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范文1

 ***湖、百花湖、阿哈水库(以下简称“两湖一库”),是***市及周边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同时也是近郊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其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事关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市及周边地区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两湖一库”均为***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着手建设的三座大中型水库。其主要的功能定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由过去的蓄水发电和农业灌溉向今天的保障周边城乡建设和居民生活用水的方向转变。近年来,随着流域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不断加剧,“两湖一库”及周边环境受到污染的程度日益加深,水体水质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不良趋势。***湖除泵房和出水口两个监测点外,其余均为五类或劣五类水质。百花湖也是这个情况,水质基本停留在五类或五类以下。阿哈水库因受污染相对较少并与松柏山水库和花溪水库连通,水体循环和自身净化能力较强,目前水质基本为三类,但也同样面临逐年下降的现实威胁。

水污染与缺水是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脆弱的两个方面,近年来,太湖、巢湖和阳宗海等相继爆发的大规模污染事件,以及中国今年北方遭受的半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大旱,都深刻地反映出中国水问题的日趋严峻,中国水资源仅为世界各国人均量的25%,节约用水和保护洁净水源已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就总的情况看,“两湖一库”污染加重、水质恶化的严峻形势与我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已属中度污染的整体状况基本上是一致的,从遭受污染的原因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湖一库”周边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2、“两湖一库”流域农业生产常年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残留物形成的面源污染。

3、“两湖一库”周边区域较大规模的水产、畜禽养殖所投放的饲料和养殖物排泄的粪便。

4、“两湖一库”观光旅游和环湖“农家乐”、“乡村游”等休闲度假所产生的生活垃圾。

5、“两湖一库”常年水量补给严重不足,水体置换缓慢,自身净化能力减退。

6、“两湖一库”水体固有的相对静止性,其水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退化的过程。

上述原因中,危害最大的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所析出的氮、磷、氨、汞、镉等多种化合物,它对“两湖一库”水质所造成的污染和影响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治理起来也相当困难。“两湖一库”水体污染从物理表相上看,主要表现为水质不清、水色渐绿、粘稠度增大、有害蓝藻繁殖较快。就化学分析而言,主要体现为水体中氮、磷、氨、汞、镉等多种化合物含量不断增高,水质富营养化,使得一般意义上的物理净化措施和手段都难以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就目前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认知能力而言,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解决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复杂领域和巨额的资金投入。

***市“两湖一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的问题引起了中央、省市领导和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以尽快扭转“两湖一库”水质恶化的不良趋势,争取水体水质逐年有所好转。***市委、市政府从政治的高度极端重视“两湖一库”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一是迅速组建成立了***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严格实行政企分开,依法履行治理和保护“两湖一库”的管理、监督、执法职能;二是大幅度提高排污成本,让排污者排不起污,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三是筹备成立环境保护法庭,负责统一审理和执行涉及“两湖一库”环境保护的民事、行政案件,解决长期以来“两湖一库”污染因行政区划、隶属关系不同而难以治理的根本问题;四是建立“两湖一库”治理和保护基金会,在全社会广泛筹集治理“两湖一库”所需的庞大资金;五是拟定“两湖一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规划,拟投资17亿元用于治污;六是制定了《***市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调动了水源保护地、森林资源保护地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七是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唤起全社会“依法治污”的自觉性,把“两湖一库”污染治理纳入广大群众的监督。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两湖一库”水质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当前,从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一般规律和普遍经验出发,应该坚持不懈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把“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一、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源常清是我们各级政府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要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教育,迅速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当前我们在水环境和水资源问题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下最大的决心,采取最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对“两湖一库”乃至整个水资源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尤其需要清醒认识的是,***湖是百花湖的上游,阿哈水库与松柏山水库和花溪水库又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而言之,我们周围的水系构成的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如果“两湖一库”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的情况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那么,水资源受到污染的范围就会很快扩展到整个水系,我们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两湖一库”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仅仅单纯依靠湖区、库区范围内的治理就能收到实际效果的。它涉及整个流域、尤其是上游广大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需要建立一个具有相当权威性、类似“长江流域规划和管理办公室”这样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以彻底理顺“两湖一库”饮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行政关系,真正落实“两湖一库”污染防治所需巨额资金的来源和筹措,建立健全流域行政区划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流域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科学谋划黔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目前流域行政区划各自为政、各负其责的传统方式极易导致相互掣肘、相互扯皮,最终的结果是谁都难以负责、谁也负不起这个责。

三、要把“两湖一库”上游地区和补给水系的污染防治和生态重建作为重点,从源头上遏制住“两湖一库”水质不断恶化的不良趋势。要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和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健全完善城乡污水处理和收集的系统工程,认真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组织实施。要把“两湖一库”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和实质污染物的有效控制结合起来,重点强化对实质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对现有排污口和污染源进行详细的排查和监控,坚决杜绝新的排污口和污染源的出现。要按照新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确立的精神和原则,依法加重对水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使随意排污不再成为一种不受重罚和有利可图的无良行为。要加快“两湖一库”周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现有的工业企业要扎实抓好节能减排的各项具体工作。

四、妥善处理好“两湖一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和旅游风景区在功能定位上的相互重叠。从根本意义上说,饮用水源保护地和旅游风景区二者之间是难于统一在一个空间尺度内的,但现阶段又只能设法寻求二者之间的科学平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活动对饮用水源区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力保持区域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要严格禁止“两湖一库”水面旅游,科学控制周边“农家乐”和“乡村游”的经营规模,并对其污染物进行无害化的集中处理。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更多意义上是可以通过“看”来赏心悦目的,不一定非要身临其中零距离的去“玩”。管理科学既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最大限度地兼顾饮用水源区的环境保护。

五、在“两湖一库”周边设置水体净化带,恢复原始湿地,科学指导流域内农业生产化肥及农药的施用,大力推行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方式,努力减轻农业生产所带来的面源污染。取消“两湖一库”水产养殖,严格控制周边畜禽养殖规模,在流域范围内着手限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严格约束“两湖一库”电厂的发电,并在现阶段按照市场规律作出适当的补偿。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客观形势下,储水保源和放水发电是一个难于统筹兼顾的两难选择,需要从人类生存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作出取舍,着手谋划“两湖一库”周边电厂的整体搬迁,清晰界定“两湖一库”城乡居民饮用水源的功能定位。因为从现实情况看,电力供给尚有选择的余地,而饮水资源却无更大的回旋空间,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以放弃发电来确保饮用水资源的保持。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217

对于植物保护这个新兴学科而言,只有抓住了信息技术这个强大助力,才会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好成果,才能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是有必要的。

1 现代信息技术的理念及其重要性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而言,核心理念就是信息化。换言之就是通过使用先进、科学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对相关工作进行规划、管理与决策。随着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理念正在逐步贯彻于各个领域当中,而植物保护就是其中之一。对于植物保护工作而言,它的信息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日常植物信息采集、处理工作,转变成以各种信息设备与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改变了传统植物保护的工作方式,更是改变了植物保护的传统理念,给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是非常重要且极为必要的。对于新时期下植物保护工作而言,其所涉及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非常多,这些技术和资源对于如何优化植物保护、提高植物保护的成功率非常重要。而在我国传统植物保护时期,人们只能通过人工采集、分析等方式来对信息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所获得的保护方案相比而言效率较低,对植物保护工作的促进效果较差。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植物生长的状况可以得到实时的检测,极为有效的提高了植物保护工作的效率。

2 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分析

2.1 现代信息技术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植物保护的现代信息技术中,数据库的作用不容小觑。一般情况下,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工作是对植物保护工作中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传递、存储等,当相关数据智能化登记入库之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数据来得到最新的植物生长状况,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保护的方案进行调整。目前,根据相关调查不难发现,在植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中,国外的数据库明显更为完整、科学,因为这些数据库除了对植物的数据进行存储之外,还对影响植物生长的病毒、虫害进行了较为详尽记录、分析与鉴定,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为了使得我国数据库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多多吸纳国外数据库的优点,使得我国数据库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发展与应用跟上时代的步伐。

2.2 现代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它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而产生的,这项技术的产生使得植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运用计算机的软件平台和GIS技术,对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数据进行采集、检索、存储、分析与表达,从而实现对该范围内病虫害进行和治理的最终目的。对于植物保护工作而言,病虫害的防止是重点工作之一,而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保护范围内的病虫害状况进行检测,是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预警重要方法之一。目前,这项技术主要运用于蝗虫的防治与研究工作之中。

2.3 现代信息技术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除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之外,遥感技术也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之一,相比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而言,遥感技术更为成熟,且目前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这项技术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通过遥感设备对病虫害的生存环境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数据对病虫害爆发的概率进行预测;通过遥感设备跟踪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状况,以此来确定植物保护的方案;通过遥感设备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害虫的活动状况进行直接研究,以实现病虫害的动态监测。这项技术是目前能够较为准确、快速判断植物保护区域内病虫害灾情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 结语

植物保护是我国农业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相关人员只有对植物提供较好的保护,才可能有效的提高植物的经济价值和绿色价值,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争取尽快实现植物保护现代化的目标。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11

1 农产品生产中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国的绿色植物保护技术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受人为因素以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较大问题,难以满足农产品生产的需求。有关部门对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视度不足。在实际生活中,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产品生产中虽然能起到较好作用,但是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致使划拨的经费不能较好满足在绿色植物保护发展的需求。在绿色植物保护方面,一般包含较多工作项目,包括技术推广、建立病虫害检测体系等内容,由于下拨的资金较少,这些工作项目难以顺利开展,致使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主要作用,给农产品的生产带来较大不利。

绿色植物保护技术中监测力度不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极易遭受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随着许多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监测体系却并不完善,从而给农产品的生产带来极大不利。监测体系的完善需要一定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但是很多区域在这2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而农民的监测工具以及自身素质都难以取得较好的监测效果,致使农产品生产中存在较多隐患。

2 农产品生产中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应用方法

2.1 加强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宣传

在实际生活中,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产品生产中虽然能起到较好作用,但是受人为因素以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并没有得到较好宣传,致使许多农民对其都没有较好的认知,难以发挥出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作用。因此,基于绿色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多方式加强对绿色植物的宣传力度,例如召开会议、讲座、利用墙报、电视、广播、发放小册子等多形式加大宣传,对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产品生产中的重要性进行准确阐述,并将绿色植物保护技术与农民的利益联系起来,从而有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关部门须通过宣传手册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治知识以及一些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对病虫害信息及时进行,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生产,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宣传效果,帮助农民更好进行农产品生产,充分发挥出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作用,实现农产品增产。

2.2 完善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监测体系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很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蚀,不仅影响农产品的正常生长,而且会产生许多隐患,因此,完善绿色植物保护技术检测体系有着重要作用。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如果相关技术人员忽视了对农产品病虫害的监测,没有及时将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上报、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正常生产,最终降低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因此,有关技术人员必须在适当位置建设相应的病虫害监测点,并提高农民的监测意识,让其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并详细记录各项监测数据,技术人员再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实际的病虫害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处理方案,对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从而有效发挥出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作用,降低农产品的病虫害隐患,这样才能保障农产品的正常生产,提高农产品的整体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2.3 提高绿色植物保护技术人员素质

绿色植物保护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是绿色植物保护技术更好应用在农产品生产中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绿色植物保护技术人员的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必须对目前绿色植物保护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向技术人员详细阐述绿色植物保护技术中的关键内容,并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讲解,让技术人员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后,技术人员就可以更好指导农民进行农产品生产,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

3 结束语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很多农民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物质,这些物质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是也会对农产品造成较大污染。因此,农民可以将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应用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这不仅能提高农产品产量,而且能增强农产品的安全性,从而更好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何英丽.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新农村(黑龙江),2011(13):92-93.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长春;园林植物;保护;新理念;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50

前言

在逐步落实现代化城市建设目标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与对环境的美化,进而逐渐扩大了园林植物的栽种,但要想充分发挥出园林植物的功能与作用,就需要实现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完善落实。而在长春地区,基于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复杂的植物品种等,相应保护工作的落实则显得更加艰巨,如何将全新的保护理念与科学的保护措施落实到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之中,已成为当前园林植物保护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1 长春园林植物保护综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植物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以园林植物的栽种能够净化城市环境,并通过植物的绿化功能为城市景观设计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与此同时,还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而植物保护最初只是针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而言的,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园林植物保护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并引起了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长春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在此背景下,为了打造宜居城市,缓解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园林植物栽种面积逐年扩大。而基于长春市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季候特点,园林植物的种类较多,在实际落实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客观因素较为复杂,除了基本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外,还需要兼顾园林植物保护的科学性、人文性以及效益性。这就意味着要实现园林植物保护的可持续性,以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落实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即以相应的保护技术保留一部分能够与植物群和谐共存的病虫害,进而通过生态平衡系统的打造来迎合大自然本身发展的规律性,为真正还城市一片净土奠定基础。

2 长春园林植物保护新理念

园林植物种类较多,尤其在长春市地区,基于自然气候条件的特点,其能够适应很多植物种类的生存,因此整个植物品种逐年增加,在此背景下,相应的病虫害也呈现出了复杂性的特点,进而给植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大难题与挑战。基于此,针对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呈现出了如下新理念:

2.1 综合治理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所呈现出的生态学习性具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落实相应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其虽然与单纯农作物等的保护措施有相同之处,但是,差异性较为显著。具体来讲,比如: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选择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以相应的器械来实现农药的喷洒,简单的防治措施便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园林植物来讲,在落实这一管理措施的过程中,则并不能依照这一方法进行简单的落实。这是基于植物自身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化学药剂的反应是不同的,加上不同植物本身对化学药剂的反应也不同,如果采用这一方法,就有可能发生药害的问题,进而直接对植物造成严重损害。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的保护来讲,使用大规模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也是行不通的。城市园林植物一般都被种植在公园以及道路两侧等,而不论任何时间段都无法避免行人的来往,如采用药剂喷洒的方式定会对人们的身体与生活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而要想实现对城市园林植物的有效保护,就需要基于单纯农林作物防护措施的基础上,以综合治理这一全新的理念来指导具体保护技术与措施的落实。

2.2 规范保护与全程监管

所谓的规范保护理念指的是在实际落实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植物自身的特点来规范相应管理措施与技术,确保能够落实科学且规范的保护措施。结合园林植物生产环境的特殊性,为了确保在实现对植物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避免对人们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就要求要严格把关保护与管理措施的落实。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有害物水平进行衡量,明确其是否达到了危害水平,如果达到需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其次,在落实保护措施的过程中,需要以充分考虑对人群影响这一因素为基础,然后结合植物的种类特点,有针对性的落实保护措施;最后,为了以生物自身的生态系统来确保植物的和谐共生,避免给保护工作带来困扰,要求在栽种时对植物群系统的搭配进行科学设计。而在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全程监管理念,即要通过动态监管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时解决,确保各项保护技术与措施的完善落实。

3 长春园林植物保护的技术措施

针对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在实际落实相应保护技术措施的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措施为:

3.1 枝干伤口与树洞的救治

针对园林植物枝干伤口问题,由于一旦未及时落实相应的保护技术,就可能会导致伤口逐渐扩大,最终影响到植物的寿命与成长,因此,这就要求要根据植物枝干伤口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病虫害、过冷或者过热天气造成的,进行治理时需要做到:以锋利的刀片将枝干伤口进行清理,确保将伤口周围受损的部位刮干净,并处理平整以形成弧形,以相应的药剂进行消毒处理,要落实相应的监管工作,直到治愈为止。树洞的修补。很多时候,由于园林植物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致使树木伤口因未得到及时处理而无法愈合,在风吹雨淋的过程中导致伤口进一步扩大,最终发生腐烂形成了树洞,久而久之树洞就会持续发展而致使树干内部变空,最终破裂。因此,这就需要给予及时的治疗,治理的技术措施为:开放法、封闭法或者填充法。

3.2 吊枝、顶枝与涂白

通常情况下,针对古树倾斜以及大的枝干下垂等问题,一般采用吊枝或者顶枝的方法,来及时稳定古树树枝、枝干等,避免倾斜与下垂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在实际落实这一技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金属或者是木桩进行立柱,以实现支撑。而落实园林植物涂白这一措施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保护植物措施,其能够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进而推迟花期或者萌芽,避免受到霜冻害。

4 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长春市地区本身气候的特点,园林植物种类繁多,且产生病虫害的几率较大,因此,为了充分的发挥出园林植物的作用,就需要以全新的治理理念为指导,同时还需要及时落实相应的保护技术与措施。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种技术措施以外,结合综合治理理念,需要构建新的实现室并实现病虫检疫,同时还应构建保护园林植物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切实实现对园林植物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志梅.城市园林植物保护新理念和技术措施[J].山西林业,2006(04):35-36.

[2]刘延军.北方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园艺,2014(22):93.

[3]郁春雷,耿士均,王波.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和保护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15(02):230-233.

[4]南中益.园林植物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学之友,2012(04):151-152.

[5]宋平,杨柳青.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设计观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J].广西园艺,2008(01):40-42.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 南四湖 野菱 保护区建设 成效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71-01

南四湖野菱主要分布在湖岸滩涂水域中。近几年,由于天气干旱,湖泊面积减少,加之对湖泊滩涂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影响,其生存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急剧减少,为加大对遗传多样性丰富且濒危情况严重的农业野生植物居群原地保护力度。微山县成功申报了野菱原生境保护点项目,对南四湖区域内濒临灭绝的野菱进行定点保护,并加以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 南四湖野菱保护的必要性

野菱(学名:Trapa incisa var. sieb.)属菱料,一年水生草本植物。根有两种类型,除普遍的吸收根,尚有含叶绿素沉于水中的同化根,根丝状细裂。叶漂浮水面集生于茎端,叶柄具纺锤形气囊,以利漂浮,所有这些性状都是对水生适应的结果。其果实富含淀粉等多种营养成份,能食用和工业用,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野菱原是南四湖主要水生经济植物之一,而且它对湖源水质改良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濒危将对山东省生物多样性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保护现有野菱及其生活环境,一是可以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可以有计划的将野菱基因服务于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野菱的可持续利用。三是可通过对野菱的保护,提高湖泊水面的植被覆盖率,有利用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

2 南四湖野菱保护的做法

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勘察,最终选择在野菱原生境建设保护区的方法实施保护。

2.1 保护区建设的可行性

保护区建设选择在南四湖中的微山湖水域,位于北纬34°41′19″,东经117°12′16″。距离湖岸1.5公里,距京杭运河航道7.5公里,湖面开阔。该水域水深0.6-1.0米,年平均气温13.7℃,生长季节(4月-10月)平均水温为24.6℃。保护区周边无工业排污口,经测定水质为Ⅲ类,湖底土壤有机质丰富,适宜野菱的生长与繁衍。

2.2 保护区的建设规范

野菱原生境保护区占地约1000亩,其中,核心区500亩、缓冲区500亩。核心区、缓冲区内建设管护用房(船),缓冲区建设边界水上标志、警示标志等,确保不受外来因素干扰。湖泊水面属国有,对已划定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水面由政府负责无偿收回,个人和其他集体不得违规进入从事生产活动。

2.3 保护区的建设内容

2.3.1 标志碑:在保护区主要位置设置标志碑1个,长宽分别为3.5米和2.4米,水面以上高度为6米。标志碑为C30钢筋混凝土双立柱式,板面选用铝板制作。标志碑正面标出保护区的全称、面积和被保护的物种、责任单位、责任人等;背面标出保护区的管理细则。

2.3.2 标志牌:对破坏保护区者提出警告,沿缓冲围栏设置8个。每个标志牌长2米,宽1.36米,离水面高度2米,标志牌为C25钢筋混凝土又立柱式,板面选用铝板制作。

2.3.3 安全警戒设施:装设边界水上酥50个,灯标4个。

2.3.4 围栏:长度6180米,在湖中建设。围栏建设标准为:立柱为高2.3米、宽20cm方形的C20钢筋混凝土水泥柱,每根立柱中有4根Ф12mm圆钢,箍筋为Ф6@200mm,水泥保护层1.5―3cm,铁丝网为Ф2.5―3镀锌铁丝,Ф2―2.5刺。立柱埋入地下30厘米,中心间距3米;最下部的铁丝网距水面小于20厘米,最上部的铁丝网距立柱顶小于10厘米,另在两柱之间斜拉2条铁丝网。

2.3.5 水上管理用房:购置15米长驳船一艘,船上建设房屋三间,面积50平方米,配备太阳能发电设备1套。

3 南四湖野菱保护的成效

保护区建成后,区内的野菱长势良好,群落得到缓慢恢复,核心区水面覆盖率一度达到60%以上,缓冲区水面覆盖率也达到了40%左右。

3.1 经济效益

野菱的植株和果实都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营养物质,菱米肉嫩脆甜,生食烹饪具可,以菱米为主料研制出的微山湖牌菱米酒远销全国。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野菱这一珍稀濒危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同时掌握了野菱分布与生育习性及变化规律,为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其特异种质资源一旦在转基因作物、基因改良、育种等方面得以开发得利用后,将大大加快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的进程,使种质资源与基因改良跃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将发挥出独特的不可估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3.2 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及保护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政府及群众对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以法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制观念与思想意识,使人们自觉的爱护珍惜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使野菱这一珍稀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保障了生物多样性。

3.3 生态效益

通过对野菱种质资源保护,使其得到了有效的繁殖,增加了野生植物种类、数量,扩大了面积,避免了这一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的枯竭,保障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对野菱的保护,提高湖泊水面的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中药资源保护;野生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野生中药资源是中药产业得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呼声的日益高涨,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与日俱增,野生中药资源面临巨大压力。一些中药材如甘草、麻黄、银柴胡、肉苁蓉、雪莲、红景天、冬虫夏草、川贝母等由于过度采挖或掠夺式开发,资源量逐年萎缩,已开始影响到中医临床用药及制药企业的生产。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合理地保护、开发利用,才能保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野生中药资源的开发现状

据统计,传统中医所用药材达13 000种之多,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三大类。其中植物药占绝大多数,约为11 146种,其中野生种类约占80%。随着对中药材需求的急剧增加,我国药材资源尤其是地道药材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在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168种,占42%还多,其中稀有种38种,渐危种84种、濒危种46种。如何拯救濒危的药用植物,更有效地保护现有中药资源,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1.1 野生中药资源利用的历史和现状

随着对中药材需求的急剧增加,我国药材资源尤其是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剧增,仅出口十年间就翻了三番,为我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据统计,中草药的对外贸易已发展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类达400~500种,其中低加工、低附加值的原料药材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

但这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出口也为资源的枯竭埋下了隐患。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野生中药资源认识不足和经济利益的趋使,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对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采收,加之违反自然规律的不适当垦殖和其他一些原因,使一些药用植物丧生了合适的生态环境,减弱了资源的再生能力,许多种类趋于衰退或濒临灭绝。据调查,药用植物资源中甘草、光果甘草、羌活、单叶蔓荆、黄皮树、肉苁蓉、银柴胡、紫草等100多种中药材的资源量普遍下降,影响到60多个药材品种的医疗用药。八角莲、杜仲、见血封喉、野山人参、黑节草、小勾儿茶、凹叶厚朴等30多种药材因野生资源量稀少,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而无法提供商品或只能提供少量商品。以野生甘草为例,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野生资源蕴藏量为200万t,而目前不到35万t;许多地方野生甘草的覆盖度从90%以上降到零星分布。对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

许多中医药专家已经开始了对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据初步统计,几十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引种国外药用植物约30种;在46种常用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中,有天麻、黄芪、明党参、北沙参等13种植物经过系统的研究,已具有了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这些都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对野生资源的压力。

但即使有成熟的栽培技术,如果不对野生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随着物种的分布区域和面积的继续缩小,种质资源的大量流失将是在所难免的,甚至有可能出现象当归等一些有长期栽培历史的药材一样,难以找到野生资源。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栽培植物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保护好野生物种,则不能根本解决药用植物的濒危问题。

1.2 野生药材资源濒危的原因

造成野生药材资源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少数物种本身的一些特殊原因之外,主要是人为因素。

一是人口增长过快,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但是,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过度的开发必然导致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大量减少,甚至濒危灭绝。

二是在资源开发中,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野生中药材资源乱采滥猎状况严重,致使一些品种出现衰退甚至濒临灭绝。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比较热门的药用植物提取物的大量出口,造成了对野生中药材资源新的更大的破坏,如甘草、草麻黄、红豆杉、冬虫夏草、肉苁蓉等等。

三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以及城市建设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森林、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失衡,从而威胁到药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

四是全民药用资源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薄弱。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意识不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往往是先破坏后保护,这也是致使有经济价值的药用资源短缺,甚至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

1.3 濒危等级划分的三大误区

保护等级是以物种受威胁的情况为基础,同时兼顾人类对其保护的目标。长期以来,药用植物一直没有特定的濒危和保护等级划分标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均将收载的药用植物分为濒危种、渐危种和稀有种三类。在国务院颁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中,将保护等级分为三级,一级:濒临绝灭状态的稀有珍贵野生药材物种;二级:分布区域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三级:资源严重减少和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因而,药用动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独立的体系,在认识方面也存在亟待澄清的三大误区。

1.3.1 濒危等级不等于保护等级

濒危等级是对现有环境下一个物种绝灭的危险性评估,评估绝灭危险性的目的是对分类单元绝灭的可能性做出定量的估计。而保护等级划分是评估保护行动优先权的问题。因此,评估绝灭危险和确定保护行动优先权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过程。绝灭危险的评估一般在优先权确定之前,而评估保护行动优先权除了考虑绝灭危险,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其他许多相关的因素,例如:经费开支、开展保护行动的人员、受威胁物种保护的法律框架或一些物种相对于其他物种的生态的、系统发生的、历史的及文化的优先考虑。

1.3.2 地区性濒危不等于全球性濒危

在地区或国家水平上使用濒危等级划分时,必须认识到对于一个特定的分类单元,其全球性的受威胁等级不一定与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等级一致。这里存在一个地理尺度的问题,在全球被定为无危的一个分类单元,在某个特定区域,由于其数量很少或正在衰退,或许仅仅因为它们处于全球分布区的边缘,而可能被划为极危;反之,根据数量和分布区存在全球性衰退的资料被划分到易危的分类单元,可能因其在特定地区种群数稳定而被定为无危。因此,地区或国家特有的分类单元在任何地区或国家的标准应用上都需要进行全球评估,避免出现认识上的误区。

1.3.3 栽培品种不能代替野生品种

由于药用植物有较为悠久的栽培历史,加之国家对中药材栽培基地建设的重视,因此,对有大面积栽培的药用植物,强调濒危植物的保护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这里存在一个对濒危物种概念的认识问题。在世界自然保护盟(IUCN)红色名录中明确提出物种濒危等级标准只适用于在自然范围以内的野生种群和由良性引种而产生的种群。因此,在药用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的划分时,应该只以野生种群的数据为依据,不能因为该物种有大量的栽培种群而降低其濒危和保护的等级。相反,有大量栽培面积的物种,其野生资源的保护应该更有优先权。其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首先,从种质方面考虑,栽培种群不具备野生种群所蕴涵的诸多优良特性,如高产优质、耐寒抗旱、抗病虫害等等。其次,栽培种群并不能全面有效的缓解野生资源的压力,栽培人参与野山参价格的天壤之别极好的说明了在中药材特别是名贵药材的保护上,栽培品的多少有时并不能减轻野生资源的压力。再则,具有成熟栽培技术的药用植物种类有限。目前,我国可以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仅有492种,而其中只有13种具有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

2 加强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是大势所趋

2.1 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野生中药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当加强保护。

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具有无法估量的现实和潜在价值,目前所知的药用价值只是其价值的一部分。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对药用资源过度利用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将会对全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许若干年后人类所遭遇的某一疾病正需要依赖这些物种来治疗,而它们却已经灭绝了。因此,保护野生生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是包括中医药界在内的全社会的责任。

2.2 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传统医药——主要是传统中医药使用野生动植物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1997年6月召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第10次成员国大会上,英国和美国分别提出关于传统医药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文件,对东方医药进行全面的评价。主要的观点和意见是:传统医药利用大量濒危物种是导致犀牛、虎等野生动物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其它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地球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承认人工繁殖和栽培野生药用动植物的作用,但认为其对缓解野生资源面临的压力效果较小;大量传统医药进入国际贸易反过来加剧了对资源的压力;提出限制传统医药的使用和贸易,要求加强国家立法和执法等措施,对传统医药利用野生动植物进行检查和管理等。由此可见,传统医药利用野生生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问题正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敏感问题。

3 野生中药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对矛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源应以利用为主;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资源应以保护为主。如何正确处理野生中药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我国药用植物保护与利用矛盾的客观现实,也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1 管理部门不协调

野生动植物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农业部和林业总局,中药材生产经营和使用主管部门有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多个部门。由于保护管理部门与生产经营部门的相互矛盾和不协调,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没有形成保护管理与经营使用的统一机制,从而造成了国家颁布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在实施中难以贯彻执行。

3.2 相关法律法规有矛盾

中药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法难依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一方面符合国家药品生产经营法规;另一方面却又违反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有的法规相互冲突或已不适应当前形势,有的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必然使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无所适从。

3.3 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不一致

中药出口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以杜仲为例, 1986年以来,有关杜仲的开发性研究获得了许多专利,国外的需求也很大,人们看到杜仲潜在的经济效益后,开始大面积种植。但1997年,我国为保护杜仲,对其出口实施濒危管理并征收高额费用,湖南等地的农民就开始挖了杜仲当柴烧。这种资源的破坏与国内外出口环境的恶化有很大的关系。

4 野生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国内外贸易活动的增多,经营活动与法规以及法规与法规之间不相一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面对中药行业普遍存在的濒危药材资源短缺问题,只有从中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和人类健康的整体需求出发,通过国家政策法规的补充和完善,在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法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中药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1 正确对待国际社会的批评和意见

我国中医药记载和曾经使用过被视为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如犀牛角和虎骨等,招致了国际社会不同层次、不同来源的各种批评,乃至抨击。这和中医药界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之间缺乏沟通、未能有效的宣传自己有关。对于中医药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系,我们的态度是:我们加入和遵守《国际濒危贸易公约》,我们现有的12 000多种中草药中,有80%以上系以植物原料为基础制作而成,并且常用的种类均有栽培品种,仅有一小部分中成药含有动物药成分。在利用及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已成为我国传统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之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已经成为中医药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客观评价珍稀濒危中药材的疗效

由于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局限以及目前条件的限制,部分珍稀濒危中药材缺乏必要的科学研究,对前人记载的功效不能进行客观评价。因此,我们应通过科学研究正确区分哪些是传统中医药中的精华,哪些是确有疗效、应当加以开发;哪些是因受眼前利益驱动,或悖谬误传,将会对未来的用药基础构成威胁的。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才能切实遵循“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原则,才能为濒危物种替代物的研究提供客观标准。

4.3 加强科研,为保护立法和强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强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立法,健全相关的法制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急待开展以下的科研工作。

4.3.1 本底资料的调查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的调查濒危中药材的种类、数量,分析种群区系的分布特点(包括广布种与濒危种),绘制地理分布图,了解当前保护现状等,这是濒危程度评价的前提。

4.3.2 珍稀濒危程度的量化标准

评价标准除充分考虑动植物分类学特点外,还应考虑药用价值对物种、族群的影响,应从分布特点、野生资源量、栽培状况、保护现状、开发利用、药典收载等方面细化量化标准。评价时需特别注意影响因素间的权重系数、交互作用。据此标准划分濒危程度、确定保护等级和主管机构、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及奖惩办法等。

4.3.3 中药材致濒原因的研究

要对濒危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必须查明中药材致濒因子。如查明濒危物种的种群动态、繁育系统、极端环境压力下的抗逆性、人为干扰对物种的影响等,从而可以揭示濒危中药材生活史薄弱环节,区分致濒的内在机制和外部原因,为物种保育、人工栽培或驯养提供科学依据。

4.4 加强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科技支撑

国家医药主管部门应对中药企业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药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在基本掌握我国药用资源底数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资源监测网络。同时,加强科研工作,重点研究和掌握重要药用野生植物物种的遗传育种、人工繁殖、养殖和栖息地条件改善等技术,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如野麝“活捕取香”在理论上完全有可能,在实践上也很有可能做到在不伤害野麝生存的基础上获取麝香,国家应大力支持类似的科研项目。

4.5 成立野生中药资源管理委员会

成立行业委员会是加强濒危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保证。根据我国目前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际情况,成立药用濒危动植物种养委员会,起到协调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发挥服务、协调、指导、监督的作用,促进药用濒危资源种、养行业的繁荣与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我国的药用濒危资源。

4.6 严格管理药用濒危资源的生产经营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濒危动植物管理的有关法规和国际公约规定,对濒危动植物的经营要严格管理,有效控制,实行许可证管理。由国家医药行业主管部门指定专业中药经营机构实行限量收购、定向使用、专业经营和规范化管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含药材专业市场)不准收购经营濒危动植物药材。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实行国家和地方两级专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