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骨伤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骨伤科总结

中医骨伤科总结范文1

而且从望京医院骨伤科还走出了一大批骨科专家,为我国骨科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师从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创始人尚天裕教授、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主任、望京医院医务处处长赵勇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赵勇指出,望京医院的骨伤科在“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医患合作、内外用药”16字方针的指导下,坚持中西医结合,走出了一条骨科疾病“攻坚”的创新之路。与赵勇主任接触中,记者发现他不但医术高超,更是满腹经纶,幽默风趣。

中医药扬名海外

说到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赵勇主任,骨科界的同仁以及骨病患者都不陌生,他经常在各大电视媒体出现。他深入浅出的病例分析,轻松幽默的病情解说,让人印象深刻。赵勇的患者来自世界各地,人们都是口口相传,慕名而来。

记者在赵勇的门诊就遇到了一位前来求医的外国友人。外宾看上去60多岁的样子,跟他中国妻子一道,专门回中国找赵勇求医。他们在东直门骨伤科研究所那边已经等了好几周,但都没挂上赵勇的号。赵勇仔细询问了病情,患者自述常常脚疼,有时候晚上甚至会疼醒,还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需要终身服药,感觉身体较差。赵勇通过X光片和中医诊断,确定患者患有骨性关节炎,并且双下肢动脉硬化。赵勇开了一些内服中药,配合中药药膏外用和中药足浴。

由此看来,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连外国人也对“草根”甚是亲睐。事实也确实如此,赵勇告诉记者,中医药在骨病治疗上优势明显。他说,骨伤病讲究“筋”和“骨 ”,很多骨病的根源在于筋和筋的附着点,而非骨头本身。因此,在治疗时,中医药的整体调理不单是针对骨头,还要治疗周围的筋络、韧带组织等。

望京医院中医骨伤科从老一辈起,就积累了深厚的中医临床理论与经验,同时还吸收了西医思想,中西合璧。“骨伤治疗的原则要坚持16字方针: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赵勇说,这也是对中国接骨大师尚天裕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动静结合是要求治疗和康复锻炼的结合,以微创理念为宗旨,突出中医传统特色,讲求手术与传统手法结合;筋骨并重正是赵勇所强调的兼顾骨头和筋络,特别是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将传统的中医经筋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基础及生物力学相结合,以“缓解痛苦,功能康复,提高生活品质”为目的,总结传承了一套非手术疗法的治疗技术;内外兼治是要求内外用药,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强调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思想在骨伤科的运用;医患合作即结合医生的“治”与患者的“防”,需要患者配合,听从医嘱。

骨科康复,健康支招

在赵勇的科室看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轻松愉快。54岁的陈女士来复查,刚走到对面,赵勇就让她敬个礼,记者一时还搞不清楚状况。赵勇告诉记者,陈女士患的是肩周炎,让她敬礼是看她的手能抬到什么程度,以确定恢复的情况。他跟患者轻声交谈着,仿佛老朋友聊天般温暖。

赵勇叮嘱患者不要受凉,睡觉盖好肩膀,并教给她“蝎子爬墙”、“双手托天”、“体后拉肩”等锻炼动作,叮嘱循序渐进、按步骤锻炼。赵勇说肩周炎通常都是由静、老、伤、寒引起,静即不爱运动;老指上了年岁,抵抗力差,易发肩周炎,因而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另外,外伤及寒邪入侵也会引发肩周炎。一番浅显易懂的科普,又让患者受益匪浅。

赵勇说,他在门诊时通常都会给患者科普,很多病人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对疾病治疗不利。作为北京健康科普专家,赵勇时常给患者灌输一些骨科保健知识,也通过一些电视栏目引导大众,他即简单又幽默的表述深受患者喜爱。如他常跟患者所说:为什么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腰椎坐着时受力最大,长期保持这个姿势易引发疼痛,而站着时受力小,所以疼痛发生几率小;他还为患者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锻炼口诀:伸伸懒腰耸耸肩,摇摇脖子看看天。看似简单的细节,却显现出赵勇处处为患者着想的仁心,这也就难怪他会成为患者心目中的偶像。

赵勇给患者科普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意识而为之。“骨科疾病的诊疗很多都跟康复有关系,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因此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赵勇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健康科普》第四期即将开班,并给他寄来了聘书。不仅如此,科普也是骨科康复的一个要求,赵勇说,他所在的骨伤综合科以后也将会转变为骨伤康复科,要把骨伤后的康复做起来。今年上半年,康复科已经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申报了重点专科,并得到了批准,这将会是骨病治疗与保健体系的完善,也是万千骨病患者的福音。

“针”来痛去疗效佳

赵勇在骨伤综合科,基本各种骨病都要看,说他是骨科界的全科医生也不为过。而赵勇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铍针疗法,对于各种颈肩腰腿疼、足跟痛症临床疗效显著。

铍针源自《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者,末如剑锋”。现在的铍针由原来的“末如剑锋”,改成了“末扁体圆,末为直刃”,这种结构用来治疗膝骨关节炎“结”、“聚”点的疼痛有着很好的应用。赵勇说,铍针属于中国原创,吸取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之长,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有舒筋活络、松解粘连、通畅气血等功效。

因疗效较好,有很多患者主动要求赵勇多做两次铍针,70岁的张大爷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张大爷一直有轻微的膝关节疼,但他没在意。直到有一次赶公车,在跑的过程中,只听见膝盖处“咔”一声响,腿当时就直不起来了。张大爷立马被送往望京医院急诊,之后打听到铍针在治疗膝关节疼痛的奇效,找到了赵勇。“赵主任给我扎了一针,膝关节立马就轻松了一半,效果确实不一样。”张大爷回去后,恢复良好,走路也正常了很多,所以今天又来找赵勇,希望再给他扎一针。

据赵勇介绍,膝关节劳损及病变,通常会引起经筋组织的损伤,其痛点的位置和经筋在膝关节周围的“结”、“聚”点相近。经筋“结”、“聚”点的疼痛,是由于肌肉韧带附着点筋膜腔内的压力及表面张力增高,压迫或牵拉局部神经所致。所以,临床治疗原则就是对其进行减张减压。铍针可以切刺张力最高点,释放过高的张力,降低受压部位软组织张力,从而解除了神经的机械性牵拉和压迫,另外,也可改变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疼痛的病理基础,使铍针的减压减张具有“针出痛止”的疗效。

赵勇还向记者介绍了铍针的三大特点:第一,针体较细,对于皮肤、皮下组织的损伤较小;第二,快捷、高效、安全,施术时间短,一般几分钟即可;第三,与药物治疗相比,铍针治疗是单纯的外治疗法,避免或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更为安全。

但赵勇特别提醒患者,要求“一针见效”解决疼痛是不合理的。“因为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铍针是有适应症的。且痛感是一种自我感觉,别人不知道你有多痛。因此,要由临床客观评价来判定是否有效。”赵勇打比方说,如果把疼痛分为十级,如果患者觉得自己到了第八级了,铍针治疗后,感觉疼痛减轻到了四级,那就是疗效。

彰显特色,勇挑大梁

作为骨伤综合科科室主任的赵勇,同时还担任望京医院医务处处长。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赵勇对骨伤科在治疗特色和发展上也深感自豪。

据赵勇介绍,1977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前身成立,中医骨伤科作为医院的一大特色得到大力发展。他说,医院现开设床位701张,其中近一半床位都属于骨伤科。中医骨伤科专业在脊柱、关节、创伤三个方向设立了8个临床科室,脊柱科中脊柱一科以腰椎病为主,脊柱二科以颈椎病为主;关节科中关节一科以膝关节病为特色,关节二科以骨矫形为特色,关节三科以髋关节(包括SAS后的骨坏死)为主,关节四科则侧重运动医学;创伤方向的创伤一科主治各种骨折外伤,而原有的创伤二科,现改为骨伤综合科,以治疗创伤疾病为主,兼顾脊柱、关节病等疾患。

而且,骨伤科形成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拇外翻和股骨头坏死等优势专病门诊,以及24小时开放的骨科急诊,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医优势特色的专科门诊、急诊、病房的骨伤临床专科,在优势病种的中医治疗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赵勇对骨伤科的发展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他说,在一代代“望京人”的不懈努力下,骨伤科治疗从中药、手法、理疗、手术等,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其特色医疗技术: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拇外翻技术、SARS后骨坏死的证候及中医药治疗等。各项技术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正因为骨伤科治疗手段领先,成绩斐然,很多大型的应急救治活动也必定少不了望京医院骨伤科的参与。赵勇告诉记者,望京骨伤科多次赴四川、甘肃、青海等灾区,参加灾后救治工作。特别是参加四川雅安震后救治的经历,给赵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时还在抗震救灾一线度过了自己的生日。在当时缺医少药的艰苦情况下,望京医院骨伤科冲锋在前,应用小夹板、外固定器等传统手段治疗骨折,中医药在骨伤救治中防治感染、后期促进康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尽最大努力让灾区群众远离伤痛困扰。

记者采访当天,为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号召,赵勇又要安排骨伤科医疗团队去郊区义诊,赵勇说:“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让中医药为百姓健康带去福音,这就值了。”

赵 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综合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医务处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首批健康科普专家。早年师从中国著名骨伤科专家、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创始人尚天裕教授。主持部局级课题8项,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项。获省部级奖项8项,如“骨折端压应力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二等奖,“骨折愈合应力适应性的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医学博士信箱》丛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图书一等奖。主编学术著作10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中医骨伤科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骨伤科;临床应用;益气化瘀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a)-017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Yiqi Huayu Decoc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rthopedic trauma.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230 cases(60 cas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50 cases of frozen shoulder, 50 cas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70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therapy,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Yiqi Huayu combin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Orthopedic trauma; clinical application; Yiqi Huayu method; efficacy

骨伤科疾病是人体皮肉、气血、筋骨和脏腑出现疾患的症状。由于手术对骨伤性疾病的疗效不明显且创伤比较大,人们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视角转换到中医药调理。益气化瘀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针对气血亏虚而又有瘀血等难治性骨伤疾病及其他疾病。医学家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内伤的着重点是调理经络,外伤的着重点是筋骨[1]。然不管是内伤还是外伤,气血的调理不离其宗[2]。该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部分骨伤科患者,现主要将骨伤科骨折和脑部疾病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骨伤科接受治疗的患者(颈椎病60例,肩周炎50例,强直性脊柱炎50例,腰椎间盘突出70例)共230例作为研究对象。颈椎病:男38例,女22例,年龄34~73岁,平均(46.67±5.38)岁;肩周炎:男28例,女22例,年龄33~74岁,平均(47.37±5.48)岁;强直性脊柱炎:男27例,女23例,年龄34~75岁,平均(46.37±5.28)岁;腰椎间盘突出:男42例,女28例,年龄35~75岁,平均(45.37±6.48)岁。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益气化瘀治疗,其方法为:针对每种患者的症状,采用相对应的传统中药组方或者验方,治疗1~3个疗程,根据临床症状判断患者的疗效,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判断患者是否有淤血块以及血块的消失程度[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数×100%。

1.4 y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2.1 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总体有效率

观察组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

2.2 肩周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

观察组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P

2.3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

观察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

2.4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

^察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

3 讨论

在我国,中医的发展源远流长,对于骨伤病的认识深刻,治疗方案独特有效,《黄帝内经》中对于骨伤病用血气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的记载:“入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为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以行[4]”,详细清楚的记载了人体的每个部位与血气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骨伤病的病因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外治、内治、导引、针灸以及手术等治疗方法,每种治疗方法均有独特之处。

《医林改错》中记载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人们自古以来都特别重视活血化瘀的研究。最初人们用益气化瘀法治疗慢性损伤,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益气化瘀法在治疗骨伤科疾病中的价值。一般而言,骨伤科损伤分为实证阶段和虚证阶段,实证阶段时间较短,虚证阶段比较漫长而持久。患者的气在虚证阶段会有很大的消耗,使得症状加重。实证为标,虚证为本,标本兼治,才能根治[5],认识到病因,古代的医学研究者们总结出了很多的验方和古方,被传承了下来,例如,对于脑外伤疾病治疗效果明显的安脑汤[6]、对于创伤性休克和骨折效果明显的逐瘀承气汤和益气化瘀止痛方以及固本宣痹汤[7]等均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辅以卧床休息以及营养补充,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研究显示,对于骨伤病中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合并有骨折和内脏损伤的患者,给予口服中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有学者[8]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益气化瘀补肾中药内服及外敷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对患者症状及脊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其治疗有效率高达92.50%。该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益气化瘀法在骨伤科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而大幅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许金海, 王晶, 叶洁,等.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5):1074-1080.

[2] 王晶, 董芳芳, 李晓锋,等.益气化瘀方减轻HIF-1α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膝关节软骨退变的研究[J].中国骨伤, 2013,26(6):486-492.

[3] 胡波, 唐德志, 赵永见,等. 益气化瘀补肾方血清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Caspase3/7酶活性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 44(12):73-75.

[4] 薛纯纯, 王利波, 李晓锋,等. 益气化瘀方对膝骨关节炎小鼠模型异位软骨内成骨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5):1942-1946.

[5] 白玉, 李沛.郭春园教授治疗骨伤病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6):39-41.

[6] 孙贵香, 郭艳幸, 何清湖,等. 平乐正骨起居有常平衡论――平乐正骨理论体系之平衡理论研究(九)[J]. 中医正骨, 2013, 24(3):73-77.

[7] 蒋云霞, 胡志俊, 唐占英,等. 益气化瘀补肾方对兔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表达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74-77.

[8] 陈媛.益气化瘀通脉汤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40例[J]. 河南中医,2015,35(1):84-85.

中医骨伤科总结范文3

中图分类号:R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1-0001-03

李永康教授是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云南省著名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家,云南省名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导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师从于全国著名骨科专家方先之、尚天裕教授,从事骨伤科医、教、研工作45载,治学严谨,学贯中西,博采众长,擅长以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临证思维方法。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多年,受益匪浅,现将其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1 中西合璧,衷中参西

导师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的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体现了中医的整体全局观,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施治。西医以辨病为主,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许多优势。因此,将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结合起来,就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逐步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经验理论思想体系。在云南省首先开展了骨伤科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倡导手法整复四肢骨折小夹板固定的原则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大量运用中医中药治疗骨伤科的疑难杂症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弥补了西医骨科在治疗慢性劳损性疾病的不足。中医、西医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关键是要弄清楚中西医的产生和思维方式,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实践性科学,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而西医则是以现代科技发展为基础所形成的实验性科学,根据人体解剖和具体病种进行治疗的思维方式。治疗骨伤科疾病关键是掌握好适应症,找到治疗的结合点,选取两种方法的精华,针对性治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好中医骨伤科必须从古籍中吸取养分,总结经验并付之实践。要学好西医骨科就必须从解剖入手真正读懂X片,CT片和MRI片并明白其所代表的病情轻重,掌握各种先进的检查方法,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各种检查方法,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真正掌握了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查方法,加之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因此导师反复强调,现代的检查技术越来越先进,医生看病诊治也越来越依靠各种检查方法,但作为一名医师,首先应该掌握的仍然是最最基本的临床检查方法,不能根据X片就确定治疗方案,为了X片手术而手术。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仔细诊察,才能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许多患者就是在导师认真细致的问诊下,详细熟练的体检中,明确了病情,避免了误诊。因此,导师认为“四诊”作为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是辨证的基础,立法的前提,组方用药的依据,取得疗效的关键。骨科医生还需要加一个“摸”,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检查手段,才能识病知因,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中医学是几千年来古今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拥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有一整套完整的、独立的科学体系。历代医家皆对其理、法、方、药有过不断的研究及探索,但因历史条件的限制及其中医基础理论是以“阴阳学说”、“藏象学说”为核心,因此长期以来对中医学的认识采取分析、归纳和推理的方法,口传心授,虽说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看,研究进展缓慢,低水平重复劳动较多,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导师在肯定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强调中医药要发展,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走中医药与现代自然科学及现代医学相结合的道路,即广泛应用现代科学的新方法、新技术,多学科、多侧面的综合研究中医药,发展中医药,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2 理法方药,贵在变通

导师临证谴方用药提倡“方从法立,以法统方”。选方用药必须以治法为依据,才能配伍组方,方剂从属于治法,治法是应用方剂和创造新方剂的根据;同时方剂又是治法的具体体现,用药治病,离不开方剂,若有法而无方,治法就无从体现,也就不能完成辨证论治的全过程。方剂必须以治法为纲,以此为前提来运用方剂。治法产生之后,又反过来指导临床的处方用药,才能拟定出大量有效的经验方,正是这些有效经验方的存在,治法才有了丰富的内涵。因此不论治疗任何疾病,都不能以方套病,而应以法统方。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极为密切,既不能有法无方,又不能有方无法,法立之后,才能选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导师临证选方用药充分考虑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在具体运用中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了“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师其方而不泥其药”。方剂的组成虽有严格的规矩准绳,又要视不同情况灵活变化。在临证选方时应根据病情的变化,视患者体质、年龄、四时气候,地域差异等灵活运用。只有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在具体运用中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目的。导师遗方用药临床疗效甚佳,主要精华为“贵在变通”。其“变”主要表现有三:①药味加减的变化:指在君药不变的情况下,因病情需要,可以改变其臣、佐、使药的配伍,其一为随症加减即君药及主症不变,随次要症状或兼夹症,增减其次要药味以适应病情的需要;其二为药物配伍的变化,方剂在主要配伍药物变化时,直接影响该方剂的主要作用,虽然君药不变,但臣、佐药变了,同样会改变原方的性质和作用。②药量的变化:有些方剂,药物完全相同,但由于变化了药物的用量,因而改变了该方功用和主治证侯。③剂型更换的变化:是指同一方剂,由于剂型不同,在运用上也有区别。从这些变化方式可以看到,导师对方剂的运用,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这些变化方式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很难截然分开。但通过这些变化,能充分体现出方剂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特点,只有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制裁随心,以应万变的病情,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3 手法复位,稳妥精准

导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骨折、脱位及各类创伤的经验,自成体系,同时运用现代的解剖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对其进行了规范整理。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简化精炼了手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正骨手法。手法复位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增加损伤。对《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较之以器具从事于拘制者,相去甚远矣。是则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的理论及其在骨折脱位整复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有相同的认识。认为绝大多数骨折可用手法复位,且疗效好,费用低,患者所受痛苦少。

导师指出,“筋喜柔不喜刚”,在手法运用上尤其强调轻柔绵软、外柔内刚,稳妥轻巧。手法正骨突出一个“巧”字,主张巧妙利用患者心理,顺应解剖,因势利导,一气呵成,正确应用杠杆原理,在短时间内,甚至患者不知痛苦的情况下就能准确复位成功。导师这一学术思想,在其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 动静结合,内外兼治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正常生命活动依赖于气血、脏腑、筋骨、经络等正常运行维持,若机体遭受损伤,则正常活动必会受到影响,产生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正体类要•序》指出“机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合”。因此在骨伤科治疗原则中,导师认为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遵循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四大原则:固定与活动统一(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筋骨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医患合作)的治疗原则。导师认为“动”与“静”是骨折治疗中的主要矛盾,动静结合中的“动”是绝对的,也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静”是相对的。动与静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要辩证地对待,没有相对的静止状态,组织骨骼就无法修复;没有适当的运动,组织关节就无法恢复原有的功能活动,只有将动与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筋骨并重则是在治疗骨折的同时,注重软组织、血管、神经的损伤与修复。

导师认为机体局部的损伤,必然会影响机体全身的代谢。因此,肢体的骨折不能仅仅解决局部的问题,应该同时注重全身的调节。从机体的整体观念出发,才能取得好的疗效。伤科内外治法,从全身论治及分期辨证施治,均有独到之处,较西医单纯局部治疗优越。临床上将内伤证分为伤气、伤血和气血两伤,或根据伤势深浅分为伤表皮、伤经络、伤筋骨、伤脏腑等。由于气血循行于经络,且相辅相成,故伤气比伤血,伤血比伤气,不过两者所伤轻重不同而已。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气血兼顾各有偏重。由于经络内联脏腑,外络枝节,故除局部施以治疗,还要根据受伤部位、时间、经络、脏腑加以辨证施以内治,方能收到预期的疗效。

导师认为骨折早期,跌打损伤,必使血脉受损,恶血留滞,壅塞于经道,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素问•缪刺论》曰:“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故受伤后有瘀血停积者采用攻下逐瘀法。损伤后有气滞血瘀者,采用行气活血法。对损伤引起的错经妄行、创伤感染、火毒内攻、热邪蕴结或壅聚成毒等证采用清热凉血法。

中医骨伤科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药洗剂; 熏洗; 四肢骨伤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80-02

四肢骨伤是中医骨科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四肢疼痛、麻木、酸胀不适等症状。在四肢骨伤疾病的治疗中,常规疗法需要长时间服药,由于花费巨大,一些患者选择放弃治疗,从而造成终生遗憾。中药洗剂熏洗疗法是中医骨伤科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其起源源远流长,如在汉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使用某些中草药外敷、熏洗、熨烫患肢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记载,以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关于“凡肿是血伤,用热药水泡洗”的记载,都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使用熏洗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悠久历史。我科从2009年起使用中药洗剂熏洗的疗法,治疗各类四肢骨伤患者多例,由于此法具有快捷、有效、成本低、无副作用的优点,在骨伤科诊治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受到了医患人员的充分肯定,值得推广,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伤科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间多名四肢骨伤患者,患者年龄为50-70岁,平均年龄约为59岁,症状、体征均符合中医骨伤骨病诊断标准,从发病到门诊收治时间为2周至10年,平均约为2年。另外选择多名四肢骨伤患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如针灸推拿、中频电波刺激、内服药物等持续治疗一个月;观察组使用中药洗剂熏洗疗法。两组患者均诊断明确、年龄相近和临床症状相似,无明显差异(P>O.05),具备可对比性。

1.2主要症状和体征

患肢疼痛、肿胀、麻木、局部温度升高、酸胀不适、活动受限遇冷加重等。X平片可见关节骨质增生、或骨刺生成,骨面硬化,骨小梁密度变小,甚至骨干可见明显骨折线等。

1.3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骨伤科学》四肢骨病诊断标准,以患肢处疼痛、麻木、骨擦音、酸胀不适等不适感减少或降低,活动受限改善为有效。

1.4熏洗方法

使用自配中药洗剂“消痛散”(大黄lOg,路路通lOg,生川乌6g,生草乌6g,陈皮12g,杜仲6g,白术lOg)“调肝去痹汤”(三棱10 g,红花10g,鸡血藤10g、木瓜10 g,桑寄生10g,菟丝子10g)等,将药物放入适量温水中,文火煎煮约1小时,用纱布过滤取汁,放凉使水温约50-60度,以不烫皮肤为宜,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每副中药可连续使用2天,以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中药洗剂熏洗法的实际应用

2.1 中药熏洗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治疗四肢骨伤性疾病可本着“通则不痛”的原则,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不足,则筋肉生长乏力,气滞则血淤,所以治疗应调补脾肾、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中药洗剂熏洗的方法能够让药物逐渐渗入皮肤、肌肉、关节,从而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缓解疼痛、酸胀不适等症状。李天强使用“消痛散”治疗肘关节炎疾病50例。结果:痊愈39例,占78%;显效3例,占6%;有效3例,占6%;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90%。杜庆国等使用自制的舒经止痛汤(艾叶10 g,舒筋草10g,桑寄生10g,独活20 g,草乌6 g,麻黄10 g,三七20 g,陈皮10g,海桐皮12g)熏洗肘关节炎92例,以10日为一个疗程。结果:一个月后,痊愈78例,占84.7%,显效6例,占6.5%,有效2例,占2.1%,无效6例,占6.5%。王静等对78例膝关节炎患者,使用中药(伸筋草20 g,独活10g,田七12 g,白芥子6 g,干姜6 g,制附子8 g,红花10 g)熏洗配合理疗,痊愈69例,占88%,显效6例,占7.6%,有效2例,占2.6%,无效1例,占1.3%,

2.2 中药洗剂熏洗治疗足跟痛

中医认为,肾主骨,肾亏则生骨痹;肝主筋,肝血虚则筋痿。足跟痛可由肝肾精亏,气滞血瘀引起,而寒邪湿痹常可加重病情,使足跟部经络失养,不荣则痛。中药洗剂熏洗可使药物渗入肌肤,达到调补肝肾、益气活血、补气生津、活血化通络的作用。张曾等使用自制的调肝去痹汤(三棱10 g,红花10g,鸡血藤10g、木瓜10 g,桑寄生10g,菟丝子10g),放入适量清水中煎汤约1小时,放冷使水温约50-60度,熏洗脚跟69例。结果:治愈51例,占73%,显效6例,占8.6%,有效3例,占4.3%,无效9例,占8.6%,总有效率91.4%。秦凯使用局部推拿结合中药(桑寄生10 g,路路通10 g,牛膝10 g,三七10 g,红花10 g,川椒10 g),使用方法同上,熏洗足跟痛症患者39例。结果:治愈27例,占69.2%,显效8例,占20%,有效1例,占2.5%,无效3例,占7.6%,总有效率92.4%。李祥使用养骨祛痹汤(黄芪10 g、当归10 g、白术10 g,通草10 g,红花10 g,乳香10 g,桂枝10 g,牛膝10 g)用法同上,治疗足跟痛72例;结果:治愈58例,占80.5%,显效7例,占9.7%,有效2例,占2.7%,无效5例,占6.9%,总有效率93.1%,对照组只给予热水熏洗患肢,疼痛明显者给予芬必得口服。将收集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对照组有效率为6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半年后随访,复发率仍然低于对照组。

中医骨伤科总结范文5

【关键词】 中药传统制剂;外治法;急性软组织损伤;综述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筋伤”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青紫瘀斑等。祖国医学根据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机,总结出了“活血化瘀” 的治疗大法,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治疗原则。外用中药传统剂型敷贴药,搽擦药,熏洗湿敷药等在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临床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综述如下。

1 敷贴药

1.1 软膏剂的应用 吴惠明等[1]用芙蓉叶100 g、紫荆皮100 g、防己50 g、泽兰50 g、生山栀100 g、大黄100 g、黄柏100 g、落得打100 g、乳香30 g、没药30 g、生蒲黄30 g、姜黄30 g、三七30 g、樟脑70 g、冰片20 g、生川乌50 g、生草乌50 g、白芷50 g、蟾酥50 g等制成的速效消肿止痛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100 例,对照组(即扶他林乳膏组)87例,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8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2 膏药的应用 李杰等[4]用生川乌、大黄、当归、三七、桃仁、红花、炮甲珠、冰片、麝香、麻油、黄丹等制成的伤科黑膏药治疗软组织损伤125例,临床疗效对比伤科黑膏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狗皮膏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1.3 散剂的应用 胡安静[5]选择本组病例共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52例。治疗组用黄柏1份、泽兰1份、侧柏叶2份、大黄2份、薄荷1份混匀,烘干,研细末与冷水调匀,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每日更换1次,对照组:口服芬必得0.3 g,3次/d。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100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为8 d,对照组为10 d。治疗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

2 搽擦药

2.1 酒(酊)剂的应用 赵修准用伤痛灵搽剂(当归300 g,丹参300 g,苏木300 g,川芎150 g,红花200 g,草乌150 g,冰片50 g,元胡100 g,三七100 g,大黄150 g等粉碎成粗粉80%酒剂10000 ml浸泡)治疗软组织损伤360例,总有效率99.17%,对照组87例,用万花油(市售药)外搽,总有效率95.3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丁贤章[9]用自制活血止痛酊(草乌30 g,桃仁20 g,伸筋草30 g,苏木30 g,大血藤20 g,赤芍20 g,雪上一枝蒿30 g,血竭20 g,生大黄20 g,续断20 g,红花20 g,生南星15 g,千年健15 g,花椒15 g,白酒5000 ml浸泡)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286例。结果:3 d痊愈193例,5 d痊愈61例,总有效率100%。李楚云等[10]将346例各种跌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6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以复方仙断跌打搽剂(威灵仙40 g,续断30 g,大黄20 g,莪术20 g,高良姜20 g,当归尾10 g,粉防己20 g,红花10 g,桂枝20 g,三七10 g,赤芍20 g,冰片20 g,薄荷脑20 g, 60%乙醇适量,共制成1000 ml)。对照组以正骨水(市售药)外用,两组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复方仙断跌打搽剂临床疗效好,总有效率达97.74%,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 油膏的应用 李胜利等[11]将40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藏红花油组(试验组)300例,正红花油组(对照组)100例。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熏洗湿敷药

3.1 热敷熏洗 许艳花[12]将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50例,用中药透骨草20 g,威灵仙20 g,红花10 g,牛膝20 g,苏木20 g,姜黄20 g,白芷20 g,川椒10 g,羌活20 g等15味中药熏洗作为治疗组,对照组50例常规给予抗炎、消肿、活血化瘀药物治疗, 1周后治疗组在总治愈率和各项观察指标上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湿敷洗涤 卢华林等[15]用由黄连300 g,黄芩200 g,黄柏200 g,山栀子200 g,大黄300 g,红花100 g,冰片30 g,地榆200 g 等组成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20例,治疗组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4 热熨药

熨剂的应用富胜利[16]等用甘草20 g,乳香、没药、当归、木瓜、五加皮、续断、红花、姜黄、大黄、赤芍、元胡各30 g,蒲公英、双花各50 g,透骨草100 g等煎液中药湿敷热熨,治疗骨伤科各种病症230例,总有效率99%。

5 讨论

活血化瘀中药外用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药物直接作用受损部位,发挥作用充分,局部疗效优于内治。在上述剂型中,各种剂型特点不同,临床的应用部位和应用形式不同,配伍用药有所不同,但都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其中红花、大黄、乳香、没药应用频率最高),配伍清热药(黄柏、赤芍、生山枝、侧柏叶较多用)及祛风湿药(威灵仙、伸筋草、海桐皮、五加皮较常用)均符合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医病机,对“证”下药,故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实验表明[17]中药熏洗法及中药贴敷法对急性软组织损伤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中药熏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贴敷法。中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报道多以传统外用剂型为主,临床疗效确切,但由于存在着剂型落后,使用不便,躯干等部位不易包扎稳固等不足,影响着现代生活快节奏人们的选用,随着中药透皮吸收研究的深入,新剂型喷雾剂、涂膜剂、巴布剂及传统中药散剂与现代自热技术结合的氧化热透皮敷贴等的出现,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验方、秘方通过运用现代制剂技术制备成新制剂,将会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吴惠明,张帆,王家员.速效消肿止痛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13-1714.

[2] 齐尚锋.栀子跌打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中医正骨,2009,(21)7:44-45.

[3] 曾昭洋,张乾军,宋贵杰.敦煌消肿镇痛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中医正骨,2006,18(2):26-27.

[4] 李杰,唐鹏飞.伤科黑膏药的制备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导报,2008,8(14):121-122.

[5] 胡安静.双柏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48例.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791.

[6] 龙炳新,林关聪,陈少莲.双柏蜜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83例.中医外治杂志,2004,13(6):3.

[7] 时淑华,陈晓生.六消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30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6,15(5):24-25.

[8] 赵修准.伤痛灵搽剂治疗软组织损伤360例疗效观察.中医外治杂志,2003,12(5):12-23.

[9] 丁贤章.活血止痛酊治疗软组织损伤286例.中华医学研究和实践,2005,3(1):51-52.

[10] 李楚云,陈美玲,李文斌.复方仙断跌打搽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中药材,2008,10(31):1599-1601.

[11] 李胜利,李同生,汤耿民,等.复方藏红花油治疗跌打损伤(急性软组织损伤)Ⅲ期临床试验总结.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3(2):28-32.

[12] 许艳花.中药熏洗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5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6,5(15):28-29.

[13] 陈迎春,高绍方.舒筋方熏洗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60例.河北中医药学报,2009,24(1):23-24.

[14] 李新华.中药熏洗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医药月刊,2006,3(10):23-24.

[15] 卢华琳,蒋顺琬,苗峻,等.中药浸渍治疗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甘肃中医,2009,8(22):34-35.

中医骨伤科总结范文6

一指禅推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以柔和深透为特点。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骨伤科、内妇科等疾病,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手法之一,近年来随着祖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从事推拿临床的专家及学者对于传统推拿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 手法操作及教学方面的研究

一指禅推法因其操作技巧性强,且临床应用于不同的部位的要求亦不同,手法需灵活变化,故对练习者要求严格,是较难掌握的手法。徐俊等通过研究第一小周期的一指禅推法训练计划初步探讨了该技能教学的内容、方法、负荷等问题,并采用测试技术观察到,经过该计划训练后,学习者能够获得较高的一指禅推法技能水平。李冬梅等提出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与示范教学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操作要领。石维坤在谈到手法练习技巧中指出教师示范引导摆动到位的练习有助于初学者加深对操作要领的理解和提高练习进度。另外,关于一指禅推法练习的顺序上,丁开云提出练习一指禅推法应先练习左手而后左右交替练习,同时指出练功袋的选择对于手法的练习非常重要。并主张练功袋应选用内装中药“决明子”以清解练手法时产生的热毒。

2 临床观察及研究方面

2.1 骨伤科疾病。一指禅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祛瘀散结的功效,又因其着力面积小而操作灵活。可广泛应用于骨伤科疾病中。王新平等应用一指禅推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56例中治愈者达38例疗效满意。朱鹏飞应用。指禅推法为主在“推穴位。走经络”原则指导下刺激腧穴、推动经气作用于督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例均有好转。刘汉云采用一指禅推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损伤,效果甚佳,并指出,一指禅推法治疗该病更能显示出其独到之处。龚利在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采用一指禅推法为主治疗患者19例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且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外用药结合的对照组。并提出一指禅推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值得临床推广。桂志雄等应用一指禅推法配合拔罐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0例,痊愈53例,总有效率100%,疗效满意。胡娟以一指禅推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例疗效显著,认为一指禅推法是以经络辩证为指导,并将手法操作、经脉循行、腧穴作用三者结合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2 内、妇、儿科等方面临床工作者及专家学者对一指禅推法治疗内科疾病亦有较多研究,其中关于失眠的研究内容尤为丰富。郝敬红应用一指禅推法为主治疗心脾两虚型及肝郁化火型失眠共50例,经治疗后睡眠质量及时间均明显大幅度好转。朱鼎成应用一指禅推法等手法引阴入阳治疗老年性失眠40例,有效率达80%,疗效满意。李祥新应用一指禅推法为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22例疗效显著。李振华等运用一指禅推法等治疗亚健康状态30例结果显示对于疲倦乏力、肌肉酸痛症状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李金虎应用一指禅推法为主作用于背俞穴,以疏通经络使气机升降失常得以复常治疗膈肌痉挛39例,疗效满意。王雁君应用一指禅推法等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疗效满意。刘霞等结合神阙穴拔罐配合一指禅推法治疗荨麻疹180例,有效率达9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邹兆华应用一指禅缠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2例总治愈率达100%。

3 小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