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1
一、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活动的空间,是优化探究性实验的触发点
教学中,我们易于用成人的思维审视学生,总认为我们面对是一群好奇心强烈的学生,只要有实验,有操作,就不怕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力。这种惯性思维使得我们在教学中只懂得把一个个实验步骤,一个个实验目的,上菜式的全盘托出。学生们就像工厂里生产车间的流水线工人一样机械的麻木地应付着一切。在看似热闹的表象下,实质暗藏着是学生的不懈,这是为何呢?究其本质就在于教师没有认清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具体的人,完全忽视他们的感受。因此,本人认为物理探究实验首先需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给他们自主地设计与选择实验方案的空间,在实验之前把“做”、“想”、“说”结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初步实现对探究实验的规划与认识,由此激发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让探究活动成为学生的自发需要。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的实验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放入水中的乒乓球,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从而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作出猜想和假设,并进一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论证并尝试改进实验方案。
二、提高探究性分组实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提高探究实验活动的基本点
分组实验探究历来被各个学科所认同。其优势在于,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学生创建一个自
主的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与思考,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短时间内达到对难点的突破。初中物理总共开设学生分组实验37个,其中属于探究性实验24个,探究性学生分组实验占了64.86%(八年级学生分组实验的25个,其中探究性实验共19个;九年级开设学生分组实验共12个,其中探究性实验共7个)。但渐渐的,我们发现问题层出不穷,小组合作学习,名义上为合作,实则成为优秀生主宰的天地。这与科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是相违背的,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更是相去甚远。因此,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任务
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应引导各个小组先做好实验分工,做到实验、观察、记录、讨论的分工与整合。
2.有效评价,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小组内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人心唤散,认为在评价时自己的功劳被掩盖了。为此课堂评价要注意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评价方式以生自评和小组内的共评为主,必要时通过教师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共识。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小组活动的成功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3.开展比赛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组活动前,教师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学会把集体拧成一股绳,努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到了以上三点,课堂上学生就不再会袖手旁观,而是真正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给实验活动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三、培养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是提高探究实验活动的着力点
在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察、发现、收获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多数学生更愿意埋头苦干,汇报时却甘心做幕后英雄,难道他们真的都如此谦虚吗?不然。而是他们都生怕自己的回答不够全面,不够准确,缺乏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信心。为此,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的培养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教师要善于把握有利契机,适时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在实验活动中的种种发现。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力求用恰当的科学语言来描述实验现象。但是,科学语言又不单停留在语言表达的层面上,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教学“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引导学生可以用公式“I=I1+I2”来表示各支路电流与干路中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描述“什么是振动”,学生知道用往返的手势来表达……尽管学生每次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述实验现象与结果,这都是他们对物理认知的表达,更是探究性实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2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动漫游戏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51
1 引言
在数字化的娱乐产业链中,动漫产业已经逐渐占据了其主导性的地位。而我国各个高校中的《动漫游戏设计》的课程具有共同的特点,该课程主要有课程内容覆盖范围广、内容的跨度大、设计实践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各高校的学生要全面、熟练和完整地掌握动漫游戏设计的理论知识,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动漫游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2 动漫游戏的概述
2.1 动漫产业
动漫产业包括动漫和漫画两种表现形式,它的产品包括了漫画图书、报刊、影视、舞台剧等,它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进行动漫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和销售等,同时,随着动漫的逐渐风靡,衍生出了众多新的产品,动漫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
2.2 游戏产业
游戏产业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按照其介质分,有手机游戏、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等。随着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手机的不断更新和飞速的发展,给游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
2.3 动漫游戏专业
动漫游戏设计专业是随着动漫和游戏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动漫游戏的设计范围相当广泛,它的职位发展也及其迅速,涉及到了动漫游戏公司、玩具公司、网络公司、手机游戏公司和专门的动漫培训机构等。它的发展领域已遍及建筑、三维动画、影视动画等,设计程序包括了动漫游戏的策划与运营等。因此,动漫游戏的设计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任务驱动教学法
3.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理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任务驱动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二是该教学法所驱动的是特定的任务,因此称之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法与其他传统的教学法有一定的区别[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与学是围绕同一个目标及这个目标的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以任务活动为中心,在任务和问题的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对问题的积极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会有相对应的实践活动,这就使得学生能及时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合起来。而任务与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连接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一个任务的同时产生新的任务,从而形成了一个层次性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模式与动漫游戏专业中的层次性与实用性相符合,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快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设计
要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作用,就要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首先,在任务的设计中,对任务的设计难度要适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过简单了针对不到动漫游戏的设计专业知识,难度太大了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影响教学的进度。
其次,任务的设计过程要循序渐进,这主要与动漫游戏的设计专业的特点有关,因为一个完整的动漫游戏设计项目包含了众多的内容,因此,在动漫游戏设计专业中,任务的设计要从易到难,从基础开始,逐渐深化,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把大的教学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小的任务,这样,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层层递进的,从基础开始,逐渐过渡到重难点,这种任务内容的设计,一方面循序渐进的任务设计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课程中的每个细节操作,另一方面,从易到难的任务安排,使得学生的基础性学习为后面深化的高难度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再次,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要明确任务的目标,由于动漫游戏设计的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实践任务。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实践性任务和动漫游戏的模型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这容易导致学生忽略课程任务的要求。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明确的任务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拨云见日,明确学习的目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及创新能力。
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动漫游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4.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在任何课程的教学中,教学环境对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在动漫游戏设计的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不同的教学环境的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结合多媒体进行图形、视频、音频和文字等的综合处理。
4.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任务分解中的应用
所谓任务分解,就是将课程中的任务进行分解,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把难的任务进行简单化的分解,因为所有难的任务都是有多个简单任务组成的,这样,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就能实现知识的层层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任务的能力。
4.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任务评价中的应用
任务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不足和弱点,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迅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解决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好的任务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5 结语
本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心是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动漫游戏设计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任务,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加快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动漫游戏设计的课程中,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碧琴.论我国动漫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1-4.
[2]陈少波.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策略[J].浙江学刊,2008,(2):3-5.
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3
[关键词]点阵;铒玻璃激光;嫩肤;能量密度;微孔密度
[中图分类号]R730.57 R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8-1315-04
铒玻璃点阵激光亦称铒光纤激光,是非剥脱点阵激光的一种,波长为1 550nm和1 540nm两种,目前在治疗光老化、嫩肤和黄褐斑方面初步显示出比非剥脱(非点阵)脉冲激光、强脉冲光和调Q-Nd:YAG激光更好的患者满意度。然而,铒玻璃点阵激光目前尚未在国内临床广泛应用,治疗参数选择和临床疗效评价仍停留在经验水平,目前的研究主要为国外文献资料,国内临床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为缩短研究周期,本实验应用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不同能量密度和微孔密度组合照射昆明小鼠背部皮肤,观察照射前、后小鼠皮肤I型、III 型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变化情况,以比较不同能量密度和不同微孔密度组合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参数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方法:清洁级雌性昆明小鼠2~3月龄24只,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A组为未照射对照组,B组为高能量密度/低微孔密度组,C组为中能量密度/高微孔密度组,D组为高能量密度/高微孔密度组,见图1。
1.2 主要设备和试剂: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仪(Sellas医疗版,韩国生产)。苦味酸购自广东台山化工厂;天狼星红购自Sigma公司;间苯二酚购自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公司;1%酸性平红购自北京化工厂。
1.3 照射方法:A组:激光不照射,其余B、C、D三组每周照射1次,共8次。照射后皮肤微红,约15~20min后红斑消失,未见肿胀、渗出等(如图2)。
1.4 取材及实验方法:照射8次后分别于1周、2周、4周、8周、12周在背部皮肤取材,应用HE染色检测真皮厚度和成纤维细胞计数;应用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检测I型和III型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应用间苯二酚品红法检测弹力纤维容积分数。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不等距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软件为SPSS17.0,对数据的统计描述采用,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点阵激光的作用机理为局灶式光热作用[1],由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扩展而来。点阵激光按剥脱深度分为强剥脱(CO2激光)、中剥脱(Er:YSGG激光)、微剥脱(Er:YAG激光)和非剥脱(Er:Glass激光)4种[2]。点阵激光以有序或无序扫描方式,在病变组织上形成众多直径约100~150μm、深约400~1 000μm的柱状微孔(微热损伤区),微热损伤区可诱导真皮组织损伤修复机制使胶原蛋白增生并重塑胶原纤维,以达到紧肤、嫩肤的治疗目的[1,3-6]。
通常非点阵脉冲激光的临床疗效与能量密度、光斑直径2个参数或能量密度、光斑直径及脉宽3个参数合理组合有关,组合方案主要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而定。而点阵激光的临床疗效除与以上三个参数有关外还与微孔密度有关,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点阵脉冲激光器其脉宽通常不可调,因此,点阵激光的临床疗效主要与激光能量密度高低和微孔密度(覆盖率)组合密切相关。国外研究显示,点阵激光治疗的微孔覆盖率可以通过能量高低和微孔密度的综合效应分析得出,Rahman等[7]推荐微孔低覆盖率(5%~10%)及低能量密度(6mJ/cm2)用于非颜面部焕肤治疗,而用微孔高覆盖率(19%~27%)及高能量密度(8mJ~25mJ/cm2)治疗中重度皱纹。Hu等[8]在应用1 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时发现,高能量密度/低微孔密度组与低能量密度/高微孔密度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而Walgrave 等[9]采用1 540nm/1 550nm铒玻璃激光同时治疗6位光老化病人,发现低能量密度/高微孔密度治疗时损伤区较浅,对色素性疾病疗效较好,而高能量密度/低微孔密度治疗时损伤区较深,但对皮肤质地改善较明显。Kono等[10]用1 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嫩肤时发现,与增加能量密度相比,增加微孔密度可能出现更大的副作用,病人的疼痛和停工期也增加,虽然临床效果和病人满意度增加,但增加微孔密度有可能增加渗出、红斑和色沉等副作用。因此,认为用高能量密度/低微孔密度疗效较好。国内文献检索尚未见类似报告。
本实验采用1 550nm非剥脱铒玻璃点阵激光无序扫描照射脱毛小鼠背部分皮肤,按照射能量密度和微孔密度高、中、低组合,理论上有9个组合方案,如果按每个组合方案治疗20例患者×5次(月)推算,临床研究可能约需3年时间。为缩短研究周期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本组实验在9个组合方案中选择了3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组合方案(高能量密度/高微孔密度、高能量密度/低微孔密度和中能量密度/高微孔密度)进行筛选优化。结果显示在照射8次后各照射组小鼠真皮厚度、成纤维细胞计数、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均增加,增加幅度以高能量密度/高微孔密度组>高能量密度/低微孔密度组>中能量密度/高微孔密度组,并且各照射组间与未照射对照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
除弹力纤维外,本实验未发现各照射组真皮厚度、成纤维细胞计数和胶原纤维随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我们初步认为可能与真皮炎性水肿吸收、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代谢较快,而弹力纤维代谢较慢和初次取材时间较晚等因素有关。
本实验结论提示:①1 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及嫩肤疗效肯定、可靠,如果停止治疗后其疗效有可能维持数月仍不会反弹至术前水平;②治疗参数的选择建议在采用较高能量密度基础上适当提高微孔密度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③虽然昆明小鼠皮肤较薄,与人类皮肤组织存在一定差异,但本结论对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和嫩肤的参数选择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Manstein D, Herron G, Sink R, et al.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 A new concept for cutaneous remodeling using microscopic patterns of thermal injury [J]. Lasers Surg Med, 2004,34(5): 426-438.
[2]张淑兰, 应朝霞, 王永贤.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2,1(21): 154-158.
[3]Laubach HJ, Tannous Z, Anderson R, et al. Skin responses to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 [J]. Lasers Surg Med, 2006, 8(2): 142-149.
[4]Geronemus RG. 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 current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J]. Lasers Surg Med,2006,38(3): 169-176.
[5]Ross EV. Nonablative laser rejuvenation in men [J]. Dermatol Ther, 2007, 20(6): 414-429.
[6]Sachdeva S. Nonablative fractional laser resurfacing in Asian skin-a review [J]. J Cosmet Dermatol,2010, 9(4): 307-312.
[7]Rahman Z, Alam M, Dover J. Fractional laser treatment for pigmentation and texture improvement[J]. Skin Ther Lett, 2006, 11(9): 7-11.
[8]Hu S, Chen MC, Lee M, et al. Fractional resurfac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ophic facial acne scars in Asian skin [J]. Dermatol Surg, 2009, 35(5): 826-832.
[9]Walgrave S, Zelickson B, Childs J, et al. Pilot investig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istological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infrared fractional resurfacing lasers [J]. Dermatol Surg, 2008, 34(11): 1443-1453.
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4
关键词:盐沼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环境因子;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1-0038-0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Salina Wetland of Inner Mongolia
LIU Wen-ying1,2,Yuan Xiao-xia1,TIE Niu2,GAO Run-hong2,ZHANG Qiu-liang2
(1.Baotou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Baotou 014035,Inner Mongolia,China;
2. Forestry Institut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8,China)
Abstract: 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is sensitive to water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and the environment factors have been rarely reported in the salina wetland eco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Researches in Taolimiao-alasanwan haizi and the hongjiannao lake were conducted for many years. Zooplankton investigation was based on . The data were analysed by SAS9.0 software. Results showed that ([K+]+ [Na+])/([Ca2+]+ [Mg2+]), ([Ca2+]/[Mg2+]), total hardness were the main water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affecting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Ca2+],[Mg2+] are the limiting factors affecting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zooplankton community.
Key words:salina wetland; zooplankton; community; environment factor; correlation
收稿日期:2013-06-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61022)
作者简介:刘文盈(1970-),女,内蒙古包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博士,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与恢复生态学研究,(电话)
0472-3163124(电子信箱);通讯作者,张秋良(196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电子信箱)。
水环境主要影响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的变化。学者们对内陆盐沼湿地浮游生物的研究较多,刘文盈等[1-7]对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霍元子等[8]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盐湖、何志辉等[9]对晋南盐水水域、许木启等[10]对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尕海盐湖浮游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此次以库布齐沙漠与毛乌素沙漠接壤地带的红碱淖尔湖(109°54′E,39°03′N,海拔1 223 m)和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109°35′E,39°48′N,海拔1 360 m)为研究对象,对其浮游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浮游动物采样及检测方法
红碱淖尔湖布设6个采样点,以字母A~F命名;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布设2个采样点,命名为G、H。每点用水生生物采水器(1 L定量)取3个样,每样加鲁哥氏碘液15 mL,沉淀、浓缩、固定,视野法计数。原生动物计数:取0.1 mL置于0.1 mL计数框内,在10×20的放大倍数下计数;轮虫计数:用1 mL计数框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计数;甲壳类需将样品全部计数。计数同时,测量动物个体大小,计算体积,换算成生物量。
1.2 水环境因子测定
水环境样品用1 L定量的水生生物采水器取样,实验室内用火焰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8个主要离子含量。
1.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AS 9.0软件进行聚类、浮游动物群落非线性多维标度排序、水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浮游动物群落聚类分析
用浮游动物种类、密度、生物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邻近特征值之差1.729 2,贡献率93.23%。由浮游动物聚类图(图1)可见,8个水样明显分两个类群(A~F)和(G、H),说明两个湿地环境中浮游动物群落间差别较大。
2.2 浮游动物群落非线性多维标度排序
以各个采样点浮游动物种类为指标,对采样断面(A~H)进行非线性多维标度排序,排序图是否可信的衡量依据是压力系数,压力系数小于0.2,图形可信。
排序结果见图2。该图压力系数为0.08,表明在二维空间MDS排序平面图很好地解释了样本之间的相似关系。为更好地解释浮游动物组成的相似关系,在图上用虚线圆勾画了类群,可见明显分两个类群(A~F)和(G、H)。
非线性多维标度排序和聚类分析都显示浮游动物群落明显分两个类群。类群1是由红碱淖尔湖采样点(A~F)浮游动物组成的,类群2是由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采样点(G、H)浮游动物组成的,说明两个湖泊浮游动物群落明显不同。两个类群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占比见图3、图4。
由图3可见,类群1优势种中生物量占比最大的是蒙古裸腹溞,其次是臂尾轮虫;密度比例占绝对优势的是臂尾轮虫。由图4可见,类群2优势种中生物量占比最大的是蒙古裸腹溞,密度比例占绝对优势的是膜袋虫属1种。由于臂尾轮虫、蒙古裸腹溞在各类群中密度、生物量所占比例明显不同,虽然是共有的优势种,但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和红碱淖尔湖两个类群明显不同。
2.3 浮游动物群落与水环境的关系
2.3.1 浮游动物群落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见,密度与种类数相关系数为0.06,与生物量的相关系数为0.08,密度与种类数、生物量相关均不显著,表明浮游动物种类和生物量不随密度变化而变化。种类数与生物量的相关系数为0.73,相关显著;由于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原生动物种类单一,密度大,从而弱化了种类数与密度的关系。
2.3.2 浮游动物群落指标与水环境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种类数、生物量与钙镁比值([Ca2+]/[Mg2+])呈显著正相关,与离子系数([K+]+[Na+])/([Ca2+]+[Mg2+])、总硬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离子系数、总硬度、钙镁比值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种类数、生物量生态分布的主要水环境指标。
密度与盐度、碱度呈显著正相关,随着盐度、碱度升高,浮游动物密度升高。适应高盐、高碱环境的单优势种快速增殖(如膜袋虫),它们个体小、密度大,这与实际在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的调查结果一致。
2.3.3 浮游动物群落指标与8种主要离子浓度的相关分析 前面的分析显示离子系数、总硬度、钙镁比值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分布的主要水环境指标。浮游动物群落3个指标都受到[Ca2+]、[Mg2+]的影响,所以深入进行群落指标与8种主要离子浓度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知,种类数与[Ca2+]呈显著正相关,与[Mg2+]呈显著负相关。随着[Ca2+]降低,[Mg2+]增大,种类数减少。在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Ca2+]远低于浮游动物生长所需值的下限,而[Mg2+]远超过所需值的上限,所以[Ca2+]增加、[Mg2+]降低都会使种类数增加。
3 小结
1)聚类分析判断样本间的相似性是依据样本的多元属性定量地确定。研究以浮游动物群落指标组成原始数据矩阵,作出聚类分析树状图。非线性多维标度排序仅仅关注物种是否存在,不考虑其他指标,反映物种变化速率或组成差异,其构成的平面图可信度由压力系数衡量,压力系数小于0.2时,图形可信。两者分析原理不同,但结论相近,两者都显示浮游动物群落明显分两个类群。类群1是由红碱淖尔湖浮游动物组成的,密度比例占绝对优势的是臂尾轮虫,类群2是由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浮游动物组成的,密度比例占绝对优势的是膜袋虫属1种,两个湖泊浮游动物群落明显不同。
2)研究结果表明,在内蒙古盐沼湿地,浮游动物群落密度与种类数、生物量相关不显著。环境越恶化,原生动物或者轮虫的单一种类越是高密度发生。
浮游动物群落指标与水环境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种类数、生物量与[Ca2+]/[Mg2+]呈显著正相关,与离子系数([K+]+[Na+])/([Ca2+]+[Mg2+])、总硬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离子系数([K+]+[Na+])/([Ca2+]+[Mg2+])、总硬度、钙镁比值([Ca2+]/[Mg2+])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分布的主要水环境指标,其3个指标都受到[Ca2+]、[Mg2+]的影响,深入分析表明,浮游动物种类数与[Ca2+]呈显著正相关,与[Mg2+]呈显著负相关。[Ca2+]增加、[Mg2+]降低都会使浮游动物种类数显著增加,这两种离子浓度对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是其生态分布的限制因子。
致谢:本研究野外调查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何芬奇先生和鄂尔多斯国家级遗鸥自然保护管理局的大力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文献:
[1] 刘文盈,张秋良,高润宏,等.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底栖动物多样性特征与遗鸥繁殖期觅食的相关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4):185-192.
[2] 刘文盈,张秋良,高润红,等.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的水生生物监测[J].林业科学研究,2008,21(增刊):69-73.
[3] 刘文盈, 高润宏,张秋良,等.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浮游植物多样性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5):143-148.
[4] 刘文盈.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遗鸥繁殖地保护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5] 刘文盈, 张秋良,高润宏,等.盐沼湿地浮游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关系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2,38(1):5-7.
[6] 刘文盈,铁 牛,张秋良,等.藻类在盐沼湿地分布的关键限制因子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2,38(4):16-18.
[7] 刘文盈,陈玉海.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37-38.
[8] 霍元子,赵 文,张永生,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盐湖浮游生物的群落特征[J].湖泊科学,2005,17(3):243-250.
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5
[关键词] 补肾中药;骨髓基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
[中图分类号] R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8-0001-03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量减少。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是肾气虚衰,补肾中药方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症较为有效的药方。目前在补肾中药促进成骨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1],但是目前有关补肾中药复方的研究仍在探索阶段。本实验自拟对成骨有作用的补肾中药进行组合,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诱导,从细胞水平检测补肾复方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影响,观察成骨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选用出生6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不限,购于温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书:SCXK(浙)2006-0026。
1.2 中药药材
药材(羊霍、杜仲、骨碎补、补骨脂、党参、熟地、川牛膝、云苓、白术、煅龙骨、炒山药、生蛎、丹皮)购自浙江温州地区医药公司。
1.3 仪器与试剂
Thermo二氧化碳培养箱;Nikon 倒置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上海泰思肯贸易有限公司;RPMI-1640培养基、胰蛋白酶、MTT试剂、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四环素盐酸盐, 均为Sigma 公司产品;胎牛血清,上海劲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 方法
1.4.1 补肾中药水提取液的制备 取羊霍、杜仲、骨碎补、补骨脂、党参、熟地、川牛膝、云苓、白术、煅龙骨、炒山药、生蛎、丹皮,按比例称重混合后,加蒸馏水浸泡并煮沸3次,每次3 h,合并滤液并浓缩,用75%乙醇沉淀后静置于冰箱过夜,次日过滤回收乙醇,用0.5%NaOH调pH至7.0,制成含生药1 g/mL的药液,冷藏备用。
1.4.2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鉴定[2] 取出生6周左右的雄性SD大鼠,体重不限(由温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颈椎脱位法处死,无菌条件下取股骨,剪断两骨端,无血清培养液吹打髓腔并冲出骨髓。将组织均匀平铺加10%DMEM培养基接种于10 cm培养皿内,放置于5%CO2、37℃培养箱培养。3 d换液1次,待细胞长满瓶底时后传代,利用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用钙钴法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
1.4.3 细胞增殖功能测定 采用MTT法[3]测定补肾中药方剂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消化传代后,调整细胞浓度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加入培养液,放入5% CO2 37℃培养箱内培养。24 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合适后,分别换入含1 mg/L、10 mg/L、20 mg/L、40 mg/L、100 mg/L、200 mg/L补肾中药的DMEM培养基,共6组,每组12孔;对照为空白组,为单用20ng/mL的地塞米松。含不同浓度补肾方剂培养1、3、7、10 d。采用MTT法于490 nm波长,在酶标仪上测试各孔光吸收值。本检测方法重复3次,分别计算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增殖率。
1.4.4 细胞功能的表达 大鼠骨髓基质干以每孔1×105个/孔的密度被接种于6孔培养板,加入培养液,3 d后分别换入含0 mg/L、1 mg/L、10 mg/L、20 mg/L、40 mg/L、100 mg/L、200 mg/L补肾中药的DMEM培养基,定期更换培养液及干预药物,不进行传代直至检测。
①细胞分化功能测定(ALP活性测定) 分别取各组(药液浓度分别为0 mg/L、1 mg/L、10 mg/L、20 mg/L、40 mg/L、100 mg/L、200 mg/L,共7组)培养至第7天的成骨细胞,倒除原培养液,经胰蛋白酶消化后吸出消化液,加入0.9%NaCl吹打后低温冻溶至破碎,离心后上清液行酶免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含量。②细胞矿化功能测定 同上述方法培养至第14天,利用von Kossa染色法显示矿化结节。培养14 d后采用多聚甲醛进行固定。以直径>200 μm边界清晰的结节,为矿化结节的计数标准[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数据以(x±s)表示,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然后行两两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骨细胞的鉴定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培养1 d后大部分的细胞为圆形,大小不等漂浮于培养液;培养2 d后部分细胞贴壁,形态主要为梭形、多角形或纺锤形等几种形状(图1)。培养后7 d贴壁细胞增多可见伪足,瓶底长满梭形或多角形细胞(图2);10 d可见贴壁细胞形多呈梭形(图3)。von Kossa染色矿化结节(图4)。
2.2 补肾中药方剂对大鼠MSCs增殖的影响
如表1所示,在1 d时100 mg/组高于空白组(t = 6.21,P < 0.001),且200 mg/组也高于空白组(t = 10.27,P <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3 d时浓度为20 mg/L(t = 6.89,P < 0.001)、40 mg/L(t = 6.63,P < 0.001)、100 mg/L(t = 14.49,P < 0.001)、200 mg/L(t = 22.21,P < 0.001)的OD值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7 d时浓度为20 mg/L(t = 15.39,P < 0.001)、40 mg/L(t = 24.36,P < 0.001)、100 mg/L(t = 32.84,P < 0.001)、200 mg/L(t = 29.80,P < 0.001) 的OD值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对矿化结节数的影响
如表2所示,选取第14天,浓度20 mg/L组、40 mg/L组、100 mg/组、200 mg/组的矿化结节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够自我更新,可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等多个方向分化[4]。成骨细胞是体内骨形成的主要细胞也是骨代谢的重要功能细胞,对维持骨的代谢平衡非常重要[5]。成骨细胞功能障碍或数量减少,都会导致骨组织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骨质疏松症在中医学上被认为是肾气虚衰所致,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补肾中药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本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组的补肾中药均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增强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碱性磷酸酶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主要特征性酶,也是最早出现的指标,其由成骨细胞产生并可反映分化程度的高低。目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碱性磷酸酶在体外的钙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6],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高表达标志着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7]。相较于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为骨形成的标志,它的形成代表了细胞进一步成骨分化成熟[8]。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补肾中药在不同程度上能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成骨。
传统医学认为“肾主藏精”,肾精可以生骨养髓的。本方剂所涵盖的多味补肾中药中部分作为单味中药在体外有促进向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殷晓雪等[9]的研究发现羊藿可以上调BMP-2基因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徐展望等[10]的研究发现补骨脂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张立等[11]的研究发现杜仲也能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骨的重建。此外,Wang等[12]的研究指出骨碎补能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作用。本实验中的补肾中药是在上述单味补肾药物的基础上经过组合构成,它能够促进大鼠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通过本实验可以发现,补肾中药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值的影响。在低浓度不但没有毒害作用,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增值作用递增。中药具有诱导分化的作用,和空白组相比(空白组也加入了诱导成骨液),中药有诱导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中期的ALP和细胞分化成熟晚期的矿化结节表明,药物对细胞的分化成熟作用明显,特别是对成骨晚期的骨矿化,补肾中药显示出极佳的促成骨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慰芳,朱文菁,王洪复,等. 补肾中药HUECS对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8):9-10.
[2] 补肾方剂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5):329-331.
[3] 张荣华,舒晓春. 中药复方补肾活血液对成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9(6):769-772.
[4] Mahmood A,Lu D,Wang L,et al. Intracerebral transplantation of marrow stromal cells cultured with neurotrophic factors promotes functional recovery inrats subjected to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trauma,2002,9(12):1609-1617.
[5] Iwamoto J,Sato Y,Takeda T,et al. Bone quality and vitamin K2 in type 2 diabetes:Review of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udies[J]. Nutrition Reviews,2011,69(3):162-1676.
[6] Hwang R,Lee EJ,Kim MH,et al. Calcyclin,a Ca2+ ion-binding protein,contributes to the anabolic effects of simvastatin on bone[J]. J Bio Chem,2004,279(20):21239-21247.
[7] Nguyen H,Qian JJ,Bhatnagar RS,et al. Enhanced cell attachment and osteoblastic activity by P15 peptide coated matrix in hydrogel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3,311(1):179-186.
[8] Bellows CG,Aubin JE,Heersche JN,et al. Mineralized bone nodules formed in vitro from enzymatically released rat calvaria cell populations[J]. Calcif Tissue Int,1986,38(3):143-154.
[9] 殷晓雪,陈仲强,党耕町,等. 羊藿苷对人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4):289-291.
[10] 徐展望,张建新,谭国庆,等. 中药骨碎补提取液对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影响[J]. 中医正骨,2006,18(6):15-17.
[11] 张立,葛焕琦,白立纬,等. 杜仲叶醇防治糖尿病合并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6):370-372.
动物实验的优势范文6
关键词:武术套路;运动员;成才;时间特征
中图分类号:G8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6-0721-04
Research on the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Excellent Athletes of
Wushu Routine in China
XU Weijun,LI Yingkui,SUN Jian,ZHAO Yulong,WANG Shu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ocumentary review,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excellent athletes of Wushu routine in China are researched. Different stages of training process has obvious time characteristic, including practicing Wushu routine for the first time, becoming the topnotch player in the whole province, enter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becoming the national excellent player, and becoming international successful player, in order to provide objective references for scientific talent selection, training and cultivating Wushu routine sport teams, and making longterm drill program.
Key words: Wushu routine; athlete; becoming excellent; time characteristics
现代竞技选手的成才过程,都有着特有的发展规律和鲜明的时间特征。它的时间特征表现为成才的整个训练活动进行的步骤和程序,包含着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各个段落的年龄特征和时限特征。在现代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运动员成才期的时间特征均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运动员只有遵循其时间特征的固有规律组织训练活动,才有可能达到竞技水平的高峰。[1]优秀的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成才过程也是如此。
本文以参加备战2007年世锦赛和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武术套路集训队的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成才过程的时间特征,探讨和研究现阶段我国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的成才规律,以利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以及合理安排武术套路竞赛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福州参加集训的国家武术套路集训队运动员共43人。其中男运动员24人,女运动员19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封闭式调查表,对参加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国家武术队集训的运动员共43人进行调查,回收问卷43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后经过电话核实和查阅近几年相关的成绩册,可以认定集训队的队员所填写的情况基本属实。
问卷相关信息统计如下:
1) 运动员所属地方代表队分布情况:43份问卷分布20个代表队,见表1。
2) 学历情况:所调查的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学历层次较高,在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运动员占本次调查对象的93.0%,其中11.6%的研究生;尚有7.0%的中专生或中学生。说明当前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相对较高。
3) 运动员等级及运动成就:所调查的国家武术套路集训队的运动员均有过人的运动经历,取得的运动成绩是非常可观的,至少获得一次全国性比赛冠军的运动员占86.05%,武英级及以上运动员占90.70%,足以说明国家武术套路集训队集中了近几年的全国武术套路的优秀人才,同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表2、表3)。
*全国比赛指的是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冠军赛、青少年锦标赛、城运会、全运会比赛;**国际比赛指的是亚运会、东亚运动会、亚洲青少年锦标赛、世锦赛、世界青少年锦标赛。
4) 年龄及总训练年限分布:所调查的国家武术套路集训队的运动员之间,无论男女年龄相差都比较大,最大的相差可达12岁;由此造成(到2007年)运动员的当前总训练年限的差别也比较大,属于正常现象(表4,图1)。
统计结果表明(表5,图2),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初练武术套路平均年龄为8.8岁,业余训练平均年限为4.5 a,男女运动员没有显著性差异。这批国家集训队运动员大部分出生在20世纪80-90年代初之间,初训年龄在6~11岁之间,有个别选手在学习武术套路之前,还进行了3 a的跳水训练。通过观察这批选手的业余训练初始年龄段分布图,可以看到8~10岁的样本个数明显高于其他各档年龄,9岁为最高。这一结果也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论:8~10岁开始接受武术套路训练的运动员成才率最高[2]。究其原因在于:10岁之前,男女儿童身体各项形态指标的差异不大[3],8~10岁的儿童骨骼富有弹性,关节韧带的伸展性好,神经系统灵活性强,有利于记忆武术动作,建立正确规范的动力定性,也容易培养儿童进行武术套路训练的兴趣,以便逐步适应今后专项训练的要求,因此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8~10岁都是一个开始进行武术启蒙训练较佳的时期。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业余训练年限与进入专业队的年龄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92),但是与运动员的开始训练年龄无关(相关系数r=0.07)。他们在经过平均4.5年训练后进入专业队训练,即要经过4~5年左右的业余训练,打好基本功后,才能入选省体工队。
武术套路运动属技能类难美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要求很高。运动技术是武术套路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这个系统拥有最大的贡献率。而从业余初始训练年龄8~10岁后的2~5年的时间里,正好是人体的协调、灵敏、柔韧、速度、反应等各项身体素质和能力发展的敏感期(表6),所以在敏感期内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全面的基础训练,具有很大的适宜性、经济性和实效性,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阶段也是运动员各方面“量"的积累时期,对今后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同时也说明从8~10岁开始挑选具备武术套路运动条件的人才,重视从小培养,打好基础,早出人才,是完全可行的,也是保证我国武术套路后备人才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
2.1.2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进专业队年龄和训练年限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进入省体工队进行专业系统训练的平均年龄在13.3岁(表5),通过这批集训队员的进专业队年龄分布图(图4),可以发现运动员进队的年龄跨度较大,多数样本集中在12岁前后。年龄跨度较大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有些优秀运动员先天素质就比较好,较早的显示了运动才华,因此进入专业队的年龄就小,而一些先天身体素质不是很好的选手,毅力较佳,经过较长时期的基础训练也能够达到进专业队水平,所以进队的年龄较大;另外一种原因是,有部分水平在早期已经达到进专业队的运动员,由于受到上学条件和父母要求等外界因素的限制,仍然留在原来的业余队进行训练,等到限制因素解除后又进入专业队伍继续深造,因此造成入队年龄悬殊较大。扣除造成入专业队年龄跨度较大的样本,我们认为武术套路运动员在12~13岁进入省体工队是一个较佳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运动员经过4~5年的业余基础训练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满足进行专项训练所需要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同时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加强,训练目标明确,有了一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能够满足目前我国专业队体制的要求。
因为被调查的运动员均为现役优秀的武术套路运动员,所以到目前为止,这批运动员在专业队训练的平均年限为8.6年,最短的为2年,最长的为17年。由于能够被选入国家集训队的运动员都具有过人的运动成绩,说明武术套路运动不但专项训练的早期化明显,而且如果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安排恰当,运动员保持高水平竞技的年限也较长。
2.1.3 成为全省优秀选手年龄和训练年限 全省优秀选手指的是在各省或各直辖市武术套路锦标赛、全省运动会等省内最高水平武术套路比赛中首次获得单项名次(前12名)的选手(含冠军)。由表5可见,成为全省优秀选手的平均年龄为12.1岁,从开始武术训练到成为全省优秀选手的平均训练年限为3.1年,男女运动员没有显著性差异。
把这一时期的年龄及训练年限与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进入省专业队时的年龄及业余训练年限相比(表7),可以发现年龄和年限两者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成为全省优秀选手的年龄要先于进入省专业队的年龄,两平均值相差约为1.2岁。这恰恰为我们选拔优秀武术套路人才进入省级专业队有很大的提示作用:因为专业队的训练显然比业余训练更具有系统性,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更先进些,如果武术套路运动员在12岁左右能够取得省级比赛的前12名,并且最好还没有进入省队训练就成为了全省优秀选手,那以后这名运动员成为顶尖选手的潜力可能性相对更大些。因此,要想选出好的苗子,专业队教练员可以着重注意省级比赛获得名次的10~12岁的业余队小运动员。
2.1.4 成为全国优秀选手年龄和训练年限 全国优秀选手指的是在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冠军赛、全国运动会、城运会、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等国内最高水平武术套路比赛中首次获得单项名次(前12名)的选手(含冠军)。由表5可以看出,成为全国优秀选手的平均年龄为16.6岁,平均专业训练年限为3.9年。结果表明,少年选手由13岁左右进入专业队后,在系统的专项训练安排下,无论技术、心理还是身体素质都逐渐步入成熟阶段,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过4年左右的时间可达到技术的高峰状态,这一阶段是武术套路运动员成才的最关键的时期。
通过文献调查,我国的太极王子陈思坦初获全国比赛名次是14岁,赵长军初获全国比赛名次是15岁,说明武术套路运动员在13~17岁这一时期是成绩迅速上升的时期,武术套路运动员进入专业队后的4年左右的训练是运动技术水平发生“质"的飞跃阶段,动作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演练水平逐渐显示出各自的风格特征,对难度动作的要求逐渐加大,此时的少年运动员体重轻、身体柔韧性好,通过专业队教练的系统训练和有效的指导,完全可以满足武术套路项目要求的“高、难、美、新、稳"。
2.1.5 成为国际优秀选手年龄和训练年限 国际优秀选手指的是在世界武术套路锦标赛、亚洲运动会、东亚运动会、亚洲青少年锦标赛、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等国际性正式武术套路比赛中首次获得单项名次(前12名)的选手(含冠军)。由表5可以看出,成为国际优秀选手的平均年龄为19.6岁,平均专业训练年限为6.8年。结果表明,从成为全国优秀选手至成为国际优秀选手,训练年限平均时间间隔不超过3年,这段时期运动员身体发育逐渐完善和成熟,各项指标均已逐步接近成人,通过全国多次大赛的磨练,运动员对技术的掌握已经达到精湛的程度,在心理上已经接受过多次失败和成功的考验,参赛的心理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积累了大量的训练和比赛经验,具有了较强的获得优异成绩的能力。
通过调查还表明,在成为国际优秀选手的23人中,首次参赛即获得国际比赛冠军的运动员为21人,参赛即拿金牌的成功率高达91.3%。部分原因是国际比赛采用的是规定套路,而国内的比赛则以自选套路为主,规定套路的难度没有自选套路的难度大,为的是促进其它国家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说明我国的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仍处于领先地位,国内的一流选手即可在国际上处于一流地位。
2.1.6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成才时间特征曲线 根据前面研究的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各阶段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绘制出武术套路运动员成才的时间特征曲线图(图4)。
由成才时间特征曲线图可以很容易的看出男女运动员在各个年龄阶段并无明显的区别,这与表5当中所做的检验p均大于0.05的结论是一致的。造成男女运动员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运动员之间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跨度过大造成的差异大于男女运动员之间在各个年龄段的差异,由此造成男女运动员无显著性差异;二是本次调查的样本量虽然有43人,但对于运动员年龄特征的提取本身就属于寻找运动员成才共性规律的研究,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在成才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又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因此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是否能够使男女武术套路运动员之间的差异逐渐显现有待进一步的证明。
2.2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转项成才的时间特征 通过调查发现,这批国家集训队员有48.84%的运动员都有过转项经历。在接近半数的有转项经历的运动员当中,有37.04%是长拳改练南拳,有25.93%是长拳改练太极拳。由于武术套路项目的特殊性,一个运动员可以同时以多个小项进行训练和比赛,如选长拳的运动员,可以同时选刀棍或剑枪,而转项时可能只是由长拳转为太极拳,而其它项目不变,所以考察运动员的转项成功率是以转项项目获得全国比赛前三名或国际比赛前三名的成功率为准,由此计算可以得出这批转项队员在转项项目上获得优异成绩的成功率为81.0%,可见转项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深入分析转项成才的时间特征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2.2.1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转项的年龄分布 统计结果表明(表8和图5),这批国家武术套路集训队员中有过转项经历的运动员平均转项年龄为15.6岁,分布在11~20岁之间,转项的年龄分布跨度比较大,说明转项的选择是根据运动员个体情况来做出的。有转项经历的运动员都是进入专业队后才进行的转项,转项队员平均转项前专业队训练年限为3.2年,其中有少数运动员是到了专业队当年就有部分项目进行了转项。
2.2.2 成功转项运动员与非转项运动员的成才时间特征的比较分析 由表9可见,两者在年龄和年限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转项成功的运动员并没有因转项而造成获得优异成绩的时间延长,基本上成才的时间过程和非转项运动员成才的时间过程是一致的。笔者估计如果能够有更多的数据支持,转项运动员在成才时间上可能比非转项运动员的成才时间略短。
3 结 论
1) 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初练武术套路的年龄和进入专业训练的年龄分别平均为8.8岁和13.3岁,业余训练平均年限为4.5年。
2) 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成为全省优秀选手的平均年龄为12.1岁,从开始武术训练到成为全省优秀选手的平均训练年限为3.1年。
3) 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成为全国优秀选手的平均年龄为16.6岁,平均专业训练年限为3.9年。
4) 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成为国际优秀选手的平均年龄为19.6岁,平均专业训练年限为6.8年。
5) 这批国家武术套路集训队员中有过转项经历的运动员平均转项年龄为15.6岁,转项的年龄分布跨度比较大,转项的成功率较高。成功转项运动员和非转项运动员之间在首次获得全国比赛和国际比赛前三名的时间特征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6)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成才规律表现出明显的时间特征,这可作为选拔武术人才,培养和衔接各层武术套路运动队伍,组建国家集训队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兵,田麦久.我国奥运选手成才训练过程的时间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报,1994,17(3):69-75.
[2] 王岗,刘同为,景英川.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成材的最佳年限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8(1):8-10.
[3] 张山,等.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套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
[4] 刘建和.关于表现难美类项群运动技术发展的某些共性特征的初步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6):62-67.
[5] 孙玉堂.世界优秀男子田径运动员的年龄特征[J].体育学刊,2001:9.
[6] 彭杰.对我国优秀女排运动员成才过程中年龄特征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4):17.
[7] 吴志辉.我国男子优秀散打运动员年龄特征的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2004.