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四川杨氏骨科流派;骨伤内伤学;中医正骨手法;杨天鹏;周太安
周太安主任,系四川杨氏骨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第3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外固定学组委员,《中医正骨》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骨伤》编辑委员会委员。周太安主任继承和发展了杨天鹏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周氏中医骨伤内伤学理论和正骨手法。周太安主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认识骨伤科疾病,丰富了中医骨伤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并对正骨手法进行归纳、分析、分类和简化型研究,为骨科手术人工智能、外科机器人手法复位等提供了理论支持[1]。笔者有幸于2004—2005年跟随周老学习,聆听教诲,获益颇多,现将周太安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整理如下。
1周氏骨伤内伤学理论
1.1周氏“正气邪气学说”杨天鹏认为,天之三宝为日、月、星,人之三宝精、气、神[2]。《黄帝内经》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受中医理论的影响,周太安主任提出了“正气邪气学说”,认为骨科疾患以慢性劳损居多,与生活环境、时令节气、工作性质、年龄、体质等相关,也与正气的强弱有关。周太安主任在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股骨颈骨折、老年桡骨下段骨折等疾病时,发现多数患者有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情况,分析老年骨折患者正气本虚,不耐外力而致骨折,提出“骨质疏松性骨折”概念。治疗上,以补肾活血为纲。
1.2周氏“首重气血学说”但凡伤科疾患,“气血”为要,受杨氏“三通”理论[2]的影响,周太安主任认为气血以通为顺,气行则血行,跌扑闪挫,必伤气血,血凝则气滞,故用药或施用手法时须注重调畅气机,代表方剂有损伤活血方,并创立代表手法“向心性推法”。向心性推法是指对肢体远端损伤部位由远端向近心端施行推法,其可消除肿胀、畅通经脉。
1.3周氏“治伤重在固肾学说”《黄帝内经》言“肾主骨”“肾生骨髓”“肾者,其充在骨”。周太安主任认为,治疗骨折、筋伤、骨病等骨伤疾患,重在固肾(补肾填精),常用补益肝肾药,如熟地黄、山萸肉、杜仲、羊藿、巴戟天、狗脊、枸杞子、续断等,并配伍紫河车、鹿茸、海马等血肉有情之品增强补肾作用。
1.4周氏“治伤温通为先学说”周太安主任谨遵杨氏“治伤切忌寒凉,温养方能通痹”理论[2],治疗骨伤一般以温通为先。《黄帝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言:“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遣方用药时,周太安主任常用巴戟天、肉苁蓉、鹿角霜、鹿茸等内服以温肾助阳,用川乌、草乌、麻黄、细辛、肉桂之品外用以温通经络。
1.5周氏“顾护脾胃学说”中医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周太安主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尤其重视调理脾胃,常用党参、黄芪、豆蔻、山药、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物。
2周氏中医正骨手法
2.1周氏对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再认识
正骨手法是中医的精华,但各家学说对正骨手法的表述和认识不一。周太安主任实事求是地阐述了正骨手法的现状,重新界定了正骨手法的界限和纳入标准[1]。周太安主任认为手摸心会(触摸法)不应归于正骨手法,而应归于诊法的切(按)诊法;推拿按摩应归入理筋手法中;气鼓是办法而非手法;正骨手法的传统归纳分类有不合理之处,存在基础手法与复合手法混淆不清等问题;正骨手法是指基础手法,而不是过程手法。
2.2周氏对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的简化和分解
在三维空间中,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在X、Y、Z轴上运动的合成。周太安主任将此原理运用到正骨手法中,认为正骨手法的实质是在远近段骨外力的作用下使骨产生相对位移,位移的目的是恢复远近骨折端的正常解剖关系。骨折断端的相对运动不外乎轴向运动、绕轴运动及侧向运动,施行手法者的力也可分解成轴向用力、旋转用力及切面侧向用力。轴向用力手法包括牵引、触碰,旋转用力手法包括旋转屈伸、摇摆、回旋等,侧向用力手法包括提按端挤、夹挤分骨等;轴向用力分为反向用力(牵引)和对向用力(触碰),旋转用力分为绕轴旋转(绕法)和绕端旋转(折顶),侧向用力分为对向用力(端提/合骨)和反向用力(分骨)[1]。周太安主任对中医正骨手法进行简化和分解,以简驭繁,便于教学和学术交流,并为外科机器人手法复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2.3周氏中医正骨手法的诊疗特长
周太安主任从事临床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40余年,致力于抢救、继承、挖掘、弘扬和发展杨氏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临证强调整体观,提倡内外同治,尤其注重手法研究与应用。周太安主任在诊疗过程中常用对比法,如对比健侧与患侧的皮肤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肢体长短等,可简单有效地诊断为小儿髋关节半脱位。周太安主任认为,骨折手法复位程序一般是逆受伤机制的过程[2]。正骨施术前,应该仔细分析受伤机制、骨折移位情况、软组织与骨的空间相对位置、阻扰骨折复位的因素等,临证治疗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以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为例,分为骨折断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向桡侧和背侧移位3种情况。“欲合先离”(即拔伸牵引)是针对受伤机制的逆过程(即成角折顶)采用的方法,周太安主任认为骨折治疗应注重“欲合先离”。彭志贵等[3]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取得良好效果。
3小结
周太安主任长期工作在基层,了解患者的疾苦,对中医正骨手法的认识独到,善于总结、归纳与创新。笔者从正气邪气学说、首重气血学说、治伤重在固肾学说、治伤温通为先学说、顾护脾胃学说5个方面简述了周太安主任在中医骨伤内伤学的诊疗心得,仍觉未能完全领悟周太安主任中医骨伤内伤科学术思想,未来需要更多传承人不断地总结、挖掘、发扬中医骨伤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壮大中医骨伤科事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周太安,潘良春,屈本君,等.正骨手法的现状和探讨[J].中医正骨,2002,14(2):43-44.
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 劳氏伤科 学术思想 辨证论治 学术传承
慈溪劳氏伤科历经四百余年,惠及三北大地,声誉著于浙东,以其独到的手法整复及应手而效的骨伤方药为百姓称道。劳氏伤科临证经验丰富,且具有自己的学术特色。
1 劳氏伤科学术思想的理论来源及特色
劳氏伤科学术思想源自《内经》、《难经》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医整体观念和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贯穿其中。并以气血学说为立论依据,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学术基础,以整复、固定、功能锻炼和内外用药为治疗骨伤疾病的主要方法。在《劳氏伤科秘传・跌打损伤诸法》中开篇即提出:“凡伤须验在何部,按其轻重,明其受伤之新久,男子气从左转则属阳,女子血从右转则屑阴。要分气血之辨,此症既受,必伤脏腑,脉络又伤,验其生死迟速,然后看症用药。”此乃以整体观念为核心的辨证论治。
如《劳氏伤科秘传》中对两胁所伤的辨证论治,“伤两胁者肝火有余,气实火盛之故也,须用清肝止痛汤治之。”“或有清痰食积流注而两胁痛者,须投清肺止痛饮治之,次用吉利散而安。”“或有登高跌扑损伤,瘀血凝滞而两胁痛者,急将大黄汤治之,次服吉利散,后服和伤丸。”“伤或有醉饱房劳,脾土虚乏,肝木得以乘其土位,而胃脘当心连两胁而痛者,急投归元养血和伤治之,再以十全大补丸加减,每朝滚汤送下三钱而安。”“又有伤寒发热而两胁痛者,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之病,用小柴胡汤治之。”“瘀血疼痛者伤处红肿高起,肥白人发寒热而痛多气虚,黑瘦人发寒热而痛多怒,必有瘀血兼腰痛日轻夜重,此瘀血停滞,故作痛也,宜速将琥珀散行之后服和伤丸,再服调理药酒而愈。”劳氏将胁痛详细辨证为六类,每类均分别处以不同的方剂,无论是对损伤局部的治疗,全身气血的调理,还是伤后功能的康复,劳氏都以辨证论治为法则,既重视骨伤的治疗,也重视筋伤和内伤的调治,强调脏腑和筋脉皮肉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内因,可谓骨伤科辨证论治的典范,这对于现代骨伤科临床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劳氏对于骨伤科的另一贡献是对骨伤科感染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总结了处理感染的一些原则。如对开放性骨折,强调首先清洁伤口,然后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缝合伤口,小夹板固定和内外用药,特别重视预防伤口感染,《劳氏伤科秘传》中记载:“如折又破,急于外治,先将金疮药敷之,内服吉利散,如在炎天一日换两次,寒天两日换一次。”这与今天骨伤科的换药方法亦有相通之处。劳氏所论及的大部分辨证疗伤、内外用药的经验,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使其在当代仍为百姓所信赖。
劳氏非常重视人体的解剖知识,在《劳氏伤科秘传》中详细记载了人体骨骼构成,并将各重要的解剖部位一一列出,该部位受伤后的临床表现也有精辟论述。如“项颈骨五节内第一节致命,脊背骨六节内第一节致命”。劳氏擅长对于创伤的诊断和治疗,他将创伤分为了六十二种,几乎涵盖了整个伤科、外科的内容。劳氏还主张对创伤急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凡人自以刀伤勒咽喉……若破食喉须看破半爿或全断者,急将油棉线缝合,看其血出不止,将滑石、五倍子各等分为末,手掺治之,后将金疮封固。”劳氏强调对开放性损伤主张早期清创以防止感染,如“因桥梁墙壁城垣倾倒……若伤头颅者,其头若破者又兼骨碎,……去其碎骨,若不去骨恐有后患,不能收口,第一畏破伤风。”大凡开放性损伤,劳氏均要求内服外用预防感染的方剂如疏风理气汤等,劳氏还认识到“人咬伤有毒难医,刀斧磕伤易治”。在没有现代微生物知识的条件下,能提出污染的伤口和洁净的伤口有不同的预后。此外,劳氏还论及局部固定时,主张动静结合,活动有度,既保证骨折不移位,又不使关节僵硬。如髌骨骨折固定后,“半月后须用绵软之类放于脚弯处,每日增高垫起,如是日后则可弯曲,不然日后恐难弯曲,不便行动如遂。而曲高又恐其碎骨未曾长好复碎之故也。”
劳氏还倾其心血,将历代有效方剂、自制方剂及民间土方择其精华,得八十二方汇集成册,各方功效包括活血止痛、接骨疗伤、去腐生肌、急救止血、手术麻醉、防治感染等,极有临床研究价值。
总之,《劳氏伤科秘传》是一部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先进学术思想的伤科专著,在某些方面已经具有了现代医学知识的萌芽,它所提出的一些伤科诊断与治疗原则,仍然能指导现代中医伤科的临床实践。它的学术思想还在不断地被后人继承和发展着。
2 劳氏伤科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劳建民副主任医师是劳氏伤科的第十一代传人,在继承先人学术思想的同时,他将劳氏伤科与现代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开创了劳氏伤科新的局面。
劳先生重视辨病与辨证的结合,认为有病必然有证,辨证才能治病,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临床诊疗时,既辨病又辨证,才能弄清疾病本质,方可遣方用药,施以正确的手法,取得预计的效果。劳先生还认为,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是认识疾病本质的两个方面,在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利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检测方法,延伸自己的诊疗手段,开阔自己的诊疗视野,对于骨伤科来说更为重要。劳先生借助X线影像曲显示,改进了祖传的手法,使得成功率和准确率有了显著提高,如以往难于复位的关节内骨折及一些复杂骨折,均取得满意疗效。
劳先生认为骨折是一个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影响的疾病,治疗骨折不仅要考虑骨折局部的治疗,更要重视从全身整体来辨证施治。他反对为了达到坚强内固定而破坏骨折周围血运和软组织的单纯手术思想,认为应当将骨折治疗所造成的创伤减小到最低程度,要高度重视对局部血运和软组织的保护,只要骨折断端间能维持相对稳定即可,断端间的微动能促进骨折愈合。劳先生指出,骨折断端的微动与骨痂生长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微动可以刺激骨痂生长,而使骨折愈合,而愈合又能阻止断端的活动,因此骨折断端间的微动与应力作用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据此,劳先生总结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一是骨折端的固定不是绝对固定也不是绝对静止,而是相对静止,以便为骨折的愈合提供适宜、稳定的内环境和微环境,有利于骨折正常愈合;二是骨折局部的固定(静)与骨折两端的关节允许一定方向和一定范围的活动。劳先生指出,“动”不仅表现为骨折断端之间的微动,局部的微动又受肢体功能锻炼的影响,因此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既局部固定骨折端,又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这种弹性固定断端可以产生微动,有利应力传导,愈合率明显高于坚强内固定。在临床实践中,劳先生改进了小夹板的材质,采用单层三夹板,质地更轻薄柔韧,弹性固定效果更理想,应力传导效果更好,从而更有利于断端骨痂的生长,加速骨折的愈合。
劳先生对整体观指导下的“筋骨相关”理论高度
重视,认为其是治疗骨折的根本原则,违背这条原则去治疗骨折,结果常不理想。“筋骨并重”本质是在诊断、复位、固定、康复各个治疗阶段中都要注意筋与骨的生理关系,尽可能地减轻损伤程度及防止再损伤的发生,特别是对软组织更要充分、合理地保护。骨伤病人在外来暴力作用下,伤筋在先,骨折在后。骨折往往是病人就诊的主诉,医生也可能以诊治骨折为主,忽视筋伤,以致漏诊误诊,给病人带来痛苦。所以对骨伤病人,一定要把筋伤和骨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视筋骨并治的必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术者要熟悉人体的骨骼解剖形态,筋(肌肉、神经、血管)起止点、走行方向及分布,施治时再根据受伤的具体情况,施行恰当的手法,这是伤科医生的基本功,需经过多次实践才能得心应手。若不明解剖,致反复整复骨折或脱位,就会伤及于筋,而出现肿胀、水泡及异位骨化等再损伤情况。其次,在复位过程中,术者应根据筋骨关系(骨折出血造成肢体软组织肿胀程度),把握合适的复位时机和选择正确的拔伸部位。临床上骨折脱位后,在1~6小时内,肢体肿胀较轻,此时是手法复位的最佳时机;如果创伤超过了6小时,肢体肿胀明显,此时行手法复位就比较困难或不易成功。
劳先生还认为,要提高手法整复的成功率,需要深刻理解筋骨中的力学关系,才能理解复位的真谛。临床上常见许多成人桡骨远端骨折、小儿肱骨踝上骨折复位不成功,探究其中原因,大多数就是拔伸的部位不对,多数人抓住筋来牵引而未抓住骨,这样力的传导经过关节腔时就减弱了,起不到牵引拔伸的作用。
劳先生认为,功能锻炼中,要重视“筋”的功能恢复,这是防止关节僵硬的重要措施,是促进肢体功能完全恢复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在不影响骨折或脱位愈合的前提下,要及早进行关节附近“筋”的活动,一般在未消肿时就要开始进行,以自主活动为主,严禁被动暴力强行运动,活动量和范围由小到大,逐渐递增,要达到“骨正筋顺”的状态。人体不仅是受外界的影响,还要受自身调节控制,有自动维持稳定与平衡的能力,如腰椎压缩性骨折,背伸练功可自动复位;股骨干骨折小夹板外固定后,可依靠大腿肌肉内在动力,纠正残余的移位,同时亦可增加骨折端的压应力,有助于骨痂的生长,这种现象正是“骨肉相连,筋能束骨”作用的结果。
伤科处方用药也要注意筋骨关系,劳先生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博采众长,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骨不连验方――壮筋续骨丹,主要成份有羌活、独活、川芎、防风、延胡索、当归、红花、香附、木通、陈皮、丹皮、生地、川牛膝、乌药、青皮、枳壳、麦芽、白术、桂枝、桃仁、木瓜、杜仲、神曲、柴胡、北黄芪、剂芥穗、五加皮、续断、苏木等。方中杜仲、独活、桂枝温补肝肾,共为君药;重用北黄芪配伍少量红花,取其益气行血之力,川牛膝、续断利关节、强筋骨、引药下行,共为臣药;川芎、防风、当归、荆芥穗、五加皮、羌活、木瓜具有舒筋活络、缓解拘挛而止痛,为佐药;延胡索、香附、陈皮、青皮、乌药、枳壳、柴胡、苏木理气止痛,桃仁活血化瘀,丹皮凉血消瘀,生地清热养阴,麦芽、白术、神曲健脾助运,均为使药。全方共奏补益肝肾(治骨)、益气行血通络(治筋)之功,并局部外敷药渣,既可通过热力使药物直达病所(治骨),又可通过温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舒筋)。可见在劳先生的处方用药中,处处不忘筋骨关系。
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60岁以上老年人占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而据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人数约为88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97%,60岁以上的女性将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75岁以上的男性将患老年性骨质疏松[1]。老年人脊椎骨折、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高,并发症严重,常长期卧床,失去生活能力,死亡率高达15%~30%,因此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不仅是现代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化问题。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在40岁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都在增加,其特征是骨量减少,特别累及脊柱、股骨头及长骨端,骨的体积、密度降低;有急慢性腰背痛。有时轻微外伤即可引起脊柱压缩性骨折、股骨头骨折及长骨端骨折。但没有其他骨代谢病所具有的生化及放射学异常表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分I型和Ⅱ型。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55~70岁的绝经后妇女;Ⅱ型: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于7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
祖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骨骼代谢的有机变化已有了系统而完善的认识。祖国医学历来主张,肾藏精,肾之精气充养五脏六腑,主管人体生、长、壮、老、已。《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亦即女子十四岁,男子十六岁左右性腺、生殖系统初步发育。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随生殖内分泌系统的逐步发育成熟,身体肌肉骨骼的发育也达到顶峰。目前的研究表明,人体30~40岁骨量积累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值,而且骨骼肌重量与骨峰值呈正相关。正是所谓筋与骨的隆盛。
《素问・上古天真论》还谈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人体40~50岁开始生殖内分泌腺系统功能减退,骨量也随着年龄增长逐年减少,女性在绝经后5~10年内骨丢失显著高于男性;每年约为峰值的2%~3%,此后逐渐减少。由《内经》论述可以看出,肾中精气掌管着“任脉、太冲脉、天癸、肝气”等男女生殖内分泌等物质,这些物质功能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筋骨从逐渐强盛到逐步衰败,所以称之为“肾主骨”,“肾之合骨也”,“肾生骨髓”,故有“腰者,肾之府,摇摆不能,肾将惫矣。”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也越来越提上了议事日程。有关学者在基础理论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基于传统中医药的理论认识和长期临床经验积累,肝肾不足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理已达成共识,补益肝肾是为本病治疗的原则。
1 理论研究
首先在理论研究上,据全国十三省市骨矿含量调查合作组骨骼生长衰老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预诊的研究结果:该研究采用单光子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中国健康人群的桡尺骨、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了测量,找出了骨骼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基本规律,从而确定了中国人群桡、尺骨,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的正常值范围,同时证明了中医“肾主骨”理论的正确,其中肾虚组骨密度普遍低于健康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黄连芳等按照中医“肾主骨”理论,根据用羟基脲和泼尼松都能造成阳虚模型,也可能产生骨质疏松症的推论,用羟基脲和泼尼松造成阳虚模型,并观察了两者的阳虚状态下,对皮质骨的影响,C组分别与A1组和B1组比较,都出现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出现皮质骨变薄,骨髓腔增大。结论:致“阳虚”药物泼尼松和羟基脲均可引起大鼠骨质疏松,但二者造成骨量丢失的机理不尽相同[3]。
2 临床及实验研究
2.1 临床研究
有关方面的研究论述包含内容尤其丰富,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运用的观察中,对症状、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钙磷调节激素进行了分析研究。(1)如张氏以温补肾元为主,采用鹿角胶、龟版、紫河车和牡蛎等品,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连服4个月,结果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骨矿含量、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2.2 动物实验
采用类固醇激素及去势等方法造成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对骨量骨生物力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均显示有关中药具有良好的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1)如谢华等用骨宝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骨质疏松进行防治,结果表明,低剂量骨宝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前者的骨吸收减少(-71%),骨形成增加(骨形成率+170%),骨量增加(骨小梁面积+29%,间隙-28%),各项骨形态计量学指标接近正常对照组,但体重尚低于正常组。但高剂量骨宝治疗组除了骨形成率及骨吸收率分别高于和低于模型对照组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低剂量骨宝有防治氢化可的松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14]。 肖建德等用中药龟丝补骨片防治大鼠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其对类固醇激素导致大鼠骨量减低有显著改善作用,部分作用机理为:抗类固醇激素的继发性甲旁亢作用,抗类固醇激素所致的代谢异常的作用,和刺激降钙素分泌的作用[15]。 (2)丁桂芝等用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响进行了研究,使用补肾健骨胶囊对切除卵巢的雌性成年大鼠组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尼尔雌醇组进行比较,治疗组股骨骨载荷、韧性系数、骨强度、弹性模量等生物力学指标明显好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
3 结语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随着流行病学的深入调查,越来越明显地显示患病人群的高发生率,这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学者的研究兴趣。但就目前而言,在众多环节中究竟何种因素起主导作用,各种因素间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仍未完全揭示出。致病基因的寻找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打开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进一步的研究会确定骨质疏松的直接病因;找出敏感的基因标记,预测骨质疏松的骨折危险性;寻找新的基因克隆分子,开发药物防止骨丢失和逆转骨质疏松。而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肝脾肾论治、病证合参、辨证求因、低毒副治疗作用等也为研究者留下了极大的研究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认为,还应参照结合循证医学的方法,注意终点指标如骨折发生率及发生人数的观察,加强细胞学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对中药在骨强度、骨质量、骨结构方面的影响及机理进行研究,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参考文献
1 朴俊红,庞莲萍,刘忠厚,等.中国人口状况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和发生率.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2(1):1.
2 全国十三省市骨矿含量调查合作组.骨骼生长衰老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预诊的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1):1.
3 黄连芳,廖进民.不同致“阳虚”药对雄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5):1.
4 张乃钲.强肾增骨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2):15.
5 邓伟民,贺杨淑,冯永佳,等.补肾壮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1997,4(2):70-72.
6 葛亮,戴芳芳,蔡新.健骨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E2和PTH水平的观察. 江苏中医药杂志,2005,26(3):24.
7 谢晶,杜靖远,沈霖,等.补肾法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4):5.
8 陶有略,方亮,叶大付,等.黔岭藿合剂对大鼠卵巢切除诱发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6):10.
9 张秀珍,韩峻峰,钱国峰,等.仙灵骨葆对PMO骨密度及IL-6、TNF-α、IGF-1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1):90.
10 阎德文,肖建德,孙月玲,等. 中药龟丝补骨片对绝经后早期妇女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8(3):362.
11 王宏,王玲,李建军,等.鹿茸健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8(3):344.
12 周丕琪, 沈霖, 杜靖远,等.补肾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者IL-6、TNF-α的影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8(4):1.
13 郑湘宏, 黄霖.骨康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3(12):20.
14 谢华,吴铁,黄连芳.骨宝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中国中药杂志 ,1997,22(4):238.
15 肖建德,肖强兵,阎德文,等.中药龟丝补骨片防治大鼠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4):343.
16 丁桂芝,曾天舒,周勇,等. 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1):1.
17 沈霖,杜靖远,杨家玉,等.密骨片防治去睾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2): 4.
18 王鑫国,李澎涛,房家毅,等.益髓胶囊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作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7,3(2):26.
19 秦腊梅,姜良铎,肖永华,等.三仙汤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和钙磷代谢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11(1): 91.
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4
我们XX庄中心卫生院地处XX西麓,XX南部,驻地有XX、XX公路纵横穿过,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我院始建于XXXX年,历经XX余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100万元,占地1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床位120张的一级甲等医院,设有内、外、妇、儿、中医、放射、后勤等32个科室,梁氏正骨是特色专科,现有职工105人,其中主治级26人,初级71人,大中专毕业生83人,下设15处卫生所,有乡村医生78人。
近几年来,我院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的领导支持下,选准“突出专科优势,加快改貌配套建设,带动整体发展”的路子,造大培强“X氏正骨”特色专科以提升知名度,加快改貌配套建设以增强竞争力,使我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带动全镇卫生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连续三年在XX市农村卫生工作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一、找准差距,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建院四十多年来,在几代医院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医疗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同其他许多乡镇卫生院一样,我们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卫生院自身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缺乏特色等原因造成发展后劲不足。房屋陈旧,医疗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在医疗水平高、设备精良的市级医院和经验丰富的村级诊所的前后“夹击”下,卫生院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尽快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迅速摆脱困境,作为关系卫生院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摆在了院领导班子面前。在经过广泛考察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符合世界医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XX庄X氏正骨”三百年来形成的良好声誉是我院特有的无形资产,它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医院所无法比拟的。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梁氏正骨的名牌效应,造大培强这一专科龙头,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院步入良性轨道,健康发展。同时也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提高装备水平,为专科建设构建发展平台。思想认识的到位,使我们迅速确立了“以加强骨伤专科建设为突破口,形成龙头带动,以改貌配套建设为基础,提高硬件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随后,我们经过科学部署,精心组织,迅速集中力量投入到了建设中来。
二 、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加快骨伤专科建设步伐
虽然X氏正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传统优势,但在目前医学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就显得科技含量低,规模相对较小。为保证骨科建设尽快步入快车道,真正在全院起到龙头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一是出台政策措施。1998年,我们集思广益,制定了《XX庄镇卫生院骨伤科发展规划》,明确了“传统引路,中西结合”的办科方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X氏正骨传人聘为副院长,调拨2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骨科内部人事管理自主,奖金分配自主,骨科人员在晋级晋升、住房分配、参政入党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2000年,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我们又适时召开了由院两委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作出了《关于加强骨伤科建设的决定》。这些文件措施的制定,为推动骨伤科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在卫生经费不到位,各项建设投入增加,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院对骨科建设一直实行财政单列,每年的骨科专项经费增幅都保持在15%以上。为提高改善骨伤科的医疗装备水平和诊疗环境,我们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高标准骨科病房楼和手术室,配齐了骨科手术器械,更新不锈钢折叠床及橱具50件套,并全部安装了空调,购置了骨科牵引床、M-904E多功能医学专用机、自动洗片机等设备。
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群体。专科优势要靠人才去发挥,骨科特色要靠人才去体现。我们看准这一点,在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上下了大量工夫。选好人,任命梁氏正骨第十七代传人梁华兴为学科带头人,充当领头雁,搞好传帮带。大胆提拔重用一批年轻业务骨干,为骨科发展输入新鲜血液。目前,骨科医护人员已经达到了20人,人才结构趋于合理。育好人,制定详尽的《骨科人才培养计划》,在新分配学生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骨科,作为后备人才培养。X骨科大夫XX从XX进修回来后,大胆实践,将所学新技术很快应用于临床,带动骨外手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骨科病房护士长XX年仅23岁,但她扎实肯干,团结带领全科同志创造性工作,连续两年被授予“XX市十佳护士”、“XX市优秀护士”的荣誉称号。经过多年努力,我院高素质、业务精、年轻化的骨伤科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为骨科技术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四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2000年我们将骨伤科做为试点,并逐步向全院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以岗定人、择优录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对竞争岗位、任职条件、选拔程序做了详细规定。经过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面试答辩、民主测评后择优上岗,每两年一个聘期,保持聘任动态性。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我们实行了院科两级核算,坚持“想闲无钱,劳动有酬,多劳多得,向一线倾斜”,科室每个人的效益工资与个人工作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相挂钩。改革后,收入高的同志每月能达到两千多元,低的仅能拿到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在骨伤科试点成功后,我们又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院推开,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职工实行合同制管理,对行政后勤科室实行“岗位目标得分考评责任制”,临床医技科室实行“成本核算”管理,充分发挥出了每个岗位的最大潜能。
五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我们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扩大X氏正骨的知名度。先后在XX电视台、XX广播电台、《XX卫生报》、《XX卫生》等多家新闻媒体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去年初,我们还专门建成了骨伤科网站,全球用户只要登录国际互联网,就能轻松浏览到梁氏正骨的有关信息。
“突出专科,培植龙头”的工作思路,使骨伤科在几年时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1年,我院骨科门诊量达到30800人次,占全院门诊量的38%,收住院1060人次,占全院住院量的67%,床位使用率达92.3%,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元,占全院总收入的46.5%。X氏正骨的牌子越来越响,接诊范围辐射6省16地50多个县市区,X氏膏药也远销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为海外人士带去福音。
三、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全面实施改貌配套工程。
在实施改貌配套工作中,我们以“外塑形象,增强后劲”为出发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标准,对医院医疗区和生活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基础建设方面,1998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以门诊楼和病房改造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建成了开放式中西药房;1999年投资400万元,完成了以病房楼和康复楼建设为主体的二期改貌工程,率先完成了XX市卫生局下达的第二轮改貌配套任务;2000年又对门诊楼进行了外部装修改造,建成了风格别致的绿地广场,使整个院容院貌有了很大改观;2001年重点抓好“安居”工程,建起了面积320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职工宿舍楼。在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医疗设备的投入,近几年先后投资120万元,购置了F-820血液分析仪、C980C电解质分析仪、CX—9000B超、美高仪心脏工作站、SDN-660脑电地形图仪、LH2802胎儿监护仪、三氧消毒机、自控式洗胃机等一批高新医疗设备。安装空调120台,更新升降式不锈钢病床、全棕床垫100件套。购进南京依维柯救护车,改善了医疗服务条件。配置了一批IBM电脑,实行了微机系统化管理。医院技术装备力量进一步增强。
在搞好院内改貌建设的同时,我们结合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加强了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对全镇的村级卫生所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将每村一室合并为15处卫生所。卫生所由村里提供房屋,镇里适当扶持,镇、村、院共同建设。针对原村卫生所建设标准普遍不高的实际,引入竞争机制,采取“谁建设,谁受益”的办法,哪个村工作力度大,建设标准高,就把卫生所设在哪里,充分调动了各村投资建所的积极性,加快了改貌建设的步伐。人口只有800人的西江村经济并不发达,但村两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筹资4万元,将原村委大院重新装修改造,屋内吊顶,铺地面砖,墙壁刮瓷,外墙贴墙面砖,改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卫生所,切实为村民解决了看病就医的问题,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全镇各级的共同努力下,目前15处卫生所已顺利完成了改貌任务,并全部达到了第二轮改貌建设的标准要求。
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5
摘自《中华中医网》
您们好!工作辛苦了!
我是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一名乡村医生,也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今年3月29日参加北京善医行全科医生第二期培训班的时候收到了你们发的第3期杂志,翻阅贵刊,我真是感慨万千,难以言诉!
我从卫校毕业后(1993年)就开始订阅贵刊,记得那时贵刊还是《中国乡村医生》一订就是12年,到2005年不得已才停止订阅,因做乡村医生收入菲薄,经济拮据,我不得不去外地打工,直至2012年才回来继续当乡村医生,订阅贵刊十余载,至今家中仍然收藏着往年的所有杂志,贵刊对我的帮助算是最大盼,提高了我的业务技术,开拓了眼界和认识,特别是对常见病的诊治方面,让我不断获得患者好评。
这次参加培训再次看到贵刊,我犹如见到了多年的老朋友,和以前相比,贵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专业性增强了,但是实用性不够,这也是我对贵刊的一点儿建议,请编辑们参考。
目前,乡村医生在医改中遇到诸多困境,全国百万村医的前景令人担忧,也请贵刊多关注乡村医生这个群体。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多发表一些代表我们心声的文章。
中医骨伤科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骨外科手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
近年来,骨外科患者逐年增加,术后患者由于部分躯体功能、活动较手术前受到一定限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且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中医学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在骨外科护理方面,通过创新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心理、生理上达到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通过对骨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效果显著,希望能为临床骨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参考帮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以2015年1月—12月我院的100例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患者平均年龄(47.5±2.5)岁,48例下肢骨折,9例腰椎骨折,3例骨盆骨折,40例上肢骨折。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体重、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及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
1.2.2研究组
以辨证施护为原则、制定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措施。“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施护原则、方法。辨证是施护的前提、依据,施护是解决、减轻患者痛苦的手段。所以,辨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骨伤科的辨证施护原则主要体现在依据患者的年龄、骨折部位、受伤的时间、骨折的分期及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辨证施护。
①情志护理:中医认为“七情”是脏腑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适度的精神活动是身心健康的标志,不良、过度的精神活动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表明情志为病,一是影响相关脏腑的功能,二是间接通过气、火作用导致疾病,影响脏腑的正常运行,使五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情志的调节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性格,观察其情绪变化,综合应用暗示疗法、发泄情绪、释疑解惑、顺情从欲、以情胜情、移情易性、说理开导等方法,改变患者的认识、态度、感受、行为和情绪,使患者保持舒畅、宁静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饮食护理:骨折初期气滞血瘀为主要特征,饮食应以易消化、清淡、活血化瘀为主,如:金针木耳汤、鱼片汤、田七瘦肉汤等;骨折中期:气血不和为主要特征,饮食应以续筋接骨、活血补气为主,如:北芪乌鸡汤、续断猪脚筋汤等;骨折后期以肝肾亏虚为主,饮食应以强壮筋骨、补益肝肾为主,如:枸杞子煲乌鸡、杜仲等。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饮食护理,肝肾阳虚的患者多食百合、山药、枸杞子等清补之品;肾阳虚的患者多食桂圆、羊肉等温补之品;一般患者应多食骨头汤、胡桃等强筋骨补肝肾的食物。
③功能锻炼:中医强调调身、调息,肢体运动与意、气相结合,防范气血、经络、筋骨、皮肉伤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在床上对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康复训练,使患者、家属掌握有效按摩方法,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的通畅,增强下肢肌肉收缩功能,缓解疼痛等并发症状。在不影响骨折固定愈合的前提下,术后早期借助双拐进行离床活动,术后1~2周,放松、有节律收缩、锻炼肌肉;3~6周,加强关节活动,增加运动量,改善患肢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
④并发症干预:气垫置于骨突部,定时进行翻身叩背,按摩挤压处。多食粗纤维食物、水果等,防止压疮、便秘的发生。根据患者病情,中药涂擦、低中频电流刺激、热水浸润、红外线照射等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手法,增强血液循环、局部代谢,促进血肿吸收、骨痂形成,促进康复。⑤健康指导: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方法的详细讲解,根据骨折类型、程度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定期复诊,建立电话回访制度,加强医院与患者的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加快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表包括25个问题,总分为100分,每个问题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级评分,不满意:<80分,较满意:80~90分,满意:>90分。总满意率=(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8.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率的对比分析
研究组的总满意率(96.0%)优于对照组(78.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骨折属突发、意外事件,由于机能受损,患者活动突然性受限,心理、精神上均受到较大刺激,患者的消极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骨折后患者需要较长的康复周期,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术后及时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健康、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证。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经络为联系、脏腑为中心的有机整体,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作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护理根据这一观点从患者的心理、生理、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出发,对患者潜在的或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综合评估并进行护理。中医骨伤科的患者伤处虽在局部,但与整体关系密切。在肢体遭受损伤的同时,气血、脏腑、经络的功能随之发生紊乱,诸多临床症状也随之而来,故对骨伤科的患者实施护理时应从整体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采取顺情从欲、暗示疗法等各种情志护理方法,改变患者的认识、态度、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同时分散患者注意力,降低术后疼痛。根据骨折不同时期的特点,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支持,使机体调整至最佳状况,并促进切口愈合。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及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针灸、按摩等理疗结合,辅用中药活血化瘀,增强血液循环、局部代谢,促进血肿吸收、骨痂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术后安全,促进康复。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医护理患者的满意度(96.0%)明显高于经常规护理的患者(78.0%)。
综上所述,骨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法,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泗河.微创骨科的发展方向[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92-93.
[2]周玉萍,牛晓锋,李志建,等.骨科感染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7):1720-1721,1732.
[3]夏玲,张兆波.冷疗法在骨科康复中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6):591-594.
[4]张莹莹,王春雪.护理干预在130例骨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8):856-857.
[5]张留巧.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3):341-343.
[6]杨晓丽,马长林.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7):670-671.
[7]黄天雯,陈晓玲,谭运娟,等.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148-151.
[8]翁红妹.心理干预对骨科老年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305-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