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1
1.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养生、疾病的预防、治疗疾病用药的副作用愈来愈重视。而祖国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在这些方面有独到之处,从古到今重视整体观念、天人合一、治未病的思想,许多中药经研究能调节人体免疫系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有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例如中医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耳穴等护理具有现代护理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目前社区护理正在蓬勃发展,众多老年人迫切要求了解传统的中医护理知识。许多传染性疾病正在危害人类健康,例如甲流、手足口等疾病,这些传染性疾病重在预防,而中药在这些方面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人类疾病的预防及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课程设置的体会
一般本科护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能在各级医院、基层、农村医疗单位从事临床护理及预防保健、社区护理等工作。而中医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在疾病的临床治疗、护理、预防保健、社区护理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出的护理人才,应该在掌握现代护理观的基础上,掌握最基本的中医护理知识,更好地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以满足社会对中医的渴望,适应当前社会医学的形势。然而目前很多医学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将中医护理学设置为考查课、选修课、甚至不开设这门课程,那么培养出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连最基本的中国传统医学知识都不懂,或者了解的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该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的缺乏或缺陷,就很难适应目前社会医学的形势。建议医学院校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本专业师资状况水平,逐步开设这门课程,并逐步将中医护理学列为选修课、考查课、考试课课程体系。
3.中医护理学教学体会
3.1 加强中医传统治疗与护理方法的教学与实践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预防保健及社区护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一方面,同时也是用人单位看重的重要知识领域。然而在预防保健及社区护理方面,中医传统治疗及护理方法例如针灸、推拿、刮痧等,疗效较好,较西医预防及治疗无明显的副作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社区的喜欢,已经成为康复保健治疗的重要部分。鉴于此医疗护理人员就需要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知识理论体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课程中就应突出对中医传统治疗与护理方法的学习,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并且加大针灸、推拿、刮痧等方法的实践力度,可以到实习医院进行见习观摩。
3.2 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即PBL教学,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基于本科生思维能力较好,反应较为敏捷,自学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以将中医内科疾病的护理采取此方法的教学。具体是提前选出病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病案及讨论的问题告诉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收集资料。几天之后进行病案分析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患者病因病性、辨证分型、邪正盛衰、治疗的原则,从而提出该病人护理对策、健康指导等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对问题进行补充或纠正。
3.3 提到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大多西医院校将中医护理学设在西医基础医学之后,学生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实证科学之后,将会不适应中医的思维模式,认为中医难学、较为枯燥乏味、甚至认为中医是唯心的,缺乏科学性,对中医的学习缺乏兴趣。鉴于以上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得当及灵活性。一方面例如在导论章节强调中医存在的必要性,中医及西医在治疗疾病上的区别及各具的特长,阴阳学说的科学性、甚至国外医学专家潜心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现状,还可适当介绍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成果,来激发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以及自发的对中医产生热爱,让学生了解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医学的认同感。一方面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上要下功夫,多穿插图片,视频等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深理解。例如在阴阳学说章节加入阴阳太极图,五行学说章节插入现实生活中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四诊章节中插入不同病人的舌苔、面容以及脉象的图片,中药插入讲中药的彩色图谱,方剂插入方剂中每一味中药的图片,以上这样就更加简单、直观的容易被学生所掌握与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在中医护理整个教学环节中,最好将西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谈谈对中医养生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中药 临床应用 问题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74-02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医药学是人类历史上不可或缺的珍宝,曾极大的造福世界人民。其中中药材的应用更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我国,人们在选择药品时,往往对于西药特别的偏爱,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在治病之余养生保健方面的关注也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反而是以前不那么受欢迎的中药材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但此时在患者在食用中药材的过程中也相继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有的患者在使用中药材后不仅病患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有加重的趋势,而有的患者在旧病没有祛除的情况下又添新病。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医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来谈谈中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药材的来源不稳定。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遍地都可以找到丰富的中药材,各种人们培养的品种也林岚满目。对于药材的多样性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于药源的稳定性来说,这种情况却恰好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同药不同地,同科不同属的现象极为普遍,给药材上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由于药源多产自于大自然的土壤中。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加强,环境问题也愈发的突出,土壤中频繁检测出的有毒元素不得不让人们为药材的质量捏一把汗。另外中药材的安全性也受到农药,水体,含有重金属化学气体以及昆虫类的影响,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现象发生。常言道蜂蜜本无毒,但是如果蜂源源于自雷公藤,钩吻等有毒植物,则人体使用后会使得肾脏衰竭。新闻中也曾报道过误食毒蜂蜜的事件。
1.2 中药材的搭配问题。在临床医师给患者开处方时,中药材的配药禁忌常遭到医师的忽视。但配药这个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古人常说的“十八反”,“十八畏”则是对于配药问题的高度总结。不当的中药材搭配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比如人参恶莱菔子和莱菔子能够消除人参自身的补气作用抵消掉。两种药物如果同时作用于人体将会产生毒副作用。
1.3 超剂量使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在临床使用时若超剂量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报道1次服用红参40g而使得身体各器官衰竭;长时间大量服用甘草就引起水钠潴留,水肿,高血压,头痛,痉挛麻木、四肢无力,低血钾等不良反应等。特别是含有毒成分的中药超量使用。因为毒性中药的治疗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更易引起中毒和药源性疾病。如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可致惊厥、意识不清等语言障碍。
1.4 滋补药材的滥用。由于人们养生观念的提高,采用药材进行滋补成为人们所谈论的话题。在滋补中,人们有专业知识的匮乏只得向临床的医师求助。由于只是涉及到滋补,并没有真正的病况存在,医生也不能够准确的揣摩出滋补的真正用途,开出的滋补药材常常会适得其反。其次,商业广告铺天盖地的宣传也助长了这种滋补的邪恶之风,从而导致一些医生滥用滋补性中成药。
2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问题的相应对策
2.1 加强重要的临床试验。中药的研究绝不可以脱离临床试验而单独发展,从目前的现状,我们在中药研究上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区域,并没有对于中药的整个药理过程形成一个规律性的认识。理论研究的深度和数据并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而加大临床试验研究则是突破这一现状的唯一出路。相关工作者应该克服困难,冲破难关,想方设法的加大中药材试验的力度,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在试验中对于其作用机理进行准确的判断,以便寻找到药物作用最佳的疗程。
2.2 加强药材源头的监管和规范。我们要在中药材上建立一定的规范管理措施。对于中药材的划分要树立起一定的行业标准,分门别类。细化分类的原则。绝对不允许同药不同地,同科不同属的现象再次出现。对于药材的种植上,要加大监管的力度。绝对不允许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进行中药材的种植。在种植前对于当地的土壤进行有效的监测,如发现当地的有毒元素含量超标,则应该立即叫停或采取措施进行制止。对于已经上市的中药材,也要建立向蔬菜瓜果一样的抽检制度,检查中药材的农药残留。对于那些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中药材产品,我们要严厉的打击,防治大众受到误导。
2.3 辨证施治、合理使用。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治病投药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异,辨证处方,选药配伍,随证加减。临床应用中成药需弄清药性,明确功效,对证用药。临床医生应熟悉中药的性能、主治、用法、用量,了解其效用特点,令其迅速凑效,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同时,应严把用药关,避免滥用、超量使用及随意延长疗程,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用药应注意选用合理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尽量的较少联合用药,在没有充分用药安全证据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中、西药物注射剂联合用药。
3 总结
综上所述,面对中药在临床应用,我们一定要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笔者相信在加强自我的完善,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的基础之上,我们定能够使得中药材在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