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学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康复学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康复学概念

中医康复学概念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内科疾病者进行研究,共计100例。参照组,男、女各24例、26例;年龄为(49.68±5.18)岁;疾病情况: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各17例、20例、13例。研究组,男、女各26例、24例;年龄是(49.23±5.45)岁;疾病情况: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各17例、21例、12例。参照组、研究组资料比较,P>0.05。1.2方法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药物治疗,口头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并指导患者规范且合理用药[3]。研究组应用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中医养生康复管理:(1)数据挖掘:采用分类与聚类方法,对数据集合内个体依照相似性实施分类,形成有意义子集。实施方剂管理,以内科疾病作为切入点,根据症状和药物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挖掘出内科疾病的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等,制定诊断性管理方案。(2)保健方案:1)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述中医养生康复方法,包括调节情志、冬季养生、夏季养生、24节气养生等。2)情志管理: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及家属密切沟通交流,明确其消极情绪类型,后采用一对一心理辅导的方式减少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其消极情绪。3)冬季养生:冬季养生需要做好足够的热量摄入,所以这个时候是适合吃高热量的食物,这样的话是可以帮助自己的身体维护一定的热量的,也就是可以让自己感觉不那么冷[4]。而且冬季的时候应该多吃一些高营养物质的食物,冬季是一个收藏的季节,这个时候补充足够的营养对于养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如果患者经常感觉比较冷的话建议适当的进行一些体育运动,帮助身体保暖。4)夏季养生:夏季天气炎热,饮食方面可参照以下,如西瓜、苹果、葡萄。5)24节气养生方法:立春,注意防病保健,室内通风,并加强锻炼,做好口鼻保健,宜饮食温、甘、发散食品,口味清淡可口,忌食酸、生冷、油腻食物;雨水,注意养护脾脏,以调理肝脏、肝气通顺为重点,宜食新鲜蔬菜、果汁多水果、蔬菜,忌食油腻、辛辣食物[5]。1.3观察指标评估治疗效果,有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缓解;无效:不满足以上情况。对生活质量综合评估,使用SF-36量表。评估护理满意度,使用护理满意度量表。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中医养生康复管理,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研究组症状缓解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如表1所示。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中医养生康复管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研究组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91.56±5.32)高于参照组(84.53±6.82),P<0.05。如表2所示。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中医康复学概念范文2

关键词:因人养生;产后康复;心理保健;饮食保健;形体康复

产后康复是妇幼保健工作的最后环节,在中国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坐月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坐月子"非常重视,大多家庭独立承担,因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结果只能是--好坏自知。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新世纪的年轻妇女对产后康复和维持自身完美形象有着迫切的要求。从因人养生的角度科学地制定康复计划,系统的进行产后训练来满足年轻妇女对精神、形体、营养等各方面的需求,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文的需要,是保护妇女身心健康的需要,是促进和谐家庭的源头。

1因人养生的概念

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个体差异较大。个体的心理和生理不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疾病的易患性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养生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养生方法,以保持身心健康,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这就是因人养生,是因人制宜养生原则的具体落实[1]。

2产后康复的概念

产后康复是指在先进的健康理念指导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针对妇女产后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自动的、系统的康复指导和训练,包括对产妇心理及产后子宫、阴道、盆底、、形体、内分泌、营养等内容的咨询、指导和调整,使产妇在分娩后1年内身体和精神状况得到快速、全面的健康恢复[2]。

3分娩究竟给产妇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变化和压力

分娩给产妇带来的影响:①身材走样,肌肉松弛,腹部脂肪堆积,严重打击自信心。②照顾宝宝缺乏经验,造成紧张、担忧、恐惧的心理压力。③宝宝吵闹,夜间喂奶,造成失眠,烦躁,抑郁的负面心理。④缺乏科学、系统、有效的运动锻炼,可能造成盆底疾病隐患。⑤饮食不当,急于减肥,节食或产后大补,都易给身体健康带来损害。⑥其他……。

如因人养生法所述: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个体的心理和生理不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疾病的易患性也不同。了解分娩对产妇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结合上述问题,利用因人养生法可以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制定出一份科学的、完善的产后养生康复计划,以便年轻的妈妈们能好好调理身体,快速康复,完美自信。

4从因人养生的角度制定产后康复的保健护理

4.1心理保健 产后3个月是发生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因此产妇在产后1个月内需要外在环境多给予精神及体力上的照顾,协助恢复。

4.1.1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有利于产妇体力、机体功能的修复,避免因劳累引起的烦躁不安。休息环境必须清洁安静,舒适方便,温度适中,空气流通。

4.1.2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产妇要注意自己精神和心理上的调整,不要过分苛责自己,也不要过于要求与责怪家人。参加一定范围的社交活动,保持头脑灵活,增加信息量,是科学育儿的最好来源。丈夫及家人要多给予产妇足够的理解,关心、体贴和照顾。尤其丈夫在此期间多给予精神上的,为妻子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环境,有利于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抑郁。

4.2饮食保健 "坐月子"是妇女产后特殊阶段。分娩时消耗气血,产后又需哺乳,此阶段应加强营养,补充身体消耗,不仅要为哺乳做好准备,更要为身体快速康复打下扎实基础[3]。

4.2.1健康饮食,清淡可口,低脂肪易于消化。富含营养及足够的热量和水分。少食多餐,进餐5~6次/d,逐步适应逐步增加。避免过饥或过饱。食物多样化,粥、汤、水果、蔬菜适量搭配;豆制品、谷物都是很好的选择。合理补充钙质、铁质,如:虾、鸡蛋、菠菜、海带、紫菜、猪肝、红枣、牛肉等。

4.2.2食疗养生,补气血、补肝肾、催乳等功效。木耳红枣乌鸡汤:木耳40 g、红枣8 g、莲子10 g、乌鸡1只。枸杞蒸鸡蛋:枸杞5 g、鸡蛋2个。砂仁猪肚汤:薏米20 g、砂仁5 g、猪肚(可去水肿、补脾胃)。益母草8 g、红豆10 g、鸡蛋1~2个,红糖适量(活血化瘀)。

4.2.3养心安神食疗汤,简单方便,怡情养性。(产后3 w服用)。小麦百合小米粥:小麦10 g、百合8 g、小米30 g。天麻鱼头汤:天麻10 g、鱼头300 g、姜丝5 g。天麻乳鸽汤:天麻10 g、乳鸽1只(2次/w)。

4.3形体康复 年轻妈妈对产后形体恢复需求迫切。适当合理的运动有助于产后身体机能的复原及体形的修复,建立完美自信健康的"辣妈形象",有助于女性的身心健康[4]。

4.3.1胸部运动 增加腹肌弹性。适合产后第2 d开始。方法:仰卧,手脚伸直。慢慢吸气扩部,收下腹肌,使背部紧贴地面保持3 s后放松。重复5~10次。

4.3.2乳部运动 增加肺活量,预防松垂恢复较好弹性。适合产后第3 d开始。

方法:双臂左右平伸,向上举至两掌相遇。保持手臂平直不可弯曲保持3 s后放回原处。重复10~15次。

4.3.3颈部运动 舒展颈背部肌肉。适合产后第4 d开始。方法: 仰卧,手脚伸直。头部抬起,尽量向前屈,使下颚贴近胸部保持3 s后归回原位。重复5~10次。

4.3.4腿部运动 促进子宫及腹部肌肉收缩,恢复腿部美好曲线。适合产后第5 d开始。

方法: 仰卧,双手放平。抬高右腿至垂直角度,脚尖伸直,膝部不可弯曲保持3 s后放下,换左腿。左右腿轮流,重复5~10次。

4.3.5臀部运动 促进臀部和大腿肌肉恢复弹性与曲线。适合产后第8 d开始。方法:仰卧,右腿举起,使足部贴近臀部,保持3 s后伸直全腿。左右腿轮流,重复10~15次,2遍/d。

4.3.6收缩运动 收缩阴道肌肉,预防子宫、膀胱下垂及阴道松弛。产后第10 d开始。方法:站立,双腿微分开,收缩臀部肌肉,使之相挟,向大腿部靠拢,膝部外转,然后收缩括约肌,使阴道有上提感。重复数次,2遍/d。

5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养生保健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中国女性妇女在自身价值和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对养生的追求越来越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产后的年轻妈妈,对产后以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形象重新稳固踏入工作岗位有着自身的追求与希望。因此,从因人养生的角度制定和推广科学、系统、有效的产后康复保健指导具有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烈光,李英华.养生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8(2013.1重印).

[2]谢晓璇.产后康复干预措施对产后康复的促进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3).

中医康复学概念范文3

关键词:中医学,近现代术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6-0044-04

Formation and Translation Investigation of TCM Terms Since 1840

WANG Xi ZHANG Xiaomei CHEN Ning SHEN Yi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studied the background of new TCM terms,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ir word formation, so as to better translate them. In light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TCM terms, we propose that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 conciseness, and national character.

Keywords: TCM terms,neologism,translation

随着中医学科的发展,其术语也需要不断发展补充新词才能表达新的内容。正确地认识和总结中医近现代术语的产生特点和构成规律,有助于推进中医近现代术语的翻译,亦对中医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sup>[1]</sup>。笔者首先分析了中医近现代术语产生的背景,以及在此影响下中医近现代术语的构成方式,这两部分的研究为之后探讨中医近现代术语的翻译原则提供了根据。

一 中医近现代术语的产生背景

中医近现代术语,是指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史以来,中医学科产生的一些术语<sup>[2]</sup>。这些术语沿袭了传统中医理念,又带有新的特征。它们的产生与近现代中医所处的政治、文化、科学等客观环境是分不开的。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对中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清末新生的医学术语多是由西洋医学的中文翻译所得,中医自身近现代术语产生的数量不多。1929年开始的“废止旧医案”歧视中医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医及其术语的发展。1949年以后,中国振兴中医药文化、支持中医发展,才使中医学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此期间,大量的中医术语得以产生,并且带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色。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近现代术语形成的一大时代特征<sup>[3]</sup>。在近现代,随着西医及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很多西医著作被翻译成中文,许多西医概念被中国人接受。一方面,西医东渐,中西汇通,不仅为解决中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更衍生出许多中西医结合的全新概念<sup>[4]</sup>,例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等。另一方面,西医术语的中译,也为中医近现代术语的产生提供了有利借鉴,例如:在传统中医学中只有“经”“络”“脉”,没有“管”,而 blood vessel的中文译名为“血管”;传统中医里只有“热病”,没有“炎”,而inflammation被译成“炎症” <sup>[5]</sup>。像“血管”“炎症”这样由西医中译所产生的近现代术语在中西医结合的时代中被更加广泛地运用、认可,其使用的频率逐渐赶超许多中医传统词汇。这是中医学和近现代术语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

中医的现代化和多学科研究是中医近现代术语形成的另一大时代特征<sup>[6]</sup>。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诊疗也开始尝试使用一些新的科技产品,由此产生出许多近现代术语,例如:“负压拔罐器”“电灸针”等。另外,近代物理、化学、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伦理学等,也都被应用于中医学,推动了中医的现代化发展并产生了许多近现代术语,例如:“中药离子穴位导入疗法”“山豆根碱”和“中医伦理学”等。这促使中医学术出现多维度发展的趋势,成为中医近现代术语形成的又一重要背景。

综上所述,中医近现代术语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主要原因为社会变迁、中西医汇通,以及中医现代化发展。这些产生原因使得中医近现代术语呈现出新时代特色、西医特色和现代化多学科特色,也因此具有了一些特定的构成方式。

二 中医近现代术语的构成方式

术语系统受多方影响,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系统<sup>[7]</sup>。中医近现代术语的产生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西医汇通和中医现代化发展。其构成方式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外来词借用,经典旧词分化衍生,以及新词创造<sup>[8]</sup>。

中西医结合以及中医国际化,使中医的近现代术语逐渐吸收了部分外来词。西医的生理学、组织学和护理学等,影响了中医的近现展,中医学也由此衍生出许多新术语。这在中药制药方面更为明显,各种中药制成的胶囊、注射液和糖浆的名称,就是参照和借用西医制药学得来的,例如:“丹参舒心胶囊”“柴胡注射液”和“川贝枇杷糖浆”等。反之,运用中医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解决西医问题也会生成一些新词,例如:“登革热的辨证治疗”等。以上情况下生成的近现代术语,本质上还是中医的,但大胆借用外来的西医术语,带有明显的西医色彩。这类词的构成方式上由中、西医两部分词素组成,且包含了中西医两方面的知识,比较复杂。例如,张锡纯的“阿司匹林白虎汤”就包含了中药白虎汤和西药阿司匹林,以及两者结合使用的相关知识。所以使用这类术语首先需要保证译名的准确性,在借用西医术语时更应当充分考虑其内涵和外延,谨慎选择,避免歧义的产生。

因中医现代化生成的新术语,则多是通过经典旧词分化衍生得来的。它们有的是中医理论的精细化发展,例如:由“中医学”分化出的“中医康复学”和“中医养生学”等;有的是中医学术的跨学科发展,例如:由“经络”衍生出的“经络同位素示踪”和“经络穴位电特性”等;还有的是中医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例如:“脉象仪”和“电灸器”等。由此形成的新术语,在内容上是对传统中医学的创新与提高,在语言上则包含了现代化的科学元素<sup>[9]</sup>。这类词的构成方式上由旧词和新词词素组成,词长且复杂,所包含的信息量丰富。例如:“痔科体育疗法”就包含了很多痔疾和体育疗法的相关内容。这就需要术语能准确地表达定义的要旨,并且尽可能简明。

还有一种方式,叫作新词创造,它通常用于代指一些中医自创的新概念。这些新的概念在传统中医里没有,与西医无关,也不受现代科技的影响。它们可能是新中医理论或新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却无法用现有词语表达。创造新词的方法通常有人名地名冠名法等<sup>[10]</sup>,例如:“马家气功”和“天津张一刀”等。另外,中医术语外译时还有词素造词法,如:monoyin,monoyang (一阴,一阳)<sup>[11]</sup>。但由于这类外译新造词的接受需要时间,且易造成混乱,所以在创造近现代术语之前应先检查有无同义或相近字词,并须谨慎对待,尽量避免自造词。

三 中医近现代术语的翻译原则

中医近现代术语翻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是中医翻译中最难的部分。因此译者应当遵循一些翻译原则:对应性、系统性、简洁性、同一性、回译性、民族性和约定俗成性,并在具体翻译中综合考虑有些原则的重要性和优先顺序<sup>[12]</sup>。基于中医近现代术语产生的背景和构成特点,笔者认为翻译时,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第一,中医近现代术语翻译要符合对应性,须首先正确地表达出中医近现代术语的含义。奈达的翻译动态对等理论突出强调了译文要从语义到文体最切近而又最自然地对等再现原语的信息<sup>[13]</sup>。在中西医结合时如需借用一些外来词,应该特别注意其原本的语义可能具有多样性,避免歧义的产生。在翻译术语时,更要注重和原文术语的词义相对应,反对不顾语义的字对字翻译。例如:“阿司匹林白虎汤”如果被直接英译成 aspirin white tiger decoction,外国读者会误认为里面有虎骨之类的药材。所以在翻译时建议在其后加以英文注解,说明药里配的是石膏等药材而不是白色老虎。再如:“药材气息调养”,如果被英译成 drugs breath aftercare,就误用了aftercare一词作为“疾病治疗后的照顾调养”的语义,既难以理解这个术语的真正意思,又使人感觉药材出了问题。因此,建议将其英译为drugs breath preservation。另外,在处理此类术语的翻译时还须特别注意译文的精准,例如:有人把“中药鉴定”和“中药鉴定学”都译成identifica

tion of Chinese drugs,看不出两者的区别,建议将“中药鉴定学”译为study of Chinese drugs identific

ation,避免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扰。

第二,中医近现代术语翻译要注重简洁性。通过经典旧词分化衍生得来的术语,其翻译往往长且复杂,而写给外国人看的中医术语一定要简明易懂,关照读者的耐心和理解能力,用简单的语言阐述复杂的中医理论和概念。李照国先生在讨论中医术语翻译时,就特别反对“译语冗长”,提倡通过简化提高“译语的信息密度”,认为可以采用“首字母缩略法”,如TCM(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p>[14]</sup>。另外,使用介词结构和名词性结构的翻译也可以大大简化语言。例如:把“中药离子穴位导入疗法”英译为iontophoresis of Chinese drugs,把“经络穴位电特性”英译成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ridian points,其中使用的介词结构简单且便于读者理解该术语所要体现的医疗特性。再如:把“经络同位素示踪”英译为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isotopic tracing,把“电灸器”英译为electromoxibustion apparatus,其中名词性结构的使用也能令译文显得简洁清楚<sup>[15]</sup>。

第三,中医近现代术语翻译要凸显民族性。当前,在各种翻译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译者受到翻译方法的束缚,译文往往单调牵强。考虑中医药术语的中国文化特色和中文科技术语特性,翻译时应以《周易》中的变易思想为指导,灵活地采用保留中医特色的译法。例如:“养生”一词蕴藏着中国儒释道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独有的专有术语,在英译时就可采取音译为yangsheng并直译为life nurturing的方法<sup>[16]</sup>。另外,还要尽量避免生造词典里没有的词,生造词不仅不易理解,还会造成混乱。例如:在英译“养生学”时为体现出其学科性,造出health cultivationology,中外读者都难以接受。因此,在遇到极难翻译的术语时,要尽可能地选用一些能体现中国特色的英语词,再加上解释性的意译。

四 结 语

总之,中医近现代术语随着中医发展而增长更新,其对外翻译也随着中医国际化日益重要。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近现代术语产生的背景,分析其构成的方式,正确理解其意思,并注重翻译理论指导,才能在翻译时抓住最为重要的“对应性”“简洁性”和“民族性”原则,掌握对应的翻译方法,从而将它们更好地翻译、传播出去,推动中医学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世讷,丛林.中医新名词术语发展趋势――《中医新知识辞典》编后记[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2(3):2-6.

[2] 夏学传,吴达武.《中医新知识辞典》特点略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4):60-61.

[3] 马兵.一部现代中医知识的架构――《中医新知识辞典》评介[J].河南中医,1993(6):29.

[4] 罗曼.西医东渐及其与中医的碰撞[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7):60-63.

[5] 孙琢.近代医学术语的创立――以合信及其《医学英华字释》为中心[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4):456-474.

[6] 杨维华.《中医新知识辞典》评介[J].湖南中医杂志,1994(1):55.

[7] 孙寰.术语的功能与术语在使用中的变异性[D].黑龙江大学,2009.

[8] 姜静娴.当代中医的新知识库――《中医新知识词典》评介[J].山东中医杂志,1993(5):66.

[9] 朱建平.中医术语规范化与中医现代化国际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1):6-8.

[10] 余文海.论医学术语中新词的创造、翻译与术语演变[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184-185.

[11] 徐春捷,刘明.词素翻译法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3(3):127-128.

[12] 洪梅,朱建平.中医药名词英文翻译与规范原则关系的探讨[J].中国科技术语,2013(2):46-51.

[13] 谭载喜.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J].外国语,1989(5):28-49.

[14] 李照国.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1996(4):32-35.

中医康复学概念范文4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剂”;“万金油”

一、思想品德课是“万金油”

有人说思想品德课是“万金油”,是这样吗?万金油具有芳香通窍,祛风止痒,清凉辟秽的功用。它用于蚊虫叮咬,皮肤发痒,头痛鼻塞。把思想品德课比喻成万金油,实际上是指它在什么学科发病都可以涂一下。既说它的作用有限(它只是万金油),也说出了它的普适作用,具有哲学的特点。实际上思想品德课的很多观点是哲学。万金油能芳香通窍,祛风止痒,清凉辟秽。把思想品德课比喻成万金油,是因为学生有了症状、病症和问题,如果不用“万金油”,学生有可能坐立不安,头痛感冒,甚至造成大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2003年6月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第九页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和教学,是学生的教育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的教育生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现代教育精神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和“学会关心”的21世纪教育主题,这种精神在思想品德课中体现得尤为集中。引导为指引和开导。思想品德课引导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生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它实际上具有方法论的作用,当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出现困难和疑惑时,思想品德课起着循循善诱的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导和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用。思想品德课的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能够解决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做守法的公民,正确认识国情,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对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成长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健康、正常、成功的未来生活具有奠基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普适作用。因此,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万金油”的普适指导作用。

二、思想品德课是“剂”

剂具有降低摩擦阻力,降低磨损的作用,是机器正常、健康、高效运转的保证和保障。机器来源于仿生学。中学阶段是学生一生潜能发展的高峰期。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学阶段的学生是一部运转的机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沟通的过程,是三者之间视界的融合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也就是说,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过积极向上、富有情趣的道德生活。不同的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及其在生活和社会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依据。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和教学,一方面引导着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教学生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预防和解决学生身心发展及其生活、社会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健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具有保健、保障和保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常、高效地学习和生活。

三、思想品德课是“万金油”,更是“剂”

《黄帝内经》提出“治未病”的伟大概念。孙思邈提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的理论。从学生成长角度和成功的个人生活的效率来说,思想品德课应是“剂”,退而求其次才是“万金油”。

“上医治未病之病。”作为“剂”的思想品德课保障学生健康、高效、成功的个人学习和生活。从这个角度上讲,思想品德课或称德育是教育预防学或教育“治未病”学。

“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万金油具有芳香通窍,祛风止痒,清凉辟秽的功用。这个“病”和“痒”是学生身心发展及其在生活和社会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学生在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认识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万金油”的思想品德课是解决学生在成长、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扭转“欲病之病”和“已病之病”,它具有改善作用,但有时治疗之后会留下后遗症。“欲病之病”和“已病之病”有一个产生、发展、治疗、改善和治愈的过程。对于学生在成长的高峰期的发展来说,效率是有限的,不利于学生更快、高效地成长、学习和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品德课或德育是教育治疗学或教育康复学。

参考文献:

[1]张丽莹.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王立辉.初中思想品德课交往教学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陶蜀琴.关于案例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中医康复学概念范文5

论文摘要:中医药成人教育在新形势下,必须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改善教学模式,加强管理,拓展招生渠道.支展继续教育,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国各普通高等学校在1999年一2}0。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而且今后还将扩招,成效巨大。随着普通高等教育改革的深人,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成人教育形势也日渐严峻。本人结合多年成教工作的经验,对中医药普通高等教育下成人教育的生存与发展.谈几点看法。

1加强自身建设

虽然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步伐的加快,给成教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成人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其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形式,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同,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仍有较为稳定的生源。据我们统计,湖南省县以下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人员共3278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5.56%.中等学历34.33%,其它学历50.33%;高级职称2.1%,中级职称14.54%,初级职称57.82%,无职称25.54%。此外,普通高等教育目前还在招收大专生,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自考大专生毕业,这对于成教办专升本层次的专业教育,无疑有相对稳定的生源。在有稳定生源的有利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对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成人教育的生命力的作用相当突出。加强自身建设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长寿的渴求日益增强,以及临床疾病谱变更的需要,除了开设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外,宜重点开设一些中医方面富有特色的课程,如中医儿科学、骨伤科学、皮肤科学、眼科学、针灸推拿学等。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趋势来临.亦可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中,增开康复学、老年骨病学、药膳学、心脑血管病防治学等。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方面的疾病也日益增多,可以增开有关心理医学方面的如精神障碍、精神病防治身心医学等方面的课程,以便适应形势发展与医学领域扩展的要求。同时,并根据成教学生的教学特点和形势的变化补充编写一些新教材,着重补充临床部分的一些新技术、新进展,以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中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是理顺管理关系,严格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根据长期的实践,在普通高校环境中举办成人高等教育,我认为在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方面,应有自己的特色。成教生来源复杂,既有应届高中生,还有往届高中生、中专生、在职函授生及第二学历生,故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不能简单与普教生雷同。应该根据成教生的特点大力建设好自己的管理队伍。同时,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如教师、实习基地、实验室等。近几年,我初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成教管理体系,并编写了《湖南中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文件与管理制度汇编》一书,分为法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自考助学办班与继续教育管理、工作职责与内部管理等五部分。对成人教育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杜绝了以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工作有章可循。由于成教办学有函授和脱产等形式,为适应部分在职考生的需要.可采用学分制管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籍管理也可相应灵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一个成教生从招生到学生毕业.乃至学生毕业后的趋向,均应该高度重视服务质量。要树立以服务促质量、以服务促改革的观念,认真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不仅仅是处于经济利益的需要,而更多是为了满足学员个人及社会的需求。

2拓展招生渠道

目前,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专科计切直接由省下达,本科计划仍归国家教育部下达。因此专科计划相对要松一些。要抓住这种机遇,采取多种形式招生办学、一是扩大省外招生‘搞好地市联合办学。自普通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成教生与普教生争生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学校和本省就业的压力,我们根据以注每年都有一些临近省份的学生到我院就读的其体情况,扩大对沿海发达地区及边远落后地区招生,因为发达地区对医药人员的需求量相对要大,而边远落后地区办学条件较差且缺医少药现象也较突出,这给我们招生提供了生源。在征得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情况下,可以跨地区设立函授站,联合办学:

成教教学中函授教学形式为其独有特点,若将函授站单纯设在校本部,有诸多不利,主要是由于地域因素,学生因路途遥远,到学校就读困难。其次是一些学生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不支持学生就读。为此,我们在我省边远地区与当地卫生局联合设立函授站。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先期以函授大专为主,主干课程都由我校派老师上课,各主干课程考核考试由我校出题考试和监考,这样既方便了学生,又能够保证生源和教学质量。

二是适应社会需要申报新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学服务的需求逐渐发生了改变,医学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成人医学教育要根据这一形势,为适应社会和广大求学者的需要.开设新的专业。我们今年新申报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药专业、护理学专业,加上以前的中医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共达四个本科专业,今后还将申报药学本科专业和影象学本科专业.扩大招生面。

3开展第二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

第二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与形式‘是在职人员扩大知识面、更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才流动机制的完善,市场竞争的加剧.从业人员对知识面的扩大、新知识的掌握的需求越来越大。以适应市场竞争与社会发展。因此,成人教育应抓住这一契机,发展第二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在1996年以前的招生中,几乎没有第二学历生。1996年以后。我们认识到社会上对第二学历的概念模糊,不懂怎样办理手续.而且社会上的确有一部分人迫切需要双学历,或进行再培训以扩大就业途径,加强了第二学历教育的宣传。自1996年以来我们每年招收第二学历生近30人。由于第二学历不占用招生计划,缓解了我们招生计划的不足,扩大了成教招生量。

中医康复学概念范文6

金仁霖老师兼祧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他以金石鉴赏的眼光与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系统地梳理了太极拳理、太极拳史、太极拳技、太极拳教学法,承上启下,振传统太极拳学于式微之后,传承弘扬传统太极拳文化,其功厥伟,福祉昌延。

叶大密老师师承“剑仙”李景林,拳术又承田兆麟、杨澄甫、杨少侯、孙禄堂、孙存周诸位名家,他能兼得诸家之长,复从武当对剑中翻出新声,以剑入拳,别具风韵,时人称其拳为“叶家太极拳”。金老师为了全面掌握“叶家太极拳”的拳艺,工作之余,每晚必去叶大密老师的拳社,不但向叶敏之老师反复学练了数遍拳架,还反复向叶大密老师学练每一招式的技术含义。他完整系统地学习、整修拳架,前后不下七次之多。金老师曾说,最后一次是打乱了拳架编序,逐一向叶大密老师学练的。叶大密老师也自然能领悟其用心之专,含笑佯斥道:你盗尽我关子了啊!除此之外,金老师还抓住每次孙存周来沪的机会,乘着叶敏之先生与孙存周先生酒兴正酣,向存周先生求教孙氏三拳合一之理。乘每年叶大密老师与田兆麟老师相互拜年之际,向田兆麟老师求教杨健侯先生的拳艺特征与教学风格。通过书信,向徐哲东、徐致一、孙存周、马岳梁等先生求证拳理拳史。至此,金老师能清晰地将叶大密老师拳艺中,哪些是杨式大、中、小架,哪些是陈、孙、吴式,哪些是形意、八卦、武当对剑等等,条分缕析。并且能以传统太极拳五行八法来解释每一招式每一动作的含义。他如此清清楚楚地学,他也如是清清楚楚地教。诚如金老师解释“叶家太极拳”:叶家太极拳“是在原杨家大架太极拳基础上,于原架子极大多数式势之上下衔接处,求其极自然地介入了原杨家中、小架子并孙家、吴家、陈家等诸家太极拳架中的拳技作用肯定而清晰之动作,以及八卦掌中之斜开掌转身法、武当对剑中之反臂(倒捶)捷用法等等,用以帮助学员对原来杨家大架太极拳之所以姿势洒脱、气势磅礴加深认识,换言之,乃是一种实作注解法。”经过他的教学实践,真正将“叶家太极拳”演绎成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经注合一”的文本。

金老师治学严谨,1965年,授叶大密老师之命,为叶老师编撰《医疗保健太极拳十三式》一书之“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点”时,他将稿子分别交由太极拳研究家、原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林镜平院长,以及原上海瑞金(现广慈)医院中医顾问陈道隆医师校订。唐豪先生《太极拳与内家拳》一书中说:“内部呼吸器官的运动,是应该扩胸,而不应该含胸的,这也是运动生理学上不可否认的话。一般太极拳家,却教人含胸呼吸,而不许人挺胸,这种呼吸运动的价值如何?吾以为是一个应该精密测试的问题。”之后唐豪先生还在正文第八章“太极拳之呼吸”中,以“欧美先进之国民,其体格较我为强,此公认之事实也。彼等由幼而壮,在学校中所受之体育训练,类皆挺胸呼吸”为由,对太极拳呼吸时“胸须内含”提出异议,并“不禁为民族盛衰前途,抱无穷之隐忧焉”,把批驳“含胸呼吸”上升到了与“民族盛衰”休戚相关的层面上了。为了检讨唐豪先生《太极拳与内家拳》一书中针对太极拳“含胸呼吸”的论调,1961年2月16日(年初二)下午,金仁霖老师在张晋良医师的陪同下,到上海纺织第一医院放射科,去测试“腹式顺、逆呼吸的X光透视观察”。顺式呼吸,采取唐豪所说的“内部呼吸器官的运动,是应该扩胸”的概念,即吸气时扩胸,吸气时恢复正常;而逆式呼吸,则是采用吸气时,敛腹含胸,呼气时恢复正常的呼吸法。观察结果是,无论是逆式呼吸还是顺式呼吸,吸气时,胸膈肌呈下降状态,呼气时,胸膈肌呈上升状态。为此,将胸膈肌上下升降的距离,称为胸膈肌运动的动程,以测定两种呼吸的数据。经进一步透视观察,得到的数据为:在极度呼吸时,顺呼吸膈肌动程7.2厘米,逆呼吸膈肌的动程9.2厘米,两者相差2厘米;在一般正常呼吸时,顺呼吸膈肌动程4厘米,逆呼吸膈肌动程6.4厘米,两者相差2.4厘米。不论是极度呼吸还是一般正常状态下的呼吸,就胸膈肌上下升降的动程而言,逆式呼吸都要比顺式呼吸动程大。根据生理学常识,胸膈呈钟罩状,静止时原本隆起,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吸气时,随着吸气肌(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胸膈隆起的中心下移,从而增腔的上下径,使得胸腔和肺容积增大。胸膈下移的距离就是金老师测定的动程。通常膈肌下降1厘米,胸腔和肺容积可以增大250至300毫升。因为需要调动胸膈肌与肋间外肌的收缩,所以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时,不是由呼吸肌收缩引起的,而是由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的结果,肺依靠本身的回缩力量而得以回位,并牵引胸廓缩小,恢复吸气开始的位置。因此,呼气是被动的。吸气时,随着敛腹含胸,伴随着胸软肋骨与胸骨的下陷,促使膈肌与肋间外肌的运动幅度增大,从而使得膈肌下降的动程增大。胸膈像活塞一样的下行,使得肺在肋条肌神经支配下,带动肺泡,往胸腔横下、腹部

纵深向扩张。而扩胸式的顺式吸气,随着吸气时的鼓腹、扩胸,腹腔扩大了,胸腔无法往纵深扩张,也不能往胸腔横向扩张,因而,膈肌的动程受到了限制。至此,金老师以一个科技工作者的严谨态度,揭示了太极拳含胸呼吸这种“逆式呼吸法”,能促使胸膈动程增大,以增大肺活量的医学养生涵义。

金老师对待太极拳的拳技含义,常常以一个科研人员的态度,进行反复的实验。他说,太极拳是一门科学,科学精神所在,就是经得起反复的实验。一门拳技,或对一些人有效,对一些人无效,时而有效,时而失效,信则有,不信则无,凡此等等,都不属于科学范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当周日休息,他都会出现在上海各大公园,与各门各派的武术爱好者交流。也由此博得了“叶家的一大三小”之一的美名。褚桂亭、陈微明、张玉、马岳梁、郝少如,甚至心意拳卢嵩高老师的一些学生,都会经常找金老师推手交流。有些人由此也迷上了金老师的拳艺,诸如凌汉兴、李立群、孙裕德、陈邦琴等人,后来连续数年跟从金老师学练推手。许多人,不但敬佩金老师的拳艺,甚至服膺于金老师的人品。林墨根、林文涛父子俩来上海时,李品银先生多次引见他们去拜望金老师。金老师热心地授以林氏父子“叶家太极拳”特有的“靠墙贴壁”以及杨家秘不示人的“胸口走∞字”。林文涛一触金老师的手,便惊呼:“金老师手上带电的啊!”金老师笑着说:“我哪来的电啊!”之后,金老师便以科技工作者的务实态度,从力学、流体力学、心理学等角度为其揭秘拳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气功武术界“神仙”满天飞的年代里,像金老师这种不炫技、不尚玄,坚持将太极拳当做学问研究的人,更显得难能可贵。

2007年,《金仁霖太极拳论文选》一书付梓发行,上海陈式太极拳协会历任会长万文德先生曾感慨地说:“当今武术杂志众多,其中文章,颇多陈词滥调,有的故弄玄虚,有的炫耀门派,甚至几近迷信。对于太极拳的理论,很少真知灼见。我喜欢看仁霖先生有关太极拳的文章。他的阐述重科学,讲道理,有证据,读之令人信服。”《上海武术》资深编辑陈俊彦先生也称誉道:“金仁霖先生以科学工作者的严谨态度,对太极拳及其他武术书刊的出版、版本校订、技法诠释、拳家事略、正误指谬等方面均有深入细微、令人信服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足以代表当代太极拳研究的学术水平。”吴殳《无隐录》序云:“道与艺俱有正眼。得此而后工力有所施。否则毕世茫茫耳。”金老师,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正眼。他的文字正告侧出,一无所隐,静心读来,于会心处,如观涅妙心,拈花微笑,使见者皆得正眼,不惑于时弊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