晰、任务具体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学校校长万学龙总负责,分管校领导姚正海具体负责,职能部门领导,有关专职人员为骨干的工作力量,建立后勤、德育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党员领导干部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践行勤俭节约。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组织领导

对“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领会不够透彻,特别是没有充分认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力和执行能力,使得学生不能把指示精神吃透,内化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2.2餐饮供给

学校餐饮搭配方面,菜品由公司统一搭配,菜单一周一换,有时菜品不符合学生口味,就存在食物剩余、浪费情况。

2.3宣传教育

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都表示自己要做节约食物的好孩子,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节约食品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存在 “多拿多占”浪费丢弃的现象。这主要是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不够透彻,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不够好,节约的理解不够深刻。

2.4制度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对相关制度规则执行不够严格,得过且过,让学生认识不到餐饮浪费的错误性。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形成多部门协调管理的消除餐饮浪费的机制,对学生光盘或者浪费的行为的监督和惩奖不够及时有效。

3.相关改进措施

3.1继续深入学习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的指示精神。

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理解力水平的学生做专题知识讲座,开好主题班会。要深入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日常饮食行为,分析案例、讲事实、摆道理让学生理解浪费的是可耻的行为,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争做“光盘”好孩子。

3.2餐饮供给方面

注重收集师生对学校食堂食品的建议,积极与食堂工作人员沟通确保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为师生提供营养搭配合理的餐食。

3.3宣传教育

在宣传教育上,在黑板报、电子屏上要用多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及文字,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要把食品节约纳入每周升旗仪式活动和每日晨会中,要做到时时提,天天讲。

3.4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方面要形成学校的德育主导,少先队、值班教师、班主任、科任老师严密监督的杜绝浪费的监督网。特别是要发动少先队的作用,各班安排专门学生监督餐饮浪费行为,一旦发现 积极上报给值班老师,由值班老师向本班班主任和德育处上报。将餐饮浪费纳入班级考核中,按照相关标准扣分。设置光盘小集体,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有集体荣誉感。对浪费行为要及时处理,将杜绝浪费和学生评优评先联系起来。

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3

【摘要】 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头娃娃、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到SARS、禽流感、手足口等疫情的发生,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存在的致命弱点,因此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目前公共卫生体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问题;建议

1 当前基层公共卫生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目前现状

1.1.1 机构情况 我国的公共卫生体制网是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县级公共卫生体制是在原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改革分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改革结果多数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极少数是人、财、物彻底分开。乡镇级防疫体系隶属乡镇卫生院领导,一般由2~5人从事本辖区计划免疫、卫生监督、预防保健等社会性工作。

1.1.2 经费情况 县级公共卫生机构一般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部分是差额或是定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乡镇卫生院经费由乡镇财政拨付,在我国普遍存在县乡两级经费拨款严重不足,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业务运转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过去防疫站的运行主要靠健康查体、各种监测及疫苗的收费,来弥补经费不足,勉强运转,乡镇的卫生防疫靠有偿服务收入不仅解决运转问题,还要解决部分工资问题。而目前疾控和监督的分离,在不能保证监督经费的同时,实际上是弱化了卫生监督,随着监督工作的弱化,被监督单位主动到疾病控制中心送样检测的样品越来越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食物中毒)无法正常协调处理,出现了两个机构没活干和有活没法干的局面,挫伤了县乡两级工作积极性,体制改革的结果将进入死胡同。

1.1.3 设备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陈旧,已经存在50多年的县级卫生防疫站或新成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目前仍然是设备破旧不堪,已处于半瘫痪状态,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成立只有几年或十几年的质检、药监、环保等部门,无论是技术设备、交通工具还是人才建设发展都是十分快速的,已成为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就是同一系统、同一级别的医院大多数都已与时俱进,不论是工作条件还是实力水平都不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能比较的。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多家分管、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过去的几年里,政府在食品安全的职能分工上,食品药品、技术监督、工商、食品卫生都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卫生部门的职能被划分出去,强化了技术监督、工商、食品药品的监管职能,相应弱化了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能,从形式上看,多了执法部门,增加了执法人员和执法车辆,加强了执法力量,其结果是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几个收费部门和就业岗位,导致重复监督检测以及原有卫生部门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1.2.2 卫生公共体制改革的结果与初衷相违背 按照卫生部要求进行的两项体制改革,从实践的结果看:在基层(县乡两级)无论是疾病预防控制还是卫生监督,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是大大的削弱。一方面不少单位将涉及公共卫生方面的专业如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等相关科室整体或部分的划出,致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功能处于缺胳膊少腿、支离破碎现状,似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工作只是控制传染病;另一方面,普遍存在新成立的卫生监督所由于各种原因,不是强化监督执法,而是强调局部利益或搞创收,有些则是挤占属于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的监测评价等事务性工作,无形中形成两个过去的卫生防疫站,人为地将卫生与防病分家,相当数量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所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其结果与改革的初衷相违背。

2 原因分析

2.1 医疗卫生部门内部矛盾的凸显,造成体制改革混乱 目前整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和谐发展,其主要原因一是卫生行政部门没有给政府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没有帮助政府做出好的决策。二是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和了解,尤其对基层工作缺乏了解,由于医疗卫生工作面宽且专业性强,平时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引起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反而让会说话会喊口号的部门占据上风,医疗卫生部门内部矛盾的凸显,造成体制改革混乱。

2.2 “重医轻防”观念,导致公共卫生工作弱化 长期以来,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形成“重医轻防”的观念。目前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状:预防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一些地方甚至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一些领导对医疗单位情况介绍如数家珍,但是对预防工作能说出多少?在考虑投入的时候往往首先是倾向医疗单位,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医院和医疗政绩有形并易见,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如此已久,形成公共卫生工作弱化局面。

2.3 机构定性不清、定位不准,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特别是在体制改革后,较为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归类于一般性的卫生服务机构,并推向市场,纵观世界各国,还没有将政府行为的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用市场经济进行调节的,如果按照这样定位是十分危险和有害的,将直接危及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地位和发展。卫生监督机构取消收费,县级财政拨款经费严重不足,使监督执法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由于对业务工作的定性不清,定位不准,直接影响了疾控和监督的正常工作。技术监督部门要求,食品化验只要有资质单位就可以,无形把疾控推向市场。有时政府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政策、下发了文件,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到基层难以落实,如国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提供免费疫苗,要求地方财政向卫生部门提供公共服务专项经费,然而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两级财政无力支付,致使县乡两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4 目前两项体制改革过于急促粗糙,过于简单化 许多地方在未统一认识,弄清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情况下,不顾实情、政策,惟我所用,为改而改,大多地方采用的是简单的一分为二的分家方式,美其名曰“先建后畅”,其实是一种极不严肃与不负责的做法。

3 改革建议

随着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贯彻实施,目前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建设已相继完成,两项体制改革已近尾声,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建立现代化的疾控和卫生监督机构,仍是我们应迫切解答的重点问题,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明确机构定位 疾控中心履行的职责包括健康规划、公共卫生与疾病监测、评估分析、预警及大量常规业务工作的检查指导和应急问题的处理等,这些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同时又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部分,跟其他医疗部门的服务工作是不一样的,其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因此服务的概念也大不相同。卫生监督工作其职能包括食品卫生监督、公共卫生监督、饮水卫生监督、学校卫生监督、医疗职业卫生监督、许可审办等业务,是卫生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两项工作首先是政府的工作的一部分,是非盈利性的公益事业,机构是直接代表政府承担这项义务的专业性部门,其工作人员应该既是卫生技术人员,又具有公务员的性质。

3.2 转变观念,加大投入 政府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把公共卫生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确实加强领导。疾病预防属于公共健康安全服务,所必需的经费应有公共财政承担。要把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把公共卫生事业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重要项目,并将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疾病预防控制与防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上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水平。

3.3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各项业务《规范》的基础上,要高全盘考虑,搞基层调查研究,做好试点工作,认真评估、科学论证、客观地分析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改革,扭转没活干和有活没法干的局面。

3.4 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疾控部门和卫生监督单位要高度重视宣传,让政府及全社会增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客观地反映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明确疾控和卫生监督机构的定性和定位,确立其相应的职能和权力,使其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监督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饭店 采购成本 控制 措施

一、前言

饭店业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不断涌现,做好饭店各方面经营管理工作,有利于饭店的运转发展,尤其是饭店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控制[1]。饭店与其他商业活动一样,离不开买与卖,可见,采购对饭店来说非常重要。采购是饭店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价格和质量直接影响饭店竞争力,可以说采购是饭店生存发展的关键。

二、饭店采购过程中控制成本的意义

采购工作是饭店内部所有物品周转流动的开端,做好饭店采购工作,可以有效控制采购过程中的成本,进而控制饭店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有利于合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饭店经济效益[2]。采购过程中,饭店经营所需食品原材料不断买进,采购成本取决于所购食品原材料价格,而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饭店产品毛利率与产品销售价格。因此产品利润隐含在采购过程中,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降低饭店成本。

三、目前饭店采购现状

(一)采购人员选择标准不明确

不同类型饭店选择不同采购人员,一般情况下,中小型饭店的食品原材料由经理本人、亲戚或厨师们负责采购,大型饭店和星级酒店则设有专门的采购部,该部门主要负责食品原材料的采购进货。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进货渠道的放开,加上各种社会风气的影响,如采购回扣、食品原材料价格高等,造成饭店难以有效管理采购人员。很多饭店由于采购人员选择标准不明确,没有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采购的食品原材料质量低,进货价格高,增加了饭店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使其在竞争中失利,最终无法取得经济效益,甚至倒闭。

(二)存货控制不合理

饭店食品原材料存货控制不合理,极易导致库存成本高,所以,饭店经营过程中食品原材料的存货控制,不仅要合理控制存货数量,还要对加工中及已售出的材料使用量进行考虑。存货会占用一定资金,而食品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后,不可能全部销售出去,也就出现存货现象。饭店采购过程中,由于食品原材料从订货到交货需要一定时间,为避免交货期间中断生产,必须预备一些存货,以免交货期间发生食品原材料短缺情况。不合理控制存货,会导致存货过多或过少现象。(1)存货过多,极易发生腐烂情况,不仅占用大量资金,还严重浪费资金和食品原材料;(2)存货过少,订购时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一定情况下还有可能发生存货短缺情况,导致饭店生产不合理,增加人力成本等问题。

四、降低饭店采购成本的有效措施

(一)严密监督采购人员

严密监督采购人员,可以有效防止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发生不正当行为,如舞弊、索贿、受贿等[3]。饭店选择采购人员,不仅要挑选遵纪守法、正直的人,还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采购人员和供应商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实施监督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漏洞,因此采购人员应自觉接受饭店监督。由于每个饭店有其经营特点与实际采购情况,所以,应根据饭店具体情况制定监督控制措施,并严格贯彻落实。

(二)采用联合采购模式

联合采购是一种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新模式,饭店不安排专门的采购人员进行食品原材料采购。饭店多个部门组成专门的采购组,如办公室、财务部、使用部门等,改组由饭店总经理直接领导,并负责安排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采购组各负其责联合起来进行采购工作,其中办公室负责协调参与采购的各个部门,对市场进行详细调查,同时根据多次考核供货商的结果,确定具体的采购任务,并将采购回来的食品原材料验收入库[4]。财务部主要负责共同市场调查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确定所需采购食品原材料的价格。使用部门负责并参与市场调查工作,切实保障采购食品原材料的质量、种类、规格。采购组中的各个部门不仅要各负其责,还应相互制约,相互配合,共同研究确定食品原材料采购种类、数量、价格以及供货商。采用联合采购模式,可以保证采购过程中每一批食品原材料公开透明,由于各部门参与采购全过程,因此可以合理控制存货,避免浪费,实现资金利用的有效监督。

(三)批量订货与直接采购相结合

饭店经营过程中需采购大宗的食品原材料与日常小量物品,采购时可结合批量订货与直接采购方式,有效控制存货。(1)大宗食品原材料可采用批量订货方式。该采购方式的实行可降低订货、运输等成本,从而有效降低饭店采购总成本。批量订货通常能从供货商中得到一定折扣,有利于降低食品原材料价格,同时供货商为了加强市场竞争力,可保证所供食品原材料质量达饭店要求。(2)日常小量物品可采用直接采购方式。该方式主要用于难以储藏的食品,由办公室负责直接采购,其价格主要以市场供应情况为依据,有利于饭店日常经营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总之,饭店采购一般规模较大,涉及大量资金,多数情况下具有很强的专门性,采购时合理选择供应商,并与其商讨原材料价格,尽可能以低价购入所需原材料,有利于控制采购过程中的成本。21世纪饭店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内部成本控制方面,在保证采购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采购价格,可以为饭店节省大量资金,若将这些资金让利于消费者,不仅能带来更多客源,增加销售收入,还能推动整个经营活动的发展,创造更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娓.饭店餐饮经营中的成本控制问题[J].江苏商论,2008(11):23-24.

[21]张娓.饭店成本控制中的采购环节[J].中国市场,2008(41):139-140.

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食品包装 安全 重要性 现状 对策

日常生活中,食品包装与食品的密切关系早已被千家万户所认知。无论是商店、超市,还是每个家庭,处处可见设计精美、实用方便的食品包装。食品包装就像食品的贴身衣物一样,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最后一道工序,它不但起着保护、宣传食品的作用,而且便于食品的储藏、运输和销售。在很大程度上,食品包装已经成为食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食品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我国食品包装目前面临的形势却不容乐观。

1 我国食品包装安全现状

1.1 包装材料使用不当

包装材料的卫生级别分为工业级、食品级和药品级。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应达到食品级要求。但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食品包装制品,因其使用量大、流通快,所以很多不具备生产食品包装制品条件的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也在生产,不仅生产环境差,而且为了牟取私利,甚至使用工业环境级原料或有毒有害的再生废料进行生产。特别是塑料制品,利用垃圾站收拣的废旧塑料垃圾、农用薄膜、医院废弃物等进行加工,未经消毒处理,就作为食品包装原料再次用于食品包装的生产并投入市场。这些再生塑料虽然在加工过程中经高温加热,但其中的增塑剂、稳定剂和甲醛等种种有害物质却不能完全去除掉,用这种塑料制品包装直接入口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长期使用将引起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1.2 违规添加禁用助剂

以一次性塑料快餐盒为例,很多不法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产品中大量添加工业级的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禁止用于食品包装生产的添加剂。更有些黑心企业,将主要原料的添加剂的比例对调,工业碳酸钙、石蜡等添加剂的使用量超过了50%,有的高达80%。这种高填充的快餐盒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乙酸蒸发残渣以及正己烷蒸发残渣检测,指标超标严重,甚至超过国家标准上百倍(国家标准为30毫克/升)。食品温度较高或微波炉加热时,有害物质就会溶解在食物中,长期摄入会导致消化不良、肝系统病变等,甚至患上胆结石等疾病,对身体健康有着重大危害。

1.3 印刷中大量使用含苯油墨

食品包装发生卫生质量问题,印刷油墨是关键因素之一。油墨中苯类溶剂及重金属残留严重。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油墨系统中油墨本身就是含苯的,所以工业上常用苯类溶剂加到油墨中以达到稀释的目的,且甲苯价格低廉,不少企业都把它作为调配混合溶剂的主要原料。苯的残留量如果超标,对人体危害极大。

同时,苯具有蓄积性,人一旦吸入很难排出,日积月累会引发癌症等疾病。现在,欧美国家已不允许在食品包装中使用含苯及重金属的原料,日本政府在几年前也规定食品包装材料中不得含有苯。我国也在推广环保的水性油墨,用于解决含苯油墨对包装及食品造成的危害。

2 食品包装市场准入制度及相关标准

2009年,强制性国家标准 《食品容器 、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开始正式实施,标准中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对食品接触用塑料、纸制品、橡胶等材料中用到的增塑剂、增韧剂、固化剂、引发剂、促进剂、防老剂、阻燃剂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2013年,国家广泛征求各方面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意见,进一步开展标准的修订工作。紧接着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2013中国食品包装安全消费警示,涉及吸管、瓶盖瓶身、不锈钢制品、纸质餐饮具等12项内容。其中,烧烤时铝箔、锡箔使用不当会危害健康一条,尤为值得关注。目前,市场上用于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添加剂种类繁多,既使新修订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已增至959种,但与实际相比,仍显不足(国外允许使用的食品包装用添加剂有2000多种)。

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因市场需求量大,且一直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造成生产混乱,质量参差不齐。自国家质检总局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后,产品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

2009年12月1日实施的《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18006.1-2009),首次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承认了不可降解餐具的合法身份,结束了一次性塑料餐饮具没有国家标准可依的混乱状态,减少了每个企业必须制定企业标准的麻烦,明确界定了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的范围是指预期用餐或类似用途的器具,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盘、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壶、吸管等,也包括有外托的一次性内衬餐具,但不包括无预期用餐目的或类似用途的食品包装物,如生鲜托盘、酸奶杯、果冻杯以及方便面碗等。

3 对策及建议

现代食品包装既要着眼于新的包装材料的开发、研究与应用,添加更高的科技含量,利用新材料的细腻、光滑、柔韧等特性达到包装食品的最佳效果服务,又要不断地推动包装工艺的发展,将工艺流程自动化、系统化、电脑一体化,降低废品率,充分利用资源。

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更是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食品包装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既要低碳排放,又要注意以下几点。

安全化:由于材料不同,使用环境不同,盛装的食品不同,食品包装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渗入到食品中。因此,生产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与食品实现双QS),还要注重标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指导消费者使用食品包装制品。

透明化:开发和生产无色透明或半透明制品,既可以展示所包装的食品,又便于回收利用,提高产品废弃后的价值。另外企业应在产品上标注原料的名称和代号,便于回收利用。

减量化:通过对包装的设计改进,在达到同等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包装制品的使用量。

资源化:对所有有较高价值的包装制品进行回收和利用;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延伸生产者责任;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生产―消费―再循环”这一循环经济新理念。

无害化:对于确难回收的废弃物如塑料袋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鼓励使用更环保的可重复使用的布袋,减少浪费。

产业化:回收利用是各种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共同的责任,只有把各种包装物纳入循环经济的链条中并进行产业化的回收利用,才能解决食品包装行业的持续发展问题。

我们在关注食品安全的同时,也要对食品的包装安全加以重视,树立“食品包装等同食品”的安全观念,为食品安全多加一把锁。

参考文献

[1]敖金霞,高学军,权东升等.转基因水稻深加工产品两种荧光定量方法的比较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1):34-39.

[2]周霞.广东省转基因大豆和豆制品的监测[D].中山:中山大学,2006.

[3]李慧,杨冬燕,杨永存等.深圳市场4种国产农产品转基因成分监测结果[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52-1153.

[4]肖唐华,周德翼.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监测中心现状及特点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72-75.

食品浪费的现状范文6

《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指出,要实现“健康的民族和健全的生态”的发展愿景,必须实现粮食安全概念与国际的接轨。

国际社会早在1996年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上已达成共识,粮食安全需要从供给、获取、稳定性与使用等四个方面综合衡量。目前,中国部分人士对粮食安全的理解不甚全面,满足于“保证口粮供给即实现粮食安全”的现状。一些现行的粮食安全政策、法规和监督机制也主要基于这一观念,而对质量和营养问题重视不足。

此外,在粮食消费层面上,则有相当一部分人铺张奢靡,导致营养的过量摄入和资源浪费。综而观之,作为一个雄心勃勃地迈向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粮食安全观念需要在充分考虑本国实际的前提下尽量与国际接轨,并对有关的指标体系、政策措施和监督评价方法做出相应调整。以国际标准衡量,中国刚刚达到粮食安全领域的“温饱”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当前粮食安全理念与经济发展进程中单纯追求GDP总量一脉相承,存在不可持续性。如何跨越单纯追求粮食总量阶段,真正实现国家、地区和家庭各个层面的粮食安全,包括粮食质量、营养安全和食品安全,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不但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吃得科学,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迫切需要纳入国家粮食安全的议事日程。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应在保持总量供给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加强粮食品质改善,提高食品安全,确保营养健康。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则要争取尽早取消国内与国际、普通和特供市场的双重质量标准,实现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制定的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对接,缩小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距离;同时需要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信心,摆脱诸如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牛奶、残留农药等污染食品的困扰。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与各利益相关者充分合作,在政策与措施方面有新重点、新方向,实现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