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技术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2-0053-02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高新技术的产物被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智能建筑就是其中一种。智能建筑是时展的产物,也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一种潮流趋势。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作为智能建筑设备的核心部分,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节能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主流思想,因此也是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未来发展的目标。
1 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
1.1 国外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产生了关于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的相关概念。1984年在美国,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诞生。工程师把信息技术引入到了一个旧的金融大厦中,把它改造成了一个智能化的建筑。 改造完成后,这个大厦在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很多国家也开始效仿这种智能化的建筑模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智能建筑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并且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方式。
1.2 国内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
我国关于智能建筑的概念提出也是比较早的。1986年中国科学院的徐兴声研究员提出了智能化办公大楼的概念。我国政府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是非常支持的,并且制订和颁布了一些条例,来帮助智能建筑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这些年,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而且也越来越普遍化。
2 现阶段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技术的发 展状况 在我国现阶段大多数的智能建筑中,主要是用以下两种技术来实现建筑设备的节能优化作用。
2.1 能源管理系统
各种计量仪表以及软件程序组成了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系统中这些的计量仪表被安装在各种基本的设备如冷却水泵、风机、制冷机组等上,主要是用于在系统运行时,采集各个基本设备的原始运行数据,并且它还可以帮助实现系统的节能运行。而软件程序在能源管理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中枢作用,对于能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是非常关键的。
2.2 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是指通过自控网络对控制设备实行智能化管理的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节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照明控制主要是指通过照明程序实现自动关灯。
(2)空调和卫生设备等的控制技术通过对空调和卫生设备等的控制来实现节电、节水等功能;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是智能建筑的智能核心,既可以实现有效节能,也可以实现对室内环境温度的自动控制,保证环境的舒适度。
(3)热源设备进行智能控制 还有通过对热源设备的智能控制实施水温控制,热源台数控制等等。
3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存在的 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已经比较普遍了,但是很多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而且存在很多问题,自然它的节能功能也不是很理想。根据一些调查显示,我国智能建筑技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技术不先进、系统设计有缺陷等。所以即使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很迅速,但是在管理以及设计技术等方面还是不够成熟和完善的。
3.1 设计误差,以及设计缺乏系统性
虽然我国智能建筑设备技术发展的很快,但是由于国内的设计人员良莠不齐,有不少人并不是很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设计方法,不能提供完整的智能建筑系统设计,结果会使得一些建造出来的楼房智能化程度比较低,甚至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问题。当然也有些人会请境外的设计师,但是由于我国的工程实施水平和境外也有差异,所以也不能获得比较好的结果。
3.2 智能建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智能建筑其智能的意义不仅是它可以使一些事情变得简化方便,它更大的作用是可以使能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所以如果建造的智能建筑没有达到节能的效果,反而使得资源浪费,那么这样的智能建筑的建造就是失败的。而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现象就是一些智能建筑项目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开通率很低,很多智能系统实际上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这样就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使得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3.3 节能建筑工程技术问题比较多
智能建筑设备技术即使设计部分比较完善了,但是在建造时可能会因为建筑工程技术水平比较低,会使得建成的智能建筑设备技术运行中存在严重缺陷,有的或者根本不能开通,因此节能的功效也就无法实现。
4 智能建筑节能优化技术相关问题的 解决方法以及前景
4.1 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我国的智能建筑由于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又比较混乱,因此导致了这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所以我国应尽快建立关于智能建筑设备的技术标准,完善相关的管理条例,让智能建筑的市场更加规范化。此外,建筑行业也应加大检查力度,建立相关的行业标准以及行业准入规则。当然提高智能建筑的使用率也是非常必要的。
4.2 智能建筑节能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1)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环保,所以绿色能源将是未来的主流能源。而绿色建筑也将是未来的主流建筑发展形式。因此未来的智能建筑在设计节能功效时可以加入绿色能源技术。太阳能技术目前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主要是因为太阳能具有污染小、能源取材方便等优势。其它的还有风能,和太阳能一样都是可再生资源。在智能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这些能源,增加能源的利用率,减少高耗能设备的使用,这样既可以让使用者享受到舒适的环境,也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未来智能建筑节能技术除可以利用绿色能源,也可以对一些空调、供水、通风系统的进行节能优化,比如说在选择设备时可以选择一些节能环保、零排放的产品。此外像固体废弃物处理回收再利用也是一种效果不错的节能环保技术,既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又可以减少成本。
(3)材料是建筑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材料技术对于智能建筑设备的节能优化技术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近些年,很多新型环保新材料问世,比如像高强度轻质材料,透明隔热材料,也进一步促进了智能建筑节能的发展。
5 结语 总而言之,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技术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代社会提倡节能环保,所以绿色节能也是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只有不断提高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技术,才能走在智能建筑行业的前端。
参考文献:
[1]刘辉,冯阳.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及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12(29):226-228.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测量;常见问题
建筑的智能化建设是当前时期不可逆转的建设趋势,它通过借用各种智能化的系统与设备,可以充分地推动建筑物实现舒适、健康、多功能、生态化,从而满足当前时期建筑住户的各种需求。但是,智能建筑建设较为复杂,从策划准备到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各方面都具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而且贯穿于建筑建设中的测量工作较为繁琐。而目前的智能化建筑的建设人员往往存在着对细节建设与具体测量等工作的忽视,致使建筑工程存在明显问题,难以达到标准的建设质量,极其不利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建设水平的提升,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建筑智能化以及工程测量二者的常见问题分析
1、建筑智能化问题
智能化作为新时期建筑建设的主流趋势,它是工程整体建设中对先进技术与高素质人才应用最多的环节,体现出对技术、人员素质以及管理工作方面的较高要求。正是鉴于此种状况,建筑的智能化建设成为当前的建筑建设中问题频发的一个环节。本文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智能化建设常见的问题:
1.1 设计工作不足
1)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时,普遍更加重视对整体建筑结构方面的设计,而忽视了对智能化的系统与设备应用及安装等工作的设计,为此项设计工作投入的人才较少。2)智能化设计的人才缺乏专业的有效区分,致使各项智能化的设计成果只能处于较为浅显的水平,而无法体现出专业深度以及精度,也不能使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实现在整体与部分方面的有机协调。3)我国各个建筑设计单位在开展智能化的设计时,普遍采取境外设计而境内顾问的方式,虽为我国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不利于我国智能化设计工作的创新与水平的提升,且容易使设计工作陷入与建筑工程实际状况不相符的境地。4)各参与设计工作的单位及人员,在进行智能化设计的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导致智能化的设计经常出现落后于工程施工进度要求的状况,为建筑施工工作造成了诸多的阻碍。
1.2 技术水平低下
1)当前时期,我国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依然是以计算机作为主要控制设备,来开展智能化系统的构筑,这种构筑方式在短期内可以满足人们对智能化建筑的需求,但是,从建筑的长远使用利益来看,此种系统必将迅速地落后于时展的要求,对智能化技术的提升刻不容缓。2)我国设计单位在为建筑的智能化的设计选择技术的过程中,普遍是以对未来时期人们的智能化需求发展的预测作为技术方案的设计基础,缺乏对于智能化现状与人们需求的有效调研与分析,致使某些具有创意的高性能的设计方案难以通过设计要求,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的低技术水平,难以有效迎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3)设计人员对建筑中各个方面的智能化设计也处于粗略的估算状态,未能针对冷热负荷、水平平衡、电力供给、消防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计算与设计,致使建筑中各方面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无法满足人们的应用要求。
2、工程测量常见问题
智能化建筑的施工队伍在开展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展开各方面的放样、复测、定策等几项工作,此项工作开展于施工控制网完成建设之后,施工人员以施工图纸为基础,针对智能建筑的场地、形状以及高低等参照,进行实地测量与标注,以作为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依据。但是,目前智能化建筑的测量工作存在众多问题。具体来讲,其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测量人员失误
从目前智能化建筑的建设来看,它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测量人员普遍缺乏对于智能化建筑的全面掌握,致使他们在开展测量工作的过程中,无法真正地依据总施工图纸、细节施工图等各方面的材料,展开精准无误的测量。而且,他们在测量中经常会出现放样方法错误、测量顺序颠倒、测量数据计算方式错误等问题,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实际的施工图纸相差甚远,从而使得测量工作产生了对实际施工的错误引导。
2.2 技术定位偏差
智能化建筑作为高精度的系统化工程,它在水平度、斜行度、平面度、铅直度、曲线度、直线度等方面皆具有较高的精准度要求,这就需要测量人员必须能依据控制点坐标、轴线测量标志等因素,做出对各方面测量的精确放样定位。就目前来看,我国测量人员开展智能化建筑的测量工作普遍采用的是光学准直、光学弦线、激光准直等基准线法以及弦线支距、距离交会几种方法,测量人员在以设备辅助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做到对于设备精度的有效定位,过高定位造成高技术成本耗费,而定位过低则难以达到测量要求。
二、建筑智能化以及工程测量二者问题的解决策略
我国建筑的智能化建设以及其工程测量二者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阻碍了国家智能建筑发展速度。因此,智能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努力结合现有问题,严格做好对于各项问题的应对与解决,以推动智能建筑良好建设的实现。本文下面就具体对二者问题的解决策略加以分析:
1、智能化问题解决策略
1.1 完善设计工作。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作为保障建筑建设质量的首要因素,它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智能化的问题,必须要推动设计工作的完善。1)设计人员要加强对于工程实际状况的分析与掌握,以根据其建设目的、内容、规模、施工条件等各项因素,全面协调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目的,开展严谨的设计工作。2)设计单位应当着力依据各自的设计优势,以及建筑的实际设计需求,做好对于所有部门以及人员的有效分工,以保证设计职责与任务的具体明确划分,使各项设计工作实现个人负责与集体协调的良好运行。
1.2 健全建设规范。智能化建筑的优化建设依赖于各项规范制度的保障,以健全的制度与规范为设计、建造等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标准与约束,方能使建筑的建设目标顺利达成。1)建设单位加强对于智能化建筑特点、要求等方面问题的综合分析,在遵循国家建筑整体建设规范的基础上,为智能化建筑设计出更加完善的针对性设计规范。2)智能建筑设计规范要加强对安全性方面问题的侧重,在各项规定中体现出人身安全、机械设备可靠运行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工作要求等各项规定,以切实地保证智能化建筑实现安全可靠的设计建设。
2、工程测量问题解决策略
2.1 提升测量人员素质。1)测量人员在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测量之前,要着力对相关的智能建筑建设理论、要求、规范与测量经验等进行学习,以达到对于智能建筑测量工作特殊性的有效认识。2)测量人员还要认真分析总体图、细节图等各种图纸,以达到对于各个点与线的用途与二者关系的有效把握,从而依据智能化建筑测量的实际需要展开测量工作。3)测量人员应当努力加强对方向线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等测量方法的学习以及试验,通过工作经验总结从中找到更加适合智能建筑建造的方法。4)测量人员还要努力结合现有的智能建筑测量规范开展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依据自身实践经验,提出对现有规范的改进建议,以推动测量工作规范的优化完善。
2.2强化测量精度定位。1)测量人员要加大对于智能化建筑各种线度的学习与分析,熟练掌握平行度、平面度、垂直度、直线度、曲线度等各个方面的精度要求,以结合具体的轴线、点之间的关系,做好对于各项测量工作的精准定位,进而为测量工作提供坚实基础。2)测量人员还要认真学习激光准直法、光学弦线法与准直法等方法的应用优势与缺陷,争取达到对于各种方法的有效掌握,在测量工作中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高效的应用,以保证自身的测量工作在良好测量方法的支撑下顺利开展。3)测量人员还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智能建筑测量相关方面的要求,以及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做好对于设备的选择以及调试,将各种准直设备、量距设备的精度定位到科学合理的水平。
三、结语:
当前时期,智能化建筑代表着一国建筑建设整体水平,我国在此方面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中测量环节的重大问题,直接严重地影响了国家建筑建设与国家的接轨,降低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优势。因此,建筑建设人员在新时期要努力加大对于各项建设与测量问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解决,以优化我国智能建筑当前的建设状况。
参考文献:
[1]葛红,刘雪峰.建筑智能化存在问题以及改善对策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 2009(09)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范文3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英语教育已经普及,并逐渐尝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发展更为国际化的英语教育,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为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命题和尝试。高职英语教学为突出其自身特点及解决存在的问题,尝试在教学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以期改善教育效果,实现新的突破。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加强,英语已成为普遍需要的技能。但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并没有完全挣脱出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学校方面英语教学环境建设不完善,没有提供一个供学生发挥交流的平台;此外对英语教学投入不足,无法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无法鼓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团队方面,教师没有采取灵活新颖的教学手段,没有针对现状对课程结构做一个调整和把握,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及照本宣科的教学内容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对于学生的个性及特点没有足够的关注,没有因材施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失去学习动力。学生方面,由于基础较为薄弱,英语水平也不尽相同,统一单调的教学模式下极易忽视英语的重要性,并丧失学习动力,甚至对自我水平产生怀疑。对英语应用程度不高,抱着应试的心态学习英语。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重新定义了智能这一概念,认为我们每个人主要拥有八种智能即空间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音乐智能、语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启示,起初较多地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后来又推广至中学、大学乃至研究院,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面貌,有着广阔的前景。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具有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多样多元智能平台场所,改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教材,选取更为实用、新颖的教材。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特点,找到发挥每个学生特长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从听、说、读、写等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作用
1、改善教学环境与内容,营造多元智能下的学习氛围
每个学生有其自身的特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发掘出学生出众的智能方面,并根据学生所擅长的智能,建造不同的学习方式与环境。除了发展优势智能,多元智能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个人能力的综合发展。环境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本就是至关重要的,改变以往统一单调的学习环境,建造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给予不同特性的学生不同的建议与引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要求多样新颖,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需要站在多元智能的角度上去选择,选择的范围要广阔、选择的领域要多,不能只局限在某一个部分,素材的丰富会引起学生的更大的兴趣。另外,教师应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如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讲解、展示等,会产生出不同的火花。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方面,都可以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2、丰富教学手段,建成多元智能活动平台
现如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但实际去应用的教学手段很少。教师习惯性地运用传统式的教学手段,没有适应时展做出相应的改变。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例如空间智能要求利用多媒体、投影等设备,去给学生以空间上的学习体会,欣赏电影、观看图片等;根据音乐智能要求可以进行英文歌曲的演唱等;人际交往智能则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英文比赛亦或者交流活动来实现,如英语角、英文短剧比赛等。像这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从不同方面去挖掘学生潜能,并给予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
3、改变教学评价模式,实现多元评价
在以往的高职教育教学中,教育评价模式一直比较单一,即在评定成绩时只看重语言及数理逻辑部分。而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就要求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也就是说,在对学生评定的时候,除了看到作业、考试所显示出来的部分外,更要关注到学生其他方面的动态,如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自我展现等。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智能城市;现状;发展;研究
1“智慧城市”简介
“智慧城市”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国内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引起了社会的特别关注。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在我国全面展开,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已经进入了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逐渐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作为近几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智慧城市”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其实智慧城市并没有大家所想象得那么神秘,它的很多功能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校园通、手机挂号、手机银行、短信群发、电子政务等,都早已经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推广应用。智慧城市应该以发展为主要动力,把每个城市自身特征和发展优势结合起来,寻找他们各自的建设和发展之路。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制约和平衡智慧城市建设、融入已有的规划体系和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等方式,树立智慧城市的规范性准则,发挥各自的优势、适应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城市建设技术的现状
作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的信息基础建设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城市建设中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当今,我国大多数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都能把本城市的定位和本城市的特色紧密结合起来,确立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思路和突破点,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品牌。比如,现如今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之一就是将“文化智能传承”,这目标充分体现了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大城市北京的需求;除了北京之外,东莞也充分结合自身“世界工厂”的优势,把智慧应用建设与智慧产业协调发展看得极其重要。随着社会各界和各个领域对智慧城市认识的不断加深、不断积累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经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完善。然而当前,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中,智慧城市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盲目跟风,并没有把城市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使得建设压力与投资风险并存。杜平认为:数据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传输的数据,没有加工储存和再加工利用的数据,智能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建设就只是空谈。但是现在仍然有一些地方忽视了这个基本条件,甚至还存在着许多的纸质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没法搞智能化,更别提智慧城市。有些地方追求高大上,热衷于形象工程。国际上许多智慧城市是从一个点一个领域开始着手建设,效果明显。但是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有许多地区喜欢搞全面发展,这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的。除了这些问题,渠道单一、模式陈旧的问题大为存在。一般我们会认为,人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和承担着,但实际上政府才是智慧城市的主要建设者,这样就存在了一些观念上的误导,然而政府又因为各种原因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于是就产生了社会上很多的政企工程。政府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应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以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为基础,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进一步设计,并制定出符合当地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保证智慧城市项目的可实施性。
3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1信息模型(BIM)技术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为已建和新建的建筑空间数字化提供了合理的技术路线。BIM技术是工程设计建造领域一次重要改革,是从二维图纸到三维设计和建造的革命,BIM技术彻底地改变工程建设的设计、建造和运维方式;与此同时,BIM技术也在为实现城市的彻底数字化做出巨大的努力,对建筑领域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不断促进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
3.2传感技术
实现对城市建设的管理各方面监测可以合理巧妙地运用传感技术。智慧城市利用各种各样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自动识别和感知城市环境、位置等信息的变化,并能通过信息的变化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业务流程智能化实现积极主动响应,对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物联网技术
通过宽带,就可以实现互联。智慧城市可以通过利用全方位存在的宽带网络,实现城市中人和物的全面联系,对于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智能服务的能力的增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可以通过广泛的宽带,还可以借助云计算平台,实现智能融合。借助云计算平台的工程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大脑”,智能融合技术的广泛合理的应用实现了对大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不断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全面推动城市实现智能化和融合化。多元化的数据采集、感知技术是以物联网的智慧物流为基础,面对的是各式各样、信息关系十分复杂的各种数据,而多元化的数据采集和感知技术,为智慧物流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撑。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在全方位的网络支撑下的数据传输技术将成为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设施,在与其它网络联系的基础上,给智慧物流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提供给人们各类准确信息。除了智能的网络,还有智能导航系统。智能导航系统可以根据司机需求和交通实时信息,为司机推荐最短路径、时间最优路径,甚至为出租车司机推荐人口流动量较大的路线来节约出租车司机的时间。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动态地显示车位占用情况,实时监控停车场的整个使用状况;还可以根据快速路径算法,指导汽车迅速地进入空闲地车位,并且还能够统计停车场的分时段使用率,有助于停车管理合理安排,促进智慧交通的发展。
4促进智能城市技术发展的措施
高度重视、积极发展、融合推进。作为加快区域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的城市智能化建设,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起到了根本性和全面性的作用,是推动转型升级、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点。因此,政府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相应的系统设施有序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也应该成立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协商组和决策咨询专家指导组两个强有力的专门机构,建立健全《智慧城市实施方案》,明确智能城市的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建设规划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计划,并合理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的政策,以便政府批准后,制定的方案能尽快出台实施。明确目标,分段逐步实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明确与本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定位和分阶段目标,一定要牢牢把握近期要突破的重点,尤其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讲,一定要先搞好城市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城市的建设,再逐步向智慧城市迈进,脚踏实地,朝着一个个目标前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引进大项目。建设智慧城市必然离不开互联网、现代通信网和物联网,通过这些全方位的网络把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商业基础设施有效地衔接起来,建设成新世纪的智慧化基础设施;同时也要不断落实运营项目,包括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公共服务管理和智慧的教育等;而且还要涉及发展与物联网、“云计算”密切联系的产业领域。目前,我国企业尚未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在传感器、芯片等核心技术层面还需进一步努力。合理统筹规划,创新发展思路。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很多着手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导致建设压力与投资风险并存。政府作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应该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借助城市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总体定位,统筹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并合理制定出符合本地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以确保智慧城市项目的可实施性和可落实性。
5结束语
随着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智慧城市认识的不断加深,不断积累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经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是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助于推动智慧城市朝着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建设技术水平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赵静 单位:开封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参考文献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规范建设;完善体制
中图分类号: TP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建筑的智能化发展在最近几年非常迅速,产生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力,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建筑智能化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信息化感受。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它也在不断更新、补充内容。在笔者看来,建筑智能化应能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激发高效的个人创造力,高度支持办公事务、商务的需要与文化交流,保证安全的生活空间,具有适应建筑功能变化的灵活性。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含义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际上就是指利用现代化数字系统、网络技术等来实现建筑楼宇的智能控制。具体而言就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建筑设备、通信网络系统来实现系统、管理、结构和服务之间的优化组合.并通过建筑、暖通、结构、变配电、照明、空调、电梯、给排水、电视监控、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等多个系统来形成整体上的有机整体。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高效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其后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和学科众多。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以外,还需要许多相关的管理和设计给予一定的支撑。我国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上。虽然智能化发展较快,但是在相关的管理和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现状及问题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技术更新周期愈来愈快,并且涉及多个学
科和多个管理部门,相对于智能技术的发展相应的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已远远落
后。由于国家管理标准的相对滞后,全国各地方建设部门对智能建筑的标准也千
差万别,因此大多数地区对其发展还是处于随意发展的状态。根据笔者多年来专
职从事这个行业的实践和体会,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设计问题
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和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由于涉及到系统多,工程专业技
术复杂,综合性强,所以至今尚未形成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和设计全面把握和
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使得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存在着“设计不讲科
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方案设计可实现性与合理性较差、系统或设备选型有缺
陷、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可用性差等。
2、施工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单位是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在智能化系统工程质
量方面具有重大责任。系统集成商承担深化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安装调试试运
行,并要负责质保期内维护、业主管理人员培训等,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影响施工质量的原因也很多。主要表现在招标过程的对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比重
失衡.在施工过程中对"人、机、物、法、环"的管理和控制不严格。
四、建筑智能化的对策研究
1、提高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水平
建筑智能化设计定位不明确,建筑智能化设计市场混乱,设计阶段对投资控制缺乏有效控制,设计阶段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推广和普及,国家行业管理机构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规范,促进智能设计水平的提高;其次,应把智能设计纳入有形建筑市场统一管理,使得智能设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改变其混乱的市场竞争格局;再次,广大开发商应提高自身对智能设计的理解深度,建立起企业对智能设计的管理体系、管理方法,特别是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要予以重点控制。
2、加强建筑智能化建设阶段的管理
建筑智能化的建设阶段,由于建筑智能化在我国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而且系统集成商自身的素质也不高;建筑智能化施工处于一种“上无政策、下无能力”的混乱状态。国家必须尽快完善智能设计在施工管理规程和监理办法,并加强对施工企业智能设计施工能力的培训,保证智能设计能在建造过程中得以良好的设计实现。
3、全面提高对建筑智能化在运营期的管理
智能设计这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引入到房产产品中以后,其在使用阶段的有效管理是建筑智能化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有效保障.我国目前能全面负责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施工以及物业管理的综合性企业还很少,严重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亟待提高的一个核心问题。但是,这也是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在业务能力拓展方面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改进和提高,建筑智能化在设计阶段有设计规范、建造过程有施工规程、运营阶段有技术保障,这对于建筑智能化这个高科技融入的新型建筑产品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建筑智能化建设未来发展的展望
建筑智能化建设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比如,传统的电议系统应用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现在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加强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并促使其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建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
势 。在新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将会更加的广泛和深入,人们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将会使智能化各子系统更加的统一和开放,而对这一趋势造成阻碍的技术、人为因素等问题也将会不攻自破,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见,未来建筑智能化建设将会朝着更加人性化和更高程度的集成化的方向快速健康发展。
在新的信息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
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将体现如下显著特征:
1、多学科、多技术相互渗透。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电子工程、仿生学、生态学等新技术,使智能建筑有新的功能。
2、多个系统的相互交叉融合。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久就可以结合一个系统。
3、建筑智能化系统群体化;未来将发展智能化建筑群。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城市和国家。
4、建筑智能化系统使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其内涵:高功能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生态建筑。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六、结语
多年来,建筑智能化建设由于种种原因施工质量偏低,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建筑智能化建设方面,行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都有责任。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到建筑智能化建设方面,与此同时,建筑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也是将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的健康发展不断地推进。因此,建筑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的共同任务应该是对行业的技术状况和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深入思考,同时积极主动地为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
贡献。
建筑智能化开发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
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政府及各相关相关部门要有紧迫感,更要通力合作,尽快培育和完善建筑智能化开发和管理市场,不但使企业受益,而且使社会和国家受益。相信,随着法律环境的改善、建设体制的改善及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我国建筑智能化开发和管理最终走向进步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卢庆新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现状与对策.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04(1)
[2]王彤方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科技风2010年4月
[3]铁锐 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科学之友 2010 年03月(09)
智能建造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系统结构;改善措施
智能化变电站,是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变电站系统,使其达到更加自动化、人性化、智能化,从而满足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一种新型变电站模式。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和推广,将有助于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
一、 智能化变电站的特点分析
智能化变电站在电网运行维护,设备的信息以及电力的调度方面实现了全面的互动。对基于状态检测的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化进行优化管理;变电站自协调区域控制保护的实现是以智能化变电站通过实景广域信息同步进行采集的,这样智能化变电站达到使各级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要求,还可实现智能电网的各种高级应用;智能化变电站的实现为智能电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设备基础。所以智能化变电站在硬件方面应该具有设备功能集成化,扩展方便接口规范和安装模块化的特点,软件方面应该具有通讯可靠、信息共享、控制灵活和网络一体化等特点,具体来说应包括下述内容:
二、 智能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分析
智能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同传统结构来说,分化更为具体,通过不同结构间的工作分工,达到优化工作效率的目的。一般,智能化变电站的系统结构可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设备层三个分层。
(一) 站控层
站控层是变电站的主要控制系统,通过光缆同其他结构分层相联系。站控层的主要工作是监控其他分层的工作状况,统计变电站的具体工作数据,进行变电站的状态诊断以及对相关问题的预警工作。
(二) 间隔层
间隔层主要行使连接站控层和设备层的功能。间隔层是变电站中的过渡单元,通过光纤和母线来连接站控层,用于向分析结构传输反馈信息,而间隔层也具备监测功能和继电保护功能,对设备层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并通过光纤同设备层达到通信的目的。
(三) 设备层
设备层是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工作区间,设备层包括了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复合互感器、分压型VD、断路器等智能化设备,起到改变电压,保证正常使用的效果,同时,利用分压型VD和复合互感器,能够进行变压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做好自动统计工作,及时反馈给站控层,实现技术的智能化,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转。
三、 智能化变电站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智能化变电站在我国供电领域中的使用时间及发展时间比较短暂,但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却十分迅速,在短暂的发展时期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熟经验,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国内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都已增设了针对于智能化变电站的研究基地,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智能化变电站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以下,是对智能化变电站存在的问题的具体归纳:
(一)技术水平问题
智能化在变电站,是对传统变电站的一种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变电模式,从变电站的修建到变电站的维护等环节,都需要运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工具。因此,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建造和维护工作需要一批专业技术过关的人才来进行智能化变电站的工作开展,而我国对于智能化变电站方面的人才还是有所欠缺,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一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落实和实施。
(二)数据采集问题
目前,我国智能化变电站中对于数据同步采集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传统变电站来说,可以在内部实现各个单元数据的同步采样工作,无需同其他设备单元配合工作。然而在智能化变电站中,需要依靠互感器内部的信息采集回路来完成,当互感器内部的任一回路出现问题后,整个数据采集工作就会失去意义,极易造成信息失效。
(三)实施方案问题
目前,将传统变电站改造为只能化变电站的工作还没有一种比较理想的实施方案,这一问题就影响到了智能化变电站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智能化变电站在我国一般只能采用新建或者全部改造的形式来进行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和推广,由于传统变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实施同智能化变电站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因此,使得传统变电站改造工作的开展十分困难。
(四)数据共享问题
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够对实际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和快速的获取,有利于供电质量的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供电成本的降低,有利于相关电力工作的开展。然而,我国智能化变电站过于重视对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更新,没有履行智能化变电站的真正工作,没有解决智能化变电站数据共享的问题,或是只在站内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更应该被整个电网所共享。
(五)信息安全问题
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和实施是需要借助大量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的,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传输和数据共享都是依靠网络技术来完成和实现。而传统的变电站,是由人工进行数据的统计工作,由于网络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容易造成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流失,为变电站的运行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也给相关电力部门造成了一定的信息风险。
总结:
智能化变电站,是对传统变电站技术的革新和创新,智能化变电站是对传统变电站建设的提高和优化。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智能化变电站实现了智能化变电站信息的网络化、规范化、信息数据共享的标准化等功能要求,通过智能化变电站,提高了我国电网运行管理水平,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供电成本的降低,对于我国电力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智能化变电站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和研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使智能化变电站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张继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选型中应注意的问题 [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2).
[2] 杨波,王冬云.智能化变电站高级应用功能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